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中医治疗临床妇产科各类疾病病例分析专题报告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中医治疗临床妇产科各类疾病病例分析专题报告汇编.docx(1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医治疗妇产科各类疾病病例分析专题报告病 案 汇 编 脉象弦滑,时有结象,证属脾肾两虚,心气亏损,治以补脾肾,固冲任,兼以胜湿为法。 处方太子参、云茯苓各12克,炒白术、远志肉、柏子仁、炒杜仲、桑寄生各9克,川 续断、鹿角霜各10克,海蝶峭、威灵仙、冬葵子各9克,炙甘草7克。6剂,水煎服。 二诊(11月27日)月经已止,带经十天。心悸轻前,浮肿略消,纳谷略畅,胸闷太息方 舒,大便尚不成形。脉结之象略稳,舌质已渐津润。虽得小效,仍需继守原法。处方太 子参、云茯苓各15克,炒白术、柏子仁各9克,桑寄生、鹿角霜各10克,威灵仙、冬 葵子各9克,紫厚朴、炙甘草各6克,福泽泻、瞿麦穗各9克。6齐U,水煎
2、服。三诊(12 月5日)昨日经潮,提前四天,两也较前为少,色淡红无块。心悸气短、浮肿均较既往 为轻,纳谷渐畅,胸闷亦减,脉间歇之象偶见。再予两顾脾肾法。处方太子参、云茯 苓各15克,淡猪苓、炒白术、炒杜仲、桑寄生、金狗脊(去毛)、女贞子各9克,鹿角 霜12克,五味子、香附米、炙甘草、紫丹参各6克。36齐IJ,水煎服。嘱先服3齐I, 如有效可续服3剂。四诊(12月15日)经期已过,此次经行七天,经量较上月减少三分 之一。气短心慌均已平顺,肢肿已消,面尚虚浮,脉来平和,结象未见。虽获效机,久 虚难复,宜固守原法,锲而不舍。处方太子参15克,云茯苓、炒白术各12克,女贞 子、旱莲草、炒杜仲、汉防己、
3、冬葵子各9克,节菖蒲8克,紫丹参12克,干佛手6 克,炒神曲10克,炙甘草7克。6齐IJ,隔日一剂,水煎服。五诊(3月12日)前方共服 21齐I,诸症悉解,经期趋常,唯风心病过劳及躁急时有发作。此次于3月4日经潮, 因操劳过力,迄今下血量多,淋漓不已,腰酸乏力,腹中亏痛,所谓“劳则气耗”,脉又 现弦细不匀,舌苔尚润。亟宜养血固冲,庶免崩漏之虞。处方 杭白芍12克,炒杜仲、 桑寄生、川续断。山萸肉、海螺峭各9克,金狗脊(去毛)12克,淮山药20克,炒地榆 15克,川茜草、远志肉各9克,五味子、五倍子、粉甘草各7克。3剂,水煎服。六诊 (3月17日)下血虽止,心慌、气短、浮肿诸症又作,脉弦细不匀尚
4、未现结象,舌苔尚润, 但病势均较既往为轻。治以健脾利湿,强心益肾之法。处方太子参18克,云茯苓15 克,淮山药18克,炒白术10克,车前子9克(布包),草防子2克(布包),女贞子、旱 莲草、广寄生、冬葵子各9克,汉防己8克,远志肉9克,炙甘草、干水葱各6克。6 剂,水煎服。七诊(3月29日)心慌气短已平,肢面浮肿亦消,惟腹胀便稀,腰腿酸软,稍事劳作仍感憋气。原法 出入再予,冀得余蕴悉平,疗效巩固。处方太子参20克,云茯苓12克,炒白术、福 泽泻各9克,草茄子2克,车前子9克(布包),汉防己8克,苍术炭9克,台乌药6克, 炒杜仲10克,桑寄生、川续断各9克,远志肉、炙甘草各7克。6齐“,水煎服。
5、连服 元肉、秦当归、远志肉各9克,炒枣仁12克,川续断9克,大熟地、菟丝子、东阿胶(惮 化冲服)各12克,海蝶峭、祁艾炭、云茯神各9克,3齐I,水煎服。三诊(9月23日) 上方服后,血止力增,睡眠好转,惟仍腰酸、纳差、月完腹痞闷,脉仍沉细已有缓象,舌 质渐润,再议补脾肾,养心血,兼理胃气。处方野党参、炙黄芭各15克,炒白术、秦 当归、菟丝饼、桂元肉、远志肉各9克,女贞子、川续断、金狗脊(去毛)各12克,炒 枳壳、炒稻芽各9克,云茯神15克,3剂,水煎服。四诊(9月27日)食纳已增,寐安 神复,二便如常,体力续有增加,腰已不复酸软,惟遇劳尚感气促心慌,脉已见有力。 拟益气养营,以丸剂善后。予人参
6、归脾丸30付,每日上、下午各一付,白水送下。此 后,月经曾三次来潮,周期复准,每次行经5-6天,色量正常。【按】内经谓:“劳者气耗”。本例劳伤心脾,主统失职,化源匮乏,故下血量 多,绵延不止,色淡质稀;血不奉心,神失所养,故怔忡少寐;血去过多,气随血失, 故气短无力,脾不健运,损及肾水,故纳少便澹,腰背酸楚。治用参、术、芭、归、芍、 阿胶、元肉、远志等,怡养心脾,两补气血;川续断、狗脊、寄生、菟丝、女贞等,固 肾藏精,以摄冲任;祁艾炭、棕檎炭、黑香附等,理气止血,以塞其流。全方健脾养心, 固肾止血,俾中气得立,心血得生,根株得固,则血止可必。三诊调理脾胃,使纳谷增 加,运化健旺,而化源自充;滋
7、养心肾,使水火既济,冲任固守,而血自循经。最后用 丸药缓调,以善其后。例四肖xx,女,16岁,未婚,1977年7月21日初诊。11岁月经初潮,四年来 月经延期不止,近半年经期紊乱,每月数见,淋漓而下,几无宁日,血量时多时少,颜 色时鲜时紫,或夹黑色血块,伴见少腹胀痛,腰酸乏力,气短心慌,寐少梦多,纳谷不 馨,颜面浮肿,午后低热,体温腋下在37.5-37.8之间,二便尚可,偶有白带,舌 质偏红,咽干苔薄腻,脉现细数,左关独弦。证属肾虚肝热,气滞血瘀,治拟滋阴凉血, 理气化瘀。处方秦当归、桑寄生各12克,川续断9克,细生地、粉丹皮各12克,淡 青蒿9克,赤芍药、刘寄奴、炒川号、炒香附各9克,川茜草
8、9克,祁艾炭6克,凌霄 花4.5克,3剂,水煎服。二诊(7月24日)上方服后,下血反多,夹黑血块,腹痛逐消, 低热有降,现仍淋漓不止,余证如前,脉细数,左关弦象见缓,苔腻渐退。此瘀热初清, 瘀血渐行之象,拟益肝肾,固冲任。处方全当归12克,川续断、厚杜仲各9克,山萸 肉、炙黄黄各15克,陈阿胶(烂化冲服)、海螺照各9克,五味子6克,紫丹参15克, 刘寄奴9克,香附米6克,3剂。水煎服。三诊(7月28日)下血已止,低热已清,二 便如常,纳谷有加,惟腰酸力乏,睡眠梦多,且有白带,脉细略数,苔薄白,拟补脾胃, 养心安神。处方炒杜仲、川续断、桑寄生、金狗脊(去毛)各12克,淮山药、炙黄黄各15克,炒白
9、术、云茯苓、炒枣仁、首乌藤、陈阿胶(烂化)、海蝶峭各9克,生牡蛎24 克(布包),5剂。另用蛇床子9克,吴茱萸3克,黄柏6克,布包,泡水,坐浴熏洗。 四诊(8月4日)上方服后,夜寐得安,白带已止,低热未作,腰酸力乏诸症悉平,为今 后经期防止复发拟服下方。处方秦当归15克,杭白芍12克,川茜草9克,刘寄奴、 净坤草各12克,川茸片、香附米、粉丹皮各9克,川续断12克。嘱下次经潮时服此方, 日一剂,至经净停服。守上方调理两个周期,遂停药,尔后月经又潮三次,均获正常。【按】本例久患漏下,色紫有块,少腹胀痛,乃相火妄动,血海失藏,离经之血阻 滞胞宫所致。由于血去过多,阳失阴荣,故见低烧;血不滋脾,故气
10、短乏力,面肿心慌; 血不养肝,魂失所藏,故夜寐多梦;血不化精,骨髓不充,故腰膝无力。初诊以川续断、 凌霄花、寄生、生地、丹皮、青蒿等,滋阴补肾、清热凉血、使水足而火自消;香附、 川苜、寄奴、赤芍等,理气活血,化瘀通络,使血调而经自顺。俟热清瘀行,则补肝肾、 固冲任,以为求本之计。因肝为女子之先天,肾为生血之根源,肝肾充沛,冲任得固, 则崩漏无再发之虞。三诊转益心脾,启动后天,而复其旧。例五李xx,女,32岁,已婚,1977年10月23日初诊。于一年前行人工流产, 术后阴道流血,历久不去,经用激素治疗始止。从此每届月经来潮辙漏下淋漓,量多色 紫,并见少腹胀痛,不欲按捺,抚之以有硬块,且乳房胀痛,
11、转侧不利,腰背酸楚,食 纳呆滞。曾做宫内膜病理检查为宫内膜增殖症;部分腺瘤样改变,并乳房检查,选用中 西药物治疗,效果不彰。此后,自8月26日经潮,迄已两月未止,经量时多时少,多 则如泉涌,少则如屋漏,血色瘀紫,有块,余证如前。按脉沉细,右关兼有滞象,舌质 暗红,薄布淡黄苔,此系气滞血瘀,冲任不畅,血不循经,而致漏下,治拟化瘀达郁, 行血之血,所谓“血实宜决之”。处方刘寄奴12克,川茜草、赤芍药、香附米、川苟片、 醋柴胡各9克,紫丹参15克,醋鳖甲18克,元胡索、制没药各6克,秦当归12克, 粉甘草6克,4剂,水煎服。二诊(10月28日)服上方两剂,下血增多,夹紫黑血块, 小腹胀痛顿减,再两剂
12、则腹痛全消,漏下亦止。尚觉腰酸无力,乳房胀痛,纳谷不佳, 二便如常,脉仍沉细,惟左关已无滞象,拟补肝肾,养血调经。处方刘寄奴、桑寄生、 炒杜仲、山萸肉各12克,川续断、杭白芍各9克,制乳、没各4.5克,王不留行12克, 醋鳖甲24克,醋柴胡12克,川苜片9克,粉葛根12克,粉甘草6克,4剂,水煎服。 嘱服完汤药后,每日上午服八珍益母丸一付,临睡前服人参归脾丸一付,连服10天。 三诊(1977年12月12日)诉停药后于11月28日经潮,距上次经净日为28天。此次 行经6日而止,量较多,色鲜,偶有血块,腹痛未作,唯仍乳房胀痛,抑或腰酸,脉细 弦,苔薄白,治拟理气痛经,兼益肝肾。处方软柴胡6克,王不
13、留行12克,穿山甲、 元胡索、制乳、没各4.5克,川楝子、赤芍药、刘寄奴各12克,川苟片9克,醋鳖甲 24克,川续断、桑寄生、炒杜仲各12克,粉甘草6克,5剂,水煎服。一年后患者见 访,谓上方续服10剂,各症均消失,迄未反复。【按】本例妇科检查为宫内膜增殖症,部分已呈腺瘤样改变,临床据下血量多,色 紫成块,腹痛乳胀,关脉涩滞等症,辨证为气滞血瘀,冲任不畅,以致胞脉阻滞,血不 循经。张山雷谓:“血色紫瘀,成块成片者,当用行滞消瘀之法。”故治以寄奴、丹参、 赤芍、香附、川苟、柴胡等,疏肝理气,行滞消瘀为主,重用鳖甲化瘀软坚,即“坚者 消之”之意;并以元胡、没药活血止痛,川茜草行血之血,当归养血和血
14、,甘草调和诸 药。处方之意遵内经“甚者独行”之旨,以大队攻逐之品,荡积破瘀,疏溶地道,以 使冲任通畅,新血归经,而漏下自止。若徒用兜涩止痛之品,第恐“致邪失正”随发随止, 不能痊愈。二诊血已止,则补肝肾,复冲任,以固经漏之源;兼予理气化瘀,以清经漏 之流。此即“间者并行”之法,气顺血和,自无经血泛溢之虞。例六 李xx,女,49岁,1978年1月2日初诊。一年来月经愆期,行经延久不止, 量多色暗,夹有血块,伴见小腹隐痛,头晕目眩,心慌气短,腰酸肢麻,倦怠无力,寐 少梦多,自汗便干。西医诊为“更年期综合症”经用中、西药物治疗无何效果。此次行经 已越两旬,曾注射丙酸睾丸酮八针,血仍未止,按脉沉细,两
15、尺尤弱,舌有瘀斑,证属 肝肾两虚,冲任亏损,兼有瘀滞,治拟固摄冲任,益气化瘀。处方秦当归、广寄生、 炒杜仲、山萸肉各12克,川续断9克,生黄黄15克,赤芍药、刘寄奴、川茜草、净苏 木各9克,贯众炭、生侧柏、祁艾炭各9克,炒地榆12克,5剂,水煎服。二诊(1月 7日)漏下已止,心慌气短轻前,惟仍腰酸膝软,大便干结,脉仍沉细,两尺见缓,舌瘀 斑之象渐化。此失血日久,精气亏损,治拟补脾益肾,养血调经,而复冲任之损。处方 太子参15克,炒白术6克,秦当归9克,火麻仁、肉灰蓉、炒杜仲、桑寄生、川续断、 杭白芍、鹿角霜各12克,山萸肉、刘寄奴、香附米各9克,5剂,水煎服。此后又以 上方加减继服10齐(J,
16、诸症悉除。于2月1日月经来潮,行经5天,色量均可。【按】素问上古天真论日:“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本例年已七 七,下血淋漓不止,颇堪崩脱之虞,究其缘由,乃如付山所谓:“精过泄而动命门之火, 气郁甚而发龙雷之炎”,以致肝肾失藏,冲任不固,漏下淋漓,量多不止。由于血不循 经,络脉瘀阻,故色晦有块,腹痛隐隐;精血不足,经脉失养,故腰酸肢麻,头晕心慌, 便干多梦;精不化气,故气短自汗,倦怠乏力。治用杜仲、萸肉、寄生、续断、黄芭、 当归、鹿角霜等,补肾气、益气血而固冲任;寄奴、赤芍、茜草、苏木等活血通络,去 瘀生新;地榆、侧柏、贯众炭、艾叶炭等,收涩止血,兼清郁热,方剂配伍意在补虚而 无浮动
17、之虞,缩血而无寒凉之苦,俾冲任固,血海清,血亦自止。再诊则补肾水,以使 肝气自舒;健脾运,以使统摄得复;兼予理气活血,以应古人“气以通为补,血以和为 补”之旨。崩漏又称崩中漏下,或血崩经漏。一般以来势急,出血量多为崩,来势缓,出血量 少,淋漓不断为漏。如医学入门说:“非时下血,淋漓不断,谓之漏下;突然暴下, 如山崩然,谓之崩中”,医宗金鉴说:“妇人行经之后,淋漓不止,名曰经漏;经血 突然大下不止,谓之经崩。”二者虽病势有缓急之分,但病因病机基本相同,且在发病 过程中,常可互相转化,如久崩不止,气血耗竭,可变为漏;久漏不止,病势日进,亦 能成崩。崩漏为病,虽可有虚、实、寒、热四种证型,但本质上还
18、是虚证,或虚中夹实 证,发病总因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所致。但冲任二脉需赖脏腑气血的滋养,始能发 挥其固摄经血的作用,其中特别是先天肝肾及后天脾胃,更有其重要性。如叶天士说: “夫奇经,肝肾主司为多,而冲任隶属于阳明,阳明久虚,脉不固摄,有开无阖矣。”故 有冲任隶属肝肾,又隶属阳明之说。因此,肝肾脾胃功能失调,冲任失约,经血失固, 乃为崩漏发生的主要机理。崩漏治疗的大法,首当控制出血,之后则须调整周期,古人 概括为塞流、澄源、复旧三个步骤。如济阴纲目血崩门引方氏曰:“治崩次第,初 用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还其旧。”尽管补血复旧与调 整周期还有一段距离,但说明古人并不满足于
19、控制出血的近期疗效,已经注意到远期疗 效方面。个人体会,对于崩漏的治疗,不宜拘泥于古人初、中、末步骤的划分,而要灵 活的运用塞流、澄源、复旧的方法,或塞流与澄源同用,或澄源与复旧并举,或单用塞 流,而后继之以澄源、复旧。塞流虽然是急则治标”的措施,但它是治疗崩漏的第一关, 特别是在大出血的情况下,如不迅速止血,就有发生虚脱,危及生命之虞,故叶天士说: “留得一分自家之血,即减少一分上升之火。”但止血并非一味固涩,必须根据证情的寒 热虚实,或温而止之,或清而止之,或补而止之,或泻而止之,并宜注意虚实之兼夹, 寒热之错杂,而权衡常变。清而止之,用于崩漏的热证。崩漏的热证常与肝肾阴虚,相 火亢盛,扰
20、动血海有关,故内经指出:“阴虚阳搏谓之崩”,张山雷更强调:“崩中一 证,因火者多,因寒者少,然即属热,亦是虚火,非实热可比。”因此,治疗崩漏属热 者,宜用清滋之品,如丹皮、生地、白薇、地榆、炒黄苓、茅根之类,至于苦寒泻降之 连、柏、桅子等,则宜慎用,以免苦寒伤阴之弊。并且在清热凉血的同时,往往还需参 之以滋水涵木法,以使肝木得养,藏血守职。如例一贾案,例四肖案都贯穿了这一看法, 但例一夹有瘀血,例四又兼肝郁,二者同中有异,所以前者凉血兼予化瘀,后者清热兼 予理气。临床也有因肝郁化火,木失条达,疏泄太过而致崩漏者,虽不同于水亏火旺的 类型,但已血去过多,治中即不当再过事疏泄,以导致肝气升发太过,
21、动血散血的不良 后果。宜用清肝柔润之品以缓肝急,使之能遂条达舒畅之性,则血不妄溢。如丹桅逍遥 散去柴、薄之升动,桅子之苦降,而加青蒿、骨皮、地榆、旱莲草之类。温而止之,用 于崩漏之属于虚寒者。崩漏寒证临床较为少见,故沈尧封说:“崩证热多寒少”。但若素 体脾肾阳虚,冲任不固,也可导致崩漏的发生。另如患崩过服凉药,冰伏阳气,或血去 过多,气随血耗,真阳无权等,均可表现为虚寒的证候,见有四肢不温,面白神疲,纳 少便澹,血色淡薄,或有少腹冷痛,喜温喜按等症。崩漏之属于虚寒者,用药不宜辛滑 燥热之品,如温阳不宜桂、附,养血不赖归、苟,而拟用鹿角胶、巴戟天、狗脊、菟丝, 以及参、芭等药温阳益气,水中补火为
22、当,此即张介宾所谓“善补阳者,于阴中求阳”之 旨。如例二肖案即属于此类。若内寒较甚者,也可酌加吴萸、炮姜之类温经止血;寒凝 气滞者,则加小茴、乌药、制香附等兼理滞气。补而止之,用于崩漏患者肝肾脾胃三阴 三阳气血失调,功能衰弱,冲任亏损的证候,一般以肝肾两虚,或脾肾两虚为多见。肝 肾两虚多表现为精血亏损,虚火妄动、冲任不固的症状,但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倦怠 乏力,或见潮热颔红,出血量多、颜色鲜红或淡红,脉弦细或细数等,治以滋补肝肾, 调和阴阳为主,药如女贞子、旱莲草、川断、寄生、杜仲、萸肉等,它如龙、牡潜纳之 品,亦可酌用。若虚热明显者,则兼予清热凉血,兼夹瘀滞者,则佐以活血化瘀等等, 均可依据
23、病情参合应用。如例一贾案,例四肖案,例六李案的治疗均属于此类。至于脾 肾两虚者,则多表现为气虚阳衰,统藏失职的症状,如心悸气短,倦怠无力,纳少便澹、 腰膝酸软、四肢清冷,面白浮肿,神疲嗜卧,出血量多,色淡质稀,淋漓日久,素多白 带等,临床多依据病损主要脏器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治疗重点。如以脾虚或心脾两虚为 主者,则以益气摄血、养血安神为主,兼予补肾。如例三之用归脾汤加川断、寄生、菟 丝等即是;若以肾虚为主者,则须温阳益气、养血固经为主,如例二肖案之用鹿角胶、 杜仲、英丝、黄芭、党参、川断、寄生等,即属于此类。在脾肾两虚型中,非确有中气 下陷、清阳不举的证候,一般宜用升、柴之类,苟免摇其根株,动其
24、浮阳,以速其祸。 故张山雷强调:“是症之因于脾家清阳下陷者,间亦有之然亦止可补气,而兼事固摄, 决无升举之理。”泻而止之,用于崩漏之因于气滞血瘀者。崩漏一证虽然本质属虚,但 在发病过程中,往往有气滞血瘀的病理,其形成原因,或因气虚运行迟滞,血脉涩滞; 或因寒性收敛,气血缩而不行;或因热灼血液成块;或因气郁血滞;或因离经之血,阻 于胞脉等等,其共同表现为下血有块,少腹胀痛、不欲按揉,舌有瘀斑,脉沉细或弦细、 细涩等,治宜活血化瘀“通因通用”。常用药如刘寄奴、赤芍、茜草、泽兰、坤草、元胡、 没药、三棱、莪术等。临床须依据致瘀的不同原因,及主症、兼症的不同关系,或以化 瘀为主,或以为辅。如例一血热兼
25、瘀,则用丹皮、白薇、黄苓、凌霄花等清热凉血、辅 以茜草、赤芍、寄奴活血化瘀;例四肾虚肝热兼气滞血瘀,治则滋肾清肝,兼气虚血瘀, 则在两补肝肾的同时,兼以黄黄、苏木、寄奴、赤芍等益气化瘀;例五因肝郁气滞,瘀 血阻络而致崩漏,故治用柴、苟、香附、寄奴、丹参、赤芍、茜草、元胡、鳖甲等理气 行滞,活血化瘀为主。据个人临床粗浅体会,崩漏之属于气滞血瘀者,固宜活血化瘀为 主,然在其它证型的出血阶段,适当参以活血化瘀之品,可起到化瘀生新的作用,否则 补不兼行则滞,涩不兼行则瘀,清不兼行则凝。但当出血得到控制后,即不宜继续使用 活血化瘀药物,而需转予澄源复旧,调理肝肾脾胃。止血塞流虽然是急则治标的方法, 但因
26、是针对出血原因止血,仍含有治病求本的意义,所以塞流与澄源是相辅相成进行的。 而在出血基本得到控制以后,则依据发病时出血程度的不同,在辨证论治、澄本清源的 同时,继续酌加胶类(阿胶、鹿角胶)、炭类(棕檎炭、侧柏炭、祁艾炭等)、酸敛类(五味 子、五倍子、山萸肉等)、蛤类(龙骨、牡蛎等)等止血药,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澄源 之后就要调理善后,培养气血,以促其早日康复健康,此即所谓复旧。复旧的方法,古 人强调调理脾胃,如李东垣说:“下血症须用四君子补气药收功”,就是这个道理。崩漏 证的善后调理应重视肝肾脾胃,特别是脾肾两脏的作用,因肾为先天,是气血化生之根 本;脾为后天,是气血化生之源泉;肝主疏泄,为
27、调解血流之动力,三脏功能调和,不 仅气血充沛,且运行调畅。所以,临床根据具体情况,或脾肾并补,或肝肾两滋。如例 一,以参、黄、陈皮、神糊理脾胃,川断、寄生、杜仲、狗脊补肝肾,并以归脾丸、六 味地黄丸缓调继后,而从其阴;例二则以归脾汤加狗脊、山药、续断、寄生、鹿角霜两 补脾肾,而从其阳;例四则以归、芍、萸肉、寄生、续断、女贞、川苜、香附等滋补肝 肾,兼予舒肝。其它各例也无不从调补肝肾脾胃入手,或益气血,或滋肝肾,或调阴阳, 视具体情况相机而动,以达到正气恢复,阴阳平衡的目的。III例一张XX,女,25岁,未婚,1973年9月12日初诊。半年来月经过多,每次行 经七天,用纸两包余。月经周期准,惟两
28、次月经中期,阴道有少量出血,色红,每持续 约5、6天,始净。刻诊正值月经中期,阴道出血已两天,并见腰酸乏力,烦热口干, 小腹略觉追胀,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沉细数。辩证为阴虚火旺,冲任不固,治拟滋阴 泻火,凉血固冲法。处方细生地15克,粉丹皮、女贞子、旱莲草、云茯苓各9克,淮 山药12克,知母9克,川柏6克,山萸肉9克,炒地榆15克,棕桐炭9克,3剂,水 煎服。二诊(9月25日)上方服后,阴道出血已止,烦热亦除。昨日月经届期来潮,量 多如涌,经色殷红,烦躁少寐,头晕耳鸣,腰部酸胀,脉弦细数,舌红,苔薄黄。此热 迫血行,冲任气盛,拟清热固经,凉血止血。处方细生地15克,败龟板15克,陈阿 胶9克(
29、惮化冲),地骨皮、女贞子各9克,条黄苓、焦山桅各6克,乌贼骨12克,川 茜草9克,炒地榆15克,制香附6克,粉丹皮9克,粉甘草6克,3剂。三诊(9月 29日)药后经量渐次减少,现尚未净,脉细略数,拟养血固经,以继其后。处方秦当归、 大生地各12克,杭白芍9克,川苟片6克,陈阿胶9克(烂化冲服),女贞子、旱莲草、 桑寄生、川续断各9克,条黄苓6克,棕稠炭12克,粉甘草3克,3齐!J。嘱月经过后 10天,仍服一诊方5齐!J,下次经期服二诊方3至5齐!J,经后仍服三诊方。如此调治三 个月,经量正常,经间出血现象迄未反复。【按】本例经量过多,经间出血,腰酸乏力,烦热不安,头晕耳鸣,乃因肝肾阴 虚,相火
30、激动,冲任失固所致。初诊予滋阴泻火稍作固清,以使水火互济,阴平则阳密; 二诊正值经期,热迫血行,量多如涌,用清热固经,凉血止血之法,俾热势的戢无以肆 虐,则冲任得固不妄溢。经后补益肝肾,养血固经,专务其本,使精血得充,则亢阳自 潜,所谓“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耳。例二杨xx,女,27岁,未婚,1973年4月初诊。两年来每于月经过后10天左右, 阴道即见有少量出血,色褐,约持续4、5天始止。经期前错,色红,量多,间有小血 块,经前小腹胀痛,月经前后,带多质稠,腰酸乏力,眠食俱差,舌红,苔黄薄腻,脉 弦滑无力。证属肝热血虚,湿热下注。刻诊经期方过,头晕腰酸,带下量多,拟予清热 利湿,养血平肝。处方秦
31、当归、杭白芍、女贞子、旱莲草各9克,桑寄生15克,白蓑 藜,、杭菊花(后下)各9克,车前子12克(包煎),椿根白皮、瞿麦各15克,黄苓9克, 粉甘草6克,3剂,水煎服。另用蛇床子9克,川黄柏6克,淡吴萸3克,布包,泡水, 坐浴,日二次。二诊(5月6日)上方续服8剂,带下止,经间亦未见出血,腰膝乏力诸 皆轻减。今晨月事来潮,量较多,并见腰酸腹坠,脉弦滑略数,再予养阴清热,凉血固 经法。处方秦当归15克,杭白芍9克,大生地15克,川苟片4.5克,粉丹皮9克, 炒地榆15克,川茜草6克,刘寄奴9克,制香附6克,生侧柏9克,乌贼骨15克, 条黄苓6克,陈阿胶9克(烂化冲服),3剂,水煎服。三诊(5月2
32、0日)上方服5齐I,月 经已止,此次经量较上次为少,用纸不足两包。舌红苔薄白,脉弦缓。嘱每日上午服加 味逍遥丸一付,下午服二至丸20粒,七天后仍服一诊方5齐IJ,并于下次经潮时服二诊 方3至5齐人恪守此法调理四个月,经期、经量近常,经间未再出血。【按】本例经期提前,量多,伴见头晕腰酸,证属肝经郁热,肝肾不足;经期前后 带多质浓,舌苔黄腻,乃因湿热下注;月经中期,由于湿热蕴积,渍入血络,动血伤血, 溢出脉外,故见头晕腰酸诸症,湿热下注,因而带下稠秽,治用归、芍、女贞、旱莲、 寄生等补益肝肾,黄岑、菊花、荚藜等清热平肝,使肝肾得以滋填,郁热得以清泻,则 冲任调和血循经行。又兼车前、瞿麦、椿根皮等清
33、利湿热,使脉道疏溶,气血通畅,即 无动经伤血之虞。小结经间出血多见于经后10至16天之间,阴道有少量出血,或伴见轻微腹痛, 常持续数日。此种病症在中医典籍中较少论述,竹林女科有“一月经一再行”的记载, 庶几近似之,其发病原因,竹林女科认为系由“性躁多气伤肝,而动冲任之脉”所致, 或因“误食辛热药物以致再行”据临床体会,本病多以血海不宁,冲任气盛为主要关键, 发病具体原因,则或因阴虚火伏,或因肝经郁热,或因湿热蕴积困扰血海,加以月经中 期时冲任二脉之气逐渐旺盛,激动脉络,以致血不循经而出所谓“阴络伤血内溢”。治疗 大法,则阴虚火伏者以养阴清热为主,如知柏地黄丸之类,肝经郁热者以清热凉血为主, 如
34、丹桅逍遥散化裁,温热内蕴者以清肝利湿为主,如八正散化裁,或者依据证情之兼夹, 合数法于一辙,临床有一定效果。如例一为阴虚火伏,冲任不固,治疗则经间予滋阴泻 热,凉血固经而治标,经期则清热固经,滋阴平肝而治本,遂使血止病除;例二为肝热 血虚,湿热内蕴,治用养血平肝,清热利湿标本兼顾之法,病遂得痣。闭经6例例一马XX,女,24岁,未婚,1971年12月2日初诊。.素性急躁,一年前与其 爱人言语胡酷,争执动怒,致月经行而骤止,从此月事愆期,色深有块,经最逐月递减, 终致经闭不行。于兹五月,腹痛如刺,不欲按揉,触似有块,小腹胀硬如墩,烦躁易怒, 胁痛胫肿,大便干结,小便时黄,舌质黯红,苔薄腻根部腻黄,
35、脉沉细弦。此盛血内阻, 气机失宜,病在血分,堪虑成朦,法宜气血两疏,重在化瘀。处方赤芍药、三棱、莪 术、净苏木各9克,桃红泥、刘寄奴、怀牛膝、全当归各12克,云茯苓、紫厚朴、香 附米各9克,川苟片6克,女贞子12克,3齐I,水煎服。二诊(12月5日)上方服后, 矢气频转,府行不畅,小腹胀痛略松,胫肿依然,舌脉如前,血仍未至。此系瘀滞日久, 上方虽药证不悖,但力有不逮,再依前法,加重攻破之。处方全当归、刘寄奴、怀牛 膝、赤芍药各12克,紫丹参15克,五灵脂12克,生蒲黄、泽兰叶、草红花、川茜草、 三棱、莪术、川大黄(另包,后下、便泄后去此味或减半服)、香附米各9克,瓦楞子24 克,3齐!J,水煎
36、服。三诊(12月20日)药后大便畅行,协腹胀痛续有缓解,月经来潮, 惟量少色晦,夹有血块,脉沉弦关上小滞,舌质渐润,苔薄腻。此胞脉通而未畅,瘀血 行而未消,拟养血调经法。处方全当归、女贞子、鸡血藤各12克、早莲草9克,泽兰 叶9克,紫丹参15克,生蒲黄、刘寄奴、净坤草、赤芍药各9克,醋柴胡6克,香附 米9克,川大黄6克(另包、后下,便泻后去此味),5齐!J,水煎服。四诊(12月27日) 经血畅行,六天而止,腹痛已除,足肿尽消,二便趋常。嘱每日下午服七制香附丸半付, 上午服通经甘露丸一付,连服20天。因其特意来津诊治,拟将返里,嘱其下月经前一 周,服三诊方四剂。三月后再来复诊,经行如常矣。【按】
37、本例因经期郁怒,经行骤止,结而成瘀,胞脉被阻,渐致经闭不行。血脉瘀 阻,不通则痛,故小腹胀硬刺痛,拒按有症;气因血滞,不得宣达,故烦躁易怒,两胁 胀痛;气不行水,故足胫浮肿。初诊以三棱、莪术、赤芍、桃仁等活血行瘀,厚朴、香 附、川苟等理气行滞,当归、女贞养血调经,茯苓利水,唐容川认为,“气为水化,水 行则气行而血亦行矣。”但因血瘀既久,药力不逮,故二诊制重其剂,并加瓦楞子、大 黄之开破以广其效。女科经论引叶以潜日“故滞者不宜过于宣通,通后又需养血益 阴,以使津液流通。”故三诊于经转后,即以女贞子、旱莲草、当归、鸡血藤等滋补肝 肾,养血益阴,俾去瘀而不伤血,殆即此意。例二王xx,女,23岁,未婚
38、,1969年12月26日出诊既往常有经期延长,量少不 畅,小腹冷痛等症,于近经停三月未转,脱腹冷痛,胸闷泛恶,面青肢冷,凛然畏寒, 大便不实,白带量多,阅苔白滑,脉来紧细。此因寒客经脉,血凝不行,滞于血海,冲 任失调,法宜温经行血。处方秦当归15克,三棱、莪术、草红花、桃仁泥、生蒲黄、 酒元胡各9克,刘寄奴、怀牛膝各12克,杭白芍12克,香附米9克,广木香6克,淡 吴萸、高良姜各4.5克,4齐I,水煎服。外用小茴香、吴萸、麻黄、枳壳、蛇床子各9 克,布包,泡水,坐浴,早晚各一次(临睡前,坐浴时间要长些)二诊(12月30日)脱腹痛 减,纳食亦增,带下已止,脉来沉弦。寒邪已得温散,瘀滞渐有下达,再
39、守原发出入。 处方全当归、女贞子、怀牛膝各15克,杭白芍12克,刘寄奴24克,益母草18克, 京三棱、草红花、生蒲黄、酒元胡、香附米各9克,上肉桂、紫厚朴各4.5克,水煎服。 坐浴如前。三诊(1970年1月6日)腹痛已止,四肢转温,大便得实。月经昨日已临,色 殷红量少,小腹冷痛未作。再以调经法继之。处方秦当归15克,炒白芍、女贞子、川 续断各12克,怀牛膝、刘寄奴各9克,草红花、香附米各6克,川苟片4.5克,泽兰 叶9克,淡吴萸3克,3齐IJ,水煎服。嘱经后每日上午服安神赞育丸一付,临睡前服调 经丸一付,连服20天。另外仍继续用小茴香6克,吴萸4.5克,布包,泡水,坐浴, 日二次,20天后停经
40、药观察。停药后,月经三次来潮,皆为正常。【按】本例闭经三月,乃因寒客胞宫,血海瘀凝,冲任不调所致。寒为阴邪,易损 阳气,阳气不得宣达,故脱腹冷痛,四肢不温,面青畏寒,胸闷泛恶;寒气化浊,故大 便不实,带下量多。初诊以吴萸、良姜温经散寒和中,香附、木香、元胡理气行血止痛, 三棱、莪术、刘寄奴、桃仁、红花、牛膝等活血化瘀通滞,当归、芍药、女贞养肝血, 寓补于攻,重用刘寄奴、牛膝、益母草、三棱、红花、蒲黄等破瘀通脉,以畅冲任。全 方攻不伤正,补不滞邪,务求血脉通畅,经畅自下。例三穆xx,女,16岁,学生,1976年5月14日初诊。十四岁月经初潮,每有经 前腹痛,量少色紫。于半年前曾患感冒,愈后经闭不
41、行,迄今已五月余,形瘦神疲,入 夜烦热,两手喜握凉物心悸气短,纳少腹胀,小腹痛不欲按,口干不欲多饮,面色黄晦, 唇有紫斑,肌肤干枯,两手背延及前臂见有色素沉着,大便偶见黑色。近来见有低烧, 体温波动在38左右(腋下),查尿常规、尿三胆、胸透均正常;血色素9.8克%,血小 板21万/立方毫米,血沉59毫米/1小时,西医诊断为低烧待查。舌偏紫无苔,脉细无 力,证属营阴亏损,瘀血内阻,治拟滋阴养血,化瘀通经之法。处方当归15克生地12 克,元参、女贞子各12克,阿胶9克,(烽化冲服),炒白术、赤芍药各9克,泽兰、 坤草各12克,山楂肉15克,生内金3克(研细分两次冲服),青蒿6克,地骨皮15克, 3
42、齐U,水煎服。二诊(5月17日)药后腹痛减轻,烦热减,食纳增,体温腋下37.2,脉 细略数较前有力,舌质渐润有薄苔,药既中的,毋庸更张,原发加桃仁9克,再予3剂。 三诊(5月31日)上方连服8剂,诸症均减,体温腋下36.837,惟月经仍未来潮。 昨日有突发寒热,体温39.8,头疼身痛,咽喉肿痛,有妨吞咽,白细胞计数13000/ 立方毫米,经某卫生院诊为急性扁桃腺炎,予对症处理。来诊时仍发热畏寒,有汗、头 身痛、口渴欲饮,体温38.6,脉细数,苔薄白而干,邪在卫、气,拟辛凉清热兼予养 阴,亟先治标再顾宿疾。处方金银花15克,连翘9克,蒲公英15克,防风6克,薄荷 (后下)3克,板兰根15克,知母
43、9克,牛子9克,黄苓9克,元参12克,甘草4.5克, 3齐IJ,水煎服。锡类散、珠黄散各两瓶合研,吹撒咽部。四诊(6月4日)药后热势已减, 食眠均可,体温37.2,仍口干不欲多饮,前方黄苓、元参各减半,再进二剂,体温已 恢复正常,咽部肿痛已愈,纳谷如常,惟月经未潮,小腹疼痛不喜按揉,再予养血化瘀 法。处方太子参、当归各15克,赤芍、桃仁、红花、元胡、鳖甲各9克,天花粉12二剂停一天。嘱药后继服丸剂缓调,予柏子养心丹15服,归脾丸15服,二至丸两瓶(每 瓶15粒),每日早、午、晚分服。【按】本例脾肾两虚,统藏失职,冲任不固,因而月事超前,量多不止。食少腹 胀,下利清谷,乃脾虚不运,清阳不升,即内
44、经“清气在下则生飨泄,浊气在上则 生嗔胀”之谓;头晕腰酸,周身浮肿、肢冷漫短,乃肾阳虚乏,髓海不充,气不化水、 关闸不利,即内经“肾为胃之关,关门不利,故聚水已从其类之谓。治用参、苓、 术、草健脾益气,川断、寄生、杜仲、鹿角霜温肾填精,俾统藏复职,冲任得固,则血 自止,肿自消也。再加冬葵子利尿,使溺长而湿去威灵仙蠲痹,俾络通而痛止。本案素 有风心病,心气久损,复因脾肾两虚,精不上奉,故有心跳气短,动辄为甚,药用柏仁、 远志,配伍参、草等益心气、安神志,俾得心脉下顾,以调冲任。此后即守此大法,锲 而不舍,遂使经期超常,诸症逐一而解。其间虽因经期过劳,小有反复,但也很快得以 缓解。本案与例五比较,
45、一为脾肺虚,一为脾肾虚,故彼用润肺化痰,利湿崇土法,偏 于祛邪,此例素有风心病则以温补脾肾、益气行水,偏于扶正,表明更年期综合症的治 疗,应随病机以处,圆机活法,不可泥守一方一法。而应此多变之症。小结更年期综合征,系指妇女在自然绝经期,或因其它原因致卵巢功能衰退而出 现的一系列症状体征。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除月经异常外,尚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如头晕头痛,耳鸣心悸,心烦易怒,情志异常,潮热面红,自汗盗汗,心前区闷痛,腰 酸乏力,食少呕恶,腹胀便澹,肢面浮肿,舌象、脉象亦变化多端,甚至脉象出现结代 等等,这些症状往往参差出现,并可延续二、三年之久。至于本病的发病机理,现代医 学多认为系由卵巢功
46、能减退,引起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新陈代谢障碍,心血管系统、 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所致。中医则多据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女子七七任 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之意,认为由于肾气衰退,精血不足,阴阳失 调,脏腑功能失常所引起。个人认为,妇女到更年期由于肾气渐衰,天癸竭绝,从而在 生理上引起月经紊乱或断绝,生殖机能减退或丧失的变化,乃是一种自然的生理变化, 不能视作病态,也不是产生更年期综合征的必然结果。事实上在绝经期中也只有部分人 发生本病,绝大多数人都并没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因此,女子到绝经年龄,由于肾气衰, 天癸竭,全身机能相对减弱,只是本病发生的一个内在条件,而发病与否也还与某些人
47、的特异体质、精神状态、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因此,本病的发生,主要由于患者禀赋 不充,或久病失养,兼之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劳倦适度,或外邪侵扰等因素,从而导 致脏腑功能失和,进一步损伤冲任二脉的结果。冲任属于奇经八脉。难经二十八难 说:“其奇经八脉者,比于圣人图设沟渠,沟渠满溢,流入深湖,故圣人不拘通也。”说 克,青蒿9克,茜草、醋香附各9克,鸡内金3克(研冲),甘草3克,3剂,水煎服。 十数天后其母来告,上方连服6齐“,月经来潮,烦热已清,体温正常。复查血沉20毫 米/一小时。嘱服加味逍遥丸,每日二付,上、下午份服,连服一个月。随访两年,月 事一直正常,体格健壮,肌肉丰腴。【按】本例素有经前腹
48、痛,月经涩少,颜色深红,乃冲任不畅之候,感受温邪后, 津液为伤不足以载血运行,遂致血瘀经闭而有发热,其入夜潮热,五心烦热、喜握凉物, 颇类阴虚作烧之征,但面色晦滞,唇有瘀斑,皮肤干枯,色素沉着,腹痛拒按,渴不喜 饮,脉象沉细,诸系瘀血征象。金匮要略谓:“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 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殆即指此。然则先有津伤,继则血阻经脉耗损阴血, 故血瘀阻脉,阴血亏虚当为本病之症结所在,加以患者为少女,阴血未充难当攻破,故 治须养血化瘀,扶正祛邪,两相顾之。方以当归、生地、元参、阿胶、女贞等滋阴养血, 党参、白术扶脾以滋化源,赤芍、泽兰、山楂、内金破瘀行血,青蒿、地骨皮以清虚热。
49、 i巨料热势方折骤感风邪,故先予清解治其标,俟标病解除,再依原意治其本,是月事通 下,低热自除。例四毛xx,女,24岁,未婚,1976年5月3日出诊。两年前曾患闭经,经做人工 周期三次,已正常,半年后复发,经余治疗又复正常,体力也兼有增加。近数月来因过 劳、抑郁,常感心下痞塞,胸胁苦满,腹胀食少,泛恶暧气,肢体沉困,大便或硬或澹, 白带量多气秽,月事愆期,带经日少,颜色淡红。此次又停经三月余(末次月经在1976 年1月13日),食后腹胀膨亨,不得俯仰,两胁窜痛,脉来弦滑,舌苔白腻。证系气滞 不畅,脾胃升降失常,痰湿闭阻,胞脉,先拟理气燥湿,宣畅气机之法。处方醋柴胡、 炒枳壳、紫厚朴、香附米、杭白芍、清半夏各9克,云茯苓12克,广陈皮、蕾香各6 克,焦三仙各9克,广木香3克,粉甘草4.5克,3剂,水煎服。二诊(5月12日)前方 连服6剂,胁胀脱痞轻前,白带减少,纳谷渐增,泛恶已除,苔腻略化,脉仍弦滑,食 后仍有腹胀,二便迫坠,府行不畅。湿浊虽已渐化,气机仍未宣达,再拟以理气化浊, 通达脉络之法。处方醋柴胡6克,杭白芍12克,炒枳壳、香附米、香佩兰、大腹皮各 9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