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高三(上)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927536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高三(上)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高三(上)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高三(上)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高三(上)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高三(上)一模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接受过科学教育的现代人,一谈到“天”,可能想到的就是头顶上的那片天空,那是物理学意义 上的宇宙或者自然。这个“ nature”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过,孔子在讲到“天”的时候,除了 “自然之天”,还有其他两个意思:“命运之天”和“德性之天”。中国人经常感叹一句话:“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句话来自论语当中孔子的学生子夏。 这里说的“天”,就是冥冥当中似乎有一种主宰我们的力量,它法力无边,让我们无法摆脱,只 能通过易经算命占卜去知晓天机。这是“命运之天”。还有一种“德性之天”。有一次,孔

2、子带领一帮学生去宋国,在大树底下操练周礼。宋国的大司 马(就是国防部长)桓魁很讨厌孔子,派人将大树砍倒,要加害孔子。孔子连夜离开宋国,学生 为老师捏了把汗。孔子很自信地说:“老天将实现仁德的使命赋予我,桓雌能把我怎么样? ”这 里说的“天”,就是一种有德性内在品质的天。因为从周代人开始,就认为天的本性是有德的。 所以老天将德性赋予了孔子,让他去人间实践天德。孔子心目中的“天”,既是自然的,又是有德性的,又能主宰人们的命运。中国人的“天”,与 西方人的“上帝”观念有点相似,但天没有上帝那种人格化的特点,也不是造物主。最重要的区 别,在西方,上帝的意志与人的意志是对立的、冲突的,亚当、夏娃在伊甸园

3、里受到蛇的诱惑, 违背上帝的意志,偷吃人生的智慧果,结果人就有了原罪。但在中国,天与人之间并没有一条绝 对的、严格的界限,天道就是人道。中国人喜欢讲天地良心,人的内心“小宇宙”与天的“大宇 宙”竟然是相通的! “大宇宙”的天道可以通过人的“小宇宙”的爆发,得以在人间实现。“天人合一”有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外在的“天人感应”,西汉的董仲舒很喜欢讲这个东西。 人间有什么灾祸,比如洪水、地震,定是人得罪了老天,皇帝于是要赶紧下罪己诏。另一种模式 叫“天人相通”,明代的王阳明认为人的内心良知与天是相通的,天理与人心就是同一个世界。(摘自许纪霖什么是“天人合一”)材料二:历代的文人骚客都在他们的诗文、

4、书画和乐舞中传达着对天人合一真谛的体悟。王维在那“明月 松间照”(山居秋暝)、“人闲桂花落”(鸟鸣涧)一类的山水诗中传达了人景相依的 情怀;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也在物我为一的感受 中提升着自己的心灵境界;程颐的“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秋日偶成),则 表现了诗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怡然自得的心态。中国艺术理论中源远流长的所谓“情景交融”, 正是“天人合一”的具体表现和延伸,是种“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艺术作品既源自自然,又参赞化育,造于自然,以笔补造化。陆游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 之”,是指优秀的作家体自然之道来创作作品。刘熙载艺概书概云“书当造乎自

5、然。蔡中郎 但谓书肇于自然,此立天定人,尚未及乎由人复天也”,认为书法艺术以源于自然为基础,立天 式叫天人相通”。(5)柳宗元所说的“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意思是山川景物的自然之美是自在之美,不能自彰其 美,也就是说,山水景物之美只有通过人的眼睛去发现,只有通过人的心灵去感受,才能真正领 略到自然之美,否则,山川自然景物之美是静寂的。这体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其次,这句话是说自然之美要通过人才能得以展现。从材料二第二段中“艺术作品既源自自然, 又参赞化育,造于自然,以笔补造化。陆游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是指优秀的作家 体自然之道来创作作品”可知,艺术作品既源自自然,又以笔补造化

6、。最后,从材料二第三段“刘勰所谓神与物游,提出在创作活动中人与自然的交融汇合。 这些都在说明艺术乃人体天道,天人合一的产物”可知,这一句也说明艺术乃人体天道,天人合 一的产物。答案:(1) D(2) B(3) C(4)作者首先从“天”的意义出发,指出孔子讲到的“天”除了 “自然之天”,还有“命运之 天”和“德性之天”。接着分别分析了何为“命运之天”和“德性之天”。然后分析了中西 方对“天”的不同观念,从而引出了 “天人合一”的理念。最后,对“天人合一”的两种模式 进行了介绍。(5)表达是一种“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指出艺术作品既源自自然,又参赞化育,造于自 然,以笔补造化。说明艺术乃人体天道,

7、天人合一的产物。(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时,要精确把握重要信息,依据选 项的“关键词”定位选项的对应句,逐一对照选项和对应句,判定与原文信息是否相符。(2)本题考查学生整合文章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时,考生应遵循的原则是要据文 推断,合理推断。(3)本题考查学生学生对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时,一般先明确论点和论证手 法,再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章,分析每一段的含义,进行分 析概括。(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时

8、,要筛选文本相关信 息,再结合题目要求概括作答。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题的步骤: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信息并整合文章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 文主要内容就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 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整体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句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 命题者通常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69.【答案】A、A、【解析】(1)A. “成长过程中的艰难和开展工作的不易

9、”错误。根据“解放前,刘雨生家里顶穷。 他只读得两年私垫。他是一个大公无私的现贫农许他发挥时,他就举些本地的例子,讲得具 体而生动,非常投合群众的口味”可知,文中介绍刘雨生的家境不好和学历差是突出他能力强, 有天赋。故选:Ao(2) A. “说明了他此时恢复了平静,心态平和,不再受外界影响”错误。根据“虽说眼看要遭遇 不幸,他喜欢的儿子要遭到他们的婚变的影响,但刘雨生还是忍着心痛,出席和主持了晚上的会 议,并且平平静静地做了报告”可知,刘雨生表平静,但内心波动。故选:Ao(3)根据“村里组织互助组时他自己心里对互助合作,也有点犹豫。互助组到底好不好?他 还没有想清楚”可知,成立互助合作社之初,

10、刘雨生有些犹豫和迷惘。根据“他心里想,组还没搞好,怎么办社呢?想起这些,想起他的相当标致的堂客,会要离 开他,他不由得心灰意冷,打算缩脚了”可知,上级派邓秀梅来了后,他产生矛盾心理,感到进 退两难。根据“你是共产党员吗?他的心里有个严厉的声音,责问自己,入党时节的宣誓,你忘记 了吗?”可知,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他又不停地自责和反省。根据“开支部会时,听了邓秀梅的报告,刘雨生回到家里,困在床上,睁开眼睛,翻来覆去,想 了一通宵,一直到早晨,他的主意才打定”觉得“不能落后,只许争先”可知,开支部会后,他 想了一通宵,从而完全清醒和觉悟。根据“虽说眼看要遭遇不幸,他喜欢的儿子要遭到他们的婚变的

11、影响,但刘雨生还是忍着心痛, 出席和主持了晚上的会议,并且平平静静地做了报告”可知,老婆带着孩子回娘家,刘雨生作报 告,表面平静,内心痛楚。根据“听到刘雨生说起这些具体的作田的事,大家都用心地听。刘雨生的心也轻快一些了”可知, 但作完报告后,刘雨生心情变得轻快自在。(4)从小说的人物对话分析,“他背得熟历历”“丢开这个背时壳”“准是他的堂客又跟他吵 了 ”“这号没得用的堂客,要是落在我手里,早拿烟壶脑壳挖死了! ”这些语言具有口语化特点, 并且“背时壳”“堂客”等还具有地方特色,带有方言的特点,这些口语和方言的运用,符合农 民的人物身份,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读来真实、自然、亲切,通俗易懂,幽默

12、风趣。“你呀,哼,心上还有家? ”这一人物语言中间加入语气词,句式灵活;并且运用反问句式,表 达妻子对丈夫不顾家行为的不满情绪。“入党时节的宣誓,你忘记了吗? ”这是人物的心理活动, 运用反问和倒装句式,强调了“入党时节的宣誓”,这是对自己的提醒也是质问,以此表达人物 对自己的苛责。从小说叙事语言分析一,写刘雨生站在桌边,背着灯光,面向人群,从从容容做报告”,“回到 家里,困在床上,睁开限睛,翻来覆去,运用四字短句,描写了人物的动作,简洁有力,精练 传神的刻画了刘雨生有能力、内心矛盾纠结的状态,可以说作者用语高度凝炼、遣词造句都经过 精心润色。文中叙述性语言“有的插谷,有的种豆子,有的贴黄麻,

13、有的种瓜菜”,其中“插” “秧” “贴” “种”等动词准确表现农业生产繁忙的特点,生动鲜明,富有表现力。对人 物的描写“回到家里,困在床上,睁开限睛,翻来覆去”中“回” “困” “睁开”“翻来覆去” 等动作的描写,生动的表现人物内心不能平复,异常纠结的状态。这些叙述性语言善用动词,准 确生动。答案:(1) A(2) A(3)成立互助合作社之初,刘雨生有些犹豫和迷惘。上级派邓秀梅来了后,他产生矛盾心理,感到进退两难。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他又不停地自责和反省。开支部会后,他想了一通宵,从而完全清醒和觉悟。老婆带着孩子回娘家,刘雨生作报告,表面平静,内心痛楚。但作完报告后,心情却变得轻快自在。

14、(4)人物语言:多口语化。如行文中“他背得熟历历” “丢开这个背时壳”等,对话中“这号没得用的堂客, 要是落在我手里,早拿烟壶脑壳挖死了! ”等口语,符合农民身份、口吻,生活气息浓厚,读来 真实、自然、亲切,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句式灵活多样。如“你呀,哼,心上还有家? ”以反问和变形句式揭示人物个性,表现人物心 理特点。又如“入党时节的宣誓,你忘记了吗? ”以倒装和反问的句式表达对自己的苛责。叙事语言:高度凝炼、精心润色。如写刘雨生“站在桌边,背着灯光,面向人群,从从容容做报告”,“回 到家里,困在床上,睁开限睛,翻来覆去,运用四字短句,简洁有力,精练传神。善用动词,准确生动。如有的插谷,有的

15、种豆子,有的贴黄麻,有的种瓜菜”,其中 “插” “秧” “贴” “种”等动词准确表现农业生产特点,生动鲜明,富有表现力。(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 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 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 准确判断。(2)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 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 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

16、括,注意结合语境。(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分析人物心理需要抓住句中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 细节等描写,进而分析人物的心理。(4)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的语言特色的能力。根据题目要求,先引原文,然后分析手法及效果。在 指出原文内容之后针对手法进行分析并说出效果即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题等内容和手法进行考核。 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 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备选选项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 般为手法及手法的作用概括不当,其中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

17、核人物塑造、情节安 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作用等。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命制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 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1014.【答案】B、A、A、【解析】(1)句意:齐国趁我国内乱的机会,突然攻破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不能够 去报仇。然而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商国是,来洗刷先王的耻辱,这是我的愿望。请问先生要报国家 大仇应该怎么办?“袭破燕”中“燕”作宾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C。“燕小力少”是并列结构,中间不宜断开,排除D。故选:Bo(2) A.都通“凭”,依靠、凭借。句意:依着几案,拿着手杖(形容傲慢不以礼待客)/句意: 无所凭依,能驾风飞翔。

18、两个“冯”字含义相同,判断错误。故选:Ao(3) A. “就拜郭隗为师”错,由原文第一段“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及最后一段“于是昭王为隗 筑宫而师之”可知,应是先请教,拜郭隗为师在末段。故选:Ao(4)“诂指”,卑躬曲节;“北面”,屈居下位;“百己”,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译文:如 果能够卑躬曲节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会光临。“致”,招致;“且”,尚且;“见”,表被动,被。译文:(如果)现在大王确实想耍招致 人才,就请先从我(郭魄)开始吧;我(郭隗)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比我还贤能的人呢?(5)比较。“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讯指而事之,

19、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已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 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峋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比较不同国君对待人才的不 同态度,说明要敬重人才。举例。“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 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讲述了古人 重金买马首的故事,说明要通过实际行动吸引人才。类比。“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隐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在回答燕昭王“朝 谁而可”的问题时,将自己类比为马头。答案:(1) B(2) A(3) A(4)如果能够卑躬

20、曲节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会光 临。(如果)现在大王确实想要招致人才,就请先从我(郭隗)开始吧;我(郭隗)尚且被重用, 何况那些比我还贤能的人呢?(5)比较。比较不同国君对待人才的不同态度,说明要敬重人才。举例。讲述了古人重金买 马首的故事,说明要通过实际行动吸引人才。类比。在回答燕昭王“朝谁而可”的问题时,将 自己类比为马头。参考译文齐国大胜燕国,子之也被杀死了。两年后,燕国人拥立公子平,这就是燕昭王。燕昭王收拾 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降低身份,用丰厚的礼物来招揽有才能的人,想要依靠他们来报 仇。为此他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趁我国内乱的机会,突然攻破

21、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 薄,不能够去报仇。然而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商国是,来洗刷先王的耻辱,这是我的愿望。请问先 生要报国家大仇应该怎么办? ”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成就王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友,成就霸业的 国君以贤者为臣,行将灭亡的国君以贤者为仆役。如果能够卑躬曲节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 教诲,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会光临。早些学习晚些休息,先去求教别人过后再默思, 那么才能胜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那么才能与自己相当的人就 会来到。如果凭借几案,拄着手杖,目光斜视,随手指点,那么受人驱使的奴仆就会来到。如果 放纵骄横,行为粗暴,吼叫骂人,

22、大声呵斥,那么就只有奴隶和犯人来了。这就是古往今来实行 王道和招致人才的方法啊。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人听 说大王的这一举动,天下的土人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昭王说:“我应当先拜访谁才好呢? ”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 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国君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 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 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你哪里用得着为了(一匹)死马而花费五百金 呢?这个近侍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

23、定都认为大王您 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到了。于是不到一年,千里马就来了三匹。(如果)现在大王确实想 要招致人才,就请先从我(郭隗)开始吧;我(郭隗)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比我还贤能的人呢? 他们难道还会嫌千里的路程太遥远了吗?”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消息传开)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赶 来,剧辛也从赵国来了,人才争先恐后地集聚燕国。昭王又在国中祭奠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 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土兵们心情舒畅愿意效命。于是 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和秦、楚及赵、魏、韩三晋联合策划来讨伐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 到国外。燕军又单独追击败军,一直打

24、到齐都临淄,掠取了齐国全部宝物,烧毁齐国宫殿和宗庙。 没有被攻下的齐国城邑,只剩下莒和即墨。(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 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 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 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 的翻译。(5)本题考查

25、学生对文本相关说理方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结合具体要求概要作答。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 名词。“册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 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1516.【答案】D、【解析】(1) D. “又回忆了往昔经历”有误。颈联只是表达自己仍怀有这种情感,但并没有对过 去具体经历的回忆。故选:Do(2)诗歌首联中,“流年”指如水般流逝的光阴、年

26、华。所以,首联中作者通过对“流年”的直 接“惜”“惊”,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伤,说明年华如水般流逝,让诗人既惜又惊。首联第二句中,“砧杵”指捣衣石和棒槌,亦指捣衣。游子远行或征戍在外,每到秋冬交替季节, 换季衣服就要家人备好寄来,否则游子或征夫就要遭受冻寒之苦。所以“捣衣”是指为远方的夫 君或孩子准备冬衣。正因如此,在古典诗词中,凄冷的砧杵声又称为“寒砧”,往往表现征人离 妇、远别故乡待惆怅情绪。所以,这里作者用“砧杵”,正是从自身游子的角度,怀想远方的家 人。而尾联第一句“此日沾襟念岐路”中作者思念的“歧路”,意思一般指岔路,或指离别分手 处,或比喻官场中险易难测的前途。所以,此处也有可能是

27、作者回想当初与亲人分手时的场景, 止不住泪流满面。由此可知,诗中还有对家乡的思念,砧杵声让人思念起家乡,歧路沾襟写的是 与家人离别时的悲伤。尾联中,由第二句“不知何处是前程”可知,作者面对岔路口,不知去向何处,一方面是因为难 以回乡,一方面也是因为前途未卜而迷惘伤感。再结合注释“此诗为诗人赴长安科考经过齐安时 作”可知作者此时进京赴考,却不知是否能金榜题名。所以,尾联中还有对前途未卜的迷惘,此 时诗人赴长安科考,前程未知。答案:(1) D(2)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年华如水般流逝,让诗人既惜又惊。对家乡的思念,砧杵声让人思 念起家乡,歧路沾襟写的是与家人离别时的悲伤。对前途未卜的迷惘,此时诗人赴长

28、安科考, 前程未知。(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 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诗句,结合具体 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方法:选择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等,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 本题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 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 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7【答案】【小题1思国

29、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小题2】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小题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解析 1故答案为:(1)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重点字:德)(2)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重点字:姿)(3)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 盈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重点字:燕、勒)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默写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 出相关名句。谏太宗十思疏名句辑录:1 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竭诚 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2 .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所谓取天下易

30、守天下难的缘由是: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3 .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说“知其不可”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 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4 .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结论。5 .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820,【答案】C、D、【解析】(1)家喻户晓:意思是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脍炙人口:脍和炙都是美味的 食品。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句中形容歌词几代人都知道,应选“家喻户晓”。兼具:同时具备相关方面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具备据有。句中形容乔羽的歌词同时

31、具备“古 典与现代、童趣与哲思”等多个特点,故选“兼具”。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含贬义。背道而驰:朝着相反的方向跑。比喻行动方向和 所要达到的目标完全相反。句中形容歌曲和“人民大众的所思所想”相违背,故选“背道而驰”。 形影不离: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不可或缺:表示非 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句中形容寻常人家生活中不能缺少歌词,故选“不 可或缺”。故选:Co(2)在画波浪线句子语病有两处:一是搭配不当:“触动”和“共鸣”搭配不当,应改为“引起人们的感情共鸣”。“谱写”和“心 愿”搭配不当,应改为“表达一个时代的心愿”。二是语序不当

32、:”和大众的心灵合拍,触动人们的感情共鸣,谱写一个时代的心愿”逻辑顺序错 误,正确的顺序应为“表达一个时代的心愿,和大众的心灵合拍,引起人们的感情共鸣”。只有D修改正确。故选:Do(3)本体是“歌词”,喻词是“像”,喻体是“虽不宽敞却也温馨的小小院落”,因此判断运用 的修辞是比喻。“不宽敞” “温馨”“小”是形容“院落”的特点,“院落”又不是高楼大厦,它具有浓郁的生 活气息,因此该句运用比喻修辞,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歌词亲切、朴素、温馨。答案:(1) C(2) D(3)比喻。本体为“歌词”喻体为“虽不宽敞却也温馨的小小院落”。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歌词亲切、朴素、温馨的特点,凸显出浓郁的生活气

33、息。(1)本题考查学生的近义词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时,学生需要理解目标词语的含义,掌握词语 适用的对象和语境等。(2)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的句子,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修 改,正确选择。(3)本题学生对语段中相关语句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 子,结合具体内容及语境进行分析。常见的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2122.【答案】(1)前面说“啄木鸟自己开凿树洞并在洞内繁殖”“有些鸟类没有啄洞 的本领”,后面说“称之为次级洞巢鸟”,可见这些鸟是利用已有的树洞繁殖,应填:需要利用 已有(或啄木鸟

34、)的树洞繁殖。前面说“有些鸟类没有啄洞的本领,需要利用已有(或啄木鸟)的树洞繁殖”,后面说“那么 次级洞巢鸟也很可能消失”,强调初级洞巢鸟与次级洞巢鸟之间的关系,此处是假设,应填:如 果某区域没有初级洞巢鸟。“初级洞巢鸟越多,啄洞就越丰富”强调初级洞巢鸟与啄洞的关系,也就是对次级洞巢鸟的影 响,后文有“提升该区域的鸟类多样性”,可见,对鸟类多样性也有影响,应填:相应的鸟类多 样性也较高。(2)由“啄木鸟是森林卫士这一观念早已经深入人心” “啄木鸟真的是益鸟”可知,“鸟设” 是指某种鸟在人们心目中预设的特定形象。“鸟设” 一词运用仿词手法,是模仿“人设”而来,属于相类仿。仿词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更

35、换 现成词语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改变原来特定的词义,创造出新意的修辞手法。 仿词的效果在于表达新颖性,还能让人产生联想,如“鸟设”联系“人设”来理解就更加形象和准确。答案:(1)需要利用已有(或啄木鸟)的树洞繁殖;如果某区域没有初级洞巢鸟;相应的鸟类多 样性也较高(2)“鸟设”是指某种鸟在人们心目中预设的特定形象。“鸟设” 一词模仿“人设”而来(能 回答出“仿词”更好),表达简洁新颖、准确生动。、【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给文段补写恰当语句的能力,答题时要通读语段,结合语境进行补写, 要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并注意字数限制。(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中相关词语含义和妙处的分析

36、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相关句子,结合语境 进行合理的分析。补写语句题答题技巧:阅读语段,把握语段大意。首先要浏览语段,把握句子主要内容,弄清补写句子在句中的位置, 弄清它和前后文句的联系,这样可以让补写的句子不偏离语境。这是准确补写句子的基础。分析语段的特征。有得语段是记叙语段,有的语段是议论段落,有的语段是说明语段,有的是 描写语段,有的是抒情语段,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语段特点,抓住相应的相应要素。然后我们要抓 住语段内部的结构特征,看语段内部是什么关系。看语段内部的结构是总分、并列还是对照等, 找出语句在语段内部的位置。最后我们要分析文中的关联词、代词、体现层次的语句、修辞句意 上下文的衔接和句子

37、前后的照应补写出句子。检查样子是否符合要求,将拟写句子写在语段的相应位置。看是否前后连贯,是否有语病是否 简洁。如有问题进行修改,如满意无问题,写到答题卡上。23.【答案】融入洪流,实现价值 十年奋进,十年高歌,伟大祖国由“富起来”走向“强起来”; 十年见证,十年苦读,我辈学子从懵懂无知走向意气风发。我们见证了时代的风起云涌,见证了 前辈的阵厉奋发。即将接过时代的接力棒的“黄金期”的我们,怎样才能不负这“黄金时代”? 我想,我们应该在奋进新时代的征程上,实现价值;应该去时代的洪流中,寻找归属。什么是价值感?当充满活力的弄潮儿,冲进时代的洪流,掀起的浪花汇入时代的巨浪时,弄 潮儿一定会充满自豪吧

38、?价值感就是自身价值得以实现、获得认可之后的幸福感。什么是归属感? 当他的周围全是争流的飞舸、铮铮的鼓声时,当他的心声与时代的涛声同频共振时,他一定有踏 实的归属感吧?归属感就是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仁、融入风正气清的集体时收获的认同感、幸福感、 安全感。曾经,懵懂无知,误以为只有做一个叱咤风云的孤胆英雄,才是实现自身价值。就像荆轲辞 易水,一把匕首刺秦王;就像常山赵子龙,七进七出长坂坡。而今,才知道,即使是荆轲、赵云, 肩上若不担大义,又岂能英名传人间?不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更壮丽的事业相结合,只能沦为逞 以定人,但还当由人复天,笔补造化。刘腮所谓“神与物游”,提出在创作活动中人与自然的交融汇合。苏

39、轼的“身与竹化”,石涛的 “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等,说的正是审美欣赏和艺术构思活动中的天人合一。朱庭珍亦云: “作山水诗者,以人所心得,与山水所得于天者互证,以心体天地之心,以变穷造化之变造诣至此,是为人与天合,技也进于道矣。”这些都在说明艺术乃人体天道,天人合一的产物。 自然山水关乎人的心灵,一片山水就是一片心灵的境界。自然山水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人的 心灵便在自然山水的流转之中获得陶钧。山水之间既是思想的天地,也是性灵的乐园,故人们寄 意云水,息心山林。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说:“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 秋山明净摇落人萧萧,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辉格瓯香馆画跋说:“春山如

40、笑,夏山如滴, 秋山如妆,冬山如睡。”都在说四时之景,与人的身心相互对应,故人能在自然之景中产生共鸣。 因此,中国艺术把自然视为安顿心灵的家园和艺术灵感的渊薮。总之,“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活动的独特特征。钱穆认为“天人合一”观“是中国文 化对人类的最大贡献”,“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归宿处”,从中体现了有机整体的思想方法。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在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中,其精华与糟粕杂糅着,我们应当站在时 代的高度,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为未来的文化建设,特别是审美和艺术活动服务。(摘编自朱志荣中国美学的“天人合一”观)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

41、中的“天”有自然之天、命运之天、德性之天三层意思,材料二中的“天”主要 指自然之天。B.中国人的“天”与西方人的“上帝”观念既相似又不同,西方的上帝与人是对立的,不 会合一的。C.艺术作品是人的心灵与自然交融汇合的产物,艺术创作一方面源于自然,另一方面又能 弥补自然的不足。D.作家、艺术家如果在创作技巧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就自然能达到“天人合一”的 境界。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则材料都谈到“天人合一”,材料一侧重于哲学角度,材料二侧重于艺术审美角度。 B.古人认为“命运之天”无法摆脱,但可以通过算命占卜去知晓天机并由此改变命运。 C.古典诗歌创作讲究“情景交融”

42、,追求“意境”,这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表现。 D. “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普遍存在,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归宿处。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天人合一”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 A.老子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刘鲤文心雕龙:“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匹夫之勇的草莽英雄。真正的巨木,必定扎根于宽厚的大地;要想更充分地实现自身价值,必定要把个体的奋斗与 民族的事业相结合。我们应向航天工作者学习,他们把横溢的才华,施展在了祖国的太空探索事 业上,当想到九霄太空也有了中国人的飞行器时,他们的价值感会更强烈吧?我们应向扶贫工作 者学习,当想到自己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换来

43、了天下寒土的喜笑颜开时,他们的价值感会更强烈 吧? “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人,必定会收到时代的馈赠:自我价值得 以实现。在伟大的事业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的人,会有更强烈的归属感。无双国士钟南山曾说,与白 衣战友站在一起,帮病人战胜病毒,是他最大的幸福。优秀运动员苏翊鸣曾说,参赛时特别有信 心,因为有祖国在背后支持他。他们为集体的事业奉献自我的力量,集体的温暖也回馈他们以幸 福感、安全感。时代不会抛弃有担当的人,时代不会抛弃奋斗的人。我们也应该,到奋进新征程 的时代洪流中,寻找同路人,寻找认同感。伟大的事业,需要我们融入;伟大的事业,也让我们 找到归属。过去十年,我们吸足了养

44、分,聚足了精神;现在,我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未来,我们将 学习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锻炼更多的技能。有朝一日,我们也将踏进时代的洪流,担负责任, 实现价值,收获幸福,在“黄金时代”,做一块“真金”,让我们的“黄金期”无限延长。风起云涌慨而慷,风物长宜放眼量。让意气风发的我们,在新时代的洪流中,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融入洪流,找到归属,实现价值。【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可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句话是第一个层次。用“中国这十年”成为“2022年最新热词”说明 对过去十年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总结,是当下中国的思想热潮。第二、三句话是材料的第二个 层次,列举了中国在

45、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取得的成就。“天问追星、祝融探火、夸父逐日、天宫 兴建”,是在高精尖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交通、通信等基础建设领域和扶贫、生态等 民生领域同样硕果累累”,是在基础建设领域和民生领域取得的成就。说明这十年,中国不管是 在国家大计方面,还是在百姓生活方面,都取得了硕果。最后一句话是材料的第三个层次,写“中 国这十年”的辉煌成就给人民的情感体验带来的积极影响:增强了人民的价值感和归属感。整则 材料为引导、启发学生思考“价值感”“归属感”创设了时代背景。引导语“这十年也是你的成长黄金期”,意在引导考生把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与回顾国家发展的 伟大历程结合起来,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

46、“成长黄金期”指出青春韶华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 段,在此阶段,我们的心智日趋成熟,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基本树立,我们的人生开 始起航。“你对于价值感和归属感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指明了写作任务。在我们最美好人生的阶段, 有幸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再一次崛起,见证了前辈为崛起付出的智慧和汗水,并分享了这伟大崛起 带来的甜蜜果实,我们必定会有所感触,有话可说。考生应在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下, 从自身角度谈对价值感和归属感的理性思考。这个题目,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如果写记叙文,应把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所见所闻放 在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中,通过自己所经历、所听闻的典型事件,展现在祖国的发展的

47、过程中自己 体会到的价值感和归属感,抒写自己的责任感和安全感,表达自己将要投身于祖国建设的壮志豪 情。所写事件可大可小,可一件可多件,无论大小还是多少,都要能折射中国这十年的发展给人 民带来的自信和自豪。如果写议论文,首先应准确阐释价值感和归属感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价值感”指的是个体对自 己的价值评价,是个体感受到自己的才能、人格被社会重视、认可时所产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归属感”指的是个体感受到自己能够融入一个集体,并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独特位置时,所产 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其次,应能合乎逻辑地辨析个体的价值感和归属感的获得、增强与时代伟业之间的关系。能把个 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进步结合

48、起来的个体,往往能收获更强的价值感和归属感;而价值感 和归属感强的个体,也必将更认同自己与集体的从属关系,会更愿意为集体的发展与进步作贡献。 价值感和归属感,必定与责任感相伴随。另外,还可以指出这一番思考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人生规划带来的正面影响:将在以后的人生长 途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新时代里,在新征程上,贡献自己的力量,找到 自己的归属,实现自身的价值。参考立意:1 .回首十年,心有所属;展望未来,我辈奋发。2 .见证奇迹找到归属,创造奇迹实现价值。3 .在奋斗中实现价值,在洪流中找到归属。4 .祖国的发展,需要个体的奋斗;发展的国家,给个体提供平台。材料作文写作策略: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 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