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2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设计22 短文两篇 陋室铭 教学目标 1、借助注解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2、 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3、 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准备 1、朗读课文。2、 课前对照书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有疑问的字句。 教学时间:3课时 设计思路 “铭”是一种文体,陋室铭是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一致的理想与追求,这种理想与追求是君子对待自我的要求,是一种可贵的高尚而超俗的品质,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君子在物质贫瘠条件下追求的精神富足。这不仅是刘禹锡的追求,也是历代文人、知识分子的追求。 先在同学互助和教
2、师虎的指点下疏通文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然后结合文章内容(主人高尚的道德、陋室周围优美的自然环境、主人与客人共同营造的人文环境)展开联想和想像,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理想追求和胸襟。然后再从文章比兴手法的运用以及布局谋篇上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介绍“铭”这种文体导入。)同学们可能、看过有的古代铜器上刻有一些文字,谁想过这些文字是用来干什么的,又为什么刻在器物上呢? (有的学生可能回答:是器物的一种装饰,是因为自己喜欢这段文字才刻上去的。) 教师介绍(如条件允许可用图片来介绍。):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铭”成为一种文体。今天我们
3、一起来学习的陋室铭就是其中的一篇。简介作者及作品,突出其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失败而被贬的背景。 二、全体同学齐读课文,掌握文言字词。 斯是陋室(这) 惟(只)吾德馨(品德高尚)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平民) 无案牍(官府的公文)之劳形(身体)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互译课文。男生一句,女生一句,主动发言讲解课文,其他同学的问题可由发言同学解决,老师适时适当点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思考。 1、“陋室”的主人是个粗俗低下的人吗?2、从文中看,刘禹锡笔下的“陋室“究竟是不是陋室,为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3、想像陋室周围的环境。4、结合文章
4、想像作者在陋室里经常干些什么?表明作者有怎样的志向? 要点提示: 1、文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说明“我”的道德高尚。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是写陋室主人优雅的情趣。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陋室往来客人的脱俗。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里作者援引西汉扬雄的事例,大教育家孔子的名言,有力地证明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学生自由想像,这里既不是门庭若市,也并非人迹罕至。人与自然有着心灵的默契,草木生长,绿意葱葱。4、主人情趣高雅,琴棋书画可能样样精通。自己本已才学非凡,与之效的人更有渊博的学问。他
5、们的谈话内容可请同学结合已学习和了解的诗句想像。分组合作一个情景对话。想像刘禹锡、王叔文、柳宗元在各干什么,说了些什么等。作者的志向雅致淡泊、豁达乐观。他不图功名利禄,追求个人品德的高尚和道德的安宁与乐观。 四、再读课文,思考。 1、文章开头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作用是什么?2、文章结尾写道“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的作用是什么?3、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有”,这些矛盾吗? 要点提示: 1、用了比兴的手法。“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陋室”;“有伸则名”“有龙则灵”暗喻自己。2、文章首句用了比兴手法,尾句与首句互相呼应。3、不矛盾
6、。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板书设计 陋室德馨不陋 自然环境(优美) 主人情趣(优雅)雅雅致淡泊、豁达乐观 往来客人(脱俗) 爱莲说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的结合。2、学习一些文言词语,尤其是多义词。3、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领悟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法品格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意,理解内容,了解写法。爱莲说阅读训练2、反复朗读,背诵默写。 教学准备 课前对照书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有疑问的字句,朗读课文。 设计思路 先用学生自读求疑的方法,结合书下注释把握文章基本意思。在理
7、清文意的基础上,联系已学过的课文学习文言词语,尤其是多义词,结合“研讨与练习”三,学习课文中“之”的用法。然后,按照在众花中选择莲、莲的形态、莲具有的品质到作者的品质这一思路理解课文。课文先是通过莲和牡丹、菊的对比引出了莲花的特性“水陆草木之花”,“予儿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以用莲形态的各方面,并逐步把莲的品质和君子的品质结合。理解莲的特点和品质也就是理解古代文人心目中君子的品质和节操。然后结合陋室铭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 疏理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提出疑难字词,理解文意。 甚 蕃 独 予 濯 清涟 妖 蔓 益 净 植 亵玩 隐逸 鲜 宜乎 阅读书下注释,在老师适量的讲解下,逐
8、句翻译课文。 2、朗读课文,体会“之”的用法。 教师以“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两句为例进行讲解,讨论解决课文中其他“之”的用法以及课后练习。 二、问题思考与讨论。 文言文精细复习爱莲说 1、作者是在哪些花中选择了莲的?那些花各有什么特点和品质?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莲有哪些优点和习性?其中最突出的是什么?3、作者喜欢莲表明了他具有怎样的品质?4、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举一些事例谈谈君子的品行和风度。 要点提示: 1、作者用三种花象征三种人,用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菊花在花草凋零的秋天独吐幽香,所以将它比做隐士。文中用陈述句“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表达对菊及爱菊者并不反感
9、,只是慨叹真正隐逸之士极少。莲正像品德高尚的君子,文中用了一个疑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借反问语气感慨君子太少。牡丹绚丽浓艳,所以将它比做贵人。文中用感叹句“牡丹之爱,宜乎从矣。”表达对牡丹及爱牡丹者的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最后三句,将次序调整为菊、莲、牡丹,使褒贬爱憎更鲜明。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洁身自好,不以妖艳取悦于人。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莲茎挺直独立,决不旁逸斜出。 “香远益清”:莲的芳香可以传到很远的地方,而越远越清香扑鼻。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亭亭玉立,纤尘不染,任人观瞻,而有凛然不可侵犯的风姿。 这七个短语从七个方面写莲
10、,合起来描写莲的整体形象,充分说明了“予独爱莲”的原因。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正直,行为端正。 “香远益清”:志洁行谦,美名传扬。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爱莲说详细知识点 5、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把课文对对君子的表述变为自己的,并体会其中的好处和趣味。 三、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从文章的表现手法上看,这两篇文章作者都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的看法,而是把自己的志向分别寄托在某种东西上,这种手法叫做什么?好处是什么? 介绍托物言志的手法。 四、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全文。 短文两篇教学反思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互译课文。男生一句,女生一句,看谁译得好(接得快,译得准)。 陋一文,对于陋与不陋的争议,对“不鄙俗”一词学生不大易理解,教师要说明陋,是从形上说。不陋,是从精神上说。 爱一文,对花的品质理解可让学生说出喜欢的花,教师再分析这种花相应的特点和品质。(太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