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学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数学论文之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摘要: 教学本身是在不断变化,不断创新的,创新教育事实上确实是把学生的制造力解放出来。新课程教学的施行者,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己任,营建和谐气氛,鼓舞学生合作交流,利用反响信息,设计多样化的练习等方面着手,来转变老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使创新落实在教学的不断。众所周知,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制外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则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认识和创新才能。假设一个老师不明确创新是什么,要谈培养学生的创新认识和创新才能,必定是一番空话。许多人都以为,只有科学家、制造家等特别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伟大制造性,才算得上创新,而忽略了自
2、我实现的制造性也是一种创新。就小学而言,只要是学生本人观察、考虑、归纳所得到的,都能够理解为知识的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是进展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进展创新教育,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激发主观能动性老师必须尊重受教育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此要尽一切可能制造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刚入学的儿童具有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特点,他们的求知欲强,愿意参加方式多样的活动,喜爱研究新征询题觉察新规律。我在“口算、笔算相结合”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一入学就把学具引入课堂,使学生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我首先教会他们如何操作。关
3、于他们来说,小棒、图形不仅是一种学具和算具,仍然一种“玩具”。当他们得知这些学具能够协助学好数学,深深地为它们所吸引。课堂上的自由摆、集体摆、小组竞赛摆,既具有游戏的色彩,又富有竞赛的气氛,学生摆小棒、摆图形,行动迅速,兴趣特别高。时而看数摆小棒,时而听数摆图形,时而动口陈述操作过程,眼、耳、手、口、脑多种器官协调活动,符合儿童单项留意力不易持久的心理特点,从而构成了广泛的信息通道,使其思维处于异常兴奋的状态。同时,三种计算方式的结合,互相交替的学习、练习和运用,使儿童的脑神经的兴奋与抑制互相调理,学习情绪高涨,气氛爽朗,寓学于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儿童的心理要求,从而激起他们浓重的兴趣,调动
4、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使学生的思维逐步爽朗起来,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我采纳线段、图像、实物(自制教具)等直观形象教学。如,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在教学“34+28”时,我按以下步骤:(1)动手操作小棒练习,学生摆小棒;(2)先摆34根小棒,再在它下面摆28根小棒,并留意整捆和整捆对齐,单根和单根对齐;(3)启发学生,先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有12根小棒,把10根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这时还剩2根小棒。教学中由老师讲,再由学生跟着摆,小棒算式对照,使学生理解笔算竖式和计算法则,最后通过计算强化练习,构成计算技能。在这一过程中,由实物操作提示算理稳定练习,促进了从详细到抽象的过渡,使学
5、生容易接受。二、启迪制造思维要想培养学生的制造性思维和才能就必须将根底知识学深、学活。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扩大思维的覆盖面,产生丰富的联想,使思维深化,认识升华,进而到达发挥制造性思维才能的目的。例如:对分数应用题中乘除法意义的理解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根底知识。关于如此的根底知识,教学上老师就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深化理解。如:“弟弟比哥哥矮1/6,弟弟是哥哥身高的()/()?”我首先让学生按照题意(即条件、征询题),用线段图或实物表现出来,然后按照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列出算式,得出结果。在学生深化理解数量关系的根底上,关于中等以上的学生我还让他们进一步分析、推理,进展如下联想:弟弟比哥哥矮1/6,哥
6、哥比弟弟高1/5,弟弟是哥哥身高的5/6,哥哥是弟弟的6/5倍,弟弟是兄弟俩身高之和的5/11,哥哥是兄弟俩身高之和的6/11。如此的训练使学生对分数意义、整数“1”的概念和分数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为灵敏解题打下了根底。三、发挥想象力想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才能,是制造性思维的前提,没有想象就没有制造。因而,我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应用题的教学中,针对数量关系抽象、隐蔽、条件变化等特点,我既让学生掌握一般分析方法,还教学生应用转化、假设、消去、逆推等推理方法开辟解题思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启发鼓舞学生有创见地解答征询题。当学生掌握了多种推理方法就能够广开思路,充
7、分发挥想象力、制造力。例如:1.理解外表积的意义,(1)学生通过触觉,感知长方体的外表积。长方体实物的六个面,并标明“上、下、前、后、左、右”。(2)学生通过视觉,观察理解外表积的意义。学生观察老师的演示:出示长方体模型,沿着棱剪开,再展开,并贴于黑板。(3)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外表积的意义。(4)学生独立动手操作正方体模型,稳定外表积的意义。(5)老师引导学生看两个展开图得出结论。2.长方体外表积计算方法,(1)让学生分组讨论、动手操作,探究各种求法,老师再用电脑演示验证。(2)借助学生熟悉的环境教室,引导学生弄清长方体六个面与长、宽、高的关系。让学生尝试计算,然后对照课本自我检查,最后引导学生比拟两种方法的异同。当学生回忆探究的过程,寻找本人的觉察,欣赏本人的“杰作”时,脸上都表现出喜悦的神情,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感遭到了自主探究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