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短视频与法国新浪潮电影的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媒体短视频与法国新浪潮电影的比较.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m媒(麻豆视频与法国新良潮电影的膝在当今自媒体时代,一些人借助网络视频平台进行原创视频创作,其中许多自媒体创作者有意识或无意识使用一 些被认为“不专业”的创作方式,在相对自由的创作环境中,不同的自媒体创作者具有不同的个人创作风格,因此不同于 传统影视剧,自媒体短视频能为观众带来新鲜、个性、自由的独特体验。回顾电影史,人们不难发现自媒体短视频创作 的许多特点都与法国新浪潮所提倡的创作理念不谋而合。自媒体短视频1896年8月11日,到世界各地放映影片的卢米埃尔在上海放映了一部电影,这是电影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后来 电影院逐渐出现,电影成为了人们生活娱乐的一种方式。1958年9月2日,我国开始生产黑白
2、电视,并建立了相应的 电视工业,电视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坐在家里观看电影,同时还可以观看电视剧、新闻节目、广告等。近几年,随着手 机的广泛普及,手不离机、机不离身成为常态,在此背景下又出现了短视频这一新的形式,短视频的出现为中国的影视 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在当下,人们每天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短视频,随着手指滑动刷新,人们的眼界也不断拓展。短视频种类繁多, 根据内容主题的差异,可将短视频内容分为才艺展示类、记录生活类、资讯类、知识类、影视演出赛事类以及其他泛娱 乐类;根据制作方法,可将短视频内容分为实录类、情景创意类、素材重编类以及专业制作类。在自媒体时代,短视频 是许多自媒体从事者创作的主要方式之
3、一。自媒体创作者制作的短视频是本来接下来讨论的主要对象之一。短视频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本文提到的自媒体短视频指的是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也就是人们经常在YouTube、 抖音、哗哩哗哩等视频网站上看到的视频,并且由个人或小规模的自媒体团队制作。自媒体短视频创作者的代表人物有 李子柒、Papi酱以及创作过朱一旦的枯燥生活的导演小策等。与电影、电视剧不同,短视频并不必须由专业的团队制作,只要有想法即使只有一个人,只要拿出摄影机甚至手 机就可以拍摄,甚至不用拍摄直接套用现有的影视、动画素材,对其进行剪辑、配音等二次创作就可形成自己的作品。 此外,短视频也不像电影、电视剧那样需要复杂严格的上映流程,短视频
4、创作者只需要注册一个账号,通过平台审核创 作的短视频就可以进入大众的视野。短视频本身具有制作与发布的门槛相对低、创作自由度较高等优点。随着社会对短视频认同度的提高,越来越多 的人纷纷加入短视频创作的队伍,促使了短视频行业的创新与发展,因此近年来短视频领域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的局面,但是短视频领域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人们经常看到一个形式爆火后,接着就会有大量的模仿其形式的 同类视频,短视频抄袭的情况比电影、电视剧更加严重。其次,由于审核能力弱、门槛低这些特征,短视频的质量良莠 不齐,同时因为创作者多为草根出身,短视频有时会给人留下不专业、不入流的印象。法国新浪潮电影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5、意大利电影陷入了困境,这一时期意大利的电影业生产的大都是法西斯宣传片,除此之外就 是模仿好莱坞的描写富家小姐或公子生活的“白色电话片”。这种盛行的“白色电话片”是一种浪漫、温情、精美的商业电影, 以豪华生活环境为背景,专事描写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所谓“白色电话”是指影片的主人公家中的客厅里常常摆放有白 色电话,象征着意大利上流社会优雅、富贵的生活方式。20世纪40年代,为了反对这种传统的弄虚作假的电影,关注 战争后人民的精神状态,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将纪实美学一度推上历史舞台,提出了“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去”“还我普通人” 等标志性的口号。20世纪50年代末,一场名为“新浪潮”的电影运动在法国蓬勃兴
6、起。法国新浪潮被很多学者认为是意大利对新现实 主义的继承与发展,法国新浪潮以纪实美学思想和存在主义美学思想为理论基础,反对过去影片中的“僵化状态:在这 场轰轰烈烈的新浪潮中,导演被放在核心位置,指出电影应当表现导演的个性风格,强调了电影创作的作者属性的特点, 为当时的创作者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创作空间,因此法国新浪潮的影片不仅实现了内容题材上的突破,在形式上也使用长 镜头、跳接等创新性影像语言,代表作品有特吕弗的四百下、让吕克戈达尔的精疲力竭、阿兰雷乃的广岛 之恋等。法国新浪潮不仅推进了法国电影的发展,也促进了世界电影史的发展,为电影美学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法国新浪潮在电影史上经常被学者认为是“
7、浪荡子”的形象,新浪潮电影可以看作是战后青年的自画像,他们将理想 化的自我形象投射到银幕上,这个形象与现代主义文艺中的“浪荡子”形象吻合。在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人们会不由自 主地联想到当下的自媒体短视频的创作,发现当下的自媒体短视频创作都与法国新浪潮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当下自媒体短视频与法国新浪潮的异曲同工之处法国新浪潮是世界电影史上一个著名的美学流派,现代电影的发展也深受其独特的电影美学的影响。法国新浪潮 电影具有在真实场景中拍摄,使用非职业演员,镜头的特殊运用,打破“第四面墙”,“作者电影”等标志。真实场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曾将“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去”作为标志性口号,而法国新浪潮也继承了这
8、种纪实美学。 由于战争的原因,摄影棚被摧毁,法国新浪潮电影大都在真实场景中拍摄。同时,采用这种方式电影也真实地展现了当 时的现实生活,更好地体现了电影的现实主义。当下的自媒体短视频创作者大多数也都是自费创作,由于经费、人力、经验等问题,大多数都不会在专业的摄影 棚里拍摄。除此之外,自媒体短视频的受众大都是抱着“吃快餐”的心态,看视频只是为了在工作学习之余找点乐子,除 非是专门的展示场景类型的视频,大部分观众并不会太关注是否有专业的场景布置。对比场景设置,大部分自媒体创作 者更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内容创意上。如何在已有的、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进行创作,这是自媒体短视频创作者首先需 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
9、题。“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去”在当时的年代,这是一句具有指导性的口号。而在21世纪,手机这种工具得到了普及, 由于手机录像的便利性,人们随手就可以拿出手机在大街上拍摄,每一个走在大街上拿着手机的人都可以进行创作,在 大街上取景成为常态。不去展现精心打造的舞台,呈现想象中美好的场景,而是转向现实,这种把摄像头从“舞台”转向“生 活”的行为能带给人不一样的体验,它告诉人们生活不只有美好的一面,也不是只有美好的才算真实生活,它使人们在看 影片时看向现实生活。非职业演员。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还提出了“还我普通人”的口号,法国新浪潮在选取角色时也大都使用非专业演员。 比起长相甜美的专业演员,法国新浪潮电影在选
10、取角色的时候更注重挑选符合角色的个性非专业演员。没有受过专业训 练反而让非专业演员的表情更加真挚,眼神更加灵动,而没有绝对的台词和表演形式也给了非专业演员更大的发挥空间。 此外,选择使用非专业演员也避免了观众因为熟悉职业演员而导致的出戏。导演小策创作的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在网络上爆火,朱一旦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朱一旦本身并不是专业演员, 他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一名老板,而在剧中也是老板,朱一旦的枯燥生活中的朱一旦可以说是以他为原型打造的人物。 朱一旦的身上具有生活感、现实感,没有任何别的人比他更适合扮演这个角色。除了朱一旦以外,作品里使用的其他演 员也都不是专业演员,他们都是公司的职员。在“朱一旦:1
11、81我的编剧跑路了”中,朱一旦仍然是手戴劳力士、没有过 多情绪的有钱老板,而导演小策在剧中上演一名编剧,他因忍受不了上司压迫而去别的地方求职,结果又面试到了原本 的老板手下。让老板演老板,让编剧演编剧,无需过多的演技,他们身上都自带角色所需要的气质。如何避免演技差、演的不像等问题?选取非职业演员就给人们提供了答案:寻找影片中的故事“本人”,以演员为中 心调整剧本。不拘一格的剪辑。在引领新浪潮运动的导演中,戈达尔可以说是其中最具革命与反叛气质的一个人物。他的先锋 性,对传统电影的颠覆呈现出一种反电影的美学特征。受新左派理论的影响,戈达尔的电影反叛激进,反对电影的古典 叙事方式,排斥好莱坞那种认同
12、、介入的美学观念。为达到离间的效果,他抛弃合乎逻辑的剪辑顺序,转而运用跳接、 自我介入等主观随意的叙事手法。各种镜头闪回闪前、交叉剪辑,以这样的手法来表达主角的骚动和反叛。在戈达尔的 代表作精疲力尽中,他频繁使用“跳切”的方法,颠覆了由格里菲斯创立的注重电影流畅性的经典剪辑法,在这部影 片中“跳切”手法的运用几乎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跳切”的技巧性并不强,甚至说是无技巧的,不过能够打破时空上的连 续性,实现内容切换的跳跃,暂时将时空因素省略。说到这里,年轻一代可能会想到一种创作形式“鬼畜”。“鬼畜”视频是以B站为代表的弹幕视频网站上一种普遍 的自制视频。这也是自媒体短视频常见的一种形式,属于素
13、材重编类。鬼畜类视频大都带有强烈的恶搞、洗脑的特征, 其剪辑手法不拘一格,背景音乐多采用一些节奏感很强的配音,剪辑上讲究踩点、反复强调重要画面、快速剪辑等方法, 使其在画面上也保持节奏感,在视觉和听觉上产生强烈的冲击感。除了代表性的鬼畜类视频,许多自媒体创作者在剪辑时也会采用特殊的剪辑方法,因为没有像电影、电视剧那样 的约束,也没有专业的剪辑师,自媒体短视频创作者大部分都是自己剪辑,这样就无可避免地导致他们在剪辑的时候经 常违反好莱坞式经典剪辑规则。也有些创作者干脆不剪辑,却又在冥冥之中暗合了新浪潮提倡的“长镜头”的要求,但是 也正是这种粗糙、稚拙的剪辑手段反而会让人觉得真实、亲切。打破“第四
14、面墙”。在法国新浪潮开端之作四百击的结尾,主角安托万一路奔跑,最终来到了一片海滩,安托万 缓缓转过身靠近镜头,紧接着画面就定格在了他面对镜头、看向观众的那一幕,影片到此结束。这一幕被认为是影史上 的经典镜头之一,它打破了剧中人物与观众之间的一堵墙,在观看这一幕时观众会产生“他在看向我吗?哦,他在看摄像 机”的想法。这种演员看向摄影机的行为在传统电影中都是会被刻意避免的,因为传统电影讲究让观众沉浸在电影的世界 中,而这种做法会让观众意识到摄像机的存在,从而意识到自己是在看电影。但是这种打破“第四面墙”的行为却赋予了 观众的主导地位,它使人们坦然地接受了自己在看电影这一事实,这是一种被认为尊重观众
15、的行为。这种打破“第四面墙”在当下自媒体短视频中比比皆是。一些自媒体短视频会由制作人本人直接与观众对话,创作者 本身与观众的距离也相对较近,很多时候都可以在视频平台与观看者互动,因此不像传统电影那样,观众基本上没有机 会认识幕后的制作人员,电影里的世界难以与人们现实中的世界关联起来。而短视频多数情况下更像是在面对面对话, 视频中的他们更像真实存在于人们身边的某个人。作者电影。1948年3月,法国电影评论家亚阿斯特吕克提出“摄影机自来水笔”的理论,指出:“我把电影的 这个新时代称为摄影机自来水笔时代。它意味着电影必将挣脱纯视觉形象、纯画面,直观故事和具体表象的束缚, 成为与文字语言一样灵活、一样
16、精妙的写作手段。”这一论断强调了电影创作的作者属性。法国新浪潮电影和传统电影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导演至上原则。他们极力强调导演的主导性作用,颠覆传统 或是好莱坞电影以制片人为主导的格局。导演的个性化展示、灵感和想象的把控让法国新浪潮电影极具个性色彩。而自 媒体短视频创作者就更不用多说了,之所以叫“自”媒体,就是因为没有制片人的牵制,也没有上映审核那么多条条框框 的约束。因此,人们可以看到当下许多短视频创作都各具特色,也不乏一些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自媒体短视频创作者, 尽管同类视频间有模仿的行为,但是仍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不同作者之间的风格差异。结语有部分学者把法国新浪潮和中国第五代、第六代电影放在一起比较,认为两者之间的创作理念有相似的地方,而 笔者却把当下随处可见的自媒体短视频拿来与法国新浪潮作比较,这似乎显得不可思议。虽然在形式上短视频和电影区 别很大,但是笔者却觉得当下自媒体短视频创作者和法国新浪潮导演拥有同样的创造力。尽管目前短视频存在一些抄袭、 跟风的问题,人们对于其艺术价值的认可度也并不高,但其存在的意义究竟如何,只有经过时间的推移世人才能做出相 对客观的评价。本文旨在提高人们对短视频的认同度,也希望自媒体短视频创作者提升对自己的认同感、责任感,把目 光投向法国新浪潮那个充满创新的年代,从而创作出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