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07.1《水的压力》课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07.1《水的压力》课教案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七单元7.1水的压力执教:上海市实验小学李亚南一、教学任务分析水的压力是小学自然科教版第六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属于上海市小学自然学科 教学基本要求(试验本)主题7 “运动和力”中“运动和力的关系”下“物体的沉与浮”的中 高年段”知道物体在水中会受到压力及其压力的方向,知道水的压力大小与水的深浅有关,列 举水的压力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的实例”的内容。本课是继第四册第三单元“物体的沉和浮” 之后,进一步对水压力的探究,也为第八册第五单元理解水的浮力打下基础。从单元内容来 看,本课内容为第一课时,与后面三课时空气压力的探究同属对流体压力的探究,但相对于空 气而言,水更为具体。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让
2、学生充分感受水有压力,压力与水深有关,且 朝向四面八方,为后面课时抽象的空气压力的探究做铺垫。本节课的教学立足于体验和探究,从学生潜水时的实际感受出发,以具体、直观的实践活 动体会到水是有压力的;通过反复实验、仔细观察等方法,初步了解水的压力的特点,以及它 与人类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课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首先,通过第一次戴手套“玩水”实验,初步感受水是有压 力的且朝向四面八方,给予学生充分的“物体在水中会受到压力”的时空体验,提出“水越深 水压越大”的疑问;然后通过第二次“玩水”实验,观察塑料瓶底部所扎薄膜在水中的形状变 化,形象直观地获得物体在水中的位置越深受到的压力越大;接着,用
3、一小瓶水和一大水槽的 水对比,引导学生开展分析“水的压力大小是否与水的多少有关”,通过第三次“玩水”实验 探究水的多少不是影响水的压力大小的因素,并借用仪器(微小压强计)科学地收集数据,对水 压大小的影响因素有清晰的认识;最后,首尾呼应并介绍人类对水压的挑战。本节课的学习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为载体,为学生创造充分的动手和探究的机会,激发 他们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科学技术与人类活动的密切联系。二、教学目标1 .通过戴手套“玩水”活动,在体验的基础上感受到物体在水中会受到压力且朝向四面八 方,提高细心观察和表达的能力。2 .通过两次观察瓶底塑料薄膜的变化情况,知道水的压力大小与水
4、的深度有关,与水的多 少无关,提高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初步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科学探究活动的影响。3 .通过阅读“人类对水压挑战”的小资料,了解潜水科技的发展,感受科学技术与人类活 动的密切联系。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水有压力难点:探究影响水的压力大小的因素 四、教学资源1 .学生实验器材:一次性长臂手套、容量不同的整理箱(大小各一)、扎有橡胶薄膜的塑 料瓶、抹布等2 .演示实验器材:一次性长臂手套、容量不同的整理箱(大小各一)、扎有橡胶薄膜的塑 料瓶、微小压强计、抹布等。3 .自制演示文稿、学生实验任务单等。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物体在水中会受到压力、水压力的方向和水的压力
5、的大小特点等三个部 分。本节课的基本思路是:首先,以生活中的问题“为何潜水时不借助任何保护装置下潜越深越 危险”,激发学生探究水的压力的兴趣;然后,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戴手套“玩水”,体验 “物体在水中会受到压力且朝向四面八方”,提出疑问“是不是水越深,水的压力越大”;接下 来,利用底部扎有薄膜的塑料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水的压力大小是否与水的深浅有关; 紧接着,再用一小瓶水和一大水槽的水对比,引导学生经历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结果 等探究过程,探究水的压力是否与水的多少有关;随后,引入微小压强计,形象直观地获得物体 在不同深度、不同水量的水中受到压力及其压力的方向,再次验证“水
6、的压力大小与水的深度有 关,而与水的多少无关”的结论;最后,小资料介绍“人类对水压的挑战”,进一步体会科学技 术的发展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要突出的重点是:认识水有压力。主要利用戴手套玩水、多次观察塑料瓶底薄膜的变 化、微小压强计测量等多个活动进行体验。方法一:“借助长臂手套玩水体验”:在学生戴一次 性长臂手套后,伸入大水槽中的不同深度处,感知水的内部对物体会有压力。方法二:“用扎有 薄膜的塑料瓶代替手进行体验”:在学生利用触觉感受到水的压力后,利用扎有橡胶薄膜的塑料 瓶去探究压力方向和大小特点,通过橡胶薄膜的形变,利用视觉“看到”水对物体的压力。方法 三:“微小压强计测量水的压力:通过
7、U形管中液柱变化的数值,数字化再次明确物体在水中会 受到压力。本节课要突破的难点是:探究影响水的压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方法是:首先,通过学生“戴 手套玩水”活动,初步感受到水对手有压力且有大小,引发猜想:影响水的压力大小的可能为水 的深浅,利用扎有薄膜的塑料瓶进行探究。其次,借助一小瓶水和一大水槽水对比,引发猜想, 是否水的多少也能影响水的压力大小,再次利用扎有薄膜的塑料瓶体验。最后,师生一起利用微 导入交流潜水时越深越危险的原因。小压强计验证水的压力与水的深度有关,与水的多少无关,以六、教学流程1.教学流程图一、有压力:/交流斗明 /感受水的朝四面八方/ X7 O,此来突破难点。(探究水的力越
8、大;与压力的特/水的多少W 1无关,活动I感受水的压力借助一次性长臂塑料手套,伸入水槽的不同深度处,交流描述手的触觉,分析产生相关触觉 的原因一一利用触觉感知到水对手的压力及压力的方向。活动n探究水的压力的特点在亲身体验活动的基础上,猜想并设计实验,多次观察扎有橡皮膜的塑料瓶在水中橡皮膜变 形的情况,并利用微小压强计,了解水的压力与水的深浅有关、与水的多少无关。七、教学过程(-)活动I:感受水的压力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 .交流:潜水时,在没有保护装置的情况下,人 下潜越深危险越大的原因。2 .体验:戴手套玩水活动。3 .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和手的感受。4 .分析:讨论相关感觉产生的原因。5 .小结
9、:水的内部对物体有压力,且压力朝向四 面八方。Q 创设T背景,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1结合教师现场演示和PPT,引导学生 将手伸入整理箱水中的不同深度处,以 达成较为充分的体验。, 引导学生从观察到的现象和手在水中 的感觉两个角度,围绕活动的目的进行 交流。L 用“手的什么部位感受到了压力”及板 画引导学生分析压力的方向。, 教师利用板书加深学生印象。(二)活动n:探究水的压力的特点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 .猜想:手进入水槽越深塑料袋贴的越紧的原 因。2 .观察:底部扎有橡皮膜的塑料瓶的特点,结合 教师手指按膜演示感悟压力方向。3 .体验:将扎有橡皮膜的塑料瓶慢慢插入水中的 不同方向和不同深度,
10、观察橡胶膜的变形。4 .交流:实验结果。L 鼓励学生提出“水越深压力越大”的疑 问。1 演示对塑料瓶底部的橡皮膜用力,帮助 建立起橡胶膜变形和力的联系。L 利用评价单养成规范实验习惯,仔细观 察橡胶膜的变化。,利用投影仪交流结果,鼓励小组代表清 晰描述和表达。5.小结:水压力大小与水的深浅有关。6.猜想:水的压力与水的多少是否有关。7.设计:实验验证“水的压力与水的多少是否有 关”。8 .实验:将扎有橡皮膜的塑料瓶慢慢插入不同水槽的不同深度,观察橡胶膜的变形。9 .交流:实验结果。10 .观察:微小压强计的橡皮膜变形与U形管中液 柱变化的关系。11 .观察:演示放入不同水槽中的同一深度、同一
11、水槽的不同深度、不同方向下的液柱变化。12 .小结:水的压力与水的多少无关,与水的深度 有关,并且朝向四面八方。13 .阅读:小资料”人类对水压的挑战”。14.总结:本节课收获。,用“橡胶膜凹进去,有时很少,有时很 多,这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水 压力大小与水深有关。,用一小瓶水和一大水槽水对比,提出它 们对物体的压力是否相同,引导学生分 析水的压力与水的多少是否有关。L用板画的方式帮助学生分析放入物体 后水面产生变化影响深度,引导学生关 注深度变化对结论的影响,关注对比实 验中的变量控制。,利用评价单规范操作要点,并及时记 录。, 可能有些学生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差异, 也可能有些学生说某个
12、水槽中的橡皮 膜凹陷的更多,这时不必着急否定,正 好利用结果的不统一性引入微小压强 计。,投影仪下观察对橡皮膜用力大小对U 形管中液柱变化的影响。, 演示放入不同水槽中的同一深度时可 用进行拍照,后投屏在屏幕中,便 于学生观察。,边演示边帖板书进行小结。,利用“小水槽能让我们感受到水的压 力,那么无边无际的大海呢”,过渡到 小资料,关注能不断挑战水压的原因。,利用板书进行知识总结;利用探究过程感悟结论的得出需要经过不断的探索;利用微小压强计帮助最后的验证,感受 科技发展促进人类对世界的探索。八、活动任务单设计班级:第小组班级:第小组“水的压力”活动记录单E 画出不同情况下橡胶膜凹陷的情况,填写
13、实验结论。橡胶膜凹陷情况实验结论水的压力大小与水的深度(有水的压力大小与水的多少(有关/无关)。关/无关)。“水的压力”学习情况评价表E在评价结果中画出你得的o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标准价果 评结实 验 习 惯活动认真观察 仔细体会 双手擦干 桌面整洁做到4个 方面做到3个 方面做到2个 方面做到1个 方面活动认真观察 及时记录 位置正确 桌面整洁做到4个 方面做到3个 方面做到2个 方面做到1个 方面活动认真观察 及时记录 位置正确 桌面整洁做到4个 方面做到3个 方面做到2个 方面做到1个 方面实验记录活劭一记录清晰 活动二结论正确 活动三记录清晰 活动三结论正确做到4个 方面做到3个 方面做到2个 方面做到1个 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