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含反思).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331254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10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含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含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含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含反思).docx(6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年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含反思)班级:任课教师:单元课程课时备注第一单元 神奇的机械1 ,什么叫机械2 怎样移动重物3 .斜坡的启示4 .拧螺丝钉的学问5 .国旗怎样升上去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第二单元 形状与结构1.折形状2 ,搭支架3 建桥梁4 .造房子第三单兀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1.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2 动物怎样繁殖后代3 .我是怎样出生的第四单元石石与矿物1.认识常见岩石2 .认识矿物的性质3.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1.大脑2 .神经3 .感觉第六单元 交流与质疑1.交流2 .质疑力,而且如果坡度不同,省力的程度也不同,是这样吗?你的猜测是?你们

2、同意 他的说法吗?4、那你们能利用桌上的材料再来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们的猜测吗?引导用 多个木块改变坡度。5、学生小组讨论实验方案。在实验中需要改变哪些条件?引导只能改变坡 度,其它条件保持不变。6、汇报研究方案:你们打算怎样研究?7、小结实验方法:通过讨论,大家都觉得可以用测力计拉住同一辆小车在 坡度大小不同的几个斜面上往上拉,看各用了多少力来进行研究。8、学生分组实验。9、汇报实验结果:谁来说说你们组的研究结果是怎样的?通过研究你发现 小车在不同斜面上行驶用的力一样多吗?在哪种坡度的斜面上行驶最省力?10、得出结论: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斜面不仅可以省力,而且坡度越小的斜 面越省力,坡度越大的斜

3、面越费力。(板书:坡度越小越省力。)11、小结:看来同学们是非常出色的,因为大家能通过自己动手探究证实了 科学家们提出的问题。由此可见,金字塔上的这些巨石有没有可能是沿着斜面运 上去的?四、课堂小结1、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斜坡,通过研究你从斜坡得到了哪些启示呢? 板书设计:斜坡的启示斜面可以省力(一种简单机械)斜而坡度越小越省力教学反思:斜坡的启示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节内容,通过 本课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斜坡的定义及作用、通过探究知道斜坡的省力情况、 通过实验找出影响斜坡省力多少的因素、斜坡在生活中的应用等知识点。下面谈 一谈上完这节课的感受。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一开始

4、便兴趣盎然导入这块,还是以具体的问题导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搬东西(不是 移动,强调搬字)为例子,让学生想出各种可能可行的方法,而后教师来个汇总, 从而过渡到用斜坡来解决问题,进而为下面的探究做了必要的准备。二、按科学探究的思路诱导学生加入共同设计实验探究按照科学的探究思路”提出问题一一作出猜测一一设计和进行实验一一得出 结论”,来完本钱节课的两个实验,因五年级学生对科学方法的学习己经比拟熟 悉,教师可以在设计和进行实验环节上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设计实验,主要的是实 验的思路一定要清晰,实验的考前须知一定要讲解到位。第二个实验在提出问题 后作出猜测前,可以给学生一个例子,引导他们作出正确的猜测

5、,简化要探究的 问题,明确坡度的意思。三、拓展迁移,学以致用讲完斜坡的启示实验内容,多列举相关实例,让学生识别出生活中存在的各 种斜坡。最后以扬中汽渡为例,让学生们思考车是如何从船上开到岸上来的,鼓 励他们课后有条件的去观察一下。四、缺陷与缺乏本课所需的测力计,在实验室拿的时候要看清规格,要拿5N的,不能把2.5N 的混在里面,否那么就影响教学过程和效果了。1.4拧螺丝钉的学问【教学目标】.能够寻找出与螺丝刀相同性质的轮轴用具。1 .知道轮轴也是一种可以省力简单机械。2 .通过观察,知道轮轴是由一个轮固定在可转动的轴上构成的。3 .知道轮轴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能够识别出轮轴。【教学重点

6、】通过组装器材进行实验,发现运用轮轴可以省力。【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测量,发现轮与轴的直径相差越大,越省力。【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每组大小不同的螺丝刀各1把、螺丝钉假设干、木块1个、测力计1把、钩码1盒、轮轴1个。【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操作竞赛:选择合适的工具,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乂轻松乂迅速地把螺丝钉 拧进木头里。1 .交流:获胜小组交流操作方法并试着解释其中的道理。(1)自己是怎么样做的?(2)为什么要这样做?二、观察实物,认识轮轴.谈话:谁对汽车方向盘比拟熟悉,请给大家介绍一下。1 .出示汽车方向盘的图片,观察分析:汽车方向盘可分为几个局部?各局部

7、是 怎么连接的?坐汽车时你发现驾驶员是如何操纵方向盘改变运动方向的?2 .学生交流。3 .小结:汽车方向盘分为两局部,一个大轮子和一根长轴。大轮子轮固定在长 轴的一端,当我们转动轮时,长轴也跟着转动,并将运动传递给其他机械。4 .讲解:像汽车方向盘这样,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 (板书课题)三、制作轮轴,研究作用1 .学习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轮轴。利用工具箱提供的材料,由大滑轮盘、小滑轮盘组装而成。2 .演示各组制作的轮轴并设疑:使用轮轴能够省力吗?3 .提出假设,设计实验。4 .分组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1)将轮轴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轮和轴;(2)用弹簧秤在轮轴上

8、提起两个钩码,观察读数;(3)换更大的轮盘,重新测量所需要的力;(4)换钩码数量,测需要的力。5 .教师巡视指导,催促学生作好实验记录。6 .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7 .小结:轮轴能省力。省力的多少,和轮与轴的大小比例有关。8 .讨论研究:为什么使用轮轴能够省力?(1)如果把轮轴比作一个杠杆,它的支点在哪里?动力点在哪里?阻力点在哪 里?(2)根据杠杆原理,解释一下使用轮轴为什么能够省力。9 .小结:轮轴相当于一个杠杆,轮和轴的中心点是支点,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 力,动力作用的点在轮的边缘上,叫动力点;作用在轴上的力是阻力,阻力作用 的点在轴的圆盘边缘上,叫阻力点。因为轮的半径总是大于轴的

9、半径,所以作用 在轮上的力总是小于轴所负荷的力,所以使用轮轴能够省力。轮与轴的半径大小 比例越大,就越省力。1().解释:为什么再大的汽车,只要驾驶员轻轻地转动方向盘就能改变它的方向? 因为汽车的方向盘比方向杆大许多倍,所以人们可以通过很小的力来控制一辆庞 大的汽车。四、拓展应用(观察课自行车和辘箱的插图,小组讨论、大组汇报).这个器械的轮是什么?轴是什么?1 .这个器械如何使用更省力?【板书设计】拧螺丝钉的学问轮轴的作用:可以省力。轮带动轴时,轮越大越省力。【教学反思】拧螺丝钉的学问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节内容, 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轮轴的定义及作用、通过亲手体会知

10、道轮轴的省 力情况、通过比照实验找出影响轮轴省力多少的因素、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等知 识点。下面谈一谈上完这节课的感受。一、课堂之初就体验拧螺丝的环节开始上课后,简介生活中的两种螺丝和螺丝刀后,由教师示范拧螺丝以及讲 解拧螺丝的方法后,就直接开始让学生体验“拧螺丝”的环节,分组实验,每个 人都参与。学生在这一过程兴趣盎然,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加上教师的适时 指导,几乎每个人都学会了如何拧螺丝。在这一亲手体验的带动下,下面的学习 就变得轻松多了。二、准备充足,为学生能更好的参与做准备由于上述实验所需木块,学校实验室没有,所需螺丝钉,实验室也没有,实 验室有的只是螺丝刀。教师课前从生活中准备了拧螺

11、丝所用的木块以及螺丝钉, 虽然有了小投入,但是为了上好这节随堂课还是值的。三、缺陷与缺乏实验室的轮轴及支架仪器,即使在上面挂5个钩码,也只能用手摇手柄,不 能用测力计直接测出所需力的大小。这节课只能定性的比照,不能定量的比照。1.5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目标】.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能够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并通过 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1 .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知道两种滑轮的作用以及一些在生产生活中 的运用。2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建立一种物体可以有 多种用途的意识。【教学重点】知道动滑轮、定滑轮各有什么作用。【教学难点】组装滑轮

12、装置进行实验。【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滑轮、铁架台、钩码、测力计。【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1 .教师谈话:我们学校每周星期一都要举行大型的升旗仪式,看到冉冉升起的 国旗,除了心头涌出爱国之情外,你们有没有想到国旗是依靠什么装置升上高高 的杆顶呢?板书国旗怎样升上去.我们一起通过视频看看这其中究竟含有什么样的科学秘密。师放视频2 .看过这段视频,你有什么发现?3 .你说的真棒!国旗就是利用旗杆顶上的那个小小装置一一滑轮升上去的,滑 轮也是一种简单的机械。二、讲授活动一:了解滑轮分类1 .老师在每组的实验器材盒里都准备了一个滑轮,大家可以观察一下,看看滑 轮

13、有什么特征。2 .同学们观察真仔细。滑轮是用来提升物体的一种简单装置。它实际上就是一 个绕了绳子边上有槽子的轮子,它可以围绕中心的轴转动。3 .老师这也有两个滑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看看这两个滑轮有什么不同之 处?4 .思考:不动的滑轮叫什么?移动的滑轮又叫什么?大家快速从书中找到答案 吧!5 .小结活动二:探究滑轮的作用1 .现在有甲、乙两个人分别想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升相同的重物,你觉得甲和 乙哪个用的力气小?用力方向又如何?小组内推测一下。2 .同学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测,那么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下面通过实验来验证 一下。我们利用桌子上的器材(滑轮二个、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来验证 定滑

14、轮和动滑轮的作用。3 .出示实验目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实验要求。)实验一:研究定滑轮的作用(1)用测力计测出钩码的重量。(注意:测力计的正确使用)(2)将一个单滑轮挂在支架上,线绳穿过滑轮,线绳一端勾上钩码,一端勾上 测力计竖直下拉。(制作一个定滑轮)(3)用手匀速拉测力计,记录读数。(4)通过实验,我们的结论是:实验二:研究动滑轮的作用(1)在滑轮的挂钩上挂上钩码,用测力计测出一个单滑轮和钩码的重量。(2)线绳的一端系在支架上,另一端穿过滑轮后连上测力计竖直拉起(制作一 个动滑轮)。(3)匀速向上拉测力计,观察测力计读数。(4)通过实验:我们的结论是:4 .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定滑轮和

15、动滑轮的,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常常需要既省 力,又要改变方向的滑轮,科学家们又创造了滑轮组,这样在生产生活中就能扬 长避短了,真是两全其美!5 .欣赏图片:滑轮组的作用。三、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1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科学小秘密你们还想知道吗?那么就和老师学好每一节科 学课。下节课老师会给你们带来更多的惊喜。【板书设计】5.国旗怎样升上去定滑轮:固定作用:改变用力方向,不省力动滑轮:移动不改变用力方向,省力【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尽力让学生通过创设情境、感知建模,联系实际,指导探究,开放 活动,自主实践的探究过程来逐步丰富对滑轮的认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 探索的精神,

16、表达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目的。科学教育中非 常重视培养学生记录、分析信息、数据的能力,我在教学活动中一直要求 学生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到的证据,让他们懂得在科学研究中要让事实来 说话,用证据来验证。学生们 在通过实验验证“使用定滑轮可能可以省力”的 假设,挂在重物另一端的测力计的读数指示标,却并没有按照他们预料的那样 稳稳地停在一个数字上,随着滑轮上悬挂重物位置的提升,读数总是在一定范围 内上下浮动着。教师是把教学参考书上的标准答案告诉他们,说“按道理应该 是怎么样的”还是说“请大家把 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记录下来?我选择了后 者。如果所有的实验都是为了得到一个标准的答案的话,实验就

17、失去了意义。 结果固然重要,而得出结果的过程更是重要的。数据在科学实验中具有重要的意 义,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学生在学习科学中应该有的科学态度。当各组学生 汇报完差异较大的实验数据后,我再引导学生分析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什么。虽然花费了比原计划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了解更加清晰了。我想,这种付出应该是有价值的,是会有收获的!总之,我认为这节课要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合作,小组活动时组长要安排好谁 操作、谁观察、谁记录,只有分工明确,通力合作才能把实验做好。学生的探 究活动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探究,但不是放手让学生 动手就行了,老师必须充分估计学生在探

18、究时会遇到的困难,并准备好相应的 策略,在学生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1.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教学目标】.能够识别自行车的结构、作用及发现简单机械原理应用;能够识别链条传动, 知道链条传动的特点。1 .经历“提出问题/引导发现问题-探究活动研究一实际应用”的解决实际问题的 过程,获得运用自主探究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教学重点】认识自行车结构应用简单机械的原理,发现自行车中的链条传动装置。【教学难点】知道链条传动的特点。【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链条传动装置模型、自行车。【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联系新闻热点教师活动:PPT显示乌鲁木齐街头

19、照片与北京街头上班照片比照(自行车)师:为什么在乌鲁木齐很少见到自行车?教师活动:PPT显示新闻自行车是一种健康环保的交通工具,Great news,乌鲁木齐将花5年时间建设自 行车道。二、认识自行车结构中的简单机械师:But,do yo know the bike?自行车是由哪些局部组成的吗? Come here,and show us. (PPT显示自行车结构图片)学生介绍自行车组成局部:车架(frame)、车踏(pedal)、车把(handlebar)、齿轮(gear)、 链条(chain)、车座(saddle),车轮(wheel)、前又、车闸。教师小结:How many?根据位置称为前

20、车轮、后车轮;big gear and small gear. 师:Which part is interesting?选择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局部,说一说它有什么作 用。Group talk.教师小结:车把、前叉及前车轮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自行车的导向装置;前车 闸、后车闸构成了自行车的制动装置;车架是承重系统。师:自行车是怎样动起来的?生:车踏带动了前齿轮,通过链条带动了后齿轮,后齿轮带动了后车轮。师:现在自行车能够转动,就是因为链条将动力从踏板那里传到了后轮上。像自 行车这样的装置叫做“传动装置”(板书:传动装置) 师:自行车的传动装置是什么?生:链条师:链条传动(板书:链条传动)三、自主

21、、合作、探究链条传动的特点师:缓慢的转动脚踏板,观察链条传动现象,What can you find?想一想你能发 现什么?学生活动:自主、合作、探究链条传动的特点教师小结:链条传动的特点是大齿轮与小齿轮转动方向相同,转动速度不同,小 齿轮转动速度快,大齿轮转动速度慢。【板书设计】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自行车 传动装置链条传动装置【教学反思】本课从发现自行车的传动装置引入,说明什么是传动装置,导入对机械传动 及传动方式的研究,让学生通过了解分析传动装置,发现有关传动的科学规律, 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这节课从学生熟悉的自行车这个比拟简单的复杂机械引入学习内容,提出了 自行车是如何传动力的问

22、题,并引导学生将过去与现代的自行车进行比照,通过 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自行车上的链条发挥着传递力的作用。学生在课上积极探究,大胆交流,动手操作实验的欲望十分强烈。收集好实 验数据,并进行整理。明确实验结论,做到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乐于探究,实现 本节课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思维活跃,师生互动合作,是新课程标准理念 的真实表达。1.1 什么叫机械【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分析,判断哪些物品属于机械。2、能够通过比照,知道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3、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4、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科学在不断开展。【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教学

23、难点】判断哪些物品属于机械。【教学器材备】老师器材:木板、钉子、起钉锤、钳子、筷子、螺丝刀、勺子、小刀、多媒 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一个百宝箱,猜猜里有什么?(二)展示百宝箱里的物品:木板、钉子、起钉锤、钳子、筷子、螺丝刀、 勺子、小刀、订书机等。(三)教师请两位学生上来操作。(四)一位学生用订书机订,一位学生用手订。(五)二名学生操作后并谈感受。(六)接着教师再请两位同学上来进行操作切菜。(七)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谈操作后的感受。(八)师生总结:像这些能够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叫做简单机械。(板 书课题)二、科学探究(一)认识简单机械2.1折

24、形状【教学目标】.知道改变形状,可以改变物体承受力;知道圆柱的承受力最大。1 .探究物体承受力的大小,总结出:柱状体承受力大小与棱的数量有关。2 .愿意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探究物体承受力的大小。【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制作纸筒时,细致、认真的态度。【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双面胶、纸、红砖、书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探究一张纸的承受力.师:在大家的桌子上,有双面胶、纸、红砖。不借助任何帮助,你们有方法 让一张纸托起红砖吗?出示实验要求:红砖离桌面的距离不小于1厘米。1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思考。2 .师:先不动手,小组讨论方法。3

25、 .师:现在大家试一试。学生分组实验。4 .师:请成功的小组说一说他们是怎么做的。学生汇报。5 .师:纸能托起红砖实验给你什么启示?引导学生汇报:改变物体形状,可以改变承受力?6 .师:肯定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折柱体形状,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研 究。(板书课题)二、探究不同形状纸筒的承受力1 .师:这里有16K纸改变形状后做成的三棱柱、四棱柱、八棱柱、圆柱纸筒, 谁的承受力最大呢?2 .师:小组预测,并将预测顺序填在科学记录单中,并说出预测理由。 学生猜测三棱柱、四棱柱、八棱柱、圆柱纸筒,谁的承受力最大。3 .师:大家结合科学活动记录单,小组交流我们可以设计怎样的实验来验证呢? 交流实验方

26、法。引导学生说到做纸筒和叠放科学书。4 .师:怎样做纸筒?有什么注意点?学生交流。5 .教师引导说到:粘贴面大小一样,为双面胶的宽度。师:为了确保比拟的公平性,纸筒的哪些条件必须保证相同呢?粘贴纸筒,纸不能有皱纹。折纸方向要统一。教师出示比照的纸筒,让学生选择。纸不能重叠粘贴。教师出示比照的纸筒,让学生选择。6 .放科学书时有什么注意点?学生交流。7 .教师总结:一本一本交叉放。每个纸筒只能做一次实验。不能震动桌子或者纸筒。全部纸筒做好,再一起来一个个测试。如果八棱柱上承受7本科学书倒下,它的承受力算儿本呢?实验检测好,认真总结结论,填写记录单。学生分组实验,填写科学活动记录单。8 .师:你们

27、的预测情况和实际情况一样吗?哪个小组来汇报。学生汇报实验结果。9 .师:如果是六边形的纸筒,你们觉得承受力有多大呢? 学生预测。10 . ffi:现在,我们知道了改变物体形状,可以改变承受力,并且圆柱的承受力 最大。11 . W:你还有什么发现呢?三、让人吃惊的纸的承受力.师:既然纸的承受力这么大,那能不能把我们班的一个同学托起来呢? 学生预测。1 .教师指导学生站在木板上。四、生活中改变形状增加承受力的例子.师:改变形状,纸的承受力可以托起一个同学。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折形 状?生活中乂是怎样利用改变形状,增加承受力的呢?1 .课件出示。【板书设计】L折形状形状不同承受力不同 圆形承受力最大

28、 【教学反思】:折形状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节内容,通过本课 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薄的物体可以通过折叠改变其形状,从而提高其承受力这 一重要知识点以及折形状相关应用等知识点。下面谈一谈上完这节课的感受。一、准备充足,为学生开拓视野提供了准备课前备课时,准备各种形状的纸筒,并做初步实验后,再重折局部纸筒,并 在课堂上完成局部纸筒,进而为实验做准备。不全部折完纸筒的目的:留一两个 现场演示,同时强调实验考前须知。二、按科学探究的思路探究按照科学的探究思路”提出问题一一作出猜测一一设计和进行实验一一得出 结论”,来完本钱节课的两个实验,因五年级学生对科学方法的学习已经比拟熟 悉,教

29、师可以在设计和进行实验环节上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设计实验,主要的是实 验的思路一定要清晰,实验的考前须知一定要讲解到位。特别是纸筒的制作,不 你能重叠。另外选择的书本可以用科学书,也能用其它书,但一定要统一。三、缺陷与缺乏这节课要是能够多让学生动手参与制作,就更好了。另外蛋壳实验,课堂上 并未做,只是鼓励学生课后去做。2. 2搭支架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学会用三角形增大支架牢固程度的方法,会设计和制作立体支架。知识与技能: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搭建支架的步骤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搭建支架的步骤和知道不同形状的支架结构,其稳固性不同。教

30、具准备:课件、胶圈和小棒。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播放图片(1)学生欣赏图片(2)思考:为什么这些建筑物这么高却不会倒塌呢?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神奇呀? 想知道为什么吗?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 这些雄伟的建筑物能够高高的耸立着。2、出示课题:搭支架二、新课讲解1、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看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应 该到达什么样的目的。2、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一)支架的定义、特点和形状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搭支架,那么在学习搭支架之前,我们必须知道支架是什么?1、理解支架的定义。(1)结合书上和屏幕上的图片,学生仔细观察(2)提问

31、:观察这两幅图,你发现了什么?(3)同桌讨论并汇报(4)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支架的定义(支架:指的是起到支撑作用的构架)2、掌握支架的共同特点(1)出示问题和图片,让学生带着问题仔细观图片并认真思考(2)交流并汇报(3)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出支架的共同特点(主要以三角形为主进行设计)3、支架的形状(1)结合课本相关内容,谁来告诉老师支架有哪些形状呢?(2)师生一起总结支架的形状(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等)(二)搭建平面支架1、搭建支架刚才我们学习了支架的形状,接下来我们就要自己动手来制作支架了,大家有兴趣吗?(1)了解所需的材料并提供学生实验材料(2)讲解操作步骤并示范操作(3)学生分组

32、合作搭建平面支架(4)小组互评2、测量支架的稳定性(1)同学们猜一猜在你们做好的这些支架中,哪一种最稳固,最结实?(2)在请同学们用手轻轻的拉一拉这些支架,看看哪一种不易变形?(3)指名学生回答(4)小结:三角形支架最稳定牢固,而且所用的材料也最少。3、增加支架稳定的方法(1)谈话:那么对于不稳定的支架,大家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使其变得稳定、牢固呢?(2)学生交流并汇报(3)小结:不稳定结构可以通过架梁的方式增加其三角形结构,使它变得稳定。(三)搭建立体支架刚才我们已经成功的搭建了平面支架,现在我们又以同样的步骤来快速的搭建立体支架(1)学生分组合作搭建立体支架(2)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搭的支架

33、所用的材料最少,而且比拟稳固。三、知识拓展(1)出示相关图片(2)要求学生课下留心观察身边常见的建筑物支架结构,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四、全课总结(1)师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2)教师抽学号让学生来复习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五、布置作业(1)举例三角形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2)设计搭高约20厘一60厘米的高塔草图,下节课我们一起搭建高塔。六、板书设计2、搭支架(1)支架的定义、特点和形状(2)搭建平面支架(3)搭建立体支架教学反思:搭支架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节内容,通过本课 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常见的支架的形状和应用,以及三角形支架最牢固的特点 等知识点。下面谈一谈上完这

34、节课的感受。一、准备充足,为学生开拓视野提供了准备课前备课时,准备了一定数量的纸折的支架,并且在课堂上展示,课堂上现 场制作支架,讲清楚要求,做出来的支架一定要紧凑、不松散。另准备了一定数 量的大头针和胶带纸,留着组合支架的时候用。二、拓展迁移、学以致用在生活中找出利用三角形支架最稳定的例子,分析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本 节课我主要举了几个代表性例子,一个是巴黎铁塔、一个是人字梯、一个是灯塔, 希望以此到达举一反三的目的,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利用支架的例子。三、缺陷与缺乏本节课由于时间限制和场地限制,没有能够给出大规模的场地和时间来专门 进行特定的支架设计,多数支架只能由学生课后完成。2. 3

35、建桥梁【教学目标】.初步学会搭建两种桥梁:平板桥、拱桥;探究不同形状桥面的承受力不同, 知道改变桥面的厚度和桥墩距离等也可以改变桥的承受力。1 .知道桥梁是由桥面、桥墩等组成的;知道拱桥、吊桥是承受力大而结实的桥 梁;了解常见的桥的特点,知道桥的作用是什么。2 .经历建桥梁的过程,体验造桥的艰辛与快乐;意识到科学技术在建设桥梁中 发挥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知道桥梁的承重力与桥面形状、桥面厚度、桥墩距离有关;探究同一种桥在改变 条件后承重力不同。【教学难点】同一种桥在改变条件后承受力不同。【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桥梁建筑材料、重物、记录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认识

36、桥梁,引发猜测1、出示桥的图片,见过这些桥吗?这种桥有什么特点?(依次出示)平板桥:这是一座非常简单的桥,就是一块板搭在两岸就成了一座桥;拱桥: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拱形桥;2、再来看一看这座桥,谁能说一说桥旁边的标牌什么意思?(这座桥承重不能 超过1()吨,超过10吨,桥就很危险了,很可能会塌掉)(板书:承重)3、出示:通过对桥梁的观察和分析,我们会发现,原来桥梁就好像是架在河上 的一条“板凳”,(桥墩)就是板凳的两条腿,下部深埋在土中,构成了桥的基础; 桥墩与桥墩间的距离称为“跨度”,桥面到水面的距离,称为桥的高度;桥面上 来往的人、车,就是桥梁承载的重量,称为(承重)。4、师:不难理解

37、,桥梁设计师们在建桥梁时,必须要着重考虑的哪几个基本因 素呢?而且哪一个因素是最关键的呢?5、师:那你认为这两座桥,哪座桥的承重会更大些?生猜测6、师:要想知道桥的承重,没有桥是不行的,怎么办?(生造桥)二、探究不同形状桥面的承受力不同1、设计桥梁模型。师:(板书:建桥梁)造桥需要材料,看看桌子上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哪些材料 呢?(1)两张白纸、两个方盒,你能造出这两座桥来吗?(师提示用纸做桥面,用方盒做桥墩)(2)师根据学生的表达建好平板桥和拱桥。2、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师:怎样比拟出这两种形状桥承重力的大小,可以怎么做?生:可以在这三座桥上放同样的东西(板书:相同的重物),试一试它们的承受 力师

38、:我们就用硬币代替重物,好吗?我们可以在桥梁上硬币,如果放到第8个时桥开始向下凹了,说明这座桥的承受 重量已经到了极限了,放第9个时桥塌了,这座桥最大承受重量是几个硬币呢? 师:放在哪儿比拟合适?生:重物放在中间。(放的位置)师:为什么要放在中间?生:使桥面均匀受力师:为了让硬币集中一些,请同学们将硬币放入小纸杯内。师;另外还要注意什么?三座桥的桥面厚度要一样,桥墩间的距离也要相同。(板书:桥面厚度、桥墩距离)师:我们可将一张16K纸对折作为桥面,桥墩距离为12厘米。3、实际测试:出示友情提醒(1)按顺序测试两座桥的承受力;(2)测试前,先用尺子量好两桥墩间的距离,再把纸杯放在桥梁的中间,再轻

39、 轻地放入硬币;注意桥面的变化,做好记录。思考3、学生实验,记录(附实验记录表1)记录表1:研究“桥面形状与承受力实验记录结论:()承重力较大,()承重力较小。平板桥测量承受的重量实际承受的重量平板桥拱桥4、小结:拱桥的承受力大,平板桥的承受力小。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搭建平板桥、拱桥,设计实 验研究“桥面形状与承受力”,学生得出初步的结论:不同的桥面其承受力是 不同的,拱桥的承受力大,平板桥的承受力小。科学课的活动要有规那么,要明 确做什么,怎么去做。在小组合作验证平板桥、拱桥承受力的大小前,先明确 实验要干什么脸证刚才的猜测是否正确,思考桥墩间的距离、重物如何添 加?然

40、后明确活动的要求和分工,学生的活动会更有序、有效。同时,实验记 录是学生各自在探究活动中思维过程的印迹。鼓励学生做好真实的记录,这是 非常重要的科学行为习惯。三、桥梁的跨度、桥面厚度对桥承重的影响1、探究影响桥梁承重力的其他因素师:刚才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改变桥面的形状,桥的承重力就可以发生变化。那 如果我们改变桥墩间的距离,是否也可以改变桥的承重力呢?生:可以师:如果我们改变了桥墩间的距离,那么哪些因素必须保持不变。(生:桥面厚 度、桥面形状)师:谁还有不同方法来改变桥的承重力生1:我想桥面的厚度不同,桥的承受力也会不同。师:那你认为桥的承受力与桥面的厚度会有怎样的关系?生:桥面越厚,承受力越

41、大。生2:桥面宽度不同,桥的承重力也会不同师:这些都是值得去研究的问题,但是我们的时间有限,在一节课里,不可能去 一一研究。那这样吧!现在我们就以平板桥为例,看一看改变桥面的厚度或桥梁 的跨度是否真的可以使桥的承受力发生变化。老师请大家迅速确定你们小组想要 研究的一个问题,并设计好实验方案。2、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验证。生确定小组研究问题,设计方案。(1)如:我们小组想研究平板桥的承受力是否与桥面的厚度有关?师:怎样设计这个实验?生:我们想分别用一张纸和两张纸对折做桥面,测承受力有多大,如果与用一张1、教师提出问题:在百宝箱中,哪些东西是简单机械?2、学生识别、操作并说明道理。3、学生活动:。4

42、、同学分组探究,教师巡视。5、学生汇报展示,并得出结论。6、师生总结:机械是能起到省力、方便、省时、降低工作难度作用的物品。 (师板书作用)(二)认识复杂机械1、谈话:我们吃面条时,用到简单机械一一筷子,喝汤时,用简单机械一 一勺,同学们能否想一个方法,让我们在吃面条时,同时喝到汤。2、学生讨论交流。3、教师小结:简单机械可以组合成复杂机械,复杂机械乂可称作机器。4、师生交流讨论各种机器及其好处。5、学生找出身边的复杂机械。(三)了解了解机械的悠久历史和开展历史1、课件展示古代的机械:石刀、石锤,讲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 史。2、介绍现代交通工具的开展,说明机械在不断开展。(四)总结回顾

43、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和同学们提供一下。2、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调查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属于简单机械和复杂 机械的,它们是怎样方便了我们的生活的?板书什么叫机械简单机械机械:省力、方便、省时、降低工作难度 4I复杂机械(机器)教学反思:成功之处纸做的桥面的承受力不同,就说明桥的承受力与桥面的厚度有关。师: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师:除了桥面的厚度不同,你们还要注意什么?(桥面形状、桥墩间距离要相同) (2)师:选择桥的承受力与桥墩距离有关的小组,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设计的?师:除了桥面的距离不同,你们在实验时要注意什么?(桥面形状、桥面厚度要 相同)师:就按同学们说的做,现在请选择研究

44、桥的承重力与桥面厚度有关的小组长到 这边(教师左边)领取实验记录表。(附实验记录表2)(附实验记录表2)研究“桥面厚度与承受力”实验记录桥面形状平板桥桥墩距离12厘米桥面厚度一张纸时折两张纸对折三张纸对折承重力(个)结论:桥面厚度(),承重力()0选择研究桥的承受力与桥墩距离有关的小组长到这边(教师右边)领取实验记录表,现在大家开始实验。(附实验记录表3)附实验记录表3:研究“桥墩距离与承受力”实验记录桥面形状平板桥桥面厚度一张纸对折桥墩距离12厘米10厘米8厘米承重力(个)结论:桥墩距离(),承重力()o四、概念提升师:通过研究你们知道了什么?生:我们知道了桥的承受力与桥面的形状有关,改变桥

45、面的厚度、桥面的宽度或 者桥墩距离也可以改变桥的承受力。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学习和研究,学生发现改变桥面的形状,桥的承重力 就可以发生变化。此环节中教师先引导学生猜测:桥梁的跨度、桥面厚度对桥 承重的影响,接着各小组确定一个想要研究的问题,并设计好实验方案。再次 通过探究得出结论,使学生凌乱、模糊的认识更加清晰化。五、拓展延伸1、出示斜拉桥,斜拉桥也是一种结实的桥。(出示视频资料)2、思考:为什么有的地方建平板桥,有的地方建拱桥,而有的地方建斜拉桥呢?【板书设计】3.建桥梁平板桥建造方便不牢固拱桥建造不方便比拟牢固斜拉桥建造困难很牢固【教学反思】:本课开课时,我就以说“桥”展开话题,让学生说一

46、说身边的桥梁,也可以 说说自己熟悉的桥梁名字,甚至可以介绍有关桥梁的资料。谈话式的师生互动, 拉近了课堂中两种角色的距离,创设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从学生身边的事物 出发进行导入,交流已有知识储藏,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引起学生对 桥梁话题的关心,起到“聚焦”作用,同时又了解了学生对桥梁的认识情况,使 教学更有针对性,并为桥梁的分类做好了准备。为了实验论证哪座桥梁最坚固, 我大胆让学生做出猜测,是平板桥、拱桥还是斜拉桥。在兴趣的引导下,孩子们 各抒己见,做出了各种各样的选择。我们尊重所有学生的答案,越是离奇,探究 活动就越有价值。就是在这种疑惑不解之下,教师此时的沉默,学生此时的实验 论证金点子不断迸发,激烈而有序的探索活动由此开始。当记录单上真实的数据 摆在眼前.,有喜悦的笑声,更多的是猜测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当然,回顾本课教学情况,发现存在很多缺乏与问题。比方,学生的自主性 可以表达的更充分。让学生说,让学生做,让学生发现,也要让学生自己改进,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得到结论。作为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角色,有效组织,耐心 引导,适时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