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docx(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文言文中一般不做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就是文言虚词。文言虚词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文言虚词一般分为四类:起指代作用的虚词、起组合作用的虚词、起连接作 用的虚词、起语助作用的虚词。学习常用文言虚词时,要分清各虚词的用法:起指代作用的,如“之” “其” “何”;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为”“于”;起连接作用的,如“乃”“贝而”;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焉”“哉学习文言文,必须注意确切分辨每个词的词性及其在句子中的语法作用。“之”速记口诀“之”字有三用,就是代、助、动。代替人、事、物,常在宾语中。取消独立性, 还作“的”字用。宾语能前置,定语可后置,也
2、凭“之”字功。有时凑音节,没 有实在义。译为“去、往、到,充当动词用。词性用法及意义代词人称代词,用来指代人。多指代第三人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们)”“她(们)如:彼竭 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一一他们的士气已尽,我们的士气正旺 盛,所以就战胜了他们。(代词,他们,代指齐军)有时也可用来指代第一人称,相当于“我”“我们”。如:君将哀而生 之乎?(捕蛇者说)一一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第一人称代 词,我,代指蒋氏本人。)指示代词,用来指代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它”“它们二如:昂首观 之,项为之强。(童趣)一一(我)抬头看着它们,脖颈都为此变得僵 硬了。(代词,它们,代指蚊子)指示代词,
3、用来指代事,相当于现代汉语”这(那)件事二如:操 蛇之神闻之。(愚公移山)(代事,指愚公移山这件事)奇丽的景色了。(动词,参与,引申为“欣赏”。)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般之战)一一蹇叔的儿子参加了军队, (蹇叔)哭着送他。读“门”,同“举”,可译为“推举”和“选用”。如:选贤与能,讲信 修睦。(大道之行也)一一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们都 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语气助词用在句未,同“欤”,读yL表疑问、反问或推测,可译为“吗”。如: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不辱使命)一一但是他违背 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所识穷乏着得我与?(鱼我所欲也)一一所认识的贫苦人感激我 吗?固定结构孰
4、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同、与)比较,哪一 个(谁)如: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一一我与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一一我与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与其孰若: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译为“与其哪如如: 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童区寄传)一一与其杀了这个孩子,哪如 卖了他呢?(六)“虽”速记口诀“虽”表让步或假设,译为“虽然”和“即使”。词性用法及意义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即使”“纵使”。如: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一一即使方圆 千里的土地都不敢交换,难道只有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吗?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一一即使是骑着飞奔的马,
5、驾着 风,也没有这么快啊。表让步(转折),可译为“虽然”。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 阳马生序)一一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有所收获。固定结构虽然:虽然如此,即使这样。(七)“乃”速记口诀“乃”作副词用,译作“竟然” “才”或“于是”“就”,还可表判断,译为“是”“就是”或“原来是”;人称代词译为“你”,指示代词译为“这(八)“以”词性用法及意义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于是” “就”“便”等。如: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一一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 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乃入见。(曹刿论战)一一于是入朝去拜见鲁庄公。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
6、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 等。如: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一一很长时间才暖和过来。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一一(屠夫)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 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强调两事情理相悖或事出意外,可译为“却”“竟然” “居然”“反而” 等。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一一(他 们)问现在是什么时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 “就是”“实在是”“本来是”“原来是二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一一应当立为皇帝的是公子扶苏。 乃石性坚重。(河中石兽)一一原来是石头的性质是坚硬沉重的。代词第二人称代词。常作定语,
7、译为“你(们)的;也作主语,译为“你”, 不能作宾语。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一一 南宋军队平定中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 这件事情告诉你们的父亲。指不代词,可译为“这”“这样二如:夫我乃行也,反而求之,不得吾 心。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是为什么。速记口诀“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在、凭、从;又作连词如同“而。表 示目的与结果。还可表示修饰和因果,以及并列、递进和假设。译作“以(认) 为”是动词,偶尔也作通假用。词性用法及意义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工具,可译为“用” “拿”等。如:以刀劈狼首。(狼)一一用刀劈向狼的脑袋。醒能述
8、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一一酒醒后能用文章记述这 些乐事的人,是太守。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方法,可译为“把” “拿” “用”等。如:屠惧,投以骨。(狼)一一屠户害怕了,把一块骨头扔给狼。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一一现在果真把我们的人假称是 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一一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或依据的条件,可译为“凭” “凭借”“靠”“依靠,“按照,“根据”等。如:何以战?(曹刿论战)凭借什么作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一使百姓定居下来, 不能依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一一大大小小的案
9、件, 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判断。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一一驱使它不按照正确的 方法。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 “从” 等。有时可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起点,可译为“从工如:然操遂能克 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自谋也。(隆中对)一一然而曹操 最终能够打败了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时机好, 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一一不因外界环境的好坏和自 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一一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秦始皇)的缘故
10、,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连词表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省去不 译。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一一平坦并且近的 地方,游的人就多;险峻并且远的地方,到的人就少。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 “地”“着”“来”,也可不 译。如: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一一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时)归还。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一一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 请教。表因果,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作“因为”“由于。如: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一一毫无羡慕的意 思,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一
11、一因为这里 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这里的景致后就离开了。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如: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 说)一一如果蛇咬了人,没有能够抵挡蛇毒的办法。表目的(后一行动是前一行动的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用来” “来如:乃悟前狠假寐,盖以诱敌。(狼)一一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 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一一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表结果,可译作“以致”“才”“因而才如: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一一不应 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了(人们)忠诚尽谏的道路。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12、)一一担心先帝托付的大事 没有取得成效,以致损害先帝的知人之明。副词通“已”,表示时间,译为“己”“已经”。如:固以怪之矣。(陈涉世 家)一一本来已经觉得奇怪了。动词译为“以为”“认为”。如: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一一 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译为,用”“任用,。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忠臣不一定被任用啊,贤者不一定被推荐。复音 虚词以为译为“认为”。如: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一一我认为宫中 的事情。把作为(当作)。如: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老虎见了它,是巨大的样子,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了。把制成。如: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一一然而捉到 后晾干把它制成
13、药饵。以是,是以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因此”。是以先 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一一因此先帝把它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一一因此人家大多把书借给 我。(九)“为”速记口诀用作介词读作“wi”,表示对象“向”“对”“给”,表示目的或原因,译成“为 了”或“因为”。用作介词读作“w0i”,表示被动译成“被二用作连词读作“w 团”,表示因果译“因为二用作动词读作“泥i”,表示判断译为“是二用作一 般动词意义活,当,筑,做,认为,担任,雕刻语气助词读作“w6i”,表示 疑问反问“呢”和“吗二读音词性用法及意义wCi介词表示被动。还可和“所”构成“为所”“为所
14、”表被动,译 为“被如: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一一士兵们大多被他所用。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一一(蛤蟆)舌头一伸,两 只虫子都被它吞进肚里。助词放在疑问句末,与疑问代词呼应,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可译为“呢” “吗。如:夫子何命焉为?(公输)一一先生有什么见 教呢?w6i动词作一般动词,译作:当、做、当作、作为;担任、充当;亥IJ;筑;变为、成为;以为、认为等。如: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一一武陵人把捕鱼作为职业。 以牒为械。(公输)一一把木片当作器械。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学)一一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 吗?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一一陈胜,吴 广都被编入强迫去
15、守边的队伍并担任小队长。为宫室,器皿(核舟记)雕刻宫室,器皿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一一(用土)筑台并在台 上盟誓,用(两个)军官的头祭天。近岸,卷石底以出,为以,为屿,为堪,为岩。(小石潭记)靠近岸边,水底石头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高地,成 为小岛,成为不平的大石,成为岩石。孰为汝多知乎!(论语)一一谁认为你聪明呢?作判断动词,译作“是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一一中间戴着高高的帽 子,又长有许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一一项燕是楚国的将领。名词指心理活动、表现(特殊用法)。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 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一一我曾经探求古代品
16、德高尚的 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这是什么原因呢?wei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如: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一一不值得向/对外面的人说啊。为天下唱。(陈涉世家)一一向天下人发出倡导。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 “给”等。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一一这个渔人一件件地 给他们详细地说出(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一一公输盘给楚国制造云梯这种攻城的器械。wei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或原因,可译为“为着” “为了”或“因 为”“由于。如: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所
17、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 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一不要 因为在分手的路口,就像青年男女那样让泪水沾湿了手巾。连词表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等。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 头活水来。(观书有感)一一问它怎么能够这样清澈呢?因为 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 水。“那”:通“哪”,怎么、为什么。)(十)“于”速记口诀“于”字只能作介词,但其用法多的是,在、至h从;向、对、给、同;形容词 后表比较,动词之后表被动,由于、因为、比和被,诸君译时应三思。词性用法及意义介词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可译为“在”“从”“到”“自如:舜发于联亩之中(生于忧患
18、,死于安乐)一一舜从田地中被任 用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一一鲁庄公和曹刿共乘一辆战 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醉翁亭记)一一太守和宾客到这里来饮酒。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一一从这两座山峰中倾泻而出 的。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向”“对” “对于” “给”等。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一一常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一一没有不对桓帝、灵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一所以上天将 要下达重要使命给这样的人。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一一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 呢?介词表示动
19、作的范围,译作“在方面”在中”等。如:苟全性命于 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一一只希望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 命,并不想在诸侯中有名望。表示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一这样 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导致灭亡的道 理。不戚戚于贫贱。(五柳先生传)一一不因为贫贱而忧愁。用在形容词后,表不比较, 般可译作“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二如: 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一一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一一假如人们想要的东西 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
20、也。(鱼我所欲也)一 一生命是我想要的,(可我)想要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有的 祸患也躲避。表示被动。用在动词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 “受”等字和它相应。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我不能拿整个吴国的土地,十万大军,被别人控制。不拘于时,学于余。一一(他)不被(士大夫以从师为耻的)时俗约束, 而向我学习。复音 虚词于是在这时。如: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口技)一一在这时,宾客 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的。在这件事上。如: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一一我的祖父死在这件 事上,我的父亲也死在这件事上。在这种情况下。如:于是秦
21、王不怪,为一击馥。(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一在这种情况下秦王很不高兴,只好为赵王敲了一下舐。对此。如: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一一对这件事我有所感 叹。从此。如: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秦晋靖之战)一一于是 就穿黑色的丧服来安葬晋文公,晋国从此开始穿黑色的丧服。连词,表前后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同义。如:于 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于是为长安君备车一百乘,到齐国去作人质。至于用作连词,表提起相关的另一件事(另提一事)。如:至于夏水襄 陵。(三峡)一一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十一)“者”速记口诀“者”代人、事、物,与“也”构判断;有时主语后停顿
22、,引出原因或解释;时 间词后是语助。词性用法及意义代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后,构成名词性的“者”字结构,可译为“的” ”的人(事、物)”的原因:如: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一一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着歌。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一一我的妻子认为我 美的原因是偏爱我。用在数词后面,指代事物,可译为“个方面”样东西” 件事情”等。(翻译时,要根据所列事物,在数词词后加上相应的量词和 名词)如: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一一这几个方面,都是用 兵的忌讳。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一一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用在描写的词后面,可译为“的样子”,也可不译。如: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23、)一一说这话的时候,神情像是很忧 伤的样子。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如: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不辱使命)一一可是安陵君违背 我的意愿,这是轻视我吗?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一一能日行千里的马,吃 一次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用在时间词后,表停顿,无实义。如: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原 君)一一古代把天下看成是主人,把君主看成是客人。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于是率领能挑担子的三个子孙。(定语是“荷担者”,中心词是“子 孙”)助词放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一一陈胜是阳城人
24、。粟者,民之所种。(论贵粟疏)一一粟是百姓种的。北山愚公者,年旦九十。(愚公移山)一一北山有个愚公,年纪将 近九十岁。与“也”连用,表判断。如: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一一我认为菊是 花中的隐土。(十二)“也”速记口诀“也”是语气词,判断、疑问、感叹等,用在句中表停顿,强化语气多“也”字。词性用法及意义助词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相当于“啊”“呢”,或不译。il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一一陈胜是阳城人。此庸夫之怒也,非土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一一这是平庸无能 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用在末尾,表示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相当于“啊”“呢”,或不译。如: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
25、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一一鱼,是我词性用法及意义代词指示代词,表示近指,通常作复指性定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样)二 如: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一一有肥沃的土地、优 美的池塘以及桑树竹林这一类(景物)。助词结构助词,用在定语与中心语之间,可译为“的)如:燕雀安知鸿鹄 之志哉?一一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如: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爱莲说)一一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被 污染。音节助词,用在时间词或某些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 没实在意义,不译。如:久之,目似暝。(狼)一一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
26、像闭上了。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一一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通常出现在疑问句中,当疑问代词作宾语 时,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这个“之”仅起标 志作用,不需要翻译。如:何陋之有?(陋室铭)一一有什么简陋的 呢?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即把用来修饰中心语的定语放在中心语的 后面,在中心语与定语之间用一个“之”字作标志,起到强调定语的作 用,可不译。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 阳楼记)一一处在高高的朝廷上(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 处在僻远的民间(不在朝廷上做官),就替君主担忧。用在“前、后、内、外、间”等词前,表示对
27、时间或方位的限制,不译。动词可译为:去、往、至IJ、到去。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 涉世家)一一(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二)“其”速记口诀“其”字可代“我”和“他”,近指远指“这”和“那”,后带数词译“其中”;副词反问译“难道”,还有祈使和推测,译作“一定”和“大概”;连词假设和选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一一醉翁的情趣 不在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用在句末,表不疑问或反诘语气,可译为“吗”“呢如: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唐雎不辱使命)一一安陵君不听从我,这是什么原因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
28、也?(马说)一一想要跟普通 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一一你是被雇佣耕地的,怎么 能富贵呢?助词用在句中或句末,表不肯定、感叹的语气。可译为啊二如: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一一子子孙孙无穷无尽,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一一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狠啊。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可译为“啊”“吧如:不足为外人道也。(桃 花源记)一一(这儿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不译。如:余闻之也久。(伤仲永)一一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一一当 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
29、着鞋子,在深山大谷中行走。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马说)一一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 里的才能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 阳楼记)一一(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高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 (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的心情,会觉得满眼都是萧条的景 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啊。(十三)“乎”(欤、耶)速记口诀语气助词在句尾,相当吗、啊、吧和呢;若作介词在句中,与“于”用法不相异。词性用法及意义助词用在一般疑问句末尾,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吧”“吗”或“呢”。如: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十二章)一一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 呢?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不辱使命)一
30、一你曾经听说过天子发 怒吗?用在反问句末尾,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或“呢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二章)一一学习了(知识),然 后按时温习它们,不也是很愉快吗?(反问语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一一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 吗?(反问语气)助词用在祈使句末尾,表示说话人对听话人的命令、请求、催促、禁止或劝 阻等语气,相当于“呢” “吧二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 国可乎?(陈涉世家)一一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 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如: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啊!表测度、商量语气,句中常有“其、无
31、(毋)、乃、得无(毋、微、非)” 等表委婉语气的词语配合,相当于“吧二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一(岳阳楼记)(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 发的情感,大概会有所不同吧?(测度语气)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一一然而你们还是把事情向鬼神卜 问一下吧!(商量语气)表示句中停顿,不译。形容词、副词词尾,译作“的样子”,有时相当于“的” “地”或不 译。如: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一一喜爱牡丹的人,应当 很多了。介词相当于“于”,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与之有关的对象等,可译为“在”“对”“对于,或不译。如:醉翁之意不在泗,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一一醉翁的情趣不 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之间
32、的美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一一脸色苍老、 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十四)“焉”速记口诀用在动形之后作兼词,译为“从这里”“在那里”。用作疑问代词时,译为“怎么” 或“哪里”。用在动后作代词,译为“他”或“它二用在句末作助词,表示肯定、 疑问、反问、感叹等语气;译为“了” “呢” “啊”,也可据情不译它。词性用法及意义兼词用在动词、形容词之后,即兼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1)相当于“于+之”,可译为“对它/对他(她)/向他”。如: 见贤思齐焉。(论语)一一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兼词(2)相当于“于+此”,可译为“在这里/从这里/在这件事上。如
3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二章)一一几个人一同走路,一 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在这里)。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一一不再从这里出去,于 是就与外面的人隔绝了。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一一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 里兴起。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庖丁解牛)一一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 从这里而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今吾子又死焉。(礼记檀弓下)现在我的儿子又死在这件事 上。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一一齐国是大国,难以 摸清它的情况,怕他们在这里有埋伏。(3)相当于“于+彼”,可译为“在那里/从那里(4)相当于“于+何”,可译为“在哪里/从哪里”“往哪里:如:且焉置土石
34、?(愚公移山)一一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代词用作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怎么”(多用于反问句)。如: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一一湖中哪能还有(您)这样的 人呢!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富贵不能淫)一一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 为的男子呢?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一一没能事奉好人,怎么能事奉鬼 呢?未知生,焉知死?(论语)一一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知道 死呢?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动词之后,作宾语,相当于“之”,可译为“他(她)” “它二如: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伤仲永)一一 他的父亲对此(这件事)感到惊异,从邻居家借来(书具)给他,(仲永)当 即写了四句诗,并且
35、题上自己的名字。复到舅家问焉。(伤仲永)一一再次到舅舅家,问起仲永的情况。谨食(si)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一一(我)小心地喂养蛇,到 规定的日子把它献上去。(它,指蛇)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一一所以我写了这 篇文章,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这篇文章)。助词用于句末,表示各种语气。如表肯定,表疑问,表反问,表感叹等。可 译为“了”“呢”“啊”,也可不译。如: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一一从此开始, 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肯定语气)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一一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肯 定语气)万钟于我何加焉?(
36、鱼我所欲也)一一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 呢?(疑问语气)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一一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自会) 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疑问语气)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一一(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 靠近去玩弄啊。(感叹语气)用于叠音形容词后面,相当于“然”,可译为“的样子”“地”。 如:盘盘焉,困困焉,峰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阿房宫赋)一 一楼阁盘结交错,曲折回旋,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转的水涡,高高地耸 立着,不知道它有几千万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硅硅焉。(石钟山记)一一在乱石中间选 一两处敲打它,硅硅地发出声响。(十五)“且”速记口诀“且”的用法有两种,
37、用作连词和副词;连词“况且”“尚且”“又”,副词“将 近”和“姑且”。词性用法及意义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又”“与”“及”“和”“并且”“一边一边 如: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一一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表示递进关系,译为“况且”“而且”“再说”。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一一况且往哪里放置(挖出来的)泥土和 石头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一一再说大丈夫不 死就罢了,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连词表示让步关系,可译为“尚旦”。如: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 里也?(马说)一一想要(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又怎么 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
38、如果”“即使是”。如: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 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一一即使是普通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 耻,更何况是将相呢!表转折,可译为“但是”“然而”。如: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一一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 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副词表示将近,可译为“将近”。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北山有个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表示将要,可译为“将要” “即将”。表示暂时,可译为“姑且、暂且”。如: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 壕吏)一一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十六)“因”速记口诀“因”的用法有三种,可作介、连、动。介词表条件和原因
39、,连词表承接和因果, 动词译为“沿袭”“继续”。词性用法及意义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依据/条件/方式/原因等,可分别译为“依照”“按 照”“凭借” / “趁着”“趁机”/ “通过”“经由”/ “因为”等。如: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一一没有不按照木头原来的 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一一不如比作柳絮趁着风吹满天飞舞。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一一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连词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就” “便”等。如: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一一他的住宅旁边有 五棵柳树,于是就用它作为别号了。因屏人曰。(隆中对)一一刘备
40、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因此”“于是”等。如: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一一我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 的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一一安陵君因此派唐雎 出使到秦国。动词可译为“沿袭”“继续”等。如: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过 秦论)一一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先后)继承先帝的基业,沿袭前代的 策略。(十七)“何”速记口诀“何”的用法有两种,疑问代词和副词。代词可作谓宾和定状,副词可表反问和程度。词性用法及意义疑问 代词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 “什么原因”等。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
41、哉?(岳 阳楼记)一一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者表现, 这是什么缘故呢?作状语,译作“何必”。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当权者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里。如: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一一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 才快乐呢?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一一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 人。作宾语,代事物、处所,可译为“什么”“哪里。如:何以战?(曹刿论战)一一凭什么作战?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一一可是山不会再增高, 愁什么铲不平呢?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一一优厚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益 处啊!君将何
42、之?(商汤见伊尹)一一您打算去哪里?副词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如: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一一你是被雇佣耕地的,怎么 能富贵呢?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一一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一一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情这么 晚呢?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如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一一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 高地挺立在海边。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一一差役喊叫得多么凶狼! 老妇啼哭得多么悲苦!复音虚词“如何”,相当于“把怎么样”。如:如太行、王屋何?(愚公 移山)一一把太行
43、、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如: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捕蛇者说)一一我将 要告诉管理政事的人,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何以”即“以何”,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如:何以战?(曹 刿论战)一一凭借什么作战?(十八)“若”速记口诀“若”的用法有三种,可作连、代、动。连词表假设,译为“假如”“如果”。代 词表人称,译为“你”“你的”。动词译为“好像”“比得上”。词性用法及意义连词表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假设” “假如”等。如: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如果有做奸邪
44、事情、触犯科条法令和尽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 主管的官吏,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游山西村)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 家门。代词表示第二人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如:佣者笑而应日:“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世家)起耕作的同伴笑着回答说:“你是被雇佣耕地的,怎么会富贵呢?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一一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动词表示比拟、比较,可译为“像” “好像”“如同”。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一四海之内有 自己的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一一银河里的灿烂群星,好像是从这浩瀚的大海中涌现出来的。动词译为“比得上”。如: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一一你说事务多,哪里比得上我(事 务多)呢?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一一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不若, 不如,比不上)复音虚词“若夫、至若为句首语气词。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以引起下 文,意思近似“像那”“至于”“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