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三字经教案模板(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小学三字经教案模板(精选多篇).docx(2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小学三字经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案 (一) 教学内容: 人之初,性本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三、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 四、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 。 五、教学模式 三个版块: (一)故事激趣 (二)诵读感悟 (三) 拓展升华。 六、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
2、孟母断织的故事吗? 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 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4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看的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
3、听吗?(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读一生评一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中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4)小结,可见,好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 (三)拓展升华 1、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的?你喜欢他们的做法吗?说说理由。 (启示思维,当你长时间看电视时,当你早上不爱起床时,当你和小朋友生气时,当你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做的?) 2、假如,你的爸爸妈妈此时就在你的眼
4、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三字经教案 (三) 教学内容: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父子亲,夫妇顺 教学目的: 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 2、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 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二、学文晓理 三、扩展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孩子讲谦让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学文晓理: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5、。 2、讲解这几句的意思。 (东汉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才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然后提问:(出示图片) 图中谁是孔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 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 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了什么? 孔融吃梨时讲谦让,爸爸的表情怎样?(课件展示插图)爸爸看到孔融这样做,心里会怎样想?他会怎样夸奖孔融? 谁能学学爸爸的语气夸夸孔融? 孔融受到爸爸的表扬,心里会怎样想? 孔融这样做,他的哥哥会怎样想?弟
6、弟呢?他们以后也会怎样做呢? 2、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他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所以,千百年来,“孔融让梨” 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孔融也成为了小朋友学习的好榜样。 3、那么,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什么呢? 4、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5、老师解释语译部分。 6、指导学生朗读经文,背诵经文 7、故事情景再现:学生表演。 (三)扩展活动: 学习儿歌谦让歌 谦让歌 好儿童,要谦让, 好处、方便,我不抢, 要学孔融把梨让, 不抢先,能让人, 先别人,后自己, 人人夸我“你真棒”! - 三字经教案 (二) 教学内容: 窦燕山,有义方孝于亲所
7、当执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中“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两句,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教学准备: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揭题 1同学们,你们听过刮目相看魏照学师的故事吗? 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 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4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
8、、新授感悟 1、出示三字经中“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几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两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学生自主识字,“窦、俱、惰” 3、老师配乐朗读三字经。 4、指名读。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5、师生共同解释这两句三字经的含义。 7、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讨论、交流: (1)为什么吕蒙能让鲁肃刮目相看? (2)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小时候就要怎么样? 8、请学生思考问题: (1)苏老泉27岁才用功读书,你觉得他做得对还是不对? (2)从中你得到什么启发?(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后天教育及时,方法得当,也可使儿
9、童成为有用之才) 9、配乐集体齐读 10、指导学生背诵 三、扩展活动: 三字经里还有好多关于指导教育学习的内容,老师让你们自己搜集,你们找了没有?谁能把你喜欢的三字经内容和大家交流一下。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或者讲其中故事也可以。 - 三字经教案 (四) 教学内容: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一、挑战背诵极限 师:起立!齐背三字经 师:这真是“教之道,贵以专”! 没有勤奋的努力,哪有今天的成功? 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祝贺自己! 二、学习三字经 师:在我们伟大祖国浩瀚的文化长河中,宋代
10、王应麟编著的三字经无疑是最绚丽的一朵浪花,它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赏心悦目,令我们回味无穷!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三字经。 师出示三字经范读。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师:大家自己读一读这两句三字经,把字音读准,注意正确停顿。(生自己读) 师要求:读对、读准!(师生对读、生生对读) 三、听故事,明道理 师:才一会儿功夫,大家就读得琅琅上口了!这几句三字经虽寥寥四十八个字,但每句话背后都藏着动人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不信!我们听听下面两个故事!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师讲“季札挂剑”的故事。 师点拨:猜猜这个故事说的哪一句? 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师点拨:这不正是
11、“曰仁义,礼智信”呀!(点生读这一句。)做人要讲信用,不论别人知不知道,都不能违背信用。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啊!从你们的故事中我也听到了不少成语故事,我们知道,成语和三字经里都蕴含着学习、做人的道理。 七、再读三字经 师:让我们全体起立,齐背我们这一祖国民族文化的精华三字经。 师:今天,我们又一次走进了三字经,又一次沐浴在传统文化的阳光下,又一次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我相信,只要我们永不停止学习的脚步,就一定会让古老的经典散发出现代的气息! 三字经综合复习课 活动目的: 1、阅读三字经片断,学习三字经里介绍的知识,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懂得勤奋学习的道理。 2、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
12、兴趣,培养学生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活动过程: 课前谈话:交流读过的好书和自己知道的读书名言。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三字经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读书。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我们学校今年举行了第七届读书节。谁知道这届读书节的主题吗?(亲近中华母语,诵读百家经典。) 这次活动,学校向我们每位同学推荐了三字经这部经典。三字经可谓是家喻户晓,上到70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孩子,都能背上几句。你们会背吗?这样吧,我一句,你们一句。 师生接背: 那关于三字经这部书,你知道哪些呢?(作者、书的内容等) 师随机评价,简介三字经: 三字经流传到现在,已经八百多年了,版本可多了。虽然版本有所不同,但主要结
13、构都没有改变。全书虽只有一千多个字,但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名人故事等各方面的信息。三字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专家们对三字经也非常推崇,他们说三字经是“千古一奇书”,如今,三字经被翻译成好几个国家的文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有意思的是,我们浙江和广东两省还为三字经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起了争执。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走进这部奇书,读读三字经。 二、读三字经,讲人文故事 1、三字经这本书让我们认识了很多名人,而且这些名人的故事也已经成为千古佳话。能不能告诉大家,你从三字经里认识了哪些人? 指名学生说。 2、相信你一定知道
14、这些人这些句子中讲到的人你熟悉吗?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学生讲故事) 出示填空: _,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zh)。(做父母的真是用心良苦啊,听了你的故事,我知道了孟子之所以能成为大学问家,跟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 _,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就是那个成语“五子登科”的出处呢。) _,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真是个有孝心的孩子,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做人的准则。) _,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我想问问孔融,你怎么会这么做呢?能友爱兄长、友善对人,也会感受到他人的温暖的。) 3、让我们再读读他们的故事。指导读。 书可以怎样读呢?指导配乐个性化朗读。 齐读。 4、小结:读三字经,让我们
15、了解了许多名人故事。这些名人故事都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学会处事做人。相信你们读了之后,一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读三字经,学史地知识 说三字经是一部奇书,不仅让我们知道了那么多名人故事,而且,我们读三字经,还可以从中读到各种各样的知识。 1、出示片断: (1)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2)稻粱菽(sh),麦黍(sh)稷(j)。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sh)。此六畜,人所饲。 2、这里有好多的生字,你能读准吗?自己读一读。指名读。齐读(有滋有味地读一读)
16、读得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3、了解知识: 这两段话里,藏着许多知识呢,接下来我们分两队进行PK,问题的答案都在这两段话里面,好好地读一读,读完还可以与同桌议议。 宣布比赛规则:分两队竞答,答对一题得十分,答错就给对方加上十分。答题之后,再为对方选题。给对方选题的时候要有礼貌,“请问,什么是?” 比赛之前,咱们先来热热身,用朗读来给自己鼓鼓劲,看哪一队士气更旺。(两队读课文,比谁声音洪亮精神饱满。)胜者决定自己先答还是先给对方选题。 比赛过程中随时点拨知识要点: 什么叫三才?什么叫三光?(天空中有日月星辰以及雷、电、风、雨,大地有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鱼虫百兽,而我们人又是万物之灵。) 三纲?(君王
17、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这跟我们现在提倡的构建合谐社会的做法不谋而合哪。) 四时?(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四方?(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猜猜,老师由这想到了了什么?提示我们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我们的祖先最早用铁发明了“罗盘”,也就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从而使确定方位变得十分简便,尤其在航海中指南针的作用太大了。我们的老祖宗真了不起。) 五行?(金木水火土,这五行可真复杂,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推算出来的,真了不起。现在知道闰土名字的来历吗?) 六谷?(稻粱菽麦黍稷,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五谷杂粮,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18、) 六畜?(马牛羊鸡犬豕,这所谓豕的是什么东西呀?) 4、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知道了这么多知识。知识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看来我们很有必要把这两段含金量极高的话背下来。 试背,指名背(老师学生合作背,生生合作背),齐背。(不能背的可以跟着读。) 这些知识还比较浅显易懂,三字经里还有更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 四、读三字经,明勤学道理 1、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奋好学的民族,至今流传着许多名人勤奋好学的故事。请仔细看图,你知道图上说的是谁的什么事呢? 逐一出示名人勤奋读书图片,请学生说故事。 (路温舒披蒲编、车胤囊萤、孙康映雪、孙敬悬梁、苏秦刺骨) 师随时点评引导:哪一点令你特别受感动?
19、车胤囊萤:就着萤火虫的光看书,能看清吗?(这样微弱的亮光,看书时间一久就会眼睛发酸,甚至会头昏脑胀的。) 孙康映雪:他不冷吗?(天寒地冻,别说跑到屋外边了,即使在屋里头也是很冷的,连买灯油的钱都没有,哪来别的取暖的东西呢?)多冷啊!得受多大的罪啊!可没有苦,哪来的甜呢? 路温舒编席抄书:为了读书,真是绞尽脑汁。 孙敬悬梁:这倒真是一个克服困意的好方法。可惜我们男孩子没有机会了,姚老师倒是可以一试,女孩子也可以试试哦。 苏秦刺股:那是尖锐的锥子啊,疼吗? 2、这么多感人的故事,老祖宗用了最精练的语言,记录在三字经里。你能找到这些句子吗?(出示)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zhu
20、)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chu)。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自由读。在这些话里,找到刚才我们讲的故事了吗?还有什么故事没有讲过?你知道吗? 学生不了解的故事点击课件,听录音。 没有书读,就借来抄在蒲席上,刻在竹简上;没有灯油,就抓萤火虫照明,就着雪光读书;读书困了,头悬梁锥刺股,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没有时间读书,就在打柴、放牛的间隙,利用一切时间读书。他们的故事感动、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怀着这份感动,带着这份敬佩,我们再来读读他们的故事。(齐读。) 3、写话 听了看了读了那么多故人勤学的故事,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是什么让他们能够这样想方设法找到读书的
21、办法呢?(如果没有逼迫自己惜时如金、刻苦读书的强烈愿望,他们都不可能这样做的。) 如今我们不再需要囊萤映雪,也不用学悬梁刺股,这样的方法显然已经过时了,但什么是永不过时的呢?(勤奋学习的精神) 我知道,此时此刻,你心里一定有许多话儿想说,但不忙着说,拿起笔,把它写下来。 学生交流。 4、同学们说得真好,虽然表达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声音是一样的,那就是珍惜时间,勤奋学习。老师这儿要送你们一份礼物,借用三字经中的两句金玉良言送给你们。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指名读。齐读。 五、背诵经典 结语: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经典,读了三字经的部分内容。虽然只是部分,但却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三字经真
22、是一个丰富的宝藏,有那么多的史地知识,那么多名人故事,那么多教育我们为人处事的深刻道理。正如专家评价的那样,三字经真是“千古一奇书”,值得我们去看,去想,去品味,去研究,最好能够背下来。 推荐第2篇:三字经教案 传统文化教育进课堂校本教材之三字经 三字经礼仪篇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三字经中的礼仪篇节选部分。 2、了解诗的意思,体会古文韵味。 3、培养学生从小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以友善的态度对对待他人。教学重点: 从故事中理解尊敬长辈的意义,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在家为父母分担家务。在校尊敬老师,爱护同学。 教学难点: 感悟诗中故事蕴含的道理,体会“百善孝为先”的做人准则。 教学工具:
2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观看动画黄香温席、孔融让梨。问:动画里讲的是哪两个小朋友? 板书:三字经礼仪篇 2、读题,释题。 3、整体感知课文。 二、深入学习。 (一)学习黄香温席的故事。 1、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生自由读,读准字音。 (2)小组读。其余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是否读准确。 (3)教师范读。 (4)读出节奏美。 注意轻重音。读出节奏感。集体合诵。 (5)学生展示。 2、提问互动,感悟大意。 (1)看图,你觉得黄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些什么? (2)孝顺父母的方法很多,在生活中你是怎样孝敬父母的? (二)学习孔融让梨的故事。 1、观看动画,
24、出示学习内容。 2、指导朗读课文。 3、感悟故事大意。 三、总结提升。 1、读一读。诵读两个故事的内容。 2、背一背。背诵课文。 3、唱一唱。学唱课文内容。 4、讲一讲。说说自己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板书: 三字经礼仪篇 黄香温席 孝顺父母 孔融让梨 懂得谦让 推荐第3篇:三字经教案 朗读教程三字经教学工作总结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经典美文,凝聚了先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是古人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为了丰富我校的人文底蕴,启迪学生的智慧,本学年,我们小学低段开展了以三字经为内容的课外活动朗读课程。 三字经
25、教学活动开展以来,在我们三位老师的认真组织下,孩子们以 饱满的热情,认真的态度,使我们的朗读教学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 现将该项活动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本学期我们在全校课外活动中,我们三位负责低段( 一、二年级)朗读教学的老师,选择了以三字经为教材,开展课外朗读教学活动。在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要承认个体差异,不求好心切, 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宁静勿躁、宁简勿繁。引导学生学习
26、,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 二、构建人文环境,营造诵读氛围。为了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随时随处地感染学生,我们老手在课堂上努力营造浓郁的古诗文学习氛围。 在教室内悬挂“诵读经典诗文”、“传承民族文化”等宣传标语, 使孩子们踏进教室九能感受到书香的氛围,人手一册三字经教材。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诗词的陶冶、影响, 有效地陶冶师生情操。 三、抓好诵读时机,确保诵读时间。为保证诵读时间,每周五课外活动的第一节课,孩子们先复习前一节所学内容,背诵课文,温习所学经典,振作精 神,集中注意力,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第二节课再进行新内容的教学工作。布置孩子们回家也要进行朗读和背诵校内外相结合,争取
27、家长的理解支持,为诵读活动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 四、在期末进行了三字经 “背诵之星”评选活动,开展三字经诵读比赛活动,形式为集体诵读、随机抽查个人背诵。通过活动的开展,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学习三字经成果的舞台,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中华经典的喜爱和理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诵读三字经已成为孩子们学习生活中的一份乐趣,是学校文化建设和人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个亮点。我们将继续努力,把学校课外活动教程三字经教学活动推向深入。 低段( 一、二年级组) 朗读指导教师:李翠玉 舒琴霞 高 娟 2023.12 三字经人之初教案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
28、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识别和正确拼写“苟”“教”“择”“处”“杼”“窦”“惰”等字。 2.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3.了解孟母三迁、五子登科两个故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孟母三迁图、相关事例录像、图片、重点处文字文稿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孟子的有关资料;了解课文中孟母三迁、五子登科等古人教子的事例。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你们的爸爸妈妈疼爱你吗?他们希望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2)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所以我们要听父母
29、的话。古代的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字经第1课人之初。 二、初步诵读和感知 1要求学生翻开课本,自己试读课文,要求把复杂的拼音、不懂的字词标识出来。到学生中间检查学生标记生字的情况。 2教师范读,或利用音频示范正确的读音,让学生跟读。学生跟读至少2遍。要求学生特别注意自己不同的字词。 三、识字写字 1板书,把生字写在黑板上: “苟”“教”“择”“处”“杼”“窦”“惰” 步骤:每写一个字,先出示字形结构,然后给拼音,并让学生跟读。 2写字: (1)要求学生边读边写,按照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写字。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写字习惯。 (2)点名抽查学生,让他们到黑板上写字,纠正不良的写
30、字习惯。 四、诵读感悟 1点名一两个孩子试读一下课文。让其他孩子注意他读得对不对,指出读错的音。提醒孩子要注意自己读不好的音。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要求他们校正自己读音。 3布置学生自由读,要大声阅读课文,把文句读通顺。 4分组分角色朗读,一半读上句,一半读下句。读2遍之后,交替读。要求达到读得快、读得准。 5教师再一次范读,读出感情色彩。 五、内容梗概略讲 1、第一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初”:开始。“人之初”是指人刚生下来的时候。 “性”:与生俱来的东西。 “习”:后天环境的影响。 人既生之后,环境影响各异,性随之而变,逐渐变得差异越来越大。?这就是 “习相远”的意思。
31、先天为性,后天为习。 2、第二行: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苟:如果 乃:就 迁:变化 道:方法、规律 贵:可贵 以:认为、以为 专: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引导学生诵读并理解。 六:小结 第二课时 一、内容梗概略讲 1、第三行: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择邻处:播放动漫或图片:孟母三迁 老师讲故事 师:孟母一次又一次带着孟子搬家,选择好的邻居而定居下来,这是为什么?(为孟子找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断机杼: 师:想象,织机上的梭子断了,就不能再继续织布了。这块布就成了一块废材料,孟母又问什么要这样做?(教育孟子做事情要持之以恒。) 2、第四行: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师:燕
32、山是人的名字吗?(地名) 义方:教子中好的方法。 扬:传播 小结:无论孟母还是窦禹钧,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选择了很好、很适合、很有效的教子方法,这是在讲哪三个字的含义? (有义方) 3、第五行: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学生解释后,老师提问: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引导体会: 家长的过错:实际上是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教育子女,还要选择好的方法。 老师的怠惰:实际上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偷懒、不可倦怠。 小结:这句话讲了为人父母、老师的一种责任。 二,拓展: 1、讲“弈秋教棋”的故事。 (1)这一故事以弈秋的两个学生学棋的不同效果为正反教材,说明
33、学习要专心致志。 (2)两个学生的聪明才智本来接近,但是学习的效果却迥乎不同,为什么? (3)这里所提供的弈秋的故事,只是辅助领悟人之初的文章精义,无需在这一典故上做过多引导,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大概,形成整体的生动认识即可。 2、“诗歌赏读”,诵读杜甫的春夜喜雨。 (1)点出:春雨随着微风悄悄地在夜间飘落,细微得听不到一点响声。这正是家庭教育的特点。 (2)范读一下生字。 (3)播放这首诗的音频,让学生跟读。 (4)让学生自由读,多读几遍。 (5)让学生齐读,分角色对读,加深印象,达到背诵的程度。 六、总结,布置作业。课后多诵读。 三字经子不学教案 一、教材内容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
34、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二、整体把握 第2课选取的文段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指出:孩子学习须趁早,否则老大徒伤悲,否则不知义。学习的首要内容是做人,即亲师友、习礼仪,做人的基本点是孝和悌(两个典故是为了说明这点)。小孩子在父教、师严的情况下,应该专心求学。本课旨在让学生树立小发奋读书的观念。 三、字句梳理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子”,指小孩子。“不学”,即不肯读书。“非所宜”,不应如此。“幼”,年少之时。“老”,年老之时。“何为”,是反问句,可以解释为“有什么作为呢?
35、”或“有什么用处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琢”,雕刻玉石。“器”,指器物。“义”,做人的道理。“玉不琢 不成器”,出于礼记?学记。“君子比德于玉”,美玉比喻君子所应该拥有的品德。制玉必须经过切、磋、琢、磨的过程。学习像制玉一样,必须经过切磋琢磨的过程。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方”,表示时间,相当于“在”、“当”。“少时”,小时候。“亲”,亲近。“师友”,良师益友。“礼仪”,礼节、仪式。孩子小的时候,应该特别注重学习礼貌,懂规矩。如果懂得礼节,一言一行合乎节度,就是一个彬彬君子的样子。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香”,黄香,东汉湖北安陆人。“九”,九岁。
36、“执”,坚持始终,身体力行。这是一个讲孝顺的故事。黄香是一个确实存在的历史人物,曾经担任过尚书令。皇帝赞叹:“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融”,指孔融,东汉鲁国人。“弟”,即悌,在这里当动词解,意思是弟弟敬爱哥哥,名词当动词用。“长”,兄长。“知”,明白。“宜先知”,应该早早就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能够传诵千百年,关键就在于“谦让”二字。兄弟之间,要“兄友弟恭”,而孔融表现的就是弟恭。 (3)全文翻译 小孩子不努力学习,是不应该的。如果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哪能有所作为。 玉石不经过打磨雕琢,就不会成为精美的玉器。人不努力学习,就不会懂得做人的道理。 为人子弟,
37、正当年少的时候,应该亲近良师益友,学习为人处世的礼仪。 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在冬天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尊敬兄长,是从小就应该明白的道理。 2辅助练习神奇汉字 “学”字,本作“?”,像双手构木为屋形。后来下面加“子”字,为义符,表示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是学习。老师通过对“学”字字形与字义关系的讲解,告诉学生汉字的字形与字义之间的关联,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增加学生书写的积极性。 日积月累 “聪明的孔融”的故事,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是课文“融四岁,能让梨”关于孔融故事的扩展,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38、又能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这一模块突出了孔融的思维敏捷,聪明机智。孔融巧妙地运用了“亲戚关系”的概念,将孔子与老子二人之间的师生关系延伸到自己与李元礼的关系上,可谓机巧。孔融面对陈韪的轻视与刁难,巧妙地利用陈韪批评他的话来逆推,使陈韪陷入窘困的境地,这也再一次显示了他的机智。这一模块可以和课文中的“融四岁,能让梨”一句结合起来讲,最好配以形象生动的图画或视频,以直观的形象加以传授。激发学生的才思潜能,让他们在生活、学习中有意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培养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长期坚持下去。 诗歌赏读 孟郊的这一首古诗劝学比较浅显易懂。它旨在说明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
39、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此诗通过形象的比喻,强调了学习知识和实践的重要性,学习知识如同击石有火一样,只有通过亲身的实践才能获得,人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自然而然地获得。 3思考与练习说明 “说一说”模块是围绕“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又列举了庄子、诸葛亮、岳飞等人的劝学格言,鼓励学生反复阅读,体会其中的道理。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可以增进对原文的理解与回忆。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2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要注意“宜”“琢”“义”“方”“执”“融”“弟”等字。 3了解黄香温席、孔融让
40、梨等故事,初步理解幼年学习知识和重视孝悌的道理。 三、教学建议 1在教法上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诵读课文,了解关于孝悌的两个历史典故。教师还可以添加自己熟悉的故事。 (2)导入环节,可以从现在入手,引导学生讲讲自己孝顺父母和对人友善的故事,然后导入。 (3)课堂实践环节,可以结合“读一读”模块进行。在诵读和讲述内容结束后,可以安排学生做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加深理解。 (4)教学准备方面,教师要找到课文那些故事的相关图片,至少要有课文中相关人物的图片,以辅助教学。另外,如果能够备好相关的动画故事或视频,就更理想。 2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认读生字 本课要特
41、别注意“宜”“琢”“义”“方”“执”“融”“弟”等字。 教师要示范读音,要求学生将不懂的字标出来。 教师对难懂的生字,要给予讲解。课文中“方”“弟”等字和现代汉语的意思差别很大,教师尤其要注意讲解,避免学生误解。 (2)诵读感悟 教师要通过增加诵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感知文义。教师的诵读指导很重要,避免单纯机械的模仿。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诵读课文的兴趣。 教师将较难读的词语点出来,进行范读,让学生跟读.教师在保证识字和诵读的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可以有选择地加以讲解,同时要将“日积月累”“诗歌赏读”模块的内容结合进来。建议以故事的形式重点讲讲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两个故事。 (3)课堂实践 适当引导,联系生活实际。令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尊敬长辈,善待他人。力图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社会观,懂得一些基本的礼仪。教师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孝悌的事例,来讲述课文,使学生更生动地理解经典。 。 三字经教学设计 “稻梁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四句。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中这四句。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 律感。 2、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人类食用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稻子、高粱、豆子、麦子、黄米、谷子”(成为六谷)。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朗诵学过的“三字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