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曹刿论战比较阅读.有译文及答案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曹刿论战比较阅读.有译文及答案 .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曹刿论战一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 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 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 ”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就请从; ” 节 选自曹刿论战乙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谍 出曰:“ 原不过一二日矣!” 军吏以告,公曰:“ 得原而失信,何以使
2、人?夫 信,民之所庇也,不行失也;” 乃去之,及孟门,而原请降;国语 文 公伐原【译文】:晋文公 出兵讨伐 原国 ,命令携带三天的口粮;到了三天,原国仍不 投降,文公就下令晋军撤退;这时探子出城来报告说:“ 原国最多再能支持一 二天了!” 军吏将这一情形汇报给晋文公,文公说:“ 得到原国而失去信义,那又依靠什么来使唤人民呢?信义是人民赖以生存的保证,因此不行失信;”于是晋军便撤离了原国,到了邻近的孟门地方,原国便宣布投降了;【注释】原原国,姬姓小国;令限令;疏军撤兵;疏,散、撤;谍刺探军情的人; 信信用;庇庇护,即赖以生存; 孟 门原国地名;8说明加点词的意思; 2 分1又何间焉2公令疏军而去
3、之9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 分A可以一战 何以使人 B得原而失信 登轼而望之 C 其 乡 人 曰 门 人 弟 子 填 其 室 D 令 以 三 日 之 粮 闻 寡 人 之 耳 者 10翻译句子; 2 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1文段懂得; 6 分 1 甲 文 主 要 通 过 语 言 描 写 来 刻 画 人 物 形 象 , 在 对 话 中 , 曹 刿 的“” 和鲁庄公的“” 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语作答2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乙文写的是是取得战争成功的3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重要条件, 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
4、如甲文中的画线句, 乙文中的“” 这 一句;参考答案:一81参加 2离开,离去;2 分;每题 1 分,意对即可; 9 B2 分10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以实情判定;或:大大小小 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明白得清晰,但肯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2 分;直译或意译均可,酌情评分;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1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11远谋鄙2战前预备或:战前谋划、条件预备战争过程或:战争经过及结果3取信于民意近即可夫信,民之所庇也,不行失也;或答“ 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 或将两句齐答,均可二【甲】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5、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矣;” 遂逐齐师;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 可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夫战,士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 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乙】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行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 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 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 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 每战必殆;节 选自孙子 谋攻【译文】: 所以,有五种情形可以预见成功:知道可以打或不行
6、以打的,能胜利;懂得兵多兵少用法的,能成功;全军上下同心协力的,能成功;以自己有预备应付疏忽懈怠的敌人的,就能成功;将帅有指挥才能而国君不加以干预的,能成功;这五条,就是预见成功的方法; 清晰敌人的实力和明白自己的实力,战斗就不会失败;不清晰敌人的实力, 明白自己的实力, 只是有时成功有时失败;不清晰敌人的实力,不明白自己的实力,每次战役就必败!注:用:使用;同欲:目标一样;虞:戒备,预备;将能 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预;1、说明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1公将鼓之 鼓:2既克,公问其故 克: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 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 3、曹刿为
7、什么要“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分4、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成功印证了语段乙中的一些说法,请挑选其中一 个简要说明; 2 分二参考答案2 分1 1击鼓 1 分2战胜 1 分共 2 分2我观察他们的车辙印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忧齐国有潜伏静、谨慎的特点一问 1 分;共 2 分4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 将能而君不御”表现了曹刚冷静、冷 鲁国君臣一心,可谓“ 上下同欲”曹刿在挑选攻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 知2己知彼” 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假设从其他角度答复,能言之有理也可;分三名师归纳总结 - - - - -
8、- -第 2 页,共 11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甲 既克,公问其故;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于是入朝见威王, 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 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18说明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彼竭我盈2望其旗靡3臣之妻私臣4今齐地方千里1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0 甲 乙 两文中都有结论性的话; 甲 文中结论性的话是“”和“” ;
9、乙 文中邹忌在劝告齐威王时,运用 的方法得出的结 论性的话是“” ;21依据 甲 乙 两文的内容,答复下面的问题;1 甲 文中曹刿的聪明表现在哪些方面?2 乙 文中邹忌成功地说服了齐王,他的劝告方式对我们今日的人际交 往有什么启示?三参考答案:2倒下3偏爱4“ 方圆”181“ 布满” 或“ 士气正旺盛”或“ 纵横”19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其次次击鼓士气衰退,第三次击鼓士气已 经消逝了;2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大王的;20故克之 故逐之 设喻类比王之蔽甚矣 21参考答案: 1聪明表现在:能够针对敌我双方的实际,挑选恰当的仍击时机和追击的时机,显示了他杰出的军事才能;究方式方法;2说话要
10、留意对象,要讲四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曾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 何以战 .” 公曰:“ 衣食 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来徧,民弗从也;” 公日:“ 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 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就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矣;” 遂逐齐师;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 可 乙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11、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日:“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 请击之; ” 公曰:“ 不行; ” 既济而未成列, 又以告; 公曰:“ 未 可;”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日:“ 君 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 不成列;”子鱼曰:“ 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古鼓之,不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1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亦可乎 .犹有惧焉;且令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耉,获就取之,何有于二毛. 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假设爱重伤
12、,就如勿伤;爱其二毛,就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 致志,鼓儳可也;”【译文】 :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仍没有全部 渡过泓水;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 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 们仍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攻击他们;” 宋襄公说:“ 不行;” 楚 国的军队已经全部渡过泓水仍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攻击;宋襄公仍是答复说:“ 不行;” 等楚军摆好了阵势以后,宋军才去攻击楚 军,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宋国人都批评宋襄公;宋襄公说:“ 有道德的人在战役中,只要敌人已 经负伤就不再去杀伤他,也不
13、俘虏头发花白的敌人;古时候指挥战役,是 不凭借地势险要的;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去攻击没有 摆好阵势的敌人;”子鱼说:“ 您不懂得作战的道理;强大的敌人因地势不利而没有摆好阵 势,那是老天爷帮忙我们;敌人在地势上受困而向他们发动攻击,不也可 以吗?仍怕不能取胜!当前的具有很强战役力的人,都是我们的敌人;即 使是年纪很老的,能抓得到就该俘虏他,对于头发花白的人又有什么值得 怜惜的呢?使士兵明白什么是耻辱来激励斗志,奋勇作战,为的是毁灭敌 人;敌人受了伤,仍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去杀伤他们呢?不忍心再去杀 伤他们,就等于没有杀伤他们;同情年纪老的敌人,就等于屈服于敌人;军队靠着有利的战
14、机来进行战役,鸣金击鼓是用来助长声势、激励士气的;既然军队作战要抓住有利的战机,那么敌人处于困境时,正好可以利用;既然声势壮大,充分激励起士兵斗志,那么,攻击未成列的敌人,当然是 可以的;”【注释】既:尽;司马: 统领军队的高级长官, 指子鱼;重 chng :重复,再次;二毛:头发花白的人;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勍q ng 敌:强敌;胡耉 g u :很老 的人;儳 ch n :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12说明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 1 弗敢专也 2 忠之属也 3 遂逐齐师 4 阻而鼓之 13 翻 译 下 面 句 子 ; 2 情;分 小 大 之 狱 ,
15、 虽 不 能 察 , 必 以14曹刿认为“ 肉食者I 鄙,未能远凛” ;战前鲁庄公的“ 鄙” 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答复;15造成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不同结局的根本缘由是什么 .2 分 16曹刿和子鱼在作战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答复; 3 分 四参考答案:124 分1 独 l 叶2 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3 追逐,追击 d 击鼓 进军 答对一个 1 分 名师归纳总结 13 2分 火火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明白清晰,也肯定依据实情米第 4 页,共 11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处理; “ 狱” 、“ 以” 翻译不正确的分
16、别扣1 分,语句不通顺的扣1 分 142 分 战前鲁庄公的“ 鄙” 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期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 意思对即可;假设谷原文“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和“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就不给分:假设答这两句的翻泽,给 1 分; 152 分 长勺之战成功的根本缘由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并能听从曹刿的指挢;泓水之战火败的根本缘由在于宋襄公自以为是,不接受子鱼的正确看法; 意思对即可 163 分 不设统一答案;相同点1 分,举例各 1 分;例如:相同之处是两人都重视观看敌情,善于捕获有利战机机;曹刿挑选“ 齐人三鼓” 后的时机发动进 攻:子鱼主见“ 其米既济” 的时机
17、发动攻击;五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 未可;” 齐人三鼓;刿日:“ 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 “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日:“ 夫战,士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 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 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日:“ 吾知所以 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 “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日: “ 公输子
18、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 禽滑厘等三百人, 已持臣守固之器;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日:“ 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公输 【译文】 :公输盘的攻城器械用完了,墨子的保卫方法仍有绰绰有余;公输盘屈服了,但他说:“ 我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应付你了,但我不说;” 墨子也说:“ 我知道你用什么方法来应付我,但我不说;” 楚王问他缘由;墨子说:“ 公输盘的意思,不过是想要杀死我;杀了我,宋国守不住了,于是就可以攻下;可是我的弟子禽滑 g 厘等三百人,已经拿着我守城的器械,在宋国城墙上等待楚国的军队攻击;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抗击者;” 楚王说:
19、“ 好吧;我不攻打宋国了;”12词语懂得; 6 分 1 说明下面加点字的含义;望其旗靡公输盘诎遂逐齐师公问其故2 请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成语;例句:既克,公问其故 A 克己奉公 B 克敌制胜 例句:以牒为械 A 为民请命 B 下不为例 13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1 夫大国,难测也; 2 虽杀臣,不能绝也;名师归纳总结 14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大事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第 5 页,共 11 页示. 请挑选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4 分 -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五参考答案:12.1 于是原故 缘由 倒
20、下“ 诎” 通“ 屈”的“ 为”2 B“ 克敌制胜”的“ 克” 与例句“ 克” 相同;“ 下不为例”与例句“ 为” 相同;1 大国,是难以测度的;2 即使杀了我, 也不能杀尽 保卫宋国的人 ;13.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观点正确,表达恰当,即可得分;基本要求:观点必需从文段大事的结局中得来,2 分;表达恰当, 2 分;举例:从公输的结局看,面对人国的不义之战,不但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仍要从实力上作好预备,这样才使他们的入侵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在历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大也不无借鉴意义;六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
21、曰: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 “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 必以信; ” 对曰:“ 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 ” 公曰:“ 小 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就请从;”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矣;” 遂逐齐师;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曰: “ 可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夫战,士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
22、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 之;” 乙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 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 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稳固国防不能【译文】: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施行仁政 的人,帮忙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 仁政 的人,帮忙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忙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帮忙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 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肯定成功;9结合
23、文意,找出以下句中加点词说明错误的一项A肉食者鄙卑鄙B牺牲玉帛指祭奠用的猪、牛、羊等C小大之狱案件D齐师败绩大败10翻译下面句子;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失11请用“/ ” 划出下面句子的节奏;界 得道者多助 , 域民不以封疆之道者寡助12简要答复以下问题;曹刿认为“ 可以一战” 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答复有人说, “ 长勺之战” 的成功,曹刿功不行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1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庄公也有肯定的功绩;你的看法呢?13对甲乙两文的分析不正确的哪一项A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写作方法以及写作目的
24、是一样的;B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有相同之处、都着眼于“ 民” ;C甲文认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认为“ 人和” 是取胜 的重要条件;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照手法,不同的是甲文用比照突出曹刿的谋略,乙文用比照证明“ 得道” 的重要;六参考答案:9A 10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灵充分信任,神灵不会保佑你的;福:说明为赐福也可;11域民 / 不以/ 封疆之界得道者 / 多助,失道者 / 寡助1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此题是开放题,可从“ 有功” “ 无能”或“ 兼而有之” 三个角度来答题,能自圆其说即可;从“ 有功” 方面答: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看法,作为决策者,
25、有肯定的功绩;也可从“ 无能” 方面答:鲁庄公是个无能的国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期望寄托在施行“ 小惠” 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成功;也可以把“ 有功” “ 无能” 结合起来答;13A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 管夷吾举于士 , 孙叔敖举于海 , 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必先苦其心志 ,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 空乏其身 , 行拂乱其所为 , 所以动心忍性 , 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 , 然后能改; 困于心 , 衡于虑 , 而后作 ; 征于色 , 发
26、于声 , 而后喻;入就无法家拂士 , 出就无敌 国外患者 , 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虑 , 而死于安乐也;【乙】任末人名年十四时 , 学无常师 , 负笈书籍从师 , 不惧险阻;每 言:“ 人而不学 , 就何以成 .” 或依林木之下 , 编茅为庵 , 削荆为笔 , 刻树汁为墨; 夜就映星望月 , 暗就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 , 题其衣裳 , 以记其事;门徒悦其 勤学 , 更以静通“ 净” 衣易之;临终诫曰 : “ 夫人好学 , 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 ” 选自王嘉拾遗记 【译文】 :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急困阻,经常说人假如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
27、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 白茅 为小草屋,削荆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晚上就在星月 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得符合心愿,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特别喜爱他的勤学,更用洁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不是圣人的话不看;快死时警告说:“ 人喜爱学习,即使死了也好象活着;不学的 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9.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哪一项3 分A. 任末年十四时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 寡人之过者 C. 削荆为笔/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 酒食人恒过/ 群臣吏民能面刺 出就无敌国外患者 / 皆出名师归纳总结 10. 用斜线 / 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28、只限两处;2 分 第 7 页,共 11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虽 死 犹 存 不 学 者 虽 存 谓 之 行 尸 走 肉 耳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 分1入就无法家拂士 , 出就无敌国外患者 , 国恒亡;2人而不学 , 就何以成 . 4 分12乙文表现了任末的什么精神.这与甲文中哪个观点相吻合?答案:9. 3 分 A 10. 2 分虽死犹存 / 不学者虽存 / 谓之行尸走肉耳 11. 6 分1在国内假如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假如没有敌对的国家或外来侵患的危急,这个国家经常会灭亡;2一个人假如不好好学习
29、, 将来 凭什么有成就呢?意对即可12. 4 分乙文表现了任末不怕吃苦, 在逆境中乐观向上的名贵精神品质; 2 分与甲文中“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必先苦其心志 , 劳其筋骨” 观点相吻合; 2 分 乙 赵括既代廉颇 , 悉更约束 , 易置军吏 . 秦将白起闻之 , 纵奇兵 , 佯败走 , 而绝其粮道 , 分断其军为二 . 士卒离心;四十余日 , 军饿 , 赵括出锐卒自搏战 , 秦军射杀赵括 . 括军败 , 数十万之众遂降秦 , 秦悉坑之; 注释 约束: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易置:撤换;奇兵:变化莫测的军队;赵括代替了廉颇以后, 全部转变了原有的纪律和规定,轻率的任用军官;秦国的将军白起听说以后
30、,调遣派出变化无常的军队,假装打败撤退,而断绝赵军的粮道,把赵军一分为二,赵军士气不能统一;被困四十多天,赵军特别饥饿,赵括亲自指挥精兵搏战,秦军用箭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数十万赵军投降了秦国,秦将白起将他们全部活埋了;1解词 1小惠未遍2牺牲玉帛3而绝其粮道4秦悉坑之 2译句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悉更约束 , 易置军史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1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3甲文中表达“ 可以一战” 理由的句子是:;乙文中赵括所为与 “ 忠之属也” 相反的句子是:4乙文中与主要人物有关的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一 13截断
31、4动词 活埋 22全部转变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了原先的军官; 3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悉更约束,易置军吏;4 纸上谈兵;只谈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乙夏后伯启与有扈1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 不可;吾地不浅 2,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3不善也;” 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4,钟鼓不修 5,子女不饬 6,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注1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2浅:狭、窄小; 3教:教化 .4张:乐器上弦; 5修:设置 . 6 饬: 谨慎、敬重;译文:夏后伯启和有扈在甘泽大战而没
32、有取得成功;大臣们要求再战,夏后 伯启说:“ 不行以,我的领地不小,我的人民不少,但是作战不能取得成功,这是 由于 我德行浅薄,教化不好 的缘故 ;” 于是坐卧时不用多重席子,吃 饭时不吃几种菜肴,不弹琴瑟,不设钟鼓之娱,子女带装饰品;靠近亲属,敬爱长辈,敬重贤人,任用能人;满一年有扈氏就归顺了;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肯定要先战胜自己;想要评定别人,肯定要先评定自己;想要明白别人,肯定要先明白自己;1、解词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忠之属也;3期年而有扈氏服;2、翻译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 竭;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1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33、 - - - 2固欲胜人者,必先自胜;3、结合两文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做到哪些?三13满一年22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肯定要先战胜自己;31政治上取信于民; 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先要战胜自己;3想要战胜别人,首乙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 何以致泣.” 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 答曰:“ 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竟然可知;” 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 日近;” 元帝失色,曰:“ 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 答曰:“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晋明帝只有几岁的时候, 坐在元帝膝
34、盖上; 有个从长安来的人, 元帝就向他询问 洛阳方面的消息, 不由得流下了眼泪; 明帝问元帝由于什么哭泣, 元帝便把东迁 的原委具体地告知了他; 于是问明帝说:“ 你认为长安与太阳相比, 哪个更远?”明帝答复说: “ 太阳远;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边来,这明显可知了;” 元帝感到 很诧异;其次天,元帝召集群臣举办宴会, 把明帝所说的意思告知了大家;然后又重新问 明帝,明帝却答复说:“ 太阳近;” 元帝大惊失色,问:“ 你为什么与昨天说的 不一样呢?” 明帝答复说:“ 由于抬头就能观察太阳,但是总是看 不见长安 ;”注释 :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流泪的样子;
35、意谓:心里认为;竟然可知:依据这一点可以知道;邪:同“ 耶” ;举:抬起;1. 解词 1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2彼竭我盈,故克之;3何以致泣 4元帝异之;2. 译句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2具以东渡意告之;3. 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 肉食者鄙” 的形象,其实他并不“ 鄙” ;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 不鄙” 的理由;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1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4. 甲乙两文都主要以描写来表现人物;乙文故事表现了明帝的;四 13为什么 4对 - 感到诧异 22元帝把东渡的意图具体的告知了他; 3 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4机灵、聪颖、随机应变;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