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II》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当代文学II》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现当代文学II课程教学大纲(History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Literature)一、课程概况课程代码:0708012学 分:4学 时:64 (其中:讲授学时64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先修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I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教 材: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课程归口:教育与人文学院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专 业基础课程。其任务在于使学生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概况,掌握相关的文学史知识,通过阅读文学 史中重要的作家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悟力和鉴赏力,提升
2、学生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本课程同时也 注重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学术训练,培养学生具备基木的学术研究能力。二、课程目标目标L能够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对1949以来当代文学史中重要的文学现 象、文学潮流及作家作品具备系统性、整体性的认知。目标2.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评析,具备较高的文学鉴赏与审美能力。目标3.能够树立基本的文学史眼光,建立较为全面的历史视野,拓展对中国当代历史 文化的理解深度。目标4.能够掌握运用文学史知识对相关的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进行文学批评的能力,撰写格式规范,内容完整,表达清楚的文学评论。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 27、毕业要求 2-3,对应关系如表所示。
3、毕业要求 指标点课程目标目标1目标2目标3目标4毕业要求2-1VVV毕业要求2-3VVV三、课程内容及要求(一 )50-70年代的文学环境1.教学内容(1)的文学思想与“文学新方向”的确立(2)文学环境与文学规范(3)频繁的文学批判运动2 . 基本要求(1)理解的文艺思想(2)理解当代文学建立的文学规范的主要内涵(3)理解本时期主要文学批判运动的具体内容3 .重点难点(1)的文艺思想(2) “一体化”文学体制的建立与文学批判运动的联系(二)50-70年代的诗歌和散文1 .教学内容(1)叙事诗潮流与政治抒情诗(2)以杨朔、刘白羽、秦牧为代表的散文创作(3)邓拓、吴哈、廖沫沙等人的杂文创作(4)作
4、品解读:郭小川甘蔗林一青纱帐;贺敬之桂林山水歌;刘白羽长江三日;邓 拓一个鸡蛋的家当2 .基本要求(1)理解叙事诗与政治抒情诗的创作特征(2)理解50-70年代散文创作的主要特征(3)理解50-70年代杂文创作的主要特征3 .重点难点(1)对“政治抒情诗”概念的认识(2)对这一时期散文创作的局限性的理解(三)50-70 年代小说:农村题材小说.教学内容(1)农村小说的当代形态(2)赵树理与赵树理的“评价史”(3)柳青的创作史(4)周立波的山乡巨变(5)作品选读:赵树理锻炼锻炼;柳青创业史;周立波山乡巨变 2.基本目标(1)理解农村题材小说的创作特征(2)理解赵树理在当代文学中创作特点(3)理解
5、创业史的叙事主旨、人物塑造及争论(4)理解周立波山乡巨变中的地域色彩和叙述特征3.重点难点(1)对农村题材小说具体作品的阅读与理解(2)对赵树理在当代文学语境下创作特点的理解(四)50-70年代小说:革命历史小说1.教学内容(1)革命历史小说的创作特征(2)吴强的红日与梁斌的红旗谱(3)红岩的写作方式(4)杨沫的青春之歌2.基本目标(1)理解“革命历史小说”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2)理解红日红旗谱等作品的创作特征(3)理解青春之歌的创作特点3.重点难点(1)革命历史小说的历史叙述性质。(2)对青春之歌所塑造的知识分子形象的理解。(五)“非主流文学”L教学内容M“百花文学”:百花文学的两种创作趋向
6、2( 象征性叙述:历史小说和历史剧3(作品选读: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宗璞红豆、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4 .基本要求(1)理解“百花文学”的两种创作趋向(2)理解百花文学中历史小说和历史剧的创作特点3.重点难点M “百花文学”的概念2(重要文本的阅读和讨论: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宗璞红豆;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六)50-70年代的戏剧:茶馆关汉卿与“革命样板戏” 1.教学内容(1)老舍茶馆(2)田汉关汉卿“革命样板戏”(4)作品选读:老舍茶馆2.基本要求(1)了解本时期戏剧创作概况(2)理解茶馆的主题和戏剧结构了解关汉卿中的人物塑造(3) 了解“革命样板戏”的意义结构和艺术特征3.重点难点(1)
7、老舍茶馆艺术特征(2)革命样板戏的文艺实验(七)新时期文学: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与改革文学1.教学内容(1)新时期文学的建立与话语资源(2) “伤痛文学”、“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的创作特征(3)作品选读: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高晓声陈奂生上城、蒋子龙的乔 厂长上任记2 .基本目标(1)理解新时期文学这一概念的内涵(2) 了解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的概念和特征3.重点难点(1)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的异同(2)刘心武班主任的文学史意义(八)80年代诗歌:“朦胧诗”和“第三代诗” 1.教学内容M“朦胧诗”及其争论2( “新生代”或“第三代诗”的美学特征祚品选读:北岛回答、梁小斌中国,我
8、的钥匙丢了、舒婷神女峰、顾城 垣n、海 子砌大每靛廊、麻箱关内僻、于坚碰篇学2.基本目标(1)理解“朦胧诗”的内涵和艺术特征(2)理解“第三代诗”的美学特征3 .重点难点X“朦胧诗”及其争论2( “新生代”或“第三代诗”的美学特征(九)80年代小说:寻根小说、先锋小说和“新写实”小说1.教学内容(1)寻根文学(2)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4)作品选读:阿城棋王、韩少功爸爸爸、莫言红高粱、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 刘震云一地鸡毛2 .基本目标(1)理解“寻根文学”的概念和特征(2) 了解“先锋小说”的概念和文学探索(3)理解“新写实”概念的内涵和写作意图3 .重点难点(1)对寻根小说、先锋小说、新写
9、实小说创作特征的理解(2)对具体作品的解读。(十)80年代小说:女作家的写作1.教学内容(1)女作家小说创作概况(2) “女性文学”概念的内涵(3)作品选读: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谟容人到中年;铁凝哦,香雪;王安忆 长恨歌2 .基本目标(1)了解女作家的小说创作概况(2)理解“女性文学”的概念(3)阅读并了解重要的作家作品3 .重点难点(1)女作家小说创作概况(2) “女性文学”概念的内涵(3)作品阅读与讨论: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谟容人到中年;铁凝哦,香雪; 王安忆长恨歌(H一)80-90年代的散文1.教学内容1) 1. 80-90年代散文创作概述(3)作品选读:巴金怀念萧珊;梃熊干校六记)
10、;史铁生我与地坛);张炜通入野W;贾 平凹秦腔;文阅呈住多久才骨1 .基本目标(1)了解80-90年代散文创作概况2 .重点难点80-90年代的散文创作特征(2)对巴金随想录的文学史意义的理解(十二)90年代的小说1.教学内容(1)90年代的文学状况(1) 90年代长篇小说的兴盛“大众如匕、“个人化写作”、“新历史小说”和“民间立场”(4)作品选读:王朔动物凶猛);陈忠实白鹿厨;余华许三Mfn诵;张炜九月寓言; 阎连科日光流年2.基本目标(1)了解90年代文学环境和文学状况(2)理解几个概念:“大众文化了个人化写作7新历史小说”和“民间立场”(3)阅读和了解重要作家作品3.重点难点(1)90年
11、代的文学环境总体状况2(“大众文化”、“个人化写作”、“新历史小说”和“民间立场”3(重要文本阅读和讨论:王朔动物凶猛;陈忠实白鹿原;余华许三观卖血记;张炜九月寓言;阎连科日光流年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及学时分配如表所示。序号教学内容支撑的课程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 指标点讲授 学时实验 学时150-70年代的文学环境目标1、32-120250-70年代的诗歌和散文目标1、2、42-1、 2-340350-70年代小说:农村题材小说目标1、2、42-1、 2-340450-70年代小说:革命历史小说目标1、2 42-1、 2-3605“非主流文学”目标1、32-1、 2-340650-70年
12、代的戏剧:茶馆关汉 卿与“革命样板戏”目标2、32-1、 2-3407新时期文学: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与 改革文学目标1、22-1、 2-380880年代诗歌:朦胧诗”和“第三代 诗”目标1、2、42-1、 2-360980年代小说:寻根小说、先锋小说 和“新写实”小说目标1、2 42-1、 2-3801080年代小说:女作家的写作目标2、42-1、 23601180-90年代的散文目标2、32-1、 2-3401290年代的小说目标2、32-1、 2-38合计64四、课程实施(-)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本课程内容时间跨度较长,出现大量的作家作品和复杂的文学现象,教学中不可能追求全面和详尽。因此
13、,本课程的主要评述对象主要是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2 .本课程以讲授为主,适当安排一些讨论,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教师应结合教学,开列一些 必要的阅读书目和文献资料,指导学生阅读作品,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学感悟力和文学史眼光。3 .本课程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介绍一些前沿性的成果和研究趋向,拓宽视野,有意识地对学 生进行初步的学术训练。4 .为增加教学的效果,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当开展讨论课,并加入相 关的视频影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二)课程实施与保障五、课程考核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要 求1备课(1)按照教学大纲相关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2)根据教学大纲编写课程计划和教案。(
14、3)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2讲授(1)做到讲授知识扎实准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2)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史和文学作品的分析解决的能力。(3)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5通过讲授文学史知识和现当代经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本理 解和阐释水平。3作业布置与 批改学生必须完成规定的作业,作业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2)作业应按时按量完成,杜绝抄袭,次数3次。 (3)格式规范、符合课程要求(3)作业应体现自己的理解与思考。教师批改和讲评作业要求如下:(1)按时批改,及时进行讲评。(2)批改和讲评作业认真、细致。4课外答疑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安排进行课外答疑,现场或线上辅导。5成绩考核本课程
15、考核的方式为闭卷笔试。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总评成绩为 不及格:(1)缺交课程论文作业或严重抄袭。(2)缺课次数达本学期总授课学时的1/3以上。(-)课程考核包括期末考试平时及作业考核和考勤考核等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课程总评成绩二平时成绩x 30 % +期末考试成绩X 70 %o具体内容和比例如表所示。成绩组成考核/评价环权重考核/评价细则对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平时成绩平时程度= 考勤分十五 次作业成绩 之和/630 %重点考核学生对当代文学史中文学现象、文学 潮流、作家作品的解读分析能力2-1、 2-3期末考试二期末考试成绩田关说明;持续改进70%重点考核学生对当代文学史知识的掌握和 运用能力。2-1、 2-3本课程文学史知识驳杂,教学中要注意深入浅出,多联系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论辩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二)绯书目及学习资料1.教材: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谢冕、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2. 参考书目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1999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