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4603570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Introduction to Comparative literature)一、课程概况课程代码:0708029学 分:2学 时:32 (其中:讲授学时32,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教 材:1曹顺庆:比较文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课程归口:教育与人文学院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 学生了解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方法,了解比较文学的历史,掌握比较文学研究 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

2、生从知识总体的角度并用世界文学的眼)喇本地认识与研究文学的意识,提高学 生对于中外文学作品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二、课程目标目标1.使学生对比较文学的发展演变历程有清晰的了解。目标2.对代表性的学者的观点有重点的掌握。目标3.培养学生从知识总体的角度并用世界文学的眼光整体地认识与研究文学的意识,提高学生对于中外文学作品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目标4.培养学生初步的学术研究能力。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2-1、毕业要求4-1, 4-2对应关系如表所示。毕业要求 指标点课程目标目标1目标2目标3目标4目标5目标6目标7掌握中国文学史 知识,具备较强 的文学感悟能 力,传承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

3、V熟练掌握比较文 学研究的几大模 块,掌握研究性 思维V具备较强的批评V写作能力,具备 写作学术论文的 能力。三、课程内容及要求(一)比较文学的定义【教学要求】了解比较文学的学科对象、性质与定义;了解课程的任务、目的和学习方法。【教学内容】1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2 .比较文学的学科性质3 .课程的任务、目的和学习方法4 .比较文学三大学派【教学重点】比较文学三大学派区分(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历史【教学要求】了解比较文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教学内容】1 .欧洲的比较文学2 .美洲的比较文学3 .亚洲的比较文学4 .比较文学的现状与前景(三)比较文学的可比性与研究方法【教学要求】了解比较文学

4、的可比性和比较文学具体的研究方法【教学内容】1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2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四)文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教学要求】了解国际文学关系之间相互影响的几个特点:科学性与审美性、实证性与非实证性,同源 性与变异性【教学内容】1 .国际文学关系与相互影响的科学性与审美性2 .国际文学关系与相互影响的实证性与非实证性3 .国际文学关系与相互影响的同源性与变异性(五)流传学【教学要求】了解流传学的定义特征、发展的历史、流传学的主要内容以及文学流传的五种形 态【教学内容】1、流传学的概念定义、发展2、流传学的主要内容3、文学流传的五种形态【教学重点】1、流传学的主要内容2、流传学与渊源学的区分

5、(六)渊源学【教学要求】了解渊源学的定义特征、发展的历史、渊源学的主要内容、渊源学研究的四种对 象和三种类型【教学内容】1、渊源学的概念定义、发展2、流传学的主要内容3、渊源学研究的四种对象和三种类型【教学重点】1、渊源学的概念和主要内容(七)媒介学与翻译研究【教学要求】了解媒介学的基本内涵与研究方法【教学内容】1 .翻译与译介学在比较文学中的地位2 .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个性化翻译误译与漏译节译与编译转译与改编【教学重点】1 .比较文学中的翻译学与传统意义上的翻译研究不同2 .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教学难点】误译与漏译(A)形象学形象学【教学要求】了解形象学的基本内涵与研究方法【教学内容】1 .

6、形象学研究史2 .形象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形象是一种文化现实的描述,是情感和思想的混合物 形象是一种象征语言套话研究3 .形象学的主要理论及方法论社会总体想象物文本分析方法(词汇、等级关系、故事情节)4.当代形象学的特点及其前景【教学重点】1 .形象是一种文化现实的描述,是情感和思想的混合物2 .形象是一种象征语言3 .套话研究4 .社会总体想象物5 .文本分析方法【教学难点】1 .套话研究2 .文本分析方法(九)接受学与变异学【教学要求】了解接受学与变异学的基本内涵与研究方法【教学内容】1、接受学的基本内涵和研究方法3 、变异学的基本内涵和研究方法(十)文学的类型研究(文类学)【教学要求】了

7、解文类学的基本内涵与研究方法【教学内容】1 .文类学比较研究概观2 .文类学的研究范围与对象文学的分类文学体裁研究(“缺类”研究)文类理论批评文类实用批评文学风格的研究3 .中外文类比较研究方法从影响研究入手从平行研究入手【教学重点】1 .“缺类”研究2 .中外文类比较研究方法【教学难点】“缺类”研究(十一)比较诗学【教学要求】了解比较诗学的基本内涵与研究方法【教学内容】1 .比较诗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2 .比较诗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论可比性与“共同诗学”东西方诗学的差异及其文化根源的探寻比较诗学的阐发研究与对话研究3 .比较诗学发展前景【教学重点】1 .东西方诗学的差异及其文化根源的探寻2 .比

8、较诗学的阐发研究与对话研究【教学难点】阐发研究(十二)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教学要求】了解跨学科研究的基本内涵与研究方法【教学内容】1 .学科与科际整合2 .跨学科的文学研究文学与其他艺术文学与历史文学与心理学文学与科学【教学重点】跨学科的文学研究(十三)总体文学【教学要求】了解总体文学研究的基本内涵与研究方法【教学内容】1、区域文学、世界文学的概念3 、总体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的关系(十四)跨文明比较文学【教学要求】了解跨文明研究的基本内涵与研究方法【教学内容】1、跨文明比较文学的概念2、人类文明的多源与多元性3、跨文明:比较文学的新拓展4、文学跨文明的比较方法【教学重点】文学跨文明的比较方法:文明

9、异质性与文学的差异性比较,文明对话与文化话语比较(十五)比较文学前景展望:世界文学时代的到来【教学要求】了解比较文学的发展前景【教学内容】1、全球化语境下的比较文学2、比较文学的第三股浪潮:文化研究3、走向世界文化阶段的比较文学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及学时分配如表所示。序号教学内容支撑的课程 目标支撑的毕业 要求指标点讲授 学时1比较文学总论目标22-122国际文学关系与相互影响目标22-123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目标2、42-1、 4-264形象学、接受学与变异学目标22-1、 4-225文学的类型研究目标2、42-1、 4-246比较诗学目标2、42-1、 4-227文学的跨学科研究目

10、标2、42-1、 4-248总体文学目标2、42-1、 4-229跨文明比较文学目标2、42-1、 4-2410比较文学前景展望:世界文学时代的到来目标2、42-14合计32四、课程实施比较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必修潮呈,着眼于汉语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比较文学课 程具有较强的野斗交叉性、实践性、前沿性的特点,对于学生尽快适应信息写作传播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具 体短中,估妫三个方面(五)以案例教学为抓手。当代大学生是新媒体使用的主体,大部分学生有很强的新媒体使 用能力,结合微博、微信、移动短视频等案例,向学生讲授相关的比较文学和学术论文写作的特点,同 时也能帮助学生了解今天的学术圈。(六

11、)启发式作业设计。围绕着文学与艺术、比较文学的形象学等布置作业,积极开发学生 的创意思维。(七)丰富教学手段,增强课堂的互动性。课程能结合一些文学论文写作技巧,让学生掌握 比较文学学科的思维方法,拓展其未来的就业空间。(A)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要求如表所示。(二)课程实施与保障五、课程考核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要求1备课(1)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2)借助专业书籍资料和其他材料,依据教学大纲编写授课计划,编写 每次授课的教案。教案内容包括章节标题、教学目的、教法设计、课 堂类型、时间分配、授课内容、课后作业、教学效果分析等方面。(3)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构思授课思路、技巧,选择合适

12、的教学方法。2讲授(1)知识讲授努力做到概念准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2)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4)教学语言力求做到形象生动,努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3作业布置与批改学生必须完成规定数量的作业,作业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按时按量完成作业,不缺交,不抄袭。(2)书写规范、清晰。(3)有自己的思考与认识。教师批改和讲评作业要求如下:(1)按时批改学生作业,及时进行讲评。(2)批改和讲评作业认真、细致。4课外答疑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改进学 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

13、实际需要 安排一定时间进行课外答疑与辅导。5成绩考核本课程考核的方式为闭卷笔试。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总评成绩为不及格:(1)缺交作业次数达1/3以上者。(2)缺课次数达本学期总授课学时的1/3以上者。(-)课程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二球程总评成绩二平时成绩x 30%+期末考试成绩X 70%。具体内容和比例如表所示o成绩组成考核/评价环 节权重考核/评价细则对应的毕业 要求指标点平时成绩(1)考勤(2)影响研究 和平行研究的 区别。(3)请以具体 作品分析中国 文学中外国形 象或外国文学 中的中国形 象。(4) 分析文学 与艺术的跨界30%(5)课堂点名

14、方式考勤。考勤总分100,旷 课一次扣除20分,事假和病假一次扣10分, 迟到一次扣5分。(6)同学们需要分析出影响研究和平行 研究的主要特点、区别、代表人物及代表 性观点;(7)分析具体作品中中国文学中的外国 形象,以比较文学的观点分析,是属于社 会集体想象物的哪一极及原因。(8)分析艺术与文学的跨界,文学作品被改编 为音乐、电影、绘画的案例分析。2-1、 4-1期末考试期末考试 卷面成绩70%试卷题型为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主要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并考核其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2六、有关说明(一)持续改进本课程根据学生作业、课堂讨论情况和学生、教学督导等方面的反馈意见及时对教学中的不足 之处进行改进,并在下一轮课程教学中整改完善,确保相应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二)参考书目及学习资料1曹顺庆:比较文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2杨乃乔主编: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3乐黛云、陈跃红等著: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4 孙景尧等编著:西方比较文学要著研读,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年。5胡 继华主编:比较文学经典导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6陈惇、 刘象愚著: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