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2课时《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8069084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三首2课时《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诗三首2课时《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三首2课时《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三首2课时《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e-/p一第二讲时*9惠崇春江晚景1 .会认“惠、崇、豚” 3个生字,会写“惠、崇、芦、芽” 4个字。2 .熟读并背诵惠崇春江晚景。3 .了解诗句意思,能从诗中描绘的场景中体会诗人的心情。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 .抽查背诵绝句。2 .出示春江晚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顺势介绍惠崇、苏轼及诗歌创 作背景。:助读资讯.惠崇(?1017) 北宋僧人,擅诗、 画。福建建阳人。苏轼(10371101) 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 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 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3 .介绍“题画诗”。题画诗就是在画上所写的诗。画上题诗,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一大特色,多 为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艺术

2、见解或咏叹画中之意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画不能 表现的意境,经过诗的品题可得到,使诗情增添画意,画意映衬诗境,相得益彰。4 .出示惠崇春江晚景诗歌,听音频朗读。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2 .交流汇报自学成果。(1)指名朗读,读准字音。hul ch6ng 16u hao lu yd dudn tun惠 崇 篓蒿芦 芽短豚(2) .记字形。想想,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熟字偏旁,减一 减)(3)生字书写。看生字书写视频,用手指跟着写一写。教师提醒学生观察 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示范并提示重点笔画。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配

3、乐书写。)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甫的五言绝句,诗歌写的是什么季节 的景色?(春天。)那这首诗,写的又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呢?(春天。)你从哪些 景物看出来的?(桃花、鸭子、水草、河豚。)好,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1 .学习“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诗歌品读.,,早春胜景1I - I江岸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两三枝桃花江面景-春江水暖鸭先知。鸭群最先感知到春天的气息一 翠竹后面开着三两枝鲜艳的桃花,鸭子最先知道春江的水开始变暖和了。(1)指名朗读这两句诗,然后学生合作解释重点词语。(2)想象画面,师生交流这两句诗的意思。小结:绿色的竹林,掩映着几枝粉红的桃

4、花。江上春水荡漾,一群鸭子在欢 快地嬉戏,它们最先感知到春天江水的回暖。这是写江岸和江面上的景色。(3)结合画面想象诗句意境,指导朗读。2 .学习“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景中秩想;r* 4芦苇的嫩芽 水边景篓蒿满地芦芽短,实 水中景 正是河豚欲上时。逆江而上 度篓蒿长得满地都是,芦芽才冒出那么一点点,这正是河豚要逆流而上的时候。W/曲 “4*祖LNM 口机删阖出(1)指名读、齐读这两句诗,然后学生合作解释重点词语。(2)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学生自主理解诗意,教师归纳。小结:岸边长满初生的萎蒿和刚刚抽出嫩芽的芦苇。这正是河豚将要逆江而 上产卵的季节。这是写水边和水中的景色。3 .对

5、照画作春江晚景,让学生试着描述诗歌的画面。预设:引导学生从画面的布局(江岸、江面、水边、水中)有序地在脑海中 形成画面,再连缀画面上的各种景物,将古诗还原成一幅活生生的春江美景图。4 .教师引导学生反馈所学知识。(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早春图,从哪里体现出了 “早” ?预设:引导学生注意景物及其特征。从稀疏的竹林、只开了 “三两枝”的桃花、乍暖还寒而“鸭先知”的江水、满地的篓蒿与芦芽、只在春江水暖时才 逆水上游的河豚,处处体现出早春的气息。(2)仅从画面上能够看出“正是河豚欲上时”吗?预设:从画面上是看不到的,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进行的联想。 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画到的,可是诗

6、人却成功用想象得出的虚境补充了实 境,把无声的、静止的画面,转化为有声的、活动的诗境,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 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3) “春江水暖鸭先知” 一句,既有情趣又含哲理,简要赏析。预设:首先引导学生明确,“鸭知水暖”本是诉之于感觉和想象的事物, 而诗人通过设身处地的体会,写出了视觉之外的春水方生的暖意。鸭子之所以 “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期生活在水中,这就说明:凡事要亲历其境, 才会有真实感受。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 生活的哲理思索。5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想象画面,齐背古诗。四、回顾积累,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诗歌。2 .搜集一些题画诗,进一步感受题画诗的特点。题画兰: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 知去不留。3 .用今天学到的学诗方法,自主预习宋代诗人曾几所作古诗三衢道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