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平移》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平移》教学反思.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四年级下册平移教学反思平移这一内容在小学学段教材分两个阶段进行教学,第一阶段是在小学二年级下册“图 形的运动一 ”单元,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初步了解平移的特征, 知道什么样的运动是平移,平移后物体或图形的变与不变情况。第二阶段就是四年级下册“图 形的运动二”单元,这一阶段重在让学生会正确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两大要素,并且能根据 指定要素正确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同一内容分两个学段分布教学,在教学中如何把握教学的度, 适当渗透,至关重要。教材是死的,但用教材的人是活的,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思维水平活用教材,是衡 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本课设计中,我从学生的视角
2、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 经验和思维程度,学生在第一阶段学习中已对平移现象有了较深刻的理解,能清楚判断和找到 生活中的平移,因为在画轴对称图形时,学生已掌握了数格子找对应点的方法,在前测中80% 左右的孩子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准确找出图形平移的距离。在这种学情下如果还将教材中的判 断平移方向和距离作为新知,那势必太简单了,基于以上学情,我将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调整, 将教材练习中的画平移后的图形作为新知,将例题判断平移方向和距离放在练习环节。这样调 整稍微提高了知识难度,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没问题的,学生在通过独立尝试和生生交 流后,基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更具思维性和创造性。同时本课的
3、设计也充分表达了兴发教学的三重境界。一、自然生命的兴起:运用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打通新旧知识之间联系,兴起学生学习欲求。课的伊始,播放生活中的各种交通工具向不同方向平移视频,引导学生说出平移前后的变 化情况后,提问:“这些都是二年级我们已经了解过的平移知识,那今天我们又将探究平移的 什么问题呢?如果要了解一个物体的平移,你先要了解他的什么?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让学 生说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两要素,但由于问题的指向性不明确,所以学生答非所问。此时 我及时进行引导,借助火车头和火车位的对话引导学生说出了 “距离”这一要素,借助视频中 交通工具不同的运动方向得到了 “方向”这一要素。运用生活中熟悉的
4、生活情境,让学生勾起 对平移知识的回忆,借助学生的生活感知和经验,运用火车头尾的对话,巧妙引出平移的要素。 将两个阶段的平移知识无痕对接,既到达了温故启新的目的,又兴起了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二、理智生命的启发:通过独立尝试、合作交流自主探求解决问题的路径,激发学生创新 思维。1、新知探究,激起思维碰撞在学生说出先要了解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两要素后,我顺势抛出问题,让学生根据给定 要素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先要学生独立尝试,再同桌交流想法。在学生尝试画图时,少数孩子 虽然没找到解题思路,但是在交流环节,通过生生互动,这些孩子也找到了方法。在汇报时, 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多样的,资家驿同学的思路是:先
5、找到所有关键点,再通过数格子的方 法找到所有对应点,最后再连点成图。我评价这一方法虽然过程稍显麻烦,但精准而保险,不 容易错。李语唐同学的思路是:先找到一个关键点,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找到对应点后,只要根 据原图的形状从这一对应点出发连成和原图形状完全一样的图就行了,他还说他画所有的图形 都是这样思考的。我评价这一方法过程简洁,较前者的方法节约时间,但是却不够保险,对于 简单的图形合适,但对于复杂的图形可能会容易出错。最后让学生比照两种思路哪种更保险, 并建议学生采用更保险的方法(这里实际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将学生开放的思维封闭了,这 是这节课处理最不到位之处)。在新知探究时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不
6、同层次的学生会得出不 同的解决问题的路径,在不同思维的碰撞中优化方法,这才是自主探究需到达的目的,本课在 评价中优化这一块是不够到位的,应该根据图形的简繁程度选择思维方式,而不应该建议学生 用保险的方法去解决每道题。在课的设计中将“图形中每个点都能在平移后的图形中找到对应点,一个点的运动情况就 能代表整个图形的运动轨迹”这一知识点放在新授环节,但在上课时忘记了。灵机将这一环节 放在了第一个练习的验证中,收到的效果比预设的还好,更顺畅。在学生画出图形向下平移三 格的图形后,让学生上台验证黑板上孩子画的是否正确,学生通过先找关键点,再找对应点, 最后数格子的方法进行验证,指图中任一点(有点格交点处
7、的,有不是交点处的),让学生找 到其对应点后数格发现图中所有点都向下平移了三格,由此得到“一个点的平移轨迹就代表整 个图形的平移轨迹”,并用课件进行及时演示,让学生理解更深入。2、比照练习,引发知识冲突在比一比练习环节,设计了一组比照作图题,“1、分别画出将图形向上平移3格和向 左平移8格后的图形。2、画出图形先向上平移3格,再向左平移8格后的图形。”学生在 完成第1题时,很多孩子由于没读懂题意,向左移动时,移的都是上移后的图形,在第2题中, 有的画了两个图形。通过比照分析,让学生在辨析中明晰题意,最后明白如果是“分别”作图 时,平移的都是原图,如果是“先再”,那就是连续平移,只需画出最后的图
8、形。平移的 过程和方法学生虽然都不存在问题,但是在题意的辨析时,学生会有歧义,通过这样的比照练 习,引发知识认知冲突,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和知识辨析能力。三、精神生命的托举:将数学知识还原于生活,感受生活中平移的美和广泛用途,领悟数 学知识精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本课的结尾通过播放一段传送带运送包装盒和平移建筑物的视频,让 学生深刻领会平移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通过欣赏美丽的平移组合图案,让学生感受到平移可 以创造出无限的美好事物。最后引用阿基米德的经典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 地球。”结束本课的教学,并用
9、一句激励的语言“世界有无限可能,等着孩子们去探索和发现, 说不定有一天我们可以平移地球。”让学生永葆一颗探索的好奇心,去探索更多更广泛的新领 域,创造更多的奇迹,得到精神生命的点化。四、值得改进之处: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本课的教学中虽然容量大,知识涵盖也较全面,但 在问题的指向性和灵活应变能力方面还是存在几处缺乏。1、在新授环节的问题:“如果要了解物体的平移,你首先想了解平移的什么? ”这一问 题抛出后学生没有明确问题意思,所以没有反响,虽然我灵活进行了引导,但是仍出现了冷场, 如果将问题改成:“如果要将一个物体平移,你首先要考虑平移的什么? ”这样问题的指向 性将更明
10、确。2、在李语唐同学说出他的作图思维后,这时不应该马上比照评价他的思维不保险,而应 将这一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给出评价,并说出如此评价的理由,这样学生就会清楚明白,图 形简单时可采用李语唐的思维,当图形复杂时最好采用资家驿的思维,但也不要刻意要求。这 里还需对李语普的思维进一步补充,也就是当找到一个对应点后,不应马上连线,而是需要根 据图形中其他点和对应点的位置关系,找到所有的对应点后再连线,这样就更能保证图的准确 性。3、由于内容容量较大,学生操作作图的环节较多,所以时间上不太好把握,在后面的总 结和欣赏环节优点急,全面总结时对知识的梳理不是很全面,知识草草带过。教学中还应 将每个环节时间节点掐的更准,这样才不会出现前松后紧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