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复习提纲——天才才资料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学》复习提纲——天才才资料文档.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教育学复习提纲绪论第一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是如何产生的?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在动物世界中存在教育吗?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中国的学记;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一文中首次把教育学列为一门独立学科2、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3、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他在伦理学基础 上建立起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教育方法论,形成了“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 式。4、杜威在学校与社会的著作中,强调了“
2、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教育 和教学原则,形成了“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二、我国当代教育学发展的趋势和任务1、我国当代教育学发展的总趋势是多样化2、思考:我国的教育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第二节教育学在教师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思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地位:是基础学科和必修学科之一。作用:1、使学习者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指导教育实践。2、使学习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3、使学习者巩固专业思想,献身教育事业。第三节怎样学习教育学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3、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4、注意教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第一章教育第一节教育的产
3、生与发展一、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勒图尔诺和沛西.能观点:勒图尔诺在动物界的教育一书中明确提出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动物界就有教 育活动。他把老动物对小动物的饲养和爱护等本能活动都说成是教育活动,证明教育在人类 出现之前即已存在,不只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活动。缺点:忽视教育的社会性(二)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观点:在原始社会中尚未有独立的教育活动,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的“无意识的模仿” 缺点:忽视了教育的意识性和目的性。(二)表现:传统、仪式、规章1、学校传统定义:是i种学校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影响所有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定势特点:学校传统的影响一般不是通过强制性的要求实现
4、的,而是通过文化传承的影响实现的2、学校仪式定义:是学校的某种固定的活动程序和形式特点:学校仪式一般是在学校的要求下产生,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3、学校规章定义:是学校的一种制度化了的行为规范,如学生守则、教学规范、学校工作常规等第三节学校管理一、学校管理概述学校管理:是学校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 规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 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构成:管理者、管理手段和管理对象管理手段:主要包括学校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管理对象:指学校的人、财、物、事、信息、时间和空间等二、沟通是学校管
5、理的基本途径(一)沟通的内涵I、定义:沟通是信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交换的过程2、沟通过程:需要一确定信息一信息编码一传送(信息载体)一接收一解码一领会一反馈(二)沟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1、信息传递这是沟通的最直接的目的,所有其他目的都是通过达到这一目的才得以实现的2、控制:学校对其下属的机构以及全体师生实施统一的指挥和协调,离不开沟通渠道。如学校的机构 系统3、激励在学校中,沟通是一种激励的工具。如绩效、奖励、深造等沟通方式都是为了达到激励的目 的4、情感交流沟通可以使彼此间交流感情,如,交换对学校问题的看法,有利于提高个人的参与感、满意 感(三)学校管理中沟通的两种形式1、正式沟通正式
6、沟通是按照学校机构设置的所进行的信息传递。一般可以分为上行、下行、平行、斜向 几种渠道。2、非正式沟通是指在正式沟通之外的信息传递,般有三种渠道,即个人之间的自发交往、非正式的接 触或聚会、社会传闻(即小道消息)(四)学校管理中沟通的三类障碍1、主观方面的障碍这是指信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由于个性或主观意识方面的原因而对信息沟通产生影响。2、客观方面的障碍是指接受信息的条件和可能与实际的信息量不对称所造成的沟通隙碍3、沟通渠道方面的障碍沟通媒体(电讯、电脑网络、各种工具等)技术上的问题,有可能使沟通受到障碍(五)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I、在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建立彼此信任、相互尊重的良好关系2、使用
7、恰当的、准确的语言文字3、选择最佳沟通媒体4、注意沟通的时效性5、重视对信息的反馈三、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学校绩效: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关于绩效的理论观点:1、目标模式这是一种分析学校绩效的较普通和传统的方法。教育主管部分制定指标系统,并以此来检验 学校工作的最后结果2、投入一产出模式这种模式注重效率,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好的产出3、需求满足模式学校工作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各主要的相关群体的正当需求4、环境适应模式学校应不断变换自己,适应环境,获得外界的认可,求得功能的有效发挥5、学校内质优化模式侧重学校本身的因素对于学校绩效的影响。四、我国小学管理的
8、基本内容和方法(一)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思想品德教育管理的任务是加强和改善对品德教育工作的领导,组织和提高品德教育师资队 伍,强化和规范品德教育工作,保证实现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2、教学工作管理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以教学为主是办好学校的基本规律,学校领导必须以主要精力 和时间抓好教学教学工作管理应坚持正确的教学方向,促进儿童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3、教务行政管理4、总务工作管理小学总务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对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校工作的效率, 创造和谐有序的学校工作环境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学校教务工作包括校产管理、财务管理、 生活管理等方面(
9、二)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管理方法:是指各种能够实现管理职能,达到管理目标,确保管理活动顺利进行的手段、 途径和措施学校管理方法的分类1、行政方法是指依靠行政组织和领导者的权利,通过强制性的行政指令等手段直接对管理对象施加影响,按行政系统进行管理的方法2、法律方法是指法律这种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并受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来进行管理的方 法3、教育方法通过对正确的精神观念的宣传教育,从真理性方面启发人们的理想,使之成为人们行动的动 机,从而为实现学校目标而自觉努力的方法4、经济方法即物质效益的方法,是指把物质作为激励动力,运用经济手段来实施管理5、学术方法这是对学校中的教学研究等学术工作进
10、行管理时运用的方法五、国家对小学的管理和监督(一)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小学课程计划是国家根据规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H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内容的文件我国对教学内容的管理坚持中央集中领导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体制。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方面实行三级课程、三级管理,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是体现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又是学校组织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因此,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等文件,从本质上说应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二)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管理制度教科书是根据规定的课程标准编写和审定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工具,是学校考核教学成
11、绩的主要标准,因此具有法定约束力 我国在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的权限方面坚持在基本统一的基础上,实行多样化。(三)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小学的学籍管理包括成绩评定、升级和毕业等项内容,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成绩评定方法: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成绩评定的内容:学习成绩、操行成绩和体育成绩升级:各科学习成绩均属及格者升级,不及格的应予补习和补考或留级(四)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小学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为了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为教育事业服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国建立了小学教师职务制 度。小学教师职务设小学高级教师、小学一级教师、小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三级教师第四节学校、家庭和社会一、
12、学校、家庭、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一)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学生的发展受到他所处环境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学校对儿童施加的影响是学生成长和发 展的主要的和决定性的因素表现:第一,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第二,学校的教育水平(主要指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职业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 展第三,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程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二)家庭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关系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基本单位,是影响儿童发展的最初的也是 最重要的因素家庭对孩子的教养类型独裁型、保护型、和平共处型、合作型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1)制定教育措施,并与学校配合(2)加强子
13、女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3)创造良好条件(4)保护身心健康,增加体质(H)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对一个学生的发展影响最大的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群体、社会道德、大众传媒等1、社会交往社会群体形成特点建立在情投意合的基础上自愿结成的非正式社会群体,是自发、没有形式化组织的群体 影响:积极:自尊、自信、满足感、成功感、安全感、归属感,促进身心的发展消极:思想消极、误入歧途、违法犯罪等,阻碍身心的发展2、社会道德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它包括伦理思想和在伦 理思想指导下人的行为所体现的风格、情感、情操等。道德是依靠说服、示范、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以及教
14、育来起作用的。社会环境非常的复杂,一个儿童在社会生活中不仅会受到先进道德意识和社会风气的影响, 也有可能受到没落道德意识和社会风气的侵蚀。因此,为了保护儿童的健康发展,就应当在 大力宣传先进道德的同时优化社会环境,清除一切没落道德的残余,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风 气3、社会文化社会文化在这里主要包括艺术作品、大众传媒、文化娱乐场所社会教育的主要任务(1)组织校外社会文化教育场所(2)组织寒暑假及节假FI的生活活动(3)培养学生骨干,推动学校的课外活动(4)组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5)开设各种家庭服务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一)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学校与家庭应当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建
15、立互相沟通、互相理解和互相配合的紧密关系,建立 起共同的教育目标,协调好学校与家庭两方面的教育力量学校对家庭的指导分类一般性指导、针对性指导、分类指导、个别指导学校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方法互访、家长会、家长委员会(二)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配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的主要途径第:鼓励、支持学生校外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第二,向校外教育机构提出建议和意见第三,利用校外各种社会机构对学生施加影响第四,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社区教育委员会是以学校为中心,由一所学校联合所在社区的部分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 关或团体部分共同组成的。第三章学生第一节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据北京娱乐信报4月13日
16、报道,一家培训机构在北京推出了“日出计划”,号称只要孩 子从小接受他们的培训,10岁时就能赶超一个大学生。目前所收学员最小的只有9个月,最大的不超过10岁。该机构称不需要任何的筛选,只要 交钱,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神童”。据介绍,该培训项目分为四个级别,每个级别的收费 不同,最高级的“宇宙级”只接收1至6岁的孩子,一年的培训费为14万元;其次的“银河 级”、“太阳级”、地球级”,分别接收1至13岁的孩子,一年培训费从18900元到500元 不等。而培养这些神童的教师,是一些正在高校就读的大学生和研究生。该“培训计划”真令中外教育专家积累多年的教育理论及实践相形见细、大跌眼镜了按 该“计划”推理
17、,神童是大可以“批量生产”的;孩子的智力水平与别的因素全无关系,只取 决于一条家长肯掏多少钱。果真如此的话,那么,这一“宏伟计划”是否可以取代各类 教育了呢?神童是这样拔出来的儿童观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到儿童的能力与特点、地位与权利、 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一、遗传决定论该理论认为认知发展由先天的遗传基因所决定,人的发展过程只不过是这些内在的遗传因素 的自我展开的过程,环境的作用仅在于引发、促进或延缓这种过程的实现。创始人是高尔顿,他的典型论调是:“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它受遗传决定的程度, 正如一切有机
18、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传决定一样。除此之外,坚持遗传决定论的还有霍 尔。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基督教的“原罪说”、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和中国古代的儿童观(一)基督教的“原罪说”中世纪的原罪说缘于把人看成是生而有罪的,故儿童自然是有罪的,赎罪就是人生的目的, 教育就是帮助儿童尽快赎罪的手段,在教育中是需要加以鞭笞和惩戒的。(二)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这种儿童观认为,儿童发展的目标及个性的差别,早已由人性的自然素质所决定了。柏拉图 认为上帝造人是采用了金、银和铁三种不同的材料金制者最为高贵,他们的发展目标是治学和管理国家,因而他们需要接受最高等级的教育 银制者,其发展目标是武士,只需要接受初等教育就足够了铁
19、制者的天资最差,没有什么发展前途,无需接受教育。铁制者需要的不是才能的开发,因 为他们没有才能的天赋条件,他们只需掌握某种劳动的技能,养成服从的品性就足够了(三)中国古代的儿童观我国古代儿童观是围绕对人性的认识展开的,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以孟子为代表的性善论,人具有基本道德的萌芽,即善端,包括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 心。儿童的发展就是让这些本来存在的萌芽能够生长荀子为代表的性恶论。人对物的欲求是人性,而人性是恶的。荀子这种对人性的看法,导致 了他对注重教育对儿童的改造和外塑功能韩愈性三等论。韩愈认为“学而愈明为上等,“可导而上下”的为中等,而下等品性的人,只有用刑罚来控 制他们的行为对遗传
20、决定论的评价:遗传决定论肯定了遗传因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这一点是正确的。其错误在于:过分 夸大了遗传因素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甚至将遗传因素看成左右儿童发展的唯一起作用 的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限制或否定某些儿童或儿童某方面潜能发展的理论。以这 种观点去指导教育实践的话,就不仅会忽视儿童的活动、活动的外部条件和儿童自身需求等 其他重要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而且还会由于对所谓的遗传素质优劣的判断,而导致对某 些儿童发展要求和发展可能的否定。如“原罪说”否定了儿童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及其对相应能 力的发展;性恶论和人分三等论更是从根本上否定了被归为这样一类的儿童们的受教育机 会。二、环
21、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认为,真正的儿童的发展中起着绝对影响作用的力量,是儿童生活环境和后天所 获得的教育引导(一)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代表人物:洛克和华生洛克:主张“教育万能”,在教育漫话中提出“白板说”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刚生下来的时候,其心灵就象一块白板,成人可以任意塑造成 各种各样的东西;就像是张白纸,洁白无瑕,成人可以在上面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就象是 一个空容器,成人可以任意填塞,把各种知识经验灌输进去,而不考虑儿童的需要。儿童的 发展仅仅是周围环境的产生,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结果,完全忽视了儿童的主观能 动性。华生: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
22、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 任意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乞丐和盗贼(二)怎样正确认识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关注儿童生长的环境条件、后天教养内容和教育方法在儿童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 影响作用,使人们更加关注儿童生长的环境条件,就这一点而言,应该承认,与遗传决定论 相比较,它发现了对儿童发展影响力更大的一项变量。因此,环境决定论对儿童教育实践的 影响也远远大遗传决定论。但其错误在否定人的生物遗传素质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过 分夸大后天的环境影响作用,环境决定论的盛行直接导致了传统教育实践具有重视教师权 威、书本知识和学校纪律等特点。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控制儿童学习活动的环境、内容和方 式来达
23、到控制儿童.发展的目的。“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等谚语在我国广为流传,就 是环境决定论对人们的教育方式选择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环境决定论在肯定了儿童发展的可塑性的同时,也将儿童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地位牢牢地固 定在失去自主性的被塑造地位上。三、辐合论辐合论认为,心理的发展不是单纯的靠天赋本能的逐渐显现,也不是单纯地对外界影响的接 受或反映,而是其内在品质与外在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但并非所有肯定这两个因素的学者, 都简单地同意“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之和”的判断。般而言,儿童的发展就其发生学的意义而论,遗传的制约性要大于环境因素的力量,随着 儿童机体的成熟程度的提高,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则越来
24、越严重。代表人:德国心理学家施太伦、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辐合论的评价:辐合论对教育实践的影响是明显的,儿童心理学理论被确定为教育者必备的知识,儿童心理 发展的规律,也被视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原则依据;同时,在教育实践中也加强了对教育内容、 方法选择方面的控制,加强了对学校教育环境的设计与控制。第二节儿童的发展与教育一、儿童发展的内涵(一)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指的是儿童个体从亲代的遗传的基因中得到的、同时具有人类和个体 特性的生物机体因素遗传因素为儿童的发展只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可能原因一是遗传素质所具有的发展能力,并不会确定的转变为儿童发展的现实。二是遗传素质转变
25、为发展现实的过程,也并不是一种完全取决于外在影响性质的过程,遗传 素质自身具有蕴含着生物特点的自身演变规律(二)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儿童的发展,是作为一个生物和社会个体的儿童运用自我调节机制的活动结果,也就是说, 儿童主体的活动是儿童发展的源泉儿童主体的活动,是儿童依据自我调节的能力水平,对与自己有关系、也有意义的内外刺激 进行反应的过程反应的方式是同化和顺应(三)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过去人们对儿童生存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儿童的生命保护和健康保障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重视儿童发展的权利,其中保障儿童发展权的措施之就是提供给每个儿童均 等的教育机会。如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4条
26、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四)把握儿童发展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第一,儿童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变化”两个字就可以概括的了的第二,儿童的发展是其生理成熟与生活的社会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单纯的 生理成熟过程第三,儿童的发展也不等同于儿童的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二、儿童发展的特点儿童的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方面,即是其生理成熟与其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变 化的复杂过程生理成熟是指儿童个体作为一个生物体,其生理机构和生理机能的发展是一种纯粹的生物性 演变过程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是一个以个体的生理成熟为基础,并与其生理机能的发展 混为一体、互为
27、表里的过程儿童发展表现出来的特点:(一)顺序性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无论其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都表现出一种稳定的顺序(-)不平衡性不平衡性是指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 运动,在不同的年龄段,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的(三)阶段性儿童发展的阶段性,是指在儿童发展的连续过程中,在不同年龄阶段会表现出某些稳定的、 共同的典型特点。这些特点无论从表现方式上、发展速度匕以及发展的结构方面,与其 他阶段相比较,都会具有不同的特征(四)个别差异性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在儿童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个体与整体相比较,每一 具体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象形式
28、、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五)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儿童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发展、成熟,虽然依赖于明确分化的生理机能的作用,但在总 体发展水平方面,却又表现出一定的技能互补性特点,以协调人的各种能力,使其尽可能的 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三、教育与儿童的发展(一)教育目标要真实反映社会的要求教育目标的确定,要以真实的反映社会的时代性价值标准和社会发展水平、发展趋势为基础。(-)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顺应儿童的成熟、反映儿童已有的发展,并不是教育的本意,科学的教育活动,应是走在发 展的前面,引导儿童发展的教育(三)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教育与教学活动,是一种整体发展的集体活动过
29、程,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以受教育的儿童整 体情况为基础,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儿童个体的差异性和个体发展的特殊性。(四)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儿童的发展自始至终都是一种儿童主体的自我调节活动,外界的环境刺激,只有被主体选择, 成为主体的反应对象时,才会对主体的发展产生影响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I、要尊重儿童的感受2、要尊重儿童的选择现代儿童发展理论把儿童的发展看做发展主体不断自我建构的过程,所以,教育活动中要给 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留给学生展现个性和发展个性的机会3、要鼓励学生的创造创造的实质是人对自身行为可能性的新发现、新尝试,否定学生的创造性,就会造成学生生 活
30、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僵化第三节、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目标的重新界定20xx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正式宣布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逐步 实施新课程标准新课改对学生发展观的表述中呈现出来的新变化第一,终身发展成为了主导价值第二,全面发展是基础教育的追求的发展目标第三,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丰富性是新发展观的内在含义二、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的外在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新课程改革在对学习内容进行重新规划时,将旧有课程中的“繁、难、偏、旧”的知识 清理出局,是内容规划的基本原则之一第二,新课程改革强调了学校学习与学生社会环境相联系的原则第三,新课程改革对课程实
31、施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更新,将以往过于强调对知识的被动接受、 机械记忆和重复训练的教学方式,转换为提倡学生的主动参与、勤于探索,敢于想象与创造 的实践性学习和发展过程第四章教师第一节教师的社会地位、作用及劳动特点一、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一)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1、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教育和专门的教师2、奴隶社会:开始出现了学校和教师,随后出现专门的教师3、资本主义社会:随着工业和科技的发展,教育机构日趋负责,教育规模日趋扩大,致使 教师职业更加专门化和专业化4、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社会进入学习化社会,对教师职业和教师质量的需求进一步 提氤(二)教师的社会地位(三)教师的社会作用1、通过教师活动
32、选择、传播、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选择文化就是选择真正科学的知识,选择人类优秀文化,选择符合真善美精神的文化知识, 选择符合于学生接受的文化知识提升和创造,就是指教师对教科书的知识的说明、解释和论证,要结合自己的体验,去阐发 和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传统,引导和鼓励学生追求真善美2、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文化知识以培养人培养人与传授文化知识比较,是教师职业的更为本质的社会职能。培养人素质(稳定的心理品质和特性)知识一实践和运用3、通过传递文化和培养人全面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二、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教师劳动复杂性的决定因素由:1、教育对象的复杂性2、教育任务的更杂性3、教育过程
33、、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复杂性(二)创造性教师劳动创造性的影响因素1、从知识传授的角度教师在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前,将知识进行加工处理,使其成为易学生理解和接受的内容2、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教师在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概念、原理的基础上,会融入最新的现代知识3、从教育对象的角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和成长条件,这就使教师面临的教育场是复杂的4、从教育过程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三)示范性教师劳动示范性的影响因素I、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主体化及其与教育结果的一致性2、人的认识过程和心理过程3、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四)长期性第二节教师素质一、教师的一般素质(-)文化素质(三)劳动起源说观点:1、
34、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活动,为人类社会所特有的2、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3、原始社会中关于生产劳动经验的传递活动属于教育活动内容4、学校教育的产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5、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二、教育的功能(-)教育的人的发展功能教育的人的发展功能主要是指教育对人的发展的推进和形成的作用。人的发展的规律制约着 教育的方方面面。一方面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 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二)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1、经济功能:教育促进社会生产,巩固经济基础2、政治功能:成为社会政治斗争的手段,影响民主制法制建设3、文化功能:教育能够保存、传递以至创造人类文化4、人口功能
35、:教育可以起到保护、控制人口的作用三、教育的发展历程关于教育发展阶段的划分,就其大者而言,有两种不同的划分主张:是以社会形态来划分, 一是以生产力发展水平划分(-)以生活形态来划分教育的发展阶段I、原始社会的教育2、奴隶社会的教育3、封建社会的教育4、资本主义的教育5、社会主义的教育二、以生产力发展水平来划分教育的发展阶段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人类社会可以划分为以使用手工工具为标志的小生产的古代社会和 以使用现代机器为标志的大生产的现代社会。与此相对应,也可以把教育划分为古代教育和 现代教育两个发展阶段。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现代教育,包括资本 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教育的概
36、念广义:凡属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都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几个 方面的影响狭义学校教育: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受教育者 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第二节现代教育一、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一)生产性现代教育的生产性主要体现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社会和 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普遍规律,也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民主性小学教师的文化素质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必须具有语文、数学两门主科和其他一两门学科的全面扎实的知识和技能2、必须具有艺、体、劳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二)教育素质1、教
37、育理论知识作为小学老师,主要应该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各科教材教法知识,以此帮助教师树立正确 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规律,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2、教育实践能力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表现方面:(1)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语言表达上首先要准确、发音标注;其次是语言具有教育性;再次是语言具有艺术性 (2)教学实践能力具有研究和掌握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确定教学要点、重点等能力;具有了解学生水平和知识 特征的能力;布置和指导学生作业并培养学生技能技巧;具有听课和分析评价课堂教学的能 力;组织复式教学的能力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班,由一位教师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 对不同年级
38、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师给一个年级讲课,让其他年级学生做作业或复 习,并有计划地交替进行(3)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了解学生思想、能力、身体状况;选择干部;集体教育,塑造健康班风;个别教育和转化后 进生:加强与各方面的联系;进行班主任和辅导员工作总结3、运用教育机智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指一种面对新的突发事件,能够迅速而准确的作出判断,随机应变的 采取恰当而有效地教育措施,以解决问题的能力4、教育科研能力小学教师要打破进行科研的神秘感,具有观察儿童和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指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教师或研究人员共同合 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
39、题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三)职业道德素质1、爱岗敬业(1)事业是个体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热爱和努力把工作做好的执着追求(2)职业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生活主要来源的工作职业和事业的区别(1)界定上:职业是谋生的手段,而事业除此外,更多的是对所从事工作的执着的不懈追 求(2)态度上:职业是被动的;事业则是自觉地、积极、主动地。(3)着重点上:职业看重的是工作的结果,事业看重的则是工作的过程(4)持续时间上:职业是暂时的,而事业则是持之以恒的。2、热爱学生教师热爱学生的内容:(1)教师对学生的亲近感,这是师爱的最基本的内容,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2)理解感和尊重感(3)期待感,它是教师期待学
40、生获得较快进步和成长的情感如何培养教师热爱学生:(1)增强对师爱的认识(2)在实践中进行(3)在处理师生冲突中进行3、严建治学4、团结协作在现代学校中,培养年轻一代的任务绝不可能由个别教师独立完成,而是由许多位教师互相 配合、共同完成的。5、为人师表教师为人师表的表现:(1)在教师义务方面:遵守法律、法规,依法执教(2)在教师行为方面:严于律己,做学生的表率(3)教师品德方面(4)教师风度方面:语言文明;举止端庄,礼貌待人;仪容整洁大方二、21世纪对教师素质的要求I、要在教育观念上创新、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在培养目标上要改变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观念,向以培养能力为主的观念转变,特别要培 养学生自己
41、获取知识的能力。2、要树立培养个性的观念和创新观念。个性的核心就是创造性,培养个性就是培养学生勇 于开拓创新和敢于创造的能力3、要树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观念4、要树立教育国际化的观念5、要树立教育网络化观念6、要不断提高师德修养三、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变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 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门学科。(一)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课程观1、学校的课程是发展的2、学校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构建的3、课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载体(二)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学生观1、学生是独立自主的人2、学生有无限的创造
42、潜能3、学生是完整的人和有差异的人(三)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I、教师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2、教师是学生获取教育资源的指导者和引领者3、教师教学过程的“伴奏者”和研究者第三节师生关系一、师生关系的历史概述(一)中国古代的师生关系受封建礼教,等级制度的影响,强调尊师重教,师道尊严,突出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如, 学生对老师必须绝对服从,只能听而不问,信而不疑。(-)西方近代的师生关系西方中世纪,受基督教原罪说影响,儿童的自由和天性被压制;十八世纪时启蒙运动,提出 了对人的关注,如卢梭的自然教育。之后提出了两种中心说,一是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说”, 二是杜威的“学生中心说”二、我国社
43、会主义学校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一)民主平等在知识上:教师虽然是知识的传授者,但师生在真理面前都是平等的在人权上:双方都是平等的(二)尊师爱生学生对教师尊敬信赖,教师对学生关心热爱,是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特征。爱生是 尊师的基础,尊师是爱生的结果(三)心理相容心理相容是群体成员在心理与行为上的彼此协调致与谅解。它是群体人际关系的重要心理 成分,是群体团结的心理特征。从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角度看,师生心理相容是指教师和学生集体之间、和学生个人之间, 在心理上彼此协调一致,并相互接纳(四)教学相长教育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中,双方存在着相互促进、彼 此推动的关系三、怎
44、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结合起来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要发挥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主体能动作川(二)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没有深入到学生中间经常与学生交往,是无从产生师生之间亲密无间的情感和建立亲密无间 的关系(三)在平等的基础上树立教师威信,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树立教师威信的方法:(1)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2)在性格上要具有童心(3)在处理问题时要具有自制力和公正感第四节教师资格与教师进修一、教师资格(-)教师资格的含义凡志愿从事教师职业,经过权威机构审定,具备国家规定的教师条件或
45、标准,并取得国家认 可的教师资格证书者,就可认定他具有“教师资格”取得教师资格的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1()条规定:“中国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 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 经认定合格的,可取得教师资格”(-)教师资格的种类各国对教师资格种类的规定,般按教师岗位加以分类。日美欧各国教师资格种类和级别以 学位和考试为基础,我国教师资格种类和级别以学历和评定为基础我国小学教师资格分为高级教师、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根据教师的政治思想、 基本学历、胜任教育教学情况以及教育工作年限等,评定其任职资格(三)教师的聘任获得资格证
46、书,取得教师资格,只是任职的前提条件,并不是一切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人都 有工作岗位我国教师法规定,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首次任教时,应当有试用期。我国教师队伍在数 量充足、普遍达到合格的条件下,应逐步实行聘任制聘任制是指用人单位通过契约确定与人员关系的一种任用方式,又称聘用合同制,是相对委 任制而言的。一般的做法是由用人单位采取招聘或竞聘的方法,经过资格审查和全面考核后, 由用人单位与确定的聘任人选签订聘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和受聘人员职责、待遇、 聘任期等。二、教师进修(一)教师进修的必要性1、教师继续教育是时代要求,是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思潮相联系的2、只有通过进修才能得到并保持专门的知识
47、和技能3、在教师能力结构中,只有讲课的能力是在职后短时间内可以形成的,而其他的能力则需 要在长时间的实践教育教学活动中才能获得(二)教师进修的形式1、校内进修校内进修以自修为主,同时配合以教研组和年级组活动、公开教学、全校研讨、校外参观等 形式2、校外进修校外进修主要是区县级教育研究单位组织的研修3、函授学习与远程学习函授学习是在不脱离工作肉位的条件下,以通信方式为主完成学习任务,假期参加面授集中 学习、远程教育是指收听收看电视、广播教学课程,或上网络学校。(三)教师进修与晋升教师进修学习,取得学分,获得高级学历证书,是教师资格和职级晋升的必要条件三、教师专业化与教育专业发展专业化是指该职业发展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等所能达到的水准教师专业化的内容:要掌握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体系;要经过较长时间的专业知识训练;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要 具有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要有职业的自主权;要有职业的专门组织和行业规范,进行行业 自律第五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及其确定一、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的含义所谓“目的”,乃是人时于他所希望达成或获得的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上的设定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 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由于教育目的要I可答的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所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