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数字潜江”为江汉油田腾飞插上翅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数字潜江”为江汉油田腾飞插上翅膀.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数字潜江”为江汉油田腾飞插上翅膀 “数字潜江”为江汉油田腾飞插上翅膀 潜江新闻网讯(记者 尹铃瑕 通讯员 龚汉彬)近年来,江汉油田借助“数字潜江”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构建地面工程信息化系统,对企业生产实现精细化管理,推动“数字潜江”与“数字油田”的和谐共建。19日,江汉采油厂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油田工程技术人员把该系统称为井站管理的“导航仪”、工程设计的“辅助器”、生产管理的“好帮手”。“数字潜江”成果的应用,也为江汉油田的建设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江汉油田是潜江市境内最大的国有企业,也是潜江市的支柱产业之一。“数字潜江”建成后,市测绘部门根据江汉油田采油厂的管理需要,向采
2、油厂地面工程信息化系统提供了地理空间信息支持,不仅帮助企业管理者随时了解油井生产状况、工程进度、各类故障处理,而且在企业精细化管理、科学决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去年年底,在该厂组织的地面工程大调查工作中,五七作业区利用地面工程可视化系统,将原计划需用两个月完成的工作量缩短到10天。他们还利用系统分析功能,对管线、设备使用年限、规格型号、使用现状等参数进行统计与优化,提高了统计规划的科学性。 通过地面工程可视化管理系统,直观、实时地监控油井运行状况,不仅缩短了油井故障处理响应时间,而且有效提高了设备安全系数。从2023年12月至今,五七作业区通过本系统累计发现、处理非正常停井70余次,大大提
3、高了采油时率。在生产管理中,该系统还能够轻松、快捷地确定站点、管网及油水井分布、走向,提供沿途地形、地貌、道路状况,合理规划员工巡检路线及施工抢修路线。 截至目前,该厂共采集录入地面工程对象数据11大类,56项,11642条记录,系统访问量达1700人次,及时处理流程故障90余起,应用于管网大修改造20多次,用于重点站库改造5次,初步实现了地面工程的规范化、网络化、可视化管理。 数字化,让老油田如此蜕变 采油二厂以数字化助推发展工作回眸 1人=5人,5分钟=24小时,这是数字化扎根老油田结出的丰硕果实。回眸采油二厂41年的发展历程,数字化变革触碰着该厂每根管理“神经”,劳动产业的转型使昔日以“
4、肉搏”换油吃的石油人彻底翻身得解放。如今,走进采油二厂每一个井站,数字化的烙印清晰地镌刻在采油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井场无人值守、生产数据自动采集、生产状态实时监控等一系列高科技数字化信息技术在老油田的应用,让41岁的采油二厂蹒跚的步履走得更加铿锵有力。 石油人变身”新白领“ 发展“多”与“寡”的思辨 对于和长庆油田几乎“同龄”的采油二厂来说,从1971建厂的1.4万吨从2023年的272.5万吨,40余年的砥砺奋进使采油二厂稳坐“采油一哥”的宝座,但是近年来,随着油田公司大规模的开发和建设“西部大庆”的召唤,该厂“排头兵”的地位早已几度易主。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该厂走过的风雨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一个
5、问题,那就是曾一度因历史原因造成的“大马拉小车”现象:员工基数大、人工采出比低、吨油成本高,尤其是2023年后,更是面临矿权缩减、后备储量不足、低成本发展压力大等前所未有的“窘境”。 面对如此的发展现状,如何实现用最小的工作量产出最多的油和气?如何用更低的成本开发更多的储量?如何用最少的人员管理最大的油田成为摆在这个厂面前最主要的发展难题。 观念一转天地宽,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油田发展的需求,唯有革新传统管理模式和生产组织方式,才能适应长庆大发展的需要。2023年,油田公司在陇东先后组织召开了第 一、第二阶段数字化管理推进会,为这个厂全面推行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契机。至此,这个厂迎
6、来崭新的发展之路。 2023年首次进行数字化管理“实验”的西峰油田,经过2023年的数字化升级改造后,由以前的6个整建制单位减少到3个,用工总量从原有的1656人减少到1104人,综合单井用人从0.98人降至0.62人,降幅达到38%,万吨用人比升级改造前降低37.5%,年节约人工费4000余万元,真正的实现了石油采掘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场“脱胎换骨”的油田管理变革在这个厂百里油区燎原开来。这个厂按照油田公司“两高、一低、三优化、两提升”的数字化建设总体思路,坚持“五统 一、三结合、一转变”的工作原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根据不同区块生产管理实际,探索不同配
7、套建设管理机制,有效地推进了数字化管理工作深入开展。西峰油田探索形成了“保增配升”老油田数字化改造模式;城华油田探索形成了“关停并转”基础上实施数字化改造的建设模式;马岭油田探索形成“三关、两改、一优化”建设模式。与矿权调整初期相比,这个厂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油水井总数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用工总量却下降了1300余人,降幅达1/6,为这个厂可持续发展夯实了根基。 数字化的调控中心 2023年,这个厂将数字化建设的坚毅目标投向了华池、城壕、温台、南梁等老油田。同年7月,当第一座数字化增压撬“落户”华池,这个厂仅用月余时间,便完成城华油田12座站库、234座井场、688口油水井的数字化建设工程,华池
8、油田万吨用人从22人下降到12人,降幅达到45%。成功“瘦身”的“大马”一扫“老态龙钟”,瞬时让老油田发展的“艰涩”步伐变得轻快而明朗。 截至今年上半年,这个厂先后完成了10个作业区的88座站库、1179座井场、3097口油井、1210口水井数字化升级改造任务,至此,全厂前端数字化建设全面完成。中端建设完成全部4个子系统、35个功能模块的开发、数据录入和系统推广应用工作。全厂原油生产、集输、站库运行等各类生产运行参数实现数字化运行管理。 按照规划,到2023年这个厂将彻底实现由传统管理模式向数字化管理模式转变,实现生产现场数据自动采集和实时汇总分析,优化整合各项数据资源,建立支持生产管理、指挥
9、决策的综合信心管理系统。 生产“繁”由“简”的延伸 1人=5人,5分钟=24小时如今,数字化管理使传统的劳动组织方式终于“含羞下岗”了,这个厂也从“老态龙钟”得到完美蜕变,走进这个厂的角角落落,数字化带来的勃勃生机让人耳目一新。 “几十秒钟就对近百口油水井的运行情况浏览了一遍,如果采用人工巡井,完成这个程序最少也得三天时间。”7月27日,这个厂南梁作业区生产副经理王钊走进中控室,看着清晰显示在电脑上的油井生产状况感慨地说“以前的油井生产资料很多都是纸质版,要在一大摞资料中寻找某一口井的运行参数就如大海捞针。现在不一样了,你想要哪方面的资料,就要轻点鼠标,一切便尽收眼底,方便、快捷,而且还不会出
10、错”。 数字化落户,让这个厂实现了所辖油井实时数据采集、电子巡井及多种工艺流程无缝衔接等数字化管理功能,使原来需要“集团出兵”才能完成的工作变成了“单兵作战”,只要轻点鼠标“一指禅”,便如同拥有了“千里眼、顺风耳”,千里油区的一切皆在掌握之中。 在采访中了解到,数字化改造让更多的员工从以前繁重枯燥的工艺操作解放出来,工作不仅变得轻松、简单、安全,而且还有充分的时间去学习数字化操作技术。走进这个厂梁102配水间,整齐简单的稳流配水阀组俏立“枝头”。当班员工杨勇勇说:“以前要2小时调配一次水量,遇到注水站压力波动时,半个小时就得跑一趟,就这样都经常出现超注和欠注现象。现在装上稳流配水阀组,只要将瞬
11、时流量设定,它会根据压力大小自动调节,而且注水情况完全可以从电脑上监控到,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这项繁琐的工作”。 “在没有进行数字化改造之前,我们都是扛着管钳满山跑,靠人工有时候两三天时间都不能把一个井区的所有井跑一遍。”已经有着24年工龄的老师傅南永忠如是说道。尤其这个厂80%左右的生产单元在层层山峦中星罗棋布,看似在眼前,可是要到达却得绕好几个山头,费时费力不说,还严重影响到生产的正常进行。如今,坐在中控室,轻点鼠标,所有的油井生产状况尽收眼底,方便快捷,而且生产组织也有了针对性。如今,以前那种不管刮风下雨,徒步巡线、测井、开井等工作都成了员工茶余饭后的谈资。现在动动手指,这些工作便可轻松解
12、决,数字化改造是真正的将员工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了,也让广大员工变了个活法。 面对近期频繁降雨给生产上带来诸多问题,让我们再一次深刻的感受到数字化给这个厂带来的深刻变化。2023年,同样是连续暴雨“鞭挞”油区,同样的生产难题萦绕心头,但是当时那种“赶着毛驴去测井”的经典早已尘封于历史。时隔两年,面对雨雪天气带给督查、取样、试井的诸多困难早已烟消云散。数字化改造的实现,将现场搬进“办公室”,从计量、生产数据录取到停启井,以前每天需要人工上井手脚联动才能完成的作业,而今在办公室操作电脑就可以完成,劳动效率成倍提高,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在这个厂南梁作业区采访时了解到,随着数字化的“安家落户”,该区综合
13、治理得到明显改观,以前井场明目张胆盗油的破坏行为几乎销声匿迹。“以前出去巡线,发现盗油分子破坏,我们是马不停蹄的赶往井场,等翻过七拐八歪的山路,别人早跑得没影了。如今我们只做守株待兔的狩猎者,任何破坏行为都逃不出电子警察的法眼。”该区保安队员胡君如是说。数字化的实现让油区治安中的传统管理方法悄然发生变化,以前靠“人海战术”分区域巡逻的保安人员,被集中起来进行资源共享,而安装在各个井场、关键路段的“电子警察”24小时对油区一切动向进行监控,有效遏制了不法分子的不法行为。 民生“心”与“爱”的交融 “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难”、“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进门是床头,出门看山头”。用信天游的这句歌词描述
14、石油人曾经的工作环境,最贴切不过。 曾几何时,在采油二厂百里油区,数千口油水井、近百座井站和数千米输油管线,遍布在大山深沟。长期以来,油水气井看护、井口数据录入、油样采集、井口启停等工作都需要大量人员现场才能完成,员工工作负荷重,劳动效率低,管理难度大。工人终年与荒山为伴、以井站为家,重重大山封闭着员工的心灵,时间长了,交流都变得困难。 第二代数字化抽油机落户老油田 1997年上班的老师傅巩振杰说起刚参加工作时那段住井岁月便侃侃而谈。“那会一个人住一口井,周边连个老乡都看不见,除了平时送菜、督查人员之外,一个月几乎看不到其他人。那时候也没电视,更别谈什么业余生活了,幸运的一点是我自己比较喜欢音
15、乐,所以那把被用做擀面杖的笛子倒陪我打发了不少无聊的时光”。 “那时就天天想,如果能有千里眼、顺风耳,足不出户就可以巡井该多幸福啊。可是身处大山,连坐车巡井也都成了奢望。”已做了20年采油工的老师傅关庆太的一席话表达了当时所有采油工的心声。 俗话说:人多智谋广,柴多火焰高。要想走出矿权锐减、老油田开发难度大等诸多“困境”,更需要将7000颗滚烫的心紧紧贴在一起,收指成拳,万众一心才能谋取更大的发展。“企业要发展,要走的更远,关键是靠人!”,这个厂的“家长”张应科的一席话道出了人本管理的最核心思想。 改变员工的生活、工作环境,提升员工的幸福指数,让员工切实享受到企业发展惠及员工的各种好处,数字化
16、无疑是最大的一项民生工程。 “不怕苦与累,就怕孤单来尾随!”处于子午岭深处的南梁油田是这个厂最为偏远的生产单位,远离城镇、交通闭塞,对于常年住单井的员工来说,最可怕的莫过于寂寞和孤独了。 2023年,采油二厂对南梁油田实施数字化整体配套建设,将“以井为本”的传统体制彻底颠覆,取而代之的是“以人为本”和谐氛围的形成。以前上班是一个人、一口井、一把铁锨一条狗,见面容易说话难。经过数字化改造之后,南梁作业区不仅实现了大部分看井房“退役”,而且许多员工回到基地过上了“群居”的生活,不但告别了单井单调、枯燥、孤独的“单身”生活,还可以在业余时间通过网络与亲人朋友进行视频聊天,实现了员工“生活丰富多彩”的
17、目的,对于稳定员工队伍、培养爱岗奉献的团队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井在景中 “以前住井的时候,几乎两三个月不下山,所以连自己所在井区的同事都认不全,更别说作业区其他井区员工了。”1997年参加工作的老师傅赵强如是说。随着数字化管理的介入,不仅缩短了管理半径,使原来介于作业区与井站之间的井区一级行政组织被无形淘汰,减少了管理人员,而且将原来各井区的大班及维修人员整合起来,变原来的分区单干为现在的联合作业。这样不仅使员工之间形成心与心无间隙沟通,而且对于形成团结协作的员工队伍有着推波助澜的效果。 一花开引得百花开。探索集生产生活于一体的井站管理模式,重新梳理业务流程,搭建纵向贯通、横向共享的生产
18、信息网络构架一项项配套工作风生水起。正是数字化管理的推进,带来了劳动组织构架的革命性变革。通过将作业区(联合站)增压点(转油站)井组(岗位)”新型运行模式应用到日常的生产组织之中,不仅“剪”短管理链,而且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如今,走进这个厂的任何一个作业区,中控室内整齐陈列的电脑、身着白衬衣红工服的员工轻点鼠标,忙碌在生产单元的每一口井面前,俨然一副“白领”的派头。这是这个厂每个生产单位工作的真实写照,轻点鼠标“一指禅”便可产生“千里油区无人守,胜似千军在蹲井”的神奇效果。在中控室上班的员工赵刚说“现在我只要动动手指,整个井区的油井生产状况尽收眼底,对于生产不正常的井,给井区打个电话就能搞定,如今咱采油人也过上了干净、体面的白领生活”。 言辞之间,石油人的幸福感油然而生,这一切,无不与数字化有关。 “数字潜江”为江汉油田腾飞插上翅膀 为祖国插上腾飞的翅膀 为音乐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为未来插上腾飞的翅膀626 税收为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梦想,为事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为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材料) 创新,为你插上腾飞的翅膀 奋斗为理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为学生的创新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