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细读精讲.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932764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细读精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细读精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细读精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细读精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细读精讲教材原文唐雎不辱使命1战国策秦王2使3人谓安陵君4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5安陵, 安陵君其6许7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8,以大易小,甚善; 虽然9,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10。安陵君因 使唐雎使11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12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13,而君逆14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 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15千里不敢易也, 岂直16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17怒,谓唐雎曰:“公

2、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 “大王尝闻布衣18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19, 以头抢20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21之怒也。夫专诸 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22;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23;要离之刺 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24。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裱 25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26。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 编素27,今日是也。”挺是8剑而起。秦王色挠29,长跪30而谢31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32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33以有先生也。”11使:

3、出使。12错意:在意。错,同“措”。13请广于君: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广:增广,扩充。14:忤逆,违背。15虽:即使。16岂直:何况只是。17怫(fu)然:愤怒的样子。18布衣:平民百姓。19免冠徒跣(xion):摘下帽子,光着脚丫。徒,裸露。跣,赤足。20抢(qiang):撞。21: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22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专诸刺杀吴王僚时,彗星的尾巴扫 过月亮。专诸,春秋吴国人。吴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间山61M)想 杀僚自立,假意宴请,让专诸借献鱼之机刺杀了僚。“彗星袭月”和下文 的“白虹贯日”“仓鹰击于殿上”等自然现象,古人认为是灾祸发生的征 兆。23聂政之刺韩傀(kui)也,白

4、虹贯日:聂政刺杀韩傀时,一道白 光直冲太阳。聂政,战国韩国人。韩傀,韩国相国。韩国大夫严遂与韩傀 结怨,韩烈侯时,请聂政去刺杀了韩傀。24要(ydo)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要离刺杀庆忌时,苍 鹰扑到宫殿上。要离,春秋末年吴国人,为吴王阖闾刺杀了吴公子庆忌。 庆忌,吴王僚的儿子,新吴王阖闾上位后逃亡至卫国。25休裱(jin):吉凶的征兆,此处为偏义复词,指凶兆。休,吉 兆。衩,凶兆。26与臣而将四矣: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唐雎暗示秦王,自己将效仿前三者行刺秦王。27缰(gao)素:白色丧服。此处活用作动词,表穿白色丧服。本 句指百姓为王服丧。缩、素都是白色的绢。28挺:拔。29色挠:屈服

5、的样子。30长跪:指直身跪坐。古人席地而坐,坐时双膝着地,臀部落在脚 跟上。长跪即跪坐时挺直腰部,以表敬意。31谢:道歉。32谕:明白,懂得,清楚。33徒:只是。知识链接(一)古今异义1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于是;今:因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今:容易,简单。)2 .虽然,受地于先王(古:即使这样;今: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 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 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今:不弯曲。)3 .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今:今常用作判断词。).以头抢地耳(古:撞;今:抢夺。)4 .休裱降于天(古:吉祥

6、;今:常用作休息。).秦王色挠(古:屈服;今:轻轻地抓。)5 .长跪而遨之(跪:古:一种坐姿;今:双膝着地。谢:古:道歉; 今:感谢或凋落。)里以有先生也(古:只;今:徒弟。)(二)一词多义以:1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2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3 .徒以有先生也(因为)4 .以君为长者(把)徒:1 .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2 .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L此庸夫之怒也(的人)3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使:1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派遣,动词)2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两者皆为动词,前“使”:派遣;后“使”: 出使)而:1 .挺剑而起(表修饰,不译

7、)2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3 .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之:1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2 .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3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 .长跪而谢之日(代词,指唐雎)(三)词类活用1 .且秦灭韩亡魏。(灭和亡:使动用法,使灭亡。)2 .请广于君。(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扩充。)3 .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4 .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伏:使动用法,使伏;流,流:使动 用法,使流。).天下编素。(缰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5 .亦免冠徒跣。(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免,此处指脱去。徒:

8、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徒,此处指光着。)(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1)非若是也。(译文:不,不是像您说的这样。)(2)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者,也”句式。译文: 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有才能的)土。)(3)此庸夫之怒也,非土之怒也。(“也”句式。译文:这是 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土发怒。)2.倒装句(1)受地于先王。(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先王受地。译文: 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2)仓鹰击于殿上。(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仓鹰于殿上击。译 文:苍鹰在宫殿上扑击。)(五)成语积累1 .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 兆O2 .白虹贯日:一种自然现象,

9、形如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虹”实际 上是“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古人认为人间有不祥的事,就会引起 这种天象的变化,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后 引义为有较大变革发生之前匕天所降示的吉凶之征兆。3 .免冠徒跣:摘掉帽子赤着脚,形容怒气极度却不敢爆发。4 .以头抢地:用头撞地,怒到极点而做出的行为。简要评述唐雎不辱使命讲述的是唐雎在国家危急存亡之时出使秦国,与秦 王针锋相对、斗智斗勇,最终使秦王折服、保全国家顺利完成使命的故事。 文章篇幅不过四百字,却成功地塑造了不畏强暴、有胆有识的爱国志士唐 雎、恃强凌弱、目中无人的狡诈君主秦王、软弱但并非无能的小国之主安 陵君三个截然不

10、同、栩栩如生的形象,揭露了秦王外强中干、骄纵狡诈的 本质,歌颂了反抗强暴、敢于斗争、无惧牺牲的爱国精神。文章最突出的特点便是运用小说化的描写,简洁凝练的对白、纵横兼 备的对比、丰富多样的修辞,使文本具备了较为浓厚的文学性,提升了文 本的可读性,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史料的束缚。此外,文中带有不少虚构 色彩,唐雎是否真有其人、“挺剑而起”情节的合理性,都尚有疑问,在 阅读时应注意区分,严肃对待。学而习之2021年四川内江唐雎不辱使命中考试题与参考答案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 人!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 终守之,弗敢易!”秦王

11、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 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否, 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 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 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

12、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裱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 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缩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6、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同“措”)B.请广于君(增广、扩充)C.流血五步,天下编素(白色丧服)D.长跪而谢之曰(道歉)7、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安陵君其许寡人B.而君逆寡人者C.夫专诸之刺王僚也D.徒以有先生也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学而时习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

13、魁父之丘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记述了发生在战国末期的一场外交抗争。面对秦王居高临下的易地要求,安陵君言辞委婉,不敢拒绝,有失明君风度。B.本文句式丰富多彩:有长有短,有整有散,有疑问,有陈述,有 判断。如“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镐素,今日是也”句式 整齐,读起来铿锵有力。C.本文采用多种形式的对比和衬托来刻画人物,在充满矛盾、紧张 激烈的场面中,重点塑造了唐雎这一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辱使命的“士” 的形象。D.本文以对话为主,人物语言形象而富有个性。如唐雎在罗列专诸、 聂政、要离的壮举后,以“与臣而将四矣”暗示秦王:自己将效法三人行 刺,血拼到底。9.

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参考答案:6、C7、C8、A9、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 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是五百里呢?2021年内蒙古赤峰唐雎不辱使命中考试题与参考答案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小题。【甲】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 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日:“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 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

15、 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日:“否, 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日:“臣 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 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土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 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裱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土必怒,伏尸 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缩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

16、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 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战国策 魏策)【乙】(聂政)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日:“前所以不许仲子 者,徒以亲在。今亲不幸,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严仲子具告日:“臣 之仇韩相傀。傀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兵卫设,臣使人刺之,终莫 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具车骑壮士以为羽翼。”政日:“韩与卫,中 间不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 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则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也,岂不殆哉! “遂 谢车骑人徒,辞,独行仗剑至韩。韩适有东孟之会,韩王及相皆在焉,持 兵戟而卫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

17、韩傀。韩傀走而抱哀侯,聂政剌之, 兼中哀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抉眼,自屠 出肠,遂以死。(节选自战国策)【注释】濮阳:春秋时期属于卫国。严仲子:春秋韩国大夫,与 韩相侠累(名傀)结仇,逃往濮阳。后与聂政结识,在聂政母亲生日时给 予重金,聂政虽不受,但许身为友。不幸:指聂政母亲去世。季父: 最小的叔父。得失:这垦指差错。抉眼:指聂政挖出自己的眼睛。26 .用“/”给【乙】文中的画线句划分停顿(划两处)。27 .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1)免冠徒跣(2)彗星袭月(3)徒以亲在(4)遂谢车骑人徒28 .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持兵

18、戟而卫者甚众29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因自皮面抉眼C.以君为长者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D.今吾以十倍之地遂以死3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2)语泄则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也,岂不殆哉!31 .研读【甲】【乙】两文,结合文章内容,比较唐睢和聂政人物形象的异同。参考答案:32 .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具车骑壮士/以为羽翼。33 .(1)光着。(2)扫过。(3)只是。(4)谢绝。34 . B35 .(1)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片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很好。(2)机密一泄露,则韩国全国便会和仲子结仇,这岂不危险吗!36 .相同: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不同:唐雎忠诚,擅长言辞,具有

19、高超的说话技巧。聂政孝顺,具有侠义精神,不畏死。白话翻译:秦王派遣人对安陵君说:“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 君就答应我吧!”安陵君说:“大王施舍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太好了; 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 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到秦国出使。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 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 幸存,(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多关注。现在我用 十倍的土地请求安陵君扩大领土,但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唐 雎回答说:“不,不是像您说的这样。安陵

20、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 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 能够交换)呢? ”秦王气势汹汹地发怒,对唐雎说:“公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 ”唐雎 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就会)横尸百万, 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 ”秦王说:“平民 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 无能的人发怒,不是土发怒。(先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 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白色的光束贯穿了太阳;要离刺杀庆 忌的时候,苍鹰扑击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有才 能的)土,心怀怒气还未发作

21、,上天就降示征兆,(专诸、聂政、要离) 加上我,将要变成四个人了,如果有胆识有才能的人要发怒,(就要让) 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百姓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于是)拔出宝剑站起来。秦干神色沮丧,直身跪坐着向唐雎道歉:“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 只是因为有先生啊。”作文讲记;唐雎不辱使命讲述的是唐雎在国家危急存亡时出使秦国,与秦王 针锋相对斗智斗勇,最终使秦王折服,保全国家顺利完成使命的故事。文 章选自西汉刘向整理编订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篇幅不过四百字,却 通过对话、对比等小说化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唐雎、秦王、安陵君三

22、个截 然不同、栩栩如生的形象。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志士唐雎按文章说法,彼时秦国已“灭韩亡魏”,而安陵君封地仅有五十里地, 双方实力高下立见。秦王提出易地,意味着安陵已成为如狼似虎的秦国的 猎物,不出使或被认为怠慢秦国,出使则可能因使者言行的细枝末节而激 怒秦王,随时可能被秦国找到进攻安陵的借口,安陵的处境岌岌可危。局 面似乎无解之时,唐雎临危受命,既表现了安陵君对唐雎的信任,也暗示 着唐雎的能力之强。最终唐雎也没有辜负国家与人民的期盼,顶着莫大的 压力仍以出色的表现保全了安陵,为后人留下了伟岸的爱国志士形象。文章第二段是作为小国使臣的唐雎来到大秦、与已怒气汹汹的秦王展开的第一次较量。面对秦

23、王“轻寡人与? ”威胁压迫的傲慢姿态,唐雎的 回答是“否,非若是也。”仅此斩钉截铁的“否”字,足显唐雎的临危不 乱、镇定自若,而“非若是也”则缓和直截了当拒绝秦王带来的紧张尴尬 局势。紧接着唐雎以“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 五百里哉? ”回复秦王提出的“五百里之地”的条件,此句字面上强调了 安陵土地的人文意义,从道义与价值方面回绝秦王之请;但仔细品味会发 现,这已不是简单的针锋相对,还暗含着小国使者对恃强凌弱行为的不屑, 对秦王不露声色的讥讽挑衅。唐雎面对强秦,不卑躬屈膝,而是义正辞严 地回复,甚至有意激怒秦王,凸显出唐雎刚正不阿、有胆有识。第一回合 结束时,朝廷上俨然硝烟

24、四起。文本第三段是全文情节的高潮。此时秦王已怒火中烧,欲以所谓“天 子之怒”来压制恐吓唐雎,唐雎却以“布衣之怒”反问,实现完美反击。唐雎强调用头撞地的行为属于“庸夫之怒”,“非士之怒”,并以排比句 式列举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的实例,并称“与臣而将四 矣”,表露出与这三位刺客同道卫国的决心。紧接着,唐雎连用了五个四 字短句,紧凑有力,与高高在上的秦王相比,唐雎作为“布衣之士”,发 怒时无需举国陪葬,但求同归于尽,让天下人为秦王服丧。唐雎的言语一 气呵成,排山倒海,步步紧逼,等到秦王反应过来之时,唐雎已“挺剑而 起”,秦王只得收起嚣张气焰以保全性命。唐雎作为小国使者来到秦国,自然受制

25、于秦王,但他敏捷准确地分析 局势,找到了他的优势:他能够为国牺牲生命,秦王却始终把生命放在首 位,进而化被动为主动,先缓和局势,再据理力争、激怒秦王,最终以死 相逼。从策略安排上看,唐雎足智多谋、冷静沉着;从言语行动上看,唐 雎大义凛然、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畏牺牲,不可不称其为“爱国志士”!二、恃强凌弱、目中无人的狡诈君主秦王秦王是文本中贯彻始终的人物,是一位不可一世的霸气君王。在第一 段中,秦王提出易地请求,他不仅没有亲自到场,还使用近乎命令的语气:“安陵君其许寡人!”正在其认为胜券在握时不曾想小小安陵君竟敢忤逆 他,于是表现为“不说”,简单几句便刻画出秦王强烈的自我中心主义、 目中无人的

26、性格特点。在第二段中,秦王对小国使者唐雎说了三句话,却对唐雎形成了极大 的压力。“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 一句看似客观描述事实,实则在问 责唐雎,更暗藏着“安陵君无论如何都应该听从我的命令与安排”的底层 逻辑。“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一句看似客观对比以说服 安陵,却是以实力对比恐吓威胁安陵。而“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句, 秦王认为,他提出易地的请求,已经是考虑并尊重安陵君的长者身份了; 若安陵君非长者,秦王大概早就派兵攻下安陵了。但秦王是真心实意想要 用五百里换五十里吗?恐非如此。秦惠文王曾派张仪到楚国,以六百里地 为筹码要求楚怀王与齐国断交,楚怀王照做之后张仪却坚持说不是

27、六百里, 而是六里。秦王故技重施,试图以小饵钓大鱼,本身就是不义的行为,如 今却用道义为自己的强盗行为辩护,着实讽刺,秦王的无赖狡诈被刻画得 淋漓尽致。“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的前半句中的“逆”字是对“安陵君不听寡人”的呼应,后半句则将安陵君拒绝不平等交易的做法上 升到“轻视寡人”,与君王的尊严挂钩,随时可以给安陵扣上不尊重秦国 的帽子并借此发动战争。气势汹汹压迫不但没有换来唐雎的示弱,还受到唐雎的嘲讽,秦王恼 羞成怒,却仍不放弃威逼的想法。在第三段中,秦王发起了新一波“进攻”, 谈论起会造成“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后果的“天子之怒”,暗示若安陵 再此般不依不饶,秦国或将发动战争、以武力方

28、式占有安陵。但唐雎似乎 并不在意,以“布衣之怒”反问,秦王的回答是“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平民敢怒不敢言,而“我”贵为“天子”,普天之下无不俯首称臣,在言 语与对比中突出秦王强烈的自我优越感。秦王蔑视布衣,但他不曾想到小国使臣竟敢以死相逼,他佩服唐雎的 魄力与胆识,又为保全性命,不得不做出屈服的神色,“长跪”向唐雎道 歉。古人日常“坐”姿如图1,双膝着地且臀部接触后脚跟;而文本强调 的“长跪”如图2,双膝着地但臀部远离后脚跟,上身挺直。此种姿态表 示有所敬忌不安,因而此处借由“坐”到“跪”的姿势变化;同时秦王对 唐雎的称呼也由“公”改为“先生”,“徒以有先生也。”将安陵在战乱 中存留全部归功

29、于唐雎,都从侧面体现出了秦王的胆怯情绪与恭敬之情。秦王求和的行为还源自其对死亡的恐惧,但斥责秦王贪生怕死、要求 秦王与唐雎以死相博的言论,或许是忽略了矛盾双方的身份地位。秦王是 一国之主,而唐雎只是众多志士之一,与唐雎相比,秦王的生死对当时社 会的震荡更为巨大。笔者并非认为秦王的生命比唐雎等“布衣”更为高贵, 众生平等,但从客观局势看,二者的社会价值并不对等,站在道德高地要 求秦王与唐雎正面对抗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能的。另外,恐惧死亡也是 人类正常的情感。秦王的屈服更有可能是君王自保的机变选择,但也在一 定程度上表现出秦王黔驴技穷的尴尬处境,并不能为其奸诈狡黠作辩护。从纵向对比看,秦王先后主要

30、经历了 “不悦一一怫然怒一一色挠”三 个情绪状态。字面上看,秦王在第一段与第二段所言几近相同,但通过分 析可以发现,此时秦王在面对唐雎时已不如对待安陵君时客气,一是因为 唐雎只是小小使臣,高高在上的君王“无需尊重”他,二是因为秦王在被 拒绝过后已失去利诱对方的耐心,试图以威逼达成目的。而在第三段,秦 王的情绪已由“不悦”转为“怫然怒”,秦王真正落实“威逼”的想法, 最后却不得不“色挠”屈服于唐雎。在此过程中,秦王狡黠伪善、外强中 干的形象变得更为立体。从横向对比看,盛气凌人与不卑不亢,激动易怒与沉着冷静,色厉内 茬与机智勇敢,外露张扬与伺机而动,秦王和唐雎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立 关系,在塑造人物

31、形象上发挥着看似相反、实则互相促进的相反相成的作 用。三、软弱但并非无能的安陵君安陵君是本文不可或缺的次要人物。面对秦王的巧取豪夺,安陵君感 恩道:“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作为一国之君,自己的国土被他 人放肆臆想、尊严被他人肆意践踏,不愤怒是不可能的。但迫于秦国的强 大,安陵君为了国家、百姓、自己,无法正面反击,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 只能先软弱地给足脸面、保全台面。找不到让国家脱险的办法,安陵君只 得寄希望于有识之士,而唐雎也成功让安陵走出此次险境。知人善任也是 一种重要的领导能力,安陵君并非完全无能,但身为战国时代的小国国君, 窘迫的处境让他不得不示弱以寻求出路。安陵君的存在是唐雎出使

32、秦国的故事情节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而该 人物形象的软弱与唐雎的有胆有识形成鲜明对比,反衬突出唐雎的坚毅果 敢、足智多谋。前文已对人物对话、对比衬托、短句运用、炼字进行分析。止匕外,文 章还运用了不少修辞手法,“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夸张、专诸聂政要 离故事的排比等,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艺术性与可读性,以小说化的描写 成功地塑造生动立体形象。文本的小说化处理还表现为一定程度的虚构性,主要体现在“挺剑而 起”情节。说文解字手部:“挺,拔也。”唐雎拔剑而起,即唐雎 带着剑上朝堂见秦王。而根据秦国法律,“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 兵”(战国策燕策三),且秦王亲自接见他国使臣,不可能不谨慎, 这意味着无

33、论长剑短剑、明里暗里,唐雎都几乎不可能带着剑进入殿中, 更难以有“挺剑而起”的行动。另外,作者对于“剑”的描写仅此四字, 语焉不详,确在真实性上有所欠缺。故“挺剑而起”的情节更有可能是作 者为表现唐雎的英勇无畏而虚构的,应以阅读小说的方式谨慎看待。关于刺客值得一提的是,唐雎在解释“土之怒”时所举例子皆为刺客。唐雎所 提专诸在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有着更详细的记载,吴国公子光在得 到专诸的追随时“善客待之”,磕头称“光之身,子之身也”,专诸得到 尊重与重视而为公子光行刺王僚、助其夺回王位。战国策中记载了聂 政刺韩傀的故事。聂政在母亲寿终正寝、姐姐出嫁成家之后,感恩严遂欣 赏自己,因而行刺韩傀、为其报

34、仇。最终,专诸与干僚二人玉石俱焚,聂 政刺杀未果后为不连累主人与家人“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而要离这 边,王僚之子庆忌不死吴国恐不安定,因而要离使出苦肉计,灭亲属、断 右臂以骗取庆忌的信任,为吴王阖闾刺杀了庆忌。在今日认知中,刺客往往指一种为了金钱、名声、仇恨、政治等各类 原因对目标任务进行刺杀的特殊职业。因其图名图利且常与政治关联,在 一般语境下常被赋予贬义色彩。但我们发现,专诸与聂政都因“知遇之恩” 愿为对方铤而走险,司马迁称为“士为知己者死”,要离心甘情愿为国亡 家、为主残身,但求忠义两全。与己有认知不同,唐雎所提刺客不仅透露 出义的向往,而且血液里还涌流着一种重视个人情感体验的欲望,

35、关注自 身情感需求,带有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英勇潇洒的侠客风范。面对咄咄逼 人的秦王,唐雎举此三者,意在强调自己绝不辜负安陵君与人民的信任与 托付、愿与此三者一道以死效忠、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心,还暗含着对强者 欺凌弱者的不满而激起的义愤、只得以暴力方式反抗强暴的无奈。关于战国策的策士形象战国策共三十三卷十二国策,主要记录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 约二百四十年间(公元前460年-前221年)谋臣策士用以辅佐君王的各 种计策,被评价为“战国时代纵横家的言行总集”与“策士们用以揣摩纵 横术的课本”。这些策士,有的奔走于各国,有的效力于一人,归根 结底都是以自己的才能与君王等交易,”是当时特有的一种寄生阶

36、层,是 后代官僚的前身,对战国时期的政治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战国策中策士形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以智谋言辩奔走各国、 纵横摔阖、追求功名利禄的游说之士,如苏秦、张仪等;二是因不畏强暴、 舍生忘死、刚正不阿而为后人称道的义士,如唐雎、冯谖、鲁仲连等。今 时今日作价值判断,后者无疑备受推崇,而前者恐将成为众矢之的,这是 建立在传统儒家理念上所做的价值判断。将战国策仔细读来,对无所 不用其极的仰禄之士的描写不少见,他们对名利趋之若鹫,作者或是有意 刻画,抑或是无意描写,但都相对客观地记录那个战乱频繁、经济发展、 学术下移、社会巨变的时代的文化思想学术高度繁荣的局面一一“百家争 鸣”。换言之,不同于春

37、秋左传等贯彻儒家思想之作,战国策 更倾向于反映纵横家的思想,整体呈现出一种“尚士”精神。只要能达到 目标,颠倒黑白的手段策士们无所不用,这种竭尽个人能力以达到某种目 的的“实用主义”做法,“深化了春秋以来的义利之辩,突破了传统的价 值观念,首次肯定了人的价值”。战国策也塑造有许多践行舍生取义 的有义之士形象,也提出了爱民、用人等进步思想,无论是哪种人物形象 的塑造,都是战国策“对人的生命意义的重新发现和追求”。今日读战国策,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既要看到策士们的言行 举止,又要思考其行为存在的合理性,由此全面认识人物形象,并做到“见 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而对于如苏秦、张仪等争议较多的人物 更要客观看待,在批判其狡黠无耻之外,也要尝试发现其坚持不懈、随机 应变的闪光点,“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字词注释1选自西汉刘向集录,范祥雍笺证、范邦瑾协校战国策笺证魏 策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4671468页。题目是后人加的。 唐雎(ju),战国末期人。不辱使命,指没有辜负出使任务。辱,辱没, 辜负。2秦王:指秦始皇嬴政。3使:派遣。4安陵君:指安陵始封君成侯。5易:交易。6其:表祈使语气。许:答应,允诺。8加惠:给予恩惠。9虽然:虽然如此10说(yue):通“悦”,高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