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大学生社会交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藏族大学生社会交往.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重庆市藏族大学生社会交往的研究与调查摘要:本文采用访谈及问卷法,对重庆地区94名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宗教文化、与汉族及其它民族大学生的社会交往态度和行为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研究认为创造各民族接触交流的条件与机会,增进相互了解,降低宗教的敏感性是构建校园和谐民族关系的重要途径。关键词:藏族大学生;社会交往;调查研究在文化荟萃交融的大学校园社会里,各民族的大学生在这里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接触、交往和互动,增进了了解、建立了友谊、产生了感情、结成了朋友,兄弟和姐妹这是主流,也是最值得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但在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调查中,我们也目睹了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因存
2、在误会,隔膜甚至成见。因为某些偏见而引发的矛盾和冲突,并因而进一步加深学生个体乃至群体间的关系紧张的现象和事件。尽管这是非主流的现象,而且也只是偶尔发生,但却有损于同学情谊,影响到所在高校的形象和声誉,影响到校园的和谐氛围的创建。这激发了笔者研究重庆地区大学生社会交往状况的兴趣,并引发了一系列思考:藏族大学生与各民族大学生之间的交往状况如何?在日常学习和交往中,他们都倾向于与哪些民族的同学深入交往?与哪些民族的同学交往较少或关系疏远?个体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是否存在民族取向?个人的民族认同有何变化?民族认同的变化对个体交往行为是否有影响?制约他们深入交往的因素有哪些?笔者希望用社会学、民族学、人类
3、学的相关理论,对这些问题进行一次比较深入的实证调查研究。结合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社会交往的一般经验,本次调查选择重庆地区5所重点大学共12个专业共94名藏族大学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实录访谈、参与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综合考虑了藏族民族语言、宗教文化及民族意识等因素。调查结果显示,重庆高校藏族大学生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普遍存在民族取向,民族取向的产生与民族文化差异、生活习惯差异和语言使用习惯差异具有紧密的关联性。事实上,不光藏族大学生,不同民族大学生社会交往的民族取向存在族际差异和个体差异,而差异的产生既有前面提及的共性因素,也有特殊因素。影响藏族大学生社会交往的共性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不
4、同成长环境带来的语言使用习惯差异;家庭教育差异;院系和专业特点不同;以及学生个体的性格与爱好的差别。而民族宗教文化是影响藏族大学生与其他民族群体初级(次级)层次社会交往的特殊原因。一、 重庆地区在校藏族大学生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一)调查样本的基本自然概况如前所述,本文通过抽样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共获得来自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共94名藏族大学生的基本信息,其中90位学生基本信息为有效信息,配合调查的这90名大学生分属于藏语言文学、藏药学、社会学、历史学、教育学、法律、工商管理、水利水电、舞蹈艺术等12个专业门类。其中男性61名,女性29名。从成长经历环境
5、上看,54%的藏族大学生来自城市,剩下的来自农村,聚居环境下成长的越占31%,杂居环境成长的约占66%,散居的约占3%。主要使用藏语兼用汉语的约占88%,精通汉语的约占5%。政治面貌上看党员21名、团员69名。(二)调查样本的社会活动概况重庆地区在校藏族大学生的社会活动主要为校园内学习、生活、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公益活动、社团组织活动、勤工俭学活动)及正常的人际交往活动。在对重庆地区藏族大学生社会交往自我评价访谈调查中,约有80%的的藏族大学生自认为自己为人随和,有亲和力,熟人很多,但择友谨慎,不主动跟陌生人打交道。二、重庆在校藏族大学生社会交往的现状剖析社会交往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实际上,
6、社会就是在人类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交往对于满足人们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社会交往的研究,社会学倾向于从人际关系的角度进行,把社会交往理解为人们特意完成的互动行为,并通过这种互动行为形成特定的社会关系。社会交往的性质表现为初级层面的交往和次级层面的交往。初级层面的交往是指在相对较小而且亲密的群体内发生的关系,特别是指长期持续互动形成的亲密持久的相互关系,如朋友圈子等。相反,次级交往主要发生在大的,非个人性的机构,如学校等正式场合。这些群体交往是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的目标而走到一起的交往。当社会交往发生在具有文化差异的不同民族成员之间时,社会交往的过程就渗入了民族
7、性的因素,也就具有了族际互动的性质社会交往就变成了族际交往按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人们通过相互之间社会交往实践,在建构相互关系的同时,也在建构他们本身所在的社会,即多民族社会。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族关系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实现的,没有社会交往的实践也就没有民族关系本文所要研究的对象是不同民族大学生的社会交往。笔者认为:社会交往是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群体往来或其成员个体之间的相互往来,并伴随着彼此之间相应的文化互动和信息传播。(一)藏族大学生社会交往的意愿分析从藏族大学生社会交往意愿表设计目的来看,主要测量藏族大学生与其他民族学生次级层面和初级层面的交往意愿。初级层面的交往意愿包括你是否愿意跟其
8、他民族成员在同一宿舍?是否愿意与其他民族成员成为好朋友?是否愿意与其他民族成员成为恋人?等。次级层面交往意愿的测量包括你是否愿意跟其他民族成员在同一个班级?你是否愿意与其他民族成员成为宿舍邻居?等。1初级层面的社会交往的意愿分析在回答是否愿意和其他民族学生在同一个宿舍的问题上,受访学生对本民族成员的接纳程度最高。藏族大学生能接受与朝鲜族、蒙古族、壮族、汉族大学生同居一室。在回答是否愿意成为亲密朋友的问题上,受访对象最欢迎本民族群体。但在是否愿意与其他民族成员成为亲密朋友时。在存在一定的族际差异的前提下,藏族大学生更愿意接纳各民族大学生为自己的朋友。 但受访对象在是否愿意成为恋人的态度上,首选依
9、然是本民族。值得注意的是藏族与维吾尔族、回族相互接纳承认恋人的比例非常低。主要原因在于宗教文化信仰之间的差异。2次级层面的社会交往的意愿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是否愿意与其他民族成员在同一个班级这一问题时,受访藏族大学生一般将本民族成员作为首选。除本民族外,藏族愿意回族、朝鲜族、土家族、汉族大学生在同一班级。在回答是否愿意成为宿舍邻居的问题上,受访学生的首选依然为本民族,除本民族外,藏族大学生倾向于与回族、土家族、壮族、汉族大学生成为宿舍邻居。(二)藏族大学生社会交往状况分析在实际的社会交往行为中,藏族大学生有何特点呢?他们的好朋友都分布在哪些民族?都是通过何种途径相识相知?成为好朋友的原因是
10、什么?组织私人聚会他们最有可能邀请谁参加?有困难他们都会找谁帮忙?他们周围不同民族间的学生谈恋爱情况如何?通过对上述社会交往行为的对比分析,我们试图全面展示在校藏族大学生社会交往的特点。1,藏族大学生好朋友的民族分布各民族大学生在长期交往中相互了解,相互吸引并结成朋友。那么,藏族大学生的好朋友都分布在哪些民族?这些好朋友的民族分布都有何特点呢?调查结果显示, 藏族同学的好朋友集中在蒙古族、纳西族和汉族。2藏族大学生结交好朋友的有效途径好朋友认识的途径是分析研究藏族大学生交往现状的一个重要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在好朋友认识的途径上,54%的藏族选择自己是通过语言学习结识好友;45%藏族大学生选择自
11、己是因为同一个宿舍结识好友,还有68%的藏族大学生赞同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公益活动、文体活动是自己相识好友的重要途径。3藏族大学生与他人成为朋友的原因在成为好朋友的原因上,因为同一个民族,语言相通,习俗相同,容易亲近,而成为好友的可能性较大。另外,志趣相投,谈得来,有眼缘,玩得开心也是藏族大学生与他人成为朋友的重要原因。4. 藏族大学生校园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在发生冲突首先找谁帮忙的情形中,首先向家人亲友或老师寻求帮助的情况比较普遍。在其次找谁帮忙的情形中, 而藏族大学生优先找本专业班级的同学,再找本民族成员,最后选择向同宿舍或同楼层同学求助。三、重庆地区藏族大学生社会交往的特点(一)成长环境,语
12、言习惯不同形成群体交往差异受制于成长环境、语言使用习惯不同,藏族大学生交往群体的特征不同。在私人聚会邀请谁参加的问题上,使用兼语的藏族大学生和主要使用母语的藏族大学生倾向于本民族成员。而从小讲汉语方言和普通话的藏族大学生会首先邀请所有关系要好的朋友。藏族大学生个体在语言使用习惯上的差异决定了个人初级交往的范围和被接纳的程度。个体的母语语言能力决定了个体能否被本民族群体所真正接纳,而能否讲汉语意味着能否被主流文化群体所认可。因此,在日常交往过程中,主要使用母语交流的藏族大学生更倾向于与本民族成员交往互动,而由于语言优势,使用兼语的藏族大学生则表现出交往范围更广跟其他民族成员关系更深入的特点。(二
13、)藏族宗教文化习性与个人的初级层面交往相关藏传佛教对藏族大学生个人成长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作为一个民族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它已经内化到藏族大学生个体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中,成为个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正如族群边界理论所指出的,属于某一个群体意味着做一种特定的人,拥有这种身份便意味着用与这种身份相关联的标志进行自我判断和被他人判断,这种判断构成人们互动的基础,而这种判断也对应着相应的角色规范。因此,宗教作为一种边界符号,规范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对交往对象的选择。在日常社会交往过程中,藏族大学生更容易接纳具有共同民族宗教文化特征的本民族群体(三)专业院系不同,藏族学生交往的取向存在差异语言文学、教育学
14、、舞蹈艺术、社会学专业的藏族大学生经常参加学校活动;而历史学与理工医药专业类的藏族同学相对参加较少。从院系差异来看,教育学、语言文学、舞蹈艺术专业的大学生对汉族大学生颇有好感,但对维吾尔族大学生接纳意愿较低;而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藏族大学生则表现出交往意愿更广,接纳程度更高的特点。但在访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尽管民族文化的影响存在院系里因为学科因素影响存在差异,但各院系蒙古族大学生在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总体较高。(四) 择友更注重对方的性格特征及双方的情感交流对藏族大学生而言,交往最终还是落实到个人层次的交往。因此,交往双方能否性格相吸,兴趣爱好成为了个体初级交往的重要标准。尽管藏族大学生的
15、普遍存在兼语的现象,但语言的差异并为成为其族际社会交往的障碍,他们用带有地方方言的普通话与各民族成员广泛交往,友善和真诚使他们得到了其他民族成员的认可。同时,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凝聚了他们对民族的热爱,而历史上民族反抗压迫的运动也成为他们民族认同的一部分。尽管这种民族认同与他们现实的社会交往行为取向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外圆内方是他们对自己的定位,与人为善但不失自己的交往底线是他们的交往原则。四、关于重庆地区藏族大学生社会交往的调查结论(一)影响藏族大学生族际交往的因素分析首先,民族间文化差异带来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的不同是影响藏族大学生社会交往的最重要因素。其次,生活习惯的差异是影响藏族大学生社会
16、交往的第二个突出因素。再次,语言差异制约族际交往,这一点上藏族大学生显得尤其突出。(二)重庆藏族大学生社会交往的调查结论第一,从民族性格上来看,藏族大学生在情绪上表现为开朗、热情、心态平和、重感情、富于同情心。但言语行动易受环境影响;在社会适应性上,表现为乐天知命,随遇而安,客观实际,行为合乎规范,举止稳重,遇事考虑周全,爱交际,并具有一定的领导-能,但缺乏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第二,藏族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交往的主动性不高,范围狭窄,层次单一;情景的处理能力差,不善于运用肢体,语言交往策略进行族际互动;对交往对象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常常表现出紧张和不自信,导致交
17、往失败。第三,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具有双重认同的特点,他们对本民族积极认同的同时,也有与汉族及其它民族交往的积极态度。民族认同对民族交往态度没有显著影响。第四,不同民族间的接触和交往对宗教认同对民族认同和交往态度有显著的影响,创造民族间接触与交流的机会,可以让民族成员以多元的文化视野对待民族差异。在降低本民族认同偏好的同时,增加对外民族交往的愿望。第五,宗教认同对民族交往态度有显著的消极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存在民族差异。合理地进行宗教宣传和教育,降低宗教的敏感性,是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必要措施。(三)藏族大学生社会交往改进若干策略分析综合本次深度访谈的内容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认为应从以下五个
18、方面来促进藏族大学生社会交往和族际关系的和谐。第一,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了解其他民族基本的文化习俗和禁忌是民族交往的前提,在平等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和谐相处;其次,要客观理解文化之间的差异,在交往过程中秉承和而不同的理念。再次,正确面对交往过程中的冲突,以开放,相互理解和承认多元的心态来相互尊重,正视民族交往过程中的冲突,交往双方就能实现有效沟通,消除误解。第二,创造更好的条件,促进各民族大学生的深入交往和接触。针对院系和专业的不同特点,学校的管理部门应该致力于创造条件推动各族成员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增进共识。第三,学校管理者应该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问题。对那些来自少数民族
19、聚居区,具有不同的文化习俗和语言差异的各民族大学生而言,会面临着从民族传统文化到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适应过程,学校的管理部门应尽可能给予各族大学生精神上的关怀,帮助其形成一套稳定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来应对外界的纷争,使其在不违背基本的民族文化底线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其生活习惯以便尽快适应外界社会,进而免于精神上的冲突。第四,学校应注重大学生的性格品德和知识修养的培养,扩大交往中的共识域。实现交往双方在性格特征上的相似及互补及共同的兴趣爱好。参考文献:1张京玲.藏、壮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态度与文化适应的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8.2路锋辉.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指标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3席洪强.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社会适应问题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9.4乌小花、孙鼓:部分民族院校在校生民族意识现状抽样调查报告J载青海民族研究2014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