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试卷】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单元检测卷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试卷】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单元检测卷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检测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读某区域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该示意图体现了()A.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B.自然环境的整体性C.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D.人类可以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2.该区域最有可能位于()A.澳大利亚B.新加坡 C.英国 D.中国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读图,完成第34题。 甲 乙3.关于甲、乙两图反映的自然环境分异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甲反映由赤道到两极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图乙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的陆
2、地地域分异规律从A地到F地,经度发生变化从地到地,纬度发生变化A.B. C. D.4.如果某地水热状况与D和地区较为相似,则对该地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带可能是热带疏林草原带 B.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C.可能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 D.可能生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修建水库会对自然环境产生诸多影响,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第56题。 5.图中反映了自然环境的()A.区域性B.开放性C.整体性D.差异性6.下列对图中空白处内容的补充,合理的是()A.甲水位下降 B.乙改善地方气候C.丙增加 D.丁加重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灭绝。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
3、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发生剧变所致。据此完成第78题。7.关于促使恐龙生存环境变得更加恶劣的原因,最准确的说法是()A.气候变化 B.植物变化C.水的变化 D.各自然环境要素都发生了变化8.恐龙灭绝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这主要得益于自然环境的()A.稳定功能 B.生产功能C.分解功能 D.光合作用读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第910题。 9.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A.针阔混交林 B.常绿阔叶林C.热带雨林 D.荒漠10.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水分 B.热量 C.海拔 D.土壤进入秋季,随着气温下降,北京和南京等地银杏树叶由绿转黄
4、。读图,完成第1112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银杏树为落叶阔叶树种 B.影响银杏树叶转黄的主要因素是水分C.秋季,南京的银杏树叶先于北京转黄 D.图中城市道路两侧的银杏树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12.北京和南京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这反映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C.由赤道到两极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D.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自然景观形成主因复杂,地区差异极为显著。下图示意我国某主要山脉的主峰垂直带谱。据此完成第1314题。13.图示山地位于()A.甘肃B.新疆C.青海D.西藏14.导致图示主峰南、北坡景观带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5、A.水分B.热量C.纬度D.光照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第1516题。15.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16.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2022年四川成都期末)滨海红树林、海草床、盐沼三大海洋生态系统固定的CO2称为蓝碳。蓝碳对我国实现“碳中和”意义重大。据此完成第1718题。17.近年来由于红树林大量被毁,直接致使()A全球气候变暖B大气中CO2增多C海水温度增高
6、D大气逆辐射减弱18.下列措施有助于增加蓝碳的是()A提高节能减排技术 B大力发展公共交通C增加城市公园绿地 D建立滨海生态保护区下图中三地的油菜花盛开期依次为1月中旬至3月初,3月10日至4月30日,7月初。读图,完成第1920题。19.使三地油菜花盛开期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海拔20.如图所示,三地油菜花盛开期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二、综合题(共40分)21.(14分)读我国部分地区简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为例,说明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2)季风环流影
7、响黄土高原的发育,分析冬季风和夏季风对黄土高原形成的影响。(3)结合地形对季风的影响,分析秦岭、太行山等山地在黄土高原形成过程中的作用。22.(12分)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从海底开始隆起。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缓慢抬升,如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5 000米,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其要素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按相关关系将下列数码填在框图相应的位置上。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2)组成自然环境的各要素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在青藏高原地区,“牵一发”指的是什么?(3)据图简述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演化过程。23.(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巴西热带
8、雨林(如图)是世界上生态系统保护较好的地区,但由于人类活动以及火灾等,巴西热带雨林的面积不断减少。2019年1月至8月,巴西境内森林着火点达到了75 336处,较2018年同期增加85%,其中,超过半数是在亚马孙雨林。(1)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世界最大的自然原因。(6分)(2)分析巴西热带雨林保留面积大的人文原因。(4分)(3)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简述森林大火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4分)参考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B 2.D解析:第1题,该图反映了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是自然环境整体性的体现;图中没有体现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第2题,由图可知,该区域气
9、候湿热,可排除英国;由该区域地形以山地为主,排除澳大利亚;由该区域地形特征和水文特征可排除新加坡。根据图中显示的气候、地形、水文、植被方面的特征分析,该区域最有可能位于中国。3.A 4.B解析:第3题,图甲中从A地到F地热量逐渐减少,是因为纬度逐渐增高,体现由赤道到两极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图乙中从地到地年降水量逐渐减少,是因为距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体现从沿海到内陆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第4题,从图中可知,D的积温在4 000 左右,的降水在600毫米左右,据水热状况可判断该地应该在我国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对应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5.C 6.B解析:第5题,水库的修建会对土壤、地
10、下水、生物、岩石、地方气候等诸多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产生一定的影响,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6题,水库的修建可以增加下渗,使库区地下水位上升,因此甲应是水位上升;水库的修建可以使当地气候变得湿润,降水增多,湿度增大,因此乙应是改善地方气候;水库的修建可以有效截留泥沙,使下游河道中的泥沙沉积减少,因此丙应是减少;水库可调节河流径流,减轻下游洪水灾害,因此丁应是减轻。7.D 8.A解析:第7题,恐龙从繁盛到灭绝,说明这期间自然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自然环境是由众多要素构成的,因而可以推断使恐龙生存环境恶化的不仅仅是气候或植物等单个要素,而应是组成自然环境的各要素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第8题,自然环境
11、具有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在无人类干扰时,生态系统得以持续和动态发展,这反映了自然环境具有稳定功能。9.B 10.A解析:第9题,四川省位于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地基带的植被类型应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即常绿阔叶林。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山地东坡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水分条件好,森林分布多;而西坡处于背风坡,降水少,水分条件差,以荒漠草原为主。所以影响该山地东、西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为水分。11.A 12.C解析:第11题,结合银杏树生长习性及北京的气候特征判断,银杏树为落叶阔叶树种。第12题,南京纬度较低,银杏树叶由绿变黄时间较北京晚,这是由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造成的,反映了
12、由赤道到两极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13.B 14.A解析:第13题,该山基带南坡为温带荒漠带,北坡为山地温带草原带,说明位于干旱区;且北坡山腰处有山地寒温针叶林带,而南坡没有森林带。结合新疆天山南北坡气候,可判断图示山地位于新疆。第14题,主峰南坡主要为荒漠和草原,北坡主要为草原和森林,主要是因为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水分差异是导致景观带不同的主要因素。15.B 16.C 解析:第15题,由于科隆群岛长期与世隔绝,动植物自行生长发育,从而形成了独自的特点,造就了岛上独特而完整的生态系统。第16题,气温日较差大,一般是大陆性强的地区所具备的特征,该地四面环海,A项错误。该地远离大陆,与世隔绝,也
13、确实有部分动物迁徙从此经过,但与“耐寒”“喜暖”无关,B项错误。该地地处赤道附近,温度较高,符合“喜暖”动物要求,同时秘鲁寒流会影响到该地,又符合“耐寒”的要求,故C项正确。该地地处热带,最高海拔1 707米,垂直分异不显著,D项错误。17.B 18.D解析:第17题,红树林可固定CO2,释放O2,一旦大量被毁,直接使大气中CO2增多,B项正确;全球气候变暖,海水温度增高是间接影响;CO2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第18题,提高节能减排技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会使大气中CO2减少,但不是海洋生态系统固定的CO2。根据材料“滨海红树林、海草床、盐沼三大海洋生态系统固定的CO2称为蓝碳”,说明陆地植被中
14、固定的碳不能称为蓝碳,三大海洋生态系统固定的CO2称为蓝碳,D项正确。19.A 20.A 解析:第19题,由于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是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越低,使三地油菜花盛开期产生差异,所以A项正确。第20题,由于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是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越低,夏季南北方普遍高温,所以我国东南部地区油菜开花日期从高纬度到低纬度的变化规律是越来越早,三地油菜开花时间的变化,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二、综合题21.答案:(1)水土流失的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黄土高原的土壤受流水侵蚀,逐渐失去了肥沃的表土层,土壤肥力逐渐降低。在土壤受到侵蚀的同时,地
15、面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并且不断加长、加宽,平坦的高原面被切割成破碎状。自然植被的高度和覆盖度随水土流失继续下降,并与土壤表土层同步消失,地方气候趋于干旱化。(2)冬季风加剧西北地区的冷干程度,促进地表沙尘(碎屑物质)的形成;冬季风将地表沙尘(碎屑物质)搬运至黄土高原地区(沉降)堆积。夏季风带来的降水,增强了流水侵蚀(地表径流),不利于黄土的堆积和保存。(3)山地截留了冬季风搬运的沙尘(黄土),导致了沙尘(黄土)的集中堆积(分布);山地阻挡了海洋的暖湿气流深入,使西北和黄土高原地区气候更加干燥;山地既增加了黄土的物质来源,又减轻了流水对黄土的侵蚀,有利于黄土高原的保存。解析:第(1)题,从降水、
16、地形、植被、地貌、土壤等角度分析。第(2)题,冬季风来自西北内陆地区,挟带大量的沙尘;沙尘不断堆积,形成厚厚的黄土层,促进了黄土高原的形成。夏季风带来的降水,形成地表径流,增强了流水侵蚀,不利于黄土的堆积和保存。第(3)题,山地对西北风具有阻挡作用,促进了黄土的堆积。山地阻挡海洋暖湿气流深入,使西北和黄土高原地区气候更加干燥,既增加了黄土的物质来源,又减轻了流水对黄土的侵蚀。22.答案:(1)自上而下分别是。(2)地壳隆起,海拔不断升高。(3)随着印度洋板块北移,青藏高原不断隆起,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步变得寒冷、干燥,终年气温低,多冰川;土壤贫瘠,多冻土;植被为高寒草甸草原;以食草、抵御寒冷能
17、力强的动物为主,如牦牛。解析:第(1)题,由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多冰川、冻土;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保温作用弱。第(2)题,由框图可知,“牵一发”指的是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地势不断升高。第(3)题,结合板块运动归纳海拔变化。海拔升高,气候变冷,对植被、水文、土壤、生物、地貌等都有影响。23.答案:(1)流域内为世界面积最大的亚马孙平原;赤道从平原穿过,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流域内全年高温多雨;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向大洋敞开,有利于大西洋湿热气流的深入;东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作用显著等。(2)开发历史较晚,人口分布稀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相对较小;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生产、生活方式落后;国家政策保护等。(3)局部小气候发生变化,旱涝灾害增多;燃烧时产生的烟雾造成大气污染;森林覆盖率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土壤肥力下降等。9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