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7120603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5.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蓉城高中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度上期高中2021级期中联考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L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形码粘贴处”。2 .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3 .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2、3题。安妮埃尔诺享誉世界文坛主要得益于其后现代叙事策略,而后现代文学创作与自由主义精神之间则存在 着异质同构的关系。换言之,自由主义精神与埃尔诺的后现代文学创作之间始终保持着良性互动。安妮埃尔 诺着眼于文学样式的创新,意欲打造一种“不是传记,自然也不是小说,而是文学、历史和社会学融合”的新 型文学样式。因为文学样式是作品内容的载体,其创新依据作家生活和艺术经脸的积累及创造力的发挥,而且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带动其他艺术手法的创新。悠悠岁月文本运用无人称叙事、中性写作法和碎片拼贴 等后现代叙事策略,与自由主义精神有机结合,预示了一种独特的文学创新机制。无人称叙事样式的出现体现了作者在文学创新上的

3、不断追求,更是时代和社会变迁催生的需要。埃尔诺曾 在一次访谈中说:“关于悠悠岁月这本书的样式,我特别想追求某种融合。我使用on(无人称,人们)、 nous(我们)、elle(她)达成无人称的结合形式,这不会给我带来亲近感而仅是讲述周遭世界的 一种方式。”悠悠岁月通过对一些精心选择的旧照片的记述,勾勒出作者本人的生活轨迹。这些旧照片是 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将作者的人生经历同时代、社会、历史紧密相连,明显构成了作者与叙述者的认同。此 外,与作者和作品相关的“副文本”如作者访谈、图书广告、作品序言等信息也同样指向这一认同。正如埃尔 诺在悠悠岁月中译本序言里所写:“它根据对从童年到老年的各种不同年龄所

4、拍摄的照片的凝视,同样勾 勒了社会的进程和一种生活的内心历程。“然而,作者创造这一新的文学样式,并非仅仅为了向读者展示自己 的人生,而是要与他们分享“不是在历史学家的著作里的记忆,而是真实的和不确定的、既是每个人唯一的又 是与所有人分享的记忆,是他经历过的时代的痕迹”。首先,埃尔诺选择了一些现当代历史的重大事件,重现了整整一代法国人的集体记忆。文本中有一个片段 描写了某个家庭在聚餐时的闲谈:“那是一场现在的人们从未有过的冲突。他们也不想用没有人确切知道怎样开始的阿尔及利亚骚乱来 破坏气氛下一场战争将来自东方,像布达佩斯那样用俄国的坦克来摧毁自由世界原子弹不会留下任何 机会这段引文与当代法国人的

5、集体记忆息息相关。悠悠岁月反映了法国人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希冀,蓉城高中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度上期高中2021级期中联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C2. B 3. A()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D5. A6. (6 分)使很多两性花植物的杂种优势能广泛应用于生产;找到了我国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能 增强水稻的抗性,改善水稻品质,提高水稻产量;降低种植者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确保国家的粮 食安全,提高中国的粮食自给率。(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D7

6、. (6 分)正面描写。抓住王根讲演过程中的情态、心理、动作、神态等变化,写出了王根的稚嫩、坦率、认真, 也写出了王根对讲演的认真,同时也可见王根在陌生讲演场景下的迷茫和困惑。侧面描写。通过描写大厅中人们听王根讲演前后的反应,展现了人们对王根儿童身份认知的转变,可见 王根的讲演具有感染力,侧面表现出王根的真诚。对比。将其他讲演者与王根的讲演进行对比,衬托出王根作为儿童讲演者的纯真坦率,也显示出王根的 爱国精神和担当精神。(每点2分,只答正面描写的内容给2分)(6 分)以后方抗战生活为写作素材。文本一以一个孩子在欢迎会上的讲演为题材,展现了抗战时期人们真实的 生活状态。以平民百姓、妇孺老弱作为小

7、说人物。文本一通过描写王根,展示了抗战生活中积极参与的孩子群像, 而其他讲演者、听众等人物,展现了抗战生活中平民百姓的人物群像。王根讲演的经历,反映出作者对抗战生活经历和抗战文学的独特思考。小说以全民抗日为背景,却选择 了不同于主流抗战文学的视角展开叙述,勾勒出作者本人真实的心理和生命历程。(每点2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B 11. B 12. B13. (10 分)(1)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杜甫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试(他的)文辞,提拔(他)为河西尉,杜甫没有接受任职,后来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奇”译为“对感到惊奇,“试”译为“考

8、试”,“擢”译为“提拔”各1分,大意2分。)(2)(杜甫)从京城回来,出任华州司功参军一职。适逢严武统辖剑南东西两川兵马,杜甫前往归附他。(“会”译为“适逢”,“节度”译为“统辖”或“管理,焉”译为“他(严武)”各1分,大意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D14. (6 分)喜爱山中美景,流连忘返。首联诗人正是缘溪而行,穿林进山的,景色宜人,使人流连忘返,诗人想到 道士居住此中,正如处世外桃源,超尘拔俗。得知道士不在,百无聊赖。颈联写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显 然,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纵目四顾,细细观赏起眼前的景色。访道士不遇,怅然若失的愁情。 尾联诗人以问询的方式,

9、从侧面写出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表现不遇的惆怅。(每点2分,意近即 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每空1分,6分)(1)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2)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3)曲罢曾教善才服 妆成每被秋娘妒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4 分)可见一斑融为一体傲然挺立异曲同工(每空1分,符合语境即可,近义成语皆可。)(4 分)在现存的古代雪景图画中,广为人知的还有宋徽宗赵佶名下的雪江归棹图。整幅画作用极为细秀的笔 触描绘了开阔疏朗的北方江岸雪景。(每处2分。第一处滥用介词结构造成主语残缺:把“广为人知的”放在“

10、还有”之前。第二处动宾搭配 不当:应该是“描绘了开阔疏朗的北方江岸雪景”。)B(二)语言文字运用n (本题共2小题,9分)C15. (6 分) 示例:林黛玉:小心谨慎时时在意;聪明伶俐处处留心。贾宝:寻愁觅恨不通世务:尊弱怜贫怕读文章。刘姥姥:大智若愚嬉闹贾府;知恩图报勇救巧姐。(格式:上下联字数相同1分,词性相对1分。内容:只要和人物命运、形象有关联2分,比较符合4 分。只写出人物不给分。)四、写作(60分)16. 本次作文几乎没有审题障碍,只需要围绕话题写成议论文即可。1 .参考立意:宽容成就自我;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宽容是忍耐与谅解;懂得宽容;学会宽容。2 .评分等级(参考高考作文评分

11、标准)解析:1 .C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C项“其主要目的是向同时代的人分享自己的人生”错,原文 表述为“然而,作者创造这一新的文学样式,并非仅仅为了向读者展示自己的人生,而是要与他们分享不是 在历史学家的著作里的记忆,而是真实的和不确定的、既是每个人唯一的又是与所有人分享的记忆,是他经历 过的时代的痕迹。2 .B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项“从三个方面论证了悠悠岁月文本中后现代叙事策 略的三个特点”错,文章侧重介绍悠悠岁月文本中,后现代叙事策略之无人称叙事策略与自由主义精神的有机结合,并非后现代叙事策略的三个特点。3 . A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推断能力。A项

12、“任何人阅读此书都能从中找回属于他们的集体记忆”错,埃尔诺重建了自己和同时代人的集体记忆,能让同时代的法国人找回属于他们的集体记忆。4 .D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突破” “亲本亲缘关系过远的难关”错。材料三说的是“袁隆 平终于认识到,后代不育性状的不理想是亲本的亲缘关系太近造成的”,可见“野败的发现”突破的是亲本的 亲缘关系过近的难关。5 . A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是杂种优势利用的最高层次”错。材料一 “强优势 杂交水稻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更高阶段,它是通过利用禾本科远缘种质(亚种间、种间、属间)的遗传高度 差异性,突破水稻传统杂种优势利用遗传基础狭

13、窄的瓶颈。”.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事件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二“植物雄性不育性的发 现和利用,使不少两性花植物,如高粱、向日葵、甜菜等作物的杂种优势能广泛应用于生产”,可概括出: 使很多两性花植物的杂种优势能广泛应用于生产;结合材料二“近年来,我国的杂交水稻已取得了重大突破, 为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可概括出:找到了我国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 结合材料一“一方面可通过提高水稻单产、增强抗性、改善品质,有助于降低种植者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的收 入,另一方面能全面提升中国粮食的供给能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从而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提高 中国

14、粮食的自给率”,可概括出:能增强水稻的抗性,改善水稻品质,提高水稻产量;降低种植者生产成 本,增加农民的收入;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提高中国的粮食自给率。6 .D”这些从正面写出了讲演的动人”错,月亮烘托了寂静严肃的氛围,暗示人们听完讲演后的内心状态,从侧面突出讲演的动人。7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的能力。正面描写。抓住王根讲演过程中的情态、心理、动作、 神态等变化,写出了王根的稚嫩、坦率、认真,也写出了王根对讲演的认真,同时也可见王根在陌生讲演场景 下的迷茫和困惑。例如:描写王根在赴欢迎会路上的动作和语言,表现了他活泼可爱、自信能干的性格:神态 描写,“王根发烧了好像全身就连

15、耳朵都侵进了虫子,热,昏花”细腻、生动地描写出了王根被点名讲演 时的紧张和激动;描写王根讲演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一方面检点自己是不是出错,又证明自己没有说错,写出 了王根对讲演的认真对待;从王根真诚的讲演语言中,可见王根具有爱国精神和担当精神。侧面描写。通过 描写大厅中人们听王根讲演前后的反应,展现了人们对王根儿童身份认知的转变,可见王根的讲演具有感染力, 侧面表现出王根的真诚。对比。将其他讲演者与王根的讲演进行对比,衬托出王根作为儿童讲演者的纯真坦 率,也显示出王根的爱国精神和担当精神。例如:之前的讲演者讲演内容千篇一律,让人乏味;而王根的讲演 内容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担当精神,引人深思;之前

16、的讲演者脸孔庄严,与欢迎会不相宜,不关注听众感受; 而王根认真对待,检点自己,生怕出错。8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综合分析能力。文本二中提到,小说“并且选择结合自己的山西经历,从抗战生活侧 面塑造出一个在抗战世界中被迫长大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儿童形象”可见,萧红结合自己经历的抗战生活创作出 本篇小说。以后方抗战生活为写作素材。文本一以一个孩子在欢迎会上的讲演为题材,展现了抗战时期人们 真实的生活状态。文本二中,“萧红在山西战地服务团的经历,为其创作孩子的讲演提供了现实背景基础。” 以平民百姓、妇孺老弱作为小说人物。文本一通过描写王根,展示了抗战生活中积极参与的孩子群像,而其 他讲演者、听众等人物,

17、展现了抗战生活中平民百姓的人物群像。王根讲演的经历,反映出作者对抗战生活 经历和抗战文学的独特思考。小说以全民抗日为背景,却选择了不同于主流抗战文学的视角展开叙述,勾勒出 作者本人真实的心理和生命历程。文本二中,“萧红将自己对于山西抗战生活环境的经历、对抗战文学的独特 思考及自己的创作心态都寄托在了孩子王根的身上J “以全民抗日的山西作为背景,试图偏离主流抗战文学, 书写自己的特色。”. B “帅。统帅,后加地名,不能断开。“甚善”指对待杜甫,不是修饰前面的“世旧”,所以中间要断 开。11.B 游褒禅山记“不出,火且尽”的“且”的意思是将、将要。12. B孺弱指年幼的子女,本文指杜甫的小儿子被

18、饿死。14. D“从正面写出了进山看望戴天山道士 不遇的事实”错误,应该是从侧面写出,故选D。18. 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滥用介词结构造成主语残缺,应把“广为人知的”放在“还有”之前充当主语; 二是“描绘了北方江岸雪景的开阔疏朗”动宾搭配不当,应该是“描绘了开阔疏朗的北方江岸雪景”。19. B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B项都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A项为借代。C项为比喻。D项为夸张。20. CA项“令尊”,敬词,称别人的父亲。B项“拜读”,敬词,用于读别人的作品。D项“海纳百川,虚怀若谷”,敬词。参考译文:杜甫字子美,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

19、见他。杜甫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天宝十三年,唐玄宗在太清宫朝拜献祭,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 让杜甫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试(他的)文辞,提拔(他)为河西尉,杜甫没有接受任职,后来改为 右卫率府胄曹泰军。(杜甫)多次献上赋和颂(两种文体),于是就自己大力赘扬自己,并且说:“自臣的先祖 恕、预以来,继承儒学保有官位十一代,等到(祖父)审言时,凭文章显扬于中宗时。臣依赖继承的祖业,从 七岁开始写文章,将近四十年,然而衣不蔽体,常常靠人接济生活,私下里担心会死在荒郊外,还希望皇上同 情、怜爱我。如果让臣继承先祖的旧业,改变地位低下的长时间的屈辱,那么臣的

20、著述,即使不足以宣扬六 经,极为含蕴深刻、感情抑扬,切合时宜、文思敏捷,也可以企望赶得上扬雄、枚皋。有这样的臣子,陛下 怎能忍心舍弃呢? ”适逢安禄山叛乱,杜甫避乱奔走于泾、渭等三江流域。唐肃宗即位,杜甫疲困衰弱想要从那州投奔皇帝的 临时驻地。(中途)被寇贼捉住。至德二年,杜甫逃往凤翔拜谓唐肃宗,被授右拾遗的官职。杜甫和房瑁是平 民之交,房瑁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廷兰(牵累),被罢黜了宰相职务。杜甫上疏说:“罪行小,不应该罢免大臣。” 唐肃宗大怒,召见三司来质问。宰相张镐说:“如果让杜甫抵罪,这是在断绝言路J唐肃宗(怒气)才缓解。当时,杜甫所在的地方到处是盗寇抢掠,而杜甫家眷寓居于那州,生活终年艰难

21、贫穷,小儿子甚至被饿死。 于是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回家看望家人。(杜甫)从京城回来,出任华州司功参军一职。适逢严武统辖剑南东西 两川兵马,杜甫前往归附他。严武再次统领剑南时,表荐杜甫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因为与杜甫是世 交老友,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亲自到杜甫家探望。杜甫见严武,有时竟不戴头巾,而性格狭隘急躁傲慢,曾经 酒醉登上严武的坐床,瞪着眼说:“严挺之竟然有这样的儿子!”严武也是暴躁勇猛的人,表面上看不在意,可 是内心却恨杜甫。有一天想要杀杜甫和梓州刺史章葬。严武将出去的时候,帽子被帘子的钩钩住好几次,左右 的人(把这件事)告诉严武的母亲,严武的母亲跑去相救,严武才作罢,只杀了章弈。严武死

22、后,崔阡等作乱, 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于是客居耒阳。当地县令送给他牛肉和白酒,一天杜甫大醉后死去,时年五十九。字里行间透露出自由主义的理念。其次,悠悠岁月借由法国人的集体记忆,描绘出年轻一代在一个难以捉摸的后现代世界里渴望自由的 普遍心态,而表现形式在相当程度上呈现出一种灰色幽默和玩世不恭的面目。这一时期的法国青年成长于充满 物质和精神奢求的环境中,随着几代人不断的抗争和社会的发展,他们比前辈更具打破枷锁和限制、争取人生 自由的种种诉求,这正是时代前进的标志之一。作者进而在书中明确表达了人人自由平等的观念,其对个人与 他人、个人与群体之间关系的观照,本质在于关注弱者,呼吁正义,折射自由的

23、社会意义。除此之外,悠悠岁月的集体记忆的创作,体现出很强的介入性。埃尔诺力求揭示隶属于人类关系的种 种权力结构,对不平等现象做出批判。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作品中多处表达的女性主义观念:“我在写作 时表现出女性主义,我并没有想着我是一个女人,而是尽可能远地走进人类现实。”埃尔诺秉承了女性主义传 统,她对女性主义思想的伸张,体现了当代女性不满现实、敢于追求正义的自由主义精神。悠悠岁月作为无人称叙事文本不仅见证了埃尔诺本人60多年的个人生活,也深刻反映了20世纪法国社 会的现状和世界发展的进程。因此,这一文本不仅含有作者自传的成分,也是具有现实性和历史性的新型社会 叙事。它体现了作者和同时代人对自

24、由、平等和社会正义的向往,对突破传统、追求人生幸福的自由主义精神 做了生动形象的诠释。可以说,埃尔诺的全部创作皆可视为自由主义在当代法国文学中的一种实践,而这种实 践反过来也丰富了当代自由主义的内涵。(摘编自杨令飞、鲁少博安妮埃尔诺悠悠岁月后现代叙事策略探幽) L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悠悠岁月一书相关的图书广告、作者访谈等信息指向了 “作者与叙述者的认同”。B.无人称叙事样式体现了埃尔诺对文学创新的追求,其创新依据了作家生活和艺术经验的积累与创造力的发 挥。C.埃尔诺在悠悠岁月中运用了无人称叙事样式,其主要目的是向同时代的人分享自己的人生。D.悠悠岁月的创作

25、有很强的介入性,表现在埃尔诺书写集体记忆的同时也有对女性主义思想的伸张。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宗明义,直接点明了悠悠岁月一书的独特性,概述了本文的研究对象。B.文章按照总一分总的结构,从三个方面论证了悠悠岁月文本中后现代叙事策略的三个特点。C.文章引述悠悠岁月中的闲谈片段,是为了证明埃尔诺书写的个人记忆展现了一代法国人的集体记忆。D.文章末段不仅总括了悠悠岁月的写作特色,还肯定了埃尔诺的全部创作是对自由主义的实践和追求。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悠悠岁月是具有现实性和历史性的新型社会叙事,任何人阅读此书都能从中找回属于他们的集体

26、记忆。 B.埃尔诺利用无人称代词“人们”和集体代词“我们”将个人经历与集体经历融合由此开创出一种独特的文学 样式。C安妮埃尔诺的悠悠岁月展现了法国民众对自由,平等和正义的追求,对自由主义精神做了生动形象的 释,D.悠悠岁月通过记述一幅幅不同时期所拍摄的旧照片,勾勒出埃尔诺本人的成长历程,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近年来粮食的稳定供给对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甚至有学者认为,稳定发展的粮食生产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平衡器”。中国粮食增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增强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研 发和创新能力,实现水稻

27、杂种优势利用更高层次的突破。强优势杂交水稻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更高阶段,它 是通过利用禾本科远缘种质(亚种间、种间、属间)的遗传高度差异性,突破水稻传统杂种优势利用遗传基础 狭窄的瓶颈,最大限度挖掘水稻基因间互作潜能(加性、显性、超显性和上位性),创造大幅度增产、米质优 良和抗性优异的新型水稻杂交种。示范推广强优势杂交水稻,一方面可通过提高水稻单产、增强抗性、改善品质,有助于降低种植者生产成 本、增加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能全面提升中国粮食的供给能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从而确保国家 的粮食安全,提高中国粮食的自给率。(摘编自邓华凤、朱英国等强优势杂交水稻的研究进展)材料二:利用杂种优势以

28、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突出成就之一。植物雄性不育性的发现和 利用,使不少两性花植物,如高粱、向日葵、甜菜等作物的杂种优势能广泛应用于生产。近年来,我国的杂交 水稻已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摘编自袁隆平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材料三:遗传育种学界对水稻这一严格自花授粉作物具有杂种优势现象普遍持否定或怀疑态度,袁隆平根据自己对 水看的长期观察,经过与玉米等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现象的比较后,对水稻无杂种优势的观念提出了质疑。袁隆 单于1964年正式开始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探索,两年后终于发现水稻具有杂种优势、根据高粱、玉米杂种优 势利用的成功经验,

29、他将这种杂交思路用于水稻物种上,由此提出了 “三系法”粘稻杂交路线。所谓三系杂交 水稻是指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配套育种。不育系为生产大量杂交种子提供了可能性,借助保持系 来繁殖不育系,用恢复系给不育系授粉来生产育性恢复且有优势的杂交稻。从“三系法”的操作程序上讲,成 功的关键首先是要找到合适的不育系材料。在认真总结多年来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袁隆平终于认识到,后代 不育性状的不理想是亲本的亲缘关系太近造成的。后代产生变异的可能性与亲本的亲缘关系呈正相关,即亲本 的亲缘关系越远,后代产生变异的可能性就越大,不育性状就越明显。于是一切都变得清晰了:下一步的工作 即是寻找地理远缘或遗传远缘的

30、稻株,而在这些稻株中,野生稻或野生稻中的不育株作为亲本则是最为理想的, 它极有可能突破此前不育系选育的难关。“远缘杂交”技术路线的确立,是袁隆平“三系法”杂交水稻迈向成 功的关键性一步。随着雄性不育野生稻(野败)在海南的发现,“远缘杂交”的技术路线得到证明,它不仅正 确而且完全可以实现。(摘编自雷毅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思维与方法一以袁隆平“三系”法杂交水稻为例)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赢痴布丁利用 国加加嬴M 雪 水近因何互作雷B.比收皿赢k能多种作物的杂肿优势区风水桁具疔杂肿优裕利用现象c.植物住不自住的发现和利用促使京丽曲网丝l屈俊提高水格产 盼广泛也用于生产

31、= 般的百也*校野她的发展 证实“比绿柒交技木就臾破亲本的亲缰关系过 政|后的献,,L.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强优势杂交水稻突破了水稻传统杂种优势利用遗传基础狭窄的瓶颈,是杂种优势利用的最高层次。B.袁隆平在进行杂种优势利用的探索实践时,并没有盲从学界的权威理论,而是将杂交水稻作为自己研究的突 破口。C.亲本的亲缘关系越近,后代的不育性状就越不理想,这是袁隆平在认真总结多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才认识到 的。D.不育系材料的选育是三系配套育种技术能否实现的关键,理清这一研究思路后,袁隆平开始了寻找地理远缘 或遗传远缘稻株的工作。5 .杂交水稻培育和水稻杂种优势利用

32、研究的成功有什么意义?请根据材料进行概括。(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文本一:孩子的讲演(节选) 萧红这一个欢迎会,出席的有五六百人,站着的,坐着的,还有挤在窗台上的。这些人多半穿着灰色的制服。 因为除了教授之外,其余的都是这学校的学生。而被欢迎的则是另外一批人,这小讲演者就是其中的一个。第一个上来了一个花胡子的,两只手扶着台子的边沿,好像山羊一样,他垂着头讲话。讲了一段话,而后 把头抬了一会,若计算起来大概有半分钟。在这半分钟之内,他的头特别向前伸出,会叫人立刻想起在图画上 曾看过的长颈鹿。“他那人说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些人都笑!”在掌声中人

33、们就笑得哄哄的,也用脚擦着地板。因为这大厅四面都开着窗子,外边的风声和几百人的哄声, 把别的一切会发响的都止息了;咳嗽声,剥着落花生的声音,还有别的窸窸地从群众发出来的特有的声音,也 都听不见了。当然那孩子问的也没有人听见。那孩子起来看看,他是这大厅中最小的一个,大概也没看见什么,就把手里剥好的花生米放在嘴里,还吃 一些混着沙土的点心和芝麻糖,一边嚼着一边拍着那又黑又厚的小肥手掌。王根他记得从出生以来,还没有这样大量地吃过。虽然他从加入了战地服务团,在别处的晚会或欢迎会上 也吃过糖果,但没有这样多并且也没有这许多人。他回想着刚才他排着队来赴这个欢迎会路上的情景,他越想 越有意思。并且他还骄傲着

34、,他觉得他所会的歌比他所听到的还多着哩!他还会唱小曲子,还会打莲花落 这些都是来到战地服务团里学的。“别看我年纪小,抗日的道理可知道得并不少唾登唾唾登唾”他在冒着尘土的队尾上, 偷着用脚尖转了个圈,他一边走路一边作着唱莲花落时的姿式。现在他又吃着这许多东西,又看着这许多人。他的柔和的眼光,好像幼稚的兔子在它幸福饱满的时候所发 出的眼光一样。讲演者一个接着一个,女讲演者,老讲演者,多数的是年轻的讲演者。由于开着窗子和门的关系,所有的讲演者的声音,都不十分响亮,平凡的,拖长的因为那些所讲的悲 惨的事情都没有变样,一个说日本帝国主义,另一个也说日本帝国主义。那些过于庄严的脸孔,在一个欢迎会 上是不大

35、相宜的。只有蜡烛的火苗抖擞得使人起了一点宗教感,觉得客人和主人都是虔诚的。被欢迎的宾客是一个战地服务团。当那团里的几个代表讲演完毕,一阵暴风雨似的掌声。不知道是谁提议 叫孩子王根也走上讲台。王根发烧了,立刻停止了所吃的东西,血管里的血液开始不平凡地流动起来。好像全身就连耳朵都侵进了 虫子,热,昏花。他对自己的讲演,平常很有把握,在别的地方也说过几次后,虽然不能够证明自己的声音太 小,但是并不恐惧,就像在台上唱莲花落时一样没有恐惧。这次他也并不是恐惧,因为这地方人多,又都是会 讲演的,他想他特别要说得好一点。他没有走上讲台去,人们就使他站上他的木凳。于是王根站上了自己的木凳。人们一看到他就喜欢他

36、。他的小脸一边圆圆的红着一块,穿着短小的,好像小兵似的衣服,戴着灰色的小 军帽。他一站上木凳来,第一件事是把手放在帽沿前行着军人的敬礼。而后为着稳定一下自己,他还稍稍地站 了一会,还向四边看看。他刚开口,人们禁止不住对他贯注的热情,就笑了起来。这种热情并不怎样尊敬他, 一种蔑视的爱起浮在这整个的大厅。“你也会讲演吗,你这孩子你这小东西”人们都用这种眼光看着他,并且张着嘴,好像要吃了他。 他全身都热起来。王根刚一开始,就听到周围哄哄的笑声,他把自己检点了一下:“是不是说错啦? ”他想一定是自己出了笑话。他证明自己没有说错,于是,声音渐弱地接着说下去,他说他家在赵城“我离开家的时候,我家还剩三个人

37、,父亲、母亲和妹妹,现在赵城被敌人占了,家里还有几个,我就不 知道了。我跑到服务团来,父亲还到服务团来找我回家。他说母亲让我回去,母亲想我。我不回去,我说日本 鬼子来把我杀了,还想不想?我就在服务团里当了勤务,我太小,打日本鬼子不分男女老幼。我当勤务,在宣 传的时候,我也上台唱莲花落”又当勤务,又唱莲花湾,不但没有人笑,不知为什么反而平静下去,大厅中人们的呼吸如游丝似的轻微。 蜡烛在每张桌上抖擞着,人们之中有的咬着嘴唇,有的咬着指甲,有的把眼睛掠过人头而投视着窗外。站在后 边的顶一堆灰色的人,就像木刻图上所刻的一样,笨重,粗糙,又是完全一类型。他们的眼光都像反映在海面 上的天空那么深沉。那么无

38、底。窗外则站着更冷静的月亮。(有删改)文本二:孩子的讲演是萧红于重庆回忆山西生活而创作的小说作品。小说以全民抗日的山西作为背景,试图偏 离主流抗战文学,书写自己的特色。并且选择结合自己的山西经历,从抗战生活侧面塑造出一个在抗战世界中 被迫长大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儿童形象。萧红在山西“战地服务团”的经历,为其创作孩子的讲演提供了现实背景基础。同时,根据文本内容 的描绘,我们也可以发现小说孩子身上所带有的战时山西特色,用简短的篇幅,勾勒出一个颇具特点的山西战 时儿童形象。联系到1938年萧红在山西的经历可知,萧红在个人创作与主流文学风格相疏离。不同于主流抗战文学,萧 红尝试做一些新的思考,试着关注平民

39、百姓、妇孺老弱和少女儿童。关注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阴影下人物的 战时生活图,以此拉近与读者的阅读距离。所以,孩子的讲演也可以说是萧红将自己对于山西抗战生活环 境的经历、对抗战文学的独特思考及自己的创作心态都寄托在了孩子王根的身上。小王根讲演的内容与方式, 正如同萧红自身对于这样的抗战文学环境的告白。(摘编自杨欢抗战语境中的儿童书写析萧红在重庆创作的三篇儿童题材短篇小说)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中,欢迎会上“站着的,坐着的,还有挤在窗台上的”以动作描写人们的情态,“穿着灰色的制服” 以衣着点明人物的身份。B.王根以一个小孩子的身份进行讲演,一

40、出场就得到了听众的喜爱,之后的表现打破了听众对其孩子身份的认 知。C.文本一生动再现了欢迎会的场景,以舒缓的叙事节奏展现王根在讲演时的内心变化,耐人寻味。D.王根讲演时有两个观众:一个是在场的人,他们陷入沉思;一个是窗外的月亮,冷静而耐心。这些从正面写 出了讲演的动人。8 .小说用简短的篇幅勾勒出一个颇具特点的儿童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主人公王根这一形象 的。(6分).文本二中谈到,萧红结合自己经历的抗战生活创作出本篇小说,结合文本分析小说是如何反映现实生活的。 (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甫,字子美

41、,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 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 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 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 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那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 拜

42、右拾遗。与房瑁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J帝怒,诏三司亲问。宰 相张镐日:“甫若抵罪,绝言者路J帝乃解。时所在寇夺,甫家寓哪,弥年艰篓,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 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师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 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日:“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 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阡等乱,甫往来梓、 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43、有删改)【注】艰篓(jian ju),指贫困。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B.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C.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D.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飨庙意思是帝王祭祖庙,“飨”与鸿门宴“旦日飨士卒”的“飨”含义不同。B.且言意思是并且说,“且”与游褒禅山记“不出,火且尽”的“且”含义相

44、同。C.属辞意思是撰写文章,“属”与曹刿论战“忠之属也”的“属”含义不同。D.中衔之意思是内心怀恨他,“衔”与岳阳楼记“衔远山”的“衔”含义不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甫多次献上赋和颂,自己大力赞扬自己,说他的先祖们因继承儒学保有官位,祖父凭文章显扬于中宗时, 以此来希望皇帝重用他。B.杜甫家眷寓居邮州时,生活终年艰难贫穷,家中老母和小儿子甚至被饿死。此时杜甫才得以自行回家探望家 人。C.安禄山叛乱,杜甫避乱奔走于泾、渭等三江流域。他一直想要投奔朝廷,即便中途被贼寇捉住,也想尽办法 逃出来。D.严武与杜甫是世交老友,对杜甫非常友好。但杜甫对严武不礼貌并多

45、有冒犯,导致严武内心想杀他,但被严 武母亲制止了。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时,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2)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415题。访戴天山道土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 树深时见鹿, 野竹分青霭, 无人知所去,桃花带露浓。溪午不闻钟。飞泉挂碧峰。愁倚两三松。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鸡鸣、狗吠声表现田园的静谧的写法相同。 及林深路长,诗人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却听

46、不到钟声,暗示道土已经外出。 C.道士不在,诗人才纵目四顾,细细观赏起眼前绿竹苍翠、飞瀑挂峰的景色。 D.诗人通过问询的方式,从正面写出了进山看望戴天山道士 “不遇”的事实。15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李白蜀道难中,“,”两句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写出了 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2)在杜甫登高中,“, ”两句道出了郁积于诗人心中难以排 遣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3)在白居易琵琶行中,“, ”两句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高 超、美丽出众。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

47、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中国有着灿烂辉煌并延绵至今的农耕文明,对于物候时令的重视从现存著名的“五大农书”中 。四时的变幻与文学艺术的创作往往是 的,随着大雪节气而来的降温与下雪,不仅催生了许多以“雪” 为主题的诗文,也大大丰富了绘画创作中关于雪景的描绘。南唐画家徐熙的雪竹图用荒寒中的一丛雪竹来表现他那种不为世俗名利所扰的淡泊心境。尤 为珍贵的是,画家精心地用不同层次的淡墨烘托出画中不同物体上的雪,从而使留白的雪有了变化的律动之感。不畏雪寒的不仅有竹子,亦有喜爱雪天的孩童们。今人戴树良与刘金贵的同名作品大雪,就描绘了儿 童们在雪天堆雪人以及打雪仗的欢快情景。而大雪的寒冷,更凸显了阳光的珍贵。在傅仲超的冬日里的阳光 中,融融的日光不仅温暖着画中雪白的大地,也透过画面,触动着观者的心灵。在现存的古代雪景图画中,还有广为人知的宋徽宗赵佶名下的雪江归棹图。整幅画作用极为细秀的笔 触描绘了北方江岸雪景的开阔疏朗。对这种茫茫雪意的描绘,今人钟蜀圻的城市的雪与其有 之妙, 营造出一种不断向画面外延伸的空旷美感。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艺术家的创作,往往发乎性灵,他们用身体 感知严寒与雨雪,又将其付诸笔端,从而创作出这些隽永的画作。16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文中画波浪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