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现状的调查分析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温桑 文档编号:67372703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出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现状的调查分析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出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现状的调查分析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出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现状的调查分析开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出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现状的调查分析开题报告.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天津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届:2018 学院:社会发展学院 专业:社会学 2014 年12 月19 日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中国出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调查分析学生姓名闫星宇学号20142676指导教师张慧婧职称副教授一、课题的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日益加快,各国间科技文化互相融合,近几年去外国留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高等教育作为科技文化的制高点也不可避免地被推到国际化浪潮的最前沿。留学生交流所引发的文化差异问题也日渐凸现。帮助留学生尽快适应跨文化所带来的种种不适,帮助留学生减轻由此所产生的挫折感和失望感,提升留学生留学期间的整体满意度,以便帮助留学生在进行跨文化适应的活动

2、和学习中提供理论指导。随着世界政治多元化、经济一体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留学生教育事业亦蓬勃发展,语言文化背景也将日益复杂。留学生的跨文化心理适应过程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留学生教育者和管理者既要关心留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切实解决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有助于推进高校外国留学生教育工作的持续发展。二、国内外发展状况1.国外研究现状兴起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一门心理学分支学科,主要是使用跨文化的研究方法,对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对象产生的心理特征和不同行为表现进行研究;跨文化社会心理学这一学科名称则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由HC崔安迪斯和 WW蓝伯特正式提出

3、。在我国随着留学生规模的逐年扩大,留学生的教育管理特别是心理教育越来越引起国内学者们及教育者们的关注,他们大多从跨文化的视角展开研究,例如华南师范大学郑雪的跨文化心理学导论、严文华的跨文化沟通心理学、跨文化社会心理学等。 文化的差异带来的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而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越来越多。在多元文化情境中基于文化差异也是必然的、正常的反映。国外学者对跨文化适应提出了不同的分类。大部分研究者认同的跨文化适应的分类方式是Ward及其同事的观点,认为跨文化适应分为两个维度:心理适应(psychologicaladaptation)和社会适应(socioculturaladaptation)。心理适应是

4、以感情反应为基础,指在跨文化接触中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在跨文化接触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或较少产生抑郁、焦虑、孤独、失望等负面情绪,就算达到心理适应。社会适应是指适应当地社会文化环境的能力,是否能与具有当地文化的人有效接触和交流。Black进而将跨文化社会适应分为三个维度:一般性适应(generaladaptation)、工作性适应(workadaptation)和交往性适应(interactadaptation)。一般性适应指对在异域文化中生活的适应,包括日常生活有关的食物、住房、生活费用以及健康医疗。工作性适应是指熟悉新的工作任务、工作角色、工作责任和工作大环境。交往适应是指与东道国人们社

5、会交往中所感受的舒适和熟练感。通常是旅居者最难达到的,因为在与东道国人们直接交往中,双方文化的不同似乎难以逾越。TracyWilliams(2002)的海外留学经历对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适应性和敏感性,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视角研究了跨文化适应。文化是人们长期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的表现,一旦离开母体文化,跨入另一种非母体文化时必然会产生种种不适,进而对人的心理健康带来影响。非母体文化和母体文化的差异性大小,对跨文化的适应程度也关系到心理健康程度。FurnhamA 和 BochnerS 于 1982 年就提出了文化渊源距离(Cultural Distance)的概念;也有人认为文化距离即两国间

6、文化的相似性或两国间的往来程度是重要因素;还有学者认为歧视与偏见(Prejudice and discriminatn)对跨文化心理健康会产生很大的影响。Tseng ( 2002 年 ) 指出生活、学习、社会文化生活和个人心理素质等四个方面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2.国内研究现状跨文化适应研究的发展历程杨军红(2005)将跨文化适应研究分为开端、发展和黄金时期三个阶段。早期的跨文化研究主要是移民的心理健康问题。 1903年美国人口统计发现,医院的病人中70%是移民。这一事实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随后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相继开展了研究。 20世纪70年代对跨文化适应的研究进入发展阶段,但

7、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跨文化接触产生的不良后果,而且大多数研究偏向于理论的说明,缺乏实验研究,没有进行旅居者群体与当地文化群体之间的比较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后,跨文化适应的研究进入黄金时期,研究方法不断丰富,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的重点从群体层面的文化变迁和文化融合转向个体层面的跨文化交际及各种因素的探讨。不仅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而且语言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和传播学家都把跨文化适应问题纳入自己的研究视野,展现了多学科、多视角相互借鉴,共同探讨的丰富内涵和多元构架。跨文化适应研究的视角从已检索的文献可以发现,对跨文化适应的研究和解释已由最初的社会学、人类学向其他学科延伸。国际著名比较教育研

8、究专家阿尔特巴赫(1991)从比较的角度看留学生的影响与适应是比较教育界关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的代表作。随后的许多研究借鉴了该论文的一些观点和思路。徐光兴(2000)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了中国学生在日本的适应。郑雪(1990)研究了中国学生在加拿大的心理适应问题。陈慧(2003)也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在京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及其影响因素。陈向明(1998)则从社会学、文化学、跨文化交际学及教育学多学科的角度研究了中国学生在美国的社会交往和跨文化适应,她的旅居者和“外国人”留美中国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是这一方面的力作。方媛媛(2010)留学生文化适应现状、影响因素及策略的实证研究使用实证方法,将定

9、量分析和定性研究相结合,具体考察了中国留学生文化适应的现状和主要问题,从中探寻出影响其文化适应的主要因素并对留学生的主要适应策略和效果进行调查和评价。世界各国多是由不同文化的群体所组成。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是高校校园里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他们在跨文化的适应过程中既享受多元文化带来的积极影响,也必然受到诸如生活、交流不顺等困扰而带来的心理障碍。一方面,留学生与本土学生的相互接触,可以使彼此有机会了解文化的多样性,通过比较学习,可以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增进友谊。另一方面,文化所具有的民族性和差异性等必然会造成不同文化交流群体间的矛盾和冲突。作为高校留学生而言,新的文化环境无论是

10、从沟通交流不畅、生活习惯包括饮食出行带来的不便,还是到了东道主国家后和出国前的预期设想不同后带来的心理冲击等都容易造成留学生的不适应。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来自不同国家和种族的留学生来华学习,这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对高校的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除了在物质上可能遇到的问题外,留学生在华生活的适应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这种适应问题主要是指社会、文化层面的心理调试和转变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提速,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也随之进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教育的开放、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当今各国培养国际型高端人才、提高国际教育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大发展战略内容与重要手段之,国际问的学生流动已

11、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世界各国依据自身发展全局的需求与客观实际,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教育国际化道路,各种形式的跨国高等教育模式随之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各国留学生的数量也随之激增。留学生的海外学习与生活不仅仅是新奇与神秘,更多的是压力体验,是一个严峻现实挑战浪漫梦想的历程。诸如语言难关、学业压力、气候和饮食不适、交际方式不同等等由文化差异带来的各种困境和难题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在新的文化环境下学习和生活的状况好坏。同时,留学生自身对留学所在国文化的接受与适应程度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对于他们的学业成就、心理健康和个人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从研究层面上讲,跨文化适应分

12、为群体层面的适应研究和个体层面的适应研究。最初的跨文化适应研究是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从群体层面考察文化交往引起的社会中的文化变迁,而识别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随后成为了心理学家日益关注的问题。个体层面的跨文化适应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外国人在新的文化环境中的心理反应和社会整合,侧重个体价值观和态度的变化以及行为的变化。研究的对象也从移民、难民扩展至留学生、专业技术人员、商业人士、传教士、军事人员、外交人员和旅行者。因此,本文从中国出国留学生的视角对其跨文化适应现状展开了调研研究无疑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并且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通过深度访谈的方式,对留美留学生进行

13、调查研究,梳理出留学生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适应、教育适应、人际适应等问题,并结合案例从语言能力、教育体制、价值观念、留学时间四个层面对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细致地分析。针对中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提出了一定的建议。1.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意义1.3 文献综述2 中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2.1 中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分析1.积累的主要资料在文献资料的采集方面,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材料的搜集:第一,第一手资料。主要包括与论题直接有关的文字材料、数字材料、典型案例、经验总结等,可以成为提出论点、主张的基本依据。第二,他人的研究成果。指国内外对有关该课

14、题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我可以以此作为出发点,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借鉴和指导。对于他人未解决的,或解决不圆满的问题,则可以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再继续研究和探索。第三,引文的有关论述,有关政策文献等。引注的论述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对准确有力地阐述论点大有益处。第四,背景材料、搜集和研究背景材料,有助于开阔思路,全面研究、提高论文的质量。2.搜集资料的渠道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各种渠道,比如我应用了计算机网络,学校提供的各种数据库资源和图书资源等,这对笔者全面了解本课题的相关信息,从而丰富论文的内容和提升论文的质量很有帮助。本人对该课题从了解到决定开展该课题的研究工作已经有一段时间。近期本人

15、已做了一些初步的准备工作,收集了一定的文献资料,这些资料包括第一手资料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因此,可以说对国内外最新动态和相关评论已有了大致了解(可参见本人在文献综述部分的介绍)。通过借助各种信息资源,相信本人能够顺利完成本论文的写作。五、参考文献资料 1 卢炜.南亚国家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压力问题及相应策略以扬州大学MBBS专业留学生为例J. 中国教育学刊. 2015(S2)2 侯继红. 影响中德合作办学学生跨文化适应要素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03)3 柏大鹏,杨亚梅,吴婷婷,艾丽娅.文化适应视角下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研究生教育调查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J. 西部素质教育. 201

16、7(14)4 颜榆欣,余姿,李宏英. 非洲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探析以中国计量大学为例J.新西部(理论版). 2017(04)5 李晓玲,李冬梅.印尼来华留学生跨文化学术适应研究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J. 教育观察(上半月). 2017(11)6 黄婧霓,黄佳,梁华锋,黄玄君,唐雪钰. 在桂东盟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调查研究J.教育观察(上半月). 2017(11)7 唐黎卿.海外实习生跨文化适应研究现状述评J. 科技视界. 2017(14)8 夏远飞.东南亚、南亚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调查反馈与对策探析以云南大学泰国和孟加拉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为例J. 现代交际. 2017(18)9 李明.中国海外留学生情

17、商与跨文化适应关系研究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7(08)10 武健,房慧.浅谈南亚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现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09)11 李丹洁.来华留学生跨文化社会心理适应问题研究与对策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12 胡芳,崔立中,高丽.在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7(01)13 雷龙云,甘怡群.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调查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10)14 于桂敏,王艳秋.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中西方价值观念差异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4(03)15 陈慧,车宏生,朱敏.

18、 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 2003(06)16 陈慧.留学生中国社会文化适应性的社会心理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6)17 张静园.外国留学生在华生活的心理适应问题和对策J. 中国高教研究. 1998(05)18 李丹洁.来华留学生跨文化社会心理适应问题研究与对策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19 谢新.文化差异与留学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及管理J. 中国高等教育. 2006(05)20 余伟,郑钢.跨文化心理学中的文化适应研究J. 心理科学进展. 2005(06)21 李国宏,裴庆祺,郭彤,高新波.高校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11(02)22 任红.浅谈在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J. 科技信息. 2010(12)23 安然.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模式研究J. 中国高等教育. 2009(18)指导教师意见签字: 年 月 日天津理工大学教务处制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