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水龙吟&amp#183;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6823315 上传时间:2022-02-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水龙吟&amp#183;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2《水龙吟&amp#183;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水龙吟&amp#183;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水龙吟&amp#183;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11、导入:有些诗句大多人不知道它出自何人之手,却能永远铭记,千古传诵!比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2、结合注释一走近作者,结合注释二三了解词人写作背景。3、思考

2、:辛弃疾因何而登“亭”?明确:为了消愁解闷(板书“愁”)。4、让我们走进诗词,了解词人的愁情所在。老师范读诗词,学生初步体会愁情。赏析上片:同学们集体有感情地诵读,思考以下问题:上片写景部分有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上片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板书:景:苍凉、空阔情)(学生回答)意象:楚天、秋水、山、落日、断鸿、游子;情:乡思、孤寂、空有抱负、壮志难酬。同学们根据品出的情感诵读。赏析下片:同学们诵读下片,思考问题:下片用了哪些典故?抒发了什么情感?(学生回答)典故:张翰、许汜、刘备、桓温;情:乡思、激愤、为国为民反用其意;壮志难酬、年华虚度正面用典。赏析“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3、情感:苦无知己、壮志难酬。(呼应上片“无人会,登临意”)5、总结:辛弃疾生不逢时,他的文韬武略换来的是大半生报国无门的悲愤和苦痛。他常常将满腔雄心壮志化作杜鹃啼血式的悲愤长歌。这是英雄人格意识的变向表达。我们从这首词中分明也能品出他对英雄悲壮人格的追求。然而,也正是这一特定遭遇,使他一寄之于词,成为一代词宗,在词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拓展延伸:赏析词人的青玉案元夕,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辛弃疾,用精炼的语言评价辛弃疾。板书:景:苍凉、空阔情愁张翰许汜典:刘备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桓温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辛弃疾及词作的背景和内容。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

4、体会诗人的情感。3、学习词的艺术表现手法。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欣赏、感悟诗词语言的能力。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强化自己的爱国情操。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味。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3、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由辛弃疾的名字导入:同学们,辛弃疾,姓什么?请大家用“辛”字组词:艰辛、酸辛、辛辣、悲辛。这些词,几乎就是辛弃疾一生的写照了。连他自己也这样自嘲姓氏:烈日秋霜,忠肝义

5、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永遇乐)你看“艰辛”、“酸辛”、“悲辛”、“辛辣”,真是五内俱焚。世上许多甜美之事,顺达之志,怎么总轮不到他呢?那么辛弃疾的一生究竟是怎样的辛酸、悲辛、艰辛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走近辛弃疾。二、诵读1、师范读2、自由读,注意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3、请学生单独朗读,并作朗读指导。三、赏析赏析指导:诗言志,读诗,就是要读出字里行间所含蕴的“志”。熟悉辛词的人都知道,辛弃疾的词,常常借景物言志,用典故言志。读这首词,我们就要注

6、意体会景中情,参透典中义:板书诗言志上片借景抒情下片用典抒情(一)赏析上片:请咱班的女同学齐读上片,然后展示上片探究的问题,小组讨论。师示范赏析“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并请大家依照示例,鉴赏“落日楼头江南游子”一句。1、“落日楼头江南游子”这句词描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写法上有什么特点?2、除写景言志外,词人还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情感,找到这些动词,感受词人此刻的心境。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却无人理解自己的满腔怨愤,词人激愤到把栏杆拍遍。但是,就是把栏杆拍遍,又能如何呢?朝堂一片主和之声,无人理解他重用他,一腔悲愤只能化作一声沉重的叹息:无人会,登临意!李白说,人生在世不称意,明

7、朝散发弄扁舟。但是,辛弃疾,他会吗?(二)赏析下片1、请男同学齐读下片。2、多媒体展示问题:(1)词人用到了哪些典故?作者借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表达了什么感情?典故作者态度张翰莼鲈之思乐于归隐休说,耻于归隐许汜求田问舍钻营私利羞见,为国忘私刘备雄才大略才气,渴望建功桓温木犹如此时光流逝可惜,时不我待由“休说、羞见、可惜”可知,词人心境的痛苦。所以词的结句,词人说: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2)“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和上片中的哪一句互相呼应,该如何理解?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愤孤寂和对知己的渴求。该句是反问句,作者的意思是说,红巾翠袖也搵

8、不去英雄的眼泪。因为英雄流泪,是因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四、小结这首词,上片借景抒情,写尽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下片以典明志,表达了自己对抗金复国理想的执着坚守。辛弃疾的一生,都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苦苦挣扎,执著坚守。大家在初中时,曾经学过辛弃疾一首破阵子,现在我们回顾该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首词,写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场面宏大,气势磅礴,惊心动魄。但是,这壮烈的战斗,辉煌的胜利,只是一场梦。梦醒之后,只剩下惨淡的灯光下,白发早生的词人。理想与现实,壮烈与悲凉,形

9、成了鲜明的的对照。词人不由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从辛弃疾南归到去世的四十年间,朝廷对他时弃时用,用而又疑。国有危难时,招来用几天;时局稍稳,又弃他一边去。他就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捶打,时而又被扔进冷水。可是他呢?不学季鹰归隐,不学许汜谋私,始终怀着一颗忠心、一腔壮志在等待。等到英雄流泪,等到华发苍颜,等到晚年,终于被韩侂胄任用了,却又不被信任和重用,在任上含恨而终。这就是辛弃疾的一生。正如辛弃疾在自嘲诗中所说: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酸辛苦。这样的人生经历,注定了他的词中会有几多沉郁,几多悲愤。五、比较苏轼和辛弃疾现在,我们就拿水龙吟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作比较,从人生态度的角度,深入感受

10、苏轼和辛弃疾不同的魅力。不同:苏轼壮志难酬,年华老去,有些感伤,但是最终却能用一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驱散所有的叹息感伤,人生态度洒脱。辛弃疾则不然,他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最后又流下孤寂悲愤的眼泪。他执着于自己的理想,无法排遣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忧愤。请同学们朗读以下文段:(多媒体展示:)从某种程度上说,辛弃疾比苏轼更不幸。苏轼是一个失意的文学家,但是毕竟没有民族仇、家国恨,犹能潇洒浪漫,把酒问青天;辛弃疾是一个悲剧英雄,江山半壁沦陷,一身本领,一腔热血,却只能,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同为豪放词人的代表,一个胜在文学造诣,登峰造极。一个胜在国仇家恨,痛入骨髓。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苏

11、轼超脱了,他像一只成功蜕变的蝴蝶,翩翩起舞。辛弃疾则更像春蚕,到死丝方尽,像蜡炬,成灰泪始干。所以,熟悉苏辛的人都说,苏放辛豪,苏平和,辛沉郁。六、结束语无论是洒脱的苏轼,还是执着的辛弃疾,他们的品格和成就,都令我们高山仰止。每一首诗词中,都有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份真挚的情感。读诗,就是读人。要倾情诵读,用心体会,切不可用漠然藐视了这些思想,亵渎了这些灵魂。让我们都来爱诗词,爱这些高尚的灵魂,爱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瑰丽迷人的文化,爱我们这片生长过无数古圣先贤,盛开过无数思想之花的沧桑厚重的土地。现在,让我们用齐声诵读,向这位流泪的悲剧英雄辛弃疾致敬!七、作业1、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请课外

12、自读梁衡的散文把栏杆拍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3一、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南宋著名词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爱国词人。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其词题材广泛,善于熔铸典故,以文为词,词风以豪放为主,代表作有稼轩长短句。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励气节,切磋学问。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词题材广阔,又善

13、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特别是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但南宋王朝一再纳贡求和,辛弃疾一生不被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二、解题与写作背景“水龙吟”为词牌名。“登建康赏心亭”是标题。建康(今江苏南京)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

14、(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该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秋。是年春,稼轩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南京)。时稼轩三十五岁,南归已逾十年,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词人壮志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当他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祖国大好江山,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根据课文注释,疏通文句,初步理解内容。2、思考:词的上片和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整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课堂学习案一、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通过诵读理解作品内容。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5、。1、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2、理解典故,品味作者的悲苦心情。一、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南宋著名词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爱国词人。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其词题材广泛,善于熔铸典故,以文为词,词风以豪放为主,代表作有稼轩长短句。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但南宋王朝一再纳贡求和,辛弃疾一生不被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二、解题与写作背景“水龙吟”为词牌名。“登

16、建康赏心亭”是标题。建康(今江苏南京)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该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秋。是年春,稼轩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南京)。时稼轩三十五岁,南归已逾十年,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词人壮志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当他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祖国大好江山,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三、指导朗读1、读准字音遥岑(cn)远目献愁供(gng)恨玉簪(zn)螺髻(j)把吴钩

17、看了(lio)鲈鱼堪鲙(kui)求田问舍(sh)揾(wn)英雄泪2、读出节奏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3、读出情感:词语的抑扬轻重文句的舒缓起伏四、自主学习上阕,合作探究问题。1、作者登上赏心亭,看到了哪些景物?作者是如何描绘的?这些景物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词人除了写景,还写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它们表现出词人的什么情感?五、品味下阕语言,精讲

18、点拨。词人在下阕中想到了哪些人和事?词人对他们持什么态度?作者借此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六、拓展延伸阅读辛弃疾的菩萨蛮,回答问题。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注释:造口:即皂口,镇名。在今江西省万安县西南60里处。郁孤台:在今赣州西北田螺岭上。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此处代指京师。可怜:可惜。愁余:使我发愁。鹧鸪(zh g):鸟名,传说它的叫声像“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这首词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与水龙吟有哪些相似之处?七、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全词。2、“

19、报国欲死无战场,栏杆拍遍悲断肠”,这是爱国词人辛弃疾的真实写照。请结合今天所学,展开想象,以“心归大宋”为题,写一个300字左右的片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4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城市兰州。兰州也被评为20xx年度十大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我们兰州人为什么会感到如此幸福呢?二、简单介绍柳永在宋代词坛做出的贡献1、柳永是宋代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2、柳永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长调与小令平分秋色。三、品读词作1、 请一位学生朗读望海潮 ,如有错误,请其他学生纠错。目的:读准字音。2、 请全体学生看文中注释默读本词。目的:理解词意。3、 老师配乐范读。请学生注意朗读的

20、语速及节奏。4、 请全体学生齐读。四、品析杭州自然风物之美1、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明确:运用炼字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字词来品析词句的意境美。例如:“烟”:写出了柳树迷离朦胧的意境。根据意境指导朗读:轻声舒缓的读。2、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明确:运用炼字法,分析“绕”、“卷”用字的妙处。根据意境指导朗读:音调急促提问:此句为何与柳永婉约派词风不尽相符?明确:由于年龄、际遇的不同。3、“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分析湖山、桂子、荷花的意象营造的意境。根据意境指导朗读:惊叹、艳羡的读。五、品析杭州百姓生活的繁华和谐1、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21、”展现了杭州人民生活的富庶和奢华。2、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明确:运用互文见义的手法营造出欢乐祥和的意境。通过“嬉嬉”一词了解杭州百姓生活的怡然自得。根据意境指导朗读:热闹、祥和,轻快地读。3、“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根据意境指导朗读:陶醉满足的读六、小结:词人柳永一句一景向我们细致入微的描绘出杭州的三重美:美在风景、美在生活、美在和谐,融情入景,表达了诗人对杭州的喜爱与赞美。七、迁移应用:品读了柳永笔下杭州的三美,请学生们观看有关兰州的幻灯片,用美的眼光、智慧、优美的文笔描绘出我们脚下这片热土的美丽之处,表达对它的热爱与眷恋。然后与同学们分享写作的内容。八、布

22、置作业:1、 背诵默写望海潮;2、搜集有关杭州美景的诗词。板书设计:自然风物 壮美清嘉百姓生活 繁华富庶官民同乐 政治清明特级教师肖培东老师评课内容两堂课都是以词作为教学内容,听课时我在想诗词教学在哪些方面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诗词教学在当今时代实际上是诗心传递的过程。要讲好诗歌,必须要品味诗的味道,引导学生感受诗意,带领学生融入诗境,而其中最需要紧扣的是诗的语言去想去品。诗词教学是否还原了诗词的本色,是否变成了其他文体的教学,一堂课首先观察是否明确关注诗词的文体特征,观察学生是否走进了诗词的语言,从而引导学生走进诗的情感与内涵。第一位老师音色很好,激情导入,语调铿锵,教学有板有眼,步骤清晰。

23、这是一首登临诗,表达辛弃疾的愤慨之情、爱国之忧。领悟词人既含蓄又慷慨激昂的情感,引导学生思考由何而登临,然后分上下片讲解。有层次,步骤简洁。第二位老师讲解的望海潮中柳永一反自己习惯的写作手法,变得豪放。柳永这个慢词高手写出了铺陈的味道。上课的老师由兰州入题,从上下片融入朗读理解内容。最有意思的是提出这首词与柳永的婉约词风不符。最后由兰州景色的写作作结。教授过程对诗词的理解颇为到位。需要改进的地方:1、诗词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处的位置是什么?两堂课中学生没有主动体悟词作,提出自己对词作的观点、看法和理解。老师还是满足于我教你记,我教你懂。诗词教学讲究个人独特的阅读体验。怎样摆正学生读诗词的主动性,引

24、导学生在诗词感悟中走进作者、走进自我这一点需要注意。两位老师的掌控力太强,老师讲的很好跟教学很好不一样,一定要注重学生学得怎么样。2、教师在诗词教学中是怎样的角色?这两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所有问题都是牵着学生走,教学显得“严密”甚至让人觉得无痕,其实是用细碎的问题慢慢肢解诗词,诗词变成碎片化对某些词句的理解。两位老师对诗词的理解过于严密,没有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没有引导学生深入诗词的深处,还是浮在表面上。有点遗憾!这个单元的单元提示第一要求反复吟咏,第二要求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那么这两堂课老师留给学生联想和想象的地方在哪里?所以课堂问题的设计缺乏有效思考,老师不是报幕员,而是学习的组织者

25、、参与者和学习者。其实这两堂课的展开可以从词作的词眼入手,让学生思考起来,这才是有意义的教学。要懂得基于教的教学和基于学的教学是不一样的。3、这两堂课对诗词语言的品味极度欠缺。诗词教学中对语言的品味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两堂课我几乎没有感受到有语文味的品味,没有感受到为什么要用这个词,只有“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稍有体现。其实可以抓住“云”、“绕”、“卷”字深入品味,落到语言内涵上,所有感情都是从语言中悟出来的。其实缺乏有效诗词语言的品析背后暴露出老师解读诗词的过程中自己没有注意它的语言。望海潮数词运用比较突出,“十万”、“三秋”、“十里”、“千骑”就已经能展现出杭州的美丽和繁华。不要只想我该

26、怎么教,要想我教些什么,哪个地方值得教。4、朗读的缺失,诗歌的教学一定是在朗读中完成的。第一位老师范读登建康赏心亭激昂慷慨,读得那么好。你应该考虑我是怎么把它读好的,你读好的根据其实是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和感觉。应该把这种感觉传授给学生。而第二位老师在朗读都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后面写兰州有什么意义呢?读不够为何去写?是用柳永所用的写作手法写兰州了?如果仿照望海潮写望兰州用铺叙的手法去写还行。古诗词教学与现代文写作风马牛不相及。现在教师喜欢课堂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我们要考虑这个写作是不是从阅读中感悟出来的,是否用阅读中的手法来写作的,如果不用,这样的写作就是多余,还不如让学生反复吟咏词作,读出感情,读出品味。所以希望我们老师把语文教的更加美,更加精准,更加合理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3页 共23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