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学设计《工业合成氨条件选择》完整教学教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331082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6.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教学设计《工业合成氨条件选择》完整教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名师教学设计《工业合成氨条件选择》完整教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师教学设计《工业合成氨条件选择》完整教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教学设计《工业合成氨条件选择》完整教学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学设计课题名称工业合成氨条件选择学科年级高二年级化学_教材版本一、教学目标设计(1 .认识合成氨的化学原理。2 .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3 . 了解合成氨生产的主要流程。4 .通过合成氨,体验化工生产的过程,体验实验室研究与实际生产之间的转化过 程。5 .通过化学史的学习,感受科学家科学探索的过程。二、教学重难点1 .应用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2 . 了解应用化学反响原理选择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和方法。三、学情分析高二年级学生经过高中一年的训练,学生认识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到达了较高的层 次,他们正经历着从习惯于感性思维、形象思维

2、向更加关注理性思维、抽象思维的 转轨期,所以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使他们的认识过程从直观的体验 和想象上升到理性的思维阶段。同时学生善于质疑、主动思考、积极获取知识的学 习习惯已基本养成,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已有较明显提高。另外通过本章前面的学 习,学生对化学平衡理论和化学反响速率理论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四、教学内容分析通过合成氨,体验化工生产的过程,体验实验室研究与实际生产之间的转化过程。 通过化学史的学习,感受科学家科学探索的过程。五、教学方法设计新课程的教学思想和确定的教学目标,首先通过化学史资料阅读,引导学生通过 阅读提取有效信息,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和讨论。其次学生就合成氨反响的

3、热力学、 动力学问题分别进行讨论,再综合考虑工业生产中的各种因素,对合成氨反响的适 宜条件进行选择。本节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阅读相关化学史资料,回 顾知识。利用学过的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响速率理论讨论合成氨的适宜条件;综 合考虑合成氨生产中动力、设备、材料、生产效率等因素,寻找工业合成氨的优化 生产条件;合成氨工业的流程及原料制备:展望合成氨的开展前景,拓宽学生 的视野六、教学过程设计思考1:平衡状态下氨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温度、压强存在怎 样的关系用平衡移动原理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思考2:可逆反响:N2(g)+3H2(g)2NH3(g) 298K 时:AH=-molS = - (K-mol)请根

4、据正反响的焰变和焙变分析常温(25C)时合 成氨反响能否自发进行外界条件反响速率使NH3生产得快化学平衡使NH3生产得多压强增大压强增大压强温度升高温度降低温度引入:播放2014年化学假设贝奖尔颁奖视频,和所以假设贝尔奖获奖人图片。阅读资料一:认识哈伯设计意图:引入新课,激发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思考。交流研讨一:一、氮气和氢气反响生成氨气的反响 特点。可逆反响牖减小的反响常温可以自发进行正反响气态物质系数和减小正反响是放热反响设计意图:培养读图能力。使学生体会一 般的研究思路:第一步是进行热力学分析, 先判断反响的方向。为讨论合成氨适宜生产 条件作准备。交流研讨二:二、理论上合成氨的适宜条

5、件知识回顾1:化学反响原理包括知识回顾2:影响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有哪些反响速率化学平衡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阅读资料三思考3:既然增大压强既可提高反响速率,又可提高氨的产 量,那么在合成氨工业中压强是否越大越好思考4:既然降低温度有利于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那 么生产中是否温度越低越好催化剂使用催化 剂无影响反响物 的浓度增加增加反响物 的浓度增加减少设计意图:从化学反响原理的热力学和动 力学知识。分析平衡移动如何提高氨的产量 和研究反响的速率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培 养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交流研讨三:合成氨条件选择在实际生产中还应该考虑哪些因素设备材料动力催化剂适宜温度能耗三、工业合成

6、氨的条件思考5: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没有影响,在合成氨工业 中要不要使用催化剂,为什么阅读资料四思考6:原料如何制得思考7:写出简单工业流程压强:根据反响器可使用的钢材质量 及综合指标来选择压强(20 MPa - 50MPa)温度:适宜温度500度左右催化剂:使用铁触媒作催化剂浓度:N2和H2的物质的量比为1:的投 料比,氨及时从混合气中别离出去设计意图:旨在使学生体会这是用理论解 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步骤,需要综合评价 热力学与动力学的研究结果,还必须考虑实 际工艺技术等各方面因素。培养学生的归纳 能力和反思能力。四、合成氨工业的流程及原料制备:1工业流程原料气的制取一净化一压缩一合成一

7、别离一液氨2原料气的制取N2:将空气液化、蒸发别离出N2或者 将空气中的与碳作用 生成CO2,除去82后得N2。H2:用水和燃料在高温下制取。如:C + H2O (g) CO+H2,CO + H20 (g) CO2+H2设计意图:激励探究精神。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概括能力。小结:化工生产选择适宜条件的思路。对于某一特定的实 际反响,选取适宜的外界条件的基本思路如下:1 .从可逆性、端变(反响前后气体系数的变化)、焰变(吸 热、放热)三个角度分析化学反响的特点。2 .根据反响特点具体分析外界条件对速率和平衡的影响; 从速率和平衡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再充分考虑实际情况, 选出适宜的外界条件。你如何评

8、价哈伯:随堂检测:1、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说明的事实是()A.合成氨在高压下进行是有利的B.温度过高对合成氨不利C.使用催化剂能使合成氨速率加快D.及时别离从合成塔中出来的混合气,有利于合 成氨2、关于氨的合成工业的以下说法正确的()A从合成塔出来的气体,其中氨一般占15%,所以 生产氨的工业的效率都很低请你大胆设想合成氨的开展前景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视野。答案:C、B、C6B由于NH3易液化,N2、H2可循环使用,那么总的说 来氨的产率很高C合成氨工业的反响温度控制在500 左右,目的 是使平衡向正反响方向进行D合成氨工业采用20MPa-50MPa ,是因该条件 下催化剂的活性最好3、根据

9、合成氨反响的特点分析,当前最有前途的研 究开展方向是()A.研制耐高压的合成塔B.采用超大规模的工业生产C.研制耐低温复合催化剂D.探索不用力和止合成氨的新途径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化学史的阅读,引发思考,结合所学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知识,讨论选择 合成氨的适宜条件,教学主旨是使学生了解应用化学反响原理选择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 法,初步形成从多方面综合思考问题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化学史资料组织学生 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合成氨工业的实际问题相联系,做到学以致用,让学 生始终保持着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八、附件一:化学史资料最具争议的化学诺贝尔奖?资料一:1)翻阅诺贝

10、尔化学奖的记录,就能看到1916 1917年没有颁奖,因为这期间,欧洲正经历 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诺贝尔唯一化学奖授予德国化学家哈伯。这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争 论,英、法等多国的一些科学家公开地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哈伯没有资格获得这一荣誉。甚 至有人说:“哈伯是魔鬼,给人类带来灾难、痛苦和死亡”,2)哈伯说:我是罪人,无权申辩什么,我能做的就是尽力弥补我的罪行。?资料二:1) 19世纪以前,一些有远见的化学家指出:考虑到将来的粮食问题,为了使子孙后代免于饥 饿,我们必须寄希望于科学家能实现大气固氮。很多科学家投入合成氨的研究。但是利用氮、 氢为原料合成氨的工业化生产从第一次实验室研制到工

11、业化投产,约经历了 150年的时间。2)当时物理化学的权威、德国的能斯特就明确指出:氮和氢在高压条件下是能够合成氨的, 并提供了一些实验数据。但是因为他的实验数据有误,没能继续研究合成氨。3)法国化学家勒夏特列第一个试图进行高压合成氨的实验,但是由于氮、氢混合气体中混进 了氧气,引起了爆炸,使他放弃了这一危险的实验。?资料三:1)哈伯的第一次实验,因为设备非常简单,他只能选择了一个大气压,制得氨的浓度很低, 在一%之间。2) 1908年,他们设计制造了一种转化器,它安装在钢制的高压弹中,在200个大气压下能正 常运转,(当时压缩机所能到达的最大压强也就是200个大气压)合成氨虽然产率仅有2%,

12、却 也是一项重大突破。3)设备问题解决后,最大的问题是催化剂。(使用催化剂可使合成氨反响的速率提高上万亿倍), 催化剂活性受温度影响很大,经过长时间探索,终于发现在550以下,钺有高的催化活性。4)克服了催化剂和高压的障碍,1909年,经过四年几千次的实验和计算,哈伯终于取得了鼓 舞人心的成果。这就是在550c的高温、200个大气压和饿为催化剂的条件下,能得到产率约 为6%8%的氨。5) 1913年哈伯的合成氨的设想终于得以实现,一个日产量30吨的合成氨工厂建成并投产。?资料四:1)哈伯成功地设计出一套适于高压实验的装置和合成氨的工艺流程,这流程是:在炽热的焦 炭上方吹入水蒸汽,可以获得几乎等体积的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和气体。其中的一氧化碳在催 化剂的作用下,进一步与水蒸汽反响,得到二氧化碳和氢气。然后将混和气体在一定压力下溶 于水,二氧化碳被吸收,就制得了较纯洁的氢气。同样将水蒸汽与适量的空气混和通过红热的 炭,空气中的氧和碳便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而被吸收除掉,从而得到了所需要的氮气。2)通过转化器、压缩器和循环泵的封闭系统,不断压缩液化别离氨,同时不断输入适量的新 鲜气体混合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