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本文主要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 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 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 景象,最后写潮过后余波奔涌,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 壮观。学情分析:四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字、词、句。对于刚步入 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抓 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上还是存在较大的 难度。此外,钱塘江大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较难 感受和体会其奇特、壮观的景色,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好情境, 设计好句子理解的坡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
2、生走进文 本,感受大潮的奇特、壮观、雄伟。教学建议:课前可让学生搜集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了解钱塘江 大潮形成的原因。由于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所以在教 学时,可以按照“初读一一研读一一熟读”的教学程序,引 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边读边想象画面,再以“奇”字为象?从课文中找个词来形容。明确:浩浩荡荡。“浩浩荡荡”写出了什么?从哪儿可以看出来?明确:写出了江潮气势之大。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飞奔。这里实际上是指什么浩浩荡荡?(潮水)浪潮越来越近,此时的声音是怎样的?突破口,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研读,体会江潮的变化, 体会观潮者心情的变化,进而体会钱塘江大潮景观之奇特。教学目标:【知识与
3、技能】.正确认读、书写本课时的生字、词语。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2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 周围事物的习惯。【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中描写潮来之时的语句,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 察方法,体会并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壮观的景象。难点感受大潮的神奇、壮观,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把自己 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教学时间:2课时第
4、一课时教学目标:1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2 .读通课文,分清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有关段 落,初步感受大潮的壮观景象。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课文的内容。难点理清课文的脉络。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留下 的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当浪潮犹如千万匹白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飞奔而来时,会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让我们一起 走进课文,去看看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吧!(板书课题:观 潮)二、初步感知1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 .教师给学生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观潮(ch d o)笼罩(16 ng zh a o)薄雾(b a o)横贯(gu
5、 a n)若隐若现:形容似有似无,不真切,不明朗。人山人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 人声嘈杂喧闹。山崩地裂:崩,倒塌。裂,裂开。本课形容声音很大。漫天卷地:天和地随风浪翻卷。本文形容波涛无边无际 地涌来,随着风浪翻滚的情景。3 .学生默读课文,明确以下内容。(1)课题中的“潮”指的是哪里的潮?明确:“潮”指的是钱塘江大潮。2 2) “天下奇观”的“观”与“观潮”的“观”意思有 什么不同?明确:前者指看到的景象,后者是看的意思。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结构。(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 钱塘江大潮的。学生齐读课文,讨论并
6、明确:作者是按时间和空间顺序 来描写的。时间顺序:潮来前一潮来时一潮去时。空间顺序: 由远及近。(2)按文章的描写顺序,可以将课文分成几部分呢?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 奇观”。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色。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写潮退去时的景象。2.归纳文章内容,感知作者感情。老师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思考讨论,老师总结明确:本 文通过对钱塘江大潮来之前、来时、去时景象的具体描绘, 展现了奇特的自然景观,赞美了 “天下奇观”的壮丽,抒发 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四
7、、精读课文,重点探究同学们,我们刚刚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 在,我们来仔细阅读课文,按作者观察的时间顺序来梳理课 文。1 .潮来前的景象。老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1)作者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学生思考明确:海宁市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2)潮来前的江面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明确:平静。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薄雾。(板书: 平静)“横卧”是什么意思?(横着躺下或趴下,文中把钱塘 江比作人,形容钱塘江江面非常开阔)师:平静的江面、雨后的阳光、蒙蒙的薄雾,还有古塔、 中山亭、观潮台以及远处的小山,构成了一幅多么平静美丽 的山水画啊!要想把这幅美
8、丽的图画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在 读的时候,声音应该轻点儿,速度应该慢点儿。请同学们一 齐来读这几句。(学生齐读,教师指导纠正)(3)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 昂首东望,等着,盼着J这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明确:“人山人海”说明人多,正由于钱塘江大潮是天下 奇观,所以有这么多人来。“昂首东望”说明潮从东边来,人 们心情急切。“等着、盼着”也说明人们心情急切。(板书: 昂首东望)2 .老师总结:这一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象,人们等着, 盼着江潮的到来。五、布置作业.重点预习课文第3、4自然段。1 .收集有关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板书设计:观潮潮来前 平静昂首东望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品
9、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2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 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3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 词句的含义。难点理解文中描写“潮来时”的语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汹 涌澎湃、雄伟壮观。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学生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回忆作者所描写的潮来前的景象。接下来,我们继续随作者 去看看潮来时和潮去时的景象。二、精读课文第35自然段1.潮来时的景象。上节课,同学们已明确第3、4自然段描写的是潮来时的 景象,是课文的重点部分,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朗读
10、这 两个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1)江潮是什么时候来的?明确:午后一点左右。老师指导:人们知道大潮到来的时间,但还是一大早就 来到海塘大堤上,表明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2)第3、4自然段各写了潮在什么地方的情景?学生思考并讨论明确:第3自然段:远处;第4自然段: 近处。(3)第3自然段写了大潮在远处的情景,可以分成两层。 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思考如何分层。明确:第13句为第一层,第4句为第二层。是按大潮 到来的时间顺序或地点变化来分的。(4)大潮在远处时人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隆隆的响声,像什么?说明了什么?明确:像闷雷滚动,说明大潮的声音很大,离我们很远。这时江面有什么变化
11、吗?(风平浪静)当人们听到这声音时,会有怎样的反应?讨论明确:人群非常喧闹,像锅里的开水一样,这就叫人声鼎沸。过了一会儿又怎样?明确:听到响声越来越大,看到一条白线。思考:“白线”指什么?在什么地方?如何理解?明确:“白线”指潮水,在水天相接的地方。说明大潮离 我们越来越近。(5)江潮逼近,这时人群又怎样了?明确:人群又沸腾起来。老师总结:第3自然段主要讲了大潮在远处的情景,作 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把江潮发出的声音、形状和人们的情绪 变化写得清清楚楚。下面我们就按学习这一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4自然段。 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问题。(6)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此时人们看到了什 么?明确:看到了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两丈多高的水墙写出了什么?明确:写出了浪潮潮头的高。为什么先看到的是一条白线,现在是一睹两丈多高的 水墙?明确:因为浪潮的距离越来越近,潮水越来越大。(7)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颤动起来”是怎样的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