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西省忻州实验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预测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山西省忻州实验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预测试题含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已知反应:Cl2+2KBr=2KCl+Br2;KClO3+6HCl=3Cl2+KCl+3H2O;2KBrO3+Cl2=Br2+2KCl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三个反应都有单质生成,所以都是置换反应B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
2、物质的量之比为1:6C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为 KClO3KBrO3Cl2Br2D中lmol还原剂反应则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0mol2、下列实验设计及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A把铁片插入CuSO4溶液,验证古代温法冶铜:2Fe+3Cu2+=2Fe2+3CuB某气体使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验证该气体是CO2:Ca2+2OH-+CO2=CaCO3+H2O、CaCO3+CO2+H2O=Ca2+2HCO3-C在小苏打溶液中加入醋酸,验证醋酸比碳酸的酸性强:HCO3-+H+=CO2+H2OD若要求用两种单质和一种溶液来测定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用Zn、Cu和AgNO3溶液:
3、Zn+2Ag+=2Ag+Zn2+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光合作用B牛奶变酸C铁熔化成“铁水”D木材燃烧4、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Cl2可溶于水BNaClO具有强氧化性CNa2CO3受热难分解DNa2O常温下为浅黄色固体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盐酸除铁锈:B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C向KOH溶液中加入溶液:D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6、水热法制备Fe3O4纳米颗粒的反应是3Fe22S2O32-O24OH = Fe3O4S4O62-2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B若有2 mol Fe2被氧化,则被Fe2还原的O2
4、的物质的量为0.5 molC每生成1 mol Fe3O4,反应转移的电子为4 molDO2是氧化剂,S2O32-与Fe2是还原剂7、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错误的是A蒸馏 B过滤 C萃取 D转移溶液8、下列关于实验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A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氢氧化钠溶液冲洗B大量氯气泄漏时,用肥皂水浸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并迅速离开现场C不慎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着火时,应立即用大量水扑灭D金属钠着火时,可立即用沾水的毛巾覆盖9、下列物质的变化能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是()A氯化氢气体溶于水B蔗糖溶于水C冰醋酸固体受热熔化D红磷单质受热熔化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盐卤点豆腐、江河入
5、海口处“三角洲”的形成、高压直流电除烟尘均与胶体的性质有关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氢氧化铁胶体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做布朗运动做氢氧化铁胶体电泳实验时,阴极周围红褐色加深,说明氢氧化铁胶体带正电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1mol FeCl3完全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胶体粒子数约为NA个淀粉溶液和蛋白质溶液是溶液,不可能是胶体A1个B2个C3个D4个11、都能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的一组气体是AHCl和CO2BNH3和CH4CSO2和CODNO2和NO12、研究表明:多种海产品如虾、蟹、牡蛎等,体内含有+5
6、价的砷(As)元素,但它对人体是无毒的,砒霜的成分是As2O3,属剧毒物质,专家忠告:吃饭时不要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否则容易中毒,并给出了一个公式: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C=砒霜。下面有关解释不正确的是A维生素C能将+5价砷氧化成As2O3B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C青菜中含有维生素CD使人中毒的过程中砷元素发生还原反应13、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液漏斗使用前要检验它是否漏水B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可将上面的玻璃塞打开C注入碘水和萃取剂,倒转分液漏斗反复用力震荡后立即分液D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14、金属钠着火时,可以灭火的物质
7、是 ( )A湿布B干粉灭火器(主要成分:CO2)C煤油D沙子15、在20时,在一容积不变的容器内部有一个不漏气且可滑动的活塞将容器分隔成左右两室。左室充入氮气,右室充入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活塞恰好停留在离左端的1/4处(如下图左所示),然后引燃氢、氧混合气体,反应完毕后恢复至原来温度,活塞恰好停在中间(如下图右所示),如果忽略水蒸气体积,则反应前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可能是 A34 B45 C6:2 D3716、下列溶液的Cl浓度与75mL 1mol/L MgCl2溶液中的Cl浓度相等的是A150mL 1mol/L的NaClB75mL 1mol/L的AlCl3C25mL 3mol/L的KClD1
8、00mL 1mol/L的CaCl2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在Na浓度为0.5 mol/L的某澄清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下表中的若干种离子。阳离子K+、Ag+、Mg2+、Ba2+阴离子NO3-、CO32-、SiO32-、SO42-已知:(1)SiO32-和大量的H+会生成白色沉淀H2SiO3;(2)H2SiO3H2O+SiO2;(3)产生气体为在标准状况下测定,不考虑气体在水中的溶解。现取该溶液100 mL进行如下实验:序号实验内容实验结果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并放出0.56 L气体将的反应混合液过滤,对沉淀洗涤、灼烧至恒重,称量所得固体质量固体质量为2.4 g向的滤液中滴
9、加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能确定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2)实验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3)通过实验、和必要计算,填写下表中阴离子的浓度(能计算出的,填写计算结果,一定不存在的离子填“0”,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填“?”)。阴离子NO3-CO32-SiO32-SO42-c/molL1_(4)判断K+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其最小浓度,若不存在说明理由:_。18、某溶液中只含有Ba2+ Mg2+ Ag+三种阳离子,现用适量的NaOH溶液、稀盐酸和Na2SO4溶液将这三种离子逐一沉淀分离,其流程如图所示:(1)沉淀1的化学式为_,生成该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2)若试剂B
10、为Na2SO4溶液,则沉淀2化学式为_。(3)若试剂B为NaOH溶液,则生成沉淀2的离子方程式为_。(4)如果原溶液中Ba2+ Mg2+ Ag+的浓度均为0.1 molL-1,且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只有NO3-,则溶液中NO3- 浓度为_molL-1。19、某化学小组用下列装置制取收集纯净的氯气,并研究其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甲中仪器A的名称是_,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制取收集纯净氯气的装置接口连接顺序a_(补充完整),丙中应装的溶液是_。(3)某同学认为上述方案缺少尾气吸收装置,请画出该装置并注明试剂_。(4)制备反应会因盐酸浓度下降而停止,为测定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
11、浓度,探究小组同学提出下列实验方案:方案:与足量AgNO3溶液反应,称量生成的AgCl质量方案:采用酸碱中和的原理,测定中和残余盐酸所消耗的NaOH的量方案:与已知量CaCO3反应,称量剩余过量的CaCO3质量继而进行下列判断和实验:判定方案是否可行_,并说明理由_。进行方案实验:准确量取残余清液作为试样,测定与之完全中和消耗NaOH溶液的量,但是最终获得的实验结果总是高于理论值,假设实验操作均正确,请提出造成结果偏大的一个可能原因_。已知将AgCl固体加入到NaBr溶液中会慢慢生成溶解度更小更难溶的AgBr沉淀,并且查得MnCO3的溶解度要小于CaCO3。据此判断方案的实验结果_(填“偏大”
12、、“偏小”或“无影响”),说明理由_。(5)若浓盐酸足量,在上述反应中,1molMnO2能氧化_mol浓盐酸。20、下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浓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现用该浓硫酸配制480 mL 1 mol L1的稀硫酸。可供选用的仪器有: 胶头滴管 烧瓶 烧杯 玻璃棒 药匙 量筒 托盘天平。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_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配制溶液前必需干燥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样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标线12cm处,用滴管加蒸馏水到标线D定容后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
13、用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颠倒摇匀多次(2)该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 L1。(3)配制稀硫酸时,还缺少的仪器有_。(4)配制480mL 1mol L1的稀硫酸需要用量筒量取上述浓硫酸的体积为_mL。所需量筒的规格为_。(可供选择的量筒有5mL、10mL、20mL、50mL、100mL)(5)过程中的部分步骤,其中有错误的是(填写序号)_。(6)对所配制的稀硫酸进行测定,发现其浓度大于1 mol L1,配制过程中下列各项操作可能引起该浓度偏高的原因有_。A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进行定容。 B将稀释后的硫酸立即转入容量瓶后,紧接着就进行以后的实验操作。C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含有
14、少量蒸馏水。D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溶液洒到容量瓶外面。E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便补充几滴水至刻度处。21、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但很多化学实验并非在标准状况下进行,而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下图为测定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的实验装置图。图中反应原理为:2C2H5OH+2Na2C2H5ONa+H2(反应放热)。(1)该装置有明显错误处,请指出错误之处:_;作图修改(只针对需修改部位):_。(2)经过(1)改正后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a.检查装置气密性;b.常温常压下,取4.6g乙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并利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H2(假设广口瓶和量筒足够
15、大);c.当圆底烧瓶中不再有气泡产生,不能立即读数,必须先_,后_,再平视读取量筒中收集到水的体积为1240.0mL。经计算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为_。(3)经过(1)改正后仍有实验误差,下列哪些选项会导致实验误差_。A收集到的氢气中含有装置中原有的空气B收集H2前导管B中无蒸馏水C分液漏斗中的无水乙醇进入圆底烧瓶后占用了装置内气体空间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解析】A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在上述三个反应中KClO3+6HCl3Cl2+KCl+3H2O不属于置换反应,A错误;B反应KClO3+6HCl3Cl2+KCl+3H2
16、O中KClO3是氧化剂,HCl是还原剂,6mol氯化氢参加反应,其中5mol氯化氢被氧化,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B错误;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在Cl2 +2KBr2KCl+Br2中氧化性:Cl2Br2;在KClO3+6HCl3Cl2+KCl+3H2O中氧化性:KClO3Cl2;在2KBrO3+Cl2Br2+2KClO3中,氧化性:KBrO3KClO3,所以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为 KBrO3KClO3Cl2Br2,C错误;D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元素化合价升高或降低的总数等于反应中电子转移总数可知:在反应中若有lmol还原剂Cl2反应,则还原剂失去
17、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0mol,D正确。答案选D。2、B【解析】A.Fe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Cu,离子反应为Fe+Cu2+Fe2+Cu,A错误;B. 先变浑浊后变澄清,可知先生成难溶性碳酸钙沉淀,后生成可溶性碳酸氢钙,离子反应为Ca2+2OH+CO2CaCO3+H2O、CaCO3+CO2+H2OCa2+2HCO3,B正确;C. 小苏打溶液中加入醋酸,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复分解反应,但醋酸是弱酸,不能写成离子形式,离子方程式为HCO3+CH3COOHCH3COO+CO2+H2O,C错误;D.Zn、Cu均与AgNO3发生置换反应生成Ag,因此不能比较Zn、Cu的金属性,D错误;故合理选项
18、是B。3、C【解析】A、B、D生成新物质,故A、B、D属于化学变化;C. 只是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故C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4、D【解析】ACl2是一种黄绿色,可溶于水的有毒气体,故A正确; BNaClO中含有次氯酸根离子ClO-,NaClO具有强氧化性的原因也是因为次氯酸根,次氯酸根离子中Cl的化合价为+1价,而Cl的常见化合价是-1,Cl很容易从+1价降到-1价,即得电子能力强,所以ClO-具有强氧化性,故B正确;CNa2CO3的热稳定性较好,受热难分解,故C正确; DNa2O常温下为白色固体,故D错误;答案选D。5、D【解析】A. 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离子方程式
19、为:Fe2O3+6H+=2Fe3+3H2O ,故A正确;B.氯气通入NaOH溶液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故B正确;C. 向KOH溶液中加入NaHSO4溶液生成硫酸钾、硫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H+OH-=H2O,故C正确;D. 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为:HCO3-+H+=CO2+H2O,故D错误;故答案选D。6、A【解析】试题分析:在3Fe2+2S2O32-+O2+4OH-=Fe3O4+S4O62-+2H2O中,化合物中铁元素、硫元素用平均化合价,铁元素的化合价变化硫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元素的化合价
20、变化:0-2,所以氧化剂是O2;还原剂是Fe2+、S2O32-氧化剂是O2,还原剂是Fe2+、S2O32-,3molFe2+参加反应时只有2mol被氧化,参加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最之比为1:(2+2)=1:4,故A错;2molFe2+被氧化时,失去电子2mol,则被Fe2+还原的O2的物质的量为B正确;每生成1molFe3O4,参加反应的氧气为1mol,转移电子数为1mol4=4mol,故C正确;O2是氧化剂,S2O32和Fe2+是还原剂,故D正确;所以答案选A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的相关知识点。7、A【解析】A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用于测量馏分的温度,故
21、A错误;B过滤可用于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装置图符合操作要求,故B正确;C萃取可用分液漏斗,装置图符合操作要求,故C正确;D转移液体时要防止液体飞溅,装置图符合操作要求,故D正确;故选A。8、B【解析】A、浓硫酸溅到手上,应用干抹布擦去,冲洗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因为氢氧化钠溶液有很强的腐蚀性,故A错误;B、氯气有毒,能够与碱性溶液反应生成无毒的物质,所以大量氯气泄漏时,可用肥皂水浸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子,并迅速离开现场,故B正确;C、少量酒精洒在桌上并燃烧起来,应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由于酒精密度小于水,不能够用大量水扑灭,故B错误;D、钠着火生成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都反
22、应,则不能用二氧化碳、水灭火,加入沙土可掩盖钠,隔绝空气,可起到灭火的作用,故D错误;故选B。9、A【解析】电解质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产生自由移动离子,据此判断。【详解】A. 氯化氢是电解质,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能产生自由移动离子,A正确;B. 蔗糖是非电解质,溶于水不能发生电离,不能产生自由移动离子,B错误;C. 醋酸是电解质,溶于水可以发生电离,冰醋酸固体受热熔化不能发生电离,不能产生自由移动离子,C错误;D. 红磷单质是非金属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受热熔化不能产生自由移动离子,D错误;答案选A。【点睛】注意掌握电解质的电离条件:离子化合物(如大多数盐、强碱等
23、)既能在水溶液中电离、导电,又能在熔融状态下发生电离、导电;共价化合物(如:液态HCl、纯硫酸、纯硝酸等)只能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导电,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发生电离、导电。因此可以通过熔融时是否导电,来证明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10、A【解析】豆浆、河水和烟尘均为胶体,盐卤点豆腐、江河入海口处“三角洲”的形成是发生了胶体的聚沉,用高压直流电除烟尘是胶体的电泳,均和胶体的性质有关,故正确;溶液中的溶质粒子不一定带电,故对溶液通电时,溶质粒子不一定向两极移动,故错误;氢氧化铁胶体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带电,且带同种电荷,故胶粒之间相互排斥,导致胶体比较稳定,故错误;胶体不带电,带电
24、的是胶粒,故做氢氧化铁胶体电泳实验时,阴极周围红褐色加深,说明氢氧化铁胶粒带电,故错误;向FeCl3溶液中滴加稀的NaOH溶液,可制得Fe(OH)3沉淀,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是将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故错误;一个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故1mol氯化铁所形成的胶粒的个数小于NA个,故错误;淀粉溶液和蛋白质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是胶体,故错误;所以只有正确;综上所述,本题应选A。【点睛】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分散系为胶体,胶体具有的性质,(1)丁达尔现象:当一束平行光线通过胶体时,从侧面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2)布朗运动:胶体中胶粒不停地作无规则运
25、动。其胶粒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率随时会发生改变,从而使胶体微粒聚集变难,这是胶体稳定的一个原因。布朗运动属于微粒的热运动的现象。这种现象并非胶体独有的现象;(3)电泳现象:胶粒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能在分散剂里向阳极或阴极作定向移动,这种现象叫电泳。电泳现象表明胶粒带电;(4)凝聚:胶体中胶粒在适当的条件下相互结合成直径大于 的颗粒而沉淀或沉积下来的过程。如在胶本中加入适当的物质(电解质), 胶体中胶粒相互聚集成沉淀。11、A【解析】只要充入的液体能使瓶内气体溶解或与之发生反应,且使瓶内气体处于低压状态,就可形成喷泉。【详解】A. HCl极易溶于水,CO2 能完全溶于NaOH溶液中: 2NaOH+C
26、O2 Na2CO3 +H2O或 NaOH+CO2 NaHCO3,能形成喷泉,故A选;B. NH3 极易溶于水,可以形成喷泉,但CH4 难溶于水,也难溶于NaOH溶液,不能形成喷泉,故B不选;C. SO2 能完全溶解在NaOH溶液中: 2NaOH+SO2 Na2 SO3 +H2 O或 NaOH+SO2 NaHSO3 ,可以形成喷泉,但CO不能溶解在NaOH溶液中,不能形成喷泉,故C不选;D. NO2 能溶于NaOH溶液: 2NO2 +2NaOHNaNO3 +NaNO2 +H2 O ,可以形成喷泉,但NO不能溶解在NaOH溶液中,不能形成喷泉,故D不选;答案选A。12、A【解析】试题分析:As2O
27、3中砷(As)元素为+3价,从+5价降到+3价是还原反应,A错误,答案选A。考点:氧化还原反应13、C【解析】A. 分液漏斗使用前要检验上面的玻璃塞和旋塞部位是否漏水,故A正确;B. 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可将上面的玻璃塞打开,使漏斗内外气体相通,故B正确;C. 注入碘水和萃取剂,倒转分液漏斗反复用力震荡后,需要充分静置分层,不能立即分液,故C错误;D. 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可以避免上下层液体相互污染,故D正确。故选C。14、D【解析】A.钠着火生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则不能用湿布灭火,故A错误;B.钠着火生成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则不能用干粉
28、灭火器灭火,故B错误;C.加入煤油燃烧更旺盛,故C错误;D.加入沙子可掩盖钠,隔绝空气,可起到灭火的作用,故D正确。故选D。15、B【解析】利用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反应前氮气和氢气氧气混合物物质的量之比为1:3,反应后氮气和剩余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1。【详解】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反应前氮气和氢气氧气混合物物质的量之比为1:3,假设氮气物质的量为1mol,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3mol,反应后氮气和剩余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1,氮气物质的量为1mol,剩余气体物质的量为1mol,参与反应的气体物质的量为2mol。利用2H2+O2 2H2O
29、,可知参与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物质的量之比为2:1,参与反应的n(H2)=mol,n(O2)=mol。若剩余气体为H2,氢气与氧气的体积之比;若剩余气体为O2,氢气与氧气的体积之比。答案为:B。16、D【解析】75mL 1mol/L MgCl2溶液中的Cl浓度=1mol/L2=2 mol/L,A. 150mL 1mol/L的NaCl溶液中的Cl浓度=1mol/L1=1mol/L,A错误;B. 75mL 1mol/L的AlCl3溶液中的Cl浓度=1mol/L3=3mol/L,B错误;C. 25mL 3mol/L的KCl溶液中的Cl浓度=3mol/L1=3mol/L,C错误;D. 100mL 1mol
30、/L的CaCl2溶液中的Cl浓度=1mol/L2=2mol/L,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点睛】在电解质溶液中,某一离子浓度=该物质的浓度该离子的个数,与该溶液的体积无关,即VL amol/LA2B3溶液中,c(A3+)=amol/L2=2amol/L,c(B2-)=amol/L3= 3amol/L。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Ag+ Mg2+ Ba2+2H+ + SiO32- = H2SiO3阴离子NO3-CO32-SiO32-SO42-c/molL1?0.250.400.8 mol/L【解析】(1)实验,向溶液中加入足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并放出0.56 L气体,根据表格所提供的离
31、子可知,该气体一定是CO2,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且c(CO32)=0.25mol/L;溶液中存在CO32时,一定没有Ag+、Mg2+、Ba2+;故答案为Ag+、Mg2+、Ba2+;(2)加入盐酸,由生成白色沉淀判断溶液中一定含有SiO32,发生反应SiO32+2H+=H2SiO3。故答案为SiO32+2H+=H2SiO3;(3)实验,H2SiO3加热分解生成SiO2,m(SiO2)=2.4g,根据硅原子守恒,c(SiO32)= =0.4mol/L。实验,向的滤液中滴加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溶液中不含SO42。根据电荷守恒2c(CO32)+2c(SiO32)=20.25mol/L+2
32、0.4mol/L=1.3mol/Lc(Na+)=0.5mol/L,因此溶液中一定含有K+,且其浓度至少为0.8mol/L。根据以上计算可知,不能确定NO3,c(CO32)=0.25mol/L,c(SiO32)=0.4mol/L,c(SO42)=0。故答案为阴离子NO3-CO32-SiO32-SO42-c/molL1?0.250.40(4)根据(3)问中的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K+,且其浓度至少为0.8mol/L。故答案为0.8 mol/L。点睛:离子推断题中,根据条件判断出一种离子之后,要分析是否可以排除几种与该离子不能共存的离子。比如本题中判断出CO32的存在,则溶液中一定不存在Ag+、
33、Mg2+、Ba2+。根据电荷守恒判断K+是否存在,是本题的难点、易错点。18、(1)AgCl,Ag+Cl=AgCl;(2)BaSO4;(3)Mg2+2OH=Mg(OH)2;(4)0.5。【解析】试题分析:(1)加入稀盐酸,发生AgCl=AgCl,沉淀1为AgCl;(2)溶液1中含有离子是Ba2、Mg2、H和Cl,加入Na2SO4,发生Ba2SO42=BaSO4,沉淀2是BaSO4;(3)根据反应(2)的分析,发生反应HOH=H2O,Mg22OH=Mg(OH)2;(4)根据电荷守恒,2c(Ba2)2c(Mg2)c(Ag)=c(NO3),c(NO3)=(20.120.10.1)molL1=0.5m
34、olL1。考点:考查离子检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等知识。19、分液漏斗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debcfg 饱和食盐水 不可行 残余液中的MnCl2也会与AgNO3反应形成沉淀 NaOH溶液变质 偏小 MnCO3的溶解度比CaCO3小,由于部分CaCO3转化成MnCO3沉淀,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会偏大,反应的固体减少,实验结果偏小 2 【解析】甲装置是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的发生装置;乙装置中盛有浓硫酸作为干燥装置;丙为洗气装置或除杂装置;丁为收集装置。【详解】(1)甲装置为固液加热反应装置,浓盐酸通过分液漏斗加入到圆底烧瓶中与二氧化锰接
35、触,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故答案为:分液漏斗;MnO2+4HCl(浓)MnCl2+Cl2+2H2O;(2)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所以要先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气体,然后再将气体通入浓硫酸中进行干燥,故答案为:debcfg;饱和食盐水;(3)吸收尾气中的氯气通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上述方案缺少尾气吸收装置图为:;(4)由MnO2+4HCl(浓)MnCl2+Cl2+2H2O可知,生成物MnCl2中也含有氯离子也能和AgNO3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故答案为:不可行;残余液中的MnCl2也会与AgNO3反应形成沉淀;进行方案实验:假设实验操作均正
36、确,准确量取残余清液作为试样,测定与之完全中和消耗NaOH溶液的量,但是最终获得的实验结果总是高于理论值。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偏大才能导致结果偏大,则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有可能导致结果偏大,故答案为:NaOH溶液变质;MnCO3的溶解度比CaCO3小,由于部分CaCO3转化成MnCO3沉淀,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会偏大,反应的固体减少,实验结果偏小,故答案为:偏小;MnCO3的溶解度比CaCO3小,由于部分CaCO3转化成MnCO3沉淀,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会偏大,反应的固体减少,实验结果偏小;(5)由反应MnO2+4HCl(浓)MnCl2+Cl2+2H2O可知,1mol MnO2能氧化2mol浓HCl溶
37、液,故答案为:220、C 18.4 500mL容量瓶 27.2 50mL B 【解析】(1)A容量瓶口部有塞子,使用容量瓶前需要检查它是否漏水,正确;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配制溶液不需要干燥,含有少量水对实验结果无影响,正确;C容量瓶不能用来溶解固体,错误;D定容后摇匀的方法是: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颠倒摇匀多次,正确;故选C;(2)c=18.4mol/L,故答案为18.4;(3)配制480 mL 1 mol L1的稀硫酸: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转移、定容、摇匀。需要的仪器有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量筒、容量瓶,实验室没有480 mL的容量瓶,应该选用
38、500mL容量瓶,故答案为500mL容量瓶;(4)应该配制500mL 1mol L1的稀硫酸,根据稀释前后硫酸的物质的量不变,需要浓硫酸的体积=0.0272L=27.2mL,选用量筒的规格为50mL,故答案为27.2;50mL;(5)根据图示,稀释浓硫酸时应该“酸入水”,故错误;定容时视线应该水平,故错误;故选;(6)A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进行定容,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大,浓度偏低,错误;B将稀释后的硫酸立即转入容量瓶后,紧接着就进行以后的实验操作,导致配制的溶液温度高于常温,溶液的体积偏小,浓度偏高,正确;C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对结果
39、无影响,错误;D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溶液洒到容量瓶外面,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浓度偏低,错误;E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便补充几滴水至刻度处,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大,浓度偏低,错误;故选B。21、广口瓶中导管“短进长出” 将气体恢复至室温 使广口瓶中液面于量筒中液面相平 24.8L/mol BC 【解析】(1)该装置有明显错误处,请指出错误之处:广口瓶中导管“短进长出”,作图修改(只针对需修改部位):,(2)气体的体积受温度和压强影响较大,当圆底烧瓶中不再有气泡产生,不能立即读数,必须先将气体恢复至室温,后使广口瓶中液面于量筒中液面相平,使广口瓶内压强等于大气压,由关系式:2CH3CH2OHH2,4.6g乙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收集到的H2应为=0.05mol,读取量筒中收集到水的体积为1240.0mL,经计算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为1240.0mL/0.05mol=1.240L/0.05mol= 24.8L/mol;(3)A、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收集到的氢气中含有装置中原有的空气,不影响增加的氢气体积的测量,故A错误;B、收集H2前导管B中无蒸馏水,使烧瓶内压强与大气压不等,会导致实验误差,故B正确;C、分液漏斗中的无水乙醇进入圆底烧瓶后占用了装置内气体空间,排出的气体当成了生成的H2的体积,会导致实验误差,故C正确。故选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