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是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对其鉴 赏,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 什么作用,到达了什么效果等.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重在表达效果方面往往从这 个角 度设题,以主观表述题为主.学习目标1回忆诗歌的表技技巧2 了解诗歌表达技巧题的设题方法3学习诗歌表达技巧题的一般解题步骤4学习解答表达技巧类的诗歌鉴赏题古典诗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又叫艺术手法,包括: 1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反复等2表达方式:表达、描述、议论、抒情(描写方式:细节、动静结合、
2、虚实结合等.抒 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3表现手法:衬托、比照、泊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4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铺垫等. 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 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本诗运用衬托比照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比拟两首诗的不同表现手法.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析.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
3、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做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何种技巧.(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3)运用这种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一.修辞手法1、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还有 双关、互文、通感、顶针等.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辛弃疾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高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髓血污 , 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今老矣,搔白首,过
4、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 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注】 鸣髓血污:鸣髓(x百o):即鸣镐,是一种响箭.?史记匈奴传?载匈奴太子冒顿 作鸣镐,射杀其父而夺位.此借指金主完颜亮被部属杀死.季子:苏秦字季子,战国时 的 策士,以合纵策游说诸侯佩六国相印.射南山虎:?史记李将军歹U传?我:广出猎,见草 中石,以为虎而射之富民侯:?汉书?载:“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1)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落日塞尘起开篇营造气氛,准确渲染出敌寇甚嚣尘上的气焰.下文“胡骑“汉家对 举,进一步写出两军对峙,战争一触即发的紧张
5、场面.B.谁道投鞭飞渡一句,以前秦苻坚南侵东晋投鞭断流却不免败亡的典故,暗指宋朝军队 虽规模宏大,却终究不堪一击,令人痛惜.C.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二句,正是词人自己当年飒爽英姿的写照.词人以“季子”自 比,突出自己以天下为己任,意气风发的少年锐进之气.D.全词上阕颇类英雄史诗开端,下阕转而表达了壮志消磨之悲,多处用典故寄寓情志,颇 见 雄豪之气,表达了辛词一贯的风格.(2)请简要分析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答案】B(2)少年时意气风发、立志报国的壮志豪情.作者以“季子自比,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 欲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蒙情.欲归隐却仍心系国事的矛盾心态.作者“欲去江上种 橘置 产,劝友人不
6、要效仿李广南山习射,只须谋“富民侯之安逸清闲.实那么表达了自己一心为 国却无用武之地,欲去而不忍去的矛盾心情.壮志难酬,年华易老的愁苦愤懑.今老矣, 搔白首”与上阕形成鲜明比照,表达了作者深忧时不我待,壮志未酬的悲愤与无奈.【解析】【分析】(1)B项,用苻坚的典故,是借此比喻金主完颜亮南侵时的嚣张气焰,并 暗示其最终的败绩.可结合下文“鸣髓血污”的注释、风雨佛狸愁”的含义理解.应选B. (2) 此词是词人乘船赴湖北任所途中泊驻扬州时所作,上片气势沉雄豪放,表现了少年 时期抗 敌报国建立功业的英雄气概;下片那么抒发了理想不能实现的悲愤,貌似旷达实那么感慨 极深,失路英雄的忧愤与失望情绪.“季子正
7、年少,匹马黑貂裘,正是作者当年飒爽英姿的 写照.苏秦字“李子,乃战国时著名策士,以合纵游说诸候佩而后佩六国相Efl.他年 轻时曾 穿黑貂裘“西入秦.作者以季子“自拟乃是突出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少年锐进之气.倦游 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意思是由于倦于宦游,想要归隐田无,植橘置产.表达了自己一心 为国却无用武之地,欲去而不忍去的矛盾心情.“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有力表现出作者 失意和对时政不满而更多无奈气愤的心情.下片写壮志销磨,全推在“今老 矣三字上,表 达作者深忧时不我待,壮志未酬的悲愤与无奈.故答案为:B:少年时意气风发、立志报国的壮志豪情.作者以“季子”自比,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欲 为国建
8、功立业的爱国豪情.欲归隐却仍心系国事的矛盾心态.作者“欲去江上种橘置产, 劝友人不要效仿李广南山习射,只须谋“富民侯”之安逸清闲.实那么表达了自己一心为 国 却无用武之地,欲去而不忍去的矛盾心情.壮志难酬,年华易老的愁苦愤懑.今老 矣,搔 白首”与上阕形成鲜明比照,表达了作者深忧时不我待,壮志未酬的悲愤与无奈.【点评】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鉴赏水平.要注意在理解全诗意思的根底上,对诗歌 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逐个 排 除选项,筛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情感的根本水平.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特别是 要侧重于把握诗
9、歌的重要诗句,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所在,此词是词人乘船赴湖北任所途 中泊驻扬州时所作,上片气势沉雄豪放,表现了少年时期抗敌报国建立功业的英雄气概;下 片那么抒发了理想不能实现的悲愤,貌似旷达实那么感慨极深,失路英雄的忧愤与失望情绪 跃然纸上.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以下小题.临江仙徐昌图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口暮天红.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注释】徐昌图:五代著名词人.(1)以下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一、二两句直写别离,“恨字直抒胸臆,点明本词的主题,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及羁旅 之恨.“长恨道
10、出饮散西去并非第一次,一个长字,使恨的情感深化了.B.第三句写出词人频频回首之态,既写出离愁的层层加深,也写出了离愁的“有形情态,衬 托出了行人心头的迷惘.C.四、五两句融情于景,淡云孤雁寒日描绘出作者眼中的惨淡画面,写出浪迹飘零 之苦.“暮天红”为本词增添一抹亮色,蕴含作者对前景心怀希望之意.D.词人生活在唐宋之交的五代,这首词,可能就是徐昌图由闽入宋前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 词人凄清的身世,也包容了唐末宋初社会离乱的影子.(2)有人说这首词的下阕妙在“虚境实写,化虚为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要说明. 【答案】C(2)同意.别后的境况为作者的想象,本为虚境,但在下阕中,淮畔夜泊,酒消人醒之后
11、,残 灯明灭,孤枕难眠,五更风起,暗浪拍船,这些虚幻的羁旅情形被作者描绘得真切感人.下阕 写词人途中的孤寂心情,融情于景,以景写情,不言愁而愁自现,确是“虚境实写,化虚为 实的妙笔.【解析】【分析】(1) C项,“暮天红,为本词增添一抹亮色,蕴含作者对前景心怀希望之 意”表述错误,暮天红”虽是美景,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充满了伤感.应选C.(2)此题中,下阕以设问“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领起,设想一路行船可能出现的 种种情境,饱含孤独愁苦之感,此为虚写.而“潮平淮月朦胧、轻浪五更风等情景又如此 的真切感人,诗人把这种孤寂之情融于景中,“虚境实写,化虚为实”.故答案为:C;同意.别后
12、的境况为作者的想象,木为虚境,但在下阕中,淮畔夜泊,酒消人醒之后,残灯 明灭,孤枕难眠,五更风起,暗浪拍船,这些虚幻的羁旅情形被作者描绘得真切感 人.下阕写 词人途中的孤寂心情,融情于景,以景写情,不言愁而愁自现,确是“虚境实 写,化虚为实” 的妙笔.【点评】(1)此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水平.解 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 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 进行分析概括.(2)此题考查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的水平.此类题目虽然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答案必须 以文本为依据
13、,即不管从何角度探究,归根结底是基于对诗歌的准确理解,从诗歌中提 炼观 点,切不可空发议论.7.阅读四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云 郑准 片片飞来静又闲,楼头江上复山前.飘零尽日不归去,点破清光 万里天.云来鹄千形万象竞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早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岭上云白居易岭上白云朝未散,田中青麦旱将枯.自生自灭成何事,能逐东风 作雨无?云郭震聚散虚空去复还,野人闲处倚笑看.不知身是无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1)请从四首诗中指出感情倾向不同的一项()A.?云?郑准B.?云?来鹄C.?岭上云?白居易D.?云?郭震(2)请述评第二首来鹄?云?“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两句.【答案】
14、(1) A(2)答案例如:田间禾苗枯焦得奄奄息,然而它却优哉游哉,无所用心,变幻出与人间 痛痒无关的奇峰模样.作者同情、关心困于久旱的农民,对着美妙的云彩亳无赏心,心焦如 焚./作者借云反讽不关心民间疾苦的统治者,指责他们故作姿态,不能造福一方百姓./作者 借云反讽生活中口惠而实不至的人,指责他们徒托空言,令人失望.【解析】【分析】1)郑准的?云?,写出了云舒缓悠闲的姿态,自由轻盈的白云,一天 到晚的在天上飘来飘去不会回家,一旦被太阳穿透,就会照亮万里的天空,让人过目不忘 忘;来鹄的?云?,描写了高高在上,悠闲容与,化作奇峰在自我欣赏的云朵,与枯槁的禾 苗亟待降雨形成鲜明的比照,作者借云反讽不
15、关心民间疾苦的统治者,指责他们故作姿态, 不能造福一方百姓:白居易的?岭上云?,诗中作者希望白云化作甘霖,大济苍生,表现 出诗人暮年不忘兼济天下的思想.郭震的?云?,诗人轻蔑地哂笑云彩,不知道自己是飘 浮无根的东西,借浮云蔽月遮星这一形象,来挖苦社会上那些为所欲为、横行霸道而无自 知之明的人.综合四首诗的情感倾向可以明确答案:郑准的?云?写的是自然界的云,而其 他三首均有其挖苦和象征意义.应选A.2)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意思是一边大片旱苗行将枯死,亟盼甘霖,一边 的云却是高高在上,悠闲容与,化作奇峰在自我欣赏“,诗中云的形象,既具有自然界 中 夏云的特点,又概括了社会生活中某一
16、类人的特征;那千变万化,似乎给人们以洒降甘霖希 望的云,其实根本就无心解救枯槁的旱苗;当人们焦急地盼它降雨时,它却“悠悠闲处作奇 峰.不言而喻,这正是旧时代那些看来可以“解民倒悬,实际上不问苍生的权势者 的 尊容;在跌宕有致的比照描写中,诗人给云的形象添上了画龙点睛的一笔,把憎厌如此夏云 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故答案为:A;答案例如:田间禾苗枯焦得奄奄一息,然而它却优哉游哉,无所用心,变幻出与人间痛 痒 无关的奇峰模样.作者同情、关心困于久旱的农民,对着美妙的云彩亳无赏心,心焦如 焚./ 作者借云反讽不关心民间疾苦的统治者,指责他们故作姿态,不能造福方百姓./作者借 云反M生活中口惠而实不至的人,
17、指责他们徒托空言,令人失望.【点评】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水平,以选择的题型考查,内容涉及量很大,需 要 考生分析四首诗的情感.赏析诗歌情感,一般需要通读全诗,首先关注标题和注释,然 后抓 住诗中人、事、景等情感的载体,开掘诗歌背后蕴涵的情感,整体了解诗人大概的情感意图.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水平.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要求,此题要求“请述 评第二首来鹄?云”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两句;然后熟读全诗,试着译诗 句,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作者的情感以及诗中表达的艺术手法等.作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准确 理解诗中所描写的云的形象,进而由“云去联想,去思索.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8、各题对酒陈与义新诗满眼不能裁,鸟度云移落酒杯.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注释】宣和六年,诗人时任符宝郎,后因事撤职而出监陈留酒税.裁:写诗 (1)请分析首联的作用.(2)请简要概括全诗的思想感情.【答案】11)点题;与尾联中的“一樽照应;描写了眼前景物变化映照在酒杯中的景 象;抒发诗人新诗难成的苦闷;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或:引发下文对仕途和时光的 感慨).(2)面对美景、新诗难成的苦闷;对仕宦生活的厌弃;年华逝去、功业无成的伤感;借 酒浇愁的自我排遣、故作旷达.【解析】【分析】1)此题首先要对诗句的内容进行理解:诗首联以
19、倒装句切题,说自己 被倒映酒杯中的美景触动却写不出诗句来.诗人对着酒杯,只见飞鸟掠过,浮云缓移,这一 切都倒映在杯中,于是心中假设有触动,觉得这是极好的诗料,想写出来,又似乎找不到适 当的诗句来表达.其次从结构上思考:首联中的“酒杯和尾联中的一樽形成了照应. 从情感上寄托着作者在美景和美酒都具备的前提下,对新诗歌难成的苦恼.(2)本诗首联是对良辰美景下新诗难成的苦闷和苦痛之情.第二、第三联写现实生活,抒 发感慨.两联都一句说情,一句写景作陪衬,进一步阐发情.诗人当时官符宝郎,到这 年冬天, 即以王楠事罢,出监陈留酒税.这时候,他或许已对官场的倾轧感到了厌恶,而 自己已是三 十五岁,官低位贱,展
20、望未来,前程似漆,于是在这两联诗的出句中感慨自己 整天忙忙碌碌, 周旋于案牍文书之中,没有出头的日子;没完没了的是非恩怨,又缠绕着 自己,伴随着自己 渐渐老去.与所抒发的心理动态相照应,两联的对句便写相应的景物,自成连续,说眼见到 楼头阵阵风雨,秋天已经来到,满目苍凉萧瑟,使人感伤;燕子已经 离开,飞往南方的故巢, 令人感到岁月在匆匆地流逝.在发了一通感慨后,诗进入尾声,回应题目,说自己含笑把这 些人世间的烦恼都远远地抛开,痛快地喝上一通酒,醉后往床 上一躺,进入梦乡.故答案为:点题;与尾联中的一樽照应;描写了眼前景物变化映照在酒杯中的景象; 抒发诗人新诗难成的苦闷;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或:
21、引发下文对仕途和时光的感慨). 面对美景、新诗难成的苦闷;对仕宦生活的厌弃;年华逝去、功业无成的伤感;借酒浇愁 的自我排遣、故作旷达.【点评】此题考查分析诗句作用的水平.这类题要在理解诗歌内容和具体句子的含义的 根底上,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句子的作用.诗歌首联点题,与尾联中的“一樽”照应, 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或:引发下文对仕途和时光的感慨).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此题 考查把握诗歌的情感态度的水平.此类题目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明确注释 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还要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本诗表达的诗人情感有: 新诗难成的苦闷,对仕宦生活的厌弃,年华逝去、功业无成的伤感
22、,借酒浇 愁的自我排遣、 故作旷达.结合诗句简要分析.9 .阅读卜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黄藤山下闻猿韦庄黄藤山下驻归程,一夜号猿吊旅情.入耳便能生百恨,断肠何必待三声穿云宿处人难见,望月啼时兔正明.好笑五陵年少客,壮心无事也沾缨.【注释】巴蜀三峡间有谚语“猿鸣三声泪沾裳”.(1)简要货析颔联“便能何必两词的表达效果.(2)全诗抒发诗人哪些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便能:承接首联“吊旅情,写猿声一入耳就能引发百种恨.何必:不必等待 三声猿鸣就让人断肠,增强反问语气,突出哀愁之深.(2)羁旅漂泊的哀伤、寂寞;对年少轻狂的悔恨;壮年一事无成的伤感.【解析】【分析】(1)此题中,“入耳
23、便能生百恨,断肠何必待三声的意思是:一入耳就能 引发百种恨便能,不必等待三声猿鸣就让人断炀.其中,“便能与上联中“吊旅情”相呼应, 写出了袁鸣引起的情思.“何必”词突出了这种哀愁之情的深重,是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达 得淋漓尽致.(2)此题中,前两联“黄藤山下驻归程,一夜号猿吊旅情.入耳便能生百恨,断肠何必待三声 写诗人羁旅在外,哀伤、寂寞之情溢于言表;尾联“好笑五陵年少客,壮心无事也沾 缨 一 句,突出了诗人对年少轻狂的悔恨以及壮年一事无成的伤感.全诗沉浸着诗人悲伤的情怀. 故答案为:便能:承接首联“吊旅情,写猿声一入耳就能引发百种恨.何必:不必等待三 声猿鸣就让人断肠,增强反问语气,突出哀愁之
24、深.羁旅漂泊的哀伤、寂寞;对年少轻狂的悔恨;壮年一事无成的伤感.【点评】此题考查把握诗歌重点字意思的水平.此题可以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中具体 语境(上下文语境)中去贯穿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应是正确的.此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水平.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 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2、技法解密:A.明辨修辞手法: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B.洞悉表达效果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 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上旨的作用.1、比喻比喻就是把一事物比成另
25、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表 达 效果:突出事物特征,描摹事物形象生动的作用,还可表达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化深 奥为 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比喻和象征不同:象征属于艺术创造手法,它 与构思 有关,是全篇使用的,如虞世南?蝉?;比喻是修辞手法,属于语言加工的范畴,限于个别句子 使用.如: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4、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5、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2、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拟人的表达效果:
26、使事物人格 化, 使无生命的东西活泼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能启发人联想,使人倍感生动有 趣,描写 的物更形象、生动.如: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3、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网送青来.4、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5、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3、夸张成心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表达效果:更鲜明地 突出事物特征、更强烈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 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三万 里 ”五千 仞 “上摩天 “泪尽
27、”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 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如: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杜牧?江南春?)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4、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4、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该人和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 称去代替.表达效果:突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可使语言含蓄、简练,引发读者联想.如: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谈笑间,榴橹灰飞烟灭.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4、门前冷落鞍马稀5、何以解忧,惟有
28、杜康.6、终岁不闻丝竹声5、通感利用诸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表达效果:感觉互换, 化抽象为具体,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能充实诗文的意境, 构成特殊的艺术美.如: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假设高山,汤汤乎假设流水.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1宋祁?玉楼春?)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4、晨钟云外湿5、甜美的歌声7、其他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1)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洁;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注意: 一般在绝句、
29、词、散曲中才考虑)(2)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旋律美.(3)反问:增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4)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5)双关:表达含蓄,语义丰富.(6)顶真:回环跌宕,有旋律美.二: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表达方式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描写描写间接描写三:抒情手法常见的抒情手法有: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四:鉴赏诗歌的景和情做题要点:1、从“景”的角度:通过联想、想象展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气氛特点(般两个双音节词)2、从“情”的角度: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判断“景和情是否
30、和谐一致.(一致: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不一致:反衬)引入术语,总结该诗的思想感情.五:描写手法常见的描写手法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细节描写、白描1、细节描写细节,就是文学作品中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一刻;或写人物的一句 话,一个动作,一颦一笑;或写平常生活场景中的一瞬.简单来说,细就是细微,在其不经意中的特写镜头似的放大,节就是关键,对整首诗歌表达 情感、刻画人物的重要作用.总结:古典诗歌细节的作用有哪些? 1、刻画人物形象,塑造人物性格;2、表达出复杂、细微的思想感情; 3、具体准确地反映了事物的特征; 4、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深化了诗的主
31、题思想;2、虚实结合(1)当前之景为实.指现实眼前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2)已逝之景为虚.指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如“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3)未来之景为虚.这是还没有发生的景象,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 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泗醒何处,杨柳岸晓风 残月,设想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L 一弯残 月高挂柳梢.(4)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为虚.诗人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以虚象显实境.例如? 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
32、“日月照耀金银台、“宽为衣兮风为 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 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3、动静结合4、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 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衬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 就是 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 写对 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 的形 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如上文两句诗,即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 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表现
33、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月未落之时,冒着寒 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三诗歌常见表现手法一.可以答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二.可以答修辞手法三可以答描写手法四.可以答表现技巧补充说明:在实际做题中,当问到表现手法的时候,往往把表达方式中具体的抒情方式与描写方式也 纳入其中,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白描、细节描写(动作、神态等)、动静 结合、虚实结1、比照与反衬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拟.表达效果:或使对立 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 衬,相 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区别:比照与反衬:反衬有明显的主次之别,而
34、比照常常不分主次,重点一般在使读 者产生新熟悉、新感情上.如: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2、衬托一一渲染3、用典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 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 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四篇章结构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小中见大 .层层深入 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 情景分写情景合写 画龙点睛起承转合1抑扬2卒章显志提醒: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写景或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1、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理清题干要求,是从修
35、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 构,还是兼而有之.这是术语性很强的题目,一定要熟悉常用的手法和手法的作用效果,才 能结合本手法的作用对诗歌作具体分析.2、分析时,必须结合诗句进行鉴赏,不能脱离诗句,不然只能得一半或缺乏一半的分.3、 用先总后分的顺序做题. 表达技巧鉴赏题组织答案思路. 如果是“艺术特色,知识面较广,可以从表达方式、表现方法、修辞方法、语言特色和 篇章结构等方面考虑组织答案.如果是“表达技巧”,主要从表现方法、修辞方法等方面 考虑组织答案,也可以涉及篇章结构.如果是“表现方法(表现技巧、写作技巧),主要从 表现方法、修辞方法等去考虑组织答案.如果是“构思上的特色”,主要从
36、篇章结构方面 去考虑组织答案,可以涉及有关的表现方法.但不管哪一种情况,一定得抓住特色作出答 案.二、高中诗词鉴赏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东西船行(宋)李浩东船得风帆席高,千里瞬息轻鸿毛西船见笑苦迟钝,汗流楼折百张篙明日风翻波浪异,西笑东船却如此.东西相笑无已时,我但行藏任天理【注】?论语?载:“用之那么行,舍之那么藏行藏一词,后来指行迹、出处.(1)以下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诗歌首联写东船由于遇到顺风,扬帆前进,瞬息千里,舟行轻快,仿佛风送鸿毛.B.颔联写西船的篙师一边嘲笑东船一边辛苦撑船,汗流淡背,甚至折断了许多船篙.C.诗歌颈联写第二天风向转变,波涛流
37、势也随之变化,西船因处于顺境又嘲笑东船.D.这首宋诗主要运用比照方法,语言平白如话,通俗易懂,质朴无华却引人深思.(2)这首宋诗蕴含哲理,启迪人生,请分析其带给人的哲理启迪.【答案】(1) B(2)人生不会总是处于顺境或者逆境.处顺境不可自骄,处逆境不必自馁.遇到顺境, 洋洋自得嘲笑他人,一旦困境来临,其下场比平时处于逆境者更惨.操纵的主动权应在自 己手中,无论处境顺利与否,顺其自然,便能怡然自适.【解析】【分析】(1) B项,“颔联写西船的篙师一边嘲笑东船一边辛苦撑船分析错误,颔 联“西船见笑苦迟钝,汗流程折百张篙”意为却笑那西去的船夫,汗流如雨,不知撑折了多 少竹篙,联系首联“东船得风帆席
38、高,即“东行的船遇到顺风,帆席高挂,上下比照理解, 答案应是东行的船只笑那西去的船.应选B.(2)首联“东船得风帆席高,T里瞬息轻鸿毛”表现出遇到顺风,扬帆前进,瞬息千里,舟行 轻快的状态;颔联“西船见笑苦迟钝,汗流禊折百张篙,展现出逆风行使的船只,艰难而上, 辛苦撑船,汗流淡背,甚至折断了许多船篙.顺风,逆风好比人生的顺境与逆境.颈联明口风 翻波浪异,西笑东船却如此第二天风向转变,波涛流势也随之变化,西船 因处于顺境又 嘲笑东船.这就好比人生的境遇,否极泰来,没有永远的一帆风顺,也无永 远的坎坷迷茫,重 要的是不管处于人生何种境地都要“我但行藏任天理,保持怡然自适的 姿态,不要嘲笑他 人遭遇
39、.故答案为:B;人生不会总是处于顺境或者逆境.处顺境不可自骄,处逆境不必自馁.遇到顺 境, 洋洋自得嘲笑他人,一旦困境来临,其下场比平时处于逆境者更惨.操纵的主动权应在自 己手中,无论处境顺利与否,顺其自然,便能怡然自适.【点评】此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水平,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阅读原诗,逐句译, 理解诗歌内容,再阅读所给选项,结合作者身世及写作背景做出判断.该题考查诗歌情感的把握.完成这类题型,需要看题目,知作者、懂关键词、把握意 象、 理解注释,读懂表层含义,读懂深层情感.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多做练习,培养语感,熟能生巧.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以下小题.杂诗(其四)曹植南国有佳人,容
40、华假设桃李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让.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1)以下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从屈原的辞赋开始,就形成了以美人香草比喻贤能之上的传统,这首诗明显地学习屈 赋.B.开篇诗人就给我们描绘出一幅佳人图,这“佳人”生于“南国,艳假设桃花,光荣照人.C. “时俗薄朱颜”二句,指世人并不喜欢这朱颜的美人,没有人愿意对她展露笑颜赞美她.D.这首诗简练峭直,语短情长,含蕴丰富,意境深邃,风格质朴刚健,有一种爽朗自然之美.(2)这首诗是西植后期所作,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1) C(2)佳人的容貌艳假设桃李之花,比喻自己杰出的才能,表
41、达自得之情; “时俗”二 句,说当世的风气轻视美丽的容颜,贝齿轻启的微笑为谁而发呢?比喻自己不被重用,表 达 怀才不遇之愤;“俯仰二句,说时光流逝,佳人的容华难以久恃,寄寓了自己盛年时 无 法施展抱负的深沉慨叹.【解析】【分析】11) C项,“指世人并不喜欢这朱颜的美人,没有人愿意对她展露笑颜赞 美她错,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意思是当世的风气轻视美丽的容颜,贝齿轻启的微 笑 为谁而发呢?此句是说佳人的美貌和歌唱才能都不为时人所赏识,而不是“没有人愿意对她 展露笑颜赞美她”.应选C.2) “南国有佳人,容华假设桃李,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从屈原的辞赋开始,就形成了 以美人香草比喻贤能之士的传统
42、.曹植这首诗,在构思和写法上明显地学习屈赋.这首 诗以 佳人自比:佳人的容貌艳假设桃李之花,比喻自己才能的杰出.“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 齿? ,“时俗”二句,说佳人的美貌和歌唱才能都不为时人所赏识,比喻自己怀才不遇.“俯 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转瞬间,岁月消逝,可是青春的美貌是难以永远存在的.“俯仰二 句,说时光流驶,佳人的容华难以久恃,寄寓了自己盛年时无法施展抱负的深沉慨 叹.故答案为:(DC; 佳人的容貌施假设桃李之花,比喻自己杰出的才能,表达自得之情;时俗二句, 说当世的风气轻视美丽的容颜,贝齿轻启的微笑为谁而发呢?比喻自己不被重用,表达怀 才不遇之愤;“俯仰”二句,说时光流逝,佳人的容华
43、难以久恃,寄寓了自己盛年时无法施 展抱负的深沉慨叹.【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水平.该题型做题前要整体感知读懂诗 歌,根据诗歌的注解,所选意象以及诗歌的情感语句即可把握诗歌主旨情感.在整体感知根 底上,把选项带入诗歌语境即可判断.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 式, 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 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 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 对照选项一 一确认,得出答案.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分析水平
44、.把握诗歌情感,可以从诗歌的注解了解 诗歌背景,从诗歌选取意象,诗歌情感语句把握诗歌情感动向.赏析诗句的思想情感应从 结 构作用、景情关系、象征意味、情感表达等方面来分析.本诗歌诗人情感是很复杂的,因而 学生要结合背景,结合诗歌意象,结合复杂的情感语句多角度分析,分点作答.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酬李端校书见赠司空曙绿槐垂穗乳乌飞,忽忆山中独未归.青镜流年看发变,白云芳草与心违.乍逢酒客春游惯,久别林僧夜坐稀.昨日闻君到城阙,莫将簪弁胜荷衣.【注释】簪弁:籍,冠簪;弁,礼帽.二者都是官员身上的服饰.(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 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写诗人由眼前之景引发对
45、山中生活的回忆,流露出对好友独行未归的慨叹.B.颔联中诗人感慨岁月流逝,黑发已变成白发,自己钟情的白云芳草也已经久违.C.颈联中诗人四处游玩、与人推杯换盏的生活状态和昔日与林僧静夜长坐形成比照.D. “昨日”句写诗人听闻李端已到京城,点出写作背景,暗合题中“见赠二字.(2)诗歌末句对朋友的叮嘱劝告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答案】(1) A(2)从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可忆,对白云芳草的钟爱,可见诗人对自由自在的山居生活的 喜爱;从诗人对四处游玩、与人推杯换盏的生活的厌烦,以及劝勉朋友不要误认为做官 胜过归隐,可见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解析】【分析】(1) A项,“流露出对好友独行
46、未归的慨叹错误,从诗中来看,“忽忆山 中独未归中独未归三字流露的是诗人自己不得归去的慨叹,并不是对好友独行未归的 慨叹.应选A.2) “昨日闻君到城阙,莫将簪弁胜荷衣,荷衣,楚辞云:“制菱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 为裳,本指人品高洁,后为隐者代称,簪弁是为官的标志,此指做官;李端最近突然来到城 市,诗人以为他有求仕之意,劝诫他说:不要认为簪弁就比荷衣好,也即不要认为做 官胜过 归隐,这两句看似是劝勉李端归隐之辞,其实也是诗人心曲的表白,是自勉之辞,流露出对 官场生活的厌恶;再结合前面几联来看,“忽忆山中独未归是回忆曾经的山中生活,“白云 芳草与心违是说钟情的白云芳草已经久违,这两处流露出对那种自由
47、自在的山 居生活的 喜爱,而“逢酒客春游惯,久别林僧夜坐稀”借助诗人四处游玩、与人推杯换盏的 生活状态 和昔口与林僧静夜长坐进行比照,表达诗人对四处游玩、与人推杯换盏的生活的厌烦. 故答案为:A: 从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回忆,对白云芳草的钟爱,可见诗人对自由自在的山居生活的喜 爱;从诗人对四处游玩、与人推杯换盏的生活的厌烦,以及劝勉朋友不要误认为做官胜 过归隐,可见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点评】(1)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 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根底上,回归诗歌, 寻找做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 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2)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水平.做题前先要根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