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最终定稿3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最终定稿3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故事).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全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最终定稿3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故事)下面是我共享的全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最终定稿3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故事),欢迎参阅。全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最终定稿1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细心打造核心村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23年6月20日)去年以来,*市委、市人民政府把*定为市级整片推动新农村建设试点县。我县以此为契机,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总体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细心组织,加强领导,明确任务目标,抓好责任落实,以深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总抓手,以创新农村建设模式为切入点,力图做到基层组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有力地推动了全
2、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现将工作总结如下:一、创新载体,找准抓手,党建工作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了把村屯、农户和农夫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产生相互辐射、相互带动、相互影响的效应,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活力,我县提出了从2023年下半年起先,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县实施以“打造核心村屯、建设中心农户、培育骨干农夫”为抓手的先锋工程,安排实现“十百千万”创建目标,即到2023年底,重点打造10个核心村、100个核心屯、建设1000户中心农户、培育名骨干农夫。为了实现“十百千万”创建目标,我县首批选择*红军村、中平村作为重点打造的核心村,选择平马游昌村内榄屯、中平村下东屯等14个
3、屯作为重点打造的核心村屯,按“基础全、班子强、队伍优、村务清、民风好”标准来进行打造。同时,在全县95个贫困村中选择平马镇的新乐村、祥周镇的模范村等10个村屯开展“贫困村先锋行活动”,围绕开展“开展基本活动、增加基本素养、完善基础设施、发展基础产业”等四项基本活动,做到“强班子、补位子、定法子、指路子、换脑子、富村子”六子并行,实现了先锋工程创建活动向全县贫困村的覆盖和延长。在骨干农夫培训上,利用县、乡镇、村、基地、中心农户五级培训网络进行培训。目前,全县共举办培训班805期,参训党员、农夫达人(次),其中核心村屯的村、组干,中心农户,骨干农夫的培训率都达到100%。通过培训,中心农户、骨干农
4、夫成为核心村屯建设理事会的中坚力气,成为各村各屯新农村建设的领军人物。中心农户发挥了“一户带四邻,四邻带全村”的示范带动作用。骨干农夫成为靠近党组织的主动分子,成为开拓致富和双带实力突出的“新型农夫”,成为农村各项建设的“排头兵”,“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对周边群众产生良好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先锋工程构建了新的“三级联创”模式,联创范围由县、乡、村向农户、农夫延长,成为“五级联动”,从而扩大了联创范围、深化了联创内涵,使基层党建工作“一竿子插究竟,一板子盖到边”,无盲区,无遗漏,穿透各个层面各个群体,从而使农村工作,特殊是新农村建设焕发了朝气与活力。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实践,目前全县已着手打造核
5、心村屯50个,这些村屯班子凝合力和号召力强,生产发展,集体经济收入大大高于一般村屯,群众收入增加,民风村貌逐步好转。二、突出主导,强抓产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筋壮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在抓强班子、强素养的同时,以“发展基础产业”为第一要务,抓好产业建设,想方设法增加新农村建设物质基础和发展后劲。一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夯实产业发展基础。2023年,市委、市政府确定把*县作为全市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县,我县在全县各乡镇共定14个点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其中*红军村2023年4月被列为全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中平村下东屯2023年8月调整为全市8个重点打造的示范点之一。在试点村屯农业基础设
6、施建设上,我县以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为突破口,将14个核心村屯列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村,加大投入,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大会战,解决亩农田的用水难问题;主动争取农业综合开发土地项目资金,建设“田园化”面积3万多亩;加大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力度,修建沼气池2608座。据统计,至2023年11月止,全县投入14个新农村建设试点共投入经费5235万元(其中财政投入550万元;项目投入2350万元;集体经济投入35万元;农夫自筹2300多万元)。通过上述投入,这些村屯的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二是做强“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新农村建设基础在产业,难点在产业,发展产业要走工业化反哺农业的路子。我县主动
7、引导全县农村和核心村屯走专业化带动农夫增收的路子,主动扶持南华集团、金荣纸业、福东香米加工厂、增年山茶油、华瑞集团、祥周香蕉组培苗基地等龙头企业,按“山下蔗海,山上竹海”发展思路紧抓25万亩甘蔗不放松,发展30万亩竹子不动摇;在北部山区建立了150万亩山茶油良种繁育基地,大力发展大红花、软枝等优良品种山茶油;以“芒果正宗,源自*”为主题连续举办两届芒果节,大力宣扬*优质芒果品牌,改良10万亩芒果品种;大规模发展香葱、甜竹笋、番茄等40多个品种无公害蔬菜生产万亩,年产无公害蔬菜万吨。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建立香米、香芒、香蕉、油茶、蔬菜、板栗、竹子、速生桉、畜禽(鱼)等十大商品生产基地,在
8、核心村屯和全县农村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从而促进具有*特色的“八香”系列的主导产业初步形成,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一个维系全县农业发展的基地已初步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得到增加,成为农夫增收的重要支撑,干脆带动了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壮大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主动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组建农夫专业技术经济实体组织,主动引导企业和农夫以协会的形式进行行业联合,创办产销合作实体,成立香米、无公害蔬菜、香鸭、香猪、甘蔗、香油等各种农业合作经济组织,造就了一批专业户、专业村,培育了一批集工农、产供销、种养加工一体的产业化组织。目前,全县有种养、营销协会16家,汲取了农户212
9、3户,农夫企业126家,会员6803人,每年实现销售收入1亿多元。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主力军。如那拔镇成立“香鸭”养殖协会、福星村那瓦屯成立“土特产”营销协会,大部分试点屯成立甘蔗生产协会等。四是发展劳务经济,转移富余劳动力。通过政府主动引导、定单培训和优质服务,注意培育农村二、三产业,做大做强“农夫下山进城入谷工程”,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农夫增收渠道。至2023年9月全县农村人口有人外出务工,实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全部转移,真正搞活农村、做优农业、富有农夫,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细心规划,加强管理,确保新农村建设整体效益得到发挥在新农村建设的管理上,我们着力在“规划
10、,整治,激励,动态”等四个方面做文章,规范建设导向,形成激励机制,凸显整体效益。一是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在抓好全县14个重点示范村屯规划编制的同时,拨出专款29万元,邀请广西高校等三所高校180名师生到我县开展“服务新农村,规划进百村”活动。规划工作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依据各村的区位条件、经济基础、自然生态、人文环境等要素搞好规划设计,做到一村一景。目前全县已完成了108个村117个屯的规划编制工作。这些规划编制由群众探讨通过并经县建设局审核后,由乡镇人民政府按规划审批建设,群众根据规划要求建房,努力营造科学相宜的居住环境。二是做好村容村貌整治。结合“城乡清洁工程”的开展,我县大力开展
11、环境整治工作,把清洁工程延长到村屯、延长到农户、延长到田园,在核心村屯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组织引导群众开展“三整”、“三清”、“五改”工作,提升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水平,村屯管理上了新台阶。如平马镇游昌村内榄屯对房前屋后乱搭乱建猪圈进行拆除,实行集中统一安置,做到人畜分别。印茶镇巴麻村下巴屯理事会组织群众大会,制定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成立了由农户组成的卫生工作组,逢周一、四、七轮番出来打扫公共环境卫生,形成了环境卫生户户参加、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三是出台实惠政策。为确保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扎实推动,我县以县委县政府文件形式,先后出台了新农村建设保障措施和实惠政策,以激活新农村建设激励机制
12、。规定在新农村试点村按规划建房的农户,每户补助5吨水泥、享受免收建房设计费等20多项实惠政策。四是实行动态管理。在试点的选择上,实行“三个优先”,即“主动性高优先,产业优优先,户数多优先”,把群众的主动参加度摆在首位,在管理上实行流淌式的竞争管理方式,对农夫主动性高、主动参加性强的村屯,政府在公共设施方面给以适当支持;而对农夫主动性不高、主动参加性不强的村屯,实行撤牌换点措施,促其自动整改。自从实行动态管理后,全县有思林镇、作登乡、江城镇、义圩镇等四个乡镇中途易点,收到了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效果。四、整合力气,多极带动,完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通过县、乡、村、农户、农夫“五级
13、联动”,建立和完善建设投入机制,力求汇聚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一是落实部门帮扶机制。县委、政府明确了部门包村对象,将新农村建设工作考核列为乡镇和县直各部门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制定了乡镇及县直部门新农村建设工作责任制,对试点村实行一名县领导挂村,一个县直部门包村,一支工作队伍驻村,并细化分解,明确其工作职责、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比照责任制实行一月一检查一通报,一季一点评一沟通,一年一考核一总评的工作推动落实机制,将新农村建设工作与年终评先评优及干部考核管理与提拔任用相挂钩,通过建立有效的工作激励机制,在全县形成了齐抓新农村建设,共促新农村发展的工作合力。二是明确项目申报农
14、夫为主方式。为充分激发农夫的主体作用,坚持项目申报主要依据村民自主自愿原则,由村或村民小组代表签字提出申请,由乡(镇)汇总,报经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审查确定。通过把政策交给群众,让群众结合本村实际,明白了新农村建设的建设内容和主体作用,较好的了政府推动与群众主动、政策引导与群众主导的相互促进,群众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项目实施效果较好。三是整合力气帮扶。切实整合资金资源,把扶贫、农业、水利、交通、卫生等专项资金捆绑运用,建立“财政投一点,涉农资金倾斜一点,包村单位助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金融部门信贷支持一点”几个一点的筹资机制,加大对核心村屯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教化、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
15、的投入。如整合扶贫项目资金万元投入祥周镇中平村下东屯和那拔镇福星村那瓦屯试点建设,其中下东屯投入40万元完成屯级道路硬化公里,那瓦屯投入万元完成屯内主干道硬化690米(宽米)、巷道硬化1060米(宽米)、排水排污沟建设成259米。此外,主动动员在外知名人士、热心家乡建设者、企业家等社会力气和机关单位,踊跃为新农村建设捐献赞助和供应必要支持。五、狠抓示范带动,扎实推动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2023年8月市委、市人民政府把我县中平村下东屯调整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以来,我县在市直牵头单位市人大办和市直14个责任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仔细实行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各项部署,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目标,
16、抓好责任落实,以深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总抓手,以创新农村建设模式为切入点,力图做到基层组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有力地推动中平村下东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一是重点抓好产业提升工作。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我县把谋划产业发展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产业发绽开辟增收渠道,提高农夫收入,进而促进公共事业农夫自筹资金的力度。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实施“耕地田园化”项目,县财政投入150万元完成4条4公里水泥机耕路建设、衬砌渠道及埋设管道6条4公里、新挖浇灌水井23口,改善农夫生产条件,保证无公害蔬菜生产用水达到水质要求。充分发挥无公害蔬菜协会建设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无公害蔬菜
17、协会组织建设,分发挥协会组织对产业发展、农夫增收的主动作用,成员扩大至326户1530人,协会组织充分引导群众按市场需求调整香葱种植,做到统一种子、统一用肥、统一管理和统一销售。整个村年种植香葱1200亩以上,保持日均3万斤的香葱销往深圳、珠海、北京等大中城市,仅此一项农夫年人均纯收入达2000元。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建设200亩香葱示范基地,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示范、推广“四季香葱”、“四季米葱”等优良品种、开展香葱产品无公害认证工作。按“村庄果园化”目标实施下东屯果化绿化及沼气入户工程,种植石榴500株,杨桃300株,大红花株,沼气池入户率达100%。通过发展产业,全屯群众收入不断增加,
18、据统计,2023年该屯农夫年人均纯收入3600元,2023年预料达到4000元,空调、电视、电冰箱、电脑等高档电器进入农家,基本消退贫困户,群众过上华蜜的生活,成为我县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亮点。二是按社区化建设标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推动中平村下东屯新农建设过程中,我县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干脆、最关切、最急迫的问题入手,以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不断满意群众的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及精神需求。在推动中平村下东屯新农建设过程中,我县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干脆、最关切、最急迫的问题入手,以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不断满意群众的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及精神需求。我县充分发动群众,整合部门力气,实行县、
19、乡、村、农户、农夫“五级联动”,建立和完善建设投入机制,至11月底全县共投入资金1205万元,其中市人大办支持25万元,县财政投入280万元,各部门支持220万元、群众自筹680万元。完成了村部装修、文化消遣综合楼、协会扩建、卫生室建设、农贸市场规范化建设、村部四周9间商铺建设、小学“通透式”围墙改造、公厕建设、排水排污沟、观景台、林间小道、公里的村级道路建设、公里的环屯道路硬化及屯内路网建设等工作。屯内已向“设施齐全,功能完善,路网相联”的社区化生活小区迈进。五是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村容村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外在体现。随着收入的增加,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
20、、人文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剧烈。该屯村民理事会主动引导群众新建楼房及进行民居民宅立面装修,动员群众购买瓷砖、备沙备水泥完成楼房立面装修21栋,新建楼房21栋,瓦房10户。组织群众协作做好广播、有线电视、通讯线路改造,屯内电网改造及水井线路规范布置,旧房、厨房、猪栏、围墙的拆除回建等工作,理陈年垃圾、建筑垃圾500多吨,完成屯内竹林清理1000平方米。同时村务理事会还组织群众探讨确定,实行上门收垃圾有偿服务。村民理事会定期组织群众对本屯四周环境卫生进行治理,制定了村规民约,规范约束村民的行为;参与创建文明村、平安村、卫生村、“五好”文明家庭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活动,全屯居民邻里互助,尊老爱幼,村民
21、的民办法识、法制观念明显增加,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六是创新载体抓民主管理。加强民主管理,是保障农夫物质利益,敬重农夫民主权利的重大举措。成立中平村无公害蔬菜协会党支部、创业者协会支部、营销协会支部,在下东屯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中设置党小组。党支部、党小组成员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模范带头作用,带领群众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屯里设有“中心农户”5户、“骨干农夫”8户,“中心农户”充分发挥农业技术员、农家课堂教员、民事调解员、政策宣扬员、市场信息员、公益活动协调员的“六员一体”作用。“骨干农夫”精通或擅长一至两门好用技术,在生产经营上有一套本事,有一个稳定的致富产业或项目,文明遵守法律,它们充分
22、发挥互助精神,主动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村里、屯里设有村民议事、办事、监事等村民民主管理机构和民主决策制度。设有村务公开栏,村务管理民主公开,各项工作运转有序。通过示范点的建设,有效带动了全县新农村建设试点的深化开展,目前我县各试点村屯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扎实推动,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农夫收入稳步提高,各试点建设出现你追我赶,亮点纷呈的喜人场面。五、工作体会和下步准备(一)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是新农村建设的志向模式和良好平台。通过基层组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紧密结合,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核心带头作用,使新农村建设高效有序、科学合理地开展,是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
23、的根本和保证。(二)整合力气,整体联动,是推动新农村建设平衡发展的有力措施。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大,仅有政府引导、群众参加还不够,必需发挥职能部门和各种社会力气的支持作用。通过五级联动,集中资源和各方力气加强投入,形成整体效应,确保最佳实效,是新农村建设不行或缺的进程和目的。(三)发挥主体作用,充分调动群众主动性,是新农村建设形成长效机制的主要关键。新农村建设农夫为主体。没有广阔农夫群众的主动参加,新农村建设就失去了基础,失去了“土壤”。因此,想方设法统一农村群众的思想素养,不余遗力、坚持不懈地增加他们的素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和工作内容。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及试点村屯党
24、员群众的主动努力下,我县新农村试点建设取得了肯定的成效。但是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仍有差距,在实际工作中也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新农村建设量大面广,上级扶持建设资金相对较少,农夫自筹资金不足,投入有限;部分群众文化素养较低,封建思想还存在,观念较落后;产业发展不平衡,农夫增收后劲不足,等等。全部这些都须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逐步加以解决。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仔细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接着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的原则,按部就班的推动新农村建设。既要有总体支配,又要有近期考虑,根据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精神,在巩固提高今年正在建设的
25、14个试点的基础上,安排重点打造林逢镇平洪村江洞屯、*红军村,同时每个乡镇增加一个点以上作为重点打造村屯,力争2023年底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达到30个。核心村屯的选择重点倾向于农夫群众主动性高的村屯,在管理上接着实行流淌式的竞争管理方式。二是接着加大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屯公共设施的投入力度。三是始终以农夫增收为核心,进一步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坚持“一村一品”,明晰主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形成农夫稳定增收的渠道。四是接着加大培训力度,重点是基层党员,村干部致富本事的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党员、村干部乃至村民委的凝合力和执行力。五是加大协调金融部门对新农村试点建设的贷款支持力度,为新农村建设
26、的深化发展供应足够的经济支撑。全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最终定稿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根据学校教化安排要求,协作完成教学任务。提升自己的实践实力,丰富自己的实践阅历。了解新农村建设状况,获得第一手资料,分析探讨,提出建议。二、调查范围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赵桥乡和大杨镇三、调查对象赵桥乡一个村子的20位村民,大杨镇一个村子的10位村民。其中青年占20%,中年占70%,老年占10%。四、调查方式:调查问卷形式与实地走访相结合,共分发了30份问卷,收回30份问卷,走访了2个村子。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走访的第一个村子的基本状况,调查对象是我的诞生地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赵桥乡王湾
27、村。该村350余人,土地大约有600亩,人均收入有3000元左右。该村近年来农业有很大发展,但村民根本谈不上是新型农夫,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他们渐渐意识到了科技重要性,但并没有运用到生产生活在。一没文化,二没技术,对农用的管理始终是传统模式:靠天吃饭。不懂合理利用资源,对有的农作物的秸秆选择焚烧,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对村民基本学问培育是缺失。面对现成的东西,村民想利用,可是不知该如何下手,村民想致富,可是不知道有什么门路。资金的缺失市场的需求,产品销路都存在问题,这样的现状迫使农夫不敢去做,不愿去做。青壮年为了养家糊口只好外出打工,可出去也不简单啊,没有技术没有学问,出去只能干体力活,既累又脏
28、,收入也不高,久而久之,人们思想僵硬了,只好墨守陈规,接着重复从前的生活。经几年来,在政府的帮助下,有的家庭尝试饲养牲畜,种植药材,大面积种植农副作物,取得一些突破,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随着信息通达度,越来越多的人外出打工,人口流淌率明显上升,有条件的家庭举家迁离这里,迁往条件更好的市或离市区较近的城镇,在外定居。无非是为了找寻更好的谋生门路,用当地农夫的话讲就是好赚钱,易挣钱。经济基础确定上层建筑,经济的落后必定导致的是教化的落后。家长对教化问题重视程度不高,能考上就考上,考不上就辍学回家打工挣钱攒钱娶媳妇。导致人们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牵强接受完义务教化。乡村老师文化程度不高,职业道德也
29、不太好,开学率低,学生从小基础就薄弱,教学质量很一般。上完初中后,上中学的只有10%,上技校和中专类的能占到30%,其余全部外出打工。文化的落后又是经济落后的潜在因素。像中国大多数的农村一样,人们虽然贫困但村风村貌还比较好,邻里相处始终都很融洽,很少有打架一类的事。父母哺育子女,子女孝顺,赡养父母,是亘古不变的规律,大家对养老保险接触少之又少。近几年来,要说村里反映最好的,受益最大的事就属医疗保险了。以前,有些须要高额医药费的大病,人们根本没有实力治疗,在家熬日子。但现在国家报销医药费的80%为很多家庭解决了燃眉之急。但乡村的医疗卫生条件始终不好,医生水平低,乡镇医院医疗设备差,很多小病得不到
30、有效治疗耽搁成了大病。村里的健康意识差,很少会主动进行体检,很多病一经查得就是晚期。总之,这里就是经济落后确定文化落后,文化落后又影响思想落后,思想落后又反过来制约经济发展,在新农村建设道路上任重而道远。其次个是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大杨镇大景庄村。该村由于在307省道旁边,交通便利,始终在大杨镇中发展较快。该村的三大支柱产业:辣椒交易市场,面粉厂(良夫面粉厂、占原面粉厂、朱东面粉厂),楼板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村委会也忘不了提高精神层面的东西。村委会常常组织干部培训活动,提高干部素养;为村民修建的休闲健身广场,内设篮球场,游泳池,各类健身器材,丰富居民生活。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大景村始终力争上游
31、,变更村落布局,把那些旧、破、差住房拆了,一座座别墅式的楼房拔地而起,既美观又好用。变更经济模式,激活人们的思路。村委会还注意与群众进行沟通,关系很好,每逢节日,对村内的孤寡老人进行慰问,还给村里的高龄老人祝寿过生日。全村呈现出一派朝气,和谐。但不能忽视的是,大景村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大景村的经济结构不合理,村里主要发展的是其次产业,开办的广场污染程度比较高,管理上存在不少的问题。在楼板厂参观调查的过程中听负责人员的介绍得知,该厂现在的发展面临一些问题:如产品有肯定的滞后性,有些已经适应不了市场的须要造成积压,生产设备须要更新,工厂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流通资金不足,管理制
32、度不合理;有些村民对村委会的依靠性大,缺乏创新;村民对新型农夫的相识远远不够,对村民的培训工作须要加强;整个村子的总体布局不合理,没有充分利用有限土地。求索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它们都在力争上游。通过比较这两个镇这两个村我们不难发觉中国农村现在发展的通病。下面就这个问题我说一下我个人的一些浅薄的见解:1.资金、技术、市场是限制农村发展的三大瓶颈。新农村合作项目范围太小,资金太少,信贷制度的不完善、政府招商引资的力度的不够给很多农夫扩大生产带来制约,;村民的文化素养普遍较低,对其重视不够,不能有效利用把科学技术转换为生产力,用以提高经济效益;信息观念差,不会合理利用报纸、电视、电脑等媒介为自己服
33、务;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未能给大家供应有效的指导。我的建议是政府可以综合各个镇各个村不同的发展状况,建立一个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模式,实行资源互补,劳动力的充分利用,形成大村带小村共同富有的结合,有效解决贫富差距大的问题。2.农村必需发呈现代农业。必需根据根据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平安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抗风险实力、国际竞争实力、可持续发展实力。我的建议是政府可以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使那些情愿种地的有技术的进行大规模农业种植,实现土地的有效利用。此外,多进行农业学问
34、的宣扬,引进优良品种,科技种田,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3、着力培育农村新风尚。要实行多种途径提高农夫整体素养。一要针对农夫文化素养低的善进行强制性的文化学问教化,提高农村青少年受教化。二要针对农夫劳动就业实力弱的状况,强化职业教化教化和农业技术教化,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普遍驾驭一两门好用技术或务工技能,造就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夫。三要针对农夫思想观念落后的状况、理念的转变教化。引导农夫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先进的理念,提高农夫群众的思想素养、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努力形成一个尊老爱幼、乐于助人、诚恳守信的优良民风。4、着力提升农村民主管理水平。要提高广阔干部和农夫群众的政治民办法识和
35、法律意识,在农村建立起讲文明、重权益、遵守法律制的社会组织制度和管理机制。坚持和完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村民自治制度,扎扎实实推动村民委员会直选。要健全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推动村务公开、一事一议,完善公开办事制度。5、着力创优发展环境。新农村建设须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要通过改革,建立起与农村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系,化解农村债务,搞活农村信贷支持。要建立和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养老制度,使农夫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灾有所救,幼有所学。要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维护土地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切实解决农夫在土地问题上的后顾之忧。要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解决
36、好千家万户解决不了困难和问题。展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着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多渠道促进农夫增收,扎实推动村庄建设,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要主动组织本区财力、物力,争取上级支持,动员社会力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投入,使农夫尽快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过上文明华蜜的新生活。全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最终定稿3阿克奇村位于皇宫镇政府以南10公里处,位于奎屯河西岸,乌皇马路干线上,南与夹河子乡毗邻,西与八十四户乡接壤。是由邓家湖、阿克奇、红桥三个村合并成的农业大村,居住着汉、哈萨克、回、乌孜别克等民族,共有农户323户,总人口137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79人,拥有耕地72
37、00亩,这个村土地肥沃,水源足够,相宜种植各种农作物。近几年,这个村在村党支部的坚毅领导下,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增加农夫收入、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为切入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使全村呈现出经济旺盛、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乐祥和的新农村景象。一、调结构、增收入,促进发展这个村充分利用距离县城比较近,毗邻乡镇比较多的地域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抓好棉花支柱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番茄、甜菜多熟制套种作物。酱用番茄已形成规模,是奎河乌苏番茄酱厂重要的原料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到了1200亩,并走上了产、供、销一体化之路。同时成立了番茄协会组织,协会组织能够仔细做好
38、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为了进一步增加农夫收入,避开棉花生产带来的增收风险,使农夫实现多元化增收,村两委对市场行情进行主动调研,刚好为农夫供应种植信息。从2023年起先,甜菜种植又成为这个村农夫增收的亮点,种植面积增加到了1500亩。在此基础上,这个村还大力发展蔬菜、瓜果、豆类等多熟制套种技术,亩收入1200-1500元。在发展种植业的同时,主动发展畜牧业并形成规模。目前,全村牲畜存栏1800头(只),养殖大户10户,达到了人均一头畜。二、增设施,强基础,重在农夫得实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为此,阿克奇村进一步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2023年,仅用于路、渠
39、、林方面的投入就达到了12万元。其中用于防渗渠及其配套建设的投入万元,道路硬化改造8万元,造林投入万元。目前全村拥有防渗渠8公里,水工配套设施54座;防渗率60%。道路改造公里,硬化率100%;造林总面积8871亩,基本做到了村在树中,人在绿中。自来水入户率99%,有线电视入户率100%,农用机动车拥有率达到110%,家用摩托车拥有率40%,抗震安居房拥有率43%,人均住房面积达到了38m2。到处呈现出了蒸蒸而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三、学学问,长才智,明理是非这个村以精神文明活动为中心,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化网络为载体,举办农业好用技术,市场经济,法律学问培训班,开展送理论、送党课到支部,
40、送政策、科技、法律到农户的学习教化活动。创建活动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化相结合,学科学,长才智,讲文明的新风吹进万户千家。农夫群众的法律、卫生和环境意识增加。尊老爱幼,邻里和谐,勤俭持家的美德得以弘扬,村里连续几年未发生治安、刑事案件,没有违反安排生育政策,呈现安家立业的祥和景象。科技兴农蔚然成风,荡涤愚昧陋俗。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畜禽乱跑等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2023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了5490元。在阿克奇村,反映农村经济发展、思想道德、文化环境、社会治安、安排生育等方面的文化消遣活动也很有特色。由该村“艺术老人”组成的农夫业余文化宣扬队,一有空就聚在一起吹拉弹唱,充分显示了农夫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剧烈,也展示了乐在农户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