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东省普宁市华侨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广东省普宁市华侨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广东省普宁市华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i.与长安不同,洛阳城内的皇城和宫城都不在郭城中轴线上。宫城位于外郭城的西北部, 而皇城那么围绕在宫城的东、南、西三面,“洛水贯都”是洛阳城设计的1点石成金J之笔, 洛河承当了经济轴线的功能,成为洛阳城与隋唐大运河之间的纽带,使洛阳充分发挥了交通 优势。这说明隋唐时期洛阳的城市布局A.突出宫城中心、皇室至上的思想B.因地制宜,重视对地形地势的应用C.表达沿街为市、沿巷作居特点D.强调“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理念K答案BK解析据题意可知,洛阳城内的皇宫和宫城都不在城市中轴线上,而是形成了洛水贯都, 洛河承当了经济轴线的
2、功能,成为洛阳城与隋唐大运河之间的纽带,使洛阳充分发挥了交通 优势,说明洛阳的城市布局因地制宜,重视对地形地势的应用,B项正确,排除A项;沿街 为市、沿巷做居的特点出现在唐代以后,排除C项;洛阳的布局不能表达“左祖右社、前朝 后市”的理念,排除1)项。应选B项。2.以下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K答案i)史实结论A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大津巴布韦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非洲文明与其他地区文明同步开展B古希腊全体成年男性出席的村社太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村社大会有权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C20世纪末,拉丁美洲使用最多的语言是西班牙语和葡 萄牙语,其次是法语,仅少数人讲印第安语二战后拉美国家形成了本土文
3、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D1875年世界城市化比率不到10%, 1950年接近30%, 到2015年那么超过50%世界城市化进程呈现加速开展的总趋势R解析材料“埃及教育的主体应该是自己办的学校,对外国学校的过分依赖对埃及的发 展无济于事”表达的是塔哈候赛因主张文化独立,摆脱外国对埃及的文化殖民,D正确; A属于表象,不属于本质,排除;B错在夸大教育的作用,排除;C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应选D。22 .二战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制度越出一国范围二战期间东欧和亚洲兴起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战 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力量在战争中得到开展 A.
4、B.C.D.K答案BR解析属于二战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表现,、属于二战促进民族解放运动的表 现,本身就是错误的说法,因为二战后东欧和亚洲才兴起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所以只 有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23 . 2020年6月以来,在美国民众发起的“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LivesMatter) ”运动 中,多处哥伦布塑像被捣毁(见如图)这是因为哥伦布A.最早从事罪恶的黑奴贸易B.是西方种族歧视的代言人C.开辟新航路造成物种灭绝D.开启了西欧人的殖民时代K答案DK解析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启了西欧人的殖民时代。在对殖民地的开拓与掠夺中才出现 了贩卖黑奴等种族歧视现象,题中哥伦布像被捣毁的原因正是在
5、此,D正确;在三角贸易的 过程中,最先进行黑奴贸易的是葡萄牙人,A排除;哥伦布豢养的奴隶并非黑人,也不是种 族歧视代言人,B排除:C与题意无关,排除。应选D。24 .有学者指出,16世纪中期,贸易开展和物价上涨导致欧洲需要更多的货币。由于贵金 属大量流向东方,铸币时减少货币金银含量、增加面值便成为应急之策、人们不仅把贬值的 货币当作足值的货币来使用,汇票、信贷的使用范围也日益流行。该学者意在强调A.货币短缺迟滞了经济开展B.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条件渐趋成熟C.价格革命推动了金融创新D.商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工答案CK解析?据材料可知,由于贸易的开展和物价上涨导致欧洲需要更多的货币,进而使欧洲
6、 铸币的变化及汇票、信贷等使用范围日益流行,这说明价格革命推动了金融创新,C项正确; 货币短缺迟滞了经济开展与这一时期西方经济开展的史实不符,也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 项;材料中的事件发生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排除B项:D项内容与材料主旨不符。25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间,西学东渐已不同于此前的仅有传教一途,而是有着 诸如传教士、翻译局、新学堂、洋务、外交使臣与留学生等多种渠道。这一变化主要源于 A.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客观需求B.民众对西方文化的选择性吸收C.救亡图存日益成为全社会共识D.统治者对“体”“用”认知的转变K答案AK解析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途径日渐增多,其根本原因在于近代社会开
7、展的需要,即社 会转型的客观需要,A正确;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和民众对于西学的吸收范围无关,排除B; C 错在“共识”,排除:D无法解释传教士、留学等传播途径,排除。二、材料分析题.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开展的必然结果。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从11世纪开始,英国农业技术持续进步,但耕地数量有限,而人口却持续增 长。为了缴纳高昂的税收,大局部的农民开始出售更多的农产品以换得现金。这就翻开 了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贸易模式新局面: 一此当时视之为奢侈品的货物,如香料、丝绸、水 果、皮草和美酒等,也开始了长途贸易。同时,大量农奴逃往城市。一年零一天,是逃亡农 奴进城后获取人身自由的时间标识,而“自由人”(
8、freeman)那么是自治城市早期市民的正 式称呼。经济的开展需要工商业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城市是现代大学教育的发源地。工商 业活动也加深了对世俗生活和今生幸福的理解。材料二英国近代的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进行的。从1750年到1850年间,英国的城 市化水平从10%提高到了 50%o 1861年,全英国就已经有16个城市人口超过了 10万。到了 1911年,人口过10万的城市增加到了 42个。英国的近代城市化运动并无先例可循,此时 的英国乂是处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政府多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对经济并不干预,对城市 建设也没有规划。这样的城市化开展就产生了区域的非均衡性。英国的城市化开始之前,英
9、 国经济的重心集中在伦敦和伦敦的周围区域内,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原有的经济 开展很好的城市却逐渐衰落,新的城市都建立在西北部地区,而英国的人口和经济投资也向 北移动。一一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齐爽英国城市化开展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英国城市复兴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特点。K答案(1)原因:农业生产力 提高(农业的开展进步);人地矛盾突出;商品经济开展; 农奴逃往城市。影响:推动商品经济开展:促进市民阶层兴起;形成自由平等观念:推动文化教育开展;推 动人文精神开展,为文艺狂兴创造了有利条件。(2)特点:工业化与城市
10、化同步;速度快、规模大;有着自发性,政府较少干预;城市化 分布区域不均;移民是城市化的重要参与者。R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从11世纪开始,英国农业技术持续进步,但耕地数量有限, 而人口却持续增长。”可以概括为英国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的开展进步);人地矛盾突 出;根据材料”为了缴纳高昂的税收,大局部的农民开始出售更多的农产品以换得现金。 这就翻开了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贸易模式新局面,”可以概括其原因是商品经济开展;根据 材料“大量农奴逃往城市。一年零一天,是逃亡农奴进城后获取人身自由的时间标识”可以 概括其原因是农奴逃往城市。影响:根据材料“经济的开展需要工商业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城市是现
11、代大学教育的发源地。工商业活动也加深了对世俗生活和今生幸福的理解。”再结 合所学可知,城市开展推动商品经济开展;促进市民阶层兴起;形成自由平等观念;推动文 化教育开展;推动人文精神开展,为文艺复兴创造了有利条件。(2)特点:根据材料“英国近代的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进行的。”可以概括其特点是 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根据材料”从1750年到1850年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0%提高到 了 50机1861年,全英国就已经有16个城市人口超过了 10万。到了 1911年,人口过10 万的城市增加到了 42个。”可以概括其特点是速度快、规模大;根据材料“英国的近代城 市化运动并无先例可循,此时的英国又是
12、处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政府多奉行自由放任的政 策,对经济并不干预,对城市建设也没有规划。”可以概括其特点是有着自发性,政府较少 干预;根据材料”这样的城市化开展就产生了区域的非均衡性。”可以概括其特点是城市化 分布区域不均;根据材料“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原有的经济开展很好的城市却逐 潮衰落,新的城市都建立在西北部地区,而英国的人口和经济投资也向北移动。”可以概括 其特点是移民是城市化的重要参与者。28.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 古代周易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做人不可不讲正气、气节; 认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尚书主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把为真理、 为国家、
13、为民族牺牲视为最大的“仁”,即所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同时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北宋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的感叹,南宋文天祥留下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 经过长期的历史开展,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诸原那么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朱西周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材料二 公元前后,佛教东来,开异族文化侵入之端。五胡乱华,露异族入主中国之 兆。然二者虽促成政治、社会、宗教、哲学各方面之骚动与进步,而未曾引起政治思想之转 变。盖佛教为宗教而
14、非政治思想,其消极出世之人生观又适与老庄思想有相近之处,其不能 对政治思想有所贡献,亦意中事。至于晋代乱华之诸朝,其文化均低,占据中原以后,文化 那么自动“用夏变夷”。明清海通之后,欧洲文明随传教士而播于中土。加以闭关自守之局即 破,昔口大一统之“天下”突然变为世界上列国之一。而枳弱之余,更屡为外国所侵侮。如 此空前之剧变,自不免激起之革命。此殆为转变时期见于明清之主要原因。然那么蒙古入主中 国,人民备受异族之欺凌荼毒,儒家之仁义礼乐,法家之尊君重国,明法饬令,道家之知白 守黑、任天无为,以及一切中国固有之政理治术,均经历史之事实证明,缺乏以保民族之自 存,那么穷极生变,明清政治思想不得不另辟
15、蹊径,向新方面以前进矣。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外来思想传入中国时呈现出哪些特点。分析外来文 化的传入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材料三中华文化作为世界主要文化之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数千年的连续 开展,中华文化不仅在过去为人类文明开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当今世界文明的开展作出 着自己的贡献。(3)结合史实,分析中华文化对世界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K答案1(1)内涵:重视以人为本: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 感;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主张和而不同。(2)特点:渐近性(均经历较长时间演变)本土化(吸收中国元素)阶段性(以
16、明 清为界,影响截然不同)或分别说明广泛性(渗透进社会各个领域)借助宗教思想冲 突融合并存。影响:冲击中国传统社会。丰富开展了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学说。解放了人们的思 想。在客观上加速中国文明的开展演进。佛教传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封建统治。 西方学说传入客观上推动中国走向近代化。(3)影响:对亚洲:汉字、儒学、佛教、社会制度等对bl、朝影响深远;东亚、东南亚地 区深受中国饮食、科技艺术、风俗习惯等的影响。对欧洲:四大创造推动欧洲社会转型;儒家思想、史学、科技、文学等引起欧洲社会上层热 烈反响,茶、丝绸、瓷器、中式园林和建筑等成为欧洲社会风气。K解析(1)内涵:根据“民惟邦本,本周邦宁”得
17、出重视以人为本;根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孔子把为真理、为国家、为民族牺牲视为最大的仁”,概括得出提倡 爱国,追求家国情怀感;根据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得 出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根据“君子和而不同”得出主张和而不同;根据所学,还可从 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分析回答。(2)特点:根据“未曾引起政治思想之转变”到“枳弱之余,更屡为外国所侵侮”,概括 得出渐近性;根据“用夏变夷”得出本土化;根据“为转变时期见于明清”得出阶段性;根 据所学,还可从广泛性;借助宗教思想;冲突融合并存等分析总结。影响:根据“而积弱之 余,更屡为外国所
18、侵侮。如此空前之剧变,自不免激起之革命”,分析得出冲击中国传统社 会;根据材料和所学,还可从丰富开展了中国文化;解放了人们 思想;在客观上加速中国 文明的开展演进;佛教传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封建统治;西方学说传入客观上推动 中国走向近代化等方面分析总结。(3)影响:根据所学,可从汉字、儒学、佛教、社会制度等对日、朝影响深远;东亚、东 南亚地区深受中国饮食、科技艺术、风俗习惯等的影响;四大创造推动欧洲社会转型;儒家 思想、史学、科技、文学等引起欧洲社会上层热烈反响等分析总结。29.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关系并非总是和平友好的,互相敌对,暴力劫掠,彼此 侵略和征服,
19、也时有发生。农耕世界的国家和民族往往以上国或优秀民族自居,蔑视周边的 游牧和半游牧民族.称之为“蛮”“夷”戎”“狄”或“蛮族”“野蛮人”。一些农耕文明 大国一旦富强,每以绥靖边疆为由,以武力掠取、征服游牧民族的土地,或置“藩属”,或 抚其民为“同盟者”,征收贡赋,实行长期统治。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也常伺机入侵,这在 东西方历史上都不乏其例。而这类或大或小的武装冲突往往在两个世界各民族之间引发广泛 的、经久不断的战争。人员往来愈益频繁,物品交换和文化技术传播也愈益增多。一一摘编自吴于厘、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 不
20、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K答案例如一材料认为,两大世界交流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和平友好;二是暴力冲突。 我赞同该观点。和平与暴力不断交错出现的结果,是两个世界之间闭塞的突破,人类文明地区的扩大。秦汉 帝国对中国北部和西北部地区的经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对亚欧非广大地区的征服, 都导致这样的结果。而和平友好是主要交往方式。南方农耕世界的农产品和手工产品输入游 牧世界,并带去农耕世界的思想文化、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管理制度等。东西方各帝国还在边 界地区建立治所或据点,这对游牧世界的开展起着积极作用:同样,游牧世界的牲畜、皮革、 毛类、乳肉制品、战马、战车、舞乐等也输入南方
21、农耕世界,对推动农耕世界物质和精神生 活都起了积极作用。(10分综上所述,人类开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不同文 明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共同开展,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开展进步的正确道路。例如二:材料认为,人类文明交流和传播的途径有战争、人口迁徙、贸易等方式。我赞同该 观点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带来不同文化的交融。古代游牧民族的几次大迁徙对亚 欧大陆各主要域文化的形成和转型产生了重大影响。魏晋时期,入主中原的各少数民族,如 匈奴、鲜卑、羯、氏、羌等在建立政权之前,已经学习汉文化,基本汉化。日耳曼人灭掉西 罗马帝国后,接受基督教,也学习罗马法。商路的开辟对促进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经
22、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物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近代 以来,随着世界各洲之间贸易的扩大,全球贸易网逐步形成。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促进了各 国的文化交流。战争带给人类深重的灾难,使人们流离失所,但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 撞与交锋。拿破仑在欧洲建立了一个庞大帝国,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向这些地区传播。 拿破仑帝国因战争覆灭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成为普遍诉求。(10 分综上所述,不同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交流交汇,推动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开展。其他观点:人类文明通过人口迁徙进行交流和传播人类文明通过战争方式进行交流和传播人 类文明通过战争方式进行交流和传播
23、人类文明通过贸易方式进行交流和传播K解析根据“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关系并非总是和平友好的,互相敌对,暴力劫掠,彼此侵略和 征服,也时有发生”可知,材料认为,两大世界交流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和平友好;二是暴 力冲突。评析:首先说明自己的观点,即我赞同该观点。评析,根据所学史实进行论证,如 从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对亚欧非广大地区的征服,说明暴力征服促进世界交流;从南方 农耕世界的农产品和手工产品输入游牧世界,并带去农耕世界的思想文化、生活方式以及社 会管理制度等,说明和平友好是主要交往方式;最后总结说明,和平与暴力不断交错出现, 加强了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关系,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开展。其他观点,持论
24、有据,论证充 分即可。A. AB. BC. CD. I)K答案DK解析“1875年世界城市化比率不到10%, 1950年接近30%,到2015年那么超过50旷可 以看出,世界城市化进程呈现加速开展的趋势,D项正确;A项只能说明当时非洲文明有较 大成就,不能看出其与其它地区同步开展,排除A项;B项只能看出村社大会的地位,不能 得出其职权范围,排除B项;C项的史实中没有设计拉美国家中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结合, 排除C项。应选D项。3 .初到桂林的外地人,一接触桂林菜,免不了会喊一声:“桂林菜真辣! ”其实传统桂林 菜口味清淡、干香、鲜咸;近代以来,随着桂黄公路、湘桂铁路的开通以及抗战的爆发,大 批
25、湖南人涌入,随之带来了嗜辣的食俗。这主要反映出A.交通开展促进文化交流B.湘菜在全国的影响力不断增强C.人口迁徙影响饮食习惯D.各地区的饮食口味在不断变化K答案CK解析X根据材料“传统桂林菜口味清淡、干香、鲜咸;近代以来,随着桂黄公路、湘桂 铁路的开通以及抗战的爆发,大批湖南人涌入,随之带来了嗜辣的食俗。,可见,由于湖 南人大批量迁入桂林导致桂林的饮食习惯发生了重大改变,故c项正确;材料中说明由于湖 南人大批量迁入桂林导致桂林的饮食习惯发生了重大改变,未涉及湖南和桂林两方的文化交 流,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湘菜在全国的影响力,排除B项;材料中仅涉及桂林一个地区 的饮食变化,没有说明各地区的饮食
26、变化,排除D项。应选C项。4 .清朝中叶,交通运输仍以水运为主,近海航道、长江、运河、黄河等内河成为运输主干 道,舟楫不通之处附以驿道等陆路运输,这样就形成了以水路运输为主、陆路交通为辅的全 国性交通网络。为数众多,实力雄厚的商人结为商帮,活跃于全国各地。据此可知 A.全国性市场体系初步形成B.交通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C.南北方经济开展趋于均衡D.传统的义利观念受到冲击K答案AK解析根据材料“清朝中叶,交通运输仍以水运为主,近海航道、长江、运河、黄河等 内河成为运输主干道,舟楫不通之处附以驿道等陆路运输,这样就形成了以水路运输为主、 陆路交通为辅的全国性交通网络。为数众多,实力雄厚的商人结为商帮
27、,活跃于全国各地”, 可得出,清朝中叶全国性交通网络形成,商人活跃于全国各地,说明全国性市场体系初步形 成,故A项正确;当时水陆交通仍是以人力、畜力、自然力为主的传统交通方式,未发生根 本性变革,故B项错误;当时经济重心在南方,南北经济开展不平衡,故C项错误;“传统 的义利观念受到冲击”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5 .西汉时期,江南地区无明确疫情记载,但长江以北地区却发生了 11次之多。这说明A.南方重视疫病的防治B.北方战乱不断灾害频仍C.疫情与人口密度相关D.南方政治秩序相对稳定K答案cK解析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东汉以前的江南地区尚未得到开发,人口稀少,而 长江以北地区经济开发程度
28、高,人口较为密集,可见西汉时期疫情的地区分布与人口的分布、 流动有着密切关系,因此C选项正确。西汉时期江南地区尚未得到开发,统治相对薄弱,北 方也并非战乱不断灾害频繁,其他选项都与这种疫情分布状况无关。故正确K答案为c 选项。6 .黄帝内经提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汉书平帝纪记载: “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两者共同反映了西汉A.对疫病传染性有一定认知B.统治者重视疫病防治工作C.中药开始应用于疫病防治D.对传染病的预防达成共识K答案HA解析根据材料“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间大小,病状相似”和“民疾疫者,舍空邸 第,为置医药”可知,放映了当时人们认识到疫病的传染性,
29、需要进行隔离医治,A项正确; 材料反映了西汉对疫病传染性有一定认知,但未表达统治者重视疫病防治工作,排除B项; 材料未表达中药开始应用于疫病防治,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西汉对疫病传染性有一定认知,“对传染病的预防达成共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应选A项。7 .古罗马人把疫的发生与神罚联系起来,因此医疗和医生都得不到重视。古罗马人认为最 佳的预防方式是卫生清洁,于是在古罗马城修建大量的公共浴场和公共所。这说明古罗马 A.人民对疾病预防治理愚昧无知B.重视从公共卫生角度防治疫病C.疫情推动国家城市治理的开展D.宗教观念影响医疗技术的进步K答案BK解析材料“古罗马人认为最正确的预防方式是卫生清洁,
30、于是在古罗马城修建大量的公 共浴场和公共所”表达的是古罗马对公共卫生的重视,B项正确;人民对疾病预防治理愚昧 无知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与疫情推动国家城市治理的开展无关,排除C 项;医疗技术的进步受生产力开展水平影响,且材料未涉及宗教对医疗技术的阻碍作用,排除【)项。应选B项。8 .下表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人对于“西方”观念的变迁:泰西水法徐光启等译1612 年以“泰西”“太西”“极西” “远西”称“欧罗巴”。西方要纪南怀仁等撰1669 年“西洋总名为欧罗巴,在中国最西,故渭之大西。以海而名,那么又谓之大西洋。距中国计程九万里云。”“西洋之可传者有三:一日机器,二日历法,三日天文。
31、”海国图志魏源其他介绍西方的书籍鸦片战争后“海国”的地理范围由欧洲扩展到美洲。“西学”“西儒” “西医”“西历”等词语出现书籍里。与17世纪相比,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说明A.向西方学习的领域上更加生活化B.看到西方制度的先进C.民族危机促成新一轮的西学东渐D.开始深入向西方学习R答案cK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促进国人进一步了解 西方,“西方”观念变得更加丰富,所以c正确;17世纪和鸦片战争后的“西方”观念部 分重合,没有表达“更加生活化,所以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西方制度”,所以B错误;“开始深入向西方学习”说法错误,所以D错误。9 .易经传说由上
32、占圣人伏蓑氏始创。“(伏羲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 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班固作汉书时着力突出易经的重要性,将其排在所有书籍门类首位。班固此举 A.说明对时代主流文化的认同B.表达对上古传统文化的继承C.表达对华夏人文始祖的敬仰D.彰显对文化多元共融的追求K答案AK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易经被推崇为“群经之首”,称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班固作汉书时着力突出易经的重要性,说明对时代主流文化的认同,A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继承的信息,排除B项;皇帝是人文始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文化 多元的信息,排除D项。应选
33、A项。10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春节迎新,清明节踏青,端午节挂艾草,中秋节赏月,重阳节登 高。这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是A.天人感应B.天人合一C.敬天保民I).厚德载物K答案D BK解析在不同的节日采取不同的活动,表达了中国人对自然的顺应,这是天人合一的表 现,应选B;天人感应、敬天保民和厚德载物都与对自然的顺应不符,排除ACD。11 .元朝后期统治黑暗腐败,人民对抗斗争不断,其中摩尼教、弥勒教、白莲教等民间教派 迅速开展,最后酿成红巾军起义。起义军公开以“弥勒降生,明王出世”的谶语为口号进行 反元斗争。这折射出了A.当时的民族矛盾异常尖锐B.蒙古贵族统治的腐朽黑暗C.各宗教开始大
34、量传入中国D.中国传统文化的品格属性K答案D工解析X根据“其中摩尼教、弥勒教、白莲教等民间教派迅速开展,最后酿成红巾军起义。 起义军公开以“弥勒降生,明王出世”的谶语为口号进行反元斗争”可得出,中国农民起义 借用宗教思想宣扬起义的合理性,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包容,融合的品格属性,D项正确; 材料主旨不是强调矛盾及黑暗统治,排除AB;开始的说法错误,排除C。12 .如表为阿拉伯历史上“百年翻译运动”时期(约750-850)所翻译书籍的情况。据此可 知,百年翻译运动A.旨在融合东西方文化A.旨在融合东西方文化B.以翻译古希腊典籍为主导C.侧重自然科学的研究I).丰富了伊斯兰文化的内涵所译书籍的来源侧
35、重的领城波斯文学古希腊科学、哲学印度数学、天文学、医学K答案DR解析为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这场历时二百多年,地跨亚、非、 欧广袤区域,交融波斯、印度、希腊、罗马、阿拉伯等古代东西方文化的译介活动,该运动 丰富了伊斯兰文化的内涵,D正确:百年翻译运动主要是为吸取先进文化遗产,A排除;材 料不光涉及的古希腊典籍,B排除;材料表达的不光是自然科学,也有人文学科,C排除。 应选Do13 .中世纪的欧洲地图将地球绘成光盘状,中心为耶路撒冷,一些奇形怪状的图形向四周辐 射开来,代表三座的大陆,标注着伊甸园和圣经记载的其他地方。这说明 A.欧洲缺乏对世界其它地区的了解B.中西方当时从未
36、有过任何的联系C.宗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据支配地位D.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开展异常缓慢K答案U cR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中世纪的欧洲地图将地球绘成光盘状,中心为耶路撒冷,一些奇 形怪状的图形向四周辐射开来,代表三座的大陆,标注着伊甸园和圣经记载的其他 地方”和所学知识可知,耶路撒冷为基督教圣地,造成当时地图形状的主要原因是宗教在中 世纪的欧洲占据支配地位,故c正确:材料主旨不是欧洲缺乏对世界其它地区的了解,故A 错误;当时中西方已有了联系,意大利的马可波罗到元朝,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 萌芽,故D错误。14.近代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出现了巨大的“商品流”“移民流”和“汇款流”。以丝棉贸易 为主的互补型
37、商品流通使西南地区与这一地区形成了一个丝棉贸易圈。基于地缘经济基础上 的移民网络及其衍生而来的华侨汇款那么成为密切东南沿海地区与这一地区经贸联系的纽带。 这主要反映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A.经济合作开展迅速B.经济贸易联系密切C.合作机制日益完善D.产业互补特色明显R答案BR解析7材料表达的是近代中国通过“商品流”“移民流”和“汇款流”加强了彼此的经济贸易联 系,B项正确:材料与经济合作开展迅速的说法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合作机制,排 除C项;材料未涉及产业互补的说法,排除1)项。应选B项。15 .唐代的福建被称为“无儒家者流”。自北宋末年,福建人杨时受学于“二程”,载道南 归。后,朱熹又创“
38、闽学”学派,此后又涌现出罗从彦、李侗等众多闽籍道学重要人物。明 人黄仲昭更将福建视为邹、鲁。这可以说明A.福建儒学教育的兴起B.中国学术中心的南移C.程朱理学文化的萌发D.闽学正统地位确实立K答案BK解析X根据材料可知,北宋末年以来,福建大儒辈出,明人黄仲昭更将福建视为邹、鲁, 这表达了中国学术中心的南移,B项正确;A项错在“兴起”,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程 朱理学的开展情形,排除C项;D项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D项。应选B项。16 .早期文艺复兴阶段,人们认为罗马和希腊的文化不是宗教统治的文化,其建筑风格是古 典柱式构图。人文学家认为古典柱式的构图能够表现出和谐和理性,与文艺更兴代表人文思 想
39、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在设计建筑物时,宜接套用罗马建筑的样式。以下符合该建筑设计 意图的是A.罗马大斗兽场B.万神殿C.帕特农神庙D.佛罗伦萨大教堂工答案DK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佛罗伦萨大教堂是文艺更兴时期套用罗马建筑样式的建筑,D 项正确;罗q大斗兽场、万神殿和帕特农神庙都是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建筑,与“文艺复兴时 期”不符,排除ABC项。应选D项。17 .元朝的纸币,在全国各地畅行无阻,远及新疆、海南、云贵西藏萨迦寺、青海柴达木, 都发现过元代纸币,甚至流通到了交趾(今越南)、罗斜(今泰国)、乌多(今缅甸境内)等 国。这反映了元朝A.纸币为邻国所仿效B.国内外贸易的开展C.沿袭宋代货币制度D.
40、丝绸之路得到扩展K答案BK解析据材料可知,“元朝的纸币,在全国各地畅行无阻,远及新疆、海南、云贵甚至流通到了 交趾(今越南)、罗斜(今泰国)、乌多(今缅甸境内)等国”,这说明元朝时期经济开展, 国内外贸易繁荣,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元朝纸币的流通范围,而非外国仿制,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宋朝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纸币流通的途径(丝绸之路),排除【) 项。应选B项。18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统治似乎并没有减弱,他们的领地甚至更大,因为它们这时控 制了以前曾在苏丹统治下的中东领土。不过,在这一外表之下,形势却完全不同。从全球的 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欧洲新权
41、的削弱。以下项中,与该 观点相符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甘地首次提出同英国政府不合作中国北伐战争收I回汉口九江英租界A.B. C.D.K答案DA.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时间是1917年,而一战结束是在1918 年,错误,排除ABC项;均属于一战对欧洲新权冲击的影响,D项正确。应选D项。 19.以下图是西班牙画家戈雅( 1746年一1828年)创作于1814年的1808年5月3日夜枪 杀起义者,描绘了拿破仑的军队血腥屠杀西班牙抵抗者的场面。对此作品认识不正确的有属于艺术作品,只能用来进行B.是西班牙人的视角,夸大了入侵者的暴行C.反映了这一时期西
42、班牙人民族意识的觉醒D.是拿破仑战争末期作品,谴责了法国入侵K解析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描绘了 1808年拿破仑入侵西班牙,马德里人民 发起了对抗法国占领军的暴动,却惨遭法军镇压的历史事实。根据所学可知,该画作用开放 而简练的笔法,有力地表现出对抗暴力压迫的黎民百姓在临终前丰富的人性,热情歌颂了 爱国的人民,反衬了侵略者的暴行,B项符合题意:仔细观察图片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 画作属于浪漫主义美术作品,仅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A项表述符合史实;该画作从 侧面反映了拿破仑帝国走向末口的重要原因是欧洲被侵略国家的民族主义思想逐渐的觉醒, 民族斗争不断开展,反映了西班牙人的民族觉醒意识,
43、C项表述符合史实;根据题干中“1814 年”可知,该画作的创作时间是拿破仑战争末期,D项表述符合史实。应选B项。20.下表是拿破仑战争后,欧洲一些国家出现的新变化。这些现象说明了1825年俄国受启蒙思想影响的青年军官发动武装起义,拟定了告俄国人民宣言,宣布推翻沙皇政府,召开立宪会议,废除农奴制1830年波兰青年军官和学生在华沙发动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1848年奥地利和普鲁士发生革命,要求建立统一的独立国家、制定宪法A.农奴制被推翻是俄国历史长期开展的必然结果B.拿破仑战争使欧洲一些国家民族民主意识增强C.各国斗争的内容不同,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关联D.东欧各国在对法国战争失败之后开始自我觉醒K答案
44、BR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拿破仑战争后,俄国青年军官宣布要推翻沙皇政府,波兰青年军 官和学生发动了要求民族独立的起义、奥地利和普鲁士发生革命要求建立统一的独立国家和 制定宪法,这些意味着拿破仑战争使得这些国家民族民主意识被激发,B项正确;题干强调 的是拿破仑战争对俄国沙皇和农奴制的影响,而不是说农奴制被推翻是俄国自身的原因,排 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各国不同的斗争内容都是受到了拿破仑斗争的影响,是有关联的,排 除C项;题干中只有波兰属于东欧国家,而且这些国家的自我觉醒不是这时才开始的,排除 D项。应选B项。21.塔哈候赛因说:“外国学校从来不会真正地符合埃及人民的心愿,从本质上看,它们 绝不会教育埃及去热爱埃及,或保护埃及的民主。埃及教育的主体应该是自己办的学校,对 外国学校的过分依赖对埃及的开展无济于事”。这从木质上说明塔哈候赛因 A.主张埃及人应该办自己的学校B.认为兴旺的教育是埃及独立的保障C.意识到外国教育存在极大弊端D.要求摆脱外国对埃及的文化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