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医学专业复习资料-健康心理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医学专业复习资料-健康心理学笔记.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健康心理学含义:健康心理学也称卫生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对于维护和促进人类健 康所发挥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他阐述人的行为与健康的关系,是心理学与预防医学 相结合而成的一门综合性前沿学科,属于现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这里的行为既包括 人的外显行为(可观察到的行为),还包括思想、态度、认识和观念等内隐行为。2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行为与健康的关系。关注的是有关健康的所有心理学方面的问 题;健康心理学还关注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健心对寻找病因和诊断与健 康、疾病以及相关功能失调的联系产生兴趣;健心十分强调健康的促进和维护,生活质量 的提高,社会关注的持续性以及医疗保健费用等问题,
2、并在分析和促进健康服务体系和健 康政策制定方面扮演重要角色。9我国古代健心思想:两个来源:一是古代哲学家的论述,如老子孔子庄子思想;二是 历代医学思想家的著作,如易经的八卦、对立统一,黄帝内经的天人合一。四方面内容:修心养性一首位,良好的品德修养有益于健康长寿,应在品德休养中求取 养生延年;清静养神一使心理保持平衡,情绪保持稳定的一种心理养生方法;清心寡欲一 对欲望(感官欲望和物质利益)保持节制知足常乐,而非以为压抑;调节情志一调节七情, 使人体恢复五行相生,阴平阳秘的和建状态。治疗主张“不治己病治未病”。对疾病的观 点:“内伤七情” “外感六淫”。1健康:1989年WHO (世界卫生组织)把
3、健康定义为“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 质的良好状态。”2影响健康的因素:环境(生物、物理、化学、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习惯(饮食、风俗、 不良嗜好、交通事故、体育锻炼、情绪、精神紧张等)、卫生医疗服务(社会卫生医疗设施 和制度的完善状况)、遗传(影响较小,一旦出现则不可逆)。3健康行为:广义:积极和消极的健康行为。积极:有利于良好的健康状态有关的行为,指人们从事的任何保持和促进健康的活动, 不管他们感觉到的健康状况怎样和这种行为是否达到了目标。一狭义消极:是不利于健 康状态产生的行为,指那些有害于健康或容易导致疾病的行为。4危害健康的行为:日常危害健康的行为致病性行为模式:是导致特异性疾病发
4、生的 行为模式不良生活习惯不良疾病行为7亚健康概念:指有机体无明显疾病却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 状态,是由有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低下所致,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 下的状态。国外也称“机体的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8亚健康表现:三减退:活力、反应能力、适应能力降低;三高一低:高血脂、高血 糖、高血液粘稠度、低免疫力;五病综合征:肥胖症、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中 风。1健康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流行病学。1应激的概念:个体在事件或环境刺激下,察觉自身的平衡状态和超负荷能力受到威胁时 出现的心理和生理的一种应对过程。3影响应激
5、的4个要素(中介因素):社会支持:个体与社会各方面的物质、精神的联系 程度。应对方式:问题指向应对;情绪指向应对一心理防御机制认知评价:指个体对 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意义做出的推断。人格特征。4霍尔姆斯一社会再适应量表一列出了 43种常见的生活危机或生活事件。5应激的反应模式:生理(躯体)性反应模式:1)搏斗与逃跑一 “应激理论” 2)赛利 的一般适应综合征GAS包括警觉期、阻抗期、衰竭期三阶段。心理性反应模式:1)情 绪应激性反应,有积极和消极两种,有焦虑、恐惧、抑郁、愤怒2)认知性应激反应,认 知水平有变化。3)行为反应,逃避、退化与依赖、敌对与攻击、无助与自怜、物质滥用。补体(c
6、omplement, C)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 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补体经典途径:为补体激活途径之一,激活剂主要为与抗原结合后的IgG或 IgM类抗体,并由C1到C9连续发生级联反应,最终产生溶细胞效应的过程。C4b2b:是由Cl酯酶裂解C4和C2产生的裂解片段在细胞膜上形成的稳定复合体,具有裂解C3活性,所以被称为经典途径的C3转化酶。C4b2b3bn:是多个C3b与细胞膜上已形成的C4b2b(C3转化酶)共价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具有裂解C5活性,所以是经典途径的C5转化酶。膜攻击复合体:是补体系统激活后形成的C5b6789大分子复合体,能使细胞膜发生严重损伤,导致
7、细胞裂解。替代途径:是不经Cl、C4、C2活化,而是在B因子、D因子和P因子参与下,直接由C3b与激活物(如酵母多糖)结合 而启动补体(C3C9)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最终导致细胞溶解破坏的补体活化途径,又称旁路途径,或二途径。C3bBb:是在补体替代激活途径中,激活物表面的C3b与D因子裂解B因子产生的Bb结合形成复合物,即补体替代激活途径中的C3转化酶。I 因子:亦称C3b灭活因子,能使C3b和C4b裂解灭活,从而对经典和替代途径的C3转化酶的形成产生限定抑制 作用。H因子:能辅助I因子灭活C3b,并能竞争抑制B因子与C3b结合,也能从C3bBb中解离置换Bb,促进替代途径C
8、3转化酶衰变灭活。P因子:亦称备解素,可与C3bBb结合使C3bBb趋于稳定,减慢衰变。补体受体:是细胞膜上能与补体成分或补体片段特异性结合的一种表面糖蛋白。免疫粘附:是抗原抗体复合物通过C3b或C4b粘附于具有C3b受体的细胞表面的现象。通过粘附形成大的复合物, 便于吞噬细胞清除。TH1细胞:是CD4+辅助性T细胞的一个功能性亚群,主要分泌IL-2、IFN-g、TNF-b等细胞因子,辅助抗细胞内寄生微生 物和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细胞免疫效应、功能。TH2细胞:是CD4+辅助性T细胞的一个功能性亚群,主要分泌IL.4、IL.5, IL-10, IL-13等细胞因子,主要对体液免疫应 答起辅助作用,
9、如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和吞噬细胞非依赖性的防御功能(指对寄生虫感染和对过敏原的反应)。Ts 细胞:即抑制性T细胞,是CD8+T细胞的一个功能性亚群,其功能是抑制免疫应答反应。CTL (Tc):是T细胞的一个主要功能亚群,表达CB8分子,具有特异性细胞毒作用,识别抗原具有MHC-I类分子限制, 在抗病毒、抗胞内寄生菌和抗肿瘤免疫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TH细胞:即辅助性T细胞,是T细胞的一个主要功能性亚群,表达CD4分子和TCR a b,识别抗原受MHC- II类分子 限制,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中均具有辅助性和效应性功能。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lg):是表达在B细胞上的免
10、疫球蛋白分子,成熟B细胞一般表达有单体IgM和IgD分子,是B细胞抗原受体(BCR),可特异识别抗原。Smlg也是鉴别B细胞的主要标志。ADCC 效应:即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其机制为靶细胞膜抗原与特异性IgG类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 合物后,IgG抗体的Fc段与效应细胞(如NK细胞、巨噬细胞)上的Fc受体结合,使效应细胞活化,产生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抗原递呈作用:指单核一巨噬细胞等一些细胞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信息,诱导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应答的作用。APC:抗原提呈细胞,又叫辅佐细胞,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细胞。细胞因子: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
11、蛋白物质的统称。为生物信息分子,具有介导和调节免疫应答 及炎症反应,刺激造血功能,参与组织修复等功能。单核因子:由单个核吞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具有刺激细胞生长活性的细胞因子。集落刺激因子:可刺激骨髓未成熟细胞分化成熟并在体外可刺激集落形成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是由多种细胞产生并作用于多种细胞的一类细胞因子。由于最初是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发挥作 用,所以由此得名,现仍一直沿用。淋巴因子:指由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自分泌效应:指某种细胞因子的靶细胞也是其产生细胞,则该因子对靶细胞表现出的生物学作用。旁分泌效应:指某种细胞因子的产生细胞和靶细胞非一细胞,但二者相邻近,则该因子对靶
12、细胞表现出的生物学作用。干扰素(IFN):是最早被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因其具有干扰病毒复制的能力,故得此名。根据产生细胞的不同分为 三种类型,即IFNa,主要由白细胞产生;IFNb,主要由成纤维细胞产生;IFNg,主要由T细胞产生。又根据生 物活性不同,可分为I型干扰京和H型干扰素。I型干扰素包括IFN-a和IFNb可由病毒或多聚核甘酸诱导产生,其生 物学作用以抗病毒、抗肿瘤为主,时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II型干扰素包括IFNg,可由有丝分裂素诱导产生,其 生物学作用以免疫调节为主,具有一定抗肿瘤作用,抗病毒作用较弱。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类能引起肿瘤组织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根据来源和
13、结构分为两种类型,即TNF-a和TNFb两种因子具有相的结 合受体,均有抗肿瘤作用,也是重要的致炎因子和免疫调节因子,同时与发热和恶液质形成有关。趋化因子(chemokines):是指具有吸引白细胞移行到感染部位的一些低分子量(多为8-10KD)的蛋白质(如IL.8、 MCP-1等),在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它所编码的抗原 抗原引起快而迅速的排除反应,并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MHS)代表个体特异性的引起移排斥反应的种异型抗原称为组织相容性抗原。组织相容性抗 原包括多种复杂的抗原系统,其中能引起强烈而迅速的排斥反应
14、的抗原系统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简称主要 组织相容性系统。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 antigen, HLA)是指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由于首先在人的外周血白细胞 表面发现,故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编码该抗原的基因也可称HLA,即人类的MHC,定位于人类6号染色体短臂。HLA多态性多态性是指在一随机婚配的群体中,染色体一基因位点有两种以上等位基因,可编码两种以上基因产物 的现象。HLA的多态性产生是由于HLA复合体的每个基因位点均为复等位基因,并均为共显性所致。MHC 限制性(MHC restriction)在免疫应答识别阶段T细胞与APC之间的作用和免疫效应阶段
15、T细胞与靶细胞之 间的作用都涉及到TCR对自身MHC分子的识别,即只有当相互作用细胞双方的MHC分子一致时,免疫应答才能发生, 这一现象称为MHC限制性。迟发型超敏反应:是细胞免疫应答,表现为由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参与迟发超敏反应的抗原 特异性效应细胞主要为TH1细胞。免疫调节:是指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基因调控下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相互之间,以及与其它系统如神经内分泌系统 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影响免疫应答的发生、性质、强度、范围和终止,使免疫应答以最恰当的形式维持在最适当的 水平。独特型:是指存在于自身体内lg、BCR、TCR可变区的抗原决定簇,独特型决定簇诱导相应的抗独特型抗体产
16、生或相 应的抗独特型细胞克隆活化。类毒素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后,失去其毒性,但仍保留免疫原性的制剂称为类毒素。类毒素进入机体后, 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与外毒素结合使之失去毒性作用。过继性细胞免疫是将供体的淋巴细胞转移给受体,增强其细胞免疫功能。过继性细胞免疫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 两类,前者是用已知抗原致敏的淋巴细注入受体后使获得对该抗原的细胞免疫能力:后者是用未经特殊抗原致敏的 正常人淋巴细注入受体后使其获得对多种抗原的细胞免疫能力。克隆清除(clonal deletion细胞克隆对组织特异性自身Ag具高亲和力,且Ag浓度高,T细胞克隆凋亡。人工主动免疫人工主动免疫是用疫苗(抗
17、原)接种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预防感染的措施。人工被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是给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细胞因子等制剂,以治疗或紧预防感染的措施。 因这些免疫物质并非由被接种者自己产生,缺乏主动补充的来源,易被清除,维持时间短暂。合成肽疫苗合成肽疫苗是根据有效免疫原的氨基酸序列,设计和合成的免疫原性多肽,试图以最小的免疫原性肽来 激发有效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亚单位疫苗亚单位疫苗是去除病原体中与激发保护性免疫无关的甚至有害的成分,保留有效免疫原成分制作的疫苗。基因工程疫苗重组抗原疫苗是利用DNA重组技术制备的只含保护性抗原的纯化疫苗。核酸疫苗用编码病原体有效免疫原的基因与细菌质粒构建的重
18、组体直接注入体内,通过宿主细胞的转译系统表达目 的抗原,从而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疫苗。转基因食疫苗用转基因方法,将编码有效免疫原的基因导入可食用食物细胞的基因组中,免疫原即可在物的可食用 部分稳定的表达和积累,人类和动物通过摄食达到免疫接种的目的。自身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的现象即产生了对自身成分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而导致的疾病状 态.免疫缺陷病:由于先天性免疫系统发不良或后天损伤因素而引起免疫细胞的发生,分化增殖,调节和代谢异常,并导致 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或缺陷,临床上表现为易发生反复感染的一组综合征。肿瘤抗原指
19、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出现的蛋白质和多肽分子的总称。TSA肿瘤特异性抗原,表达于肿瘤组织,而不存在于正常组织细胞的抗原。TSA是通过肿瘤移植排斥试验证实的,故又称为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TSTA)或肿瘤排斥抗原(TRA) oTAA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 TAA):此类抗原既存在于肿瘤细胞,又存在于正常组织细胞,但在肿瘤细胞常过量表达。过继免疫治疗是指向肿瘤患者传输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免疫细胞或细胞因子,直接杀伤肿瘤或激发机体抗瘤免疫效应。 抗体亲和力成熟:随着抗体应答的不断进行,B细胞产生的抗体亲和力不断提高的现象。与体细胞高频突变有关。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
20、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6应激的控制与管理(1)应对:包括无意识应对(一心理防御机制)和有意识应对。有意识应对策略:通过调整生活躲避应激源调整要求水平改变引起应急的行为方式 扩展应对资源一一马赛尼(应对模式一斗争应对与防御应对)(2)个体可利用的扩展应对资源有5种:社会支持、信念和价值、自尊、自我效能、个体 的良好状态。1A型行为(易患心血管疾病)一1959年,美弗瑞德曼和罗森曼首次提出。基本成分(赖特):时间紧迫感:做事快,感到时间不够用;长期亢奋状态:每天大部分 时间都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多面出击:总想同时做几件事。表现:完善的工作计划,工 作有条不紊,愿意自我控制,
21、自信甚至自负,工作投入,不易分心,性格开朗、敏感,说 话吃饭快、竞争性、成熟感、敌意、攻击行为、紧张不易放松、缺乏耐心,精力旺盛,情 绪波动大而急,不愿失败,高标准,乏自省、为取得成功不懈努力等。是导致冠心病的 重要危险因素一敌意、愤怒、缺乏控制力、时间紧迫感。三个核心概念(普赖斯):必 须不断地证明自己;没有全人类的道德原则;所有资源都是不足的。2C型行为一癌症的易患模式特征:经常自怜,惯于自我克制,压抑情绪,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对任何事都感觉没 有希望,自觉事事无能无力经不住打击,失去伴侣或其他亲人时无法摆脱痛苦的折磨 害怕不自觉地暴露感情,倾向防御和退缩怕相信别人和受别人约束,心里矛盾,有
22、一种 不安全感怕被抛弃,怕无所依靠长期精神紧张机体长期超负荷运转总觉得无所事 事,无所依靠情绪低落,甚至悲观失望。1不健康饮食行为:节、偏、挑食;高热、糖、脂2主要饮食行为障碍:神经性厌食症和贪食症。3神经性厌食症:多见于青少年女性的一种进食行为障碍,多由节食不当引起,是一种非 器质性精神障碍,无生理上的原因,病情可能轻微短暂,也可能经久不愈。临床表现:营 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紊乱,女性出现闭经,性欲减退,伴有抑郁症倾向。4神经性贪食症:是一种进食障碍。特征:反复发作和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和暴食行为, 病人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常采取引吐、导泄、禁食等极端措施以消除暴食引起的发胖, 可与神经性厌
23、食症交替出现,多数病人是神经性厌食症的延续者,发病年龄较神经性厌食 晚,本症并非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所致的暴食,也不是癫痫、精分等精神障碍继发的暴食。5、饮食行为障碍形成的心理分析:潜意识模式(精分的解释):潜意识是个人不可能觉 察的心理现象,但它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影响极大,是一种被压抑的强大内驱力。1)力比 多的承认或否定;2)怀孕的幻想和阴茎羡慕3)分离一个体化问题与恋母情结。条件反 射模式(行为主义的解释):如他人的关注是对节食效果的积极评价也强化个体的饮食障 碍;对于以“进食一呕吐”为特征的贪食症患者而言,开始时的自我呕吐发展到最后,很 可能是一种条件反射式的自发呕吐。认知模式:患者易将
24、外部压力和内在感觉联系起来, 对内部感觉来源判断失误,对过多的内部刺激不堪重负时,往往存在注意范围缩小的现象, 对内部饥饿的刺激不敏感。1睡眠周期:两种状态非快速动眼睡眠(NREM):身体放松一SI、S2、S3、S4,睡眠 最深状态是S3、S4期睡眠。快速动眼睡眠(REM):大脑放松一梦的阶段,对信息加 工的阶段,在这个期间,如将被试唤醒,80%的被试报告自己在做梦。3睡眠的研究方法:睡眠剥夺实验一惯常采用的方法。全睡眠剥夺实验法:在较长时间 内(连续数日)内不允许被试睡眠,观察这种状态下被试的身心变化。部分睡眠剥夺实 验法:只允许其在上半夜睡眠,在下半夜将其唤醒(由于有梦的REM睡眠主要集中
25、在下 半夜),研究剥夺REM睡眠对人身心的影响。选择性剥夺睡眠:剥夺某一时相而允许其 时相存在的睡眠,很难进行,有两种方法:1)仪器监测剥夺REM睡眠法2)生化制品剥 夺睡眠法。梦的制作手法:象征、凝缩、转移、再修整。6失眠的原因:心理社会因素;睡眠环境因素;睡眠一觉醒节律紊乱;生理因素;各种躯 体疾病;各种精神障碍;药物和酒精。7失眠的心理干预:心理治疗一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治疗、放松训练、睡眠干预治疗(睡眠限制治疗、刺激限制治疗、反常意象法)睡眠卫生教育: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和平愉快的心境;不必介意偶尔的失眠。8、睡眠的重要性:它是人类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生理心理过程,
26、正常的睡眠时间和节律与人 体生理及心理健康关系密切,是反映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功能:恢复和调整体力;保护 大脑皮质,促进脑发育;促进生长发育,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康复机体; 延缓衰老。促进长寿;提高学习能力,保证有效的信息加工。2、性心理的发展阶段:性别识别;性别认同;性别角色;性意识一个体依据本人 的性别角色参与性活动。3、性别识别:性别识别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确定性别身份的前提。4、性别认同:在社会化过程中,家庭社会的教育和学习使儿童逐渐形成对自身性别的认同。5、性别角色:当个体达到性别认同之后,男女就会进入各自的性别角色或性别身份,依据 社会文化的规范,进一步限定其性心理和行
27、为,包括衣着、装饰、姿态、性情等。6、性意识:个体依据本身的性别角色参与性活动。8、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口欲期(0-1)、肛门期(1-3)、性蕾期(3-6)、潜伏期 (6-12),生殖期(异性期。12岁以后)。11、性传播疾病的常见类型:艾滋病、梅毒、淋病、尖锐湿疣。12、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HIV艾滋病:传播途径:危险性行为、血液传播、母婴传 播。临床表现:4阶段:急性感染阶段、无症状感染阶段、持续性淋巴肿大阶段、艾滋 病阶段。治疗:以预防为主。临床方法有心理、一般、药物治疗和预防。1、成瘾行为分类:药物成瘾:酗酒、吸烟、吸毒;行为成瘾:赌博、网络成瘾、性活动等。2、饮酒行为对个体影响
28、程度的不同分为:社交饮酒、酗酒、酒依赖。3、酗酒:也称为问题饮酒或酒滥用,指没有节制的过度饮酒。4、酒依赖:也称酒精成瘾,表现为强迫性的连续或定期饮酒的行为。5、酒精中毒:一次摄入过量含乙醇(酒精)饮料而引起的中枢神经先兴奋后抑制的失常状 态,出现共济失调。6、网络成瘾:指没有恰当的理由,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沉溺于互联网上漫游冲浪, 聊天或进行网上游戏,以致损害心身健康,并在生活中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交 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产生心身依赖现象。7、网络成瘾的特点:痴迷性、欣快感、成瘾性、脱离现实生活。8、网络成瘾表现:网络型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强迫行为、信息收集成瘾、电脑成瘾。
29、1、疼痛:是一种包括感受、知觉和情感的复杂体验,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方面的体 验,这种体验是与实际存在或潜在伤害相联系的,或是患者从受伤角度进行陈述的一种症 状。2、影响疼痛的心理社会因素:主要心理因素:A认知对疼痛的影响(a正确的认识疼痛 的病因、机制和后果,可消除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免除焦虑b有些疼痛是机体内部的不良 习惯造成的C将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和病程、预后充分解释,增加抗病信心,给予暗示) B情绪与疼痛:积极情绪提高对疼痛耐受性,消极情绪提高对疼痛感受性C注意集中:集B 中在自身,疼痛剧烈;分散,疼痛减轻主要社会因素:A社会学习(儿童时期疼痛的经验) B文化背景(男孩女孩,白人
30、黑人黄种人)C环境因素(伤兵比平民耐受)。其他:A人格(外向、自尊心强的人耐受高,疑病、敏感、抑郁、孤僻的人耐受低)B 年龄和性别。心因性疼痛:couvade综合征一“父做假娘”;幻肢痛(指肢体被截除后, 患者像未截除一样感到它的存在,感到疼痛);转换性症状(幻觉引起;瘠病的转换性症状)O1、求医行为:是指人们发现症状后寻求医疗帮助的行为。2、求医行为的表现:主动求医行为,被动求医行为,强制求医行为。3、影响求医行为的因素:心理因素:对疾病的认知;病人的心理社会特征;情感因素 (对疾病的强烈情感反应妨碍人们求助治疗)社会文化因素:年龄和性别(儿童和老年 人多,女性多);社会文化差异(经济、文化
31、等因素);医疗服务条件;对医疗服务人员的 信任度。5、遵医行为:又称病人的依从性,指病人对医嘱(包括治疗方案,生活方式指导)等的执 行程度,一般与求医行为同时或其后发生,决定这诊疗效果和转归。分类:完全;不完全不。6、遵医的影响因素:疾病和治疗方面的因素:疾病的严重程度;医嘱的可执行性;医疗 费用与不良反应;治疗过程复杂性;治疗或检查的痛苦程度。病人自身方面:年龄、性 别和社会文化因素;病人的心理状态;医患交流:治疗信息的提供;医患关系。1、几个关键期心理卫生要点(认知行为、人格等):胚胎期:孕妇要保持愉快的心境; 科学地进行胎教。儿童期:做好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衔接工作;注意学习中的心理
32、卫生;不要培养“标准儿童”;防止不良心理及性格的产生;帮助儿童学习人际交往技能,提 高其社会适应能力。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引导青少年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护自信 心和自尊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青年期:尊重青年人的意愿和情感;避免形成代沟;正 确处理友谊与恋爱问题;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年期:加 强自我心理保健;处理好婚姻问题。老年期:尽快适应离退休后的生活;保持积极的生 活态度;努力处理协调好家庭人际关系;保持开朗、乐观和豁达的情绪;老年人的养生保 健。1、社区的功能:整合功能;保障公能;稳定功能;价值引导功能。2、社区心理(精神)卫生:也称社区心理健康,是指以个人为
33、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 范畴,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和精神病防治工作,以促进和提高社区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 1、心理评估概念:是采用定性或定量的心理学方法好技术,对个体心理健康、职业资格、 社会适应能力等行为特征作整体评价过程。2、常用方法:调查法、观察法、会谈法、作品分析法、测验法。3、健康行为评估:对健康本身的评估:适应行为的评估;行为障碍的评估(结合病史和症 状,参照CCMD-2, CCMD-3, DSM-IV, ICD-10等);酒精依赖疾患识别测验(AUDIT); Russell吸烟原因问卷(RRS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4、社会支持与社会网络的测量:社会关系调查表(IS
34、SI);社会支持量表(SSI);每日社会关 系评价表(DIRF);社会支持问卷(SSQ);个人间支持评价量表(ISEL);家庭关系指数(FRI); 朋友社会支持领悟量表(PPS-Fa)和家庭社会支持领悟量表(PPS-Fr)o 第十七章、健康心理学的干预1、健心干预方法一临床上多用短程心理动力疗法:又称分析性心理治疗,是一种动力学取 向的心理治疗。指治疗者通过帮助患者分析、了解和认识其病态行为的根源及性质,从而 达到领悟并改善症状的一种较为短程的心理疗法。目的:探索人类行为的基础,使病人对 他们的行为有所领悟而能改变其行为。2、短程心理动力疗法的方法:对心理活动的探讨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结构及病态
35、行为 表现移情分析阻抗现象的处理解释。3、钟友彬一一中国式精分4、行为主义常用方法:系统脱敏法厌恶疗法条件操作法 暴露疗法松弛反应训练生物反馈治疗。5、认知疗法:贝克认知治疗;艾氏合理情绪疗法。6、森田疗法:是一种基于东方文化背景的理论与方法,提出“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治 疗原则,更是一种积极的人生哲学。它有3种治疗方式:住院式森田疗法、门诊式森田疗 法、生活发现会。7、安慰剂治疗:安慰剂是指无药效又无毒副作用的由中性物质构成的、外形似药的制剂。 对渴求治疗、对医务人员充分信任或崇拜的病人,能在心理上产生良好的积极反应,出现 希望达到的药效。这种反应就称为安慰剂效应。8、音乐治疗:属于创造性
36、艺术治疗的一种,即来访者通过非语言的音乐形式表达自己,增 加自尊,自我表达更有效,它一般采用磁带或光盘影响来访者的感受和情绪。9、健康促进的理论模式:“知信行”模式:知(知识和学习)是基础,信(信念和态度) 是动力;行(包括产生、促进健康行为、消除危害健康的行为等行为过程的改变)是目标。 健康信念模式:是用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重要理论模式。1)产生恐惧 2)对行为效果的期望3)效能期望。立体框架综合干预模式整合模式工作过程模式。2流行病学含义: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 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3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群体观点
37、(基本观点)对比的观点(核心)社会医学 和生态学的观点多病因论的观点概率论的观点4流行病学研究步骤:(大学生网络方式调查)明确调查目的和类型:根据研究提出的 问题,明确目的。根据具体研究目的确定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体现实用性、创新性、 科学性和先进性。确定研究对象:解决向谁调查和由谁具体提供资料的问题。(某个区域 内的全体居民或其中一部分;某一时点上的流动人员;某些特殊群体);确定样本量(经验法、查表法、计算法)和抽样方法(常用抽样方法:随机抽样,非随机抽样);资 料的收集(资料收集有两种,一是通过测定或检查的方法收集,二是直接用问卷询问研究 对象);资料的整理、分析(资料审核,资料分析,结
38、果解释先应说明样本的代表性,应 答率等情况。估计偏倚及其来源、大小、方向和调整方法。)常见偏倚及其控制(偏倚: 1)选择偏倚:选择性偏倚、无应答偏倚、幸存者偏倚。2)信息偏倚:回忆偏倚、报告偏 倚、测量偏倚。控制:严格遵照抽样方法要求,确保随机化原则;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 和受检率;正确选择测量工具和检测方法;培训调查员,统一标准和认识;做好资料的复 查复核工作;选择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辨析混杂因素)。(展开论述)医学免疫学名解释抗原(antigen, Ag)是指能与TCR/BCR或Ab结合,促使 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 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抗体(Ab):是介导
39、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值分化为浆 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重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通过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应答(humoral immune response, HI)B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免疫:免疫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 (self-nonself),对“非己”抗原发生清除、 排斥反应,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与稳定的生理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功能、免疫监视功 能和免疫稳定三大功能。免疫忽视(immunological ignorance)自身应答T细胞克隆与 相应组织特异性Ag亲和力低,或Ag浓度低,并不致AID的状态。免疫耐受T/B细胞接触
40、抗原性物质时所表现的一种特异性的无应答状态。已被耐受原致 敏的机体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时,呈特异性地免疫无应答状态,而对其他抗原的刺激仍 有免疫应答的能力。PRR(模式识别受体),指存在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一类能够直接识别结合病原微生物或宿主凋亡细胞表面的某些共有的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包括:MR、SR、TLRo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针对外来抗原(如微生物或毒素)的一种免疫 保护作用,或称为抗感染免疫。如果免疫应答表现过于强烈,则在清除抗原的同时: 也会造成组织损伤,即发生超敏反应(变态反应)。如免疫应答过低或缺如,则可发 生免疫缺陷病。免疫监视(immunologi
41、csurveillance):正常情况下,体 内的某些免疫细胞能发现并处理(杀伤、消毁)体内经常 出现的少量异常细胞。免疫稳定(immunologic homeostasis):正常情况下,机体可经常地清除损伤或衰老的自身细胞,以维持免疫机能在生理范围内的相对稳定性。抗原: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应答产物(Ab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亦称免疫原.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使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淋巴 细胞的特性。抗原特异性:机体对诱导免疫耐受的某一抗原无应答,而对其他抗原的刺激仍有正常免疫应答能力。
42、抗原性:与抗体or致敏T淋巴细胞,即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半抗原:仅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不完全抗原,又称为半抗原。半抗原与载体结合后,可成为完全抗原。完全抗原: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表位)抗原决定族:是指抗原性物质表面决定该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 团,又称表位。共抗原:具有共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的不抗原。异嗜性抗原:在人不种属动物物和微生物细胞表面上存在的共抗原。它们之间有广泛交叉反应,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又称Forssman抗原。超抗原:只需极低浓度(l-10ng/ml )既可激活大量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效应,但其激活机制与方式有别于常规抗原与有丝分
43、裂原.TD-Ag :胸腺依赖性抗原,这类抗原需在T细胞辅助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Ab,绝大多数Ag属此类。如血细胞、血清成分、细菌等。共同特点:TD-Ag刺激 机体所产生Ab主要为免疫球蛋白G,且还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可引起回忆应答。多由蛋白质组成,分子量大, 表面决定簇种类多,但每种决定簇的数量不多,旦分布不均匀。TLAg:非胸腺依赖性抗原,不需T细胞辅助即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少数Ag属此类。如细菌多糖、聚合鞭毛蛋白等。共同特点:Tl-Ag刺激机体产生的Ab仅是免疫球蛋白M,不引起回忆应答,不引起细胞免疫。免疫球蛋白: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H链:免疫球蛋白分子是由二硫键
44、连接的四条(两对)多肽链组成。其中长的一对称为重链,即H链。约由450-570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约为50-70Kdo每条H链由一个可变区、三或四个恒定区和一个钱链区构成。L 链:免疫球蛋白分子是由二硫键连接的四条(两对)多肽链组成。其中短的一对称为轻链,即L链。约由214个 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约为25Kdo每条L链由一个可变区和一个恒定区构成。可变区(V区):指免疫球蛋白多肽链的氨基轻链的1 / 2与重链的1 /4区段,氨基酸组成及排列顺序多变。恒定区:指免疫球蛋白多肽链的竣基轻链的1 / 2与重链的3 /4区段,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比较恒定。超变区:亦称互补决定区(CDR) o免疫
45、球蛋白可变区中,氨基酸残基变异性更大的部分。系抗体分子与抗原分子 特异性结合的关键部位。骨架区:免疫球蛋白可变区中除去超变区的部位。该区域不与抗原分子直接结合,但对维持超变区的空间构型起着 重要的作用,其结构也较稳定。连接链Q链)为免疫球蛋白中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免疫球蛋白单体的多肽链。分泌片是上皮细胞产生的一种多肽,以非共价键方式连接两个电单体分子,并与j链共组成分泌型岛 起到抵抗蛋白 酶消化的作用。功能区构成免疫球蛋白单体分子的四条多肽链中,每条肽链又可被链内二硫键连接形成几个球形结构,并具有不有 生物学功能,这些具有生物学功能的球型结构称为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每条轻链有两个功能区(VL和C
46、L)。IgG、 IgD的H链有四个功能区(即VH、CHI、CH2、CH3) ; IgM和IgE重链有四个CH,即多一个功能区CH4。功能区之间的区域。含大量脯氨酸,具有弹性。适于与较链区指免疫球蛋白重链CHI和CH2 抗原结合,也与补体活化有关。源功能区免疫球蛋白、T细胞抗原受体及MHC分子等的功能区中某些氨基酸具有共重复性、结构的相似形和功能的一致性,故称为源功能区。1g超家族鉴于功能区具有源性的特性,将1g分子、T细胞抗原受体分子、MHC的I类和H类抗原分子以及某些CD抗原分子等,统称为1g超家族。Fab段即抗原结合片段。用木瓜酶消化IgG分子,可得到两个Fab和一个Pc段。Fab段含有一
47、条完整的轻链和重链近氨 基端侧的1 / 2多肽链。该片段具有单价抗体活性,能与一个相应的抗原决定族特异性结合。Fc 段即可结晶片段。用木瓜蛋白酶消化IgG分子,可得到两个Fab和一个Fc段。Fc段含有两条重链竣基端侧的1/2多肽链。该片段无抗体活性,但具有活化补体、结合细胞和通过胎盘等生物学功能。种型(isotype ) 一种属内所有个体共有的1g抗原特异性,可在异种体内诱导产生相应抗体。种型抗原特异性主要位于1g的c区,包括类和亚类,型和亚型。种异型(allotype )是指一种属不个体间的1g分于抗原性的不,主要反映在1g分子上的CH和CL上一个或数个氨基酸 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不个体的遗
48、传基因决定的,故称为遗传标志。独特型(idiotype ):指一个体不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可变区有不的抗原特异性,由此而区分的型 别称为独特型。独特型抗原决定簇主要是由于超变区的氨基酸的差异决定的。杂交瘤技术抗体产生细胞(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人工方法,这种融合的细胞既具有肿瘤细胞无限繁殖的特 性,又具有B细胞合成分泌特异性抗体的能力,分离单克隆杂交瘤细胞后即可得到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cAb )由一个B细胞杂交瘤克隆产生的、 只针对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特异性抗体。补体系统:系统包括30余种组分,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与细胞膜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反应系 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