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论语心得3篇.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4716382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学论语心得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师学论语心得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学论语心得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学论语心得3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师学论语心得3篇论语是一部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书,值得我们仔细阅读、细致品尝。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带来的老师学论语心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篇一:老师学论语心得作为一个教化工作者,是传承生命之火的人,他也应当常常考虑人为什么活着?,然后明白人是为追求华蜜活着。假如此生注定不幸,而又有一种生前前知的可能性,我想人人都会拒绝诞生。笔者认为,论语开篇学而第一的第一段话就讲什么是华蜜。而且对于老师的华蜜观启示尤大。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段话告知我们人生有三种华蜜:学习的华蜜,挚友讲习的华蜜,心胸开阔的华蜜。在这三种

2、华蜜中,第一位的是学习的华蜜,因为它在生命成长中,起的作用是最大的。因此,笔者读论语的第一句话,首先悟出人生华蜜学习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论语中的第一句话。论语第一句话就讲学习,决不是偶然的,它反映着儒家对学习型人生的憧憬,告知我们学习是出于生命成长的须要,生命成长就是每个人都要成为最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造物主给了我们什么,二是我们努力到什么水平。因此,所谓命运是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互动的结果。先天条件是不能选择的,只好把它叫做命,我们要敬重它,因为它是后天发展的物质条件,它确定着我们可以往哪些方向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因此儒家

3、认为,做人首先要知命,子曰:不知命不足以为君子。知命就是对人生的一种科学看法,就是敬重事实,就是接受自己,就是给自己的发展科学定位。这是科学发展观。知命才会安命,安命的人会把人生的珍贵精力从怨天尤人中解放出来,从而用心致志谋发展。安命以后,心有所止,气定神闲,所以张海迪、奥斯特洛夫斯基、桑兰坐在轮椅上笑对人生。安命之后,一个人才能主动从现有起点动身,创建自己的将来。所以知命、安命是人生成长的第一步。知命、安命就是接受、担当今日所不能变更的现实。但是生命状态中不仅包括不能变更的现实,还包括可以变更的元素。对于这些元素,应尽到最大的努力去争取最好的结果!感谢造物主,他只确定人类命运的一半,把另一半

4、交给了人类自己。因此,当我们失意的时候,不要忘了造物主还给了我们一半的生命自主权,因此一个人恒久都不行消沉。当我们得意忘形的时候,也别忘了,人不行能无所不能,人是有命管着的,必需量力而为。所谓成长,专指对于自己能把握的那部分的充分发展。而充分发展唯一手段就是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就是汉语中学习这个词的词源。这句话首先告知我们学习是学而时习之,然后告知我们学习是是欢乐的事情。可是今日许多中国的学习者体验不到学习的欢乐了。这跟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误读关系极大。长期以来,语文老师把它翻译成学习完了之后刚好温习、复习,不也是很欢乐的事情吗?我上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就是这么翻译的。那时感到很

5、惊奇:学习完了刚好温习、复习有什么可乐的?问同桌你学完了刚好温习、复习,很欢乐吗?他说我从来不复习,我笑了,难怪他学习不好!假如学完了刚好温习、复习是很欢乐的事情,那么中国还会有学不好的学生吗?尤其是还会有厌学的学生吗?因此,那时觉得孔子很浅,说的话不符合人之常情。但是我现在明白了,孔子被现代人误读了。我们怎么能把学而时习之中那个习翻译成温习、复习呢!习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上下结构,上面是羽,下面是日,习的本意是小鸟学飞,小鸟学飞得一遍一遍地练,因此习的本意是练习、实践的意思。这样一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就可以理解了吗?学完了之后就时时常地把自己学到的用于生活、用于工作,那么学习到的都是有

6、益于生活、工作的事情,学习是多么欢乐的事情啊!原来论语中的第一句话就包含着我们中国哲学的一个宏大的命题知行合一!这句话可以破解中国当代教化中的许多难题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欢乐,赢在起跑线上输在终点?为什么我们今日的教化培育不出一流的科学家?为什么许多高校生人格萎缩?因为我们的教化与生活、社会实践严峻地脱节。学习应是学而时习之,结果成了学而不习,成了仅仅驾驭书本学问,只备考试之需,学习者意识不到考试之外它还有什么价值!因此,学起来索然寡味,学习就成了只有硬着头皮才能坚持下去的事情!学习不是为了生命的成长,只是为了考试,因此,在考试之前还有动力,考试之后,动力全无。学习与生命成长脱节,这

7、正是中国人感觉到学习是苦差事,而外国人不以学习为苦的缘由。然而,更可怕的是,中国许多的老师都不喜爱学习。中国的中小学老师的接着教化,在许多地方都是低效的。有课程和培训者水平的缘由,然而更重要的缘由在于我们许多的中小学老师职业倦殆,萎靡不振,甚至混日子,敷衍学生。许多老师除了教科书、参考书之外,有益文化水平提高的书一概不看,几年不读一本正经书,看书看的都是女友、故事会、市井小说一类的东西。学生课代表给老师往办公室里抱作业,总是看到老师在打无聊的网络嬉戏。师者,人之模范也。老师如此,学生怎么能在学习方面欢欣鼓舞呢?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同样,有其师,必有其学生。老师怎么能给学生发挥这

8、种老师影响呢!因此,老师不学习就是误人子弟。笔者因为在河南省的中小学校长培训中教学效果好的原因,因此,常常受到河南省各地教化局、中小学校、老师进修校邀请,给中小学老师讲学,深感中小学老师素养良莠不齐,许多中小学老师不学习。为什么?学习观不端正。把学习仅仅与狭窄的功利目的联系起来,只要不考试,就不学习。把学习仅仅理解为学,而不把学到的东西想方法用于生活、工作,结果生活、工作无起色,也就体验不到学习的欢乐。因此,今日学论语,目的就是重树正确的学习观。论语中的学生观告知我们,学习是最欢乐的事情。我学习,我欢乐;学习是生命成长的须要;因此应当学到老,活到老;学习是人生欢乐、华蜜的源泉;学习使我们青春常

9、在。因此,老师节来临之际,我要对敬爱的同行们谈谈我自己对华蜜生活的第一个感受,就是想当一个好老师,尤其是想当一个拥有欢乐心情从而享受华蜜生活的老师,此生必需与学习相半。在古代,秀才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我认为是有道理的,不仅如此,书中还有不老药,让我们将来免得老年痴呆症;书中自有金钥匙,让我们一生更理性;书中自有好挚友,让我们一生不感孤寂;书中自有好气质,让我们超群绝俗。老师只要喜爱学习,擅长学习,不管他长得是否美丽帅气,站在讲台上,就会光彩照人。好老师是什么样的人?就是站在讲台上就显得比一般人更漂亮的人!篇二:老师学论语心得通过听朱先生的课,对论语乃至整个儒学的看

10、法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孔子的确是了不得的圣人,同时也相识到儒学与佛法大有相通之处。以下就学习体会略谈数端:一、以前虽然对论语并不生疏,但过去的理解特别浮浅。主要缘由是看法与方法不正确,朱先生曾讲过,读论语,首先要把看法摆正。孔子是圣人,自己是凡夫,对圣人要有至诚的仰慕与崇敬。论语是传道、修行之书,仅靠逻辑分析、考据论证之类的现代学术方法是不能得门而入的,要靠真诚意去感通圣人之志。圣人的心是纯然天真之心,圣人所讲、所传,无非也是这颗真心,我们只有发起真诚意,超越纠缠我们心性的世俗心,才能与圣人感通。假如真的能这样,则论语就能不读自通,王凤仪善人就是这样的例子。其次,论语作为修行书,到处体现着实践

11、精神,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学论语不是靠嘴巴,而是用行动,要把圣人的思想落实在实践中,落实在工作与生活细微环节中,特殊要落实到家庭生活。一位居士曾说过,有的人在工作单位上是君子,可一回到家里就成了小人。修行人要特殊留意这个问题,家庭是修行的第一道场,要在家庭生活中化禀性,去习性,格物至知。这很不简单,学生在这方面做得很差。二、学佛前读论语,都是为了学术探讨。读来读去,总感到这本语录体著作特别琐碎,多是一些道德教训,搞不清其主旨是什么;对书的结构、层次也不清晰。听了朱先生的课后,才明白了这些问题。儒家学问的根本是心性,此心性也称为明德、天命之性、诚、明、天等,王阳明称之为良知,无善无恶心之体,

12、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论语中则多称之为仁,仁是我们的原来面目,是真正的主子,只是凡夫把它迷失了。夫子之学,就是一个仁字,此仁即夫子之道,夫子一生的工作,是使众生复归仁性。钱穆先生孔子传说:其生命,其年岁,其人,即全在志学好学志道乐道之无尽憧憬无尽追求中。其所愤,所乐,亦全在此。此以外则全可忘。……故孔子毕生……其实则只是一志学志道好学乐道之人而已。(61页)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释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个一其实就是仁,曾子为什么说明为忠恕呢?仁是道之体,忠恕是道之用,道体难以言传,故曾子从用上说;而

13、且,忠恕也是进入仁体的门径。只要弄明白了仁这个根本问题,论语就简单懂了,论语全篇,其实都在讲这个仁字。夫子之学是形而上的仁与形而下的伦理规范的合一,儒家的道德是德性与德相之合体,仁作为德性,是无私无我的,宏大的,具有浩然之气,是道德之本体;而德相则是德性的详细表现,是各种各样的规范,是道德之现象。作为本体,德性永恒不变,不论什么时代,人的德性都是相同的;而德相则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孔子的仁学,体用一如,即事即理,体现了宇宙人生的中庸之道,为中华文明建立了根基。但近代西学传入后,中国人的道德观只涉及到德相,德性却失落了,这样,德相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剩下一个空壳。现在,这个空壳也不

14、复存在了,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道德的时代,自古迄今,道德之沦丧无过于今日。而道德重建,也只有复归德性,才能胜利。听朱先生的课还有一大收获,就是弄清了论语全书的结构与层次。先生认为论语是依据周易编排的。学生对此感到很新颖,通过先生的讲解,深感此说的确很有道理。在此基础上,学生从自己所探讨的美学专业角度,把论语当作一部美学书,因为仁就是真善美慧的合一,当然也是美的本体。从这样的角度理解,则第一篇为大道之美,道为乾、为体,其次篇为大德之美,德为坤、为用,第三篇为礼乐之美,礼乐以仁为体方美,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第四篇则为大仁之美,第五篇为涵养之美,第六篇为内省之美,第七篇为师道之美,第八

15、、九两篇为德行之美,第十篇是夫子的气象风度之美。而每一篇,又分若干层次,如其次篇18至21章探讨政治结构中君主、大臣、士、师各自的职分,说明诸方面结合起来,政治才能和谐。这些都在讲课分析得很清晰,这样,整篇论语的文脉就一目了然了。三、先生在授课中还介绍了王凤仪、刘友生、谭荣清的学问与德行,学生看了一些的资料,很受教化,得到许多的启发。首先,王凤仪是儒家血脉的传承者,是儒家学说的大实践家。近代以来,特殊是新文化运动以后,随着西学的传入,学问界尽吹西风,儒家学说被歪曲并倍受打击。然而,礼失而求诸野,在此危难之时,草根儒学家王凤仪先生领导的道德运动异军突起,并再传至刘友生善人于当代,显现出坚韧的生命

16、力,形成了具大的社会影响。然而从那时至今,学问界对此始终盲然无知,毫无反应,这说明近代以来,学问界不曾有过真正的学问。王凤仪先生是儒学发展史上重要的人物,他出现在西方思想传入中国的近现代,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说明儒家思想家完全能够适应于当代社会。其次,王凤仪的实践与理论,也说明包括儒家在内的中国心性之学是真理,是具有实证特点的真正学问。王凤仪并没有读过书,他的学问,全从自己的天性(仁、明德、良知)中流现出来,此天性人人皆有,是真实的存在,不管体验到与否、发觉与否,它都客观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深处。只是一般人都被禀性与习性所限制,为恨怨愤怒烦所染污,这种天性便不能显现。只要我

17、们老醇厚实做格物至知、诚意正心的修证功夫,就能得到真实的受用。最终,对王凤仪的学问(包括整个儒家学问)与佛法的关系,也要有醒悟的相识。王凤仪、刘善人虽然也谈到过佛法、成佛等问题,但其学说只是佛法中的人天乘(属净业三福中的第一福),修到最高水平也只是命终后升天,是不能出离三界的,更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其学说没有达到缘起性空、能所双遣、绝待圆融的层次。有的人说,你连人都没有做好,修佛能胜利吗?若论通途法门,靠自力断惑证真,则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但这种说法并不适合念佛法门,净宗一法,以信愿感通佛的愿力,临命终往生西方以出离三界,往生的基本条件是信愿行三资粮,除此之外,再也没有更高的要求。故观经下

18、三品往生者都是恶人,这正说明信愿力、佛力的不行思议。但现在有人把儒家学说(甚至弟子规)当成往生的条件,这种知见是大有问题的。但另一方面,念佛人也要仔细学习儒家学说,实践王凤仪先生的学问,这能够培育我们真诚意,格物至知以对治习气,化禀性去习性以复天性,这都有利于增上我们的信愿力,有利于增高往生品位。四、通过学习论语,对孔子的形象有了新的相识。孔子本人的形象应当是什么?二千多年来,夫子被不断说明、演绎,形成了各各不同、差别巨大的形象系列,曾被称为至圣先师,也曾被称为丧家犬。这是一个说明学问题,佛法则称之为唯识所现。孔子的形象是由说明者心性境界水平确定的,人们所看到的孔子的形象其实是自我心象的外显。

19、通过学习论语,真实感受到孔子是一位超凡脱俗的圣者,也真实感到全部语言都不能完备地描述他,贤者颜渊倘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迷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站得多高,就能看到孔子有多高。全部学问之中,只有佛法才是宇宙人生最原委的真理,只有从佛法角度,才能真正理解儒家,正如张商英所说:吾学佛,然后知儒。同理,学佛然后才能识夫子面目。莲池大师竹窗随笔认为夫子是儒童菩萨,并说:使夫子而生竺国,必演扬佛法以度众生;使释迦而现鲁邦,必阐明儒道以教万世。盖易地则皆然。大圣人所作为,凡情固不识也。大师道眼圆明,境界不行测度,我

20、们当仰信祖师之言,不以凡情测度夫子。学习论语的收获是巨大的,听朱先生讲课也是特别开心的,期盼着先生讲后十章,还有高校、中庸等。篇三:老师学论语心得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宏大的教化家,在肯定意义上说,他也是全人类历史上一个宏大的教化家,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孔子首创平民教化,继承、发展和传播了古代文化,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足见孔子对当时教化的贡献。孔子在一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套极有价值的教学理论,在很多方面反映了朴实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观点。他的教化思想、教学方法、治学看法,以及所提倡的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直到今日仍旧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孔子作为一位杰出

21、的教化家,在教化方面有许多精辟的言论,他主见有教无类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从治学的角度看,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为一个人要增长学问,必需仔细学习并进行思索;他提倡温故而知新,认为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旧学问,由此就能获得更深的新学问。特殊是学思结合和温故知新已成为人们长期遵循的学习规律。新的课改确立了显明的课改理念的最高宗旨,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我们知道老师的一切都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学生,要发展首要任务是学习,这其中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文化学问,这就离不开学思结合;二是学习如何获得文化学问,这就离不开温故知新。只有这样,才能用所学到的学问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22、。所以,我个人认为今日课改新理念其实是对论语中有价值的孔子教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二)因材施教,谆谆教导。孔子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是能够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动身,针对智力的高下不同而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行以语上也。孔子培育弟子学习爱好的方法,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动的事例,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去诱导,如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指节操,教育学生要有忍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用逝者如斯夫比方时间一去不复返,意在勉励弟子们珍惜时间、发奋图强。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弟子们的赞扬,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迷人。我们通过校本培训,已经确立了新的教化观。新的教化观要求老师面对全体学生,同时注意学

23、生特性发展。老师在教化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特性差异,依据学生的特点供应特性化教化,让全体学生都在原先水平上得到发展。这里提到的特性化教化是与因材施教有着亲密联系的。新的教化观还要求老师要敬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要用优点溶化学生的缺点。现在学生厌学辍学现象严峻,部分学生存在灰心悲观、悲观消极的心态,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要谆谆教导,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燃起希望之火,去发挥自己的聪慧才智。我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灵王国,都有一片自己的情感乐园。所以,作为老师就要因材施教、谆谆教导,发觉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扶持它,呵护它,使它成为学生的成长起点。(三)擅长启发,触类

24、旁通。孔子特殊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化,事实上启发一词就来自论语。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只有对求知欲强却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点拨,对竭力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却无从表达的人加以引导,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孔子的这一论点是特别高超的,他要求学生主动地思索问题,擅长推论,闻一知二,举一反三。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今日新课改的过程中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知道科学在飞速发展,许多学问都会快速被淘汰而变得一钱不值。因此,学问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去获得学问,如何在学问的获得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所以说,现代教学不仅是教给学生学问,更应当教会

25、学生学学问。老师举一隅是教给学生学问,学生能以三隅反才算教会学生学学问。要想教会学生学学问,使学生真正把学问学活,就得在举一反三上下功夫,从而收到以一当十、触类旁通的效果。(四)相互切磋,教学相长。孔子在教学法上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探讨,以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论语·学而记载子贡听了孔子的教育后,领悟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道理,孔子特别兴奋。一部论语,事实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之间相互探讨的问答状况。孔子的教学是民主的。他乐于接受来自学生的指责,对于不愿提看法的学生反而要指责。颜回是孔子最赞许的弟子,但颜回对孔子的话句句听从,从来不提看法。因此,孔子指责说:回也,非助我也,于吾言

26、无所不说。意指颜回从来不向他提出不同的看法,这就不能使师生之间收到教学相长的好处,所以说颜回不是能帮助我的人。可见,孔子是开明、民主的教化家。今日,我们提倡师生互动,与孔子的教学相长是一脉相承的。老师不仅教,也要在互动中学;学生不仅学,同时也要在互动中教。师生共同对自己和对方的发展成长负责。我们大家都教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写的是孔子与四个学生的一次课堂活动。当年孔子在课堂操作上以问题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收获,以情趣为动力,为我们今日的课改供应了胜利的范例。只有师生互动,才能让师生的创建精神在课堂上得到有效地发挥,课堂也才会有真正的快乐时间。(五)联系实际,评人评事。孔

27、子评价过的人许多,上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伯夷、叔齐,下至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等各类名人,以及他自己的弟子。孔子通过对人的评价,教化学生辨别善恶是非,为弟子们修身养性树立了志向人格的典范。孔子生活在一个动荡担心的时代,社会新闻许多,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教化家,他亲密凝视和关切时事,随时表明自己的看法,宣扬自己的主见。孔子在自己的一生中评论过许多人和事。从这些评语中可以看出他审时度势的胸怀和理想,并且也反映了他通过实例教化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一条根本原则。今日,联系实际,评人评事,也是各科教学不行或缺的内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既能使学生坚固地驾驭学到的基础学问,又能培育学生应用学问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这次课改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即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其中就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在这一教学原则的指导下,老师既要给学生干粮,还要给学生猎枪。总之,论语是一部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书,值得我们仔细阅读、细致品尝。孔子的教化思想是论语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一份宝贵的遗产。读后受益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