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祥云县彝族民居【浅述祥云县大营彝族地区婚姻嫁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祥云县彝族民居【浅述祥云县大营彝族地区婚姻嫁娶】.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云南祥云县彝族民居【浅述祥云县大营彝族 地区婚姻嫁娶】摘要:大理祥云县的民族民间文化种类繁多,内容丰富, 其中的大营彝族地区的民间婚姻嫁娶,就是以独特的民族魅力 流传至今,它不仅体现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也承载了人类 变迁发展的历史,具有较大的探究和保护价值。关键词:大营;彝族;婚姻嫁娶社会的不断发展导致民族民间的一些习俗都随之变化,也 由于各民族的分布和支系的不同,经济形态的差异,以致在其 婚俗地域性表现得尤其突出。在祥云禾甸大营村,解放前的婚 俗特点较为明显,虽然一切都随社会而变迁,但依然有民族独 特的变化规律。解放前,有原始的群婚遗俗,也有奴隶社会的等级婚制, 解放初期,其婚姻形态多半实
2、行同姓不婚的氏族外婚原则,姑 舅表兄弟姊妹优先通婚。这一系列的婚俗形式使彝族的婚姻呈 现出纷繁复杂的状态。彝族地区的婚姻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但在婚配方式上, 几乎是族内婚,也就是严格限制于彝族内部进行通婚寻找配 偶,严禁与外族通婚。在彝族人的意识里就是不同的民族绝对 不能通婚,就是等级地位低的族人也得考虑男女婚配的血缘因 素,这也就是彝族谚语“黄牛是黄牛,水牛是水牛”。也就是 “彝艮”或“非彝根”的差别。这主要是长期的民族歧视和民 族压迫以及彝族排外思想作崇的结果,客观上也就造成了彝族 与其他民族相对隔绝,从而导致彝族地区的发展较为落后,也 就致使彝族婚俗具有较强的延续性和继承性。大营地区的彝
3、族与其它地区的彝族一样,在婚姻上也有等 级内婚和家支外婚,就是在同等级内婚的基础上实行家支外 婚,这种观念和规律也表现了一定的血缘等级宗法意识和伦理 道德观念。等级和血缘类似于汉族谚语“门当户对”。在大营 地区的彝族通婚,“黑彝” “自彝”,有“上等彝” “下等 彝”,有“村头彝” “村尾彝”,有路上彝路下彝”等等 的区别,这些都要相互严禁,相互仇视,不相通婚。一、婚前社交彝族的青年男女在婚前有社交和恋爱的自由,也就是现在 彝族区别于外界其他民族的表现,在异性的思想意识上比较开 放。青年那女的社交活动有以下几种方式:公房。在彝族地区,青年男女的社交活动一般都在“公 房”中进行。公房一般是当地村
4、民或联村一起为青年男女建盖 的交际场所。在公房里有老人扎的草墩,也有在地上撒上松毛 和稻草的,中间有一个火坑,青年男女就围着火进行交流,谈 笑。也就在当中进行感情的流露和交谈,如果中意就双双走出 公房,到山间河边开始试探约会,一般情况只要能双双走出公 房都会成为配侣。钻草堆和爬草房。彝族人家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牛羊牲口, 每家都在路边,村头寨尾堆放一些草堆,也有在路边盖一些存 放草料的简单小楼,彝族的一些青年那女就利用这些场所进行 感情的交流。夜会。在有些彝族地方也称之为“跳月”和“喝山酒”, 它是彝族男女的一种集体约会形式,在云南楚雄州甚为流行。 通常是在晚上月亮出来以后,小伙到相中的姑娘家门口
5、叫出姑 娘,带着到山间小坡上一起对歌,大跳,然后就在过程中进行 伴侣的寻找。对歌和歌场。对歌是彝族青年男女社交活动的另一种形 式,对歌一般在男女夜会或各种集会上进行。唱的情歌虽有固 定情调,但歌词都是即兴而发,随情而填,每逢节日集会,青 年男女都要去“赶歌场”,通过山歌对唱,有的青年就在歌唱 定亲,也有的用对歌的方式询问对方的姓名和地址,然后托媒 人提亲。二、结婚习俗大营彝族在婚前是自由开放型的恋爱,但在结婚上却有着 很多的讲究,在定婚前必须进行提亲、合婚、定亲、接亲、回 门等传统礼仪。提亲。也就是相亲,俗称“说媳妇”,当一对青年通过社 交,彼此有了了解和爱慕后,男方就托媒人到女方家说亲,必
6、须有“三回九转”才能表明女方家的态度。从提亲到定亲的这 段时间,不仅是男女双方进一步了解的时期,也是前辈对晚辈 了解和考察的机会。如果彼此满意,就选择节日“吃定酒”, 在“吃定酒”的这天,女的要准备好为男方做的布鞋和绣花鞋 垫。合婚。彝族人的婚姻比较注重合婚,即看结婚男女双方的 属相和生辰八字是否相扶相克。定亲。当男女双方择定好吃定酒的日期后,男方必须备办 八色清水礼,就是糖、烟、茶、酒、鸡、肉、布、钱。在男女 双方都商量好后就商量过彩礼,男女双方都可以在媒人中间相 互讨价还价,但给老人的“奶线钱”和“针线钱”不能少。在 定数量的时候必须要尾数带六。因为彝族人以“六”的数字表 示吉祥。最后商定
7、完婚日子,一般是请寨子里的长者毕摩来择 定。出嫁和接亲。在接亲的时候,男方要叫门,一般是由男方 的朋友代忙,也有由陪郎待办的。女子出嫁先要闭门不出。一 是因为自己将要离开养育自己的父母和熟悉的家庭而感到伤 悲。而是对自己将要步入新的生活环境而感到担忧,陪嫁的姑 娘和自己都要一起失声痛哭,一起唱起“哭嫁调”,主要是表 达埋怨父母为什么要这么狠心的吧女儿嫁出去,表达自己在新 的生活里将要怎么面对,表达将要离别亲人的眷恋之情。在大 营彝族地区特别明显的特点就是“三请三唱” “三缸酒”即在 接媳妇出门要三请,一请父母,二请家属亲戚,三请媳妇。一 唱爱慕,二唱情,三唱生活讨着走。“三缸酒”就是所有前来
8、接亲的小伙食伴必须每人三缸酒,前提必须接酒,但不能喝的 可以接后归仓。接亲。在接亲的路上彝族人兴的礼数比汉族以及其他少数 民族都丰富,在队伍里有男方家的接亲队,有女方家的送亲 队,新娘有干姊妹,新郎有干亲家,在路上过沟过桥过坎要由 配郎背,不能由新郎背,接亲的小弟兄在路上要白般的戏弄刁 难新郎和新娘,偷吃陪嫁的糖果和在箱柜里放一些杂物,在路 上新郎官还要戏摸新娘的干姊妹,还有男女双方都有喷呐手, 双方进行比赛,吹奏送亲调,迎接调等等。还有新娘子不准回 头看,这是特别忌讳的一个礼数。接亲进门之前要进行跳火 盆,卡马鞍等等。按彝族人的婚俗习惯,新娘进门的礼节仪式 在不同的彝族支系有不同的做法,各具
9、特色,一般在男方家的 堂屋门口都设有香堂,要拜婚,就是请毕摩老者进行说唱拜礼 和主持。结束拜婚后要进行新娘新郎抢枕头,意思是谁先抢到 枕头在以后的日子里谁就是家里屋里的主事。在接亲的形式上 汉族人也学着一些少数民族的礼数进行欢乐,这样也能增加较 浓的喜气和欢乐。送亲队。女方家的本家户族都要派人送亲,以表对亲人的 眷恋之情意,但必须由新郎和陪郎一一邀请,请不到位一个都 不准姑娘出门,送亲队到男方家中要视为上宾热情招待。女方 家的父母不能与女儿一起出门,必须要等新郎到家后再次的到 来迎接,与此同时进行祖宗祭拜和祠堂祭拜,这个礼节也是彝 族人较为重视的的一个。回门。在彝族地区回门也各有讲究,有姑娘出
10、嫁后次日回 门的,也有婚后第三天回门的,回门到姑娘家门口不能先进 门,必须由新郎大喊三声,然后又岳父母来开门方可入内,还 有呀,要给女方村寨里所遇到的人送给糖果。回门后新郎先回 家,新娘子在家住三天然后由男方接回。在大营彝族地区,现在最为流行的就是试婚,就是在男女 青年进行交往认识,产生爱慕后,姑娘就到男方家生活居住, 与男子同居,男女方父母都不反对,极为赞同,等姑娘怀孕以 后就开始谈婚论嫁,大多是等姑娘把小孩生下以后就进行完婚 登记。从伦理角度讲,彝族人对性并不像汉族人那样的保守和拘 束,所以在成人的青年男女里彼此有爱慕以后就进行性爱关系 那是很正常的现象,已婚的男女也有很多相互发生性爱关系
11、 的,当然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讲,那是绝对的乱伦,绝对不能在 非正常的条件下发生关系。但在彝族地区并没有更多的人去评 论和披露。特别在解放前到80年代较为明显。在大营彝族地区 的青年男女还流行“摸奶节”,这种节日在汉族人的心理那就 是一种忌讳,是一种不道德,不光彩的行为,但在大营彝族人 里,父母不管束,成人女孩不拘束。这也就致使彝族人情感婚姻丰富的原因。民族传统的文化它不仅仅是现存的一种现象,而是民族民 间经过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先民们遗留下的民族文化遗产,在很 多地区,各民族依然保留着较为原始而又特色鲜明的“传统” 模样,也可以用“有形”的民族文化来说明,这些“有形”的 遗产,“有形”的民族“传统”,是经过时代的变迁,岁月流 逝而保留下来的民族文化精华。总之,在现代社会经济较为发展的大潮里,很多的民族传 统文化已经逐渐消失和灭亡,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有责任和 义务去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调查,搜集和整理,更要对其进行一 定的保护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