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安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7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广安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7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四川广安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1年)【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 足,教然后知困。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 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虽有嘉肴)【乙】古之学者为己,以补缺乏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 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 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选自颜氏家训)这里指摘取。(2)学学半(4)但能说之也【注】华(hua):花。登:进用, 23.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词。(4分)(1)虽有至道 (3)以
2、补缺乏也24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A.B.C.D.弗食故曰:教学相长也古之学者为己行道以利世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故虽有名马,濡辱于奴隶人之手何陋之有不得志,独行其道25 .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4分)(1)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26 .阅读选文,回答以下问题。(4分)(1)【甲】文开篇用类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乙】文开篇那么用比照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o (2分)(2)请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谈谈求学的真正意义。(2分)【参考答案】23 . (1)最好的道理 (2)同“教”,教导
3、 (3)弥补 (4)只(每题1分,共4分)24 . B (2 分)【甲】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垠,为屿,为崎,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乙】游白水书付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
4、,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缱(zhui)石五丈,不得其 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 俯仰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Ju)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 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选自东坡志林)(注: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殆:大概。缱(zhui):用绳子拴住人或物 放下去。巨人迹:巨大的脚印。掬(ju):捧。馀甘:即橄榄。)25 .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每句只划一处)(2分)(1)皆假设空游无所依。(2)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26 .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1)
5、全石以为底()(2)悄怆幽邃 () (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4)浴于汤池 () 27 .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4分)(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28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两段选文中柳宗元与苏东坡对水的体验各不相同,以下说法 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写出了水声悦耳和诗人的愉悦心情。B.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让柳宗元感受到了小石潭水清澈的特点。C. “深者缱石五丈,不得其所止”描绘出了潭水之深;“雪溅雷怒”写出了水急、声响 如雷的特点。D. “水尤清冽”用潭水的清澈来说明柳宗元不与官场同流
6、合污,清高自赏的思想感情。29 .【甲】【乙】两文都作于作者被贬谪之后,分别表达了各自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25. (2分)(1)皆假设空游/无所依。(2)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26. (4分)(1)把当作(2)忧伤的样子(3)向西(4)热水27. (4分)(1)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2)水 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28. (2 分)D29. (2分)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被贬的失意和孤凄之情;游白水书付过表达了 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之情。【参考译文】【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一起游览白水山佛迹院。在温泉中沐
7、浴, 水很热,它的源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在稍微偏北的地方,有大约一百丈高 的瀑布。山路曲折了八九处,每个曲折的地方就有潭水。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拴住石头从 上往下放下去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欢喜又畏 惧。水边的悬崖上有儿十处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黄昏时我们顺原路返回, 看着山中燃烧的火一般的夕阳,上上下下地越过几个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从山后面出 来,我们用船桨击打起朵朵浪花,玉盘似的月影倒映着晶莹的浪珠,真可以捧起来玩赏了。 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煮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我精神振作 不起来,再也睡不着觉
8、。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苏过。东坡老人。(2015四川广安)【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 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 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否,非假设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 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 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 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 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
9、,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 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裱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假设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 步,天下缩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效迎。唐雎谓信陵君日:“臣 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雎;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 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 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 今赵王自效迎,卒(cu)然见赵王,愿君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选自战国策)【
10、注释】卒然:突然。“卒”,通“猝”。无忌:信陵君的名。(四)文言文阅读(见阅读材料四,试卷第6页,完成25-29题。)(14分)30. 面的句子节奏。(只划一处)(1分)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31. 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4分)(1)岂直五百里哉(3)破秦人27.翻译以下句子。(1)以君为长者,译文:(2)无忌谨受教。译文: (2)天下缩素_ _(4)吾有德干人也(4分)故不错意也。28 .从古到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并用一句话概 括其主要事迹。(2分)答:29 .【乙】文中唐雎劝说信陵君的方式与【甲】文中唐雎劝说秦王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3分)答:【参考译文
11、】【乙】信陵君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了秦兵,使赵国得以幸存。赵孝成王亲自到郊 外去迎接他。这时,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说,事情有不可以知道的,有不可以不知道的; 有不可以忘掉的,有不可以不忘掉的。”信陵君说:“这话怎样讲呢? ”唐雎回答说:“别 人憎恨我,不可以不知道;我憎恶别,是不可以让人知道的;别人有恩德于我,是不可以忘 记的;我有恩德于别人,是不可以不忘记的。如今,你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秦兵,保 存了赵国,这对赵国是大恩德。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你。你很快就会见到赵王了,希 望你把救赵王的事忘掉吧! ”信陵君说:“无忌我敬遵你的教诲。”(2014四川广安)【甲】生与忧患.死于安乐
12、舜发于吠亩之中,博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傲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孟子论仁、礼、义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 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也,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5为正者,妾妇6 之遣也。居天下之广居l立天下之正位8,行天下之大道9;得志,与民由1之:不得志, 独行其
13、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轲(孟子滕 文公下)【注释J丈夫:成年男子。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命:教导。夫子:丈夫。顺:恭顺,孝道。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 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8勘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用来比喻“礼”。 9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10由:遵循大道走。(2013四川广安)【甲】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4、。【乙】信耳夜书己卯上元,余在俯耳。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 ”予欣然 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酷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 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 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选自东坡志林卷一 记游)【注释】彳詹耳:今海南省储县,苏轼于1097年被贬至此。文章写于己卯(1099)年,是 他谪居僧耳第三年。民夷:民,汉族;夷,当地土著,少数民族。屠酷:屠,屠户;酷, 卖酒者;这里泛指各种店铺商贩。三鼓:三更,即半夜,今23点至1点。再鼾:一觉醒 来又睡去,形容睡过一段时间。韩退之:韩愈
15、曾写诗述其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 要另觅垂钓佳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26 .给下面一句话划分朗读节奏。(2分)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7 .解释以下加点字意思。(4分)念无与乐者()虚竹柏影也() 予猊然从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 28.翻译以下语句。(4分)(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2)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译文:29.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贬谪时夜游所作,请从表达的思想情感上比拟其异同。(4分) 答:【参考译文】乙己卯年元宵节,我当时在僧耳。有几个老书生来拜访我,说:“这么好的月夜, 先生能一起出去吗?我高兴地容许了。走到了城西,进入了和尚
16、的住所,经过了小巷,只 见汉人和少数民族住在一起,杀猪的,卖酒的,市井里人熙熙攘攘,回到家中已经三更了。 家里的人闭门熟睡,鼾声响起,一觉醒来又睡去。(我)放下拐杖,不禁笑了笑,什么是得, 什么是失呢?苏过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然而也是笑韩愈钓鱼没有钓到,还 想要到更远的地方钓鱼,却不知道在海边的人也未必能钓到大鱼。(2012四川广安)【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 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 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 生,那么
17、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那么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那么 生而有不用也,由是那么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 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告子上)【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 必不为。何故?那么冠履不假设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 不为。何故?那么天下不假设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 义也。”(选自墨子)【注释】予:给,送。子:你,代词。履:鞋子。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 义的一句话。29.解释以下加点的词。(4分)
18、(1)故患有所不辟也()(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今谓人曰()(3)何故() 30 .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4分)(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那么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31 .【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说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 这个比喻来阐述 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 其次论证了,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 的中心论点。(4分)32 .【甲】【乙】两文都说明了 “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 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3分)【参考答案】33 .患:祸患,灾难 是:这、这样 谓:对说
19、故:缘故、原因评分说明:每空1分,共4分34 . (1)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但凡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 段哪有不采用的呢?(2)送给你天下,却要你的性命,你愿意这样做吗?评分说明:关键词翻译正确,语句通顺,意同即可。每题2分,共4分35 .舍鱼而取熊掌舍生取义天下不如生命珍贵万事莫贵于义(一切事物没有比 正义更可贵)评分说明:每空1分36 . “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1分,答到“正义、大义”均 可得1分)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那么,所以我们应 该坚持。(2分)【参考译文】【乙】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珍贵的了。
20、(如果)现在对别人说:送给你 帽子和鞋子,但要砍断你的手和脚,你愿愿意做(这件事)吗?这人肯定不愿意。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珍贵。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意做(这件 事)吗?肯定不愿意。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天下比不上生命珍贵。(可是)为了争论一句 话而互相残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珍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珍贵 的。”(2011四川广安)【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那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1、。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 多趣味。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假设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 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那么千转不穷,猿那么百叫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 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28.解释以下加点的词。(4分
22、)(1)沿溯阻绝()(2)猛浪假设奔() (3)故渔者歌曰()(4)经纶世务者() 29 .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4分)(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译文:(2)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译文:30 .找出甲、乙两文中所使用的通假字各1个,并写出其意思。(2分)(1)甲文中 通,意思是(2)乙文中 通,意思是31 .文言文语句中常常省略了一些局部。请在下面括号里填入被省略的局部。(2分)(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2)急湍甚()箭32 .甲、乙两文都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之 ,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 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
23、”来突出,乙文以“有时见日”来突出 o (4 分)【参考答案】33 . (1)逆流而上(2)飞奔的马 (3)所以 (4)筹划(4分,各1分)34 . (1)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2分) (2)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2 分)35 . (1) “阙”通缺中断 (2) “反通返归,回去。(另有:“转” 通“喈”等,只要找到两个即可。)(2分,每题1分)36 . (1)负势竞上,(山峦)互相轩邈 (2)急湍胜(于)箭(2分,各1分)37 .疾或快 急或猛 山之高 树之密(4分,各1分)(2010四川广安)【甲】林尽水源
24、,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 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作,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彳区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 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萩,杂然而前陈者,太守 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选自醉翁亭记)28、以下句子朗读停顿处理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
2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初极/狭,才/通人C.临/溪而渔D.往/来而不绝者29、在括号里补出下面句子的省略成分。(2分)初极狭,才通人。)初极狭,才通人。()便舍船,从口入。悉: 属: 于: 陈:30、解释以下加点的词。(4分)悉如外人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行者休于树杂然而前陈者31、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4分)(1)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译文:(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译文:32、以下分析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甲段“阡陌交通”中的“交通”一词与乙段“觥筹交错”中的“交错” 一词,它们 的古义完全相同。B、“豁然开朗”说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思想突然得到启迪,“苍颜白发”那么
26、暗示欧阳 修已老态龙钟。C、甲、乙两段语句错落有致,甲段重在写景,乙段重在写人;甲段实写,乙段虚写。D、甲段主要描写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生活图景,乙段主要描绘太守与民同乐的 情景。33.甲段所描写的美好景象,可用“”这样一个成语来概括;乙段所透露出 的作者的情趣,可用选段所在原文的一个广为流传的句子“ ”来反映。 (2分)34、同是仕途失意,陶渊明将政治理想寄托于想象中的美好世界,欧阳修那么寄情山水, 与民同乐。你更赞同哪个的生活态度?为什么?如果你都不赞成,也请说出理由。(4分)答:【参考答案】28 . A(2 分)29 .渔人 口 (每空I分)30 .全,者|S (2)类在摆放,陈设(
27、每题1分)31 . (1)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2)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每题2分)32 . D(2 分)33 .世外桃源(或“安居乐业”)醉翁之意不在酒(每空I分)34 .略(4分,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2008四川广安)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 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38 .用标出以下句子朗读时的语音停顿,并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译文:39 .解释以下加点的词。(2分)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遂逐齐师 40,以下句子“之”的用法
28、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o (2分)A.公与之乘 B.公将鼓之C.公将驰之 D.登轼而望之 41 .选段主要使用了 的表达方式,通过 描写和描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形象。(3分)42 .联系全文看,本文所写的事件是,发生的时间是, 地点在 o (3分)43 .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 (2分)【参考答案】44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1分)鲁庄公与曹刿共坐一辆战车,(齐鲁两军)在长 勺交战。(2分)45 .在 击鼓 驱车(追赶)于是46 . B47 .记叙 语言、动作48 .长勺之战鲁庄公十年 长勺49 .例如: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对事物的正确判断
29、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答到一点即给2分) (2006四川广安)25 . (1)知道了自己的缺乏,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因惑的地方,然后才能 勉励自己。(2分)(2)学习就像种树一样,春天可以观赏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实。(2分)26 . (1)重要性(重要)(1分)目的(作用)(1分)(意思相近即可)(共2分) (2)充实自己,弥补自身缺乏;推行主张,造福社会;涵养德行,以利于事。(每写 出一点1分,答出其中两点,意思相近即可)(共2分)【参考译文】【乙】古代求学的人的是了充实自己,以弥补自身的缺乏,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取悦 他人,向他人炫耀;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他人,
30、推行自己的主张以造福社会,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自身需要,涵养德性以求做官。学 习就像种果树一样,春天可以赏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实。讲论文章,就好比赏 玩春花;修身利行,就好比摘取秋果。(2021四川广安)【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3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缺乏 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乙】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困 。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困中皆仙方灵药及 诸杂物。子骥欲更寻
32、索,不复知处。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木片逐流下。 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 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注困(qUn):这里指似四形谷仓的巨石。斫:砍伐。27 .用为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标两处)(2分)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28 .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词。(4分)(1)黄发垂髯(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尝采药至衡山(4)深入忘反29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2分)A.乃不知有汉乃相谓曰B.忘路之远近水陆草木之花C. 一人便以笠自障先帝不以臣卑劣D.其真无马邪余人
33、各复延至其家27 .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4分)(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深山中有人迹,异之。28 .【乙】文中的“开明朗然”与【甲】文中的 一词相仿。(1分)29 .【甲】文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乙】文写刘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 处”。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2分)【参考答案】(1)此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 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 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 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一扇关一扇开,水极深,水面相当宽
34、广,他无法渡到对岸去。故停 顿为: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 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句意:老人和小孩。垂髯:小孩。句意:带着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妻子:妻子和儿女。句意:曾经到衡山采药。尝:曾经。句意:深入衡山忘了出来。反:同“返”,返回。(3)此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 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A.乃:竟然/乃:于是,就;B.之:的/之:的;C.以:用/以:因为;D.其:表反问语气,
35、难道/其:他们(的)。应选:Bo(4)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 是“增、册k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 充完整。重点词: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闻,听到。句意: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重点词:迹,踪迹。异,感到惊异,以为异。句意:深山中竟然有人活动的踪迹, (他们两个人)对此感到很奇怪。(5)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开明朗然”的意思是:眼前就明亮起来。【甲】 文中的“豁然开朗”的意思与之相近
36、。(6)此题考查学生的比拟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 内容分析。作者是有意这样安排的,这说明桃花源是不存在的,是作者虚构的。暗示这样神 秘美好的境界是虚构的,表达了作者对理解境界的向往之情。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 的,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答案:(1) 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2)小孩;妻子和儿女;曾经;同“返”,返回。(3) B(4)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深山中竟然有人活动的踪迹,(他们两个人)对此感到很奇怪。(5)豁然开朗。(6)暗示这样神秘美好的境界是虚构的,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反映出人 们对美好生活的向
37、往和追求。【点评】“之”的用法: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参考译文】【甲】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 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着两岸生长有几百步。其中没有其他树,花草鲜嫩美丽, 落花纷纷。渔人感到很惊奇。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林子的尽头是溪流的源头,于是出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 点亮。渔人
38、于是离开船,从洞口进去。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 变得开阔明亮。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 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 女的穿着打扮,完全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有 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 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着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 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桃
39、花源里的人问现在是 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 诉了他们,村中的人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食来款 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以后,告辞离开了。这里的人对渔人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 的人说啊!”渔人离开桃花源以后,找到了他的船,顺着从前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 拜见了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然迷 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人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 就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访求桃花源了。【乙】南
40、阳的刘子骥,喜欢游山玩水,曾经到衡山采药,深入衡山忘了出来。路上看到 一道山涧,水的南面有两扇石门,一扇关一扇开,水极深,水面相当宽广,他无法渡到对岸 去。想要返回却已经迷失了道路,遇到砍柴的人,刘子膜就向他问路,只能找到回去的路罢 了。有的人说石门里都是仙家的药方和灵验的药以及各种奇妙的东西。刘子骥想要再次去寻 找那个地方,不再能知道它在哪里。长沙的醴陵县有一条小河,有两个人乘船去砍柴,看到河岸下面的一个土洞当中有水顺 着河流的方向流出,其中有新砍的木片随着水漂出来。深山中竟然有人活动的踪迹,这两人 感到很奇怪,互相商量道可以试着到水里,看看是什么原因有这木片漂出来的。”其中 一个砍柴人就用
41、斗笠护着自己进入了河岸边的洞穴,洞穴仅能容一人通过,走了几十步,眼 前就明亮起来,里面情景不同于人世间的景象。(2020四川广安)【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 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 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 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靛,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
42、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假设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 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乙】鲁公治国,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 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蹶耶? ”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缺乏,甚可虑也。”公犹夷不 能决,事又寝。【注】颠蹶:被东西
43、绊倒。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寝:停止。24 .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25 .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词。(4分)(1)固不可彻(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3)鲁公治国(4)公犹夷不能决 26.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1分)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汝心之固公善之C.以残年余力以君为长者D.而山不加增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7 .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4分)(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分)(2)园成必添仆妇,下房缺乏,甚可虑也。(2分)28 .甲】文愚公移山的原因是“”,移山的目的是“(用原文回答,2分)29 .结合【
44、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2分)【参考答案】24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标正确一处得1分)25 . (1)改变 (2)穷尽 (3)修建 (4)决断或决定26 . D27 . (1)(他们)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2)园子修好了, 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很值得考虑。28 .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1分)目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1分)(回 答完整给分)29 .启示:愚公坚定信念,移山成功;鲁公畏手畏脚,修园失败。我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有决心,有毅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坚持到底就会成功,否那么
45、 将一事无成。(围绕“目标”“毅力”“不怕困难”等关键词语回答)【参考译文】【乙】鲁公修建一个园子,想要凿出一个池子。他的父亲说:“没有地方放土。鲁公于 是停下来了。有人说:“土可以堆成山。”鲁公认为(这个意见)不错,想按照他的方法去 做。他的妻子说:“你就不怕小女儿跌倒吗?”鲁公又停下来了。(又)有人说:“如果你 修条小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有什么好担忧的呢?”鲁公听从了他的话,又想 按照这个人的方法做。家里又有人阻止他说:“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 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值得考虑啊。”鲁公犹豫不决,(修园这件)事情就停下来了。(2019四川广安)【甲】鱼,我所欲也;
46、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 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 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悉,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 生,那么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那么凡可以辟惠者何不为也?由是那么 生而有不用也,由是那么可以辟惠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 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那么冠履不假设手足之贵也。又曰:子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 不为。何故?那么天下不假设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 也。”(节选自万事莫责于义)30 .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词。(4分)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不假设手足之贵也()予子冠履()(2 分)31 .以下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非独贤者有是心也B.所欲有甚于生者C.故不为苟得也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A.非独贤者有是心也B.所欲有甚于生者C.故不为苟得也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是亦不可以已乎万事莫贵于义必不为。何故? 呼尔而与之32 .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