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白杨礼赞》导学案第二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白杨礼赞》导学案第二课时.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白杨礼赞导学案第二课时 笠山初中“岗位练兵、高效课堂”学案 班级:九.一组名:文科组姓名:王宏祖日期:2023 年 3月 13 日课题:白杨礼赞 学习目标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分析结尾与楠木对比的作用。 2、学习排比和反问等修辞手法。 3、学习中华民族质朴、坚强、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重、难点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分析结尾与楠木对比的作用。 2、学习排比和反问等修辞手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课型:体验学习学习过程 一、复习领航 问题探究。 1、自由朗读第23段,要求找准表现以下内容的词句:黄土高原特点,见到黄土高原的感觉,见到白杨树时情绪的变化。
2、 2、第23段描写黄土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3、请同学朗读课文的 5、6两节,思考:白杨树外形的总特征是什么?作者从哪些方面突出白杨树的总特征的? 二、问题领航 学习探究 1、请同学朗读课文的 7、8两节,思考:作者这样反复赞美白杨的目的究竟何在?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反映在哪些语句中? 2、第7自然段用拟人和对比给白杨树以高度的评价,这是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具体说说怎么抑又怎么扬的? 3、齐读4个“难道”句,思考:这四个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四句各有什么侧重点? 4、朗读8段,思考:这段赞美白杨树和前面有什么不同?白杨有什么象征意义?知识链接 象征与比喻的异同点: 象征是一种表现手法,即写作方
3、法,是就整个篇章而言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象征义;而拟人和比喻则是修辞手法,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象征与拟人的相同点是都把事务人格化,但象征的写法大都用在立意上,即把某种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描写的事物的形象中,拟人则是用在语句的表现上,是为了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通常并不寄寓更深的意义。 5、朗读最后一段,作者将白杨树与楠木进行比较,其目的是什么? 三、整体回顾 本文作者极力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同时又说它是“极普通”的一种树,这矛盾吗?你能具体说说“不平凡”和“普通”各指什么吗? 四、技能练习:阅读课文第7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 ) A.赞扬白杨树的不平
4、凡形象。B.借赞美白杨树来赞美守卫家乡的北方农民。C.描写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2、把“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改成否定陈述句(可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用这段课文中的原文,回答称白杨树是“伟丈夫”的原因。 4、这段课本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没有,没有”“白扬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又用转折的语气肯定,“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样写的作用是:() A.说明白杨树它是“树中的伟丈夫”。B.为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积蓄气势。C.说明白杨树不仅是“好女子”,也是“伟丈夫”。 D.为揭示白杨树的心灵美作安排。 5、四个排比反问句的作用在于逐句加深内容,各句的意思是()A.第一句指
5、出白杨树不只是树,而且是“树中的伟丈夫” 第二句点明白杨树至少象征了北方农民。第三句指出它还象征坚强不屈的抗日军民。 第四句指明它还象征了用血写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B.第一句白杨树不只是树,而且是人的象征。 第二句点明白杨树至少象征了北方农民。 第三句指出它还象征了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 第四句指明它还象征了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C.第一句指出白杨树不只是树,而且是光明的象征。 第二句点明白杨树象征了中国农民,至少是北方农民。第三句指出它还象征了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第四句指明象征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 D.第一句指出白杨树不只是
6、树,而且是胜利的象征。 第二句点明白杨树象征了所有中国人,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第三句象征守卫家乡的哨兵。 第四句象征今天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革命精神和战斗意志。 五、学以致用: 1、同学们,在你身边是否有一些和白杨树一样平凡的普通人,你是否也能发现他们身上的美? 在你心中,美的标准是什么?(不需要给美下定义,只要谈出你对美独到的认识) 2、值得我们去赞美的精神品质很多,也许是一份执著,也许是一种无私。请你从自然界中任选一物,用象征手法写一段文字,来赞美你所欣赏的精神品质。 六、作业 1、背诵57段。 2、积累文中生字新词。 白杨礼赞导学案第二课时 白杨礼赞第二课时 白杨礼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祝福导学案第二课时 3白杨第二课时 触摸春天第二课时导学案 细柳营第二课时导学案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