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5篇.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7397375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9.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5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5篇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1【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能力训练点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德育渗透点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疑点1、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2、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

2、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生:我去过广州,我爸爸在广州打工。生:我和爸爸去过远安公园。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1、出示幻灯片:可以先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2、学生自学课文。3、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师: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看样子乌塔的事对同学们的触动还是蛮大的。课文讲了是什么事呢?生:课文讲了“我”在罗马下

3、了车,遇到一个叫乌塔的小朋友,她告诉“我”她一个人趁暑假游历了欧洲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希腊,她还告诉“我”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略)(师:如果能抓住要点,简单点说就好了。)生:课文讲了一个叫乌塔的小朋友一个人在外面旅游。(师:很精炼。)生:课文讲了“我”在外国旅游的时候,看到一个小朋友才14岁,就一个人到外国去旅游去了。(师:很完整。)师: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些什么感受?生:乌塔这么小就能一个人出国旅游,太了不起了。生:好能干啊!师:是啊,乌塔才14岁,就能一个人出国旅游,可真不简单。可是她不是随便就出国了,她还做了不少的准备呢!同学们在读书过程中还遇到什么问题吗?生:乌塔一个人出国旅行,

4、她就不怕吗?遇到坏人怎么办?生:乌塔出国旅游要多少钱?钱从哪儿来的?生:她的大人难道放心她到外面去吗?师:是啊,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她的做法怎么看?让我们带着问题再来读课文,大胆的说说你的看法。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2、小组内交流讨论。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师:乌塔独自一人旅游欧洲,你怎么看?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生:我觉得乌塔这样做很了不起。(为什么呢?)她才14岁,敢一个人出国旅游。确实了不起。师:有不同的看法吗?(生沉默)如果是你,你会这样做吗?生:我不会这样做。如果我一个人跑到

5、外面去玩,爸爸会打死我的。(笑。)师:乌塔为什么能一个人跑到欧洲去旅游呢?生:她爸爸妈妈知道,让她去的。(为什么她爸爸妈妈那么支持她?)生:因为她做了充分的准备。师:乌塔为了这次旅行做了哪些准备?生:乌塔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她还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她还自己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师:乌塔花了三年,做了这么多的准备,才能到欧洲旅游。她可不是打的无准备之仗哦。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

6、话的理解。师:乌塔为什么要一个人游欧洲呢?生:乌塔说: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它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师:为什么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生:电视上的都是假的。(笑)生:电视上的和真正的世界不一样。我上次到广州去了,看到了轮船,和电视上的就是不一样,比电视上的要大得多。还看到了大海,虽然在电视上也看到过海,但是和真正的大海比,真正的大海的浪好大,在电视上是看不到的。师:说得真好。有些事物要自己亲自去感知的。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师:乌塔说:中国孩子缺少很多乐趣,你认为呢?生:我认为她说得对,中国的孩子爸爸妈妈管得太严了。要是

7、我们也能像乌塔一样到全国各地去旅游就好了。生:我觉得我们农村的最可怜。海也看不到,整天只看得到山。四、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1、讨论交流,请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出示幻灯片2。)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来谈。2、小结,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五、布置实践作业(幻灯

8、片3。)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2、写一篇读后感由乌塔所想到的。【板书设计】设计好旅行路线、日程查警察局电话号码独自一人游欧洲给家里打电话(寄明信片)为旅行准备三年【教后反思】我在备这节课的时候始终把握了两点。一是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只有学生充分的读书,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二是抓住重点问题,重点开展讨论。这节课抓住两个问题“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什么看法”、“你认为中国孩子缺少乐趣吗?”开展讨论,所谓纲举目张,带动了对课文的理解,我认为这才是阅读课文的最高效率的方法。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2教学目标:读准字音,丰富词汇。2.感受打比方的写法的好处。3.阅读短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

9、情。4.读、背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5.通过言语训练提高表达能力。重点难点:重点:能说会道难点:学习仿写句子,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特点。2.读一读,想一想:每组的字为什么读音不相同?3.学生讨论。4.教师点拨:汉字就这么有趣,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5.让学生多读几遍,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并理解每个字在词语里应该读特定的读音。6.拓展: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多音字吗?二.语海畅游词语搭配1.出示童年开花图,以童年这中心词,让学生在四周填上合适的词语2.如:童年趣事,童年生活,快乐的童年3.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4.拓展:你还能用更多的词进行搭配吗?如:美丽

10、的田野、绿油油的田野、一望无际的田野5.老师小结。三.语海畅游照样子写句子自由读例句,体会句子的特点。2.学生讨论:这个句子描写的事物是芦苇,联想的事物是桅杆。把芦苇比作小船上的桅杆,我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作打比方的句子或比喻句3.学生照样子写几句打比方的句子。4.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5.老师小结。四.背诵古诗,积少成多1.轻声读古诗,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2.将古诗大声读给同桌听,同桌专心听,欣赏,指点。3.再读诗句,想象画面,比谁读得最有味道。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诗句。5.拓展:课外收集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五.阅读平台一只小鸟1.轻声自由读短文,想想短文主要讲了什么

11、?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2.细读短文,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并说说为什么?3.再读短文,讨论:(1)你想对那只小鸟说些什么?(2)你还想对用子弹打鸟的孩子说些什么?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3教学目标:1.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教学重点:学习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教学难点: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理解题意,介绍背景晏子,姓宴名婴,字平仲,“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使楚”出使楚国,即受齐国之命,代表齐国到楚国去执行外交

12、任务。故事发生在春秋末期,“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5年这段时间。因鲁国的编年史书春秋包括了这段时间而得名。二、学习第一段读课文,以“阅读思考”第一题为线索,把楚王“只好-”穿插进去。先以“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从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或说出来。三、学习第二段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默读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先画出有关的句子,读或说出来。2.晏子是怎样对待的?从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画出晏子言行的句子,然后读或说出来。3.晏子三次反驳楚王的策略(方法)是什么?明确:第一次宴子采用藐视对方,抬高自己,进而压倒对方的办法反驳了楚土,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13、第二次晏子采用了先压低自己,再贬低对方的办法反驳了楚王。第三次晏子采用了先举实例,再说同样的人在不同的国家表现不同,用类比的推理方法,扬齐抑楚,维护了齐国的尊严。4.楚王听了晏子的话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只好”这样做?明确:楚王在才智过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四、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明确:楚王领教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头了。五、作业指导:学习创造性复述。根据“阅读思考”第2题的提示,想象晏子的心理活动,进一步展示晏子机智地识破楚王的伎俩,巧妙应付,维护了齐国尊严的品质。1.把每一提示想想,再找学生说说。2.把这个事件前后的内容连起来说说。3.最后把全

14、文连起来创造性地复述。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4教学目标:1、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2、对比形近字的用法,学习设问句。3、熟读并背诵名言警句。教学重点:1、养成提问的习惯。2、积累古诗词。教学难点: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2、对比形近字的用法,学习设问句。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谈话导入。这一单元的课文我们学完了,知道了阅读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问题。我们都有了许多的收获。现在,看看语文园地这个版块,给我们准备了哪些知识吧。(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二)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板块一:交流平台1、读一读,找规律

15、。出示课件(1)阅读时要动脑筋,积极提出问题。(2)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3)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4)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说一说自己是否有同样的体会,你还有什么独特的见解?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要开动脑筋,善于思考、勤于提问,做学习的主人。2、练一练,学运用。预设:我们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对文章中一个词语,一句话的理解,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还可以是对文章主题的概括。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3、我交流,我积累。我们在读书时,要积极地提出问题,善于思考,才能深入挖掘书中知

16、识。(板书设计:阅读的方法)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总结了这一单元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朗读。版块二:识字加油站1、读一读,找规律。课件出示驻扎蛀虫拄拐捐款娟秀手绢花苞冰雹鲍鱼(1)让学生大声朗读这些词语。(2)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每一组字都有相同的部件加上不同的偏旁,都是形声字,读音只是声调不同。(板书:形声字)同学们可以根据每个字的偏旁来区分这些字的意思。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是教给学生字的组成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2、练一练,学运用。读句子,选择正确的字填空。(只填序号)驻蛀拄(1)战士们日夜()守着祖国的边疆。(2)()着拐杖的老爷爷慢慢地向前走着。(3)这几天弟弟的牙好疼呀

17、,原来是有()牙了。娟捐绢涓(4)妈妈买了一个新手()。(5)一股()()清泉从山上流了下来。(6)同学得了重病,我们积极给他()钱。(7)老师的板书,字迹()秀,我很喜欢。3、我拓展,我积累。让学生举一些像这样的词语。(方仿访纺)板块三:词句段运用(一)比较下面成语的说法,选一两个说句子。1、读一读,找规律。(1)读成语,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一不做,二不休: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性做到底。一是一,二十二: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三下五除二: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落。bajiu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2)用“一不做,二不休”和“三下五除二”造句。到这地

18、步,一不做,二不休,我是打算拼一拼拼了。他三下五除二地解决了问题。总结:这些词都是成语典故,都有一定的含义。(板书:成语典故)2、练一练,学运用。选择一两个说句子。(我不敢说是对他特别熟悉,不过讲猜测的话,我或者能猜个bajiu不离十。妈妈三下五除二就把几间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了。)3、我拓展,我积累。这样含有数字的成语还有很多。三思而后行、一物降一物、一字值千金、三寸不烂之舌、五十步笑百步。一步一个脚印、三句话不离本行、一发不可收拾、三过家门而不入。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成语和用运成语的能力。(二)读下面的句子,注意问号的用法,再照样子写一写。

19、1、读一读,找规律。课件出示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样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1)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2)思考并说一说这是什么句?设问句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板书:设问句自问自答)2、练一练,学运用。照样子写一写。(1)夏红学习成绩为什么非常优秀?因为她学习刻苦。(2)社会有这样大的进步,靠的是什么?靠科学技术的力量。3、我拓展,我积累。像这样的设问句还有很多。难道地球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吗?当然不是。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交流平台知道了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识字以及词句段的运用,希

20、望同学们多积累好词好句。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熟读并背诵名言警句。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二,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名言警句。二、日积月累1、读一读,找规律。学习文言文里的语句。课件出示:a、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c、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韩愈e、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宋陆九渊(1)朗读这写语句,说说你读了以后了解到里什么。(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读句子,我们发现这些句子都和“疑问”有关,说明提问题在学习、做事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大体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再进行积

21、累。能用到我们的说话和习作中更好。(3)说意思。谦虚好问的人气度就宽宏,自以为是的人气量就狭小。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不学习自能知道,不问别人自己就懂得了,从古到今做事情,还没有这样的人。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没有过失?读书做学问就怕发现不了问题,只有带着问题学习才能进步。(4)学生读读背背。(5)测试学生背诵情况。2、练一练,学运用。选择合适的句子填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1)()因此,我们的好多疑问可以通过读书、请教他人、从生活中去感悟来解决。(2)凡事要想办好,就得向德高

22、望重的老人请教。()(3)()因而,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3、我拓展,我积累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名言警句,明白了其中蕴含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多积累、运用这些名言警句,使我们的文章更精彩,指导我们为人处世更加合理规范。四、课后作业搜集名言警句,交流,背诵。课后反思成功之处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了合理的练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识字加油站”的练

23、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举形声字的词语,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2、在“词句段运用”的授课中,由于学生对这成语很陌生,所以,我通过朗读、讲解,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去感悟,这样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成语的意思,理解起来也就容易多了,并让学生们运用,加以巩固。不足之处:在讲授“日积月累”时,讲得不够详细,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有较大幅度地提高。四年级语文教案上册5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受到自然美的熏陶。2.认识“罩、屹”等生字,会写“潮

24、、称”等生字,能够正确读写词语。3.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并能与他人交流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2.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轼)“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范仲淹)“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的台。”这些优美的诗句都是对钱塘秋潮的咏赞。同学们,你们还能吟诵有关钱塘潮的其他诗句吗?你们还知道钱塘江的哪些相关资料呢?请为大家展示一下吧!(学生吟诵诗句或介绍钱塘江的资料。)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钱塘江大潮

25、如此壮观、雄伟、气势磅礴,那么我们一起来观看这一奇观吧。齐读课文观潮。2.提出读书要求:自己轻声读课文,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3.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三自主学习,识字解词1.借助拼音,读准生词。2.根据字的组成规律记忆字形。把难写的字在生字表下方写两遍,找出容易写错的字的形近字,写在生字下方。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不懂的查查词典。4.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1)读音:“薄雾”的“薄”应读b。(2)指导难写字。“罩”下边不是“桌”,应写成“卓”。“薄”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昂”下边的左半部是“”,不要写成“”。“贯”上半部分的笔顺是,

26、共四笔。(3)理解词语。笼罩:像笼子一样罩在上面。一般指云、雾、光把景物遮盖、罩住。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若隐若现:好像隐藏在那里,又好像显露出来。形容隐隐约约。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地面裂缝。后用以形容巨大的声响,也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故。四默读课文,理清层次1.默读课文,看看第25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第1自然段与下文是什么关系。(时间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总分关系。)2.小组讨论分段,并概括段意。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潮来前的景象。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

27、):潮过后江面的景象。1.结构复杂、容易出错的生字应给出适当的提示。如:“蒙”中间的短横不能丢,在文中读mng,并点明另两个读音:mng和mng;“恢”中“忄”与“火”的书写原则是先两点后中间;“昂”下左部不能多点或撇。2.课文语言生动优美,读来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宜多读,还要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字词的含义。如:“天下奇观”中的“奇”,“横卧”中的“卧”。3.抓住时间词,引导学生理清写作顺序,把握全文。1.学习课文,了解大潮来时雄伟、奇特、壮观的景象,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受到自然美的熏陶。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并能与他人交流感受。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8、背诵第3、4自然段。五分段感悟,体会情感1.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呢?请读第二部分。(1)用“”画出写潮来时江面景象的句子,用“”画出写观潮时人们心情的句子。?(2)请学生读相关的句子,分别用一个词概括此时江面的特点及人们的心情。(平静,急切)(3)再读第二部分,看图想画面,体会江面的特点及人们此时的心情。2.学习第三部分。放“潮来时”的录像。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心情如何?读第三部分,画出写“潮声、潮形”的句子。(1)知潮声。朗读描写潮声的句子。出示幻灯。a.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b.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c.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读句子

29、,你知道了什么?(潮的声音巨大,如同山崩地裂。)理解“山崩地裂”一词,你感受到了什么?(大潮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气势。)人们的心情怎样?(由“人声鼎沸”的欢喜,到“又沸腾起来”的情绪高涨,最后对“如同山崩地裂”的惊叹。)再读描写潮声的句子,读出声音的巨大及人们的惊喜。(2)知潮形。朗读描写大潮样子的句子,出示幻灯。a.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b.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c.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d.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四人小组讨论,体会大潮的特点(越来越大,猛、近、快、高),谈谈自己的感受。再次看录像,感受其

30、壮观的景象。读出大潮壮观及自己的喜爱之情。(3)知其序。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潮声和潮形的?(由远及近)找出能说明空间转换的词语。(4)训练学生说潮声、潮形,边说边谈感受。老师带领全班同学按板书内容说潮声、潮形。让学生加上表示空间转换的词语互相说说。请同学有条理地说。(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在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线向前移动,变粗,拉长。再近些,形成了白色的水墙,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请同学边说潮来时的景象边谈感受。3.学习第四部分。(1)轻声读第四部分。思考:潮头过后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样的?你又

31、体会出什么?(从“潮头奔腾西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中感受到潮头汹涌,余威犹在;从“霎时”一词体会出江潮变化之快;从“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体会出大潮之汹涌。)(2)读出自己的体会。六总结全文,体会写法1.回应开头疑问,总结板书。(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2.作者为什么能将这“天下奇观”如此精彩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又抓住大潮来时的声巨大、浪罕见、人惊喜的变化特点进行描写。)3.回扣题目,强化写法。现在你再来体会题目“观潮”中的“观”只是看的意思吗?(不仅要仔细看,还要认真听,用心想,多种感官一同活动起来,才能是真正的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