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十二.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7118939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十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现代汉语十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十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十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六十二章现代汉语十二(10) *周总理的关怀给了方凌轩以极大的鼓舞,他决定把有生之年全部贡献给中西医结合的事业。但是“四人帮”在卫生部的那个亲信对他进行百般刁难和打击:支持方凌轩的院党委书记李光被撤职下放了,方凌轩的助手,青年西医郑松年被调离了冠心病组、并强迫方凌轩把医案的写作纳入“批判大儒”的轨道。(报)例(9)冒号以后的部分,是要具体描绘在马洪匪帮蹂蹒、掠夺下西山乡农村的荒凉景 象的,按说应顺着上文的意思,用“被”字句或受事主语句,不宜用“把”字句,可是作者 却用了好几个“把”字句,从马洪匪帮如何蹂蹒、掠夺的角度来写了,使前后文气很不连贯、 很不协调。宜改为:(11)当年的马洪匪帮的蹂踊

2、、掠夺下,西山乡农村呈现一片荒凉的景象:村舍被烧了大半,空气里充满了难闻的焦味儿;成材的、未成材的树木几乎都给砍光了;耕牛不是被抢走了,就是被宰来吃了;土地都荒芜了;在每个村子看不到或者很少看到中青年男子或妇女,见到的只是骨瘦如柴的老人和孩子。例(10)的毛病是该用“把”字句而没有用。冒号前的那一句说“四人帮”对方凌轩进 行百般刁难和打击,下文就该顺着上文的意思,用“把”字句具体写出他们如何刁难、打击 方凌轩,而不应该忽然转用被字句,从方凌轩如何受刁难、打击的角度来写。“但是” 以下宜改为:但是“四人帮”在卫生部的那个亲信对他进行百般刁难和打击:把支持方凌轩 的院党委书记李光撤职下放了,把方凌

3、轩的助手,青年西医郑松年调离冠心病组,并强迫方 凌轩把医案写作纳入“批判大儒”的轨道。再如,在1999年12月12日某报的一篇报道中 就一连出现了两个跟“把”有关的病句:(13) *各区县图书馆在村里设立分馆,这就使图书馆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报)(14) *分馆制无疑是把图书馆走到农村的一个好措施。(报)例(13)的“使”该换成“把”;而例(14)倒不该用把,倒可将把”改为“使”。三、被就不能换说成“及”,我们不说、北京及上海”。“及”有时也连接两项,那它的后面一 定得用其”或“其他”,例如:(3)巴金及其作品(4)李小明及其他同学在例说法里,只能用“及;不能用和不说、巴金和其作品;在例

4、说法里则可以用“和”,说成李小明和其他同学”。要注意,“巴金及其作品”中的“及 其“,它不是一个词。这里其是一个代词,作“作品”的定语,“巴金及其作品”等于 说“巴金及他的作品”。用“及其”的说法,在于表明前后两项有从属关系,即后者是从属 于前者的,如前例“作品”是从属于巴金的。常有人错把及其”当及”用。例如:(5) *参加这次大会的有各厂矿、部队、学校及其商业部门的代表。(6) *教孩子识字,一定要给孩子讲清楚字音、字形及其字义。例“商业部门”显然不是从属于厂矿、部队、学校的,应删去淇。例”字 义跟字音、字形”也无从属关系,宜换用和或删去淇”。七、因为、由于“因为”和“由于”都是在表示因果关

5、系的复句中用以引出原因的连词,后面常有“所 以、因而、因此等跟它们相配。例如:(7) 因为这几天实在事情太多,所以你来了以后我没能及时来看你。(8) 由于问题复杂,对问题的看法又各不相同,因而一时很难能取得一致的意见。(9) 由于他一贯软弱,委屈求全,因而他仅有的一次发怒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因为”和“由于”虽然都表示原因,但在用法上仍有不同。1 . “因为”在口语中常用,“由于”很少用于口语。2 . “由于既可以同所以配合,又可以同“因而、“因此配合;“因为”只 同“所以配合,不能同因而“因此”配合。如前面例 的“所以”不能换成“因 而或因此,例(2)的“因而”、例(3)的“因此”倒都能换成

6、“所以”。3 .用“因为”的原因从句可以放在主句的后面,用“由于”的原因从句一般不能放在 主句后面。例如:(4)他没有来上课,因为他病了。(5) *他没有来上课,由于他病了。例(4)可以说,例(5)就是病句。在因为“、“由于”的使用上,除了要注意上述第2、第3这两点以外,还需注意以下 两点:第一,不要与“为了”用混。“因为、由于表示原因,“为了”则表示目的。我们常 常看到该用“因为”“由于”的地方用了 “为了”,例如:(6) *现在试行股份制以后,为了企业的发展与职工的利益直接联系着,所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高涨。(7) *国安队这次为什么失利?我看不是为了别的,而是因为太轻敌了。(8)

7、*他为了怕让人笑话自己胆小,便硬着头皮第一个钻进了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山洞。例(6) “为了”宜改为“由于;例(7)“为了应改为因为,以便跟下文“而 是因为相一致;例“为了”可改为“由于”,也可以保留为了”,但要将“怕” 改为“不”。第二,不要将“由于”与“由”用混。按说,“由”和“由于”的区别是明显的,但由 于这两个词都有一个“由”字,因此在写作中常有人在该用“由”的地方用了 “由于”,例 如:(9) *学习上的退步,往往是由于自满开始的。(10) *到目前为止,人还不能完全控制自然灾害,农业收成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好坏决定的。(书)例(9)的从句主要动词用的是“开始”,作者要

8、说的是事情的起点,就应该用相当于 “从”的意思的由,而不应该用表原因的由于”。当然,如果从句的主要动词选用 “造成”,那么作者主要是要说明“学习上的退步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时就得用“由 于”。例(10)说的是农业收成的好坏是靠什么决定的,显然不能用“由于,应改用由。八、以至、以致“以至”和“以致”都是连词,而且读音相同,字形相近,因此常常有人用混。其实这 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很不相同的。“以至”的意思相当于“直到”“甚至”,表示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由浅到 深的递进关系(也可用于相反的方向)。连接的成分如果不止两项,“以至” 一般用在最后一 项之前。例如:(1),狭小阴湿的店面和破旧

9、的招牌都依旧;但从掌柜以至堂信却已没有一个熟人,我在这一石居中也完全成了生客。(鲁迅在酒楼上)(2)搞城市建设不能只看眼前,要考虑到明年、后年以至十年、二十年。(3)如果我们能采用这项先进技术,我们的生产效率将会提高几倍以至十几倍。(4)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毛主席实践论)“以至”还可以说成“以至于。例如:(5)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鲁迅好的故事)(6)对群众的批评采取抵触以至于压制的态度,那是十分错误的。“以致”则表示“致使”“弄

10、得”的意思,用在因果复句的主句开头,表示下文所说的 是上述原因所造成的结果。这种结果大多是不好的,或是说话人所不希望的。例如:(7)对于非本质和非主流方面的问题,不能忽视,而且要认真对待,很好解决,但是,也不能将这些方面的问题看成为本质和主流,以致迷惑了自己的方向。(8)据可查考的资料记载,解放前蒋家沟的泥石流曾经十多次隔断小江、堵塞河道,以致洪水四处泛滥,淹没了许多农田、房屋。(9)由于他不听从劝告,以致上了别人的当。“以至”和“以致”的区别是明显的。有时似乎在同一个句子里,既可以用“以至”, 也可以用“以致”,其实意思是不同的。例如:(10)在一片赞扬声中,他变得飘飘然起来,以至看不到自己

11、工作中的缺点。(11)在一片赞扬声中,他变得飘飘然起来,以致看不到自己工作中的缺点。例(10)用“以至”,例(11)以致。例(10)表示递进关系,强调程度的加深, 意思是“在一片赞扬声中,他变得不仅飘飘然起来,而且发展到了看不到自己工作中缺点的 程度”。这里的“以至”可换成“甚至”。例(11)表示因果关系,强调由于上述原因而造 成的结果,意思是“他在一片赞扬声中由于变得飘飘然起来,因此连自己工作中的缺点也看 不到了”。这里的“以致”可换成“因此”。常见的毛病是误把以至当“以致”用。例如:(12) *他腹部连中三弹,以至生命危在旦夕。(报)(13)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至神话、童话里的幻

12、想故事都逐渐成为事实了。(刊)(14) *由于他看问题的方法不对,又不听从别人的劝告,以至犯了错误。(刊)(15) *她儿子做了坏事,甚至拿了人家的东西,她不但不加管教,还替他隐瞒,以至使她儿子逐渐走上犯罪的道路。(刊)这些句子里的“以至”都用错了,因为从意思上看,前后分句之间只能是因果关系,不 可能是递进关系。例(12)干脆将“以至”删去,这样句子还简洁些;例(13)、(14)、(15) “以至”要改用“以致”。九、从而、进而“从而”“进而”是两个意思不同的连词。“从而的作用在于引出表示结果的主句,这 种结果可以是在已有的结果的基础上产生的,也可以是在某种条件下产生的。例如:(1)小说在渲染

13、气氛、刻画人物、运用细节等方面,充分发挥和运用了文学创作的功能和技巧,从而使作品融历史和小说于一炉,既有历史价值,又有文学价值。(2)以前,沈阳、锦州两铁路局调度在交接车上常有磨擦。今年年初两局主管运输工作的领导同志得知这一情况后,都加强了对本局调度人员的教育,强调要识大局、顾整体,严于律己,严格按计划办事,从而改善了马三家站分界口的交接车工作,大大提高了两局的运输效率。(3)工程师刘守忠在京广铁路韶广段复线定测中,认真负责,精心修改了韶关、马坝车站初测设计方案,从而为国家节省工程投资553万元。“进而”则强调在前一行动的基础上,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例如:(4)铁道部决定,先评选出各局、厂的先进

14、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而评选出部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5)要完成今年经济建设的任务,并进而实现90年代的奋斗目标,关键在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6)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个性的差别,会产生出矛盾,出现相互交往的障碍,因此了解这些差别,有助于理解许多冲突产生的根源,进而克服交往中的困难。有时,一个句子似乎既可以用“从而二也可以用“进而,但二者在意思上还是有差别 的。试比较:(7)为了迫使她屈服,他们停发了她的工资,从而切断了她的一切经济来源。(8)为了迫使她屈服,他们停发了她的工资,进而切断了她的一切经济来源。例(7)用“从而,是说由于他们停发了她的工资,这样就切断了她的一切经济来源。 这意味着前后是

15、一种因果关系。例(8)用“进而”,是说他们在停发了工资后,还进一步 切断她除工资以外的其它经济来源。这意味着迫害的加深,前后是递进关系。由于“从而”“进而都包含“而”字,在用法上有时又似乎相通,因此常有人用混。 常见的毛病是,该用“从而”的地方用了 “进而”。例如:(9) *从去年开始,徐州市进一步走出国门,先后派出40多个代表团参加国内外一系列大型经贸洽谈活动,特别是到众多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大财团、大商社、跨国公司进行经济技术合作洽谈,进而使利用外资的路子逐步拓宽。(报)(10) *来自个体经济的压力和挑战,促使国营和集体商业部门改善经营方式,改善经营手段,改善服务态度,进而无形中形成了经济生

16、活中的竞争局面。(报)例(9) “进而”后面所说的内容,不是徐州市走出国门的进一步行动,而是进一步走 出国门后所收到的良好效果。同样,例(10) “形成了经济生活中的竞争局面”并不是“国 营和集体商业部门改善经营方式,改善经营手段,改善服务态度”的进一步措施或行动,而 是“来自个体经济的压力和挑战,促使国营和集体商业部门改善经营方式,改善经营手段, 改善服务态度”所出现的一种结果。这两个例子里的“进而”都应该换成“从而”。十、而且、况且、何况这三个都是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但意义和用法并不相同。试比较:(1)她不仅会说英语,而且会说很好的法语。(2)这收音机可以买,它音质好,体积小携带方便,况且

17、价格也便宜。(3)北京都下雪了,何况哈尔滨呢?例(1)表示一般性递进,只能用“而且,不能用“况且”或“何况”。例(2)用“况 且”表示进一步补充、申述理由,相当于口语中的“再说”。这里似乎也可以用“而且”替 换,但有细微的区别:用“况且”,所引出的理由是补充性的,次要的;用“而且”,意味 着所引出的理由跟前面说的理由同等重要。因此表示进一步补充、申述理由时不宜用“而 且”。例(2)也可以用“何况”,因为“何况”也能用来表示进一步补充、申述理由。但 是,例(3)里的“何况”既不能用“而且”替换,也不能用“何况”替换,因为“何况” 可用在反问句表示“逼进一层”的意思(相当于口语中的“甭说”),这个

18、用法是“而且”“况 且”所不具备的。总之,“而且”多用来表示一般的递进,“况且”只能用来表示进一步补充、申述理由, 而“何况”主要用来表示“逼进一层”的意思,也可以用来表示进一步补充、申述理由。不 少人不了解它们的区别而常常用错。请看:(4) *搞科学研究,一定要有丰富的材料,况且要有正确的观点。(作)(5) *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而且这么一条小木船。(报)例(4)前后分句表示一般的递进关系,不能用“况且,这里最好将“况且”改为“还”。 例(5)表示“逼进一层”的意思,“而且”要改成“何况”。十一、不管、尽管“不管”表示无条件,意思跟“不论”、“无论”相同,即表示某人某事

19、物在任何条件下 都是如此。例如:(1)不管困难有多大,我们都要克服。(2)不管什么人,都要遵守国家的法令。(3)不管怎么样,你必须在上课前赶到。(4)不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他都坚持锻炼。(5)无论是大汉族主义或者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各族人民的团结。这些句子里的“不管”、不论、无论都可以互换,意思不变。这类句子,“不管”、 “无论”等后面的词语,或者是一个包含疑问代词的疑问格式,如例(1)、(2);或者干脆 就是一个疑问代词,如例(3);或者是一个表示选择性的联合词组,如例(4)、(5)。“尽管”则表示让步转折,意思跟“虽然相同,即先让步,承认某件事是如此,然后, 再转过来指出相反的一面。例如:

20、(6)尽管困难很大,但一定要完成任务。(7)尽管风很大,雨很大,他们还是按时赶到了。(8)这部电影虽然有缺点,但从总体看,还是一部好电影。(9)虽然一连去了两封信,也还是没有消息。这些句子里的“尽管”和“虽然”可以互换,意思不变。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虽 然”后面的词语,不能是个疑问格式,不能有选择性。例如,只能说“尽管这样”,不能说 “尽管怎么样”;只能说“尽管刮风下雨,不能说“尽管刮风还是下雨。这跟“不管”恰 好相反。按说“不管和尽管”的区别是明显的,但由于形似(第二个语素都是管)所以 也常常有人将它们用混。下面就是“不管”和“尽管”互相误用的病例:(10) *到了冬天,不管天气很冷,

21、气温很低,他还是坚持冬泳。(11) *尽管你的计划订得多好,不切合实际有什么用?例(10)的“不管”要改成尽管”;如要保留“不管”,就得把“天气很冷,气温很 低”改为“天气多么冷,气温多么低”。例(11)的“尽管”要改成“不管”;如要保留“尽 管”,就得把“你的计划订得多好”改为“你的计划订得很好”。“被也是介词。下面是由介词“被”构成的“被”字句:(1)杯子被弟弟打破了。(2)羊被狼吃了。“被”字句是跟“把”字句相对立的,例(1)、(2)的意思似乎也可以用把字句表 达:弟弟把杯子打破了 狼把羊吃了”。但二者有明显区别:第一,“把”字前的主语在意念上是后面动词的施事,“把”字的宾语在意念上是后

22、面动 词的受事;而“被”字前面的主语是后面动词的受事,“被”字的宾语在意念上是后面动词 的施事。第二,从表达的角度看,“把”字句强调主动性,说明主语把这个受事怎么处置;而“被” 字句强调被动性,说明主语受到什么遭遇。不过,有一点它们是共同的,那就是如果句中使用助动词或否定副词,都不能紧挨着动 词,而得放在介词“把或“被之前。使用介词“被”有两点要注意:第一,当无需特别指明动词的施事时,被”字后面的 宾语可以省略,“被”直接放在动词前面、例如:杯子被打破了” “羊被吃了,第二,“被” 字句表示被动,但在汉语里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不一定用被字,受事主语句就是被动句, 这是汉语语法特点之一。例如:(3

23、)电影票买着了。衣服做好了。房间打扫干净了。文章写完了。这些句子都是被动句,但都不能用被二用了 “被”句子反而别扭,这是因为汉语里 的“被”字句多用来表示不如意的事情。有的句子似乎可以用“被”字,也可以不用被 字,但是用不用被”字,句子的感情色彩不一样。试比较:(4) a.麦子被他们运走了。b.麦子他们运走了。a.句用“被”,含有说话人不乐意的感情色彩;b.句没有用被”,只是客观地报道一 个事实。现在,“被”字句使用不当的毛病也很普遍。请看:(5) *这个能容纳两万人的大厅,已经被装饰得富丽堂皇。(报)。(6) *在这些被安装好的彩车中,有一辆是由我们公司负责制作的。(报)(7) *这种舞厅,

24、还容易被一小撮坏人乘机搞犯法活动。(报)(8) *胜利在望的时候,他不幸被敌人的子弹牺牲了。(刊)(9) *想要被大风不卷走,一定得加粗缆绳。(书)例(5)、(6)的“被”字都应该删去。现在“被”字句虽然也开始用在对主语成分来说 是如意的事情上,例如:姚二婶被大家选为人民代表。”但这种用法还不普遍。例(7) “乘机搞犯法活动”不能支配主语成分,即主语成分不是“乘机”的受事,应在“被一 小撮坏人后被上动词“利用。例(8) “牺牲”虽是及物动词,但主语“他”不是受事, 而是施事,应改为:“他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中,牺牲了。”例(9)否定词“不”应放在 “被”字之前。四、对、对于“对”和“对于”是介词

25、。它们的作用是引进关联的对象。例如:(1)对这一带情况,他一点也不了解。(2)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要深入研究。例(1)的“这一带情况”、例(2)的“这个问题”都分别是“了解” “研究”的对象。对和“对于”在很多场合可以通用,如例的“对”可以换成“对于”,例 的“对于”也可以换成“对”,意思不变。但是,它们的用法还并不完全相同。一般说,能 用“对于”的地方,也能用对,但能用“对”的地方不一定都能用“对于。例如:(3)有什么想法,可以对我说。(4)他只是对我笑了笑,没有说话。(5)我们都对打麻将不感兴趣。(6)你应该对这个问题发表意见。这四个句子中的“对”都不能换成“对于。例(3)、(4)中的“对

26、”是表示“向”的 意思,“对于”没有这个意思。例(5)、(6)的“对表示“对待”的意思,“对于虽然 也有这个意思,但它不能用在副词或助动词之后,“对”没有这个限制。这两句里的“对” 都分别在副词“都”、助动词“应该”之后,所以不能换成“对于。“对”和“对于”形成的介词结构经常作状语(例见前)。作状语时,可以在主语后, 也可以在主语前,例如:(7)我们对(于)赖以生存的地球还研究得不够。(8)对(于)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还研究得不够。所谓可以在主语前,实际上就是说它可以修饰一个主谓词组。如例(8)可分析为:(8)对(于)鲁迅的杂文我研究得不够。121-2 状-中偏正关系343 - 4主谓关系由“

27、对”和“对于”形成的介词结构还能作定语,不过一定得加“的屋例如:(9)她任劳任怨地工作,凭的是对祖国的热爱。(10)对于宪法草案的意见,我就是这些。例(9)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意见和例(10) “对于宪法草案的意见”,都是介词结 构作定语的偏正词组,分析如下:(9)对祖国的热爱(10)对于宪法草案的意见1 0 21 () 234341-2 定-中偏正关系,3-4介词结构有时,类似这样的格式有歧义。例如,“对他的意见”既可以看作是介词结构,分析为:(11)对他的意见121- 2介词结构3 () 3-4 定-中”偏正关系也可以看作是由介词结构作定语的偏正词组,分析为:(12)对他的意见1 0 21-2

28、 定-中”偏正关系343-4介词结构按例(11)分析,意见是他提的;按例(12)分析,意见是冲着他的。这一点一定要引 起足够的注意。“对”和“对于”是写作中经常使用的两个介词。在使用中常见的毛病有两个:第一,谁对谁的关系弄错了。例如:(13) *这段历史对我们很感兴趣。(14) *墨西哥是我们的友好国家,墨西哥电影对我国观众并不陌生。例(13) “我们才是动作的主体,应改为“我们对这段历史很感兴趣”,也可以说成 “这段历史对我们来说很感兴趣”。同样,例(14)的后一分句应改为“我国观众对墨西哥 电影并不陌生”,或者说成“墨西哥电影对我国观众来说并不陌生”。这里要注意分清“甲对乙怎么样和甲对乙来

29、说怎么样这两种格式在表意上的区别。 这两种格式表示的意思正好相反。试比较:(15) AB他对吃馒头不习惯。*他对吃馒头来说不习惯。*吃馒头对他不习惯。吃馒头对他来说不习惯。第二,漏用或滥用。用对“对于”,目的是要突出动作的关联对象,指明对这个对象已经或将要采取什么 行动或态度。试比较下面三句:(16)我们一定要反对这种不良风气。(17)这种不良风气我们一定要反对。(18)对这种不良风气我们一定要反对。这三句话的基本意思相同,但还有区别:例(16)是一般地叙述;例(17)突出了动作 的关联对象;例(18)不仅突出了动作的关联对象,还突出表明说话人要采取什么态度、措 施。因此,当我们要表示对某人某

30、事采取什么态度时,特别是要表示对多种人多种事采取什 么态度行动时,便往往用对对于”来列举,这样比较醒目,例如:(19)对于各部分国民党人,应当采取不同的政策。对于那些丧尽天良的坏蛋,对于那些敢于向八路军新四军阵地后面打枪的人,对于那些敢于闹平江惨案、确山惨案的人,对于那些敢于破坏边区的人,对于那些敢于攻打进步军队、进步团体、进步人员的人,我们是决不能容忍的,是必定要还击的,是决不能让步的。(毛主席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顽固派)(20)我们应该如实反映情况。对成绩不夸大,对问题不缩小,对矛盾不掩盖,好的、差的全面看,做到实事求是。上面两个例子的“对”“对于”都用得很恰当。在写作中,常常出现该用

31、“对(于)”时不用,不该用对(于尸时乱用的毛病。前者 叫漏用,后者叫滥用或错用。先看漏用的例子:(21) *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在会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刊)(22) *在教学中,他很注意因材施教,不同程度的同学采取不同的方法。(报)例(21)展开热烈讨论的是参加会议的考古工作者,而不是“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 化”,应在句首加介词“对或“对于”。例(22)采取不同方法的是“他”,应在“不同 程度的同学前加“对”或“对于”。滥用或错用的情况更为普遍,例如:(23) *如果不用或用错了标点符号,对句子的意思就会产生歧义。(24) *对于凡是在科学研究上做出成果的科学家、技术人员都应该受到国

32、家和人民的尊重。(25) *事故发生后,工厂领导决定对安全问题进行一次教育。例(23) “对”后面的宾语“句子的意思”并不是“产生”的关联对象,这里的“对” 应该删去。例(24)的“对于也用得不恰当。运用介词“对(于)”,往往意味着要对某 人某事采取什么态度或措施,因此句子总是采用主动句式。而例(24)是个被动句式(“受 到)。这样前面就不能用“对于”。或将“对于删去,或保留“对于”,后面改为“国 家和人民应该尊重他们”。例(25)“安全问题”不能成为教育的对象,这里可能误将“对” 作“针对”讲。将“对”改为“就”或“针对,都可以。五、和、或(或者)、还是在比较“和、或(或者)”、“还是”之前

33、,先说说连词“和”跟介词“和”的区分。现代汉语中的“和”,既是连词,又是介词。试比较:(1)师傅和徒弟都爱下棋。(2)你和他好好说说。例(1)的“和”是连词,例(2)的“和”是介词。由于两个句子里的“和”的词性不 同,句子结构也不同:(1)师傅和徒弟都爱下棋。121-2主谓关系343-4联合关系(2)你和他好好说说。121 - 2主谓关系343-4 状-中偏正关系565 - 6介词结构要辨别句子里的“和”是连词还是介词,大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考察:(a)连词“和”前后的成分可以颠倒,如例(1)也可以说成“徒弟和师傅都爱下棋”, 颠倒后意思基本不变。介词和”前后的成分不能随意颠倒,颠倒后意思跟原

34、来不一样。“你和他好好说说“跟他和你好好说说”表示的是两回事。(b)连词“和”前不能插入任何修饰语,例(1)不能说成,师傅先(今天/马上)和 徒弟都爱下棋”;介词和”前边可以插入各种修饰语,例(2)可以说成你(不妨/马上) 先和他好好说说”。(c)作为连词“和”有时可以用顿号(、)替换,而意思不变,如例(1)也可以说成 “徒弟、师傅都爱下棋“。介词和则不能用顿号替换,例(2)就决不能说成“*你、他 好好说说。汉语中还有“跟、同、与,它们跟“和”意思、用法一样,也是既可用作连词,又可 用作介词。例、中的“和”都可换成“跟” “同或“与。现在,在口语中,无 论作连词用还是作介词用,多用“跟”,也用

35、“和”;在书面上,多拿“和”作连词用,“同”、与作介词用。“和、跟、同、与可以连接名词性成分,也可以连接动词或形容词性成分。可是用“和” 等连接的动词或形容词性成分往往不作谓语。例如:(26) *他勤奋和踏实。(刊)(27) *他们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和分析了各种情况。(报)(28) *他德语学得不好,至今他不能看书和不能会话。(校刊)例(3)习惯的说法是他又勤奋又踏实”,或者干脆说成“他勤奋、踏实”。例(4) “和”宜换成“并”。例(5) “和宜换为“也。下面比较连词“和”“或(或者)”“还是的用法。“和”表示并列几项都包括在内,项与项之间是加合关系;或表示在并列的几项中 选择一项,项与项之间

36、是选择关系。试比较:(6)他好像买了个书包和一个本儿。(7)他好像买了个书包或一个本儿。按例(6)他买了两样东西(一个书包和一个本儿),按例(7)他只买了一样东西(在 书包和本儿中任选一样)。有时,句子用和”用”或”意思似乎差不多。例如:(8)年老体弱的同志和小孩儿可以乘轿车。(9)年老体弱的同志或小孩儿可以乘轿车。但说话的着眼点不同:例(8)用“和”,着眼于总的方面,强调可以乘轿车的是年老 体弱的和小孩儿这样两种人;例(9)用“或”,着眼于个别的方面,强调可以乘轿车的是 那两种人中的任何一种人。现在“和、或”不分而错用的病例,时有所见。下面的句子,该用“或”的地方用了 “和二而该用“和”的地

37、方却用了 或:(10) *这里有个挺不小的庄子,名叫郭家庄,庄里大约有九百户和一千户人家。(书)(11) *进入本游泳池一律凭本校师生员工的工作证和学生证。(某游泳池通知)(12) *各地区的人对食品味道的要求也是各不相同的,在我国,最爱吃辣的则要算四川或湖南这两个省的人了。(报)例(10)是说郭家庄可能有九百户人家,也可能有一千户人家。对同一事物所作的不同估计之间总是一种选择关系。应将和”改为“或”。例(11)学生凭学生证,教职员工凭 工作证,不是同时要两种证件,应将“和改为“或”。例(12)既然已说明最爱吃辣的要 算这两个省的人了,那么“四川” “湖南”之间当然只能是加合关系,不可能是选择

38、关系。 应将“或改为和”。还是和”或(或者)”一样,表示选择关系,例如你或他”“你还是他”都表示在 “你”和“他”这两项中选择一项。但还是”带疑问语气,一般用于疑问句;“或”、或 者”则不能用于疑问句,只能用于陈述句。例如:(13)今天晚上我们或者看电影,或者看戏。(14)今天晚上我们看电影还是看戏?这两句的“或者”“还是”不能互换。有些句子,就全句看是个陈述句,但句子里所包 含的表示选择关系的联合词组却是含有疑问语气的,这时也得用“还是”,不能用“或者”。 例如:(15)他去还是你去,我心里已经有数了,你就不用管了。(16)我记不清那天是阴天还是晴天。下面句子里的“或者”“还是”都用错了 :

39、(17) *他很少和别人来往,虽然在这里已经住了三年,还不知道他的邻居是工人或者教员,是南方人或者北方人。(刊)(18) *我记得她是1986年还是1987年入学的。(刊)例(17)“或者应改为“还是”。例(18)是个肯定的陈述句式,不能用“还是, 宜改为“或者”,也可以改为“也可能是。另外,或者”有时可用来表示前后两项所指 相同,只是说法不同,这时或者相当于即。例如:”名词性词语,或者名词性成分 都不能作补语。”这里的“或者”也绝对不能换用“还是”。六、和、及、及其“及”从意思上说跟“和” 一样,也表示并列几项都包括在内,项与项之间是加合关系, 但在用法上有些不同。“及一般不大用于连接两项,“和”却没有这个限制。例如:(1)这次我要去上海、杭州和苏州。(2)这次我要去北京和上海例里的“和可以换成及,说成上海、杭州及天津”;可是例(2)里的“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