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篇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计划吧。可是到底什么样的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1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理解样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方差,标准差.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合理地选取样本,从数据样本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并作出合理的解释.重点难点重点(1)用算术平均数作为近似值的理论根据.(2)方差和标准差刻画数据稳定程度的理论根据.难点:(1)平均数对总体水平进行评价时的可靠性(和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联系).(2)通
2、过实例使学生理解样本数据的方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教学过程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一)问题情境某校高一(1)班同学在老师的布置下,用单摆进行测试,以检验重力加速度.全班同学两人一组,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试,得到下列实验数据(单位:m/s2):9.62 9.54 9.78 9.94 10.019.66 9.889.68 10.32 9.76 9.45 9.99 9.81 9.569.78 9.72 9.93 9.94 9.65 9.79 9.42 9.68 9.70 9.84 9.90问题1:怎样用这些数据对重力加速度进行估计?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
3、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的中位数(median).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的中位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的众数,算术平均数是指资料中各观测值的总和除以观测值个数所得的商,简称平均数或均数.问题2:用这些特征数据对总体进行估计的优缺点是什么?21世纪教育网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可靠和稳定,它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有关系.对这些数据所包含的信息的反映最为充分,因而应用最为广泛,特别是在进行统计推断时有重要作用,但计算较繁琐,并且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用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较差,但众数不受
4、极端数据的影响,并且求法简便,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用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也较差,但中位数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也可选择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它们各自特点如下:任何一个样本数据的改变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改变.这是中位数、众数都不具备的性质,也正是这个原因,与众数、中位数比较起来,平均数可以反映出更多的关于样本数据全体的信息.问题3:我们常用算术平均数 (其中ai(i=1,2,n)为n个实验数据)作为重力加速度的近似值,它的依据是什么呢?处理实验数据的原则是使这个
5、近似值与实验数据之间的离差尽可能地小,我们考虑(x-a1)2+(x-a2)2+(x-an)2,当x为何值时,此和最小.(x-a1)2+(x-a2)2+(x-an)2=nx2-2(a1+a2+an)x+ a12+a22+an2.所以当x=a1+a2+ann时离差的平方和最小.(二)数学理论故可用x=a1+a2+ann作为表示这个物理量的理想近似值,称其为这n个数据a1+a2+an的平均数或均值一般记为:-a=a1+a2+ann.(三)数学应用例1 某校高一年级的甲、乙两个班级(均为50人)的语文测试成绩如下(总分:150分),试确定这次考试中,哪个班的语文成绩更好一些.甲班:112 86 106
6、 84 100 105 98 102 94 10787 112 94 94 99 90 120 98 95 119108 100 96 115 111 104 95 108 111 105104 107 119 107 93 102 98 112 112 9992102 93 84 94 94 100 90 84 114乙班116 95 109 96 106 98 108 99 110 10394 98 105 101 115 104 112 101 113 96108 100 110 98 107 87 108 106 103 97107 106 111 121 97 107 114 122
7、 101 107107 111 114 106 104 104 95 111 111 110分析:我们可用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衡量这组数据的水平,因此,分别求得甲、乙两个班级的平均分即可.解:用科学计算器分别求得甲班的平均分为101.1,乙班的平均分为105.4,故这次考试乙班成绩要好于甲班.此处介绍Excel的处理方法.例2:已知某班级13岁的同学有4人,14岁的同学有15人,15岁的同学有25人,16岁的同学有6人, 求全班的平均年龄.解:134+1415+1525+1664+15+25+6=13450+141550+152550+16650这里的450,1550,2550,650,其实就是1
8、3,14,15,16的频率.数学理论一般地若取值为x1,x2,xn的频率分别是p?1,p2,pn,则其平均数为x1p1+x2p2+xnpn.睡眠时间 人 数 频 率6,6.5) 5 0.056.5,7) 17 0.177,7.5) 33 0.337.5,8) 37 0.378,8.5) 6 0.068.5,9 2 0.02合计 100 1例3.下面是某校学生日睡眠时间的抽样频率分布表(单位:h),试估计该校学生的日平均睡眠时间.分析:要确定这100名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就必须计算其总睡眠时间.由于每组中的个体睡眠时间只是一个范围,可以用各组区间的组中值近似地表示.解法1:总睡眠时间约为6.25
9、5+6.7517+7.2533+7.7537+8.256+8.752=739(h).故平均睡眠时间约为7.39h.解法2:求组中值与对应频率之积的和原式=6.250.05+6.750.17+7.240.33+7.750.37+8.250.06+8.750.02=7.39(h).答 估计该校学生的日平均睡眠时间约为7.39h.21世纪教育网例4.某单位年收入在10000到15000、15000到20000、20000到25000、25000到30000、30000到35000、35000到40000及40000到50000元之间的职工所占的比分别为10%,15%,20%,25%,15%,10%和
10、5%,试估计该单位职工的平均年收入.分析:上述比就是各组的频率.解 估计该单位职工的平均年收入为1250010%+1750015%+2250020%+2750025%+3250015%+3750010%+450005%=26125(元).答估计该单位人均年收入约为26125元.例5.小明班数学平均分是78分,小明考了80分,老师却说他是倒数几名,你觉得这可能吗?(再看书P64思考)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2一.指导思想高二文科第一学期包括了必修三和选修1-1两本教材,通过这一学期的教学,重点要培养学生利用数学各部分内容间的联系,特别是蕴含在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类比、推
11、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考的常用逻辑方法,使学生学会数学思考与推理,不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二.学情分析本学期我担任高二(1、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经历了文理科分科之后,我对两个班上所有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两个班中,女生占了将近70%,两个班的数学成绩可以说都很不理想,大部分的学生基础都很薄弱。一班的学生数学基础相对三班而言较好一点,但仍然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三班中有很多的学生甚至有厌学、甚至弃学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不良局面,使两班的学生成绩赶上来,针对学生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特制订如下教学计划。三.教学内容分析本学期共有六章内容必修三1.算法初步2.统计3.概率选修1-
12、11.常用逻辑用语2.圆锥曲线方程3.导数及其应用本学期的重点章节为必修三中的概率和选修1-1中的圆锥曲线方程和导数及其应用,其它章节相对来说高考的要求较低一些。四.具体的教学措施1.深入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核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和网络结构,细致领会教材改革的精髓,把握通性通法,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做到对知识全面掌握,从而在教学中能有的放矢。2.坚持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立足课堂,加强课堂中的教学引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3.坚持每章一测的原则,让学生通过不断地考试练习,从而能够熟练地掌握和应用所
13、学的知识,并且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4.对学习能力较强、成绩较好的学生要加强其能力培养,为两年后的高考夯实基础。5.对学习成绩处在中等水平的学生要狠抓基础落实,使他们将知识掌握并且能够进行基本初等应用。6.对学习已经出现困难的学生则首先要求其掌握基础,能够对基础知识进行熟练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高。7.对于厌学、甚至弃学的学生则要从培养他们的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这些学生首先对数学产生兴趣才能够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五.上学期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高一整个学年中每学期都有两本必修教材,时间紧,能够做到的就是保质保量地上好每一节课,课后的作业进行认真布置和批改,并且能够及时的对固学案上的较难
14、题目进行详细的讲解。不足之处在于时间上的不足,导致不能够及时的对章节内容进行检测导致月考和期末成绩的不尽人意,部分学生也会产生懈怠的情绪。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3教学目标;(1)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了解全距、组距的概念;(2)能正确地编制频率分布表;会用样本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分布;(3)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教学重点:正确地编制频率分布表、教学难点;会用样本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分布内容分析1、在统计中,用样本的有关情况估计总体的相应情况大体上有两类:一是用样本的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分布;二是用样本的某种数字特征去估计
15、总体相应数字特征。本节课解决前者的问题。2、讨论样本频率分布的内容在初中”统计初步”中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由于很长时间没有接触这方面知识,因此有必要通过一例重温频率分布有关知识,突出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使学生了解处理数据的具体方法。3、介绍历史上从事抛掷硬币的几个案例,学习科学家对真理执着追求的精神。4、频率分布的条形图与直方图是有区别。条形图是用高度来表示频率,直方图是用面积来表示频率。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1)介绍对“抛掷硬币”试验进行研究的科学家。(2)本次试验结果。(3)画出频率分布的条形图。(4)注意点:各直方长条的宽度要相同;相邻长条之间的间隔要适当。(5)结论:当试验次数无限增大时
16、,两种试验结果的频率大致相同。2、总体分布精确地反映了总体取值的概率分布规律。研究概率分布往往可以研究其频数分布、频率分布,及累积频数分布和累积频率分布。后者作为阅读教科书内容。3、复习频率分布(演示)问题:有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数据的分组及各组的频数如下:12、5,15、5) 2 15、5,18、5) 3 18、5,21、5) 521、5,24、5) 4 24、5,27、5) 1 27、5,30、5 5(1)列出样本的频率分布表和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2)频率直方图的横轴表示_;纵轴表示_。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矩形的面积等于_,各小矩形面积之和等于_。频率直方图的主要作用是_。讲解例题为
17、了了解学生身体的发育情况,对某重点中学年满17岁的60名男同学的身高进行了测量,结果如下:身高 1、57 1、59 1、60 1、62 1、64 1、65 1、66 1、68人数 2 1 4 2 4 2 7 6身高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人数 8 7 4 3 2 1 2 1 1(1)根据上表,估计这所重点中学年满17岁的男学生中,身高下低于1、65m且不高于1、71m的约占多少?不低于1、63m的约占多少?(2)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说出该校年满17岁的男同学中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所占比例最大?如果该校年满17岁的男同学恰好是30
18、0人,那么在这个范围内的人数估计约有多少人?(过程略)注意点:主要包括两部分:前面重点讲解如何根据数据画出频率分布的直方图,后面重点讲解如何根据样本的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的相关情况。(a)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b)确定组距与组数。组距的确定应根据数据总体情况,自主选择。本题将组距定为2较为合适,因而组数为11。(c)决定分点。分点要比数据多一位小数,便于分组。分组区间采用左闭右开。(d)列出频率分布表(见教科书)。(e)画出频率分布图(见教科书)。4、得到样本频率后,应对总体的相应情况进行估计5、课堂练习教科书习题 1、2第2题。板书设计一、概念理解 二、应用1、频数、频率的容量的关系 例2、频率的取值范围 三、小结3、分布频率分布表四、作业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6页 共16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