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教案.doc(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教案第 1 课时 十几减9 【教学内容】十几减9 【教学要求】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 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
2、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 自主探索,领悟算法。1、实物操作。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2、 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 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方法一:10-9=1 1+3=4 方法二:13-3=10 10-6=4 方法三:9+( )=13 9+(4)=13 5、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学生活动与教师关注】 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
3、法的优化)6、试一试。出示:14-9= 12-9= 17-9= 让学生用方法二来计算。提示:可以先用小棒摆摆再计算。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1、做“想想做做”第1题。(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2)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3)全班交流算法。2、做“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计算的方法。3、做“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计算的方法。4、做“想想做做”第4题。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5、做“想想做做”第5题。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
4、式推出得数。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9)板书设计: 十几减9 方法一:一个一个地减.13-9=4 方法二:先减去3,再减去6.方法三:9加( 4 )等于13. 【学习目标达成评析】 第2课时 练习一 【教学内容】练习一 【教学要求】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3、为继续学习十几减8、7打好基础。【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熟练十几减9法的计算
5、方法。【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 做练习一第1题。(1)分别出示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话,从中提出数学问题。(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伴交流算法。2、做练习一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比较一下每组题有什么特点,并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学生活动与教师关注】 3、做练习一第3题。游戏“跳树桩”:同桌间合作口算。抽几道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思路。4、做练习一的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以开火车的形
6、式交流答案。5、做练习一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做练习一的第6题。游戏:小青蛙过河。让学生看图说说题意,然后指导书写格式,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并在全班交流答案。7、做练习一的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说说题目所表示的意思。8、做练习一的第8题。第1题,教师指导看图理解题目意思,然后让学生完成在书上,再集体读一读。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想一想,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十几减9你会算了吗? 【学习目标达成评析】 第3课时 十几减8、7 【教学内容】十几减8、7 【教学要求】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
7、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请看(出示图)白兔妈妈带着小兔也来了,你听它在考小猴子:“如果要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可是,小兔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你们能帮帮小兔吗?先说怎样列式?根据回答板书:158= 你想怎样计算呢? 二、 自主探索,领悟算法。1、请大家先独立
8、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5个怎样减去8个? 2、 实物操作。讲述:如果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3、 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方法一:15-5=10 10-3=7 方法二:10-8=2 2+3=5 方法三:8+()=15 8+(7)=15 【学生活动与教师关注】 5、算法优化:这么多种算法,小朋友觉得哪一种最容易算? 6、试一试。书上P5试一试中也为你们准备了两道题,请你用这种最容易的方法来计算,好吗? 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算法,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1、做“想想做做”第1题。(1)引导学生看图,
9、说图意。(2)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集体交流算法。2、做“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先看图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出题目所表示的意思。3、做“想想做做”第3题。先计算,再比较。使学生加深认识“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不要求统一算法。4、做“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交流时可以根据学会的错误说说计算方法。5、做“想想做做”第5题。游戏“过独木桥”:同学们,如果你们算对了就可以过桥了,看谁先过桥。(1)小组合作口算。(2)比较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
10、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8、7)板书设计: 十几减8、7 15-8= 7 方法一:15 5 = 10 10 3 = 7 方法二:10 8 = 2 2 + 5 = 7 方法三:8 + ( 7 )= 15 【学习目标达成评析】 第4课时 练习二 【教学内容】练习二 【教学要求】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力求能快速正确地算出得数。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3、为继续学习十几减6、5、4、3、2打好基础。【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理解8、7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集体备课】 【二次
11、备课】 【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8、7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做练习二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加深理解“想加算减”的方法。2、做练习二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3、做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再说说计算方法。4、做练习二的第3题。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看谁先算完。【学生活动与教师关注】 5、做练习二第6题、第7题、第8题。分别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在全班交流答案。6、做练习第9题。游戏“送小松鼠回家”:小松鼠迷
12、路了,你能送它回家吗?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7、做练习第5题和第10题。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然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说说用什么方法做的, 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想一想,这节课你又有哪些新收获?你能说出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学习目标达成评析】 n 第5课时 十几减6、5、4、3、2 【教学内容】十几减6、5、4、3、2 【教学要求】 1、进一步感知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2、在观察操作中经历学习过程,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3、能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实现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重
13、点难点】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同时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引导:在美丽的森林里,住着聪明机灵的小老鼠杰瑞和可爱的小兔子杰比,他们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太阳真好,小老鼠杰瑞跑去和杰比玩,看见小兔子杰比正在采蘑菇呢! 提问:仔细看图,你从图上知道了些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6+5=11 (2)一共有11个蘑菇,其中花蘑菇有6个,蓝蘑菇有几个? 11-6=5 (3)一共有11个蘑菇,其中兰蘑菇有5个,花蘑菇有几个? 11-5=6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4、。1、合作探究 (1)115,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小组讨论交流。方法一:5+6=11 115=6 方法二:105=5 5+1=6 方法三:111=10 104=6 【学生活动与教师关注】 从11开始往前数。(2)优化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容易? 2、尝试运用。 计算116 123 134 (1)提问:你是怎么算的?能用最容易的那种算法来算吗? (2)交流算法。 三、活动体验,建构知识。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2、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观察每组题目,比一比相同与不同的地方,再算一算。3、想想做做第3题。算算比比,感受退位减与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区别。4、
15、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看题,说说题目的意思,然后独立完成在书上。5、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说说用什么方法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四、 回顾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怎样计算十几减6、5、4、3、2吗? 板书设计: 十几减6、5、4、3、2 13 - 5 =8 11 - 6 = 5 12 - 3 = 9 13 - 4 = 9 【学习目标达成评析】 第6课时 练习三 【教学内容】练习三 【教学要求】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选择信息
16、,处理数据的能力。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小组合作的乐趣。【重点难点】掌握方法,熟练计算。【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教师引导:今天,动物园里的小动物门在举行游艺会,小朋友,你们想去看吗?那,我们出发吧! 二、过关游戏。1、第一关:智力大考盘。 小狗忘了5+8、14-6 该怎样算,你们能帮助它吗? 交流不同的思维过程及方法。完成练习三第1题。2、第二关:方法大比拼。小兔在计算7+6和12-5,它找到了不同的方法,你能找到几种?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完成练习三第3题。3、第三关:大象采椰子 学生理解题意后,组织学生游戏。完成练
17、习三第2题。4、第四关:数字密码,完成练习三第4题。5、第五关:问题解决。完成练习三第5、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集体交流,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计算。【学生活动与教师关注】 6、第六关:数学小迷宫,练习三第7题。小猫准备了一些蜡笔,请你给得数大于8的涂上红色,得数小于8的涂上绿色。三、自主小结。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学习目标达成评析】 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教材P16至18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有体到面的抽象过程,体会平面图形于相应物体的面,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主要特征,直观认识相应的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和区分这几种图形。过程与方法
18、:在画一画、认一认、围一围等数学活动中体会图形的抽象过程,初步积累认识形体的一些经验,感受相关形体间的联系,形成相应图形的空间表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难点: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并能清晰地识别这些“面”。课时划分:1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激趣 谈话:上学期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你能来介绍下它们吗? 二、搭一搭,画一画 1出示情境图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爱搭积木吗?今天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些积木,我们一起来搭一搭,好吗?请每组的同学一起搭一搭,搭好后互相说一说
19、:你们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学生分组活动。全班交流:每组汇报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教师适时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柱的积木各粘一个在黑板上)2出示主题图,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也想试一试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小组交流:你画的图形分别用了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的是哪个面? 全班交流:你的图形是怎么画的?把你画的图形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学生把图形贴在相对应的立体图形的后面)3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刚才画了这么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三、摸一摸,认一认 1认识长方形。教师指着贴在长方体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在
20、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学生活动后反馈:指名说一说、摸一摸。提问: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在图形后面板书:长方形)2认识正方形和圆。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形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积木的面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摸一摸。提问: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后面板书:正方形、圆)3认识三角形。教师指着贴在三棱柱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学生活动后反馈:指名说一说、摸一摸。提问:你们知道这
21、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在图形后面板书:三角形)四、辨一辨,说一说 1出示一些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称。2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相应的图形。3想想做做1 (1)出示图形:找一找,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三角形和圆。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2)提问:你还在哪里见过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五、练习巩固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1)学生先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再全班交流。(2)提问: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3)讨论: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
22、能围成圆?(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先说一说打算怎样涂色,再独立完成,填空每种图形的个数,然后反馈。展示一个学生的答案,指着图中的长方形,提问:这些图形有平着放的,有竖着放的,有斜着放的,它们都是什么形?(使学生感悟辨认图形时,只管形状,不管位置)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1)出示题目并提问:这个小朋友正在做什么?新 课 标第 一 网 (2)学生自己用一个长方体画长方形和一个正方体画正方形。(3)小组讨论:比比画出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你有什么发现? (4)全班交流:指名说一说。六、课堂总结,课外实践 课堂总结:今天
23、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外实践:请同学们课后细心观察,看哪些地方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把你看到的和你身边的人说一说。七、作业布置 数学练习册 板书设计:认识图形 正方形 长方形 三角形 圆形 练习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20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摆一摆、折一折、搭一搭、画一画、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4种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图形间的联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丰富识别图形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比较、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操作、实践等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增
24、强主动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教学重难点:能够主动寻求灵活多样的操作方法 课时划分: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谈话:我们已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谁能说一说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它们,上一节练习课。二、练习 1摆一摆(练习四1)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能不能摆出一些图形呢?请大家拿出6根小棒摆出题中的图形。操作后交流。2折一折(练习四2)要求学生沿着图中的虚线折一折,说说折出了什么图形?展开,说一说折出的图形哪些是你认识的? 3画一画(练习四3)要求学生在方格纸中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4折一折(练习四45)(1)、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成两个的三角形吗? 先让学生独自折
25、一折,集体交流,反馈。(2)、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正方形吗? 先让学生独自折一折,请学生扮演,交流,反馈。三、找规律 照样子接着滑下去(练习四6)学生观察图形排列规律,自己试着画一画。小结:在这些动手实践中你对学过的图形有了哪些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四、启发思维,隐身拓展 1完成思考题 让学生看图,明确没副图下面的填写要求。引导学生数一数,结合交流适当指导。2组织“动手做” 让学生说说课本上用学过的图形拼成的格式什么图案。引导:你能拼成怎样美丽的图案?在小组里试一试,互相交流。五、作业布置 数学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1课时 数 数 【教学内容】教材2122页。【教学要求】 1、经历数数的过
26、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2、会正确地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整十数和一百。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10个十是一百,知道个位、十位、百位以及这三个数位的顺序。3、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十个十个地数数的过程,理解整十数的组成。【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小动物们今天在森林公园进行数学竞赛,蓝猫打算乘着智慧列车去参加,小朋友们想一起去吗? 二、活动探究 1、认识整十数和一百 (1)森林公园门口,小狗在数小棒呢!我们跟它一起数:1、2、
27、310 (2)10个1根捆成一捆,得到1个十,一捆是十根。(3)2捆是多少根呢?3捆是多少根?6捆呢?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2个十是二十3个十是三十6个十是六十)(4)学生用学具摆,愿意摆几捆就摆几捆,并与同桌说说有几个十,是多少。(5)一起十根十根地数: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多媒体)师指出:10个十是一百(板书)追问:我们把10捆小棒摆成一大捆,一大捆就是100根,那么,一百里面有几个十? 过渡:小朋友们帮助小狗解决了问题,小狗很高兴。不过小狗想起来它的好朋友小猫有几道问题不会解答,小朋友们愿意帮一帮小猫吗? 【学生活动与教师关注】 (6)组织练习 “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数一数每串
28、珠子有几颗,有几串,想想一共有多少颗,再指名回答。“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木块图,让学生看清图中的一条木块是几个小木块,然后独自填写,填好后组织学生交流。“想想做做”第3题 过渡:小猫小狗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顺利解决了问题,它们邀请小朋友们继续参观。咦,小青蛙是不是也遇上难题了?我们赶快来看一看。2、 读写整十数和一百 (1)出示计数器,要求学生说说对此已经知道了什么。(2)师在十位上拨3颗珠子,让学生说说表示多少,是怎样想的。师:是啊,十位上的3颗珠子表示3个十,3个十是30。(边板书边指导30的写法)(3)在十位上拨6颗珠子,让学生说说表示多少,并指名板书60。(4)学生自己在计数器上拨一个
29、数,让同桌说一说是多少,并请他写出这个数。(5)师在十位上拨珠,让学生一十一十地数,从十数到一百。师:当十位上满10颗珠子时,也就是10个十,那就是一个“百”,所以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数位:百位。10个十是一百,我们可以在百位上拨一颗珠子,这一颗珠子就表示1个百,是一百,谁会写一百?(指名尝试板书100)(6)闭上眼睛想一想计数器上从左边起,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分别是什么数位。三、 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画一画后用实物投影反馈。2、“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填写后反馈。3、“想想做做”第6题 (1)学生独立填空格 (2)反馈交流,说说“80是接近100,还是接近30?” (
30、3)看着这两排数,你还可以说些什么? 4、“想想做做”第7题 5、“想想做做”第8题 四、 总结反思 1、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些数,小朋友想想,今天我们认识的数有什么特点? 2、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并板书课题:认识整十数 板书:数数 1、2、3、4、5、610个十是一百 4个十是308个十是80一个百是100【学习目标达成评析】 第2课时 数的组成和读写 【教学内容】认识几十几 【教学要求】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会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非整十的两位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2、继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用数
31、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与同学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非整十的两位数的意义,能按顺序写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这些数。教学难点:正确数出“几十九”后面的整十数。【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来进行摆小棒比赛,比比谁摆得又对又快。二、 直观认识几十几 1、师:请小朋友们数出23根小棒摆在课桌上,看谁摆得又快又好。2、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摆法,比一比哪种摆法好,好在哪里。让学生感到摆成2捆(每捆10根)和3根比较好,因为这种摆法能一眼看出是23根。 3、师:刚才老师说出23这个数让你们摆
32、小棒,你们摆得都很好,下面让你们先摆小棒再说数,看谁能摆得对,说得对。4、提问:3捆添上4根是多少?你怎么知道这是34根的?3捆添上9根呢?你怎么知道这些是39根的? 5、讨论:三十九根添上一根是多少根?你能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吗?小组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6、提问:三十九根添上一是四十,那么四十九添上一、五十九添上一九十九添上一各是多少呢? 7、让学生从四十数到一百,每人数给小组内的小朋友听。三、 教学写数、读数和数的组成 1、教师先在计数器上拨珠,十位上拨2颗珠,个位上拨4颗珠。2、提问:你知道现在计数器上的算珠表示的数是多少吗?谁能对照着计数器把这个数写出来? 3、让学生一起把这个数读出来。
33、4、提问:24中的“2”表示什么?“4”呢?24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5、让学生用计数器在小组内拨34和43,完成第21页例题的填空,然后进行“几十几”数的听写练习。四、巩固反思 1、 “想想做做”第1题 师:数一数我们教室里有多少个小朋友,看谁数得又对又快,并告诉同桌你是怎样数的。2、 “想想做做”第2题 (1)师:小朋友们爱吃香蕉吗?白菜博士给大家带来多少根香蕉呢?请小朋友们5个5个地数。谁数对了就可以掉这些香蕉了。(2)你能5个5个地从5数到100吗? 3、 “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试着数一数,然后组织交流结果并说说是怎样数的。4、 “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读出图上的数,并说一说这些
34、数所表示的意思,然后在我们的生活中找一找哪里有几十几的数,先对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再全班交流。5、“想想做做”第5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五、 总结评价 师:小朋友,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样的数呢?下课后再找一找在哪里能发现“几十几”的数,与同学或教师交流。【学生活动与教师关注】 板书:认识几十几 243443 2个十和4个一 3个十和4个一 4个十和3个一 合起来是24 合起来是34合起来是43 【学习目标达成评析】 第3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要求】 1、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2、
35、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重点难点】 1、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2、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自主学习 1、师:今天,小猴的桃园丰收啦!它请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去吃桃。(出示挂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提问:根据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1)一共有多少个桃?3043443034 你是怎么算的? 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数:30、31、32、33、34(可借助计数器或小棒)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
36、名字,加法算式中的每个数也有各自的名称。教师介绍“加数”、“和”。引导学生说说“4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2)一共有34个桃,筐里有30个,外面有几个? 34304 你是怎么算的? 34是3个十和4个一,去掉3个十,剩下4个一(借助学具)想加法。(3)一共有34个桃,外面有4个,筐里有几个?列式并说说算法。介绍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3、观察四个算式的特点,揭题: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 应的减法。二、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1、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80556506229690 350280 206288 选择几题说说各部分名称 2、“想想做做”第1、2题 (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2)根
37、据图意,列出四个算式。(3)反馈交流。3、“想想做做”第3题 (1)同桌合作练习,说出得数。(2)反馈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3)根据下面的算式,你能想到其它三个算式吗? 370544 4、“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2)算一算两张表中的得数。(3)反馈交流。5、“想想做做”第5题 (1)要求学生在两分钟内完成。(2)交流并请做得快的学生介绍经验:怎样才能做得既对又快。6、“想想做做”第6、7题 (1)学生自己独立完成。(2)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三、总结反思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板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
38、减法 304343430 4 加数加数 和被减数减数 差 【学生活动与教师关注】 【学习目标达成评析】 第4课时 练习五 【教学内容】练习五 【教学要求】 1、复习认数方面的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强化数数能力以及运用数进行交流的能力。2、能正确计算整十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难点】进一步理解百以内数的含义,运用学过的数正确进行交流、表达。【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认数方面的基础知识 1、第1题:看图及计数器,完成填空:()个十和()个一
39、合起来是()。()里面有()个十和()个一。2、第2题:(1)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0的数是()。(2)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7的数是()。(3)十位上是(),个位上是()的数是()。3、第3题:(1)让学生在两分钟内完成这题。(2)交流:指名几人说说是怎样想的。二、巩固解决问题的练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1、第4题:(1)实物投影出示表格 (2)要求学生怎样求出括号里的数。(3)学生计算。(4)交流。【学生活动与教师关注】 2、 第5题:(1)学生独立计算。(2)交流: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三、全课总结,课堂练习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练习:(1)()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
40、)。64里面有()个十和()个一。98里面有()个一和()个十。()个十是40.(2)按规律填数:5、10、15、()、()、30、()、()、()、()2、4、()、8、()、12、()、()、()、()50、60、()、80、()、()板书:练习五 ()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 ()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学习目标达成评析】 第5课时 数的顺序 【教学内容】数的顺序 【教学要求】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现实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
41、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100以内的数按顺序进行整理,并寻找规律。教学难点:自主探索规律和运用规律。【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 自主探索,整理百数表 1、激趣导入: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娃娃是怎么排队的? 要求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追问:咦,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 2、小组活动:边数数边填写,在书上完成百数表。二、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1、各小组展示百数表。2、谈话:这张
42、百数表里可藏着好多有趣的奥秘呢!先请小朋友横着选几排数读一读,在小组内说说数娃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如:41、42、4350,左边九个数的十位上的数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依次是1、2、3、9,最右边是整十数等。)再让学生指着不同横排说一说。进一步启发:竖着看又有什么规律?斜着看呢?转弯看呢?请小朋友积极开动脑筋,把你发现的规律告诉小组里的小朋友! 【学生活动与教师关注】 3、 谈话:小朋友真了不起,在这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做了几个“魔力框上”,大家仔细观察,在“魔力框”里你还会有新的发现的! 投影出示: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里框出几个数。要求读一读,并找一找这几个数之间有
43、什么联系。在小组里照样子用“魔力框”框一框,交流自己的发现。4、提问引导:(出示带一个数的框)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几个数吗?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出示分类标准:(1)个位是5的数;(2)个位是0的数;(3)十位是5的数。要求各小组自由选择一个标准,把符合该标准的数称作“我们的朋友”。然后分小组活动,找出自己的好朋友,并把它们按顺序排一排,读一读。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后,独立完成,再交流各自的思考和体会。3、“想想做做”第3题 先填一填,再讨论。4、“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挂图后,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现在要看35号,说明35号还没有看
44、,已经看了34人。四、总结 提问: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发现了哪些奥秘? 【学习目标达成评析】 第6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要求】 1、经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2、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组织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比、怎样想的,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教学难点: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三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了解家人的年龄,谁来汇报一下?(指名说)2、刚才小朋
45、友说他爸爸是36岁,爷爷是63岁,那么你们知道谁的年龄大吗? 3、要比较年龄的大小也就是比较数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二、 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教师讲述故事: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潮水退去以后,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一会儿,小松鼠、大白兔都捡了一篮贝壳。小松鼠数了数说:“我捡了38个贝壳。”大白兔数了数说:“我捡了46个。”小松鼠说:“我捡得多。”大白兔说:“我捡得多。”到底谁捡得多呢?你能给他们当一下裁判吗? 2、 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谁捡得多呢?为什么?请你把想法告诉你同桌的小朋友。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表扬说得对的小朋友。4、指出:比较两个小动物谁捡得多,也就是比较38与46的大小。(板书:46 38)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多种方法。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可以用学过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