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群体心理与行为优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群体心理与行为优秀PPT.ppt(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四章群体心理与行为第一页,本课件共有50页一、群体概述二、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三、非正式体群体研究第一部分 群体心理与行为概述第二页,本课件共有50页一、群体概述(一)什么是群体(一)什么是群体 群体是组织机构中由若干人组成的,为实现组织目标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人群集合体。(二)群体的特征(二)群体的特征1.有共同目标,由群体成员合作来完成;2.群体都有自身的行为准则与要求群体规范;3.有群体意识和归属感。群体成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联系;4.有一定的群体结构,每个成员都在其中担当某种角色,执行一定的任务。5.群体规模有一定的限制。第三页,本课件共有50页(三)群体的结
2、构(三)群体的结构 群体的结构指群体成员的组成成份的有机组合。整体之和大于部分之和。群体的多层次性:群体的多层次性:多要素性:多要素性: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性格结构,群体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群体行为的有效性。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个和尚没水吃。群体结构是否合理,与群体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群体的同质结构:群体的同质结构:各方面的能力比较接近,适合简单;和群体的异质结构:和群体的异质结构:各方面的能力差别较大,适合复杂任务。第四页,本课件共有50页(四)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四)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n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根据一定的章程,按照一定的程序组织起来的,由组织明确承认
3、的群体;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力与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有固定的工作关系;常设性群体和临时性群体。n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非正式规定的,由人们在共同的工作和生活中自然而然形成的群体。无固定的编制,权力与义务无明文规定,建立在人们共同的爱好、利益、感情与友谊的基础上。第五页,本课件共有50页(五)群体的功能(五)群体的功能n工作性功能:工作性功能:(1)正式群体就是组织实现目标,完成任务的工具;(2)群体的力量大于单个人力量的简单总和;(3)群体是个体和组织联系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传下达和反馈的作用。n维持性功能:维持性功能:(1)满足成员的社会交往需要;(2)能使群体成员获得安全
4、感,增强自信心和力量;(3)满足成员的责任感、成就感和自尊、他尊的需要;(4)满足个人的许多个别需要。群体的这两个作用同等重要,不可偏重,它是衡量团体有效性的标准。第六页,本课件共有50页五、群体的功能五、群体的功能 n影响与引导行为的功能:影响与引导行为的功能:(1)从众行为:(2)社会助长作用:(3)社会标准化倾向:(4)社会顾虑倾向:第七页,本课件共有50页二、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n什么是群体对个人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一、从众行为一、从众行为(一)什么是从众行为 个体在群体中,受到群体压力的影响,使其在知觉、判断及行为上倾向于与团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二)阿希的实验(三)从众行为的
5、四种表现形式1.表面从众,心内也赞同;2.表面从众,内心拒绝;3.表面不从众,内心却接受;4.表面不从众,内心也拒绝。第八页,本课件共有50页(四)产生从众行为的原因:情境因素和个体因素。1.1.情境因素:情境因素:(1)群体的性质:关系和需要满足的程度;(2)个体的地位;(3)群体的一致性;(4)群体的气氛;(5)问题的性质:性质不清,有无把握。(6)群体的规模;(7)群体的专长;第九页,本课件共有50页2.2.个体因素:个体因素:(1)性别因素:女性项目(服装)男性项目(运动)等;(2)智力低者,容易从众;(3)个体对群体的信任度;(4)对偏离的恐惧;(5)情绪不稳定者,缺乏自信心者易于从
6、众;(6)责任感降低尊从;(7)对人际关系过于重视并依赖他人,易接受别人的暗示者易于放弃自己的意见而从众;(8)重视传统道德与权威者易于从众,崇尚标新立异,进取、独立者则相反。第十页,本课件共有50页(五)从众行为的社会意义n从众行为既有积极意义,又有消极意义,这是由从众行为的性质来决定的。(1)对一些良好的社会风气,造成舆论,使人们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从而发生从众行为,具有转变社会风气的积极意义。尊师重教,见义勇为,法制教育等;(2)对于社会群体中的一些不良行为,给予适当的压力也是必要的,改变环境,改变行为;(3)从众行为也是造成群体决策失误,行为迟缓,缺乏创造力,不正之风泛滥,助长歪风邪气
7、等现象。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50页二、社会促进作用二、社会促进作用(一)什么是社会促进作用:1.社会助长作用2.社会干扰作用(二)对社会促进作用的解释内驱力唤起理论;(三)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50页三、社会标准化倾向三、社会标准化倾向(一)什么是社会标准化倾向1.霍桑实验中的群体实验:2.群体规范和群体压力的作用,谁违反了就会受到惩罚;3.勒温认为,要改变个体的行为,最好要改变群体的规范。(二)社会标准化倾向的作用1.积极作用2.消极作用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50页四、社会顾虑倾向四、社会顾虑倾向(一)什么是社会顾虑倾向 个人在群体面前表现不自然,有顾虑,其行为表现异常的一
8、种社会心理现象。一个人到了新环境,重大的考虑,初次表演,竞赛等,社会顾虑倾向对某些人来说是一种思想束缚,对人的正常行为表现有一定的干扰作用。n社会顾虑倾向具有明显的个人差异,与人的性格特征有关。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50页五、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根据一定的目标,计划,明文规定并按照一定的程序所形成的群体类型;而非正式群体则是相对于正式群体而言的,它没有固定的编制,其成员之间的关系、权利义务和职责范围取决于成员自发自愿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共同行为规范。非正式群体又称为心理社会体系。1.非正式群体的特点(1)自发性:与群体有关和无关因素促成。(2)凝聚力;(3)非正式领导起着很大的作用;(4)行为规
9、范的约束性,信息传递灵敏,自卫性与排他性。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50页2.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1)志向性因素;(2)兴趣性因素;(3)利害或利益性因素;(4)情绪性因素;(5)社交性因素;(6)需求性因素(互补性因素)。第十六页,本课件共有50页3.非正式群体的作用与引导积极性与消极性作用(1)可以满足群体成员的心理归属与社交需求;(2)共同提高,有利于正式群体发展;(3)增强群体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消极作用:破坏、阻碍、降低群体凝聚力、危害群体,最终影响绩效的提高。4.非正式群体的管理n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1)正确认识研究了解并发挥其积极作用,限制消极作用;(2)分析本群体的非正式群体的现状
10、及产生原因;(3)不能采取简单压制的办法,应因势利导。第十七页,本课件共有50页q利用非正式群体中的积极因素;(1)利用情感密切,凝聚力强,相互信任的特点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2)利用压力大,标准化倾向的特点完成工作任务;(3)信息沟通灵敏,传递迅速的特点收集意见和要求,利于决策;(4)利用核心人物影响力大的特点给予权力,利用影响力;(5)使非正式群体结构与正式群体结构趋于一致。n做好转化工作,限制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因素。(1)做好核心人物的转化工作;(2)将非正式群体的目标纳入到正式群体的目标体系中来;(3)重视与他们的感情联络,重视情感投资。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50页第二部分 群体
11、动力一、群体动力概述二、群体规范三、群体凝聚力四、群体冲突五、群体士气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50页一、群体动力概述(一)什么是群体动力 1.群体动力首先是由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来的,它用“场论”来解释人的行为。2.BF(PE)。3.群体动力就是由于群体中个体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内部动力,这种内部的动力决定着群体活动的方向,决定和影响着群体中个体的行为。4.群体动力学就是研究影响群体活动的诸因素,群体内部力场与情境力场相互作用的情况与结果,研究群体中支配行为的各种力量对个体的作用与影响。5.群体行为是一种全新的行为状态;6.场论使组织行为学从关注个体向关注群体过渡,研究群体行为对个体工作、
12、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第二十页,本课件共有50页(二)群体动力的作用机制(二)群体动力的作用机制 1.1.群体感受:群体感受:指群体内部成员共同的认知和情感状态。(1)积极的群体感受和消极的群体感受:(2)群体感受的作用:能改变个体的心境和行为效率,对成员行为具有明显推动作用,强化个体行为,提高工作效率;(3)群体荣誉感也是一种群体态度,这是成员对群体尊严的认知和认知体验,它对成员的行为有着重要影响。2.2.群体舆论:群体舆论:又称公众意见,是群体中大多数人对其共同关心的事情,用富于感情色彩的言语表达的意见、评价和态度的集合,它反映了人们的共同的需要和希望。舆论对行为的影响:(1)定向作用:(2)
13、强化作用:(3)自省作用:第二十一页,本课件共有50页3.群体气氛:指群体的个性,是群体的一种较稳定的精神状态,它是由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意向等多种心理因素所构成,是全体成员工作作风,工作态度等一系列行为的总和。群体气氛有以下特点:(1)稳定性;(2)约束性;(3)教育性;第二十二页,本课件共有50页二、群体规范(一)什么是群体规范(一)什么是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是群体所确定的,大家公认,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群体规范有正式规定的,也自发形成的,它常常是约定俗成,不成文的,它对个体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二)群体规范的形成(二)群体规范的形成 群体规范通常是在模仿、暗示、顺从和感染的
14、基础上自发形成的,发生着一种“类化过程”。第二十三页,本课件共有50页1.1.模仿的概念模仿的概念 在没有外界控制条件的情况下,个体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自觉或不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仿。模仿是对外在行为的模仿,而不是心理的模仿,对性格、气质的模仿与是首先从外在行为开始的。模仿是人类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米勒,多拉德和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学习特别是模仿得来的,模仿是个体后天通过强化而得来的,一个是直接强化,另外一个是替代性强化;第二十四页,本课件共有50页q模仿的产生与分类:模仿的产生与分类:(1)模仿的产生:第一种是当个体看到别人的行为后,产生了模仿的念头,另一种是当个体看到别人
15、行为结果以后,产生了模仿的念头;(2)模仿的分类:无意的模仿与有意的模仿;(3)影响个体模仿的主要原因:是否对自己有利;是否会产生好的结果,即强化;对方是否有权威等。第二十五页,本课件共有50页2.2.暗示:暗示:是采用含蓄的方式,通过言语、行为等刺激手段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影响,使他人无条件地接受某一观念,或按某一方式进行活动的现象。(1)暗示以无批判的接受为前提,而且没有压力,对于可以不假思索得就可以接受,它同指示、劝导和教育有明显的区别。(2)暗示可以是言语的,表情的,行动的,也可以是某种符号的方式来表达。(3)暗示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有意识地暗示则要花一番苦心。第二十六页
16、,本课件共有50页3.3.顺从:顺从:是个体为了符合群体或他人的期望和赞许而表现出的符合外部要求的行为。(1 1)顺从与从众行为的区别:)顺从与从众行为的区别:二者都是由于外部的群体压力而产生的,其区别在于:从众行为是在群体压力的作用下放弃自己原先的想法去附合大家的意见;而顺从则是在群体的压力下,保留了自己的看法,但是为了符合群体的期望而改变了自己的行为。(2)顺从产生的原因:顺从产生的原因: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希望被别人肯定,接受;为了实现群体的目标;为了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二十七页,本课件共有50页4.4.感染:感染:是通过某种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或者说是个体对某种心理状态的无
17、意识的,不自主的屈服。感染的实质是情绪的传递和交流,相似性是其基本条件。(1 1)感染的类型:)感染的类型:个体间的感染:文艺作品的感染:是一种间接的感染;大型开放人群中的感染:这种感染常常在集会和运动会会场看到,它的显著特点是“循环反应”。(2 2)感染的作用:)感染的作用:它可以改变人的情绪;使人自然而然地发出与环境一致的情绪,采取与环境一致的反应;感染可以整合一群人,使之成为一个临时性的群体,形成紧急规范,采取一致的行动。第二十八页,本课件共有50页(三)群体规范的作用1.支柱作用;2.评价标准作用;3.群体动力作用;第二十九页,本课件共有50页(四)皮尔尼克分析法(四)皮尔尼克分析法
18、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管理学家皮尔尼克认为群体规范与组织效率有着直接的关系,它提出“规范分析法”作为改进群体规范,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q皮尔尼克规范分析法的内容:(1)明确规范的内容:(2)制定规范剖面图:(3)进行规范改革:第三十页,本课件共有50页组织荣誉业务成绩合 作计 划 性工作监督创造发明客户服务诚实安全时间运用凝 聚 力 8 10 12 14 16 18 20某群体规范剖面图第三十一页,本课件共有50页五、群体压力与社会从众行为五、群体压力与社会从众行为 群体规范形成后,群体借助规范的力量形成了一种对其成员心理上的强迫力量,这种力量对个体的行为与群体行为的一致性具有约束作用,个
19、体会违背自己的意志产生了与多数人相同的行为,这种行为称为从众行为,这种力量就是群体压力。群体压力与自上而下的命令不同,它不具有强制性作用,但是它所产生的力量使个体难以违抗,有时候,它的力量比正式的权威的命令来得更大。群体压力与社会从众既有积极意义(建立良好的社会、群体风气,消除不良行为),也有消极意义(助长不正之风,责任扩散,缺乏创造力)。第三十二页,本课件共有50页三、群体凝聚力(一)群体凝聚力的概念(一)群体凝聚力的概念 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群体内部成员间心理和行为上的亲和力被称为群体凝聚力。1.群体凝聚力对于群体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对于增加群体效能,实现群体目标的必要条件,是群体是否得以
20、存在的必要条件。2.群体凝聚力的测量:可以通过访谈,问卷调查,观察等方法,但有一种方法比较直观:群体凝聚力成员间互选的数目/群体中可能互选的数目第三十三页,本课件共有50页(二)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二)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1.成员的共同性:共同利益和目标是最关键因素;2.群体规模:3.与外部的关系:4.成员对群体的依赖性:5.群体的地位:6.目标的达成:7.信息沟通:8.领导方式:第三十四页,本课件共有50页三、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三、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 1.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并不成正相关关系,高的凝聚力既可产生高的生产效率,也可产生低生产效率,群体共同制定目标的性质与数量是一个关键因
21、素。2.2.沙赫特的研究:沙赫特的研究:2222的实验设计。的实验设计。(1)第一个维度:群体凝聚力(高低两个水平)(2)第二个维度:诱导即采用言语使群体中个体行为产生导向性,高水平为朝向群体的目标,低水平表示群体行为的目标与群体目前目标不一致。(3)因变量:生产效率。第三十五页,本课件共有50页高凝聚力积极诱导组低凝聚力积极诱导组对照组低凝聚力消极诱导组高凝聚力消极诱导组生产率工作时间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图解第三十六页,本课件共有50页四、群体冲突(一)群体冲突的概念(一)群体冲突的概念 群体冲突就是两种或多种目标的不相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具体来说就是人们知觉到的价值观或目标上的矛盾状
22、态,并伴有敌意阻碍对手达到目标的情绪和行为。n建设性冲突与破坏性冲突;n冲突的发生存于不同水平从微观到宏观:个体内部、个体之间,群体内部,群体之间,组织冲突,民族冲突,国家冲突等。第三十七页,本课件共有50页二、群体中个人冲突产生的原因及管理对策二、群体中个人冲突产生的原因及管理对策1.认识上的正确与否,先进与落后,创新与守旧等,具有积极的意义。关系到群本成员的思想觉悟的提高,关系到群体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欢迎、支持辩论、引导,个别人的思想教育工作;2.人格或价值观上的矛盾,具有消极意义。破坏群体团结和工作效率宽容、理解,心理位置相互置换,沟通和合作,加深了解;3.个人利益具有消极意义说服教育,疏
23、导,批评与自我批评,替别人着想,沟通和合作,绩效公平合理性;第三十八页,本课件共有50页4.职责范围不清或资源有限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公平化;5.由工作竞争引起的冲突。工作竞争具有积极作用,主张竞争,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也要将竞争与合作结合起来。宣传与引导,竞争与合作相结合,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结合起来,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6.信息沟通不良引起的冲突。由于信息沟通渠道不同,彼此之间不通气,也可能是信息歪曲造成的,如谣言,小道消息等,具有破坏作用,要防止和消除加强沟通交流,促进感情交流,加强组织观念教育,克服自由主义等。第三十九页,本课件共有50页(三)群体竞争产生的影响(三)群体竞争产
24、生的影响 群体竞争产生的影响包括两方面:对群体内部的影响,群体与群体之间产生的影响。n群体冲突对内部的影响:群体冲突对内部的影响:(1)内部分歧减少,团结增加,其成员对群体更加忠诚;(2)群体转变成为工作任务的主体,对群体成员个人需要的关心减弱,而对完成群体任务的关心逐渐增强;(3)促进群体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群体成员的组织性与纪律性增强;(4)领导方式更加集中统一,成员乐于服从;(5)群体要求其成员更加忠诚和努力,形成坚强的防线。第四十页,本课件共有50页2.2.群体冲突对群本之间关系的影响:群体冲突对群本之间关系的影响:(1)每一群体往往把另一方视为对立的一方。(2)群体容易产生偏见,只看
25、到本群体的优点,看不见缺点。对另一方容易产生敌意,与对方的交往和沟通明显减少。(3)当双方在外部的压力下交换意见时,双方会对信息有所选择和歪曲的接受,只注意倾听支持自己的发言。第四十一页,本课件共有50页(四)预防群体冲突的方法(四)预防群体冲突的方法1.强调整体目标和效率。2.加强各群体之间的沟通和联系。3.进行教育启发。4.设立共同的竞争对象。第四十二页,本课件共有50页(五)解决冲突的策略(五)解决冲突的策略1.1.避免冲突的策略:避免冲突的策略:不考虑冲突产生的原因,而使冲突只在某种控制的条件下继续存在。(1)不予注意:期待情况发生变化,冲突自行消除;(2)分开:将冲突双方分开,不接触
26、;(3)限制相互作用:允许冲突双方只有一定的场合进行有限制的接触和相互作用,避免冲突再次发生。2.使冲突失去破坏力的策略:随着时间的推移,冲突的严重性会日益降低,冲突双方也会逐渐平静,从而使冲突失去破坏力。(1)平滑:贬低冲突双方分歧的意义,强调共同点和利益,但实质上冲突双方的分歧仍然存在;(2)妥协:即进行一种得失交易,如果双方以交换某种条件而达到相互让步的协议,这是一个权宜之计。第四十三页,本课件共有50页3.3.正视冲突的策略:正视冲突的策略:这种策略是找出冲突的起因,并予以解决的方法。(1)互相交换人员:增进双方的了解,加强沟通与协商;(2)强调高层次的目标:使冲突双方将注意力都集中到
27、共同的对方都有重要高层次目标上,从而消除分歧;(3)面对面的开会协商解决问题,即冲突双方开城布公地提出各自的观点和意见,然后讨论可能解决的方案;而且有必要请第三方出面,疏导启发,相互谅解;(4)调解:由第三者出面解决,协商不能解决时,需要第三方出面调解,第三者必须冲突双方都信任,有一定的权威更好。(5)权威解决。由上级领导裁决,用权威力量加以制止,当然这种方法只能改变表面的行为,特别在紧急、危险的情况下采有是必要的。第四十四页,本课件共有50页五、群体士气(一)群体士气的概念(一)群体士气的概念 士气一词原用于军队,表示士兵战斗意志、作战时的集体精神,现用于企业表示群体的工作精神。群体士气指员
28、工对组织的认同感与满意感,愿意为达到群体的目标奋斗的精神状态。士气是群体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也是提高群体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第四十五页,本课件共有50页(二)士气高昂团队的特征(二)士气高昂团队的特征1.群体的团结不是来自于外部的压力,而是来自于内部的凝聚力;2.群体内部成员没有分裂为敌对的小团体的倾向;3.群体本身具有适应外部变化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4.成员间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5.群体成员都明确掌握群体的目标;6.群体成员对群体的目标及领导者,持积极肯定的态度;7.群体成员承认群体存在的价值,并有维护此群体继续存在的意向。第四十六页,本课件共有50页(三)影响群体士气的因素(
29、三)影响群体士气的因素 士气对于实现群体目标非常重要,保持稳定高涨的群体士气是管理者的当务之急。(1)个体、群体、组织三者目标的一致性;(2)群体内部有无团结和谐的关系;(3)合理的经济报酬与对正当要求的满足;(4)办事公道与民主管理;(5)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是否畅通,成员心理上是否相容,职工参与管理的情况,工作条件与环境的优劣,成员身心健康等也会影响到员工的士气。第四十七页,本课件共有50页四、群体士气与生产效率的关系四、群体士气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士气与生产效率的关系必要条件之一,另外,员工的工作能力,组织的工作条件,技术水平,原材较的供给,设备情况也是影响士气的重要条件。戴维斯的研究认为:群体士气与生产效率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情况:(1)第一种情况是士气高,生产效率低;(2)高士气,高生产效率;(3)低士气,高生产效率。因此,对于一个管理者,应该从该研究中得到启发,既要关心提高生产效率,又要关心提高员工的士气,这样才能顺利达到企业的目标。第四十八页,本课件共有50页四、群体士气与生产效率的关系四、群体士气与生产效率的关系n戴维斯的研究。高士气低低 生产效率 高ABC第四十九页,本课件共有50页Thanksforlistening!第五十页,本课件共有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