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学习】《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阅读总结.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6932770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学习】《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阅读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标学习】《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阅读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学习】《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阅读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学习】《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阅读总结.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04|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 阅读总结近期,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工6个学科的课程标准 (2022年版),信息科技首次独立出现在义务教育课程的国家课程 中。一、从“信息技术到“信息科技”从信息技术到信息科技,一字之差,却同时体现了互联网+时代学习者的变 化、社会需求的变化、教育理念的变化与知识体系的变化。华东师范大学李峰教授指出,互联网+时代,中小学生已经成为了数字原住民, 建设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智慧社会,要求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数字公民,养成数字 技术应用的好习惯、好行为、好方法。2022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中,明确要求中小学应该开设信 息科技课程。熊

2、璋教授指出,信息技术不足以反映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全貌,难以反映 信息科学的本质,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目标。新课程要体现科与技并重,符合素质 教育目标,反映信息科学本质,并实现信息科学技术的育人价值,因此更名为信息科 技。李峰教授指出,更名为信息科技体现了以下变化:(1 )目标转向:从技术操 作到学科核心素养;(2 )内容转向:从关注工具特征到关注学科本体;(3 ) 方式转向:从知识技能学习到解决问题能力发展;(4 )价值转向:从应用行为 到学科思维。信息科技教师如何实现从“技术向科技?王振强指出:(1 )要从工具演变领 悟科技发展趋势,树立科学观念;(2 )把握国家课程性质;(3 )围绕学科概念、原

3、 理、思想、方法展开教学;(4)关注核心素养;(5)计算思维结构;(6)追求深 度学习;(7 )合理利用主题-单元-项目;(8 )处理好目标层次间的关系。二、义教阶段信息科技与高中信息技术的衔接魏熊鹰指出,义教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制定过程如下:刻画各学段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段特征,在核心素养特征和各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引领下制定课程学段目标, 根据六条逻辑主线架构设计义务教育全学段的内容模块和跨学科模块。在各学段内容 标准的基础上确立各模块的学业要求,即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确立,从而产生学段 学业质量标准。义教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与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保持一致。为了更好地 培养中小学生的数字素

4、养与技能,义教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学科核心素养与高中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一致一一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 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并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学段特征进行了描述。学科逻辑主线贯穿各学段内容,综合体现学科核心素养。义教阶段信息科技课程 标准提出六条学科逻辑主线: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段特征,义教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对每一逻辑主线的内容进行学 段的具象化描述,特征为从要素理解到活动参与/原理辨别,再到问题解决,最后到 思维提升。在内容的设计方面,小学低年级注重生活体验;小学高年级初步学习基本 概念和基本原理,并体验其应用;初中

5、阶段深化原理认识,探索利用信息科技手段解 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学段目标界定和制定学业质量标准。为了保障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落实,标 准在课程目标方面同时设置了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学段目标又按学科核心素养进行细 分,使得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更具操作性。为了更好地评价人 才培养成效,标准制定了学业质量标准,并对每一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进行描述。如何做好义教阶段信息科技课程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衔接?在教学理念方面, 坚持立德树人,落实核心素养育人导向;在内容设计方面,平衡基础性、实践性、综 合性的内容,以学科大概念、学科核心素养、学科逻辑主线为线索,提炼学科教学关 键问题,探索大单元

6、教学和深度学习;在培养方式方面,探索项目式学习,组织实施 跨学科学习活动;在学科教研方面,组建学科教研共同体,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协 同教研模式;在学业评价方面,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三、义教信息科技课程落实中潜在的问题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现存的问题,两者的共 性与特性,如何解决?1 .义教信息科技据时霞总结,信息科技课程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1)课程开设和实施现状令 人担忧:课时不能得到保障、与高中衔接的问题、信息技术课程仅局限对多媒体信息 的处理、教材与课标不匹配。(2)只见技术不见人:操作信息技术工具成为课程核 心,缺乏从学生人生发展角度发挥信息技术课程价值。(3)编程热导致对信息

7、技术 课程教育的误读:不能局限在技术训练层面,要将目标上升到意识层面、思维层面、 创新层面与责任层面。(4)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施中师资能力不足问题。2 .高中信息技术(1 )课时不能得到保障;(2 )计算思维教育与程序设计学习”的关系问题;(3 )与义教阶段衔接问题;(4 )师资能力不足问题;(5 )课程标准的创新要求 与传统机房教学环境不配套问题;(6 )学习内容对学生过难。3 .共性与特性(1 )共性:课时不能保障、技术训练与思维培养的问题、环境不匹配、学生素 养不足、教师专业素养不高。(2)特性:义教阶段一一素养培养效果与评价;高中阶段一一课时保证与学生 未来发展。4 .对策与行动为解决

8、信息科技课程现存问题,高淑印给出建议:(1 )稳固信息学科地位,包 括做好小初高衔接,保证课时与学分;(2)出台教室配置规范;(3)提高学科专业 程度,做好教研员和骨干教师进修;(4)规范考试评价体系。时霞指出,应对信息科技课程潜在的问题,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准备:(1 )把握 信息科技教育的教学本质和育人价值一一信息素养、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具有同等地 位;明确信息科技的学科地位;重视信息科技的科学本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2 )提升专业素养,实现两个转变一一从知识技能教育转变到科学素养教育;从 知识的系统性转变为强调以学生为本的“体验性。同时,顾小清教授指出可以通过 学术共同体的共同助力,做好职前信息科技教师的培养,如TPACK能力。实验室是连接技术和素养的重要桥梁,樊磊给出信息科技实验室建设的建议:(1 )尽量避免传统学科实验教学和课堂教学的割裂,探索随堂实验新模式/微实验, 数字教材是可能的载体。(2)灵活处理好各种项目与我们学科的实验的关系。(3) 实验部分应尽可能简单,使它和课堂融为一体。(4)实验教学和整体的课程生态建 设同步进行规划和实施。(5)借鉴国际经验,如项目怎么处理、怎么基于项目做教 训I、怎么把软硬件平台资源融入到课程里面、怎么把实验融合到课程里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