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间财政关系 (2).ppt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68599899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间财政关系 (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政府间财政关系 (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府间财政关系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间财政关系 (2).ppt(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十六章第十六章第十六章第十六章政府间财政关系政府间财政关系政府间财政关系政府间财政关系第一节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的概念和内容财政管理体制的概念和内容概念 1、广义:确定国家各级政权之间以及国家与企事业单位之间财力支配权限的根本制度。2、狭义:即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指全部财政资金如何分配于各级政权之间的根本制度。实质 国家各级政权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问题。具体表现为两种关系:1、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2、“条条”与“块块”的关系一、财政管理体制的概念二、我国国家财政的管理级次二、我国国家财政的管理级次国家预算中央预算地方预算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市(含区市、自治州)预算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旗)预

2、算乡(民族乡、镇)预算财政体系的主导财政体系的主导地位地位财政体系的财政体系的基础地位基础地位三、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构成三、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构成财力分配比例财力分配比例办法适用期限办法适用期限收支联系方式收支联系方式财政收支范围财政收支范围内容要素:内容要素:(一)财力分配比例(一)财力分配比例财力分配即全部财政资金如何分配于各财力分配即全部财政资金如何分配于各级政权之间(中央与地方)。这是预算级政权之间(中央与地方)。这是预算体制中最基本的问题。体制中最基本的问题。比例确定的原则是财权与事权相统一。比例确定的原则是财权与事权相统一。中央财政在财力分配中应占主导地位。中央财政在财力分配中应占

3、主导地位。(二)财政收支范围(二)财政收支范围财政收支范围是指如何确定哪些收入和财政收支范围是指如何确定哪些收入和支出归中央,哪些收入和支出归地方的支出归中央,哪些收入和支出归地方的问题。问题。v 事权事权 支出项目支出项目 收入项目收入项目v 收支划分中一般将覆盖面广泛、数额大、收支划分中一般将覆盖面广泛、数额大、关系全局的归中央,将数额较小、与地方经关系全局的归中央,将数额较小、与地方经济密切相关的归地方。济密切相关的归地方。(三)各级财政之间收支联系方式(三)各级财政之间收支联系方式收支联系方式是指各级财政核定的收入收支联系方式是指各级财政核定的收入与安排的支出之间是否存在联系。与安排的

4、支出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收支挂钩,多收多支、少收少支。(可调动收支挂钩,多收多支、少收少支。(可调动地方发展经济、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地方发展经济、增收节支的积极性)收支之间无联系。收入组织状况对实现的支收支之间无联系。收入组织状况对实现的支出没有制约作用。(抑制地方发展经济、扩出没有制约作用。(抑制地方发展经济、扩充财源的积极性)充财源的积极性)(四)分配办法的适用期限(四)分配办法的适用期限适用期限是指体制有效期限的长短。适用期限是指体制有效期限的长短。过于频繁(一年一变)过于频繁(一年一变),不利于地方财,不利于地方财政理财积极性和瞻前顾后统筹安排本地政理财积极性和瞻前顾后统筹安排本地经济的

5、发展。经济的发展。相对稳定一定时间(相对稳定一定时间(3-5年),有利于年),有利于地方财政对资金的统筹安排和财源的培地方财政对资金的统筹安排和财源的培养。养。第二节第二节 财政分权理论财政分权理论一、西方财政分权理论一、西方财政分权理论 (一)马斯格雷夫的分权理论(一)马斯格雷夫的分权理论 (二)斯蒂格勒的最优分权理论(二)斯蒂格勒的最优分权理论 (三)奥茨的分权理论(三)奥茨的分权理论 (四)布坎南的分权(四)布坎南的分权“俱乐部俱乐部”理论理论 二、构建分级财政管理体制的理论依据二、构建分级财政管理体制的理论依据(一)国家结构的层次性决定了分级财政体制的必要性。只靠中央政权机构无法履行国

6、家的全部职责,国家必须划分若干行政区域,各级政府履行职能必须要有相应的财力做保证。(二)公共产品的层次性决定了分级财政体制的必要性。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全国性公共产品全国性公共产品地方性公共产品地方性公共产品与地方政府相比,中央政府不能更准确地了解该地区居民对一定地方性公共产品的偏好程度。中央政府同时面对多个地区,而不同地区居民对一定公共产品的需求偏好常常是有差别的。PQD1D2Q2Q1Q3P0P0:公共产品提供的成本D1:一区的需求曲线;Q1满足一区D2:二区的需求曲线;Q2满足二区Q3:中央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数量一区的效一区的效率损失率损失二区的超二区的超额消费额消费(三)财政职能的层次性(三

7、)财政职能的层次性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职能 地方财政履行地方财政履行收入分配职能收入分配职能 中央财政履行中央财政履行稳定经济职能稳定经济职能 中央财政履行中央财政履行第三节第三节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沿革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沿革19501951:高度集中,统收统支19511957:划分收支,分级管理1958:以收定支,五年不变19591970:总额分成,一年一变19711973:定收定支,收支包干,保证上缴,结余留用,一年一变19741975:收入固定比例留成,支出包干19761979:总额分成,一年一变19801984:划分收支,分级包干19851988: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19881

8、993:财政大包干总结:统收统支型体制、集权主导型体制、分权型体制一、统收统支型体制一、统收统支型体制 该体制的四个要素。最典型的是1950年的“收支两条线”优点:中央是唯一的分配主体,实现了经济资源的集中安排使用。缺点:不利于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形成最大合力。只适用于特殊时期战时经济、严重通胀、比例严重失调二、集权主导型体制二、集权主导型体制中央统一领导,全部财政资金的绝大部分由中央财政支配。(1980年以前)地方分级管理,地方不构成一级独立的预算主体,只有很少一部分财力。中央对地方下达收入指标和核定支出范围,收大于支的部分上解中央,支大于收的中央补助。体制有效期较短。体制优缺点

9、和统收统支体制相同。三、分权型预算体制三、分权型预算体制指财力分配比例和收支划分相对倾斜于指财力分配比例和收支划分相对倾斜于地方的预算体制,特别是地方的预算体制,特别是1994年后的分年后的分税制。税制。地方预算成为一级预算主体,较好体现了地地方预算成为一级预算主体,较好体现了地方财政的责、权、利相结合。方财政的责、权、利相结合。以税种划分收入,多收多支,形成激励机制。以税种划分收入,多收多支,形成激励机制。体制有效期相对延长。体制有效期相对延长。第四节第四节 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一、一、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主要内容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主要内容我我国国分分税税制制财财

10、政政体体制制是是以以各各级级政政权权之之间间事事权权划划分分结结构构为为依依据据,根根据据不不同同税税种种的的不不同同特特性性,将将其其分分别别划划归归不不同同财财政政级级次次,确确定定不不同同政政权权间间财财政分配关系的财政管理体制。政分配关系的财政管理体制。v支出范围的确定v收入的划分:中央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收入、中央地方共享收入v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v原体制中央补助、地方上解及有关结算事项的处理二、分税制运行中的一些调整二、分税制运行中的一些调整 (一)共享收入中的证券交易税由于没有开征,在体制实践中仅对证券交易的印花税做共享处理(二)从2002年起,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实行中央财

11、政与地方财政按比例分享,主要内容是:1.分享范围。2分享比例。3.计算基数。4.资金使用方向。(三)出口退税改革。(四)从1997年11月起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的税率由5%提高到8%,所增加的收入归中央财政,2001年起分3年把金融保险业的营业税的税率降低到5%。三、分税制的基本成效和缺陷三、分税制的基本成效和缺陷(一)基本成效(一)基本成效分税制体制以事权分割为依据,以税种划分收入的分税制体制,规范了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地方各级政府理财思路明显转变,有效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了财政总体财力和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的提高。(二)分税制的缺陷(二)分税制的缺陷各级政府间事

12、权划分及财政支出责任划分不清晰、不规范 税收返还政策实际照顾了富裕地区税收政策的制定和举债权力的集中,制约了地方经济发展 省以下财政体制不健全,县、乡财政比较困难第五节第五节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一、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概念和功能一、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概念和功能政府间转移支付是财政转移支付的一种特定形式,是财政资金在各级政府间的无偿转移。纵向转移支付横向转移支付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财力补助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收入上解同级政府间财政资金的无偿转移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一般具有以下功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一般具有以下功能:(一)弥补纵向财政失衡和横向财政失(一)弥补纵向财政

13、失衡和横向财政失衡衡 (二)矫正辖区间外溢效应(二)矫正辖区间外溢效应 (三)实现中央政府的政策意图(三)实现中央政府的政策意图 二、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基本形式二、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基本形式一般性转移支付一般转移支付指中央政府为均衡各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而实施的补助。又称为无条件补助。即对所拨出的资金不规定具体用途的转移支付方式。一般性转移支付的确定要遵循公平目标的要求。专项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指中央政府根据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的需要对地方政府给予的特定用途的补助。又称有条件补助。即对所拨出的资金规定了使用方向或具体用途的转移支付方式。专项转移支付的确定要遵循效率目标的要求。三、我国现行的

14、转移支付制度三、我国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一)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现状 1.1995年起实施过渡期转移支付,2002年变为一般性转移支付 2.1999年中央实施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一系列政策,2001年中央又出台两次调整工资政策,考虑各地区间财政状况差距较大,承受能力不一,为此中央实施了调整收入分配政策转移支付。3.为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从2000年起加大对民族地区(包括民族省区和非民族省区的民族自治州)的转移支付力度。1994-20091994-2009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情况表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情况表 年份年份全国全国财财政收政收入入中央中央财财政收政收入入地方地方财财政收入政收入中央

15、中央对对地方的地方的转转移支付移支付转转移支付移支付环环比比增增长长率率199419945218.105218.102906.502906.502311.602311.602389.092389.09199519956242.206242.203256.623256.622985.582985.582534.102534.106.07%6.07%199619967407.997407.993661.073661.073746.923746.922722.502722.507.43%7.43%199719978651.148651.144226.914226.914424.224424.2228

16、56.702856.704.93%4.93%199819989875.959875.954892.004892.004983.954983.953323.003323.0016.32%16.32%1999199911444.0811444.085849.215849.215594.875594.874095.304095.3023.24%23.24%2000200013395.2313395.236987.176987.176406.066406.064665.304665.3013.92%13.92%2001200116386.0416386.048582.748582.747803.307

17、803.306002.006002.0028.65%28.65%2002200218903.6418903.6410388.6410388.648515.008515.007351.807351.8022.49%22.49%2003200321715.2521715.2511865.2711865.279849.989849.988261.408261.4012.37%12.37%2004200426396.4726396.4714503.1014503.1011893.3711893.3710378.7710378.7725.63%25.63%2005200531649.2931649.29

18、16548.5316548.5315100.7615100.7611484.0011484.0010.65%10.65%2006200638760.2038760.2020456.6220456.6218303.5818303.5813501.0013501.0017.56%17.56%2007200751321.7851321.7827749.1627749.1623572.6223572.6218137.8918137.8934.34%34.34%2008200861330.3561330.3532680.5632680.5628649.7928649.7922990.7622990.76

19、26.76%26.76%2009200968518.3068518.3035915.7135915.7132602.5932602.5928563.7928563.7924.24%24.24%(二)我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二)我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 1.1.矫正辖区间外溢效应的功能不完善,一些矫正辖区间外溢效应的功能不完善,一些对地方应有的补偿性拨款缺失或不足对地方应有的补偿性拨款缺失或不足 2.2.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不统一,省与下级的纵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不统一,省与下级的纵向财政失衡问题仍普遍存在向财政失衡问题仍普遍存在 3.3.转移支付管理不规范,影响资金使用效率的转移支付管理不规范,影响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提高 4.4.转移支付信息透明度差,不利于地方财政预转移支付信息透明度差,不利于地方财政预算管理算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