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六版)—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第六版)—教学大纲.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XXXXXX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授课对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社会学专业、档案学专业、新闻学专业等开课学期:第3、4、5、6学期学 分:4学分主讲教师:XXXXXX教学目标:统计学是为非统计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总课时约54学时。设置本课程的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有关统计知识方面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教学应达到的总体目标是:1 .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各种统计方法,并理解各种统计方法中所包含的统计思想。2 .使学生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不同特点、应用条件及适用场合。3 .使学生熟练使用Excel和SPSS进行各种统冲计算,并对计算机
2、输出的结果进行合理的 解释和分析。4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章统计和统计数据课时:共2课时教学内容统计及其应用领域1.1.1 统计学研究什么?统计学。描述统计。推断统计。统计学研究的内容。1.1.2 统计的应用统计的应用领域。统计的误用与滥用。1.2 怎样获得统计数据?1.2.1 变量与数据变量及其分类。数据及其分类。1.2.2 数据的来源总体与样本。概率抽样方法。第2章用图表展示数据课时:共3课时教学内容用图表展示定性数据2.1.1 生成频数分布表用Excel生成定性数据的频数分布表。比例、比率和百分比。2.1.2 定性数据的图示条形图。帕累托图。饼图和环形图。
3、用Excel作图。2.2 用图表展示定量数据2.2.1 生成频数分布表用Excel生成定量数据的频数分布表。2.2.2 定量数据的图示直方图。茎叶图。箱线图。散点图和重叠散点图。雷达图。用Excel和SPSS作图。2.3 合理使用图表鉴别图形优劣的准则。第3章 用统计描述数据课时:共3课时教学内容水平的度量3.1.1 平均数简单平均数。加权平均数。3.1.2 中位数和分为数中位数。四分位数。3.1.3 用哪个值代表一组数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特点及应用场合。3.2 差异的度量3.2.1 极差和四分位差极差。四分位差。3.2.2 方差和标准差样本方差和标准差。标准分数。经验法则和切比雪夫不等
4、式。3.2.3 比较几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离散系数离散系数的计算和应用。3.3 分布形状的度量偏态和偏态系数。峰态和峰态系数。用Excel中的统计函数和【数据分析】工具计算描述统 计量。第4章概率分布课时:共4课时教学内容度量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概率的含义。4.1 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4.1.1 随机变量及其概括性度量随机变量及其分类。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4.1.2 离散型概率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超几何分布。用Excel计算分布的概率。4.1.3 连续型概率分布正态分布。用Excel计算正态分布的概率和分位点。4.2 由正态分布导出的几个重要分布4.2.1 /分布I?分布的特点。用Excel计
5、算片?分布的概率和分位点。4.2.2 f分布,分布的特点。用Excel计算,分布的概率和分位点。4.2.3 F分布F分布的特点。用Excel计算F分布的概率和分位点。4.3 样本统计量的概率分布4.3.1 统计量及其分布参数和统计量。统计量的概率分布。4.3.2 样本均值的分布样本均值的分布与总体分布的关系。中心极限定理。4.3.3 其他统计量的分布样本比例的分布。样本方差的分布。两个样本均值之差的分布。两个样本比例之差的分布。 两个样本方差比的分布。4.3.4 统计量的标准误差样本均值的标准误差。样本比例的标准误差。第5章参数估计课时:共6课时教学内容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5.1.1 点估计与区
6、间估计估计量与估计值。点估计。区间估计。置信区间。置信水平。5.1.2 评价估计量的标准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5.2 一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5.2.1 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大样本的估计方法。小样本的估计方法。5.2.2 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比例的区间估计方法。5.2.3 总体方差的区间估计方差区间估计的方法。5.3 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5.3.1 两个总体均值之差的区间估计独立大样本的估计方法。独立小样本的估计方法。配对样本的估计方法。5.3.2 两个总体比例之差的区间估计比例之差区间估计的方法。5.3.3 两个总体方差比的区间估计方差比区间估计的方法。5.4 样本量的确定5.4.1 估计总体
7、均值时样本量的确定估计一个总体均值时样本量的确定。估计两个总体均值时样本量的确定。5.4.2 估计总体比例时样本容量的确定估计一个总体比例时样本量的确定。估计两个总体比例时样本量的确定。第6章假设检验课时:共6课时教学内容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6.1.1 怎样提出假设?假设。假设检验。原假设与备择假设。双侧检验。单侧检验。6.1.2 怎样做出决策?第I类错误与第1类错误。显著性水平。标准化检验统计量。拒绝域和临界值。统计量决策 准则。P值。P值决策准则。确定合理的P值。产值决策与统计量决策的异同。6.1.3 怎样表述决策结果?假设检验不能证明原假设正确。统计显著不等于有实际意义。6.2 一个总体参
8、数的检验6.2.1 总体均值的检验大样本的检验方法。小样本的检验方法。用Excel计算P值。6.2.2 总体比例的检验6.2.3 总体方差的检验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6.2.4 两个总体均值之差的检验独立大样本的检验方法。独立小样本的检验方法。配对样本的检验方法。用Excel进行检验。6.2.5 两个总体比例之差的检验检验0 :乃一乃2 = 。检验o :乃i 一乃2 = 。6.2.6 两个总体方差比的检验用Excel进行检验。第7章 方差分析与实验设计课时:共4课时教学内容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7.1.1 什么是方差分析?方差分析。因子。水平(处理)。7.1.2 从误差分析入手误差分解。误差分析。7.
9、1.3 在什么样前提下进行分析?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正态性。方差齐性。独立性。7.2 单因子方差分析7.2.1 检验步骤提出假设。构造检验统计量。做出决策。用Excel和SPSS进行方差分析。7.2.2 关系有多强?R2的计算及其意义。7.2.3 哪些均值之差有差异?多重比较的步骤。用SPSS进行多重比较。7.3 双因子方差分析7.3.1 不考虑交互作用的双因子方差分析分析步骤。用Excel进行方差分析。7.3.2 考虑交互作用的双因子方差分析分析步骤。用Excel进行方差分析。7.4 实验设计初步7.4.1 完全随机化设计实验与实验设计。完全随机化设计。数据分析。7.4.2 随机化区组设计随
10、机化区组设计。数据分析。7.4.3 因子设计因子设计。数据分析。第8章一元线性回归课时:共6课时教学内容变量间的关系8.1.1 变量间的关系函数关系。相关关系。相关关系的特点。8.1.2 用散点图描述相关关系敢点图。8.1.3 用相关系数度量关系强度相关系数的计算。相关系数的性质。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8.2 一元线性回归的估计和检验8.2.1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回归模型。估计的回归方程。8.2.2 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最小二乘法。用Excel进行回归。8.2.3 问归直线的拟合优度变差平方和的分解判定系数。估计标准误差。8.2.4 显著性检验线性关系检验。网归系数检验。8.3 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
11、测8.3.1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用SPSS进行回归并求出置信区间。8.3.2 个别值的预测区间用SPSS进行回归并求出预测区间。8.4 用残差检验模型的假定8.4.1 检验方差齐性残差。残差图。标准化残差。8.4.2 检验正态性标准化残差。标准化残差图。第9章多元线性回归课时:共4课时教学内容多元线性回归模型9.1.1 回归模型与回归方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估计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9.1.2 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最小二乘法。用Excel进行回归。9.2 拟合优度和显著性检验9.2.1 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多重判定系数。调整的多重判定系数。多重相关系数。估计标准误差。9.2.2 显著性检验线性回归检验。
12、回归系数检验和推断。9.3 多重共线性及其处理9.3.1 多重共线性及其识别多重共线性所产生的问题。多重共线性的识别。多重共线性的处理。9.3.2 变量选择与逐步回归向前选择。向后剔除。逐步回归。用SPSS进行逐步回归。9.4 利用回归方程进行估计和预测用SPSS进行回归和预测。9.5 虚拟自变量的回归9.5.1 在模型中引进虚拟变量引进虚拟变量的方法9.5.2 含有个虚拟自变量的回归回归结果的解释。第10章时间序列预测课时:共6课时教学内容时间序列的组成要素趋势,季节变动。循环波动。不规则波动。10.1 时间序列预测的程序10.1.1 确定时间序列的成分折线图。年度折叠时间序列图。10.1.
13、2 选择预测方法并进行评估不同成分时间序列的预测方法。均方误差。10.2 平滑法预测10.2.1 移动平均预测用Excel进行移动平均预测。10.2.2 指数平滑预测用Excel进行指数平滑预测。10.3 趋势预测10.3.1 线性趋势预测回归直线。10.3.2 非线性趋势预测指数曲线。修正指数曲线。Gompertz曲线。多阶曲线。10.4 自回归模型预测10.4.1 自相关及其检验自相关。D-W检验。10.4.2 自回归预测自回归。自回归模型。10.5 多成分序列的分解10.5.1 季节性多元回归模型将季节因子引入多元回归模型。10.5.2 分解预测分解预测的步骤。分解预测方法。第11章 主
14、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课时:共4课时教学内容主成分分析11.1.1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11.1.2 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模型模型的表达式。模型的意义。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主成分的选择标准。11.1.3 主成分分析的步骤用SPSS进行主成分分析。11.2 因子分析11.2.1 因子分析的意义和数学模型。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异同。因子分析的意义。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共同度量。公因子方差贡献率。11.2.2 因子分析的步骤数据检验。因子提取。因子命名和解释。计算因子得分。11.2.3 因子分析的应用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应用注意的问题。第12章聚类分析课时:共3课时教学内容聚类分析的
15、基本原理12.1.1 什么是聚类分析?R型聚类。型聚类。分类的依据。12.1.2 相似性的度量样本点间距离的计算方法。变量间相似系数的计算方法。12.2 层次聚类12.2.1 层次聚类的两种方式合并法和分解法。合并法聚类的过程。12.2.2 类间距离的计算方法12.2.3 层次聚类的应用用SPSS进行层次聚类。分类结果的后续分析K-均值聚类12.2.4 K-均值聚类的基本过程K-均值聚类的基本步骤。12.2.5 K均值聚类的应用用SPSS进行K-均值聚类。12.2.6 使用聚类方法的注意事项第13章非参数检验课时:共3课时教学内容13.1 单样本的检验13.1.1 总体分布类型的检验二项分布检
16、验。K-S检验。用SPSS进行检验。13.1.2 中位数的符号检验中位数符号检验的步骤。用SPSS进行检验。13.1.3 Wilcoxon符号秩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的步骤。用SPSS进行检验。13.2 两个及两个以上样本的检验13.2.1 两个配对样本的Wilcoxon符号秩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的步骤。用SPSS进行检验。13.2.2 两个独立样本的Mann-Whitney检验Mann-Whitney检验的步骤。用SPSS进行检验。13.2.3 K个独立样本的Kruskal-Wallis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步骤。用SPSS进行检验。13.3 秩相关及其检验13.3.1 Spearman秩相关及其检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及其检验。用SPSS进行检验。13.3.2 Kendall秩相关及其检验Kendall秩相关系数及其检验。用SPSS进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