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docx(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材第100-104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3、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形成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概
2、念,知道它们的关系。难点:克和千克质量概念的建立。教具学具:课件,2分的硬币,黄豆,天平,两袋500克的盐,台秤,自己带来的小物品等。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想知道今天在超市里发现了什么数学知识吗?仔细看看。(课件出示:教材第100页情景图)生1:他们都在讨论跟质量有关的话题。生2:从图中知道5个苹果重1千克,一壶豆油重5千克,一包饼干重110克师:生活中物体的质量经常用到,我们国家过去常用的质量单位是“斤”和“两”,现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克”和“千克”,这也是今天我们要共同研究的问题。二、自主探究:1、教学例1。师: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例
3、1)生1:我知道了一盒口香糖重3克,一袋菊花茶重12克,一包美味瓜子重100克。生2:我发现这些比较轻的物品都是用“克”作单位的。师:是啊,我们一般用“克”作单位来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克”是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用字母“g”来表示。师:那么对于比较轻的物品常用什么来称量呢?老师告诉大家有一种称重的工具叫天平,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天平来称。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天平称一称你们身边的什么物品重1克?学生在小组里测量较轻物品的质量,寻找重1克的物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交流,说一说小组测量的结果。(1个2分的硬币重约1克)师:估一估下面的物品哪些比1克轻?(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做一做”)指定学
4、生回答,并适时作出评价。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比1克轻?生1:一块小橡皮比1克轻。生2:一根头发比1克轻。2、教学例2。师:其实生活中有更多物品的质量超过1克,甚至更重,那么对于比较重的物品,我们常用什么作单位呢?大家一看就知道了。(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例2上面的图)生1:一桶洗衣液重5千克,我觉得应该是用“千克”作单位称量比较重的物品。生2:一箱苹果重25千克,我也认为是用“千克”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师:“千克”也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用字母“kg”来表示。师:仔细看看,苹果的箱子上写的是“净含量”,什么是“净含量”呢?生:“净含量”是指这箱苹果的质量,不包括箱子的质量。师:对,生
5、活中经常用到“净含量”这个词,它是指桶里、箱子里的物品的实际质量。想一想,1000克有多重?举例说一说。生:生活中常用的食盐一包重500克,两包食盐的质量就是1000克。师:那你觉得“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生:1千克=1000克。师:谁知道在生活中用“千克”作单位的秤有哪几种?生1:我在超市里、菜摊上见过的有电子秤、台秤。生2:我在体检的时候见过测体重的体重秤。生3:我在实验室里见过弹簧秤。师:如果你是个有心人,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秤太多了。仔细看看图中这些指针分别指着几,告诉大家所称物品有多重。(课件出示第102页例2下面的图)生1: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生2:小朋友的体重是23千克。师
6、:请在小组里合作交流,称出质量是1千克的物品,用手掂一掂,想想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重1千克的。学生在小组里合作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完成教材第103页“做一做”第2题,填写好表格。3、在里填上“”“”或“=”。2千克20xx克5千克4900克800克1千克2500克3千克4、判断对错。一个鸡蛋约重50克。 ( )小明今年7岁,约重20xx克。( )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一袋盐500克,两袋这样的盐重1千克。( )三、总结提升: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四、作业布置: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第3题和第106页第8题。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分析:在自
7、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很多。教材通过飞机、蝴蝶和_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共同的特征,再做剪纸实验,然后揭示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内容,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图形的特征,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已认识了一些基本图形特征。学生学习这些知识,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一些已学过的图形特征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一些事物,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研究一些问题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用折叠重
8、合这样的词语准确地描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2、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它的对称轴。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欣赏想象、操作发现等数学活动过程,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其空间观念和审美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主动参与画图形的活动,感受图形的对称美。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剪好的树叶、大树、葫芦、爱心和小衣服等。学生:彩纸3张、剪刀1把,直尺1把,学习材料1份。教学重点:(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2)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难点:判断对称图形,做出轴对称图形。教
9、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1、老师在眼镜店看到这样一副眼镜,请你检验一下它是否合格,为什么?(出示课件:不对称的眼镜)生回答。师揭示”对称”,并板书。2、请看这幅眼镜合格吗,为什么?(出示课件:对称的眼镜)生回答。3、这是一只美丽的蜻蜓,你看它对称吗?如果是哪里对称?生回答。4、在生活中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对称现象?生回答。5、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生活的对称现象,请你欣赏一下。(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并配有音乐。)6、它们美不美?这只蝴蝶美不美,美在哪里?生回答。7、蝴蝶的家人和朋友带来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请你仔细观察:(出示课件:对折之后两边完全重合)8、你有什么发现?生回答。师揭示“完全
10、重合”,并板书。9、你能用双手表示“完全重合”吗?你能用一张卡纸表示“完全重合”吗?生做,师评价。二、动手操作,理解新知1、就是这张简单的纸,老师可以把它变成很多漂亮的对称图形,你信吗?请看老师手中的作品。(展示已经准备好的大树、葫芦、小衣服等简单的对称图形。)2、你们想做吗?小手背后向前看,竖起耳朵仔细听,我们一起做一个爱心。(课件演示,教师用纸演示过程)第一步:将纸对折,做到完全重合。第二步:在合适的位置画出爱心的一半。第三步:沿着刚才的画痕剪下来。第四步:打开便是爱心。3、请同学们准备好你的学具剪一个爱心。生操作,师巡视。4、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贴黑板上。5、你们真是了不起的艺术家,能剪出
11、这么漂亮的作品。我们把这样的两边一样的对称叫做对称图形。6、你还能剪出其他的对称图形吗?生操作,师巡视。7、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贴在黑板上。8、打开你手中的对称图形,请你仔细观察,你首先看到的是什么?生:一条折痕。师:揭示“对称轴”,并出示课件解释对称轴:它通常是一条直直的虚线,并能向两端延长。请画出你手中的对称轴。9、仔细观察老师黑板的对称轴和你画出的对称轴,有什么区别吗?生回答,师指导:当对称轴在真实物体上时是画不出延长部分的,只能再作品的本身画。而老师的作品是在纸上,所以能画出延长的部分。10、像这样沿着对称轴对折,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并板书。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1、
12、下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课件出示)生回答。2、判断:下面的图形是对称的吗?如果是请画出对称轴。(课件出示)生拿出练习纸做题。3、连线。生回答。四、回顾新知,总结提升1、这节课的学习之旅即将结束,请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首先观察了什么?生回答。2、通过剪一剪的活动我们发现轴对称图形有个显著特点:对折后两边都能完全重合,并且能留下一条很明显的对称轴。3、同学们感受到了生活中对称的美,在课堂上也剪出了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此时你们的心情美不美?让我们带着这份美丽的心情来欣赏美丽的图片。(课件出示,并配有音乐。)板书设计: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对折完全重合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
13、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首先通过不对称的眼镜和对称的眼镜对比,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的现象,再引入蜻蜓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共同的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接下来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的活动发现对称轴,由此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一、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能思考和探究。课堂上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只有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悬念,进而达到以疑激学的目的。本节课一开始,用生活
14、中的眼镜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既熟悉又不熟悉的现象使孩子初步感知对称的.美和价值。二、搭建体验探索的平台,开展有序、有效的实践活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本节课我在课堂上展开了观察对称图形发现特点动手剪对称图形欣赏与应用等一系列有序的学习活动。例如:活动一:观察对称现象,感知对称图形。活动二:动手剪对称图形,在活动中加深体验。“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先自己探索剪对称图形的方法,并尝试着剪一剪。这一活动的开展,激起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和欲望。三、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乐趣。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学中,要让学
15、生带着数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验数学的价值。因此根据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感觉,一种美感。我抓住对称图形的特点,精心设计:大红的中国剪纸、美丽的蝴蝶、蜻蜓、中国的京剧脸谱、各种建筑等图片,师生一起欣赏生活中一幅副精美的对称图片,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接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对称图形,讲述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判断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是否是对称图形,从而感受身边的对称图形。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3一、活动目的:为了提高全体数学教师的教材钻研能力,培养教学骨干,更深入的开展课题(数学优质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研究,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教师们能一展自己
16、的风采,学校特举行此次数学教学设计比赛。二、参赛要求:1、参赛对象:以个人为单位,40岁以内青年教师参与。2、比赛内容:为做到公平公正,参赛教师将抽取现任年级本册教学内容作为参赛内容。内容由评委选择确定,即从每个年级选择五至六个教学内容,再由各年级备课组长抽签确定本年级具体内容。3、比赛时间定于第八周星期二下午2:00开始,地点阶梯教室,比赛时间为一小时。三、奖项设置及评审办法本次比赛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四、比赛评委名单:刘名松、李青松、廖香煌、王建明五、评分标准:见附表。兴国县洪门小学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4教学内容:练习三第1016题、思考题、动手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
17、体的解决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底面积、侧面积、表面积和容积这些概念的联系和区别,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2、提高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理清思路。1、回顾复习。教师谈话:用一句话介绍前面几节课学习的关于圆柱的知识。预设学生回答:圆柱的体积计算;圆柱的特征;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各种情况。2、理清思路。同桌说说计算圆柱体积的步骤,先算出底
18、面积,再算出圆柱的体积;同桌说说计算圆柱表面积的步骤,先算出底面积和侧面积,再算出圆柱的表面积;3、揭示课题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练习课。二、基本练习,形成技能。1、练习三第10题。根据表中的已知分别计算每个圆柱的未知量。学生独立完成。2、练习三第11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注意分清3个小问题分别求什么问题。3、练习三第12题。引导思考:第1个问题求水池里最多能蓄水多少吨,要从体积入手;第2个问题要弄清楚求的是几个面的面积之和。4、练习三第13题。学生读题,分析题意。之后一人板演,全班齐练。评讲时注意后进生的辅导。5、练习三第14题。出示题目,理解题目意思。讨论:塑料薄膜的面积相当于什么?大棚内的
19、空间相当于什么?分别怎么算?引导理解:蔬菜大棚中求需要多少塑料薄膜和空间有多大,分别求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一半。6、练习三第15题。分析:玲玲把一块长方体橡皮泥捏成一个圆柱体虽然形状变了,但什么没变?(体积)7、练习三第16题。提问:要求水面高多少分米,要先求什么?(水杯的高)三、拓展延伸,开阔思维。1、第19页思考题。学有余力学生完成。把圆钢竖着拉出水面8厘米,水面下降4厘米,你能想到什么?全部浸入,水面上升9厘米,你又能想到什么?怎么算出这个圆钢的体积?这题还可以怎么想?让学生明白:上升或下降的水的体积就是那一部分钢材的体积。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5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质量的高
20、低取决于课堂教学设计。为了提高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同时也给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能力的机会,由教育部西南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和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联合组织了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大赛。北碚区的每个直属学校和镇教育中心均参加了此次大赛,并得到了广大数学教师的踊跃参与,共收到181份教学设计。经过评委的认真评选,评出了一等奖35名,二等将42名,三等奖59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6教学内容:第2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七第1-3题。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能在实物和平面图形中识别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作出轴对称图形。2、通过观
21、察、操作活动,培养学生探索与动手操作的能力。3、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对称的美。教学重点: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能识别轴对称图形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纸、剪刀。教学过程:一、从生活现象引入教学师:谈话引入:同学们,我昨天到眼镜店看到了一副眼镜,请大家帮我看一看,我要不要买呢?(用课件出示一副不对称的眼镜图片)学生汇报:不买,因为两边不一样,不对称?师:大家都说眼镜不对称,到底怎样才是对称的呢?可以用手比划一下。生:比划两边大小一样就是对称的了。师板书:两边一样师:这两幅中买一个可以吗?看来眼镜我得选一个对称的才行
22、。感谢同学们,真会出主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对称”的数学知识。板书:对称二、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欣赏一下生活中的一些对称现象(课件出示图片:外国国旗、脸谱、飞机?)师:春天来了,同学们都喜欢外出放风筝,看这两只风筝图,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生:左右一样,都有翅膀。追问:左右两边的翅膀长得怎样?师:再看下面几张图,它们有着什么相同的地方?生:对称的,两边都一样。师:说一说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的对称现象吗?教师里有吗?生:举例?师:生活中的这些对称现象,把它的形状以图片的形式出现,就是图形。我这里请来了几个图形,认一认,(衣服、树、葫芦、箭头、医院十字形符号。)师:请问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吗?你是怎
23、样知道的?追问:你能用什么方法,动手证明它们是对称的?可以动手折一折。师:衣服这个图形,谁来证明?(请生操作)提问:你用的什么方法?(生:对折。)怎样对折的?(生:左右对折)然后你看到了图形的两边怎样了?(生:重合了,一样,不多不少。)是一部分重合还是完全重合?(生:完全重合)师:我用这四个字表示你们对折后看到的。板书:完全重合示范表演:申出左手,右手对折完全重合。(感受完全重合)师:下面再请4个同学用对折法,折一折这4个图形。依次说一说?。如:生1:我把生2:我把边完全重合,所以它是对称的。小结:同学们真棒!像这些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数学上叫:“轴对称图形”。现在你知道什么是轴对称
24、图形图形吗?(生: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师:我这儿还有一个图形,紫金花形图片它是对称的吗?用对折法试一试。(生:示范对折后,不能完全重合,他不是对称的)三、认识“对称轴”师:刚才同学们把这些图形对折后,中间都留下了一条直直的折痕,这条折痕刚好把这个图形怎样了!(生:分成两边一样了)师:可以把它分成左右两边,上下两边,斜着的两边一样了。我们也给这条折痕取一个数学名字:“对称轴”师:衣服的对称轴,我们用虚线把它画出来,画的时候,要超出图形的两端,这样就更容易看到折痕所在的位置了。师依次画出每个图形的对称轴。指出紫金花图没有对称轴。-板书“对称轴”。四、练习巩固1、找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指
25、一指2、找出轴对称图形,对的打“”,错的打“”。3、数字、字母、汉字也可以写成对称的。4、生活中的一些汽车,银行标志也是对称的。小结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生:略)五、实践操作我们已经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一张白纸,你们能运用对称的知识用这张纸剪一件衣服吗?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完成,好吗?(1)、折一折: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2)、画一画:在对折的纸上画线。(3)、剪一剪:沿着刚才画的线剪一剪,会剪出一件上衣的图案。(出示课件)(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的小手。)2、你能剪其他图形吗?如:松树、桃心、葫芦等。(1)、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剪一剪,选择松树
26、、桃心、葫芦三种图形中的一种,看谁既会动脑又会动手。(2)展示学生剪的作品。(把优秀作品贴黑板)四、课堂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装扮得这么美丽。板书设计: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张贴学生及及教师的剪纸作品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7一、教学内容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解决问题、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化、表内除(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统计、找规律、总复习等。这册教材的计算教
27、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除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因此,表内除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除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克和千克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重量单位。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和变
28、化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广角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二、教学目标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认识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
29、,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5、会辨认锐角、钝
30、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
3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单元结束时期末平均错误率速度平均错误率速度表内除法6%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三、教材的编写特点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两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
32、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使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教学重点放在使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和方法上,并通过一定的训练达到计算的熟练。此次教材的编排,突出的变化是不再孤立的教学笔算,而是将笔算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使学习笔算与学习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笔算加法中安排了参观博物馆的乘车问题,笔算减法中安排了北京申奥成功后
33、得票多少的比较问题等。这里的编排顺序是: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使学习计算的必要性突出出来。接着通过操作、直观探讨计算的算理,展示计算的方法,在学生理解算理、获得算法后,再看能否用计算解决前面提出的实际问题。这样就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万以内的加法笔算,教材先提供一个二年级学生要乘车去参观博物馆的情境。由小精灵提出哪两个班合乘一辆车?的问题,使学生处于问题情境中。通过例1、例2、例3分别提出有关乘车的三个问题,都需要用计算来解决。进而引出了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三个计算式题,并引出笔算。在笔算方法的教学中,教材通过摆小棒直观的展示算理并结合直观图出示算法。学生理
34、解了算理和算法,就可以用之解决问题了。在例3中,每辆车限乘70人,通过计算结果知道一班和二班的人数是71,超出限乘人数,所以班长得出结论一班和二班不能合乘一辆车。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这种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空间观念不仅是他们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认识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主要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
35、间观念的发展。让小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图案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根据上述教育理念和标准第一学段的具体教学目标,本册实验教材对于空间与图形内容的编排采取这样一些措施:首先,提供了丰富的关于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和素材。安排了图形与变化、克与千克的认识单元的教学内容。单元中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动手实践活动,如观察、拼摆、折纸、测量、作图、制作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对重量单位克和千克、平移、旋转现象的概念进行感知、体验和理解,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得图形、以及对所获图形间关系
36、进行体验和理解等,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感性经验。其次,教材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例如,在认识重量单位之前,安排了关于用统一的重量单位进行测量必要性的探究;在认识克之前,安排了探索有效的测量黄豆重量的活动等。让学生在各种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几何概念的含义及所学图形的特征,借助图形表象进行推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3、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作为当今信息社会中的成员,对客观世界变化的敏捷反应和对各种信息迅速作出判断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数学中要培养的估计能力正是上述能力的基础之一。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对于估计能
37、力培养涉及得很少,在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所安排的一些乘、除法估算也只作为选学内容。加强估算是当前计算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标准中规定了估算的教学内容和估计意识、技能的培养的要求。例如第一学段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本套实验教材把加强估计意识的培养作为改革的要点之一。不仅在计算教学中安排相应的估算教学内容,而且将估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结合其他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与培养。例如,本册教材在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估算一小节,这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教材结合实例,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境,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学生了解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估算也
38、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它简洁、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思想。其次,教材还注意在有关的教学内容或练习中渗透估计意识培养的内容。例如,在重量单位教学中有一些观察某种实物大约有多重、测量某一实物时只要求大约的重量等的练习。使学生了解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并不需要准确的计算或精确的结果,而只需要一个粗略的数据就可以达到目的。在教给学生基本的估算方法后,教材还安排一些应用估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练习,以便逐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4、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新的数学教育理念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
39、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根据这一理念,本册实验教材的编排,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如前所述,在教学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之前,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小组讨论、归纳推理等活动,得出要用统一的重量单位进行测量才能得到一致的结果,才能彼此进行交流的结论。在学生认识了克、千克之后,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还有比克大的长度单位千克,而是让学生
40、自己探索测量一袋盐的重量的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应该用比较大的重量单位的想法,从而引出千克。本册实验教材安排的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和有多重,都是开放式的对周围事物或操作材料的数学内容进行探究的活动。在这些动手实践的探索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数学知识,还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欲望,产生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地探索未知,进而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些也正是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所必需的过程。四、教学用具:表内除法练习表、万以内数位表、简易天平、平移、旋转的操作学具、口算练习表等五、课时安排:(一)、解决问题4课时(二)、表内除法13课时1、除法的初步认
41、识平均分2课时左右除法nb3课时左右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三)、图形和变换4课时剪一剪1课时(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2课时(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六)、克与千克2课时(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7课时(八)、统计3课时(九)、找规律4课时(十)、总复习4课时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87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类推能力,使学生自主经历口诀的编制过程,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2、掌握7的乘法口诀的特征,熟记口诀,并逐步提
42、高灵活运用口诀的能力。3、通过多角度的练习,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1、引入教师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图教师:这是同学们用七巧板拼成的图案,都拼成了什么?教师:拼一个图案要用几块拼板?是几个7?怎样列乘法算式?你能编一句乘法口诀吗?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如下:1个7是717=771=7一七得七教师:拼两个图案要用几块拼板?是几个7?对应的乘法算式或乘法口诀是什么?教师继续完成相应板书。教师:像这样,同学们能根据这7个图案试着编出其他的7的乘法口诀吗?2、编制口诀打开课本72页,尝试在书上填写。3、全班交流(1)汇报,并上黑板写(2)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7的
43、乘法口诀。(3)检查学生学习情况说一说哪个算式可以表示拼4个图案所用的拼板的块数?相对应的乘法口诀是哪一句?拼6个图案需要几块拼板?所用的乘法口诀是哪一句?根据这句乘法口诀你能联想到哪个乘法算式?“五七三十五”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七七四十九”这句口诀为什么只能计算一道乘法式题?二、记忆口诀1、刚才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大家编出了7的乘法口诀,下面请大家拍手齐读口诀,读后让学生自己记忆口诀。教师: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中哪句容易记?为什么?教师讲述动画片中的情境,让学生寻找7的乘法口诀,并运用联想记忆口诀。教师:看,这些故事和生活中的俗语也能帮助我们联想到乘法口诀。2、7的乘法口诀还有什么特点?从
44、上往下观察,口诀中的第一个数依次多1,第二个数都是7,积依次多7。教师:为什么积依次多7?让学生利用发现再次记忆口诀,之后再进行对口令的游戏。三、灵活运用1、看算式说口诀73= 75= 76= 37+7=74= 77= 72= 71= 77-7=2、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事物、现象和故事与7有关呢?(1)算七星瓢虫身上的点。(2)算诗的字数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是本周经典诵读古诗,你们会背吗?学生齐背。这里有7吗?你们知道诗中一共有多少个字吗?怎么想的?教师:每句7个字,所以又叫“七言诗”。教师:加上题目一共有几个字?怎样列式?(3)编一编1个矮人1顶帽,7个矮人7顶帽;1个矮人2件衣,7个矮人()件衣;1个矮人3条裤,7个矮人()条裤;1个矮人()双鞋,7个矮人()双鞋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41页 共41页第 41 页 共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