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4).pdf

上传人:刘静 文档编号:69165627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98.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4).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 卷第期 年月 ,学科教学与教研认识地理位置的方法论及其对地理教学的指向性要求摘要:认识地理位置是中学地理教学中非常基础和重要的一项内容。认识地理位置的方法论,对地理位置的教学具有重要的引领价值。从“地理位置的描述”“地理位置的影响”和“地理位置的评价”三个维度总结认识地理位置的方法论,进而挖掘和归纳其中所蕴含的对地理位置教学的指向性要求,并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地理位置的教学策略,是把握地理位置教学规律、探寻地理位置教学策略的一条重要路径。关键词:地理位置;方法论;指向性要求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本文系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基金重点项目 教师学科专业知 识结构研

2、究 阶段性成果之一(课 题 编号:)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徐雪,年生,女,山东青岛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袁孝亭,年生,男,山东日照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一、问题的提出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认识人和地方的位置是理解本地、区域、国家和全球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前提;与之相对应,在“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的”“它为什么在那里”“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它产生了什么作用”“怎样使它有利于人与环境”地理学六大问题中,“它在哪里”的问题是解决其他地理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可以这样说,在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把思考的对象“放到”地球表

3、层的一个特定区域空间内,然后再从各个维度去分析它,这是地理思维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普雷斯顿詹姆士总结道:“除非你能回答 它在哪里这个问题,即使你把人的世界描述得再怎样清楚,也是没有多大价值的。”同样,学生学习地理,通常也是先通过准确的空间定位将思考对象置于一个特定区域内,继而以此为逻辑起点去认识地理现象和事物的依存关系以及它们的分布与变化规律。正因如此,世界各主要国家的中学地理课程标准都充分体现了对地理位置教学的重视。美国 年版 生活化地理:国家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地理学总是以提出诸如“它在哪里”“它为什么位于此处,而非彼处”这样的问题开始,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多关注地理事物的位置、它位于某地的原

4、因及其影响,要求学生通过对地理位置的学习达到对人类、地方和环境更好的理解与认识;我国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年版)在“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认识区域”部分都首DOI:10.19877/ki.kcjcjf.2014.03.011先要求学生能“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说出某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等。那么,认识地理位置是否有可资依循的方法论?笔者通过整理和分析地理学的相关文献发现,地理学家主要是从“地理位置的描述”“地理位置的影响“和“地理位置的评价”这三个维度来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的,而从每一维度认识地理位置时,又都依循一定的“思维

5、路线”。这一整套认识地理位置的方法论,对地理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准确的空间定位”提出了指向性要求的同时,也提供了操作性很强的认识地理位置的“技术路线”。下面着重围绕认识地理位置的三个维度总结认识地理位置的方法论,并具体解析其对地理位置教学的指向性要求。二、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论及其对地理教学的指向性要求(一)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论描述地理位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空间定位”。地理学家在描述地理位置时遵循何种认知路线呢?我们甄选几则典型论述,看看地理学家是如何描述地理位置的。论述之一:地理位置体现了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各种空间位置关系,因而任何地理事物的位置总是在一定的参照系中识别的;论述之二:“地

6、理位置通常用一个地方与其他地方的相对距离与方向来表示”;论述之三:可从距离、方向、可接近性等方面描述一个地方在哪里。例如,美国 年版 生活化的地理:国家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家在思考“它在哪里”这个问题时总是会寻求一定的规律性,并且用“方向”“距离”和“分布”等术语描述和解释这种规律性;论述之四:“说明方位首要的是确定表征地理事物方位的参照物,其次是借助与方位有关的词汇去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地理学家在描述地理位置时,通常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去说明一个区域和地方与选定的参照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其方法论是:地理位置的描述要借助一定的、能凸显出区域位置地理意义的参照

7、物,具体概括时,重点关注某个区域或地方与该参照物的空间位置关系,通常要从距离、方位、可接近性等不同角度去分析概括这种位置关系。(二)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论对地理教学的指向性要求依照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论,教师在教给学生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时,必须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二是要使学生学会描述一个区域或地方与所选参照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如何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呢?在描述不同类型的地理位置时是有其“技术路线”可以遵循的。例如,对纬度位置而言,选择参照物的“技术路线”可以概括为:第一,首先观察一个区域或地方有无赤道、回归线和极圈这样的特殊纬线穿过;第二,若没有特殊纬线穿过,

8、则要判断区域南北所跨的大致纬度范围,例如,欧洲西部绝大部分处在 之间,地中海地区大部分位于 之间,等。而就海陆位置而言,要注意观察和确定区域所属的陆地和其临近的海洋,等等。如何使学生学会描述一个区域或地方与选定的参照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呢?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论告诉我们,要从两者之间的方位、距离和可接近性等几个角度去描述。例如,对于海陆位置的描述,在确定了相应的陆地、海洋作为参照物之后,描述该区域与陆地、海洋的空间位置关系,首先要从“方位”这一角度入手。比如,“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该例中,参照物是亚欧大陆和太平洋,而“东部”和“西岸”则是用“方位”点出了日本与这些参照物之间的位置

9、关系。其次,海陆位置还必须从“距离”的角度加以描述。例如,“日本是太平洋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欧洲西部是亚欧大陆向西伸向大西洋的大半岛”“中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腹地,东部海域广阔”,这里的“四面环海”“向西伸向大西洋的大半岛”“深入亚欧大陆腹地”实际都是在说这些区域与海洋之间的“距离”。可见,在海陆位置的描述中,“距离”通常不以几何距离来表征,而是通过一个区域几面濒临海洋和是否深居大陆内部这样较为“模糊”的表述方法来说明其距海的远近。因此,“四面环海”是在描述一个区域距海洋最近的位置关系;“向西伸向大西洋的大半岛”则表明欧洲西部三面均濒临海洋,与“四面环海”相比较距海洋稍远一些(即它至少有一面是

10、不临海的);而“深入亚欧大陆腹地”则表明距海洋较远。所以,从距离的角度描述海陆位置关系时,可以从“四面海”“三面海”“两面海”“一面海”(例如“中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腹地,东部海域广阔”的表述就反映了中国一面临海的事实)和“深居大陆内部”这些方面去描述一个区域距海洋的远近。可以这样说,“日本是太平洋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欧洲西部是亚欧大陆向西伸向大西洋的大半岛”“中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腹地,东部海域广阔”这些描述,都是循着一定的认知路线进行的,其表述都准确地反映了这些区域与所选择的参照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教学中引导学生按这样的“话语”体系去描述地理事物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另外

11、,在引导学生描述一个区域或地方与参照物的空间位置关系时,还有一个角度,这就是“可接近性”。例如,“攀枝花地区铁矿石资源丰富”和“上海东临太平洋,与铁矿石输出国澳大利亚之间有便捷的海上运输条件连接”这两个描述,前者选择的参照物是铁矿石,“周围地区铁矿石资源丰富”表明了攀枝花与铁矿石的地理实地距离本身就很“接近”;而后者的参照物是澳大利亚,“与澳大利亚之间有便捷的海上运输条件连接”说明了上海借由东临太平洋这一便捷的海上运输条件增强了与澳大利亚的“可接近性”,虽然实际上它们的地理实地距离是较远的。这两个例子都是从“可接近性”的角度描述了区域与参照物的空间位置关系,这也是描述地理事物间的经济位置关系最

12、常遵循的“技术路线”。综上所述,基于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论,地理教学要紧扣“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和“使学生学会描述一个区域或地方与所选参照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这两条指向性要求选择和加工相关教学素材,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其中,根据该指向性要求向学生提出一系列引导性的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案例】描述图中所示区域的纬度位置。图中是否包含了特殊纬线?如果有,该特殊纬线是什么?所示区域与该特殊纬线在“方位”上是怎样的位置关系?结合前面两个问题,描述所示区域的纬度位置。学生能否顺利地描述出图中所示区域的纬度位置,关键是要能识别和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并且能描述清楚该区域与参照物的空间位置关系

13、。案例正是将这两个关键点,也就是描述纬度位置的认知路线寓于上述三个循序渐进的问题中:问题提示给学生选择参照物的方向,即要观察有无特殊纬线;问题引导学生在描述所示区域与作为参照物的特殊纬线的位置关系时,要从“方位”角度入手;最后,问题提示学生综合前两个方面来描述所示区域的纬度位置。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设计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掌握描述区域纬度位置的“技术路线”。基于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论对地理教学的指向性要求,地理教学应力求达到如下教学目标:渗透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论,使学生对其有大致的了解;能区别不同的地理位置类型并据其选择相应的参照物;学会从方位、距离、可接近性等角度描述、概括一个区域与所

14、选择的参照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三、分析地理位置影响的方法论及其对地理教学的指向性要求(一)分析地理位置影响的方法论某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理事物和经济活动的变化或运动规律及作用机制,以及区域间自然地理特征的差异和区际关系等,都与它们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地理学家认为,“在影响某个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通常要把位置的因素放在首位”;“某两个区域间自然地理特征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两者在地表上所占据的位置不同”。同时,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也指出,“认识人和地方的位置是理解本地、区域、国家和全球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前提”。对此,地理学家总结道,地理位置是阐述区域特征的出发点;位置不同,充填其内的内

15、容和内容的组织不同;位置不同,会产生相应的区域差异;结合区域的位置特点,可以概括区域的特征。可见,明确地理位置是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区域间的差异和联系的基础和前提。由此,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地理学家分析地理位置影响的方法论,即在把认识对象置于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基础上,着重从以下三个维度展开对地理位置影响的分析:一是在特定的空间内充填了哪些地理要素?二是这些地理要素是如何配置和组织的?三是这种配置与组织方式对区域整体特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二)分析地理位置影响的方法论对地理教学的指向性要求分析地理位置影响的方法论,对于地理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地理位置的影响,提出了明确的指向性要求,即在引导学生分析地理位置

16、对某地的地理特征以及区域间的差异、区际联系等的影响时,也应在把认识对象置于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基础上,循 着“要 素 充 填要 素 的 组 合 与 配 置状况产生的地理效应”的“技术路线”进行相应的分析。按照分析地理位置影响的“技术路线”展开分析,最核心和关键的环节是确定“问题的指向”和“应答域”。问题的指向是指所要回答的问题所指向的对象,例如,总结地理特征、揭示地理成因、分析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等。显而易见,问题的指向潜在地决定着问题的答案。只有问题的“指向”明确,才能据此去确定在特定的空间内“充填了哪些地理要素”。比如,若“问题指向”工业区位,那么“充填其内的地理要素”就是水源、市场、交通、

17、原料和燃料等内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分析清楚在问题所给定的地理空间内,这些充填要素具体是什么。应答域是对问题解答所做的预设或限定。只有问题的“应答域”明确,才能对“地理要素的配置和组织状况”和“这种配置与组织方式所产生的地理效应”进行具体和针对性的分析。例如,“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山区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这两个问题,其应答域是不同的。前者的应答域是“全域”,问题涉及因地制宜的各个方面,而后者仅限定在“山区”。可见,应答域制约着地理问题的求解范围,是在问题求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一个因素,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紧扣应答域去分析和回答问题。下面我们通过案例作更为具体的分析。【案例】待求解的问

18、题:为什么欧洲西部的气候深受大西洋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如何依循“在特定的空间里充填了哪些地理要素”“这些地理要素是如何配置和组织的”“这种配置与组织方式对区域整体特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一“技术路线”引导学生分析该问题呢?第一,要引导学生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指向,并据其考虑“充填其内的地理要素”。本案例的问题指向“影响气候的因素”,在考虑“充填其内的地理要素”时,只能围绕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下垫面状况进行:欧洲西部纬度位置大致位于 之间(太阳辐射),终年盛行西风(大气环流),是亚欧大陆向西伸向大西洋的大半岛(下垫面之海陆位置),地形以平原为主、南部地区为山脉(下垫面之地形因素),西部有北大西洋

19、暖流流经(下垫面之洋流因素)。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的应答域所设定的范围,对充填在特定空间内的地理要素的配置和组织状况及其产生的“地理效应”作具体分析。案例中问题的应答域为“深受大西洋的影响”,因此要紧扣这一预设和限定,具体回答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下垫面状况是如何组织、配置在一起使欧洲西部的气候深受大西洋影响的,而不是泛泛地阐述它们对气候的一般影响。对欧洲西部而言,影响气候的诸因素的配置和组织状况及其产生的“地理效应”是:由于欧洲西部大部分地区处在 之间,且是亚欧大陆向西伸向大西洋的大半岛,因而终年盛行西风,西风从大西洋上带来丰富的湿润水汽;再者,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山脉集中分布在南

20、部且呈东西走向,因而有利于西风携带丰沛的水汽进入内陆;加之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强大,更对沿岸起到显著的增温增湿作用。综合起来,这些地理要素的组合与配置状况所产生的“整体地理效应”使该地的气候“深受大西洋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气候终年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北界甚至延伸到北极圈内,并且在东西方向上的分布宽度在世界温带海洋性气候中是最宽的。基于分析地理位置影响的方法论对地理教学的指向性要求,地理教学应力求达到如下教学目标:渗透分析地理位置影响的方法论,使学生对其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与领悟;能判断地理问题的“指 向”,并 据 其 确 定 相 应 的 充 填 要素;能确定地理问题的“应答域”,并以此为方

21、向分析“要素的组合、配置状况”和“产生的地理效应”。四、评价地理位置的方法论及其对地理教学的指向性要求(一)评价地理位置的方法论如何评价某个地方地理位置的优劣?它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很不简单的问题,其不简单之处在于我们常常把握不住应该从何种角度,以何种维度来评价某一区域的地理位置究竟好在哪里,差在何处。有地理学者将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概括为以下四个主要方面:一是地处沿海、河流三角洲或河网地带,一般表现为地理位置的优势;二是位于经济技术协作方便、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基础设施比较齐全的地方,对新建企业有较大的吸引力;三是一个地区的原料、燃料、水源在空间上适当组合并相互接近,也是位置上的重要优势;四是具有全国

22、、全省或全地区的适中位置也是一种优势。还有地理学者指出,“区位优势可以先天具有,但也可以在发展中获得,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因此,“区位分析要包含时间因素”。可见,地理学家在评价地理位置时,主要是从“空间中事物的地理位置和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以及这种空间关系的可能影响”展开的;通常要从是否有利于人类经济活动的角度选取一定的“空间中的事物”,从可接近性的角度评价区域的地理位置与该“空间中的事物”的空间关系。同时,还要从动态的角度,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评价一地的地理位置的优劣。从地理学家的总结中还可以发现,人们重点加以观照的“空间中的事物”,主要是与人类经济活动联系密切的自然与经济事物;一旦区域的地理

23、位置与这些“空间中的事物”在位置上邻近,便产生了交通条件通达便利、运费较低、资金和技术储备充分、新建基础设施的费用减免、原料燃料和水源的运输距离缩短、邻近产品消费地等有利于经济活动发展的影响。同时还必须看到,区域地理位置与“空间中的事物”之间的可接近性,以及这种可接近性所带来的影响是发展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由此可见,评价区域的地理位置首先要关注其与河、海、铁路和公路等交通线、相关配套设施、消费地、原料、燃料和水源等经济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主要从可接近性的角度概括这种空间关系;继而从交通条件的便利性、资金和技术的可获得性、原料燃料水源和消费地的邻近性、投入成本的多少(主要指运费和新建基础设

24、施的费用)等方面评价这种空间关系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可能影响。同时,要在时间维度上,结合具体原因分析清楚上述空间关系及其可能影响哪些是区域先天具有(或缺失)的,哪些是后天获得(或失去)的。(二)评价地理位置的方法论对地理教学的指向性要求基于评价地理位置的方法论,教师在教给学生如何评价某一区域的地理位置时就有了可以依循的指向性要求:一是要根据人类经济活动的具体内容,恰当选取一定的“空间中的事物”;二是要从发展的角度,辩证地分析评价区域地理位置与所选定的“空间中的事物”的空间关系 主要针对“可接近性”的要求加以重点观照,以及这种空间关系对所指定经济活动的可能影响。基于评价地理位置的方法论对地理教学的指

25、向性要求,地理教学应力求达到如下教学目标:渗透评价地理位置的方法论,使学生对其有整体的认识;能根据经济活动的具体内容,选取恰当的“空间中的事物”;能重点评价区域的地理位置与选定“空间中的事物”的“可接近性”,及其是否有利于人类经济活动;能发展地、辩证地评价区域的地理位置。总之,认识地理位置是中学地理教学中极为基础和重要的一项内容。通过梳理和总结地理学家认识地理位置的方法论,进而挖掘和归纳其中所蕴含的对地理教学的指向性要求,是把握地理位置教学规律、探寻地理位置教学策略的一条重要路径。笔者认为,这种基于地理学的方法论总结地理教学规律与策略的视角,对于其他类别地理教学内容的教学规律与策略的总结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参考文献: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冯以浤,译地理学报,():,():():,:中华人民共 和 国 教 育 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年版)北 京:北 京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韩渊 丰,张 治 勋,赵汝植区 域 地 理 理 论 与 方 法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梁进社地理学的十四大原理 地理科学,():唐文雅试论地理位置与地方特点 中国地方志,():杨东方,臧学英对“区位优势”内涵的理解与运用 城市,():(责任编辑:李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