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材料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docx

上传人:1107088****qq.com 文档编号:65430111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7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新材料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全球新材料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球新材料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新材料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全球新材料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以及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产业具体包括新材料本身生产相关产品形成的产业、生产新材料产品时高技术及高端装备产业、传统新材料技术提高时形成的产业等。与传统材料产业进行比较,新材料产业具有技术密集、研发资金投入量大、产品附加值高等特点。当前研发能力及规模化生产已成为新材料产业能否取得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新材料产业特点1、具备高新技术含量。目前,与传统材料不同,新材料产业的科学基础知识与多领域交叉学科技术相互作用,产品知识含量和附加值高,生产出精细高端的基础性材料,包含复杂的知识产权和拥有强大的

2、竞争优势,资源和能源利用率高且注重产品的低碳性和可循环利用性。新材料采用高新技术产生了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适用于高技术产业,例如,太阳能电池能源转换效率的不断提升,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镁合金与钛合金等高端材料应用于航空航天和汽车等领域,强度高、消震性和散热性好。2、高度关联性。新材料产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上游,任何重要生产活动都离不开材料的供应。新材料产业为下游产业提供生产资料和技术支持,上下游之间存在高度关联性,因此下游产业的市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材料产业的需求。新材料产业的研发和生产水平制约着其他产业的发展水平,能够辐射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新材料产业与下游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未来产

3、业发展的重中之重。3、清洁环保性。传统材料产业属于资源驱动型产业,新材料产业属于创新驱动型产业。生态环境和资源能源的压力对产业结构升级提出了新要求,采用无害化技术、清洁原料的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将成为新材料产业的必然选择。新材料产业注重环境友好性和资源可循环利用性,利用绿色生产技术,大大降低资源的消耗和浪费,生产过程满足生态环保标准。4、高投资风险。由于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存在技术不确定性和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因此新材料的研发和推广往往具有较长的周期。企业前期研发投入资金大,技术创新不可预测。基于这些特征,短期投资无法产生高回报,尤其是新材料产业的技术装备投资,需要大量投资才能发挥规模效应。因此新材料

4、产业具有高投资风险,需要外部资本持续有效投入才能保证创新的动力和可观的回报。5、发展迅速,产品更新周期短。新材料产业凝聚大量知识要素和技术要素,是发展速度较快的新兴产业。众多企业处于产业初期阶段,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革新和技术研发效率的不断提升,产业迅速兴起扩大,产品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二、各国现状新材料产业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支撑性等特征,同时其具有较长的研发周期及产品推广周期,且前期研发支出大、相关企业规模较小,传统投资方式难以获得短期回报。相对于传统投资新材料企业的方式,股权投资具有投资回报高,退出方式灵活等优势,同时,股权投资有利于加快新材料行业整合速度,为加快实现产业发展目标提供有力

5、支撑。新材料产业是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各国通过制定相应的规划,在研发、市场、产业环境等不同层面出台政策,全面加强扶持力度,对新材料产业宏观引导不断增强,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2018年全球新材料产业规模为25597.0亿美元,同比增长10.5%。2018年全球先进基础材料产值比重占49%,关键战略材料产值比重占43%,受3D打印材料、石墨烯、超导新兴产业技术不断突破,前沿新材料比重较上年有所上升,达到8%。新材料作为国民经济先导性产业和高端制造及国防工业等的关键保障,是各国战略竞争的焦点。目前,全球新材料龙头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其中,日本、美国、德国有6家企业占全球

6、碳纤维产能70%以上;日本和美国有5家企业占全球12寸晶圆产量的90%以上;日本有3家企业占全球液晶背光源发光材料产量的90%以上。除中国、印度、巴西等少数国家之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新材料产业较为落后。1、美国美国在新材料研究领域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美国历届政府领导人都对新材料领域高度重视,认为新材料是关系国家经济繁荣和国家安全的最重要的国家战略领域。在政策层面上,美国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新材料领域科技创新,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新材料产业政策、新材料产业规划与研发计划。美国新材料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和技术领先优势和其对新材料产业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从美国新材料产业政策发展来看,新材料发展的政策引导较

7、密集,涵盖的领域包括国防安全、清洁能源、特种材料等,包含了纳米技术材料、复合材料、生物材料、能源材料及半导体材料等诸多领域的材料。美国的新材料产业带有浓重的军工特色,其新材料研究多服务于国家安全,以军工、航空航天及能源为主导方向,这使得美国在航空航天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等方面一直处于高度领先状态。2、德国德国是世界工业强国,在电气、汽车、化学、生物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等领域一直以来都举世瞩目。自2011年提出和实施“工业4.0”战略以来,以德国为中心的欧洲西北部城市群已经成为欧盟经济活跃、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创新引领区。2018年10月的世界经济论坛上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德国被评为全球最具创

8、新力的国家。德国工业发展一直处于快速平稳的发展态势,不仅在传统领域有着深厚的基础,在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也有着国际领先的实力。德国在国家层面十分重视高新技术的研究,将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基础研究作为德国联邦政府的一项硬性任务。政府结合本国现状制定出不同时期的战略规划,同时制定出详细可行的实施方案从而带动技术升级以及产业的转型。2019年2月5日,德国公布了国家工业战略2030(NationaleIndustriestrategie2030)计划草案。该战略旨在提高德国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确保或夺回其在相关工业领域国际市场上的领先地位。略国家工业战略2030并非独立提出,而是具有一定的政策

9、连续性,是对国内产业变革需求和国际环境变化的一个回应,背后则反映了德国经济的焦虑以及对未来本国国际竞。争力受到威胁的担忧。国家工业战略2030中提到中国在产业发展以及“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倡议方面的成功经验,中国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不断攀升正在对德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形成竞争,同时,中国对德国高端制造业企业的并购也带来挑战。德国新材料产业政策新材料产业是德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成为了德国新材料产业集约化发展的重要特征。德国新材料产业已经具有集约化、集群化的特征,在全球首屈一指。从其产业发展不难看出,德国的材料产业发展也是政策先行,从国家层面对产业进行整体规

10、划。3、日本日本一直致力于新材料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应用,在电子信息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半导体材料及特种钢等新材料领域一直是国际上的佼佼者。日本不仅注重新材料的研发,而且注重对传统材料性能的改进提高,注重资源回收再利用和环境保护。其材料产品实用性强,符合绿色环保标准。从日本产业发展可以看出,日本国家政策层面对于新材料、科技的研究也高度重视,涵盖了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功能化学、高温超导、纳米科技、碳纤维等技术,日本的环境、新能源材料和电子半导体三个领域在国际市场占有绝大份额,并且在工程塑料、碳纤维、精细陶瓷、有机EL材料、非晶合金、汽车钢铁材料、铝合金材料等方面的优势也很明显。4、我国中国自“

11、九五”开始就将新材料作为发展重点,自从“十二五”以来,国内的新材料技术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自主创新能力越来越强,创新成果越来越多,国内新材料的龙头企业和领军人才的整体实力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互结合的新材料创新体系逐渐完善,并且国家的新材料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以及科研院所实力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促进了许多重大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6500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4.5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5%。预计到2021年有望突破7万亿元。我国的新材料产业的分布是以产业基地的形式进行的。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是属于产业成长中的引导模式与强

12、制模式相结合的一种促进产业成长的方式。我国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在空间布局上基本上兼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产业基地产业特色鲜明,东西部差异明显。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逐渐形成集群式发展模式,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重点,东北、中部、西部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作为目前国内三大综合性新材料产业聚集区,企业分布密集,产业集中度高,拥有高校及科研院所、资金、市场等优势,新材料产业的高端要素向这些区域聚集。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新材料开发区数量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新材料开发区逾300多家,其中江苏省开发区数量全国第一,其数量达到了43家。目前国

13、内大多省份相继出台发展规划和专项政策,鼓励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以江苏省、山东省发展规划来看,江苏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发展成为万亿级规模的支柱产业。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规模不断壮大。指导性文件包括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原材料工业各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国家层面战略,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注入了强劲动力。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主要呈现三个方面特点。1)是整体产业初具规模。已建成门类最为齐全的新材料研发和生产体系,稀土功能材料、先进储能材料、

14、光伏材料、有机硅、超硬材料、特种不锈钢、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产能居世界前列。如半导体照明产业规模超过5000亿元、节能玻璃材料产业规模达300亿元、稀土功能材料产量约占全球份额80%。2)是关键技术实质突破。随着国家持续加大支持及投入,新材料产业研发能力逐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部分关键材料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如T300级碳纤维单线产能提高到1200t、T700和T800级碳纤维已开始应用于航空航天装备。3)是区域集聚态势明显。初步形成了特色明显、各具优势的区域分布格局。如长三角杭州湾精细化工特色产业集聚区、江苏沿江电子信息材料产业带,珠三角以广州和佛山为中心的

15、新型电子材料、改性塑料、新型电池、高性能涂料产业集群等。尽管近些年来我国新材料产业获得了较快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我国新材料产业整体而言无论是在产业规模方面、技术水平方面及市场竞争方面上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距。具体主要表现在我国新材料产业在关键材料依旧需要通过进口才能满足国内的需要,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长期难以突破是制约产业创新发展的最大瓶颈,关键设备不掌握也是新材料领域一大短板。此外,我国新材料研发投入不足、进行自主研发创新的能力还不强。在发展的环境上,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既缺少良好健全的外部政策环境又缺少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内部环境。未来能够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高端材料是我国新材料产业发

16、展的主要方向。随着传统材料企业不断转型升级,我国新材料发展也将由原材料、基础化工材料逐步过渡至新兴材料、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材料、节能(轻量化)材料,围绕电子信息、高端制造、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等重点领域,以及机器人、无人驾驶、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对材料的需求,通过创新突破其技术瓶颈,实现现有材料的升级,加强产业化应用技术攻关,促进产业化,做到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链关键环节供给的自主可控。三、新材料细分领域1、特殊钢材料特钢又称特种钢或特殊钢,一般是指具有特殊化学成分、采用特殊生产工艺、具备特殊微观组织、满足特殊需求的钢种。特钢按按用途可分为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工具钢(碳素工

17、具钢、合金工具钢和高速工具钢)以及特殊用钢(轴承钢、弹簧钢、不锈钢、高强度钢和高温合金等)。具有高强度、高韧度、长寿命、耐高温、抗低温、耐磨损、耐腐蚀以及低铁损、高磁感等特征。除不锈钢外,以非合金钢和低合金钢为代表的特殊钢为低端特钢;以合金结构钢和轴承钢、弹簧钢为代表的合金钢为中端特钢;而以合金工模钢、高速钢、高温合金钢、精密合金钢、耐蚀钢等高合金钢为高端特钢。特钢通常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能否成为钢铁强国的重要标志,是机械、汽车、军工、化工、家电、船舶、交通、铁路以及新兴产业等国民经济大部分行业用钢最主要的钢类。随着我国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以军工产业、核电工业、高速铁路及汽车工业为代表的高端制

18、造业将迎来了快速发展,有望进一步拉动中高端特钢的需求。近年来特钢产业稳定发展,2019年国内重点优特钢企业粗钢产量为14237.35万吨,同比增长6.78%。非合金钢产量5334.34万吨,同比增长8.44%;低合金钢产量4882.01万吨,同比增长11.1%;合金钢产量3408.89万吨,同比增长0.13%;不锈钢为612.12万吨,同比下降0.42%。从特钢产品结构来看,目前我国重点优特钢企业粗钢生产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高端特钢供给不足,仍需进口。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这既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19、,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客观要求。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关键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特殊钢材料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原材料之一,高品质特殊钢本身也作为“六大新兴产业”之一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通过企业技术创新突破,将逐步对进口材料进行替代。不锈钢是不锈耐酸钢的简称,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或具有不锈性的钢种称为不锈钢,具有耐腐蚀性、耐高温等特性,广泛应用于航空、化工、能源、交通、建筑等多个领域。不锈钢按金属组织可分为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和

20、沉淀硬化不锈钢等五类。其中奥氏体不锈钢按其化学成分又分为镍铬系(美标为300系)奥氏体不锈钢和铬锰系(美标为200系)奥氏体不锈钢两个系列,美标400系不锈钢指的是碳铬系马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2018年我国不锈钢企业产能利用率约70%,截至2019年6月,我国不锈钢粗钢产量1435.4万吨,同比增长5.24%;不锈钢表观消费量为1192.9万吨,同比下降6.51%。2019年我国重点优特钢企业不锈钢粗钢产量为612.12万吨,同比下降0.42%,我国不锈钢产量增速正在放缓。未来随着新增、规划产能的陆续投产,产能利用率将继续降低,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2、钕铁硼磁性材料钕铁硼磁性材料是以钕铁硼(

21、Nd-Fe-B)为代表的稀土铁系磁性材料,以金属间化合物Re2Fe14B为基础的材料,根据生产工艺不同,可分为烧结、粘结和热压三种。其中烧结钕铁硼是目前产量最高、应用最广泛的稀土永磁材料,占比约超过90%,大部分中国钕铁硼磁材制造商主要生产烧结钕铁硼磁材。钕铁硼磁性材料具有极高的磁能积和较大的矫顽力,同时具有高能量密度的优点,有良好的机械特性。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包括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节能变频空调、节能电梯、机器人及智能制造。2019年稀土磁性材料产量保持平稳增长。其中,烧结钕铁硼毛坯产量17万吨,同比增长9.7%;粘接钕铁硼产量7900吨同比增长5%;钐钴磁体产量

22、2400吨,同比增长4%。我国钕铁硼永磁生产企业已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域集中趋势,逐步形成了京津、浙江宁波、山西等三大生产基地。山西省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已经形成了太原、运城、阳泉、长治四大产业集群,拥有一批掌握高端技术力量的代表性企业,如中磁科技,汇镪磁材、金山磁材等。以山西省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发展来看,产业集聚层次较低,分布散、规模小,大部分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没有上市企业,除少数企业如汇镪磁材、中磁科技、金山磁材生产高端钕铁硼材料外,大部分企业还是依靠引进技术生产中低端产品,整体钕铁硼产业链不完善。为此要依托太原、运城两大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基地,扩建产业技术园区,建立相关配套的精加工企业,重

23、点发展一致性高、稳定性好、适用性强的低稀土含量永磁材料和各向异性粘结钕铁硼永磁材料,推动钕铁硼生产与加工由初级产品向终端产品转变,产品销售渠道由中间环节向终端用户转变,鼓励山西省煤机制造、重型机械、铁路装备、汽车工业、新能源等下游产业优先选用本土钕铁硼永磁材料,引进和发展上下游配套项目,打造功能齐全的钕铁硼产业链,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3、新型化工材料1)己内酰胺己内酰胺(CPL)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合成聚酰胺(俗称尼龙,简称PA),生产PA6纤维(锦纶)和PA6工程塑料以及薄膜等。PA6树脂用作汽车、船舶、电子电器、工业机械和日用消费品的构件和组件等;PA6纤维可制成纺织品

24、、工业丝和地毯用丝等;PA6薄膜可用于食品包装。此外,己内酰胺还可用于生产抗血小板药物6-氨基己酸和月桂氮卓酮等,用途十分广泛。2019年我国己内酰胺产能增长55万吨,产能合计为434万吨。从产量来看,2019年我国己内酰胺产量为319万吨,己内酰胺产量持续增长,但增速小于产能增速。从己内酰胺的需求来看,我国己内酰胺主要用于生产PA6纤维和PA6工程塑料,其中PA6纤维的需求量约占总消费量的80%,非纤用PA6主要用途有一般民用塑料(主要指棕丝及渔网丝)、工程塑料(主要指汽车、电器行业用铸塑模件)以及双向拉伸尼龙膜,约占18.0%,其他方面的需求约占2.0%。由于PA6的生产快速增长,行业近几

25、年需求稳步上升。2019年己内酰胺表观消费量达到339.19万吨。随着我国己内酰胺下游PA6行业的稳步发展,以及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己酮氨肟化己内酰胺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推广,先后有浙江巨化集团公司锦纶厂、福建天辰耀隆新材料有限公司、山西兰花科创股份有限公司、平煤神马集团、潞宝集团兴海新材料有限公司、福建申远新材料有限公司、山西阳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巴陵恒逸己内酰胺有限责任公司、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的新建或者扩建己内酰胺装置建成投产,使得生产能力稳步增加。2019年上半年国内己内酰胺仅永荣20万吨装置投产,沧州旭阳扩产5万吨,下半年浙江恒逸扩产10万吨,新增产能较少。据统

26、计,2020年己内酰胺国内预计新增产能高于2019年新增产能,加之国内长期停车装置在2020年将会有重启预期,己内酰胺行业产能集中度将继续提高,未来市场供应会增加,2020年以后己内酰胺市场或进入新的竞争格局。4、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煤系高岭土是由多种矿物质、水等无机质及少量的有机质组成的非金属矿物,其化学组成除Al2O3、SiO2和C主要成分外,还含有少量的Fe2O3、Na2O、K2O、CaO、MgO等氧化物,以及微量的钛、钒、钴、镓等稀有元素。煤系高岭土的主要矿物组分是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方解石、勃母石等,其中高岭石为煤系高岭土的主要有用矿物成分。高岭石的理想化学式为Al4Si4O10(

27、OH)8,通常写为2SiO22Al2O32H2O。煤系高岭土具有白度高、质地柔软、分散悬浮性好、绝缘和耐火等理化性质,可广泛应用于陶瓷制造、造纸、油漆涂料、生物化工等行业。中国煤系高岭土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的石炭-二叠系煤系中,以煤层中顶底板、夹矸或单独形成矿层独立存在,如山西大同、怀仁、朔州,内蒙古准格尔、乌海,安徽淮北等地。目前,煅烧高岭土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山西、内蒙古等地,规模化4000目(125目)以上煤系煅烧高岭土企业约有10家,其中,山西有4家,实际产能为24万吨/年;内蒙共有5家,实际产能为26万吨/年;河北有1家,实际产能为5万吨/年。2020-2026年中国新材料行业市场深度

28、评估及发展规模预测报告数据显示:随着我国产业技术的进步及加工工艺的不断改进,下游陶瓷、造纸、耐火材料、化工涂料等行业对煤系高岭土煅烧加工产品的需求有望逐年上升。目前加工技术依然是制约我国煤系高岭土开发的关键所在,未来应加强技术创新,注重提高产品品质、产品附加值以及技术含量,集中精力解决在造纸、橡胶、塑料等领域应用的技术难点问题。5、前沿新材料1)碳纤维材料碳纤维是碳含量在90%以上的无机纤维材料,被称为新材料之王,是国家安全、武器装备亟需的关键战略物资,是新兴战略产业发展亟需的重要支撑,是国外长期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的敏感材料。依据前驱体的不同,一般分为聚丙烯腈(PAN)基、沥青基和黏胶基碳纤维

29、。PAN基碳纤维是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碳纤维品种。PAN基碳纤维的制备主要包括聚合、纺丝、预氧化、低温碳化、高温碳化、表面处理、上浆、收卷等工序。为了满足应用上对更高模量的需求,在表面处理工序之前增加石墨化处理工序,石墨化过程中纤维的结构会变得更规整,模量得以提高。从下游行业分布来看,航空航天、体育休闲和工业应用是碳纤维应用三个方向,其中,国内碳纤维在休闲体育行业占比超过50%;航空航天市场对碳纤维需求占比较低,由于碳纤维技术水平受限和航天军工应用市场规模有限,导致碳纤维销量有限。目前国内碳纤维产业主要聚集于江苏、山东、吉林等地,具有较高的市场集中度。截止2018年,全国约有20余家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生产企业和6家碳纤维研究单位国内从事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制及生产的单位。尽管碳纤维企业与日俱增,但在工艺适应性、可靠性和精细化控制水平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国产碳纤维在成本、连续性上处于劣势,碳纤维制备技术中,预氧化工艺所占成本比例约为15%20%,碳化和石墨化工艺所占成本比例约为25%30%,因此开发出新的高效预氧化技术和碳化、石墨化技术,以提高碳纤维质量稳定性和降低成本也极为迫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