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树之歌》(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8111600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树之歌》(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树之歌》(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树之歌》(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树之歌》(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树之歌(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 .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 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 关的谚语。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 .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 关的谚语。教学准备.预习提纲:完成课时预习卡。1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课前区角活动:收集各种形状的树叶, 了解树木及树叶的特点;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树木,绘制一张图画, 并写上树木名称;将同学们绘制的树木图画及

2、树叶标本张贴于教室一 角,欣赏并识记树木名称,交流识字方法。2 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梧、桐”等10个生字,会写“杨、桐、枫、松、柏“ 5 个字,会写“杨树、树叶、枫树、松柏” 4个词语。2 .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杨树、榕树等树木的特点。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初读儿歌,认读树名1.联系生活导入:在我们的校园里,自己家的周围、小路旁或者 公园里,你们经常看到哪些树木?(1)预设:杨树、柳树、槐树、松树、柏树、梧桐树等。(2)通过课前区角活动,你们又了解了哪些树木?(3)导入: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屋前院后栽种树木,人们和大树 的感情十分亲密。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

3、就和树木有关,题目是“树之歌”。2 .初读儿歌,认识树木名称。(1)借助拼音朗读儿歌,把每个字音读准确。(2)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句话。(4句话)(3)指名逐句朗读,指导正音。(4)每句话分别介绍的是什么树木呢?请你一边读一边圈出树木 的名称。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 杉、金桂。一共有11种树木,“松柏”指的是松树和柏树。(5)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开火车认读。课件出示:y a ng sh u r 6 ng sh uw u t 6 ng sh u f e ng sh u s d ng sh u b d i sh u杨树 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in u mi 6

4、n hu d sh u yin x 1 ngshu I sh a n jin gu i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6)去掉拼音,再次认读。教师根据学情范读正音,提示:注意“梧桐”连读二声,“枫、松”是后鼻音。3 .分小组找一找课本插图中这些树木。这11种树木是不是都能在图画中找到呢?(学生回答)【设计意图】设计课前区角活动,丰富学生对树的认识,为新课的 学习作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识字方法在生 活中自主识记生字,并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二、偏旁归类,识记生字.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发现生字的共同点。(1)课件出示树木名称,把树木名称中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变红。(2)这些树名

5、里藏着许多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梧桐 枫 松 柏 桦 杉 桂(3)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预设:它们都是左右结构,左边都是木字旁,表示这些字都与树木 有关;右边的部件和它的读音有关系,这些字都是形声字,我们可以根 据这些字右边的声旁来猜字音。1 .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生字。(1)这些字右边表音的部分有的和生字读音完全相同,比如“吾一梧”,你还能从中找到这样的字吗?(同一桐、风一枫)提示:“梧、桐、枫”这3个字的读音和它们右边的声旁的读音完 全相同,可以直接“读半边二(2)其他几个字的读音和它们右边的声旁有什么关系呢?“松、柏、桦”这3个字的读音与

6、声旁读音相似,但不完全相同, “松”的右边是“公”,声母不同;“柏”和“白”、“桦”和“华”只是 声调不同。“杉、桂”这2个字的右半边也表示读音,“杉”的右边部分“乡” 的读音是“shdn”,“桂”的右边部分“圭”的读音是“gui 也可以 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如“娃、蛙”换上木字旁就是“桂二.出示课后习题第二题中的词语,组织练读。课件出示:泡桐白桦云杉翠柏桂花枫叶松子白果(1)引导:这些生字出现在这些词语中,你能不能读准?提示:“泡桐”的“泡”读“pd。”;白果是银杏的种仁。(2)提问:说说这两组词语的特点。预设:第一组词语是树木的名称。第二组词语是与树有关的花叶果 实的名称。(3)同桌互

7、相练读,开火车读。【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偏旁、部首和形声 字构字规律等主动分析、识记字形。这样,既教学了生字,又教授了方法,揭示了规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授之以渔工 板块三了解特点,指导朗读.给树木贴名牌。(1)出示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的图片。(2)图中分别是什么树木呢?答案藏在儿歌里。请你先仔细读读 文中第1、2句,圈画出每种树木的特点,再和同桌合作为它们贴上名 牌。课件出示: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1 .全班汇报,观察图片,解读儿歌第1、2句。(1)预设:我在路边看见过杨树,它很高,树干上还有“大眼睛”。 教师:杨

8、树生长速度快,高大挺拔。树冠高扬向上,所以叫“杨树”。(2)预设:榕树很粗很壮,远远看去就像一片树林。教师:大榕树从它的树枝上向下生长着许多“气根”,可以独木成 林。在南方的田间、路旁,榕树就像一座座天然的凉亭,是过路人休息、 乘凉的好去处。(3)预设:我找到了梧桐树,它的树叶很像手掌。教师:这儿有一些树叶,(出示杨树叶、银杏叶、梧桐树叶、枫树 叶、柳树叶等)请认一认哪片是梧桐树叶。(学生辨认树叶,通过画手 掌,指指“手掌”,摸摸“掌心”,“鼓掌”欢迎,识记“掌”字。)(4)预设:我找到了枫树,它的叶子一到秋天就变红了。教师:正如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 月花”。秋天的

9、枫叶为什么会变红呢?(因为入秋以后,枫叶内的花青 素增多,而气温的下降又使叶绿素逐渐消失,因此绿叶变成了红叶。)(5)预设:松树的叶子像一根根细针,柏树的叶子是扁平的,它 们四季都是绿的。教师:松树和柏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就像穿着绿衣服一样,所 以文中说一一披绿装。识记生字“装”,“装”是形声字,上边的“壮”表示读音,下面的 “衣”表示字义。你们知道松柏为什么“四季披绿装”吗?(松树的叶子呈针状,柏 树的叶子呈扁平状。这些叶子的表面有一层蜡质,水分不易散失,所以 不会落叶,保持四季常青。四季常青的松柏合起来就是“苍松翠柏”。).指导朗读,尝试背诵。(1)同学们把名牌都找对了,一起读一读吧。(

10、2)这些树木各有各的特点,我们在朗读时要强调出来。让我们 来读一读、记一记吧。(3)师生合作读儿歌。教师读树名,学生接读树的特点。男生读树名,女生接读树的特点。全体拍手,打着节拍朗读全文。(4)课件出示儿歌内容,将树木名称变成括号,试着背一背。(5)恢复儿歌原文,将树木特点变成括号,再试着背一背。【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提取树木特点的信息,借助图片建立树 木名称与其特点之间的联系,使记忆更深刻。运用这些信息去辨别树木, 学以致用。通过补充资料,了解枫叶变色,松柏四季常青的科学原因, 使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四、指导写字,规范书写.学写生字:“杨、桐、枫、松、柏二(1)观察结构特点:左窄右宽(

11、“柏”左右宽窄相当),左高右低。(2)对比观察:对比独体字“木”,找到木字旁的书写要点。(3)注意关键笔画:“杨、桐、枫”这三个字的笔画中的横折折折 钩、横折钩、横斜钩,“松”的右边撇低捺高。(4)教师示范书写,边写边提示书写要点。(5)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6)抄写词语:杨树、树叶、枫树、松柏。1 .生字拓展练习。还有一些树木的名称也带有木字旁,请你根据形声字形旁表义,声 旁表音的特点,猜一猜这些字的读音,连一连。课件出示:板书设计树之歌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树叶像手掌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教学反思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

12、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 11种树 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繁多、丰富,是一篇受学生喜爱的韵文。 这首儿歌只有4句话,分别从样子、颜色、习性等方面概括出不同树木 的特点。让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通过教学认识事物,发现并掌握识字规律, 是本次教学要扎实做的事情。根据儿童诗的特点,我力求创设情境,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设计课前区角活动,让语文学习由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 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偏旁、部首和形声字构字规律等主动分析、识 记字形。这样,既教学了生字,又教授了方法,揭示了规律。让字词教 学不再枯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提取树木特点的信息,借助图片建立树木名称与其特 点之间的联系,了解枫叶变色,松、柏四季常青的科学原因,使学习与 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样的课堂不仅有广度,还有深度,有利于开阔学 生的视野,符合儿童图文学习的心理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