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练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选读练习.ppt(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语论语选读练习选读练习(一一)阅读阅读论语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贡问政。子曰: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孔子对曰: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同是同是“问政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
2、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1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你的理解。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讲究礼节。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讲究礼节。因为因为“问政问政”的对象不同。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的对象不同。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件;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政,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件;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有臣,且有“暴政暴政”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为政以德为政以德”;齐景公是一
3、国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讲究礼节秩序。齐景公是一国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讲究礼节秩序。(二)阅读(二)阅读论语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安。盖均无贫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为政以为政以德德)选文中画线词语选文中画线词语“均无贫均无贫”中的中的“均均”与中国历史上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等贵贱,均贫富”的的“均均”
4、意思是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否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农民起义的口号不一样。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均贫富”,是站在穷人的立场提出,是站在穷人的立场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其实质是劫富济贫其实质是劫富济贫;而;而“均无贫均无贫”则是孔子站在贵族统治者的立场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则是孔子站在贵族统治者的立场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其实质是各得与名分相应规格的财富,安于等级名分。其实质是各得与名分相应规格的财富,安于等级名分。(三)阅读(三)阅读论语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
5、“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吾得而食诸?”(克己复礼克己复礼)有子曰: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之本与!”1、齐景公说、齐景公说“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你认为齐景公真正理解,你认为齐景公真正理解孔子的话了吗?孔子的话了吗?2、为什么说、
6、为什么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齐景公的结论只关心生活中的齐景公的结论只关心生活中的“吾吾”,只关心,只关心“吾食之吾食之”,并且是,并且是一个反问句,与孔子对君臣父子天伦人伦关系的理解实在有天壤之一个反问句,与孔子对君臣父子天伦人伦关系的理解实在有天壤之别。别。处理家庭关系时,对待父母称处理家庭关系时,对待父母称“孝孝”,对待兄长称,对待兄长称“弟弟”,“仁仁”者,者,何也?二人为仁,故何也?二人为仁,故“仁仁”即为对人际关系处理的态度、方法、即为对人际关系处理的态度、方法、原则,原则,“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正充分体现儒家以家庭关系,正充分体
7、现儒家以家庭关系为出发点,来推及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观念。只有处理好家庭为出发点,来推及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观念。只有处理好家庭关系,才能由此及彼处理好社会关系。关系,才能由此及彼处理好社会关系。(四)阅读(四)阅读论语论语中的有关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中的有关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徳之衰?往者不可凤兮!凤兮!何徳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8、。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子路曰:“为孔丘。为孔丘。”曰曰:“:“是鲁孔是鲁孔丘与丘与”曰:曰:“是也。是也。”曰:曰:“是知津矣。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子为谁?”曰:曰:“为仲由。为仲由。”曰:曰:“是鲁孔丘之徒与?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对曰:“然。然。”曰: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
9、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2、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赞成孔子的观点。赞成孔子的观点。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
10、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承担、奉献和牺牲的精神。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承担、奉献和牺牲的精神。人生中总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
11、待,问题永远存在,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为之”才有希望。才有希望。赞成桀溺的观点赞成桀溺的观点。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之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之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精力的无谓浪费。(五)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五)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
12、答问题。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子路问曰: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子见夫子乎?”丈人曰: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矣。(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荷蓧丈人荷蓧丈人”对待子路为何先前语含讥讽,后来则热情款待了对待子路为何先前语含讥讽,后来则热情款待了呢?请简要分析?呢
13、?请简要分析?因为荷蓧丈人是隐居不仕的高人。在他看来,孔子这些人不因为荷蓧丈人是隐居不仕的高人。在他看来,孔子这些人不参加劳动却热衷于政治而去周游列国,跟他不是一路人,所以参加劳动却热衷于政治而去周游列国,跟他不是一路人,所以语含讥讽,表示不满和讽刺。语含讥讽,表示不满和讽刺。看到子路面对自己的批评与不理睬反而表现出恭恭敬敬的样看到子路面对自己的批评与不理睬反而表现出恭恭敬敬的样子,丈人改变了自己的态度,邀请子路留宿其家,并杀鸡为黍,子,丈人改变了自己的态度,邀请子路留宿其家,并杀鸡为黍,见其二子。丈人这样做是有意让子路看看隐者恬淡宁静的田园见其二子。丈人这样做是有意让子路看看隐者恬淡宁静的田
14、园生活以及全家团圆的温馨场景,行生活以及全家团圆的温馨场景,行“不言之教不言之教”,想以现身说,想以现身说法改变子路周游入世的观点。法改变子路周游入世的观点。(六)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六)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贡曰: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之方也已。”(仁者爱人仁者爱人)1、孔子在这里把、孔子在这里把“仁仁”与与“圣
15、圣”做了区别,这个区别做了区别,这个区别的关键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陈述。的关键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陈述。2、孔子认为孔子认为“圣圣”的境界的境界“尧舜其犹病诸尧舜其犹病诸”,你如何,你如何理解?理解?“仁仁”着眼于推己及人,侧重于主观愿望;着眼于推己及人,侧重于主观愿望;“圣圣”追求博施济众,侧重于行为效果。追求博施济众,侧重于行为效果。孔子旨在说明达到孔子旨在说明达到“圣圣”的境界是很困难的,即使是的境界是很困难的,即使是尧舜也为此苦恼,这并不是说尧舜也为此苦恼,这并不是说“圣圣”的境界不可追求。的境界不可追求。(七)阅读(七)阅读论语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中的几段文字,然
16、后回答问题。子曰:子曰:“管仲之器小哉!管仲之器小哉!”或曰:或曰:“管仲俭乎?管仲俭乎?”曰:曰:“管氏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然则管仲知礼乎?”曰: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课外选文)(课外选文)【注注】三归: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三归: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子贡曰: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子曰:“管
17、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渎而莫之知也!”1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分别是什么?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分别是什么?2、从这两则文字中我们发现孔子具有什么样的仁爱观?、从这两则文字中我们发现孔子具有什么样的仁爱观?管仲之器小哉管仲之器小哉管仲是仁者管仲是仁者孔子的仁爱观,主要是看一个人对全社会的贡献。孔子否定孔子的仁爱观,主要是看一个人对全社会的贡献。孔子否定了管仲知礼而肯定他为仁,忽略他的小节小信。而肯定他的了管仲知礼而肯定
18、他为仁,忽略他的小节小信。而肯定他的大节大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识上能通达。大节大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识上能通达。(八)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八)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1你认为孔子在这里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高尚情怀?你认为孔子在这里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高尚情怀?2浮云可以使人联想起许多比喻义,有人说,浮云虚无缥浮云可以使人联想起许多比喻义,有人说,浮
19、云虚无缥缈,不可捉摸,孔子以此比喻不义得来的富贵也具有虚无、缈,不可捉摸,孔子以此比喻不义得来的富贵也具有虚无、难以捉摸的特点。对此,你是怎样理解难以捉摸的特点。对此,你是怎样理解“浮云浮云”这一比喻义这一比喻义的?的?安贫乐道安贫乐道聚散无常,喻不义得来的富贵,瞬间即逝,极为短暂;聚散无常,喻不义得来的富贵,瞬间即逝,极为短暂;云在天上,高不可及,比喻不义得来的富贵与己无关,用不云在天上,高不可及,比喻不义得来的富贵与己无关,用不着汲汲而求之;着汲汲而求之;浮云轻飘淡然,喻不义得来的富贵无足轻浮云轻飘淡然,喻不义得来的富贵无足轻重。孔子在这里用比喻表明了自己坚持道义的信念。重。孔子在这里用比
20、喻表明了自己坚持道义的信念。(九)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九)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分)子曰: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之风君子之风)子曰: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可以为成人矣。”(课外选文)(课外选文)1、孔子认为君子的、孔子认为君子的“义利观义利观”是怎样的?请加以概括。(是怎样的?请加以概括。(2分)分)2、
21、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我们不能回避利益问题。你认、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我们不能回避利益问题。你认为君子的为君子的“义利观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3分)分)重义轻利;见利思义;追求财富符合道义,不符合道义的重义轻利;见利思义;追求财富符合道义,不符合道义的财富不去追求财富不去追求。在商品经济社会,会出现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的思想及片面追在商品经济社会,会出现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的思想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但面对金钱、财富,我们要求经济利益的现象,但面对金钱、财富,我们要“义义”字当头。字当头。合于合于“义义”的的“利利”可取,不义之财,虽贫不取;
22、君子爱财,可取,不义之财,虽贫不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行义以达其利,通过做取之有道。行义以达其利,通过做“义义”之事,获得利益。之事,获得利益。(十)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十)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孔子曰: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概括。(1分)分)4、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
23、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正直、诚实、博学多闻。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正直、诚实、博学多闻。颜回颜回颜回虽然家境贫寒,缺衣少食,生活艰苦,却能忍颜回虽然家境贫寒,缺衣少食,生活艰苦,却能忍受困苦,不为物质所累,自得其乐,始终保持心境的恬受困苦,不为物质所累,自得其乐,始终保持心境的恬淡和安宁。以颜回为友,能够让自己也拥有一颗淡然的淡和安宁。以颜回为友,能够让自己也拥有一颗淡然的心,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快乐地生活。心,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快乐地生活。(十一)阅读(十一)阅读论语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中的一
24、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子见夫子乎?”丈人曰: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
25、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行,已知之矣。”(18.718.7)1“长幼之节长幼之节”在文中指什么?在文中指什么?“君臣之义君臣之义”指什么?(指什么?(2分)分)2子路所说的子路所说的“道道”的含义是什么?子路认为的含义是什么?子路认为“道之不行道之不行”的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是什么?(2分)分)“长幼之节长幼之节”指老人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出来拜见子路;指老人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出来拜见子路;“君君臣之义臣之义”指有才能的人应出仕辅佐君王。指有才能的人应出仕辅佐君王。“道道”指儒家的政治主张,如施行仁义,恢复周礼等。指儒家的政治主
26、张,如施行仁义,恢复周礼等。“道之不道之不行行”的原因是有才能应该出仕以推行自己的道义,如今,有才能的原因是有才能应该出仕以推行自己的道义,如今,有才能的人却只想保持自己的高洁,而不愿意出仕辅佐君王来推行道义。的人却只想保持自己的高洁,而不愿意出仕辅佐君王来推行道义。(十二)阅读(十二)阅读论语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子曰: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子哉!”子曰: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子曰: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曾子曰: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终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终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综合上述、综合上述5段材料说说在传统儒家看来,作为一个优秀的人段材料说说在传统儒家看来,作为一个优秀的人应具有哪些素养?应具有哪些素养?2、你认为这些素养中哪种最重要?为什么?(、你认为这些素养中哪种最重要?为什么?(2分)分)应具有如下素养:坚守正道,心怀仁爱之心,心胸开阔,应具有如下素养:坚守正道,心怀
28、仁爱之心,心胸开阔,意志坚毅,博学多才。(写出意志坚毅,博学多才。(写出3个给个给1分,分,3个以上给个以上给2分)分)任选一种,言之有理即可。任选一种,言之有理即可。(十三十三)阅读阅读论语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子曰: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子贡问友。子曰: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毋自辱也。”孔子回答孔子回答“子贡问友子贡问友”,说明了怎样的交友之道,说明了怎样的交友之道?你是你是否赞同孔子的观
29、点否赞同孔子的观点?为什么为什么?(4分分)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1分分)赞同孔子的观点。赞同孔子的观点。忠告善导,不可则上。与朋友相交,首先在交心,即在思想与忠告善导,不可则上。与朋友相交,首先在交心,即在思想与品格上相互砥砺。如果朋友在为人处世方面出现过错,便应告品格上相互砥砺。如果朋友在为人处世方面出现过错,便应告诫之、批评之,旨在劝其改过向善。但是,在劝友改过时必须诫之、批评之,旨在劝其改过向善。但是,在劝友改过时必须注意方式方法,适可而止。否则,不但不能达到目的,反而还注意方式方法,适可而止。否则,不但不能达到目的,反而还会给自己带来苦
30、恼。会给自己带来苦恼。(3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不赞同孔子的观点,只要符合情理。能自圆其说,亦可不赞同孔子的观点,只要符合情理。能自圆其说,亦可)(十四)阅读(十四)阅读论语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1)孔
31、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的)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的“苦乐观苦乐观”?(?(2分)分)(2)你如何看待这种)你如何看待这种“苦乐观苦乐观”的?(的?(2分)分)“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于我如浮云。”用形象的比喻表述安贫乐道的思想;用形象的比喻表述安贫乐道的思想;“发愤忘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自己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自己乐以忘忧的心境。乐以忘忧的心境。言之成理即可。言之成理即可。(十五)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十五)阅读下面的文字
32、,然后回答问题。(4分分子曰: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正唯弟子不能学也。”子曰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三隅反,则不复也。复也。”细析这两章内容,对于教育学生之事,孔子的态度有何矛细析这两章内容,对于教育学生之事,孔子的态度有何矛盾之处?如何理解此矛盾?盾之处?如何理解此矛盾?在第一章中孔子强调自己教育坚持在第一章中孔子强调自己教育坚持“诲人不倦诲人不倦”的态度;的态度;在第二章中孔子却有在第二章中
33、孔子却有“则不复也。则不复也。”(即不再教他)的态(即不再教他)的态度。(度。(1分)分)这两章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从这两章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从“不愤不启,不悱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发”,可见孔子非常注重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他强,可见孔子非常注重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他强调学生首先需要进行思考,尝试表达,只有在学生进行主调学生首先需要进行思考,尝试表达,只有在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基础上,老师才会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只有在动学习的基础上,老师才会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只有在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的时候,他才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的时候,他才“则不复也则不复也”。如。如果学生自身有求学之心,
34、他就会诲人不倦。(果学生自身有求学之心,他就会诲人不倦。(3分)分)(十六)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十六)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分陈亢问于伯鱼曰: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子亦有异闻乎?”对曰: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学诗乎?对曰:对曰:未也未也。不学诗,无以言。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学礼乎?对曰:对曰:未也未也。不学礼,无以不学礼,无以立。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问一得
35、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1选文中选文中“问一得三问一得三”中的中的“一一”和和“三三”在文中分别是指什在文中分别是指什么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么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分)“一一”指的是先生有否对自己的儿子进行偏私的教诲。指的是先生有否对自己的儿子进行偏私的教诲。“三三”指的是:得知学指的是:得知学诗诗的重要性,得知学的重要性,得知学礼礼的重要性,得知的重要性,得知孔子对自己的儿子无所偏爱。孔子对自己的儿子无所偏爱。2本章说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章说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请谈谈你对这一教
36、育原则的认识。(请谈谈你对这一教育原则的认识。(2分)分)有教无类有教无类人有差别,如贫富、贵贱、智愚、善恶、亲疏之类。人有差别,如贫富、贵贱、智愚、善恶、亲疏之类。就教育来说,应该进行平等的、一视同仁的教育,因材施教,感就教育来说,应该进行平等的、一视同仁的教育,因材施教,感而化之、循循善诱。而化之、循循善诱。(十七)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十七)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分)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若由也,不得其死然。”(11.1311.13)请
37、解释文中三个请解释文中三个“如如”字的含义。(字的含义。(1分)分)如:形容词词尾,释为:如:形容词词尾,释为:的样子。的样子。说说说说“子乐子乐”的原因。(的原因。(1分)分)高徒济济一堂,而且具有各自不同的丰富的情感或性格特高徒济济一堂,而且具有各自不同的丰富的情感或性格特征,身为老师的孔子自然内心充满喜悦。征,身为老师的孔子自然内心充满喜悦。“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孔子的这句话中可能蕴涵着孔子的这句话中可能蕴涵着那些含义?(那些含义?(2分)分)可能是老师高兴时的一句玩笑话。可能是老师高兴时的一句玩笑话。孔子对他的学生了如指掌,他深知子路的性格刚强易折,孔子对他的学生
38、了如指掌,他深知子路的性格刚强易折,所以语言里充满着对弟子的深深的忧虑与牵挂。所以语言里充满着对弟子的深深的忧虑与牵挂。孔子知人论事,具有先见之明,因为儒家主张温柔敦厚孔子知人论事,具有先见之明,因为儒家主张温柔敦厚利于养身修行,这里可能是孔子由性格推断子路的命运。利于养身修行,这里可能是孔子由性格推断子路的命运。(二十)阅读(二十)阅读论语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分)颜渊死,子曰: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噫!天丧予!天丧予!”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子恸矣。”曰: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39、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颜渊喟然叹曰: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末由也已。”1、上文第一章和第二章,运用叠句和反问句表现出孔、上文第一章和第二章,运用叠句和反问句表现出孔子怎样的感情?(子怎样的感情?(1分)分)哀伤欲绝的感情,足可催人泪下。哀伤欲绝的感情,足可催人泪下。2、请结合第三章,简要分析颜渊喟叹的内容。(、请结合第三章,简要分析颜渊喟叹的
40、内容。(3分)分)颜渊对孔子的赞叹,共有三叹。一叹孔子学问之深,二颜渊对孔子的赞叹,共有三叹。一叹孔子学问之深,二叹老师善教,三叹叹老师善教,三叹“入门之难入门之难”。(二十七)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二十七)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分 子曰:子曰:“中庸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子贡问: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师也过,商也不及。及。”曰:曰:“然则师愈与?然则师愈与?”子曰:子曰:“过犹不及。过犹不及。”(11.1611.16)子曰: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不得中行而与之
41、,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取,狷者有所不为也。”(13.2113.21)【注注】程颐曰:程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结合选文和注释,你怎样理解结合选文和注释,你怎样理解“中庸中庸”的涵义?的涵义?“中庸中庸”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折衷主义折衷主义”吗?为什么?吗?为什么?“中庸中庸”的涵义是做事适度,恰到好处,在矛盾中求统一,的涵义是做事适度,恰到好处,在矛盾中求统一,在对立中求调和,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和调与在对立中求调和,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
42、和调与协作。协作。“中庸中庸”不等同于不等同于“折衷主义折衷主义”,因为,因为“折衷主义折衷主义”是无是无原则地机械地拼凑各方的思想观点等。原则地机械地拼凑各方的思想观点等。(三十三)阅读(三十三)阅读论语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分)子贡曰: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子贡曰:“诗诗云: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其斯之谓与?与?”子曰: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赐也,始可与言诗诗已矣,告诸往而知已矣,告诸
43、往而知来者。来者。”“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在诗经诗经中的含义是什中的含义是什么?子贡引用它的用意又是什么?为什么孔子说可么?子贡引用它的用意又是什么?为什么孔子说可以和他谈诗了?(以和他谈诗了?(4分)分)“切磋琢磨切磋琢磨”是加工骨角玉石的各种方法。是加工骨角玉石的各种方法。子贡引用这句诗,比喻人有了好的本质,还要致力子贡引用这句诗,比喻人有了好的本质,还要致力于学问,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求学之德应精益求于学问,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求学之德应精益求精)。(精)。(2分)分)子贡由谈人生道理而开悟,悟到了诗经的深意,反子贡由谈人生道理而开悟,悟到了诗经的深意,反映孔子对学生能举一反三的重视。(映孔子对学生能举一反三的重视。(2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