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衡水市高三语文考前二模试题卷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340591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5月衡水市高三语文考前二模试题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2年5月衡水市高三语文考前二模试题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5月衡水市高三语文考前二模试题卷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5月衡水市高三语文考前二模试题卷附答案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5月衡水市高三语文考前二模试题卷2022. 05一、现代文阅读(16分)文本一:人世间(节选)梁晓声四年里,他这位从“大三线”退休的老建筑工人,似乎把光字片当成了 “小三线”,把自己家所在那条 被违章建筑搞成了锯齿状的小街当成了主要工程。如何让自己的家看上去还有点儿家样,理所当然成了 他心目中的重点工程一一他似乎要独自承担起改良的神圣使命。在春夏秋三季,人们经常见到他在抹墙, 既抹自家的墙,也抹街坊邻居家临街的墙。他抹墙似乎有瘾,四年抹薄了几把抹板。有一年,街道选举 先进居民,他毫无争议地当选了,区委副书记亲自奖给他一把系着红绸的抹板。他舍不得用,钉了个钉 挂在墙上。他依然是个重视荣

2、誉的人。他的工具不仅是抹板,还有铁锹。人们也常见他修路,铲铲这儿的高,垫垫那儿的低,填填某处的坑, 像在平整自家门前的地方。见到他那么做的人有过意不去的,也有心疼他那么大年纪的,常常劝他,“拉倒吧! 一条小破街,弄不 弄有什么意思呢?下场雨又稀里哗啦踏烂了。”他却说:“弄弄总归好点儿,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或 说:“我往土里掺了炉灰,再下雨不会那么泥泞不堪了。”四年一晃过去,周志刚更老了。汉字的微妙之处是别国文字没法比的,只有中国才有“一字师”的说法。 一晃多少年的“晃”字虽属民间口头语,但把那种如变脸般快的无奈感传达得淋漓尽致。周志刚完全秃 顶了,脑壳左右稀疏的头发全白了。他渐渐蓄起了一尺来长

3、的胡子,胡子倒有些许灰色,估计继续灰下 去的日子肯定不会太多了。他的腿脚已不灵活,有点儿步履蹒跚,浑身经常这里痛那里酸的。当年在“大 三线”工地上对体能的不遗余力地透支,开始受到必然性的制裁。别人已经称他老爷子了,而即使别人 不那么称他,他也明明白白地意识到自己确实老了。不论对自家房屋的维修,还是对街坊家临街墙面的义务抹平,他都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抹墙需几道 工序,先得备下黄泥,还得有足够的麦秸或谷秸往泥里掺。和好一堆抹墙的泥很需要力气,他和不动了。 黄泥也稀缺了,可挖到黄泥的地方越来越少,那种地方往往很快便出现了就地取材建起的土坯或干砸垒 的黄泥小屋。当那些小屋住进了人家,如果谁还去周边挖

4、取黄泥,常常引发严重冲突。那些人家会形成 一种占山为王的领地意识,攻守同盟,态度凶悍,让企图分享公共资源者望黄泥而却步。周志刚是洁身自爱的人,当然避免自取其辱。缺少了黄泥,不论他对自家房屋的维修,还是对他们那条 脏街所进行的面子工程,都只好停顿下来。毕竟他只是一个老迈的改良者,也只有点儿人生余力做改良 者。倘要彻底改造自己家及那条脏街的面貌,需动用推土机和铲车,需有充足的建材,还需有一支建筑 队一一而单枪匹马的他只有一把抹板,街坊们心劲儿又不齐。对他们而言,维修自家房屋是分内之事, 至于那条脏街已经那样了,可以怎样改良一下不在自己考虑范围。他们认为那纯属政府的事,如果政府 不觉得有失面子,他们

5、则是特能忍受的,住在那么脏乱差的地方的人家还有面子值得在乎吗?还讲得起 面子吗?讲面子起码也得有黄泥呀,连黄泥都稀缺了,就只得让面子见鬼去了。墙皮掉得太不成样子了, 才趁夜到这里那里去偷黄泥。倘谁家的男人或大男孩天黑后挑着水桶走往与水站相反的方向,那么准是 到什么地方偷黄泥去了,用水桶往回挑是为了掩人耳目,街坊们对此心照不宣。偷黄泥往往引发人身伤 害事件,但由于是刚性需求,也就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周志刚断不会做那种勾当。他连自家墙上掉下的墙皮也宝贵地留存起来,积少成多,以备用时。他不敢 放在门外,怕被偷,专门放在家中一角。星期日或年节假日,儿女们回来看望他和老伴时,他嘴里常常会忽然蹦出一句

6、话:“你们谁知道哪儿有 黄泥吗? ”(另一种情况是)他居住在穷荒山野的地方,可以登高望远,可以整日坐在繁茂的树下,可以用清泉洗 涤以自我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水果,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作息没有定时,只求安 定舒适。与其当面受到称赞,哪里比得上背后不受毁谤;与其身体受到享乐,哪里比得上心中没有忧虑。 不受官职的约束,也不受刑罚的惩处。既不了解国家的治乱,也不打听官吏的升降。(这就是)不被时 代赏识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我就去做这样的事。(还有一种人)他在达官显贵的门下侍候,在通往权势的路上奔走,想举脚走路又不敢走,想开口说话 又不敢说,处于污浊卑下的地位而不觉得羞耻,触犯了刑法就要被

7、诛杀,希望有获得成功的万分之一的 机会,直到老死而后停止(追求)。这样的人在为人方面是好还是不好呢?”昌黎韩愈听了李愿的话,认为他讲得有气魄,与他斟上酒,并为他作了一首歌,歌词说:“盘谷之中, 是您的府宫。盘谷的土,可以种禾黍。盘谷的泉,可以洗涤,可以溯沿。盘谷险阻,谁会争您的住所? 盘谷曲折幽深,空阔广大可以容身;盘谷环绕弯曲,往前走却回到了原处。盘谷快乐啊,快乐无央;虎 豹远离啊,蛟龙躲藏;鬼神守护啊,禁绝不祥。有吃有喝啊,长寿安康;没有不满足的事啊,还有什么 奢望?给我的车轴加油啊,用饲料喂饱我的马,跟随您到盘谷去啊,终我一生要在那里自由自在地游逛!”(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8、。唐德宗建中元年秦正月,始用杨炎议,命黜陟使与观察使、刺史约百姓丁产,定等级,作两税法。唐初, 赋敛之法日租庸调,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 兵起,所在赋敛,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各随意征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 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民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 四五。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 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贞元三 年。时关东防秋兵大集,国用不充。李泌奏:“

9、自变两税法以来,藩镇、州、县多违法聚敛。继以朱讹 之乱,争械率、征罚以为军资,点募自防。泄既平,自惧违法,匿不敢言。请遣使以诏旨赦其罪,但令 革正,自非于法应留使、留州之外,悉输京师。其官典逋负,可征者征之,难征者释之,以示宽大。敢 有隐没者,重设告赏之科而罪之。”上喜日:“卿策甚长,然立法太宽,恐所得无儿。”对日宽则获多 而速急则获少而迟盖以宽则人喜于免罪而乐输急则竞为蔽匿非推鞫不能得其实财不足济今日之急而皆入 于奸吏矣上日:“善。”以度支员外郎元友直为河南、江、淮南句勘两税钱帛使。四年二月,元友直运 淮南钱帛二十万至长安,李泌悉输之大盈库注然上犹数有宣索,仍敕诸道勿令宰相知。泌闻之,惆 怅

10、而不敢言。臣光日:王者以天下为家,天下之财皆其有也。阜天下之财以养天下之民,己必豫焉;或乃更为私藏, 此匹夫之鄙志也。(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两税之弊)注大盈库:唐朝皇帝私有的仓库。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对日/宽则获多而速/急则获少而迟/盖以宽则人喜于免罪/而乐输急则竞为蔽匿/非推鞫不能得/其实 财不足济今日之急/而皆人于奸吏矣/B.对日/宽则获多而速急则获少/而迟盖以宽则人喜于免罪/而乐输急则竞为蔽匿/非推鞫不能得其实/财 不足济今日之急/而皆人于奸吏矣/C.对日/宽则获多而速急则获少/而迟盖以宽则人喜于免罪而乐输/急则竞为蔽匿/非推鞫不能得/其实财 不足济今日

11、之急/而皆人于奸吏矣/D.对日/宽则获多而速/急则获少而迟/盖以宽则人喜于免罪而乐输/急则竞为蔽匿/非推鞫不能得其实/ 财不足济今日之急/而皆人于奸吏矣/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0A.刺史,古官名,司地方纠察的官,后沿称地方长官,清时为知州的尊称。B.关东,有“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和“山海关以东”等说法,文中属前者。C.藩镇,文中指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其形成地方割据后常对抗朝廷。D.敕,本来是通用于下属对长官、晚辈对长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朝初期实行租庸调赋役制,征收赋税的部门

12、各自随意增加课税,设立各类税收名目,贫困家庭难以 承受苛捐杂税,纷纷逃徙。B.在国家供养防秋兵经费不足之时,李泌建议采取宽大之策,让地方官员在保留合法的数目后,将其余 非法聚集的钱财全部上交。C.李泌将从滩南地区所得钱帛全部送入大盈库,但唐德宗仍屡次向地方索取财物,且不让宰相知道,李 泌听说此事,心里很懊恼。D.文末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评论认为,君主不应该将天下的财物据为私有,批评了唐德宗贪财无度 而大肆聚敛的短视行为。【答案】15. D 16. D 17. A【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李泌回答说:“实行宽大的办法,能够得到的数量多而时间短。实行严厉的办法,能够得

13、到的数 量少而时间长。这大概是实行宽大的办法人们就会为免除惩处而乐于交纳赋税;实行严厉的办法人们就 会争相隐藏财物,不经过审讯便不能够查出实情,所收的钱财不能够对国家的急用有所补益,反而都流 入奸吏手中了。”“宽则获多而速”“急则获少而迟”两句句式整齐对称,前后句意形成对比,分别独立成句,排除BC。“得”的宾语为“其实”,不需要断开,排除A。故选Do【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 “本来是通用于下属对长官、晚辈对长辈的用语”错误,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 语。故选Do【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 “唐朝初期实行税,纷纷逃徙

14、”错误。依据原文“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 所在赋敛,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各随意征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可见,在玄宗当政末期, 户籍逐渐遭到破坏,大多已经与实际不符。到了至德年间,战事四起,到处征收赋敛,再也没有一定的 标准。征收部门各自随意增加课税,巧立名目,新老名目相互重复,毫无限度。课税繁重,百姓逃徙并 非“唐朝初期”。故选Ao11参考译文:唐德宗建中元年春正月,皇帝开始采纳杨炎的建议,命令黜陟使与观察使、刺史估量百姓家里的人口与 财产,划分等级,实行两税法。在唐朝的初期,征收赋税的办法称作租庸调,有田土便要交租,有人丁 便要服庸,有户口便要纳调。在玄宗当政末

15、期,户籍逐渐遭到破坏,大多已经与实际不符。到了至德年 间,战事四起,到处征收赋敛,再也没有一定的标准。征收部门各自随意增加课税,巧立名目,新老名 目相互重复,毫无限度。富足人家人丁多,都做官、当僧人得以免除赋税徭役;而贫困人家人丁多,没 有躲藏的办法。百姓每十天输赋或每个月送税,经受不了如此困窘,大抵都逃亡流徙成为浮户,那些留 下来的本地百姓,不足百分之四五。至此,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首先计算州县每年所需费用和上交朝 廷的数额,并以此数额向百姓征税,通过对支出的估量来制定收税的数额。无论主户、客户,都按现在 的居地制订簿册;无论丁男、中男,都按贫富状况划分等级。定居百姓的赋税,在秋天和夏天两次

16、征收。 那些租、庸、调以及杂徭等全部省去。唐德宗贞元三年,当时关东地区的防秋兵大量集结,国家的用度 不够充足。李泌上奏说:“自从改行两税法以来,藩镇与州县往往违背法令,聚敛钱财工接着发生了朱 讹作乱,地方官争相收取商品专卖税,征收各种名目的罚款,作为军费,招募兵丁,用来自我防御。朱 泄之乱被平定后,地方官因违犯法令而感到畏惧,故隐瞒着实情而不敢讲出来。请陛下派遣使者,颁布 诏旨,赦免他们的罪过,只让他们改正以往的做法,除了按照规定应当留给诸使、留给州府的钱粮以外, 其余的一律要输送到京城。各地方官要处理好拖欠的赋税,对能够征缴的,要征缴上来,对难以征缴的, 可以免除征缴,以显示宽大。对于胆敢隐

17、瞒实情的,要重新颁布奖赏告发者的法令,以便惩处他们。” 德宗高兴地说:“你的策谋很好,但是采用的办法过于宽大,恐怕朝廷能够得到的赋税就没有多少了。” 李泌回答说:“实行宽大的办法,能够得到的数量多而时间短。实行严厉的办法,能够得到的数量少而 时间长。这大概是实行宽大的办法人们就会为免除惩处而乐于交纳赋税;实行严厉的办法人们就会争相 隐藏财物,不经过审讯便不能够查出实情,所收的钱财不能够对国家的急用有所补益,反而都流入奸吏 手中了。”德宗说:“讲得好! ”任命度支员外郎元友直为河南、江、淮南句助两税钱帛使。四年二月, 元友直将淮南的二十万钱帛运送到长安,李泌将它们悉数送到大盈库。然而,德宗仍然屡

18、次传旨向地方 索取财物,还命令各道不要让宰相知道,李泌听说后,心中懊恼而不敢直言。臣司马光评论说:君主把整个天下当作自己的家,天下的资财都是他所拥有的。让天下的财物丰盛,并 用来滋养天下的百姓,(君主)自己也一定是快乐的;有些君主竟然将国家的财物变成自己的私财,这 是凡夫的鄙薄之志。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读放翁先生剑南诗草戴复古茶山衣钵放翁诗,南渡百年无此奇。入妙文章本平澹,等闲言语变瑰琦。三春花柳天裁剪,历代兴衰世转移。李杜陈黄题不尽,先生模写一无遗。【注】“放翁”是陆游(1125年1210年)的号,曾在川、陕一代为官生活,其间的诗歌创作结果为 剑南诗稿。茶山

19、:指南宋大诗人曾几(1084-1166),字吉甫、志甫,自号茶山居士。陆游曾替他 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李杜陈黄,指李白、杜甫、 陈师道、黄庭坚,前二位是唐朝大诗人,后两位是北宋大诗人。1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题目交代了写诗的墙由,“先生”理解为“老师”或是“尊称”,饱含对陆游的崇敬之情。B. “衣钵”一词交代了曾几师承陆游,暗示了陆游诗文水平很高。12“三春花柳天裁剪”化用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句D.诗歌运用了对比手法,第二句暗含对比,尾联明确对比,两处角度不同。19.本诗对放翁诗文作了哪些方面的高度

20、评价?试作简要分析。【答案】18.B19.语言风格方面:看似平淡,实则精工。颔联的“平澹,等闲”说的是平淡,“入妙, 瑰琦”说的是精工。题材内容方面。极为全面,自然景色、历史兴衰等,都进入了写作范围。”模写 一无遗”就是这个意思。历史地位方面:宋室南渡后百余年间,陆游是最优秀的诗人,能与李白杜甫 等大诗人比肩。首联和尾联都能体现这一内容。【解析】【分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能力。8 . “曾几师承陆游”错,曾几,是陆游的老师。故选Bo【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思想内容并概括要点的能力。首联“茶山衣钵放翁诗,南渡百年无此奇”意思是说号茶山居士的曾

21、几的弟子陆游的诗作,是南宋百年 来绝无仅有的出神入化的文学极品。“奇” “百年无此”突出成就至高,这是总体评价。颔联“入妙文章本平澹,等闲言语变瑰琦”意思是说高妙的文章原本就是质朴自然的,貌似平常的词语 组合起来就显得奇伟超拔。这是语言风格方面的评价,照应首联,交待“奇”的原因,突出“入妙”“瑰 琦”。颈联“三春花柳天裁剪,历代兴衰世转移”化用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句写阳春三月花枝柳叶的抽条生长本是天造地设,历史朝代的兴衰更迭推陈出新,使用比喻修辞突出 题材内容方面的全面、细致、独出心裁。尾联“李杜陈黄题不尽,先生模写一无遗”写李白、杜甫、陈师道、黄庭坚这些著名的大诗

22、人尚不能把 天地万物、事态人情书写详尽,陆游先生却能描写得惟妙惟肖、情真意切、包罗无遗。运用了对比的手 法,鲜明地突出放翁诗文与众不同。这是从历史地位方面评价陆游和诗歌的优秀。四、名篇名句默写(5分).名篇名句默写。(1)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小路交错,家畜兴旺,一片祥和美好的语句是:“,O(2)三峡直接表现三峡两岸峰峦陡峭重叠,遮天蔽日的语句是:“,。”(3)马说中不知如何喂养千里马,也无法通晓千里马的鸣叫的语句:“,。”(4)陋室铭中点明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5)小石潭记中描写潭中小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两句:“,。”【答案】.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重峦叠嶂.隐天蔽

23、日.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不能通其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解析】1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有:阡,陌,峦,叠,嶂,蔽,陋,惟,馨,俶,翕。五、语言文字运用(11分)端午节开端只避灾、祈福、求生存,后来,加入纪念屈原的主题,逐步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进 而演化升级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民众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与民族追求发展的社会需求 紧密联系,融汇成端午节蓬勃旺盛的生命源泉,端午节由此 O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民俗起源说法众多,但屈原无疑是端午节最醒目的文化符号。“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 其犹未悔”的爱国情怀,

2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民本为怀这些精神传承如同,穿越时间仍然在现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响。端午最沁心的味道,既有粽香袅袅,更有爱国深深。文化是 端午节的灵魂,重温时间的厚重、文化的韵味。也是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随着中华文化的魅力日益传播,古老的端午节也一步步走入世界各国的视线。端午赛龙舟,在德国已经 有整整20年的时间。1989年,龙舟活动传入德国,并在汉堡举行首届“龙舟节”,1991年后龙舟比赛 改在德国金融中心法兰克福举行并一直延续至今。如今,亚运会这样的国际赛场之上也能看到龙舟o从“走出国门”到“走向世界”,端午让龙舟得到普及,龙舟让端午更加亲民,这样的彼此成 就,也正是中国

25、传统文化“美美与共”的精髓所在。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端午节开端只为避灾、祈福、求生存,后来,加入纪念屈原的主题,逐步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进而演化升级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B.端午节开端只为避灾、祈福、求生存,后来,加入纪念屈原的主题,逐步演化升级为中国四大传统节 日之一,进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C.端午节开端只避灾、祈福、求生存,后来,加入纪念屈原的主题,逐步演化升级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之一,进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D.端午节开端只为避灾、祈福、求生存,后来,加入纪念屈原的主题,逐步演化升级为中国四大传统节 日之一,因而成为全人

26、类共同的文化遗产。2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A.生生不息 九鼎大吕安土重迁 劈波斩浪B.生生不息黄钟大吕落地生根劈波斩浪C.绵绵不绝黄钟大吕安土重迁披荆斩棘D.绵绵不绝九鼎大吕落地生根披荆斩棘【答案】21. B 22. B【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1)成分残缺,“端午节开端只避灾”中少了一个“为”,应改为“端午节开端只为避灾”。(2)语序不当,“逐步演化升级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应该在“进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前面。14只有B修改正确。故选Bo【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生生不

27、息:指群体变化或新生事物的发生没有终止。绵绵不绝:形容多,连续不断。语境为民众的各种 美好愿望让端午节没有终止,应选“生生不息”。九鼎大吕:比喻说的话力量大,分量重。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根据前 面引用的屈原诗句的语境,应选“黄钟大吕”。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落地生根:比喻长期安家落户或切切实实、一心一意地做好 所从事的工作。语境是说端午赛龙舟已经在德国落地,应选“落地生根”。披荆斩棘:拨开荆,砍掉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困难。劈波斩浪:船只行进时冲开波浪, 比喻排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根据“龙舟”需在水里的语境,应选“劈波斩浪”。故选Bo.

28、下面某杂志社一则征稿启事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准确得 体。“华表散文奖”创刊于1978年,是中国散文编辑部鼎力打造的散文大奖,是国内最具权威性、代表 性的散文奖项之一,旨在奖赏上一年度在全国散文创作中成绩突出、具有影响力的散文家。“华表散文 奖”以“颁发一个奖项、出版一本散文集、召开一次研讨会”的“三一”方式,在奖项繁多的中国文坛 独占鳌头,获得了广泛赞誉。2019年“华表散文奖”将继续采取“公开征稿、自荐参评、严格评审”的 方式评奖,真诚欢迎广大散文创作者惠赠稿件。【答案】.“创刊”改为“设立”;.“鼎力”改为“全力”“着力”;.“奖赏”改为“奖 励”;.“

29、独占鳌头”改为“独树一帜”;.“惠赠稿件”改为“踊跃投稿”。【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准确得体的能力。“创刊”错误,“创刊”指开始出版发行报刊,而“华表散文奖”不是报刊,是奖项,一般是说“设 立奖”;“鼎力”错误,“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此处杂志社用来说自己属于谦敬不 当,可以改为“全力”;“奖赏”错误,“奖赏”是对有功者或竞赛中的获胜者以奖励,侧重物质方面的。此处语境是一种激 励手段,是焕发人们的荣誉感和进取心的措施,所以应使用“奖励”;“独占鳌头”错误,“独占鳌头”比喻占首位或获得第一名,从语境来看,语段中是说“华表散文奖” 凭借“三一”方式自成一家

30、,应使用“独树一帜”,“独树一帜”比喻独闯一条路子,自成一家;“惠赠稿件”错误,“惠赠”是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句中是说“投稿”,应改为“踊跃投稿” O15六、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曾以“用世界的语言讲中国的故事”为核心,展开了中国五千年灿烂辉煌的 历史画卷。击缶而歌、水墨画卷、古老汉字、传统京剧、丝绸之路、昆曲、风筝、太极拳当时大家 迫切想让世界知道今天的中国是什么样。所以整个开幕式主要都是在讲述“我是谁”。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主题则是“一起向未来”。这个口号倡导追求团结、和平、进步、包容的共 同目标,是更快、更高、更强、更

31、团结奥林匹克精神的中国宣扬,表达了世界需要携手走向美好未来的 共同愿望。但“一起向未来”不仅仅代表一种体育精神。“一起”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姿态, 指明了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成功之道;“向未来”表达了人类对美好明天的憧憬,传递了信心和希望。两次开幕式的盛会,中国呈现出不同的表达角度。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 年,又该如何理解这种变化呢?请从以下任务中任选一个,结合材料内容,完成写作。(1)作为观看了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中国观众,写一篇开幕式观后感。(2)作为复兴中学“体育节”的参赛学生代表,写一篇在体育节开幕式上的发言稿。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

32、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16儿女们便都装聋作哑。他是在儿女面前自尊心极强的父亲,不会问第二次的,总用自言自语缓解自己的担忧:“这个家再不修 修抹抹,那就不像个家了。”(有删改)文本二:在社会和时代面前,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人世间是对“好人文化观”的形象表述。它从价值取向上,彰显了梁晓声的现实主义高度。作者写 出了时代的变迁与个人命运的交集,这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同时人世间并不仅仅满足于此。人是这 样的,但可以是那样的,应该是那样的,这是梁晓声提出“好人文化观”的前提。在人世间里,作者善于挖掘人物身上所闪现的正直善良和情义担当。即便生活再艰辛,也要将心

33、比 心,为他人着想;就是深陷困境,也要互帮互助,自立自强。不管社会如何发展,时代如何变迁,做一 个好人,是对人性、人心的内在要求。社会越发展,时代越进步,作为人本身,更应该向善、向上、向 美。人世间里无时无处不在体现这种思想的光辉。我们从人世间中不难看到,当生活中的矛盾处在不可调解之时,总有一种正直的友善的力量,内在 地驱策着生活向前推进。而矛盾的调和与解决,又往往得助于梁晓声价值取向的牵引。这样的例子俯拾 即是。以周志刚为例,在没有见到女儿周蓉之前,他对女儿不管不顾跑到贵州山区投奔“右派”诗人一事,怒 不可遏。等到他见到了这位诗人,看到了女儿的生活现状,他原谅了女儿,理解了女儿,一场潜在的冲

34、 突并没有发生。同样,当他得知自己的小儿子与怀着他人骨肉的郑娟相爱时,周志刚也是愤怒至极。他 了解到郑娟的付出之后,他帮小儿子整理行李和洗漱用品,把他送往郑娟家里。他对周秉昆说过这样一 段话:“有恩不报,那是不义。你和人家郑娟早都把生米煮成熟饭了,如果你不与人家结婚,那是双重 的不义。再愁再难的日子,你都要为那边三口把日子给我撑住,而且让他们觉得有了你就有了希望, 不仅仅是多了一口混日子的人!”而周秉昆原以为是父亲要赶他出门。这个时候的他,泪如泉涌。一位深明大义的父亲,看重的是在困难中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助和相互守望,更有应该尽到的为人的责 任和担当。正是这样,梁晓声把自己的思考和认知,潜移默化

35、地渗透到小说的人物形象上,让人物立起来说话。呈 现现实,同时从理想向度上引导现实,梁晓声的“好人文化观”起到了内在的支撑作用。梁晓声说过的四句话,被广为流传:“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 他人着想的善良。”一些人以为这是他对文明、文化的定义,其实这是他从文明、文化的角度,为“好 人”定下的标准。从这样的好人标准出发,希望人性向上、向善,社会向美、向好,这是梁晓声“好人 文化观”的深厚内涵,同时也是人世间的深刻魅力。(摘编自梁晓声人世间:现实主义的新高度).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周志刚独自承担起家所在的那条小街的环境整治工程,

36、是因为他重视荣誉。B.文中对“晃”字的解释,强化了作者对周志刚很快老去的无奈与感伤之情。C.儿女们都装聋作哑,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父亲治理那条脏街的行为感到不解。D.文中多次将周志刚和街坊们进行对比,来衬托周志刚“改良”工作的阻力。1 .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梁晓声“好人文化观”的前提是,他不仅知道人是什么样的,而且能揭示人可以、应该成为怎样的人。B.社会越发展,时代越进步,人更应该向善、向上、向美,这是人世间从头至尾传递出的思想光辉。 C.人世间既呈现现实,同时从理想向度上引导现实,这种“理想向度”就是梁晓声的“好人文化观”。 D.作者认为人世间的深刻魅力在于,

37、小说为文明和文化进行定义,并以此为“好人”定下了标准。 3.文本一结尾处,周志刚说“这个家再不修修抹抹,那就不像个家了”。请简要分析他这样说的原因。 4.文本二谈到了梁晓声的“好人文化观”、文本一梁晓声是如何通过周志刚这一形象来体现这种“好人 文化观”的?请简要分析。【答案】LB 2. D.维护自己的自尊心,这么说可以回避重复询问的尴尬。想以此希望子女理解自己这么做的原因, 并可以接替自己的“工作”。唤起子女对改良周边环境工程的认同。2 .通过周志刚退休后在家周边对房屋道路修修补补,体现了小人物正直善良和情义担当。尽管社会 发展,时代进步,周志刚看重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依,有着强烈的责任担当。周

38、志刚重视自身的荣誉, 坚持自己的想法,哪怕是大家都不支持、帮助,也要完成自己的“改良”工作。【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 “是因为他重视荣誉”错误。应该是他想“如何让自己的家看上去还有点儿家样,理所当然成了他心 目中的重点工程一一他似乎要独自承担起改良的神圣使命”,是因为善良、友爱和责任感。C. “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父亲治理那条脏街的行为感到不解”错误。儿女们装聋作哑,是因为他们并不想 介入和接替父亲治理脏街的工作。D. “来衬托周志刚改良工作的阻力”错误。街坊们对周志刚的无私行为充满敬意,虽然觉悟和行动 都不及周志刚,但也未形成阻力,主要是为了衬托周志刚的

39、大爱无私和奉献精神。故选Bo【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D. “小说为文明和文化进行定义”错误,从材料二最后一段“一些人以为这是他对文明、文化的定义, 其实这是他从文明、文化的角度,为好人定下的标准”可知,小说并非为文明和文化进行定义。故选Do【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周志刚在询问儿女们哪里有黄泥时,儿女们都装聋作哑,这是因为他们并不想让父亲继续对街道的改造 工作,他们深爱自己的父亲,心疼他年岁老迈,不想让他太累、太辛苦。而周志刚面对儿女们的不语感 到尴尬,“他是在儿女面前自尊心极强的父亲,不会问第二次的”,他在儿女们没有回应之后不会重复 说,就是

40、为了掩饰这种尴尬,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周志刚指出“这个家再不修修抹抹,那就不像个家了”,这是向儿女们说明现在这条街道已经残破得不 成样子,从而证明自己行动的合理性,向孩子解释自己找寻黄泥的原因,想以此让子女理解自己这么做 的原因,唤起孩子们对于改良家庭和周边环境这一工程的认同,并可以接替自己的“工作”。最后,周志刚强调自己修补墙面的必要性,是想唤起子女改良周边环境工程的认同,从而改变他们对自 己这份改良工作的态度。改革开放后,社会风气发生很大变化,传统观念受到很大的冲击。周志刚的话 语中也有对这种变化的担忧和无奈之情。【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在材料二的最

41、后一段中,作者指出梁晓声的“好人文化观”为“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 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在材料一中第一段“在春夏秋三季,人们经常见到他在抹墙,既抹自家的墙,也抹街坊邻居家临街的墙。 他抹墙似乎有瘾,四年抹薄了几把抹板”可以看出,周志刚担心周边道路的坑洼影响他人出行,退休后 在家周边对房屋道路修修补补,体现了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和无需提醒的自觉,体现了小人物正直善良和 情义担当。从材料一第二段“人们也常见他修路,铲铲这儿的高,垫垫那儿的低,填填某处的坑,像在平整自家门 前的地方”,这些情节表明尽管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周志刚看重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依,有着强烈的 责任担当

42、。从材料一第一段“有一年,街道选举先进居民,他毫无争议地当选了,区委副书记亲自奖给他一把系着 红绸的抹板。他舍不得用,钉了个钉挂在墙上。他依然是个重视荣誉的人”和第三段“见到他那么做的 人有过意不去的,也有心疼他那么大年纪的,常常劝他,拉倒吧! 一条小破街,弄不弄有什么意思呢? 下场雨又稀里哗啦踏烂了。他却说:弄弄总归好点儿,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或说:我往土里掺 了炉灰,再下雨不会那么泥泞不堪了。 ”而在儿女回家时,“他嘴里常常会忽然蹦出一句话:你们 谁知道哪儿有黄泥吗? ”,这些都说明周志刚重视自身的荣誉,坚持自己的想法,哪怕是大家都不理 解,也要完成自己的“改良”工作。二、文言文阅读(49分

43、)(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日:“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一言于百姓有利益否,所以不敢多言。” 给事中兼知起居事杜正伦进曰:“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 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太宗大悦,赐彩百段。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言语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凡在众庶,一言不善,则人记之,成其 耻累,况是万乘之主?不可出言有所乖失。其所亏损至大,岂同匹夫?我常以此为戒。隋炀帝初幸甘泉 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敕云:捉取多少于宫中照夜。所司遽遣数千人采拾,送五百舆于宫侧, 小事尚尔,况其大乎? ”魏征对曰:“

44、人君居四海之尊,若有亏失,古人以为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 实如陛下所戒慎。”魏征上疏曰:夫君能尽礼,臣得竭忠,必在于内外无私,上下相信。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 无以事上,信之为道大矣。昔齐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霸乎? ”管仲 曰:“此极非其善者,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曰:“如何而害霸乎? ”管仲曰:“不能知人,害霸也; 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晋中行穆伯攻鼓,经年 而弗能下,馈间伦曰:“鼓之啬夫,间伦知之。请无疲士大夫,而鼓可得。”穆伯不应,左右曰:“不 折一戟,不伤一卒,而鼓可得,君奚为不取? ”穆伯曰:“间伦之

45、为人也,佞而不仁,若使间伦下之, 吾可以不赏之乎?若赏之,是赏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 ” 夫穆伯,列国之大夫,管仲,霸者之良佐,犹能慎于信任.远避佞人也如此,况乎为四海之大君,应千 龄之上圣,而可使巍巍至德之盛,将有所间乎?太宗览疏叹日:“若不遇公,何由得闻此语!”贞观十六年,太宗每与公卿言及古道,必诘难往复。太宗手诏曰:“非虑无以临下,非言无以述虑。比 有谈论,遂至烦多。轻物骄人,恐由兹道。形神心气,非此为劳。今闻谎言,虚怀以改。”(节选自贞观政要)【注】啬(S。夫:掌诉讼赋税的地方官。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君举必书言/存

46、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 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B.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 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C.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 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D.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 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庙号,庙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B

47、.万乘,古时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辆,因此以“万乘”指天子、帝王。C.公卿,指三公九卿,“公”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D.手诏,指皇帝亲笔写的命令,古时有御笔手诏的说法,象征着帝王的恩赐。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宗认为,自己说话要谨慎,把百姓的福祉作为重要的考量,杜正伦对此也做了分析和补充。8 .魏征引述管仲的话告诚太宗,正确地任用和对待人才,不能让小人从中作梗,否则有损于国家。C.馈间伦认为自己具有不用一兵一卒攻下鼓的能力,但因不具备君子的品行没得到穆伯的重用。D.唐太宗由于和各公卿大臣谈古代治国之道过于频繁,产生了轻视别人的骄傲态

48、度,后虚心改正。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宗谓侍臣日:言语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2)若赏之,是赏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10 文中魏征上疏时以“日月之蚀”作比喻,其用意是什么?【答案】5.D 6. A 7. D8. (1)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言语是表现君子德行的关键,讲话怎能草率随便呢?(2)如果赏赐了他,这就是在赏赐奸邪小人;如果让小人得志,这就是让晋国的人放弃仁义而宣扬奸邪。9.告诫唐太宗,人君位居四海之尊的高位,人人都能看见,言行需谨慎。【解析】【分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的能力。本题中,“言存左史”,“言”本句的主语,其前应断开,排除AC;“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陛下”,本句的主语,其前应断开,排除B。本句译为:君主办什么事,讲什么话都要记录在起居注里。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