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 胆经穴.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推拿 胆经穴.ppt(9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足少阳胆经THE Gallbladder Meridian of Foot-shaoyang一、经脉 1、分布路线、起止 示意图:头胁腰部下肢外侧中间足 2、经气交接、走向 3、表里络属 4、联系脏器(肝、胆、侧头、耳、目)二、主治概要二、主治概要 头面五官病、热病、神志病,肝、胆、头面五官病、热病、神志病,肝、胆、胁肋胁肋和和下肢病症。下肢病症。三、了解胆生理、病理三、了解胆生理、病理 素问素问灵兰秘典论灵兰秘典论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1、瞳子髎定位:主治:近治头目疾操作:2、听会定位:操作:耳前三穴均不宜灸主治:近治耳、口、齿、面疾。灵枢决气 “精脱者,
2、耳聋.液脱者.耳数鸣”灵枢脉度 “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灵枢海伦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3、率谷定位:主治:近治侧头、耳疾。操作:4、阳白定位:主治:近治:头痛(前额痛);额肌瘫痪;眼睑疾。操作:5、风池风池定位:定位:针刺示意图针刺示意图 风池风池 眼区穴眼区穴操作操作:严格操作,以防意外;慎灸 素问刺禁论“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主治:主治:通经活络:头项、面颊诸病 治风要穴:外风:祛风解表、清利头目 “高巅之上,惟风可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内风:熄风潜阳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清脑安眠 外感表证以及肝阳上亢、肝风上
3、扰、肝火上炎引起脑、头、耳、目疾常用穴。灵枢海论 “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歌诀:风池项肌外发际,头脑眼耳病能医;熄风清脑安眠用,聪耳明目宣经气;疏风解表又益脑,泻多补少刺寸余。比较:风池、列缺、合谷、曲池现代常用于治疗现代常用于治疗u感冒u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失眠u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鼻炎,耳聋,耳鸣,甲状腺肿大u落枕,肩周炎,中风后遗症,吞咽困难6、肩井、肩井定位:定位:操作:操作:注意方向、深度,防晕针,孕妇慎针主治:主治:(1)近治项、背、肩、臂疾。(2)特殊:妇科疾(乳痈,难产)(
4、3)推拿施术收式之用。7、日月定位:操作:主治:近治局部病症及脏腑病:胁肋、肝胆胃疾。肝实多泻胆,胆虚多补肝1111、带脉、带脉 主治:带脉病难经.二十八难:“带脉者,起于季肋,回身一周。”难经.二十九难:“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灵枢经别 “足少阴之正,至腘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素问痿论 “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运用:1、腰酸腹满之症 2、下元不固之症居髎:主治:近治下肢疾8、环跳定位:操作:操作:针刺可深可浅;刺伤神经的表现和处理。灵枢官针 “凡刺之要,官针最妙。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疾
5、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肤为痈;病深针浅,病气不泻,支为大脓。病小针大,气泻太甚,疾必为害;病大针小,气不泄泻,亦复为败。失针之宜。大者泻,小者不移。”素问刺要论 “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主治:主治:腰髋及下肢疾常用穴 如髋痹(风、寒、湿、热)、髋痛、坐骨神经痛、半身不遂等等 素问痹论 “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素问举痛论 “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因重中于寒,则痛久矣。”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环跳治冷风湿痹风疹,偏风半身不遂,腰胯痛不得转侧。”现代常用于
6、治疗:u坐骨神经痛u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病9、风市定位:主治:强筋通络治下肢病症 痿痹、疼痛、麻木、痉挛、不遂等。治风之穴(内外风)类经图翼“治腰腿痠痛,足胫麻顽,脚气,起坐艰难,先泻后补,风痛先补后泻,此风痹冷痛之要穴。”10、阳陵泉定位:主治:(1)近治:下肢筋病要穴 “膝为筋之府”远治:胁肋疼痛,肩痛(2)“筋”会:舒筋活络、强筋壮骨 “下合”:疏肝利胆是肝胆病的主穴,如黄疸、口苦、呕吐。甲乙经:“胁下搘满,呕吐逆,阳陵泉主之。”“胆胀者,胁下痛胀,口苦好太息,阳陵泉主之。”“脾痹引膝股外廉痛不仁,筋急,阳陵泉主之。”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膝伸不得屈,冷痹脚不仁,偏风半身不遂,脚冷无血色。
7、”大成:“主膝股内外廉不仁,偏风半身不遂,脚冷无血色,苦嗌中介然,头面肿。”类经图翼:“主治偏风,半身不遂,足膝冷痹不仁,无血色,脚气筋挛。”现代常用于治疗:u坐骨神经痛u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u膝关节炎u小儿舞蹈症11、外丘、光明、阳辅、悬钟定位:光明 主治:1、目疾 2、通乳悬钟 主治:近治:下肢疾患 远治:侧头、颈项、胸胁疾 特殊:补髓壮骨,治髓病应用:预防中风 现代常用于治疗:u颈淋巴结核u坐骨神经痛,脑血管病后遗症,下肢瘫痪,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脊髓炎,腰扭伤,落枕u小儿舞蹈病 悬钟是治疗贫血的常用穴,此穴与红细胞生成有关。12、丘墟定位:主治:近治:足踝肿痛、痿痹等。远治:侧
8、头、耳目、颈项、胸胁疾 特殊:胆经“原”穴,治胆虚之症。比较:丘墟、阳陵泉、胆俞 13、侠溪定位:主治:(1)近治少用。远治侧头、耳、目、胁肋疾。(2)胆经“荥”:泻肝胆之火主治归纳(1)头面五官病变:偏头痛,耳鸣,耳聋目痛,咽喉肿痛;(2)热病;(3)神志病:癫痫等;(4)经脉所过部位病变:胸胁痛,下肢外侧中间的疼痛等。思考题:思考题:1、试比较阳陵泉、悬钟的主治异同。2、举例说明风池的主治作用和操作要求。3、比较解表四穴的异同:风池、曲池、列缺、合谷。4、写出瞳子髎、丘墟、侠溪的位置。关于阳陵泉关于阳陵泉 命名:(胆属阳经,膝外侧属阳,腓骨小头部似陵,陵前下方凹陷处经气象流水入合深似泉,故
9、名“阳陵泉”)又名筋会、阳陵、阳之陵泉;是合上穴,为筋之会穴。历代医家列为要穴,与其主治有关。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嗌中吤吤然数唾,在足少阳之本末,亦视其脉之陷下者灸之,其寒热者,取阳陵泉:”此是治疗胆腑病症。阳陵泉又治筋病。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有:“筋急,阳陵泉主之。”马丹阳天星二十穴歌:“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举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翁,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阳陵泉又治疗足少阳经体表循行通络上的病变。阳陵泉穴的心得分述如下:阳陵泉穴的取法:本穴取法,历代文献其说不一。灵枢本输篇:“伸而得之。”是让患者将下肢伸直,然后取穴;针灸大成:“蹲而
10、取之。”是嘱病人取下蹲姿势再定穴;中国针灸学:“坐,屈膝重足取之。”以上方法对于老年人、儿童、体质虚弱者均不适宜。基原因是易发生晕针及弯针。我则采用仰卧位或侧卧位取穴,仰卧时对下肢微屈,在腓骨小头前下凹陷中取之。这种方法取穴病人感到舒适耐久,不易发生晕针、弯针,并容易引起经气,得气快,感传好。主治范围主治范围(一)胆腑病证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合治内腑”,灵枢四时气篇:“邪在腑,取之合”。胆附于肝,内藏清汁,肝与胆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故肝胆多同病,因湿热蕴结,入侵肝胆,胆汁外溢;或脾阳不运,湿热内阻,胆汁外溢;以及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肝胆实火等所引起的病证,都属本穴的治疗范围
11、。(二)筋的病证 阳陵泉是筋之会穴,为筋气聚会之外。难经四十五难云:“筋会阳陵泉”。故阳陵泉是治疗筋病的要穴,特别是下肢筋病,临床较为常用。具有舒筋和壮筋的作用。(三)经脉通络上的病证 依其足少阳经的循行、针感的走向和穴位的所在,循经取穴,本穴治疗本经经脉循行通络上的下肢、髀枢、胁肋、颈项病,以及肝胆火旺,循经上扰的眼、耳、头部病变。临床应用临床应用(一)胁肋痛 灵枢五邪篇“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灵枢经脉篇:“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肝与胆相表里,肝脉布胁肋,胆脉循胁里,过季胁,说明胁痛与肝胆的关系甚为密切。故循经取穴,取泻本穴治疗气滞、血瘀以及肝胆疾患引起的
12、胁肋痛效果均佳。杂病穴法歌载有:”胁痛只须阳陵泉“。我在临床上根据辩证施治的原则,在下列三型的胁肋痛中主要运用阳陵泉穴治疗,尚可辅用其它腧穴。1 瘀血胁痛 瘀血胁痛者取泻阳陵泉外,可辅以血会膈俞,配三阴交以活血。跌仆损伤者,尚可取阿是穴。诸穴相伍有通经活络,行血祛瘀之功。2 肝郁胁痛 肝郁胁痛者取泻阳陵泉通调气机外,尚辅肝之原穴太冲,肝之募穴期门,以疏肝理气。诸穴相任共奏疏肝解郁、通络止痛之功。3 湿热胁痛 湿热胁痛者多与今之胆囊炎有关。阳陵泉、支沟泻之能和解少阳而清热化湿。期门、日月是肝胆之气募集之处,泻之能疏利肝胆的气血。诸穴相任共达清热化湿、疏肝利胆之效。研究进展研究进展 胆囊炎、结石症
13、 据报道针刺阳陵泉可使胆囊收缩。胆总管的规律性收缩,排出胆道造影剂,进入十二指肠。还能促 进胆汁分泌,对奥狄括约肌有明显的解痉作用。对慢性胆囊炎、结石症有治疗效应。肝脾脏疼痛 针刺阳陵泉透阴陵泉,治疗肝脾脏疼痛疗效较好,用强刺激手法,得气后留针1020分钟,捻转出针。落枕 针刺阳陵泉,治疗落枕95例,效果很好。肩关节周围炎 有报道针刺阳陵泉,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6例,效果良好。调整脑血流量,针刺阳陵泉,对脑血流量有一定影响。对急性缺性中风患者,通过针刺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实验研究,针刺右侧阳陵泉和曲池穴可影响到脑的血流动力学,使脑血流量增加,脑血管阻力降低,出针后脑血管阻力降低却不明显。而针刺对正常猫的脑血液动力学影响不大。定位:主治:(1)位置:近治:远治:(2)穴性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