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太原市实验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太原市实验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盛有碘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后振荡,静置片刻后( )A整个溶液变紫色B整个溶液变为棕黄色C上层几乎无色,下层为紫红色D下层无色,上层紫红色2、检验Na2CO3溶液中是
2、否混有Na2SO4,应使用的试剂是()ABaCl2溶液和稀硫酸BBaCl2溶液CBa(NO3)2溶液DBaCl2溶液和稀盐酸3、2013年1月我国大部分地区被雾霾笼罩,空气质量严重污染。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2.5106m)的细小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雾霾空气属于混合物B微粒直径为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可形成胶体C实施绿化工程,可以有效防治PM 2.5污染DPM 2.5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4、关于氯气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制氯水的颜色是因为氯水中含有氯气分子导致B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燃烧,发出黄色火焰C储存氯气的钢瓶
3、,为防止腐蚀,装氯气前必须先充分干燥D根据氯气能与碱反应,可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氯气的尾气吸收处理5、对于反应3Cl2+6NaOH=5NaCl+NaClO3+3H2O,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Cl2是氧化剂,NaOH是还原剂B每生成1mol的NaClO3转移6mol的电子C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被氧化的Cl原子和被还原的Cl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6、将500 mL 2 molL1氯化铁溶液和500 mL 2 molL1明矾溶液分别滴入沸水中,加热制成甲、乙分散系。经测定,甲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乙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107m之间。下列关于甲、乙分散系的判断合理的
4、是A甲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粒子可以透过滤纸,乙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粒子不可以透过滤纸B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分别照射甲、乙分散系,发现甲分散系有丁达尔效应,乙分散系没有丁达尔效应C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分别照射甲、乙分散系,发现甲分散系没有丁达尔效应,乙分散系有丁达尔效应D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分别照射甲、乙分散系,发现甲、乙分散系均有丁达尔效应7、科学家刚刚发现了某种元素的原子,1个该原子质量是a g,一个12C原子质量是b g,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a/b m g该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m/aNAmol该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A g Wg该原子中含有
5、W/a个该原子由已知信息可得:NA=12/aA B C D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Cl2与水反应:Cl2+H2O=2H+Cl-+ClO-B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溶液反应 Ba2+OH-H+SO42-= H2O+BaSO4C碳酸钙与醋酸溶液反应:CaCO3+2H+ =Ca2H2O+CO2D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碳酸钠溶液:Ca2+CO32-=CaCO39、2017年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甲烷的结晶水合物)试采成功。关于甲烷的结构与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A是平面正方形分子B能与强酸、强碱反应C能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D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10、实现下列变化需加入还原剂的是( )AFeFe3O4BSO3
6、H2SO4CCu(NO3)2 CuDHClCl2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固体NaCl不导电,所以NaCl不是电解质B铜丝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CSO3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SO3是电解质DCuSO4溶液能导电,所以CuSO4是电解质12、某无土栽培用的营养液,要求KCl、K2SO4和NH4Cl 3种固体原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8。若配制该营养液,取428gNH4Cl,则需要KCl和K2SO4的质量分别为( )A53.5g和214gB74.5g和348gC74.5g和696gD149g和696g13、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A冷水浸泡B加热煎制C箅渣取液D灌装保存AAB
7、BCCDD14、下列气体中,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做干燥剂的是()A氯化氢B氧气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15、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ACaCl2=Ca2+Cl2- BCH3CH2OH(乙醇)=CH3CH2O- +H+CNaHSO4=Na+H+SO42- DKMnO4=K+Mn2+4O2-16、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A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B反应中有氧原子的得失C反应中有电子得失或电子偏移D反应后生成新物质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 K+、Ag+、Mg2+、Cu2+、Fe3+中的几种,请按要求填空:(1)不做任何实验就可确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_,(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
8、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 失。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3)取(2)中的滤液,加入过量的氨水(NH3H2O),出现白色沉淀(已知:Ag(NH3)2 + 在溶液中无色),说明原溶液肯定有_,(4)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验证其是否存在可以用_(填实验方法)(5)原溶液大量存在的阴离子可能是下列中的_。ACl- BNO3- CCO32- DOH-18、有A、B、C、D四种元素,A元素的原子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一个电子;B元素负2价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相同;C元素的原子核内无中子;D原子核外电子数比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多6个。(1)C与D形成化合物的
9、化学式_,其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2)B离子的电子式_,A离子的电子式_。(3)B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D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19、某学生用12 molL-1的浓盐酸配制0.10 molL-1的稀盐酸500 mL。可供选择的仪器有:玻璃棒、烧瓶、烧杯、胶头滴管、量筒、500 mL容量瓶回答下列问题:(1)计算量取浓盐酸的体积为_ mL(2)配制过程中,一定用不到的仪器是_(填序号)(3)将浓盐酸加入适量蒸馏水稀释后,全部转移到500 mL容量瓶中,转移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转移完毕,用少量蒸馏水洗涤仪器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缓缓地把蒸馏水直接注入容量瓶,直到液面接近刻度
10、线1-2cm处。改用_滴加蒸馏水,使溶液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振荡、摇匀后,装瓶、贴签。(4)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准确,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浓度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定容时,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吸出重新加水至刻度线_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_20、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沿海地区居民常食用海带,因此,甲状腺肿大等碘缺乏病发病率低。已知,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常温下I能被氯水氧化为I2;I2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明显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I2有颜色,而I无颜色。实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图所示:(1)写出
11、A的化学式_。(2)步骤操作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3)下列有机溶剂中不可作为溶剂G的有_(填下面的序号)。A酒精B四氯化碳C乙酸D汽油E.苯(4)步骤的操作名称是_、分液;溶液E的颜色比溶液F的颜色_(填“深”或“浅”)。(5)步骤中,若选用(3)中的_(填溶液名称)为溶剂G,分液时,应先把溶液_(填“E”或“F”)从分液漏斗的下部排出,之后,再把另一溶液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21、建筑工地常用的NaNO2因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NaNO2HINOI2NaIH2O(1)配平上面方程式。_(2)上述反应的氧化剂是_;若有 1 mol
12、的还原剂被氧化,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是_。(3)根据上述反应,可用试纸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以鉴别NaNO2和NaCl,可选用的物质有:水碘化钾淀粉试纸淀粉白酒食醋,进行实验,下列选项合适的是_(填字母)。A BC D(4)某厂废液中,含有2%5%的NaNO2,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采用NH4Cl,能使NaNO2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解析】碘易溶于CCl4,溶液呈紫红色,由于CCl4密度比水大,则下层为紫红色,上层几乎无色,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萃取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碘和四氯化碳的性质,把握相关基础
13、知识的积累。2、D【解析】A.加入硫酸,会引入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不溶解,无法判断是否含有硫酸钠,故A错误;B.碳酸钠和硫酸钠都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无法判断是否含有硫酸钠,故B错误;C.碳酸钠和硫酸钠都能与Ba(NO3)2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无法判断是否含有硫酸钠,故C错误;D.碳酸钠和硫酸钠都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盐酸,碳酸钡沉淀溶于盐酸,加入盐酸后如生成沉淀不完全溶解,说明含有硫酸钠,否则不含,故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3、B【解析】选项A,空气是由N2、O2及一些尘埃等组成的混合物,正确;选项B,胶体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所以微粒直径为2.
14、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不能形成胶体,错误;选项C,实施绿化工程,树木能吸附空气中的尘埃,从而有效防治PM 2.5污染,正确;选项D,PM 2.5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能吸附有毒有害物质,正确;答案选B。4、B【解析】A. 氯气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溶液中含有氯气,次氯酸水3种物质,只有氯气为黄绿色。B. 根据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C. 常温下干燥的氯气与铁难以反应。D. 氯气可以和强碱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氯气的吸收。【详解】A.氯水中,只有氯气为黄绿色,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氯气,A正确。B.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B错误。C.潮湿的氯气与
15、铁可以反应,为防止氯气腐蚀钢瓶,钢瓶在装入氯气前必须干燥,C正确。D.氯气能与碱反应,所以可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氯气的尾气吸收处理,D正确。5、C【解析】在该反应中,Cl2中的氯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生成NaClO3,Cl2是还原剂,NaClO3是氧化产物;Cl2中的氯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生成NaCl,Cl2是氧化剂,NaCl是还原产物【详解】A、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A错误,C正确;B、生成1mol的NaClO3转移5mol的电子,B错误;D、 被氧化的Cl原子和被还原的Cl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D错误。故答案C。6、D【解析】甲、乙两分散系均为胶体,胶体能透过滤纸,且都有丁达
16、尔效应。【详解】A.甲、乙分散系都是胶体,所以都能透过滤纸,故A错误;B.甲、乙分散系都是胶体,所以甲、乙都有丁达尔效应,故B错误;C.甲、乙分散系都是胶体,所以甲、乙都有丁达尔效应,故B错误;D. 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分别照射甲、乙分散系,发现甲、乙分散系均有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本题答案为D。【点睛】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或之间,均为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7、A【解析】根据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分析;该原子的摩尔质量为aNAg/mol,根据n=计算Wg该原子的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数值上等于NA个原子的质量;根据题意可以知道,该原子的质量为ag,据
17、此计算Wg该原子的数目;12C的原子的摩尔质量为12g/mol,一个12C的原子的质量为bg,故NAb=12,据此计算。【详解】根据相等原子质量的定义知,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故正确;该原子的摩尔质量为aNAg/mol,n= m/aNAmol,故正确;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数值上等于NA个原子的质量,该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A g /mol,故错误;根据题意可以知道,该原子的质量为ag,故Wg该原子的数目为W/a个,故正确;12C的原子的摩尔质量为12g/mol,一个12C的原子的质量为bg,故NAb=12,NA=12/b,故错误。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8、D【解析】A.氯
18、气与水反应,产生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是弱酸,不能拆写,A错误;B. 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溶液反应,产生硫酸钡和水,产生的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的比是1:2,不符合微粒的物质的量的比,B错误;C.醋酸是弱酸,不能拆写,C错误;D.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符合物质的拆分原则,反应事实,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9、C【解析】A甲烷的分子结构为正四面体结构,故A错误;B甲烷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能与强酸和强碱反应,故B错误;C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故C正确;D甲烷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C。10、C【解析】A. FeFe3O4中铁元素化
19、合价升高,失去电子,需要加入氧化剂,A不选;B. SO3H2SO4中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不选;C. Cu(NO3)2Cu中铜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需要加入还原剂,C选;D. HClCl2中氯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需要加入氧化剂,或者用惰性电极电解盐酸,D不选;答案选C。11、D【解析】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其导电的本质是自身能够发生电离。酸、碱、盐都属于电解质。由此分析。【详解】A.NaCl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所以NaCl是电解质,A项错误;B.铜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所以铜不是电解质;A项错误;C. SO3的水溶液能导电,是
20、因为SO3与水反应生成了H2SO4,H2SO4在水溶液里能够导电,H2SO4是电解质,不能证明SO3是电解质,C项错误;D. CuSO4溶液能导电的本质是CuSO4在溶液里能发生电离,所以CuSO4是电解质,D项正确;答案选D。12、C【解析】428gNH4Cl的物质的量为8mol;KCl、K2SO4、NH4Cl三种固体原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8;所以需要KCl 1mol,质量为74.5g、需要K2SO4 4mol,质量为696g,故C正确。13、C【解析】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操作方法。【详解】A、冷水浸泡属于物质的溶解,不属于过滤操作,故A错误;B、加热煎制,属于加热,不
21、属于过滤操作,故B错误;C、箅渣取液,是将液体与固体分离,属于过滤操作,故C正确;D、灌装保存,是液体进行转移,不属于过滤操作,故D错误,答案选C。14、B【解析】根据氢氧化钠是强碱,依据气体的性质分析判断。【详解】A. 氯化氢是酸性气体,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A不符合;B. 氧气和氢氧化钠不反应,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做干燥剂,B符合;C. 二氧化碳是酸性气体,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C不符合;D. 二氧化硫是酸性气体,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D不符合;答案选B。15、C【解析】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电离过程的式子,称为电离方程式,表示物质溶解于水或熔融时电离成离子的化学方程式,据此解答。【详解】A. 氯化
22、钙属于盐,完全电离:CaCl2Ca2+2Cl-,A错误;B. CH3CH2OH是非电解质,不能发生电离,B错误;C. 硫酸氢钠是强酸的酸式盐,完全电离:NaHSO4Na+H+SO42-,C正确;D. 高锰酸钾是盐,完全电离:KMnO4K+MnO4-,D错误。答案选C。【点睛】掌握物质的组成特点和电解质的强弱是解答的关键,另外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应特别注意:注意区分离子符号和化合价的书写。含有原子团的物质电离时,原子团应作为一个整体,不能分开。表示离子数目的数字要写在离子符号的前面,不能像在化学式里那样写在右下角。酸碱盐电离出的阴、阳离子的个数应与其化学式中相应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相同,电离出的离子所
23、带的电荷数应与该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值相等。16、C【解析】A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不是实质,故A错误;B不是所有的氧化还原反应都有氧元素参与,因此反应中有氧原子的得失也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故B错误;C反应中有电子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故C正确;D任何化学反应发生后都有新物质产生,因此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故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Cu2+ 、Fe3+ Ag+ Mg2+ K+ 焰色反应 B 【解析】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断。限制条件“无色透明溶液”,说明溶液中不能存在有色离子,溶液中Cu2+显蓝色、Fe
24、3+显棕黄色。加盐酸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由Ag+Cl-=AgCl说明溶液中含有Ag+;在(2)的滤液中加过量的氨水,氨水是可溶性弱碱,先与滤液中的酸中和,后产生白色沉淀,由Mg2+ 2NH3H2O=Mg(OH)2+2NH4+可推断原溶液中含Mg2+;第(5)小题要从离子共存角度分析。【详解】(1)因为溶液是无色透明的,不存在显棕黄色的Fe3+和显蓝色的Cu2+,所以不做任何实验就可确定原溶液中不存在Cu2+、Fe3+;(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Ag+Cl-=AgCl,AgCl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难溶物,可以确定原溶液中肯定存在Ag+;(3)取(2)中的
25、滤液,加入过量的氨水(NH3H2O),先中和滤液中的酸:H+ NH3H2O=NH4+H2O,过量的氨水可发生反应:Mg2+ 2NH3H2O=Mg(OH)2+2NH4+,说明原溶液肯定有Mg2+;(4)由上述分析知,无法排除K+的存在,所以溶液中可能存在K+;通过焰色反应实验可验证K+是否存在:用铂丝蘸取待测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若火焰呈紫色则证明K+存在,否则不存在。(5)由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一定存在Ag+和Mg2+,因为Cl-、CO32-、OH-可与Ag+、Mg2+发生反应:Ag+Cl-=AgCl,2Ag+CO32-=Ag2CO3,Ag+OH-=AgOH,Mg2+2OH-
26、=Mg(OH)2,所以原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存在Cl-、CO32-、OH-,4个选项中只有NO3-可以大量存在,答案选B。18、HCl HCl=H+Cl- Na+ 【解析】由A元素的原子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一个电子可知A为Na元素;由B元素负2价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相同可知B为S元素;由C元素的原子核内无中子可知C为H元素;由D原子核外电子数比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多6个可知D为Cl元素。【详解】(1)氢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氢,化学式为HCl,氯化氢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电离出氯离子和氢离子,电离方程式为HCl=H+Cl-;(2)硫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硫离子,硫离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电
27、子式为;钠离子为阳离子,其电子式直接用离子符号表示,则钠离子的电子式为Na+;(3)硫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有3个电子层, 最外层有6个电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氯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有3个电子层, 最外层有8个电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点睛】阴离子与同周期稀有气体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由B元素负2价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相同确定B为钠元素是解答关键,也是解答的突破口。19、4.2 引流 胶头滴管 偏低 无影响 【解析】(1)根据计算所需浓盐酸的体积;(2)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所需要的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3)转移过程中用玻
28、璃棒将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为防止定容时加水过量,最后用胶头滴管滴加。(4)根据 分析误差。【详解】(1)设量取浓盐酸的体积为v mL,12 molL-1v mL=0.10 molL-1500 mL,解得v=4.2 mL;(2)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所需要的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不需要的是烧瓶,故选;(3)转移过程中用玻璃棒将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所以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为防止定容时加水过量,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使溶液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4)定容时,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吸出重新加水至刻度线,溶质物质的量减少
29、,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溶液配制最后需加水定容,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对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会根据操作步骤选择仪器,会根据分析误差,如果n偏小或V偏大则配制溶液浓度偏低,易错点是误差分析。20、H2O 漏斗 烧杯 玻璃棒 AC 萃取 浅 四氯化碳 F 【解析】(1)海藻晒干灼烧会产生水蒸气;(2)从溶液中分离出残渣需要过滤,据此分析所需要的仪器;(3)根据萃取剂的条件分析,即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溶质在该溶剂中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4)根据碘易溶在有机溶剂中分析;(5)根据萃取剂的密度以及实验操作分析。【详解】(1)海藻
30、晒干灼烧会除产生二氧化碳和灰分以外,还应该有水蒸气生成,则A的化学式为H2O;(2)步骤是将溶液和不溶性固体分离出来,其操作是过滤,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是漏斗、烧杯、玻璃棒;(3)A酒精与水互溶,不能用于萃取碘水中的单质碘;B单质碘易溶在四氯化碳中,四氯化碳可以作萃取剂;C乙酸与水互溶,不能用于萃取碘水中的单质碘;D单质碘易溶在汽油中,汽油可以作萃取剂;E单质碘易溶在苯中,苯可以作萃取剂;答案选AC。(4)碘易溶在有机溶剂中,因此步骤的操作名称是萃取、分液;由于碘从水层进入有机层,所以溶液E的颜色比溶液F的颜色浅。(5)步骤中,若选用(3)中的四氯化碳为溶剂G,由于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则分液时,
31、应先把溶液F从分液漏斗的下部排出,之后,再把另一溶液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如果选用(3)中的四氯化碳为溶剂G,由于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则分液时,应先把溶液F从分液漏斗的下部排出,之后,再把另一溶液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21、242122 NaNO2 6.021023 C NaNO2NH4Cl=NaClN22H2O 【解析】(1)在该反应中NaNO2中的N元素化合价降低1价生成NO,HI中I元素化合价升高1价生成I2,另有一部分生成NaI,所以配平后的方程式为2NaNO24HI=2NOI22NaI2H2O;(2) 反应中NaNO2中的N元素化合价降低,NaNO2作氧化剂,HI中I元素化合价升高,HI作还原剂,所以有1 mol HI被氧化,则转移电子的数目是为NA或6.021023;(3)根据上述反应可知,在酸性条件下,NO2可把I氧化生成I2,而Cl没有氧化性,不能与I反应,又I2遇淀粉显蓝色,因此可用进行实验来鉴别NaNO2和NaCl,所以正确选项为C;(4)根据叙述可知,反应物为NaNO2和NH4Cl,生成物为N2,结合质量守恒可推知还有NaCl和H2O,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NO2NH4Cl=NaClN2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