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10管理会计报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10管理会计报告.ppt(7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报告目录contents2.责任会计与管理报表1.管理会计报告基础3.责任中心与业绩报告4.管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一节管理会计报告基础一、管理会计报告的基本特征管理会计报告是管理会计活动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旨在为报告使用者提供满足管理需要的信息,是管理会计活动开展情况和效果的具体呈现。管理会计报告是管理会计各种方法应用的最终结果。在推动单位战略规划时,需要单位在管理会计应用环境基础上,运用管理会计工具,将管理活动中的有用信息生成会计报告,完成决策。利用对信息挖掘分析的特点来解决企业业务问题的一种方式。管理会计的特征决定了管理会计报告的特征,有别于财务会计报告几个特征管理会计报告
2、的信息特征管理会计报告的形式特征管理会计报告的质量特征管理会计报告的职能特征其中,两者特征区别比较如下信息特征形式特征质量特征职能特征财务会计报告成本信息可能不够准确,误导生产效率目标传统会计观念和模式相关、可靠、及时、可理解为企业管理服务侧重“事后”反映过去业务情况管理会计报告信息可靠、有隐藏价值、能解决问题更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管理会计活动成果的重要载体相关、可靠、及时、可理解为企业管理服务强调“及时性”、“事前”和“事中”管理会计工作者利用管理会计报告,可以充分发挥管理会计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的职能作用二、管理会计报告的设计原则任何企业都可以设计并编制管理会计报告。设计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应
3、当使管理会计报告能够真正服务于单位的运行过程,因而需要遵循目标导向原则、相关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与成本效益原则。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必须实现管理人员的会计信息需求,因而需要目标导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正是管理会计报告的职责所在,整理和满足不同主体需求,可以合理体现管理会计报告的目标导向。管理会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价值与其相关性直接相关。管理是一个复杂而系统性的工程,局部的有效性无法替代全局的有效性。作为管理的重要工具,管理会计在构建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系统性和信息的相关性,确保对决策的有用、有效。管理会计报告绝不是事后的报账工作,它提供的信息是战略决策的重要参考,因而系统的
4、构建必须遵循及时性原则,尽可能简洁明了,使决策时间更充足。管理会计报告能够更加灵活地使用各种工具方法,包括图表辅助编制等,以揭示经济现象本质。为了提升竞争力,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构建时必须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三、管理会计报告的设计思路管理会计报告的设计一般具有层次性和个性化的特点。根据管理会计的职能和内容,可以分为以下4个部分:全面预算报告体系(一)决策报告体系(二)全面预算通过将单位的资金流与实物流、信息流相整合,优化单位的资源配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预算报告主要提供内部管理所需的预算信息,以便单位进行全面预算管理。预算报告成为沟通决策与控制的“桥梁”。决策报告体系主要包括生产
5、经营决策(企业)或者业务决策(行政事业单位)、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等决策报告。主要是根据各个责任部门或单位被授予的责任和权力来考评其业绩的报告体系,主要包括预算评价报告和业绩评价报告。目前,实践中不少单位正在创新管理会计报告整体框架,并系统设计管理会计报告内容体系和表格体系等等。控制分析报告体系(三)责任考评报告体系(四)控制分析报告体系是指分析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营运过程中所有支出是否按照事先设定的控制标准执行和分析其差异原因的报告,主要包括成本控制分析报告、支出或费用控制分析报告。控制分析报告体系可以与预算报告体系相对应,以预算数作为控制标准。四、管理会计报告的形式与类别任何单位都可以根据管理
6、的需要和管理会计活动的性质来设定报告期间。一般应以日历期间作为报告期间,也可以根据特定需要设定报告区间。管理会计报告按期间可以分为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按内容可以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项报告等类别。有的企业将管理会计报告分为定期报告、分析报告、整体报告等;还有的企业将其分为价值报告、责任报告和决策报告等图10-1是某单位对管理会计报告的分类,具有层次性和个性化等特点,可供参考。管理会计报告的分类参考综合报告又称为整体报告,如全面预算报告、资产经营报告、资本经营报告、内部控制报告和企业价值报告等。全面预算完成情况报告属于整体报告,包括营业(或业务)预算、投融资预算、财务预算和专项预算等,以便单位进行全面
7、预算管理等等。预测发展趋势可能需要编制综合报告近年来,以管理会计为主要内容的整合性报告受到青睐,因为它是用来说明一个组织是如何持续创造价值的。该报告至少包括企业价值评估、企业价值创造、绩效计量与价值报告等。综合报告(一)专项报告又称专题报告单项报告,如决策报告、营运报告、经济增加值报告、责任会计报告、项目价值分析报告等。决策报告是有针对性的单项报告,包括业务决策、投资决策、筹资决策等决策情况的报告。营运报告通常是针对某营运环节或营运事项所进行的报告,包括生产经营、产品定价、新产品投产、质量成本、成本分析等报告。责任考评报告主要是根据各个责任部门或单位被授予的责任和权力来考评其业绩优劣的报告,包
8、括经济增加值报告、预算评价报告和业绩评价报告等专项报告(二)第二节责任会计与管理报表一、责任会计是落实经济责任的产物责任会计是以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为主体,以责任中心可控的资金运动为对象,对责任中心进行控制和考核的一种制度安排。建立责任中心和推行责任会计的核心是贯彻经济责任制,这是深化企业改革和会计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行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一,贯彻责任制度可以使当事人有责、有权、有利对管理层来说,有利于落实任务、全面控制、调动积极性;对各部门来说,都有一定的工作目标,对部门和职工能起到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的作用,激发自觉性,发挥领导和群众两方面的积极性。第二,向管理要效益就是要落实经济责
9、任制推行责任会计就是落实经济责任制的有效制度安排。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和利润管理都实行目标管理。通过责任会计这个核算形式就可以把这些内容结合起来,建立责任会计管理体系。第三,从会计改革出发,推行责任会计,能体现管理会计的有效性这是从传统的记账报账型会计转型为经营管理型会计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凡是有基础的企业都要尽快推行责任会计,基础不完善的也要创造条件,加快改革步伐,将企业经济核算纳入责任会计轨道。二、责任会计催生管理报表财务会计是以企业为主体进行信息报告,而责任会计是以内部责任单位为主体进行责任报告,两者都需要反映企业现实的经营状况,都需要为决策和控制服务。财务人
10、员应当尽可能使两者在各自扬长避短的基础上,互为利用、相互补充、协作配合。责任会计一旦与经济责任挂钩,就会催生各种有用的管理报表,不少是管理会计报表。三、实施责任会计的基础条件企业应根据全面预算所确定的生产经营总目标和任务,按责任中心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并为每个责任中心编制责任预算,作为今后控制各责任中心经济活动的依据,同时也作为评价其工作成果的基本标准。明确规定权责范围(一)正确编制责任预算(二)实施责任会计,首先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和内部管理的实际需要,合理划分各责任中心。责任中心按其授权范围的大小分为成本中心、收入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四种形式。由于各责任中心所承担的责任不同,因此,必须依
11、据各个责任中心的具体特点,明确规定其权责范围,从而正确地确定其核算内容。为了分清经济责任,正确地评价各责任中心的工作业绩,根据各责任中心的特点,对企业内所转移的各种产品和劳务合理地制定内部转移价格。由于内部转移价格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与之相关的各责任中心的利益,因此,内部转移价格的确定要讲究科学性和合理性,既有助于调动各责任中心的积极性,又有助于实现局部和整体之间的目标一致。制定业绩考核标准(三)制定内部转移价格(四)业绩考核标准应当具有可控性、可计量性和协调性等特点,考核的内容只能是责任中心能够控制的因素。考核指标的实际执行情况应能比较准确地计量和报告,并能使各个责任中心在完成企业总目标的过
12、程中明确各自的目标和任务,以实现局部和整体的统一。企业应制定一套既完整、合理,又切实有效的奖惩制度,根据各责任中心的实际工作业绩进行奖惩,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如果一个责任中心的工作业绩因其他责任单位的过失而受到损害,应由责任单位赔偿。该制度应有助于实现权、责、利的统一建立健全信息系统(五)制定合理而有效的奖惩制度(六)责任预算一经确定,就应按责任中心建立一套完整的日常记录、计算和积累有关责任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跟踪系统,对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反映,并定期编制业绩报告。企业应根据各责任中心的业绩报告,分析预算执行差异发生的原因,及时通过信息反馈,控制并调节它们的日常经营活动;同时,要督促它们迅速采
13、取有效措施,纠正缺点,巩固成绩。因此,责任会计的信息系统必须满足相关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等要求。四、制定内部转移价格与责任结转采用内部转移价格进行内部结算,可以使企业内部的两个责任中心处于类似于市场交易的买卖双方,起到与外部市场价格相似的作用,以强化盈亏核算意识和现金流量观念等。内部转移价格是指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之间转移中间产品或相互提供劳务而发生内部和进行内部责任结转所使用的计价标准。其表现形式很多,现择要介绍如下:市场价格是根据产品或劳务的市场价格作为基价的价格。采用市场价格,一般假定各责任中心处于独立自主的状态,可自由决定从外部或内部进行购销,同时产品或劳务有客观的市价可采用。以市场价格作
14、为内部转移价格的前提条件是中间产品有外部市场,可向外部出售或从外部购进,这时可以市场价格作为内部转移价格。采用市场价格是在市场价格基础上对外部价格做一些必要的调整作为内部核算的。外部售价一般包括销售费、广告费和运输费等,这是内部转移价格中所不包含的。当企业各责任中心不是独立核算分厂,而是车间或部门时,产品的内部转移价格不必支付销售税金,这些税金一般也是外部销售价格的组成部分,在市场价格中要对其做出扣除市场价格(一)双重计价法是对同一中间产品用一种标准对转出单位计价,用另一种标准对转入单位计价的方法。通常,对卖方的计价可按市场价格进行,使其在提供内部货物时不吃亏;对买方的计价可按成本法,特别是按
15、变动成本法进行。双重计价法(三)协商价格(二)当产品和劳务没有市场价格或市价经常变动时,可由供需双方共同协商确定一种转移价格。这种转移价格既要使供需双方乐于接受,兼顾双方各自的经济效益,又要符合企业的整体利益。由于协商时供需双方易发生争执,因此需由企业有关领导部门根据企业的整体利益进行调解,实施仲裁。标准成本价格就是以中间产品的标准成本作为内部转移价格,进行分部间内部结算的方法。标准成本价格的最大优点是将管理与核算工作结合起来。由于标准成本在制定时就已排除无效率的耗费,因此,以标准成本作为转移价格能促进企业内供需双方改善生产经营、降低成本,用作企业内各部门间产品转移的价格是特别有效的。由于实际
16、成本的转移价格包含了无效率成本的转嫁,不能激励提供部门降低成本,因为对责任中心经理人员的业绩是根据标准成本差异报告来评价的,因此,标准成本的转移价格就具有了激励作用。故,在标准成本价格下以标准成本为转移价格是适用于成本中心的产品转移。在运用标准成本法制定内部转移价格时,有时会不便于从企业总体最优的角度来进行短期决策,这时需要按变动成本法制定内部转移价格。标准成本价格(四)变动成本价格是以变动成本作为内部转移价格的方法。为了分清各分部的责任,变动成本宜采用标准变动成本。采用变动成本作为内部转移价格时,要求做到:(1)各种产品的成本必须严格区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个部分(2)设置一些费用限额来控
17、制分部固定费用的发生;(3)企业按变动成本对在产品计价和编制利润、成本报表。变动成本价格(五)采用变动成本确定内部转移价格有其局限性:(1)变动成本资料对短期决策有用,但对各个长期决策项目来说,必须使用完全成本资料;(2)对于混合成本较多的企业来说,成本性态分析的正确与否将对使用效果产生很大影响;(3)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成本、确定利润,会引起存货计价和利润计算等问题;(4)企业还须按完全成本法编制对外报表,加大了核算工作量实际成本价格是以中间产品生产时实际发生的生产成本作为其内部转移价格。实际成本包括所有直接和间接成本(包括固定的和变动的)。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容易确定和易于应用,但从严格意义上说
18、,这只是实际成本的计算结转过程。从激励的观点来看,采用实际成本有一个明显的缺点不能划清各分部的经济责任,不具有调节企业内部利润分配的作用。按产品的实际成本进行结转或分配会削弱供需双方控制成本的积极性,与责任会计的要求不相符。实际成本价格(六)成本加成价格是在各中间产品成本的基础上加上一定比例的内部利润作为内部转移价格的方法。如果提供产品和劳务的部门是利润中心或投资中心,为了让提供部门得到一定的利润,转移价格一般采用成本加成法确定。采用成本加成法后,产成品的销售利润就要在各有关分部之间分配,这样就能比较合理地反映各责任中心真正的贡献情况。由于这种转移价格以实际成本为基础,因此,提供产品和劳务的部
19、门生产经营的成绩和缺陷也会转移给需要的部门,缺点是不利于调动提供部门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积极性;另外,所加的利润易带有主观随意性,利润偏高或偏低均将影响对供需双方业绩的公正评价。成本加成价格(七)五、实施责任会计的一般原则拥有与责任相当的权力和经济利益是责任落实及目标完成的保证。企业在落实责任目标的同时,必须明确相应的权力和利益。在责、权、利三者关系中,“责”是核心,“权”是落实、完成“责”的前提条件,“利”是激励因素。目标一致性原则(一)责权利相结合原则(二)责任中心是企业整体中的各个局部。为了保证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在为各责任中心确定责任目标或进行责任预算时,应始终注意与企业整体目标保持一
20、致。在进行责任控制时,同样应注意各个责任中心的业绩与企业整体目标的一致性,以避免因片面追求局部利益而影响整体利益。由于各责任中心的利益直接与其业绩挂钩,因此,对其工作业绩的考评必须以可控性为原则,也就是说,对各责任中心的收入和费用的核算都必须以各责任中心可予控制为原则。激励原则(三)可控性原则(四)实现经济责任制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所确立的目标或预算应相对合理。目标过高会挫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目标太低不利于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同时,各种奖惩措施应注意适当、合理,既要奖惩分明,又要给人以希望,这样就能不断激励全体职工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为了保证各责任
21、中心对其经营业绩的有效控制,责任会计的核算和信息反馈应遵循及时性原则。现代管理的发展将事后控制发展到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目标的确定和预算的编制是事前控制的基本方法;事中控制就是在目标和预算的实施过程中,通过不断掌握其实施情况并不断反馈信息,纠正偏离目标或预算的差异。因此,各责任单位在编制业绩报告后,应迅速据以做出反应,将有关信息反馈给责任者以便他们迅速调整自己的行为。反馈性原则(五)及时性原则(六)各责任中心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对各项经济活动产生的信息应当及时、可靠地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和反馈,以便发现问题,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达到强化管理的目的。责任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反馈既是一个经济信
22、息的运用过程,也是责任会计真正发挥其管理作用的一个重要步骤,通过层层反馈并由层层控制而形成一个反馈控制网络,保证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六、责任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责任会计与财务会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与财务会计相比,责任会计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和实施责任会计,并具有自身核算的特点。所以,财务会计中所收集的资料在用于责任会计时,必须经过提炼与整合、重新分类与修正才能有效使用。在整个责任会计核算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至关重要:(一)明确责任会计的核算对象,按照责任对象设置明细账将企业内部单位划分为一定的责任中心,赋予一定的经济责任和权利,这是建立责任会计制度的首要条件。这里
23、所说的责任中心,是指企业内部负有特定管理责任的部门和单位。每个责任中心都必须有十分明确的由其控制的经济活动范围。从分清经济责任的角度要求责任会计首先必须明确各项业务的责任对象。财务会计是以企业实体的经济活动为核算对象的,而责任会计是以企业中的各责任中心的经济责任为核算对象,责任会计所要反映和评价的是每一个责任中心的工作业绩在实务工作中,收入、成本和利润的目标就是责任会计的核算内容。目标管理需要通过责任会计的核算提供相关信息,责任会计需要责任目标并实行目标管理,两者有机联系、难以分割(二)分清各责任中心的收支界限,准确核算各责任中心的经营业绩这是责任会计核算很重要的环节,它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费
24、用的归集和分配、内部产品或劳务转移的结算、收入的确认及最终经营业绩的确定,都要经过划清界限、分清职责、转账结转等程序。各责任中心应准确核算预算的执行情况,对实际发生的成本、取得的收入和利润以及占用的资产按责任中心来归集和分类,并与预算口径一致;为防止责任转嫁,应尽量减少收益和费用在各责任中心之间的盲目分配,对共同收入和费用,根据归属合理分配,防止不可控因素进入各责任中心。内部提供服务应议定适当的结算价格,以利于单独考核各责任中心的业绩(三)分类、分别评价和考核各类责任中心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通过核算环节,已对各责任中心的实际经营情况做了客观的反映,在此基础上应将个责任中心各自的实际执行结果与预定
25、的责任目标或责任预算进行比较,揭示差异,并经过内部审核、确认等程序。(四)经过调查和分析以后编制责任会计报告责任会计报告内容是对责任目标(或预算)、实际执行情况与差异的揭示,依据重要性原则,对差异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原因,提出改进工作建议等。所以,在财务信息的基础上,经过实事求是的调查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程序。所有责任中心在期末都要编制业绩报告,比较和分析差异中,找到差异原因和责任对象,提出改进建议。对预算中未规定的经济事项、超过预算限额的经济事项,实行例外报告制度,及时上报,由适当级别管理部门做出决策。第三节责任中心与业绩报告一、责任中心概述责任中心的概念(一)企业为了实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常采
26、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在企业内部合理地划分责任单位的经济责任,并赋予相应的权限,促使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协调配合。这种权责范围就是各个责任单位能够对其经济活动进行严格控制的区域,即“责任中心”。责任中心是指承担一定经济责任并享有一定权利的企业内部责任单位。划分责任中心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各责任中心在其权责范围内,恪守职守,努力工作;然后按成绩优劣进行奖惩,从而真正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责任中心的特征(二)责任中心实际上是企业内部按各自生产经营的特点和控制范围,由其主管人员对其可控制的生产经营活动负责并拥有相应权力的内部单位,其通常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典型
27、特征:责任中心是一个责、权、利结合的实体责任中心具有承担责任的条件责任中心的责任和权利都是可控的责任中心具有一定的经营业务和财务收支活动责任中心是便于进行责任会计核算的有效的会计控制应当建立在企业内各责任领域,从而建立起相关的责任中心。责任中心根据其控制区域和权责范围的大小,可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三种类型。它们各自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责任中心都承担管理责任。成本中心是最基本层的,对经营的可控成本向其上层成本中心负责;上层成本中心应就其本身的可控成本和下层转来的责任成本一并向利润中心负责;利润中心应就其本身的经营收入、成本(含下层转来的成本)和利润(或边际贡献)向投资中心负责;投资中
28、心最终以其实现的投资利润率和剩余收益向总经理和董事会负责。企业各种类型和层次的责任中心形成一个“连锁责任”网络,这就促使每个责任中心为保证经营目标的一致而协调运转。责任中心的类型(三)责任中心的业绩考核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业绩考核仅仅指对各责任中心的价值指标,如成本、收入、利润、投资报酬等责任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评。广义的业绩考评除这些价值指标外,还包括对各责任中心的非价值责任指标,如质量事故、安全责任、环境责任、社会责任等责任中心的基本类型与特征二、成本中心与责任成本成本中心的应用范围是责任中心中最广泛的。从一般意义出发,企业内部凡有成本费用发生,需要对成本费用负责,并能实施成本费用控制
29、的单位,都可以成为成本中心。成本中心可以分为技术性成本中心和酌量性成本中心。技术性成本发生的数额通过技术分析可以相对可靠地估算出来,如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制造费用等。技术性成本中心的特点是成本的发生可以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物质成果,在技术上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技术性成本可以通过弹性预算予以控制。酌量性成本是否发生以及发生的多少是由管理人员的决策所决定的,如研究开发费、广告宣传费、职工培训费等。酌量性成本的发生一般不能产生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成果;在技术上,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没有直接关系。酌量性成本的控制应着重于预算总额的审批。成本中心的概念与分类(一)成本的可控和
30、不可控,都是以一个特定的责任中心和一个特定的时期为出发点,与所处管理层次的高低、管理权限及控制范围的大小和经营期间的长短有直接关系。一般来说,成本中心的变动成本大多是可控成本,而固定成本大多是不可控成本;直接成本大多是可控成本,而间接成本大多是不可控成本。成本中心的特点(二)成本中心只考评成本费用,不考评收益只对可控成本承担责任(可控成本条件:可以预计、可以计量、可以控制);只对责任成本进行考核和控制责任成本是一种以责任中心为对象计算的成本,是考核、评价各责任中心经营业绩和职责履行情况的重要依据。责任成本的计算原则是“谁负责、谁承担”,即不管用于哪种产品,只要是由该责任中心负责生产的,就由该责
31、任中心承担责任。责任成本大部分是可控成本,因为只有责任中心能控制的成本才能作为考核、评价其业绩的依据。如果以不可控成本来衡量各责任中心的经营业绩,就会产生许多不合理的情况,从而挫伤各责任中心的积极性。责任成本是责任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在实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企业中,责任成本的计算可与产品成本的核算统一设计,以有效协助企业管理部门进行责任考核。责任成本(三)项目成本的计算可以依托成本中心会计,在间接费用合理分摊的基础上,灵活统计项目成本,支持项目成本初始分析,支持按项目成本结构进行分析,支持项目成本对比分析,支持项目成本期间波动分析等。成本中心会计(四)灵活的间接费用分摊方式间接费用在部门之间
32、,部门向产品、项目的分摊灵活的费用统计和各类成本动因数据的统计图形化的费用跟踪等统计报表分析成本中心会计应当支持:成本中心责任成本的核算制度与传统的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责任成本核算制度与实际成本核算制度的区别(五)产品成本是以一定种类或批次的产品为计算对象,而责任成本是以责任中心为对象归集生产或经营管理费用成本核算的对象不同产品成本的核算原则是“谁受益、谁承担”;而责任成本的核算原则是“谁负责、谁承担”成本核算的原则不同产品成本既包括可控成本,又包括不可控成本,只要应归属于产品的,都是产品成本;而责任成本的核算只包括可控成本,不可控成本仅作为参考指标成本核算的内容不同产品成本核算
33、是为考核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及计算利润、制定产品价格提供依据,是实施经济核算制的重要手段;而责任成本核算评价和考核责任预算的执行情况,是进行成本控制和考核成本责任的重要手段成本核算的目的不同1.区别有以下几方面:因此,在狭义的成本中心范围内,一定时期的责任成本总额和一定时期的产品成本总额是相等的。分清产品成本与责任成本的区别是责任中心核算的基本前提两者核算的原始成本信息是相同的,只是加工整理的主体不同两者归集的成本都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耗费2.联系:三、利润中心与责任利润一个责任中心,如果既能生产产品与控制成本费用,又能控制销售与收入,就可以形成利润中心。利润中心又分为以下两类:指可以直
34、接对外销售产品并取得收入的责任中心自然的利润中心指对内部责任单位提供产品或劳务,取得“内部销售收入”的责任中心人为的利润中心利润中心可以是,也可以不是独立法人。利润中心既对成本负责,又对收入和利润负责,在进行考核时,应以销售收入、贡献毛益、息税前利润为重点进行分析和评价。特别是应通过一定期间实际利润与预算利润的对比,分析差异及其形成原因,明确责任,借以对责任中心的经营得失和有关人员的功过做出正确评价、奖罚分明。利润中心会计应当从企业内部管理的视角处理经济活动,支持按产品、按区域、按事业部建立利润中心,按利润中心进行成本要素、费用要素和收入要素的定义,实现费用、收入的分摊以及内部结算处理,形成利
35、润中心分析报告。关于利润中心的特点、计算方法与业绩考评指标,可归纳如下表所示。考核利润中心负责人的经营业绩,应考虑经理人员的所有可控成本费用。利润中心的变动成本一般是可控的,固定成本有一部分也是可控的,所以,考核利润中心负责人经营业绩最好的指标是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利润总额。项目特点成本计算业绩考核指标自然利润中心直接对外销售并取得收入的利润中心共同成本易于合理分摊或不存在共同成本分摊时,既计算可控成本,也计算不可控成本利润中心边际贡献总额=该利润中心销售收入总额-该利润中心变动成本总额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利润总额=该利润中心边际贡献总额-该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固定成本利润中心可控利润总额=该利润中
36、心负责人可控利润总额-该利润中心负责人不可控固定成本人为利润中心只对内部责任单位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取得“内部销售收入”的利润中心无法实现共同成本合理分摊或无须共同分摊时,只计算可控成本,不分担不可控成本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可控成本总额(或变动成本总额)四、投资中心与投资考核投资中心一般是独立法人,具有最大的决策权,如集团公司中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等。对于投资中心业绩考核,除了收入、成本和利润指标外,还应当重点考核投资利润率和剩余收益指标,即投资中心不仅要对成本、收入和利润负责,而且要对投资效果负责。投资利润率是考核投资中心最常见的业绩指标,其分母采用的投资额一般为投资中心的净资产,这时该
37、指标也称净资产利润率。若为考核投资中心总资产运用状况,也可以计算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息税前利润总资产占用额)。投资利润率计算公式中的分母一般采用期初期末的平均数。剩余收益一般以净资产为基础计算,其计算公式为:剩余收益=利润-投资额(净资产)规定或预期的最低投资报酬率(或净资产利润率、资本成本率)剩余收益也可以总资产为基数计算,其计算公式为:剩余收益=息税前利润-总资产占用额规定或预期的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剩余收益是投资中心获得的利润扣除其要求的投资收益以后的一个增量,表明经营者为投资者创造的价值。当采用投资利润率和剩余收益指标进行业绩评价的结果出现不一致时,通常应当以剩余收益的决策结果为准。剩余
38、收益与经济利润的含义相似。关于投资利润率和剩余收益考核指标的计算方法及优缺点,可归纳如下表所示项目投资利润率剩余收益计算公式剩余收益=利润投资额(或净资产占用额)收益规定或预期的剩余最低投资报酬率收益=息税前利润总资产占用额规定或预期的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优点能反映投资中心的综合盈利能力具有横向可比性可作为选择投资机会的依据可正确引导投资中心的经营管理行为,使其长期化克服了投资利润率指标的一些缺点体现投入产出的关系可以有效避免部门的本位主义倾向缺点通货膨胀使资产的账面价值失真、失实,使该指标不能反映实际经营能力会使投资中心只顾自身利益而放弃对整个企业有利的项目,使其近期目标与企业长远目标背离该指
39、标的计算与资本支出预算所用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法不一致,不便于比较该指标的计量不全是投资中心所能控制的属于绝对数指标没有考虑现金流量问题案例分析投资利率学习情景投资利率投资报酬率是相对数指标,其优点是可用于部门之间的比较;而剩余收益指标是绝对数指标,但剩余收益可以引导投资中心经理采纳高于整个企业的投资报酬率,却低于部门投资报酬率的方案,从而与企业(或上级公司)的利益保持一致。以剩余收益作为投资中心经营业绩评价指标,各投资中心只要投资利润率大于规定或预期的最低投资报酬率(或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规定或预期的最低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该项投资(或资产占用)便是可行的。上述关于三个中心的对比资料,可参见
40、下表责任中心实际应用范围权利考核范围考核办法组织形式成本中心最广最小(可控成本的控制权可控的成本费用只以货币形式计量投入,不以货币形式计量产出一般不是法人利润中心较窄较大(经营权)成本费用、收入、利润不进行投入产出比较可以是法人,也可以不是法人投资中心最小最大(投资决策权)成本费用、收入、利润、投资效果进行投入产出比较一般是法人五、责任会计报告责任会计报告也称责任报告或业绩报告、绩效报告,是根据责任会计记录编制的反映责任预算执行情况,揭示责任预算与实际执行差异的内部会计报告。通过责任报告进行信息反馈,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和后果,促使企业管理部门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指挥和调节,可以促使各
41、个责任中心加强责任预算的控制和监督,从而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所以,在大力推行管理会计的基层企业中,责任会计报告一定会受到管理当局更多的青睐。责任会计报告由于是为企业内部提供信息,与财务报告相比,无论在报告对象、报告内容还是报告时间等方面都有其特点,是基层单位管理会计报告最常见的一种形式。1.责任会计报告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责任会计报告的特征报告对象不同责任中心所包含的责任内容、范围不一样,应根据具体的对象确定报告的内容。报告形式责任报告的形式除报表外,还必须采用数据分析和文字说明方式。报告时间定期编制,各责任中心所定的报告期可能不一致报告内容报告内容不尽相同,基本要求是必须报告其责任
42、预算及其执行结果和产生的差异,以便各责任中心进行自我控制,及上层责任中心对下属责任中心予以控制;此外,还应根据重要性原则对重大差异做进一步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2.从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的业绩报告可以看出,它们与财务报告有很大不同:业绩报告与财务报告的不同财务报告定期编制、内容往往是企业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团体、个人所关心的、报告项目的内容繁多、需要填制规定的表格、受公认会计准则的约束;责任中心的业绩报告不受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约束、报告的内容、种类完全根据企业管理的需要成本中心主要报告可控成本实际与计划的差异利润中心着重报告实际与计划的利润额差异投资中心主要报告投资报酬率的升降
43、,一般是报告实际与预算(计划)的差异业绩报告体系应当与企业目标、计划指标保持一致,凡是列入预算(计划)目标的项目,都应列入报告的内容。上述业绩报告的时间应与报告内容所含时间范围一致。就接受报告的责任岗位而论,不同级别的负责人对报告内容详细和简单程度的要求不同。但都要求数据准确、编报及时。按照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责任会计的业绩报告应逐级汇总上报。汇总方法不是简单相加,而是根据经济责任来划分,便于进行归类汇总。越向上汇总,其数据的详细程度就越低。各级责任中心业绩报告的流向和会计数据的勾稽关系如下:工段责任成本=可控直接材料成本可控直接人工成本可控制造费用车间责任成本=各工段责任成本该车间可控制造费
44、用制造部门责任成本=各车间责任成本制造部门可控制造费用销售部门责任成本=各销售区责任成本销售部门可控销售费用财务部门责任成本=各财务部门责任成本+可控费用企业责任总成本=制造部门责任成本销售部门责任成本财务部门责任成本公司总部管理成本=可控责任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利润中心经营收益=边际贡献固定成本=(营业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为了保证业绩报告的顺利进行,企业应当建立一套严格的责任会计与业绩考评制度,做到权责分明、数据真实、报送及时,使业绩考核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奖勤罚懒的激励作用。第四节管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管理会计报告的规范要求管理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报告,尤其是向管理层或
45、决策层报告对决策有用的信息。有用性,尤其是对决策的有用性,成为管理会计报告区别于其他报告最根本的特征。一些具有成功经验的单位通常是以内部管理报告为抓手,突出管理会计的决策支持作用为满足“决策有用性”的需求,管理会计需要报告的信息至少应当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及时性和可理解性。管理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要求能够客观反映经济业务的真实情况与决策需求,其信息资料不仅要有来源,而且必须以可靠为基础。可靠性是信息的“灵魂”,但也不能过分强调可靠性而忽视信息的相关性。相关性(一)可靠性(二)相关性是指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与管理当局的决策相联系,能满足不同决策者的决策需求,有助于提高决策能力的特性。“相关性”都是
46、评价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标准。相关性主要取决于其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编制管理会计报告的目的在于使用,而要有效使用信息,就应当让使用者了解信息的内涵,弄懂信息的内容,这就要求所报告的信息清晰明了、易于理解。对于某些复杂的信息,如交易本身较为复杂或者会计处理较为复杂,但与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的,就应当在报告中予以充分披露。及时性(三)可理解性(四)管理会计的及时性是指必须为管理当局的决策提供最为及时、迅速的信息。正是因为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所有者或者其他方面做出经济决策,所以具有时效性。不及时的信息会失去时效和实际意义,所以才要求及时收集信息、及时处理信息、及时传递信息、及时将编制的管理会计报
47、告传递给报告使用者,便于其及时使用和决策。二、管理会计报告的基本程序信息报告是有一定的基本程序可循的。:确认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经济业务事项予以辨析后认定能否记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并列入报告的过程确认信息在管理会计活动过程中,对经济业务以某种尺度为标准(如货币、实物度量、时间度量单位等)予以数量上确定。计量信息对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他经济事项,按规定的、一贯的方法予以收集、整理、记录、分类。归集信息对经济事项发生的内外环境及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解析和评价。分析信息以适当形式(文字、表格、图示等)反映各信息需求者所需要的信息,并予以报告与解释。管理报告是主要形式编报与解释将相关管理会计信息提供
48、给各级管理,通过沟通,信息反馈,进行归档或保密工作。管理会计报告程序是事前控制传递与沟通信息三、管理会计报告的作用与特征管理会计报告是基于各种管理会计方法所获得的信息数据编制的,其作用有别于财务会计报告而彰显其独特性。与决策相关(一)多维度思考(三)分层次报告(二)具有预见性(四)灵活多样性(五)四、经济越发展,管理会计及其信息报告越重要提升管理会计地位,重要的是能够向决策层或管理层提供高质量的管理会计报告,进而提供增值服务,因此,确保管理会计报告的质量是当前管理会计人员的重要任务。管理会计报告的内容必须重点突出、目的明确,分析问题必须深入,提出的管理建议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跟踪管理会计报
49、告发现的问题,帮助企业改进相关管理工作,通过挖掘管理潜力,提高企业的价值创造空间和水平。唯有如此,管理会计的地位才能得到提升。信息(或数据)的价值在于将正确的信息在正确的时间交付到正确的人手中。未来属于那些能够驾驭所拥有数据的人才或企业,这些数据与企业自身的业务和客户相关,通过对数据的利用,发现新的洞见,找出竞争优势。管理会计报告由单位编制,并在内部传递,为决策者、管理者和其他员工所使用,满足控制战略实施,实现战略目标等管理需要的信息报告。在管理越来越趋于精益化的今天,管理会计报告在决策、控制和价值创造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管理会计信息质量越高,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就越大。所以,任何企事业单位都应当积极主动推动本单位管理会计工作建设,充分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拓展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一方面应重视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和任用,积极开展管理会计知识培训,形成推进管理会计工作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应主动融合会计与业务活动,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积极开展管理会计工作报告,切实提升单位价值创造能力,有效促进会计工作转型升级.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越重要,经济越发展。管理会计需要与时俱进、持续改进、不断完善。通过实施PDCA循环(如图所示),并报告其实施情况,可以促使管理会计认识飞跃、实践飞跃、工作质量不断提升。谢谢观看BYE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